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中华博物馆探宝第一期:从陕北到岭南,八大博物馆巡礼,国宝荟萃 ★★★ [主题管理员:情枭的黎明]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177338 回帖:2500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78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77
秦代铜戈
  秦国实行郡县征兵制,凡适龄男丁(17~60岁)17岁后服兵役两年。两年兵役完结后,每年在本郡服徭役一个月,承担筑城、修路、运输等劳役。 军队需要的武器、铠甲、粮食、马匹,由国家统一供给。军器制造,一是※※统一在栎阳、雍、咸阳地制造,二是规定地方郡一级可以生产,其中上郡是秦国重要的战略要地,有相当规模的兵器铸造作坊和武库,铸造量最多。有守(■走殳)戈、守庙戈、守趞戈等。陕西※※博物馆藏有的石秦国始皇帝二十六年至嬴胡亥三年(公元前221年~前207年)间铸造的上郡戈。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76
本帖最后由 情枭的黎明 于 2012-7-29 22:17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75
秦玉器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74
弩机 秦代
 
  弩是在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兵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出现,春秋晚期用于战争中,至战国时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远射兵器。
   弩由弩臂、弩弓和弩机三部分组成。弩臂由坚木制成,木臂正面有一条放置箭的沟形矢道,它能够保证发射出的箭沿直线前进。弩弓一般用竹木制成,形似扁担。弩机安装在弩臂的后面,青铜制成,具有延时、贮力、瞄准、激发四合一的功能。弩机上的“牙”用于钩弦,“望山”用于瞄准,下面的板机叫“悬刀”。发射时,射手将悬刀一扳,牙会缩下,箭就被发射出去。也就是说,将箭装好后,射手就可以毫不费力的从容击发,不必再边拉弓边瞄准射箭,这也是弩和弓最大的不同之处。当时,弩机是一种很先进的武器,它射程远、杀伤力大、命中率高,是冷兵器时代,也就是火药没有出现之前,最具杀伤力的一种兵器。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73
秦瓦当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72
秦瓦当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71

ZT
春秋时期金柄铁剑
  1992年出土于宝鸡市益门村M2号墓,上长30.7厘米,下长35.2厘米。
    剑为纯金柄,铁质身,有铁茎插入柄内,锋端为柳叶状。上剑首格均为嵌饰料珠的沟槽纹,茎部八菱形,素面。下剑柄饰以勾云状、珠形的绿松石和料器来镶嵌出角、眼的阳线蟠螭纹。首、格各有镂孔,茎两侧由纹饰错落成五对齿状凸起。
    金柄铁剑所镶嵌的宝石为绿松石,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绿松石的加工制作过程曾使用了青铜工具进行表面打磨处理,说明※※在春秋时期已经开始使用青铜打磨工具。
    商周时期在发达的冶铸青铜技术基础上,已经掌握了以天然陨铁為原料经过锻打形成刃部,镶嵌在青铜兵器上的技术。人工冶炼铁器之始大概在春秋初年,秦国的冶铁技术在※※早期冶铁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益门村出土的金柄铁剑这在同期墓葬中实属罕见。这件金柄铁剑的出土说明春秋时期秦国的冶铁业已经具有一定的水平,在当时的各诸侯国中已经采处于领先的地位。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70
春秋时期金络饰
1992年出土于宝鸡市益门村秦墓。
铸造金器的温度相当高,工艺技术复杂,所以制作金器比铜器或其它金属器的难度更大。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69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68
战国时期器皿 提梁铜盉(左下)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69
陶囷(qūn)

高27.4厘米 口径28.1厘米  底径14.1厘米  陕西省泾阳县出土

“囷”是古代的一种储粮设备,最早出现于春秋中晚期。※※古代储存粮食方式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储于地上,一类储于地下。地上储粮,往往因地制宜,或因公家私家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式。方形的叫做仓、廪;圆形的为囷、囤。

泥质灰陶,明器模型。仓身较矮,有一长方形门。仓壁自上至下渐收,平底。仓盖居中有一圆形脊,周为坡形,上堆贴瓦楞。仓壁一周及仓顶两圈饰朱。形制简朴,塑造手法写实,酷似真物。以囷器从葬,表明墓主人生前的富足和对死后的希望。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68
战国时期鸟盖瓠壶
        这件战国时期的青铜酒壶,是国家一级文物。1967年文物工作者在陕西省绥德县废品站拣选中偶然发现的,当时它已身首异处、面目不清,经专家鉴定得知是一件战国青铜器,这才使其幸免溶于炼炉之中。通高32.6厘米,口径6厘米,圈足径8.8厘米,最大腹围39.7厘米。
        壶盖为一只鸟的形状,壶腹呈瓠瓜形,所以称之为鸟盖瓠壶。鸟盖处有环扣,可以自由开合。壶颈部至腹部装饰有精美的两道宽带纹和六道蟠虺纹。壶盖上的鸟尾与壶把手用链环相连接,链分四节,每节链环均饰有头朝上,尾部卷成圆环形的蛇纹。
   《礼记·郊特性》记载,瓠壶为“尚礼”之用,装的酒称之为“玄酒”。有学者认为壶盖上鸟的形状,与※※天文典籍中所著录的“瓠瓜星”和“天鸡星”可能有一定的联系,盖上的鸟首可能表现的就是天鸡。由此推测这件鸟盖瓠壶应是战国时期一件与祀天有关的重要酒器。
   瓠瓜造型的青铜壶非常罕见,这是受北方草原民族影响而产生的造型,因为草原民族长期迁徙,所以大量的使用葫芦作为储存酒或水的容器。绥德地处陕北地区,这个区域长期以来就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并存的区域。但与其他具有草原民族风格的战国青铜器不同,这件鸟盖瓠壶异常精致,鹑鸟制作细致、生动,同时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壶身的蟠螭纹细密、繁缛,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精品。即使是壶盖与壶鎜连接链条部分,也铸有精美的纹饰和盘龙的造型,完全突破了对于北方草原风格的青铜器简单、粗糙的传统印象。 本帖最后由 情枭的黎明 于 2012-7-29 16:26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67
春秋时期蟠螭纹金釭(画面中上,左下)

在西周王朝覆亡的过程中秦襄公因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并赐于岐山以西之地,从此秦作为诸侯国出现在※※舞台上。公元前762年,秦文公迁都于仟渭之会(陕西宝鸡县境内),筑城邑、建国都。公元前677年秦德公迁都雍城(今陕西凤翔),在此居住294年。秦国在关中这片富饶的土地上不断发展、壮大。农业、手工业、军事等方面都得到长足发展,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雍城是秦国※※上极为重要的一座都城,其遗址位于宝鸡凤翔县城南,雍水以北。从德公元年到献公二年的290多年间,这里一直是秦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作为国都,这里有规模巨大的城垣,壮丽宏伟的宫殿,是当时全国发达的大城市之一。献公东迁后,雍城虽然失去了政治中心地位,但作为故都,列祖列宗的陵寝及秦人宗庙仍在此地,许多重要祭典还在雍城举行。
秦国在雍城建设了三百年,留下了大量的宫殿、宗庙、集市、工场遗址和数不清的大小墓葬。
  
  金釭是青铜建筑构件,1973年凤翔县姚家岗秦国凌阴遗址窖穴出土,这里是秦德公从平阳徙都雍城后住所,是雍城最早的宫殿群。金釭共64件,分别藏于三个窖穴之中。金釭可分为内转角、外转角、尽端和中段四种形制,主要用于连接房屋的木制构架,可以垂直连接,也可以水平对接,一般用于接口与转角处,起到加固和装饰作用。过去建筑学家们推断,※※木构架建筑的连接方式,从最早的绑扎连接到后来的榫卯连接,之间应该有个过渡,可能为金属连接。金釭的发现证实了人们的推测。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66
十面石鼓各刻有四言诗一篇,完整的记述了一位秦君举行猎祭活动的场面,意在“刻石表功”、“托物传远”,是※※碑传史的开始。格调与《诗经》大小雅类似,内容也接近于《小雅·车攻》等反映狩猎场面的篇章,可以证明石鼓确为先秦遗物。
十面石鼓上的文字虽然自成篇章,但又有一定的联系。有描写千河美景的“千沔鼓”,记述秦公与随从游猎盛况的“田车鼓”,另外还有“銮车鼓”、“酃雨鼓”、“作原鼓”、“吴人鼓”、 “吾水鼓”、“而师鼓”、“马薦鼓”等。其中除 “千沔鼓”、“车工鼓”的诗句较完整,其余石鼓文保存不好,只留只言片语,但其大致意思还可以体会到。原文应该在七百字以上,现存可以识别的有272字,从文字发展史的角度考察,石鼓文是则介于金文与篆书之间的过渡形态,它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金文的特征,但比金文规范、严正,是研究汉字形体演变的重要原始资料。
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考察,石鼓文书写优美,古朴雄浑,是难得的书法作品,引唐代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张怀瓘在《书断》中的原文:“开阖古文,畅其戚锐,但折直劲迅,有如铁针而端委旁逸又婉润焉。”
从文学史的角度考察,石鼓文不仅为我们直接提供了一部原始的先秦古代文学作品,更重要的贡献是根据它的格式和风格可以反向证实《诗经》的真实性,《诗经》中以十首为“一什”的章法也是真实可信的。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65
石鼓的故事,见证了中华千年的※※:
石鼓也叫“陈仓石碣”、“岐阳石鼓”,是十座刻有文字的石墩,刻于先秦时期,627年发现于陕西宝鸡的荒野,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石鼓馆(位于珍宝馆内),陕西※※博物馆的是摹品。
由于鼓身上刻凿的文字珍贵,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历代都极受重视。根据鼓身上的文字分别命名为:乍原、而师、马荐、吾水、吴人、吾车、汧沔、田车、銮车、霝雨。
唐627年,石鼓于陕西宝鸡岐山北坡的荒郊发现,此地曾是秦国旧地。它们是花岗岩质地,每个直径约1米,重约一吨。十座石鼓外形相似,上狭下宽,形似鼓,因此得名石鼓。唐朝人按它得出土地点,命名为“陈仓石碣”或“岐阳石鼓”。

石鼓被发现后一直置于荒郊,许多人去观看并临摹作拓。806年,韩愈为保护石鼓,上书朝廷请求把石鼓搬到太学府,但是没有被采纳,直到814年,郑余庆任国子祭酒(负责主管国家学术教育、文化事业)才采纳了他的建议,将石鼓移到了凤翔文庙,让它们不再遭受风雨得侵蚀。然而,石鼓“乍原”已于814年不知去向,只有九只保存在凤翔文庙。

五代十国的战乱期间,凤翔成为战场,石鼓下落不明。宋朝建立后,文人文化繁荣,宋仁宗下旨寻找石鼓,后来一位名叫司马职的官吏找到了9只石鼓,独缺唐朝遗失的乍原石鼓,他便依照流传下来得拓片造了一个假的补全。由于石鼓的拓片流传很广,他得作假很容易就被识破了。

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金石收藏家向传师从太氏拓片见到乍原的拓片,证明此人曾收藏过乍原石鼓。但向传师赶到关中太氏的老家时,太氏全家已于一年前死于瘟疫,房屋财产全部为避瘟疫传播而烧光。向传师在关中继续查访,居然在他居住的屠户家中发现了石鼓,此时乍原石鼓已经是屠户的磨刀石[3],被切去了上半部分,鼓身上的字也只剩下四个。大观年间,向传师将乍原交给朝廷,运至汴梁。此时全部石鼓上可以辨认的文字只剩下432个[4]。宋徽宗还下令用黄金填注石鼓文,以防磨损。1125年,金兵进※※原,靖康之变后,石鼓被金人运至燕京,剔去石鼓上的黄金,弃之荒野。

1300年,元朝国子教授虞集在一片淤泥中发现石鼓,后迁往文庙大成门内保存,平安经历了元明清三代。

1936年,石鼓随第四批故宫文物南迁至上海,安置在天主堂街仁济医院库房的底层。三年后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成立,石鼓迁往南京。一年后,石鼓随故宫文物再次起运。南迁途中,在天津和湖南酉阳两次翻车,幸好包装严密,石鼓完好无损。装箱包装前,为保护石皮不脱落,用浸湿的高丽纸敷在石鼓面上,由于高丽纸纤维长,韧性好,湿的时候摁进字口,干后固定在字口。装箱的时候包有两层棉被,四周用稻草塞紧。这都让石鼓在南迁中得到良好的保护。※※※※胜利后石鼓迁回南京,1950年运回北京,存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中。
石鼓的刻凿年代一直没有定论,韦应物和韩愈的《石鼓歌》认为是周宣王时期的刻石,欧阳修的《石鼓跋尾》也认为属周宣王时史籀所作。罗振玉的《石鼓文考释》认为是秦文公时物,又一说是公元6世纪的南北朝[1],郭沫若以为秦襄公时物,唐兰考定为秦献公叶十一年(前374年)刻[2]。现在比较认可得说法是前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在《石鼓文秦刻石考》中认定石鼓刻于先秦时期,但具体年代说法不一。

十座石鼓上都刻有文字,数字不等,共700多个,现在仅存不到500个,每个字有两寸见方,当时的金石学家没有见过这种字体,后来认定这个是介于甲骨文和小篆之间的大篆,被称为石鼓文。

由于石鼓上的文字,使石鼓身价倍增,被当时得文人墨客大为赞颂。张怀瓘《书断》云:“《石鼓文》开阖古文,畅其戚锐,但折直劲迅,有如铁针而端委旁逸又婉润焉。”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谓:“《石鼓》如金钿委地,芝草团云不烦整裁自有奇采。”当时的书法家,如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等都十分推崇石鼓,并亲自临摹做拓。传世墨拓善本有元代赵孟頫藏本。许多当时的文学家,如杜甫、苏轼、韩愈等,都为石鼓作诗。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西周结束,下面进入战国-秦的篇章

64
战国鹿纹瓦當(画面右上)
高5.5厘米 直径14厘米
陕西省凤翔县雍城遗址出土
泥质灰陶。圆形,周围有宽边带条。瓦當面上模印一只昂首翘尾作奔驰状的角鹿。鹿的形象逼真,姿态生动,表现出塑造艺术的较高水平。
瓦当,又称“瓦挡”或“瓦头”。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为瓦当,瓦面上带著有花纹垂挂圆型的挡片。瓦当的图案设计优美,字体行云流水,极富变化,有云头纹、几何形纹、饕餮纹、文字纹、动物纹等等,为精致的艺术品。
中国的瓦当最早起源于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约在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晚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模式,并成为一些大型建筑的重要构件。早期的瓦当多为半圆形,主要纹饰为兽面纹,后来逐渐向卷云纹等其它纹饰发展。当时各诸侯国烧造和使用的瓦当图案种类繁多,各不相同。秦始皇(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10年在位)统一六国后,瓦当在图案形态和题材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更加丰富多彩。秦代主要盛行各种单个动物图案的瓦当。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打折卡 发表于 2012-7-29 13:38
说的是呀,参观博物馆的第一要素就是回来要赶紧做功课,不然过后那些展品都分别是什么很容易忘了和记混了。

但是这个把图片和名称一一对上的过程,可是既学习又加深的,对藏品的理解和记忆来说都非常重要。

我第一反应就是那个“天下第一老岳父”的纹章,但好像又似乎是在法门寺里。其实应该是在这个博物馆里的。想起来了,壁画是要提前预约的。下次一定要专程看看。


“天下第一老岳父”的纹章是指 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吧。那个和法门寺应该没有联系。壁画特展太贵了,看不起阿。

63
西周青铜器篇章最后压轴出场的,是一件重量级作品:

ZT
青铜牛尊
  西周中期,1967年出土于陕西岐山贺家村,通高24厘米,身长38厘米。形象朴实肥壮,头平向前伸,嘴、鼻连生在一个圆面上,显得特别粗大。鼻下有流,以便斟注。双目圆睁突出,眉额以阴线刻饰。双角呈圆弧状方扁形,表面刻划表示角节的阴线。两耳左右平伸。躯体浑圆壮实,尾巴紧缩臀后。四足为圆柱形短足,牛蹄二趾。四足挺直,稳定有力。整体造型十分简练、概括,表现手法夸张,有种特殊的憨态。牛尊的背上凿方孔,孔上加盖,盖与牛背以环纽相连。盖面立一个小小的虎纽,简单而可爱。
  牛在中国※※上保持着特殊的意义,作为最高的祭品“太牢”,牛在具有很强的象征性,所以牛尊也不是一般的酒器。根据牛尊流部独特的设计来看,它很可能是一件进行“裸祭”的专用工具,而“裸祭”是在尸体下葬之前在死者口中灌酒的仪式,酒通过牛尊灌入死者口中之后流到地上,表明大地接受了死者的入葬。
  牛尊的纹饰构图较为疏朗,线条粗阔,而大块面布局造成了恢宏豪放的气氛,这种新的装饰风格、造型的写实性与商代甚至西周早期的神秘主义风格形成强烈对比,反映出随着周文化成为主流文化,人们的审美情趣也发生了变化,神秘性减弱而理性增强,中国的青铜器正向着新的方向发展。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15
主题: 0
帖子: 15
注册: 2012年7月
说的是呀,参观博物馆的第一要素就是回来要赶紧做功课,不然过后那些展品都分别是什么很容易忘了和记混了。

但是这个把图片和名称一一对上的过程,可是既学习又加深的,对藏品的理解和记忆来说都非常重要。

我第一反应就是那个“天下第一老岳父”的纹章,但好像又似乎是在法门寺里。其实应该是在这个博物馆里的。想起来了,壁画是要提前预约的。下次一定要专程看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62
四簋
簋 盛放煮熟的黍、稷、稻、粱等饭食的器具。青铜簋最早出现在商代中期,但数量较少。商代晚期,特别是西周时代,簋是重要的礼器之一,在祭祀和宴飨场合,它和鼎配合使用,五鼎四簋,属于士大夫级。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61
西周马衔马镳等青铜马具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打折卡 发表于 2012-7-29 11:36
陕西博物馆的藏品可是世界级的。另有需提前预约的展品,可惜上次没来得及。

顶楼主,我去虽然请了专业导游讲解,但随身带的相机却很一般,是当时最遗憾的了


欢迎光临!这次仅仅在陕西※※博物馆停留2个小时,基本都在拍照,真正仔细欣赏文物的时间不多。回来后为了追索照片中的各文物来历反而带来一番动脑的乐趣。

60
日己方彝
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1963年陕西扶风出土。酒器。器高38.5厘米,重12.8公斤。”方彝为长方形,四壁较直,四角有扉棱,器上有四坡形的盖,器的四面以兽面纹和鸟纹为装饰。这种方彝在器形上和西周早期流行的方彝有所不同,其年代可能略晚。
扶风县位于宝鸡市东部蔊河流域,以“青铜器之乡”而闻名中外。周原遗址位于县城北9公里处。西汉时此地为京官右扶风的封地,唐时借汉官名作县名沿用至今。
这个也是著名的青铜器,曾经上了1982年《西周青铜器》(T-75)特种邮票第7枚。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15
主题: 0
帖子: 15
注册: 2012年7月
陕西博物馆的藏品可是世界级的。另有需提前预约的展品,可惜上次没来得及。

顶楼主,我去虽然请了专业导游讲解,但随身带的相机却很一般,是当时最遗憾的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也去过陕西※※博物馆,很多年前了。
记得看了整整一天,有看头!
跟着LZ再欣赏...


谢曼曼大姐支持!

矿物晶体 发表于 2012-7-29 10:24
跟随老弟学考古了。


谢矿资!

59
青铜兵器
常见的有戈、矛、戟、刀、弓、剑、钺(yue)、镞,甲胄等。这些兵器都是车战所必需的。车战是古代战争的主要形式,车是作战的基本单位,车上有车兵,车下有步卒,戈、矛、戟、弓、矢都是车战的主要兵器。戈,用于钩杀戮击,是杀伤力很强的武器,也是衡量当时军事技术发展提高的重要标尺。商代的戈分为直内戈、曲内戈和有銎戈三种形式,一般没有胡。西周多短胡戈,有一至三穿,以后胡加长穿就逐渐增多,有四穿的,使柄绑扎得更为牢固。商代的矛形体较大,以后逐渐向细长发展。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19.338
主题: 36
帖子: 33312
注册: 2006年4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情枭的黎明 发表于 2012-7-15 15:23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看博物馆了。
感觉从※※一点一滴的记忆中,反而能发现和审视自己的内心。

开个帖子,把过去,现在,以及未来自己参观的各个博物馆杂片罗列,无谓考证研究,只算是一种记录吧。

曾经有人说,十年的中国看深圳,百年的中国看上海,三千年的中国看北京,五千年的中国看西安

那么,这里权且把荟萃了大量西安※※文物的陕西※※博物馆作为这个系列的第一站吧
好,请跟我来...........

也去过陕西※※博物馆,很多年前了。
记得看了整整一天,有看头!
跟着LZ再欣赏...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70.328
主题: 20
帖子: 6298
注册: 2005年9月
情枭的黎明 发表于 2012-7-28 20:12
52
西周中期盠方尊

ZT
  1955年出土于眉县李家村,通高7.2厘米,口径17厘米,重2.75公斤,呈直线型的方体,四角各有一凸起扉棱,挺拔、庄重;尊口为圆形,上大下小呈喇叭状,形成外方内圆,方圆结合的新器形,尊腹部正中饰一圆形冏纹,两边衬有直线和曲线组合的夔纹,主次分明;圈足填有带状窃曲纹。尊的两侧,有左右各有一对向上卷曲的象鼻形捉手,位置安排与形象均十分合理,既有实用性又有装饰性。
   虽然这种耳上端向外翻卷且高出尊口数厘米数特殊的设计在西周青铜器中极为罕见,但盠方尊最重要的地方在于内壁铸的铭文10行108字,内容是是周王的同宗盠受周王命掌管司徒、司马、司空和周六师、殷八师的军政和屯田事务,周王赐盠衣物、玉佩和车马饰等厚赏,盠因此作器以记其荣宠,颂扬天子恩泽。这是中国※※上最早有屯田的文字资料,是研究中国经济史、军事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盠方尊造型典雅庄重,纹饰繁缛缜密,层次清晰,极具艺术感染力,是西周青铜艺术品中的顶峰之作,是西周青铜器铸造业的辉煌。

   
跟随老弟学考古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58
鈇卣 ,西周早期,盛酒器,1971年陕西泾阳高家堡出土,通高36厘米。在造型样式和纹样装饰上明显的带有商代后期青铜器的风格。 装饰花纹繁缛华美, 浮雕的主体纹饰下布满繁密的底 纹,具有庄重、威严、华丽和神秘 。
古文献和铜器铭文常有 “ 秬鬯一卣 ” 的话, 秬鬯是古代祭祀时用的一种香酒,卣是专门盛这种香酒的酒器。是盛酒器中重要的一类,考古发现的数量很多。椭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腹或圆或椭圆或方,也有作圆筒形、鸱鹄(猫头鹰一类的鸟)形,或作虎吃人形等。主要盛行于商代和西周,一般说,商代多椭圆形或方形,西周多圆形。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57
贝币,西周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叶-前9世纪中叶)
ZT
陕西※※博物馆收藏的古代钱币十分有特色,可以说是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的缩影。在众多的古币中,陕西出土的贝币特别醒目,该币是※※最早的一种流通货币。商周以来,此币在中原一带非常流行。中国人讲究物以稀为贵,因此,产自海边且色泽迷人的贝壳就成为人们进行商品交换的媒介物。当然,贝成为货币,不仅是因为它的稀有性及便于携带等特点,还因为当时人们还有一层心理因素的影响。那时,人们视女阴为宝贝,佩带海贝,能求妇女顺利生产,预示生命旺盛,灵魂转生。因此,贝币是当时人们最值得信赖的器物。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56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4.323
主题: 81
帖子: 17824
注册: 2009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55
它盉hé(西周晚期)公元前9世纪中叶——前771年
西周晚期,传世品。古代盛酒器。或说是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器方口,短颈,扁圆腹。鸟形盖,后端有一兽形活链,与器鋬相连。腹底两侧各一隶童为足,后有犬首环鋬,前有张口犬形管状流。腹部饰双风鸟纹,周围绕以斜角凤角纹。整器造型别致。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 中华博物馆探宝第一期:从陕北到岭南,八大博物馆巡礼,国宝荟萃 ★★★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