主题:★★★ 中华博物馆探宝第一期:从陕北到岭南,八大博物馆巡礼,国宝荟萃 ★★★ [主题管理员:情枭的黎明]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177341 回帖:2500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80
宋无款《中兴瑞应图》卷(局部)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79
宋无款《中兴瑞应图》卷(局部)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78
宋无款《中兴瑞应图》卷(局部)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77
宋无款《中兴瑞应图》卷(局部)

ZT
       野外军队扎营之景,一人卧于军帐内,梦境中有人脱下自己的衣袍加在他的身上。该段是说赵构做兵马大元帅时,梦见兄长钦宗在宫中将御衣加在自己身上。喻示他“受之有命”。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76
宋无款《中兴瑞应图》卷(局部)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75
宋无款《中兴瑞应图》卷(局部)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74
宋无款《中兴瑞应图》卷(局部)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73
宋无款《中兴瑞应图》卷(局部)

ZT
     画面中一人持弓而立,仰望榭楼上射中匾额的箭,众箭手侍卫立其身后。此画是讲赵构行至郓州,见一榭曰“飞仙台”,意欲卜命,便搭弓射向飞仙台三字,结果三箭皆中。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72
宋无款《中兴瑞应图》卷(局部)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71
宋无款《中兴瑞应图》卷(局部)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70
宋无款《中兴瑞应图》卷(局部)

赵构之母显仁皇后正用棋子做占卜,写有赵构名字的棋子入九宫格中,而其他皇子的棋子皆不入。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69
宋无款《中兴瑞应图》卷

画面纵26.7厘米,横397.3厘米,绢本设色。

ZT
    在天津博物馆众多的旷世珍品中,有一件类似连环画的故事画手卷,颇具观赏性和趣味性。这就是宋代无款《中兴瑞应图》卷。
  中兴,通常指国家在国运衰退时出现的中途振兴,也特指恢复并非由本人失去的帝位。古人以为帝王修德,时世清平,天就降祥瑞以应之,此为瑞应。南宋开国皇帝赵构在靖康二年,金军掳掠北宋徽宗、钦宗等北去后,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县东南)即位,改元建炎,旧史称赵构即位为“建炎中兴”。在对金主战主和的纷争政局中,因为非正常继位,赵构刻意宣传自己是顺应天意的真命天子,借以巩固皇位。于是便有了信臣曹勋编写的“瑞应故事”,《中兴瑞应图》就是据此故事绘制的图画长卷。
    图分三段,每段前均有楷书赞引。第一段画的是深宫内庭,树木茂盛,建筑规整,氛围肃雅。台榭中设有棋盘,几位女眷立于一侧,其中着红袍者正作掷棋子状。据画前的题赞得知,穿红袍之人乃赵构之母显仁皇后,她正用棋子做占卜,果然,写有赵构名字的棋子入九宫格中,而其他皇子的棋子皆不入。第二段画面※※是一座楼榭,前后密植松树垂柳。一人持弓而立,仰望榭楼上射中匾额的箭,众箭手侍卫立其身后。此画是讲赵构行至郓州,见一榭曰“飞仙台”,意欲卜命,便搭弓射向飞仙台三字,结果三箭皆中。第三段画的是野外军队扎营之景,一人卧于军帐内,梦境中有人脱下自己的衣袍加在他的身上。该段是说赵构做兵马大元帅时,梦见兄长钦宗在宫中将御衣加在自己身上。喻示他“受之有命”。
  此画品相完好,画面精美。构图严谨,运笔健劲,色泽明艳。树石建筑画法、人物线描在细缜绵丽之中都蕴含一种遒炼静穆之致。风格苍莽葱郁,气势雄伟,酷似大家李唐画风。
  清人厉鶚编辑的《南宋院画录》卷三中著录了宋代画家萧照绘制了一卷《中兴瑞应图》,分绘故事十二段,每段前有曹勋书写的赞引。其中的第七段“黄罗掷将”、第九段“射中台匾”、第十二段“脱袍见梦”的画面和引赞内容,都与本卷的三幅画面和引赞的内容相一致。该书中还同时记录了萧照所绘《瑞应图》数卷,故事分六段等信息,可知,萧照创作了多卷的《瑞应图》。萧照曾拜宋代著名画家李唐为师,画技高超,几乎乱真。天津博物馆所藏《中兴瑞应图》卷极有可能就是萧照所作,是宋代遗存至今的绘画精品。此画卷应作于赵构在位期间,距今约950余年。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68
ZT
琴的构造

  琴,是一种浑身上下都充满着文化内涵的乐器。仅从琴形而言,就可说是通身是韵。 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约120—125公分左右),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度)。一般宽约六寸(20公分左右),厚约二寸(6公分左右)。   琴最早是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有颈,有肩,有腰,有尾,有足。
  “琴头”上部称为额。额下端镶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称为“岳山”,又称“临岳”,是琴的最高部分。琴底部有大小两个音槽,位于中部较大的称为“龙池”,位于尾部较小的称为“凤沼”。这叫上山下泽,又有龙有凤,象征天地万象。
  岳山边靠额一侧镶有一条硬木条,称为“承露”。上有七个“弦眼”,用以穿系琴弦。其下有七个用以调弦的“琴轸”。琴头的侧端,又有“凤眼”和“护轸”。  
 自腰以下,称为“琴尾”。琴尾镶有刻有浅槽的硬木“龙龈”,用以架弦。龙龈两侧的边饰称为“冠角”,又称“焦尾”。 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经岳山、龙龈,转向琴底的一对“雁足”,象征七星。
  琴面上有十三个“琴徽”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和一个闰月。   古琴的音箱,不象筝等乐器那样粘板而成,而是整块木头掏空而成。其音箱壁较厚,又相对较粗糙,所以其声更有独特韵味和※※的沧桑感。  
 琴腹内,头部又有两个暗槽,一名“舌穴”,一名“声池”。尾部一般也有一个暗槽,称为“韵沼”。与龙池、凤沼相对应处,往往各有一个“纳音”。龙池纳音靠头一侧有“天柱”,靠尾一侧有“地柱”。使发声之时,“声欲出而隘,徘徊不去,乃有余韵”。  
 由于琴没有“品”(柱)或“码子”,非常便于灵活弹奏,又具有有效琴弦特别长,琴弦震幅大,余音绵长不绝等特点,所以才有其独特的走手音。  
 就构造而音,琴的各部分结构十分合理。其体积不大不小,既便于携带,又方正雅致。有心品琴,其形已足以使人心怡。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67
明湟南道人制玉韵琴(局部)

ZT
     古琴在最初的时候只有五弦,它们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到了周期时又增加了两根,又称七弦琴,这两根弦分别代表:文与武。

延伸阅读:
参韵兼曲折立声寄孤秀——谈谈古琴艺术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66
明湟南道人制玉韵琴

通长124.2厘米,肩宽19厘米,尾宽13.2厘米

ZT
       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其制作工艺极为复杂,主要包括:选材、制作、槽腹、髹漆、退光、缀徽、上弦等近三百道工序,大约要两至三年的时间才能完成。明代宗室造琴甚多,据《琴学丛书》记载:明代宁王、衡王、益王、潞王皆斫琴。潞王琴最多,益王次之,宁王、衡王最少。
   天津博物馆《耀世奇珍——馆藏文物精品陈列》首次展出了一张传世明代益王琴。其该琴为仲尼式,桐木质,鹿角灰胎,髹黑漆,琴面呈小蛇腹断纹及冰断纹;形制修长,平首,腰作小型内收半月形,宽肩与内收狭尾,七弦,13个蚌徽(徽是古琴上弹奏泛音时的位置标志),琴背有七个象牙琴轸,两个木质雁足(调节琴松紧、控制音高的附件),长方形龙池凤沼(即出音孔)。龙池腹内刻楷书铭“大明万历七年(1579)岁次乙卯冬之吉”,“益国湟南道人获古桐材雅制”;龙池上方刻行书“玉韵”,两侧分刻行书七言诗“圆润静芳铿玉韵”,“翕纯曒绛契韶音”;龙池下方刻圆形篆文印款“益藩雅制”和方形篆文印款“存诚养德”;风沼腹款“南昌琴士涂桂奉命按式监斫”。据上述铭款可知该琴为第四代益王——益宣王朱翊鈏所制。朱翊鈏号湟南道人,为明※※九世孙。该琴保存完好,有完整的署款,琴面呈蛇腹断纹,音质极佳,至今尚可弹奏,是珍贵的传世明代藩王所制名琴。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65
南宋 玉壶冰琴(局部)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64
南宋 玉壶冰琴(局部)

ZT
        两宋时期是琴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
  (1)皇室对琴文化非常重视
  宋代朝庭对琴文化非常重视。宋徽宗赵佶曾设万琴堂,搜罗天下名琴,而且赵佶本人也是很好的琴家。
  (2)官琴与野斫
  北宋时期,※※“置官局制琴,其琴俱有定式,长短大小如一,故曰官琴。但有不如式者俱是野斫”(《格古要论》)。其时的斫琴名家主要有:北宋的蔡睿、僧智仁、卫中正、朱仁济、马希亮、马希仁等;南宋的金渊、金公路、陈亨道等。
  宋琴的外型也一改唐琴圆拱的特点,变得较扁,形成“唐圆宋扁”之风格。另外,宋琴在用料上也有一定改革。
  (3)两宋时期的著名琴家
  两宋时期著名琴家很多,其主要有:朱文济、唐异、范仲淹、欧阳修、苏轼、僧夷中、僧知白、僧义海、朱长文、赵佶、姜夔、郭楚望、徐天民、毛敏仲等。
  朱文济(公元十世纪后半叶)是北宋最著名的琴学大师,号称鼓琴天下第一,曾因其琴艺在御前任职,在当时影响很大。
  欧阳修(公元1007年—公元1072年)字永叔,是北宋文学大家,为一代之师。他学问渊博,又酷爱弹琴。由于他在当时的影响,对琴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另外,他的文章也对琴文化有很大影响。如琴曲《醉翁吟》即根据欧阳修《醉翁亭记》所作
  苏轼(公元1036年—公元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著名的大文豪。苏东坡的诗词文章脍炙人口,书法也是当时的典范,在琴学上也同样有非常深的修养。他曾为唐曲《阳关三叠》(《渭城曲》)填词,又曾为根据欧阳修《醉翁亭记》所作的琴曲《醉翁吟》填词。另外,他还作有琴曲《古琴吟》,又著有琴学著作《杂书琴事》,对琴文化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朱长文(公元1039年—公元1098年),北宋书法家、琴家。他对琴文化的贡献主要在于编写了《琴史》。这对琴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作用极大。
  赵佶(公元1082年—公元1135年)即宋徽宗。他是中国※※上著名的风流皇帝,博学多才,书画皆为一代宗师。他对琴文化极为重视,除其本人即是一位很好的琴家以外,他还在内府设“万琴堂”,广罗天下珍贵名琴,对琴文化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郭沔(约公元1196年—公元1260年)字楚望,是南宋著名的大琴家。他所作的著名琴曲《潇湘水云》,是历代琴曲中的顶级之作,一向被历代琴家给予特别的重视。创作《潇湘水云》,是郭楚望对琴文化的最大贡献。另外,他还创作有《步月》、《秋雨》等琴曲。
  毛逊(公元十三世纪)字敏仲,是南宋末年的著名琴家之一。他一生所作的传世名曲很多,对琴界很有影响。其所作名曲主要有:《渔歌》、《樵歌》、《山居吟》、《列子御风》、《庄周梦蝶》等。
 (4)两宋时期的著名琴著
  两宋时期的著名琴著主要有:苏轼所作的《杂书琴事》、朱长文所作的《琴史》等。
  (5)两宋时期的著名琴曲
  两宋时期出现的著名琴曲中最有影响的主要有:郭楚望所作的《潇湘水云》;毛敏仲所作的《樵歌》、《渔歌》等。另外,当时流行的琴曲主要还有:《履霜操》、《醉翁吟》、《古琴吟》、《广陵散》、《胡笳十八拍》、《古怨》、《泛沧浪》、《步月》、《秋雨》、《山居吟》等。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64
南宋 玉壶冰琴

ZT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有文字可考的※※有四千余年。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两千四百余年,而唐宋以来历代则都有古琴精品传世,此件“南宋玉壶冰琴”即为其一。
  宋代是继唐朝之后的古琴发展时期,是唐以后制琴史上又一重要时代。由于宋代采取重文抑武的国家政策,完成了儒学复兴,文人风气盛行,作为“文人四友”之首的琴,也倍受推崇。据史料记载,两宋时期的七弦琴已经突破宫廷雅乐和文人士大夫的垄断,出现于民间各种场合。宋代制琴有官、野之分,官家设局专司制琴,其所制琴皆有定式。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一批制琴、抚琴的名人、名家,如此琴所属款识之金远,即是南宋时期的制琴名手,字公路,为绍兴初人。
  此琴长123.9厘米,肩宽22厘米,尾宽15.1厘米,为神农式,鹿角灰胎,外髹朱漆,通身有蛇腹纹及冰断纹,蚌徽。琴为无角圆头,直项垂肩至三徽,腰作小型内收半月形,琴面弧度较平。龙池凤沼均为长方形,龙池内有“金远制”款,池上刻草书“玉壶冰”铭,其下刻篆文“绍兴”(南宋高宗赵构年号)印。玉壶冰琴属金远一派的斫琴风格,该琴体薄且轻,是传世南宋琴中的精品。“玉壶冰”其名应是出于唐代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一诗中“一片冰心在玉壶”一句,此句意在表明作者清廉正直、玉洁冰清的节操,这正符合宋代社会所追求的文人思想。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63
宋李唐濠梁秋水图(局部)

以下内容由 情枭的黎明 于 2012-10-2 13:00 补充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62
宋李唐濠梁秋水图(局部)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61
宋李唐濠梁秋水图(局部)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60
宋李唐濠梁秋水图(局部)

ZT
                           小学徒留住珍贵文物《濠梁秋水图》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某天,陈志辉一早就来到了工作岗位天津市文物公司在和平路的门市部,经过简单的打扫卫生,门市部像往常一样开始营业。
  “这儿收画吗?”一个略带南方口音的声音试探性地问道。
  “收啊,我们这里是国家批准的可以收画的公司,你带画来了吗?”陈志辉停下手里的功课回答说。由于当时还处在学徒阶段,所以他一有时间就会温习师傅传授的鉴定知识,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派上用场。
  “带了,带了,我拿给你。”卖画的人边说边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幅不大的手卷(国画装裱中横幅的一种体式,以能握在手中顺序展开阅览得名),陈志辉目测了一下,大概有8寸宽、4尺长。
  一看是手卷,陈志辉突然想起了师傅教授的鉴定知识,“看见手卷一定要捏一下,如果里面很硬很瓷实、裱工也不错,应该是一件不错的画作,看见这种画一定要注意”。师傅几天前讲述的鉴定知识一下子浮现在陈志辉的脑海中,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按照师傅讲的方法,陈志辉拿起那幅手卷捏了捏,里面真是硬梆梆的,特别瓷实,看来是一件好东西。为了进一步鉴定,陈志辉打开了手卷,发现上面有受潮的痕迹,装裱的边儿已经有些脱落,但是主要内容并没有被破坏,仍旧完好无损。
  “你在这里等一下吧,东西还不错,等师傅来了以后再给他看看,仔细给你鉴定一下。”陈志辉告诉卖家。在等候师傅到来的时间里,陈志辉和卖家聊了两句。“听你的口音不像天津人,你家是外地的吧?”陈志辉问。“是的,我是四川人。”卖家答道。通过卖家的口音和手卷上的受潮情况,陈志辉断定这件手卷是卖家从南方带到天津来的,但是当他询问手卷的来源时,卖家不肯多说一个字。
  没过多长时间,陈志辉的师傅就来到了门市部,看了手卷后也同意陈志辉的看法,觉得这是一件好东西。为了保险起见,师傅派人请来了几位天津艺术博物馆(现为天津博物馆)的专家,经过专家们的鉴定,这幅画是宋代画家李唐的作品,名为《濠梁秋水图》,属于国家一级文物。
  如此珍贵的文物价值自然不菲,卖家拿着超出自己想像的400元卖画钱美滋滋地回家了,而那幅《濠梁秋水图》也被天津博物馆永久收藏起来,至今仍在馆里展出,读者朋友们若是有兴趣的话,不妨哪天有空去参观一下。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老亮子 发表于 2012-9-27 21:04
图文并茂,欣赏
建议管理员加精。


谢老亮兄鼓励!

59
宋李唐濠梁秋水图   又名《濠濮图》卷,

绢本,设色,纵24厘米,横114.5厘米。

ZT
  经明代安国、项子京,清代宋荤、李凤池、陈定等人鉴藏,曾人藏清乾隆内府,后由溥仪将其盗运出宫,解放后收藏于天津艺术博物馆,现存于天津博物馆。
        宋李唐濠梁秋水图描绘的是安徽凤阳县濠水、濮水一带的风光。数株茂密的大树占据了主要画面。树用夹叶法,淡赭设色,透露出浓浓秋意。大石用斧劈皴,勾勒劲健,结构谨严,苍劲凌厉,颇见质感,以青绿罩染。画面左侧飞泉直泻,落叶点点。李唐对秋水的刻画尤见功力,并使山石的刚硬和水波的柔和形成鲜明对比。整个画面显示出一副浓郁的深秋景象。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面,庄子和惠子坐于岸边。二人衣着古朴,衣纹简练,却颇见精神。一人面对观者,一人侧面作交谈状,与《采薇图》中伯夷和叔齐的表现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作品的故事取自《庄子·秋水篇》,表现的是庄子和惠子论辩时的情景。原文为:“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这段对话非常精彩,透出层层玄机和狡黠,思想空间不停地转换、跳跃,具有强烈的哲学思辨色彩,体现了一种对想象力的挑战精神。
  李唐的作品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南渡之前和南渡之后。他南渡之前的作品以《万壑松风图》为代表,表现了他画体的北宋风范:构图繁密,气势雄峻,画风严谨,朴实厚重,动人心魄;南渡之后的作品以《采薇图》和《清溪渔隐图》为代表,表现了李唐的另一种风貌:简练洒脱,水墨苍劲,以刚性线条和大斧劈皴为标志。  
    依照这个标准观看《濠梁秋水图》,我们发现它似乎正处于一种中间状态,处在一个风格转变的时期。转变的具体体现就是李唐从范宽的风格中逐渐脱离出来,形成新的风格。这种转变后的新风格可以称为李唐风格,或者叫做南宋风格。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体会这种转变。 比如构图,局部取景的方式在《濠梁秋水图》就已有体现,《采薇图》只不过把要表现的物象更加拉近了而已。又比如皴法,这也是李唐绘画风格转变最主要的表现方面。总体上,李唐的作品具有一种深沉刚猛的画风,《万壑松风图》就是这种风格。《濠梁秋水图》中这种特性依然保持着,但出现了大量的侧锋用笔,是大斧劈皴的雏形,洗练、刚劲;到了《采薇图》时期,则一变为阔笔挥洒,更加简略,却同样充满速度和力感。从画面整体的感觉来讲,这种转变就体现得更加明显了。《采薇图》描绘的是一片江南的山水,画面仿佛弥漫着一层雾气,树石的画法也是水气淋漓。《濠梁秋水图》与之相比,则显得有些“干”,笔触小,石质坚实,透露出一种浑厚深沉的山水景象。
  综上所述,从用笔、风格、水准等几方面来讲,《濠梁秋水图》当属李唐的精品之作。更为重要的是,《濠梁秋水图》正是从《万壑松风图》到《采薇图》之间的过渡作品,仿佛为李唐从北宋风格向南宋风格的转变做了精巧的注释一般,因而更显示出其珍贵的※※价值和学术价值。
     李唐流传到现在的山水画作品并不多见,所以都弥足珍贵,如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万壑松风图》、《江山小景图》卷,藏于故宫博物院的《长夏江寺图》卷、《采薇图》(可以作为山水画,亦可看做人物画,其画面和《濠梁秋水图》相类),藏于日本京都高桐院的《山水》双幅等。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51.949
主题: 16
帖子: 13096
注册: 2008年7月
图文并茂,欣赏
建议管理员加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大树迎风 发表于 2012-9-27 20:18
认真学习!


谢大树兄支持!

58
北宋张择端《金明池争标图》(局部)

        此图描绘北宋京城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金明池水戏争标的场面。画面苑墙围绕,池中筑十字平台,台上建军圆形殿宇,有拱桥通达左岸。左岸建有彩楼,水殿,下端牌楼上额书“琼林苑”三字。池岸四周桃红柳绿,间有凉亭,船坞,殿阁。水中龙船屑楼高阁,人物活动于楼内外;龙船两侧各有小龙舟五艘,每艘约有十人并排划桨,船头一人持旗;另有数只维游其间。书面左,下两侧的苑墙内外,人群熙来攘往。   全图约有千余人,虽然人物微小如蚁,但仔细观察,比例恰当,姿态各异,神情生动,颇具艺术魅力。在图左下角的粉墙上有楷书小字“张择端呈进”五字款。  
     经有关专家鉴定,对此图之作者与年代有两种意见:  《金明池争标》张择端签名局部
      1、认为此图为宋画,或为张择端作品。因为此图是目前国内所藏宋画里唯一有“张择端”名款的作品,从落款看,不像后人添写。如此精细熟练的工笔画应出自高手,有可能是张择端的早期作品;从此图的风格及画中景物看,断为宋画无疑,很有可能是南宋人的摹本。此图曾为明代安国,项子京鉴藏。
      2、另有学者认为,此图无论从画风到功力(特别是人物、宫室建筑还有柳树的画法),均与北京故宫所藏公认的宋画、张择端祖本真迹《清明上河图》相差甚远,画面气息与明代作品接近,并非张择端作品;至于画面上小字落款“张择端呈进”,很可能是由于张择端所作《清明上河图》、《西湖争标图》在※※上名气太大,绘此图的画师为了提高价值,故作伪款。这种作风在明代“苏州片”很流行。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8.077
主题: 119
帖子: 15440
注册: 2006年1月
认真学习!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57
北宋张择端《金明池争标图》

绢本设色 纵28.5厘米, 横28.6厘米

ZT
      金明池坐落在北宋东京汴梁顺天门外(今河南开封城西),是当时著名的御苑之一。每年三月由皇帝赐令开放,并与士庶于此共观龙舟争标,郊游赏玩,成为京城一大盛事。靖康之变后,赵宋王朝南渡,“争标赐宴”则成为※※的陈迹,不复存在。因此传世近千年的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所作《金明池争标图》成为我们领略当日繁华胜境的最直观方法。
  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宋徽宗时画院待诏。工于界画,尤其擅长作舟船、市桥、城郭,所绘《清明上河图》可谓中国最著名的绘画作品,家喻户晓。此幅《金明池争标图》是其另一传世佳作。
  本图作者在不足一尺见方的绢本上将周围约九里三十步的金明池及岸边的景物、人物悉数生动摹画下来,且画面呈现出开阔、疏朗的布局。由画面下部“池门”入园,以界画手法分别细致描绘了“临水殿”、“宝津楼”、“棂星门”、“仙桥”、“五殿”、“奥屋”等主要建筑物。表现主题的龙舟竞标场景以一艘大型龙舟为中心,其两侧各有五艘小龙舟,每船头各立军校一名,舞旗招引,舟中桨手则奋力划棹,向前方标杆冲去。画面中各龙舟左突右进的空间安排,营造出争标的激烈、刺激与紧张气氛。“仙桥”右下方的“水傀儡”、“水秋千”、“乐船”的描绘则将宋代的水上百戏表演呈现在观者面前。“临水殿”中皇帝赐宴群臣,共赏争标;池岸上百姓或观龙舟,或春游赏玩,或买卖交易……众多人物汇聚图上,虽微小如蚁,但仔细观察,人物比例恰当,姿态各异,神情生动,颇具艺术魅力。
  画中描绘的景物、活动与宋孟元老所撰《东京梦华录》中《三月一日开金明池琼林苑》、《驾幸临水殿观争标赐宴》记载基本吻合,因此又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本帖最后由 情枭的黎明 于 2012-9-27 20:31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56
定窑白釉印牡丹花纹盘

ZT
      定窑产品以白瓷为主,也烧制酱、红、黑等其他名贵品种,如黑瓷(黑定)、紫釉(紫定)、绿釉(绿定)、红釉(红定)等,都是在白瓷胎上,罩上一层高温色釉。元朝刘祁的《归潜志》说,“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 可见,定窑器在当时不仅深受人们喜爱,而且产量较大。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在定州时,曾用“定州花瓷琢红玉”的诗句,来赞美定窑瓷器的绚丽多彩。   定窑还有北定、南定之分。北宋之前,定窑窑址在北方的定州,这是烧制的物品称为北定;宋室南迁之后,定窑工人一部份到了景德镇,一部份到了吉州,称为南定。在景德镇生产的釉色似粉,又称粉定。
        定窑的胎质薄而轻,胎色白色微黄,较坚致,不太透明,釉呈米色,施釉极薄,可以见胎。釉色洁白晶莹,很多积釉形状好似泪痕,被称为“蜡泪痕”,隐现着黄绿颜色。在器物外壁薄釉的地方能看出胎上的旋坯痕,俗称“竹丝刷纹”。北宋早期定窑产品口沿有釉,到了晚期器物口沿多不施釉,称为“芒口”,芒口处常常镶金、银、铜质边圈以掩饰芒口缺陷,此为定窑一大特色。
       定窑器以其丰富多彩的纹样装饰而深受人们喜爱。装饰技法以白釉印花、白釉刻花和白釉划花为主,还有白釉剔花和金彩描花,纹样秀丽典雅。北宋早期定窑刻花、构图、纹样趋简,以重莲瓣纹居多,装饰有浅浮雕之美。北宋中晚期刻花装饰精美绝伦,独具一格。装饰图案常用印花、划花和堆花手法,秀丽典雅。印花图案,自然形态经巧妙变形,构成严谨;刻划花,较印花更活泼生动,别具一格。

延伸阅读:
定窑瓷鉴定与鉴赏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55
定窑白釉印牡丹花纹盘

ZT
     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和东、西燕川村,创烧于唐代,盛于宋、金时期,止于元代。因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称定窑。北宋时一度烧制宫廷和官府用的精致瓷器。烧制品种以白釉瓷器为主,兼烧黑釉、酱釉和绿釉瓷等。又称“黑定”、“紫定”、“绿定”。早期多是浮雕莲瓣纹,中期以后是划花、刻花和印花,尤以白釉印花瓷最为著名。其印花纹饰取材于定州缂丝,印模则受定州石刻技法的影响,因而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这件定窑白釉印牡丹花纹盘,高5厘米、口径20.5厘米、足径13厘米。敞口,弧形壁,圈足略小。盘外壁有自然流淌的“泪痕”,是定窑积釉处的表现。定窑瓷器另一个特点就是口沿往往无釉,系采用覆烧工艺所致。起初定窑是一个匣钵内烧制一件器物,后来发展成一摞匣钵烧一组器物。采用覆烧法后,是垫圈组合式匣钵,可以烧十几件,甚至几十件的盘或碗,大大地节省了窑位,增加了产量;节省了燃料,降低了成本。这一烧造工艺在宋室南迁后,又传到了江西景德镇窑。因口部有芒,所以定窑盘、碗多镶以金、银、铜口,谓之“金扣、银扣、铜扣”,既掩盖了芒口的缺陷,又增加了美感,还是不同身份的人享受不同级别的瓷器的象征。这件大盘口缘镶铜口,通体牙白色釉,口沿内印有一周回纹装饰带,盘中印满折枝牡丹花纹,牡丹是富贵花,国色天香,寓意富贵满堂。此盘构图布局严谨,宛如定州缂丝的织锦图案,印花纹饰生动、自然,显示出制瓷工匠高超的制作盘模的雕刻技法,是宋代定窑白瓷的代表作。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54
宋哥窑盘

延伸阅读:
耿宝昌谈宋代哥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 中华博物馆探宝第一期:从陕北到岭南,八大博物馆巡礼,国宝荟萃 ★★★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