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我对SONY有信心***》首贴展开,欢迎浏览,请勿回复! [主题管理员:birchinorth]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资深泡菜
泡网分: 8.514
主题: 63
帖子: 4062
注册: 2010年8月
请大家不要在这个帖子回复,如果回复请点击回原帖

***我对SONY有信心***原帖

为了精简《***我对SONY有信心***》首贴,现将色友们一起积累的讨论摘选归并到这个备份帖子,用以提供色友们查询。

一. 卷首语

很高兴,慢慢的这里变成了讨论索尼器材的地方,希望我们一起心平气和的发表个人见解,意见,预见等,让真理在讨论中无限接近。杜绝一切带人身攻击,谩骂,侮辱的语句,也不欢迎※※。当遇到相左的意见时候,请大家参考下面的话:我可以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故事是这样开始的,索尼老总彻底打破了“日本相机老总茶话会”的融洽氛围,在茶话会上爆粗口:别跟我来这一套,我可不忍了,大家都忍着,你们倒好,闷声发大财,看看伦敦奥运会你们多光彩?说好了给我4年时间发展NEX,结果就2年,老子可是守信用的,A900就给了你们4年时间,让你们的破单反先跑视频。既然你们先违约,别怪我无情。
索尼老总一掀桌子,走了,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楼主正在编辑本帖,请稍后……

色友lets:科技有时是螺旋式发展的,双半透即使再不堪也不会影响你手上的相机性能。索尼搞新科研无论对相机界还是对社会都算是有贡献吧,假如索尼一不小心把自己玩死了,大家也就可以安心地用传说中的专业cn相机去了,也不错阿。
半透反光机真身出现前,老玩家里也是一片风声鹤唳,但真机出现后,大量评测证明,半透对眼晴的影响比对心理影响少了八百倍,而多了很多实在的好处。谁知索尼今次又会搞出什么新飞机来,难道个个厂家都像大佳能搞个100d出来就号称“便携”才是好事咩?
然后,什么高科技的普及都敌不过成本二字,索尼这个方案是个牺牲画质换成本和指标优势的产品也无不可,国产手机不都是走这条路么?艺卓显示器再专业,广大家庭里摆着的,还不是千元上下的普通液晶显示器。

很喜欢这段话,现在的索尼带给大家新东西更多,更让人激动。哪天索尼相机部门倒闭(肯定会有这么一天,没有百年长青的企业,现在来说,十年长青都不为过),如果还有好事者挖坟挖这个帖子,这个帖子可能会成为一个笑柄。但,这不能阻挡这个专利带给大家一个更新的思维,半透了,再半透,还会再半透么?创新也是一种贡献,维系传统,构建完整系统,有尼康,佳能干。

二.索尼有的东西

Aptina-Sony agreement,索尼和Aptina达成协议,通用两家的芯片专利。疯了!

蔡司正式发布两颗E口和X口镜头,Touit 1.8/32和Touit 2.8/12。
价格
Touit 拉丁语,鸟 的意思。
“We decided to derive the future names of the lenses from the Latin names of birds. That fits well, as birds usually have excellent eyesight and can take unusual perspectives. Birds are also diverse and lively animals. Furthermore, the Latin names all have an attractive sound and are common in many languages and cultures.”
索尼传感器亮度差对焦技术专利
弯曲传感器技术
http://egami_blog_so-net_ne_jp/2013-04-05
上图为10-25mm F2.8-5.6 等效27-68mm,2.5x,1"弯曲感光器。同时发布全幅35mm F1.8(F2,F2.2, F2.8)弯曲感光器镜头,镜头直径远小于感光器对角线长。(色友ranma提供)

索尼双半透镜单电相机专利

摘抄自http://www_nphoto_net, 日本公开专利号:No.2013-50630。新专利可保证取景器在快门开合过程中继续取景,可应用于未来的单电产品。No.2013-50630号专利详情:公开日期:2013年3月14日申请日期:2011年8月31日

索尼单电相机现已基本采用电子取景器,取景器内图像只能通过机身传感器得来,这也是单电续航水平普遍偏低的原因。此外,单电虽然解决了单反在Live View模式下无法提供相位差检测对焦的问题,但在快门开合过程中仍会出现“黑屏”现象。加之电子取景器存在延迟,若连拍数量过多,长时间的黑屏必然会影响正常拍摄。新专利为解决上述问题,在取景器总成内设置了第二块半透镜和一颗独立的图像传感器。光线经过第二块半透镜(114)后被分割成两条光路,其中一条用于对焦传感器(130),另一条则提供给独立图像传感器。正常情况下,相机通过小型图像传感器取景,可有效降低耗电量。而且由于不再需要通过机身传感器取景,反光板也不抬起,因此取景器内图像不会受到快门开合影响。
色友 haoyj93 认为:现在再回想一下思路又清晰了些:看看对不对?
*单反连拍时取景是非连续实时取景(反光板要上翻),对焦是非全时的连续对焦。
*目前的单电连拍时取景也是非连续实时取景(效果比单反还差些,因靠主CMOS回放取景),对焦是全时的连续对焦。
*目前的单电录像取景时(非连拍照片)是连续实时取景(虽是主CMOS回放取景但FPS相对单反高很多),对焦是全时的连续对焦。

色友 山野的秋 认为:

对头,这个问题解决了就一切OK,SONY开发的SLT结构就基本算大功告成,接下来就是进一步完善,然后就是超越。呵呵!

传统五棱镜结构的取景方式,虽然连拍时是非连续实时取景,由于间断时间很短暂,对取景影响不大,但对对焦的影响是比较大,所以做不到全时连续对焦,必须依靠预测来完成连续对焦。对无规则运动的预测是很困难的,这自然不及SLT的全时连续对焦成功率高。

目前单电是连续的,但非实时取景,当初SONY可能就是考虑到要画面连续性,才搞了个成像后再回放的取景方式,这就出现你和其他拍摄动态题材的所有人,以及网站测评都遇到的时滞问题(镜头移动速度越快,时滞感觉就越明显),SONY应该早就清楚这个问题的存在,可能一直没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现在看来是打算用这个双半透镜的方法来实现连续实时的取景。

摄像时的取景,看介绍,就是运用成像后的画面连续回放实现的,SONY就把这运用到了SLT连拍时候的取景了。事实证明是不行的。就是今后回放处理的速度再快,始终是存在时差(时滞),且相应引起的位差,必须做到连续实时取景。

西区苛刻的关于视频的精彩留言

首先讨论问题的都受到了所谓 sonyalpharumors 的误导!
说句不好听的, sonyalpharumors的站长对广播级视频领域也不太懂。  这个在 NAB开幕日的新闻发布会,被sonyalpharumors 当“相机新品发布会”来陈述报道了!
所以一干讨论的大众,都把思维局限于:sonyalpharumors 说了,有A/E混合卡口, 这 NAB前发了这么个样机,所以就误认为:A/E混口的相机就是这个!
我觉得讨论问题,首先要分清楚行业界限! NAB是什么?它是“美国电视与电影联盟的一个设备展”(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专业视频技术与设备展)。其核心内容相当于专业领域的CES。
SONY是个等级 和 产品界限划分非常清楚的企业(不是“感动长在”喜欢搞模糊定义)。  该在什么展会,展览什么技术技术产品,SONY是不会越雷池太多的。
这个新闻发布会的主题内容多了,全是围绕 4K来的,最大的亮点其实到不是这两个 4K摄影机,而是 SONY将发布30英寸的 4,096 x 2,160级别的 4K 级 OLED的主控 BVM彩色监视器。(还有一台 3,840 x 2,160 的 56寸的)。
至于在如此专业的展会中,放出了这么个“相机”,很显然这是一台“4K单电摄影机”。目标对手就是冲着 感动1DC去的。卖点就是 4K视频。并不是拍照! 既然有针对性的面向专业摄影机市场(只是用另一种外形方式呈现),它当然不能太小,因为需要能承托各类专业视频附件,尺寸要适合专业视频操控! 各位觉得 1DC作为相机很大,可与专业摄影机比比呢(即便和 RED、F55/F5这种小尺寸的专业摄影机比,是也很小,很轻便了)。

所以 SONY发布这个“单电摄影机”(姑且这么叫吧)应该是适时、应景、恰当 且 必要的!
而这里讨论的到好,全把它作为“拍照用的相机”去衡量了!(我请问:如果真的是主打“照相”的,有必要弄到 NAB 上来公布吗? )
如果没有意外,肯定会有类似 NEX类机身设计的 FF纯相机产品!

请注意,这机器的下部是有散热通道的。 所以基本可以肯定这机器可以拍摄 4K,且属于高帧频!

仔细去看看通常一体式集成手摈的位置, SONY这个机器干什么了? 没错,散热鳍片。  这预示着此机器的 CMOS传感器和处理电路在工作中,发热很高,需要散热片帮助散热(各位见过设计了“散热片”的相机吗?哪怕是以拍视频为主的 1DC有吗?)

所以可以很明显得感受到这机器很可能是可以拍摄 60p-4K的产品,且信号处理很可能是以 10Bit以上的路数来走,所以造成整个系统的功耗大,发热高,需要散热片散热(基本和摄像机没有区别了)。

这个就是它必须设计成“大型化”的根本原因, 如果依然以 A99、D800这类尺寸设计的话, 必然机身内部空间是很不利于元件散热的,需要有更大的沉余机身空间去消化产生的热量,同时也需要给出多余的机身部分安插足够的散热片位置帮助散热。

所以这一切决定了,这机器必须设计成这种尺寸(实际与其它的摄像机相比,已经很小了),请记住,它是全幅传感器(不是电影机的 S-35mm),全幅传感器若是整个成像面积进行4K采样(目前还不清楚,这机器支不支持超采样),那功耗、发热肯定比 s-35mm高不少。  当然数字电影机更多的热量是 12--16Bit 的数据规模导致的后续处理电路 及 记录部分的巨大功耗。但即便是机头,依然会产生很大能耗!散热是必须的。

外圈这个就是 FZ原生卡口。 这机器设计几乎没有考虑太多的照相。 它实际上就是披着相机马甲的全幅传感器版的:PMW-F55!!!

SONY做这个,是把它打造成相机外形的数字电影摄影机。

SONY展示的这个和旁边的那个六角形的全幅摄影机模块,它们是 SONY 2014年数字摄影机的发展方向。

因为“感动”的 5D Mark II开拓了相机摄影机市场, 另得几乎所有世界上附件制造商都开始制造兼容相机工作环境的各类视频拍摄附件,所以相机的视频拍摄环境现在已经相对成熟了。  

缺的是什么? 一款真正的数字电影摄影机性能(传感器性能、记录格式性能、可变帧拍摄性能、解像度性能、视频宽容度性能)的“数字相机电影摄影机”。

严格来说 5D II/III 甚至 1DC 只能算可拍视频的相机(即便能拍 4K 的 1DC),为什么呢? 5DII/III 1080p的采样模式就不说了,画质之肉也不提了。 除了解像度巨肉之外,宽容度、记录格式、传感器综合性能方面与真正的数字摄影机比,差距都十分巨大。

1DC 实际也好不了多少,虽然能 4K,但依旧是 8Bit,依旧无法变帧,依旧是相机传感器,甚至在利用全部幅面拍摄 1080p时,其1080p的采样结构竟然都和 5D II/III 一模一样(跳行,挑像素采样),果冻依旧十分明显等等。 实际上1DC的硬件架构是完全套用 1DX的(固件不同而已),其传感器实际还是主要为拍照设计,真正的视频性能,在传感器硬件本身来说还是偏弱。

所以现在的几乎所有能拍视频的的相机,其本身开发的目标还是“相机”,只不过是在相机的设计架构内,多加入了所谓的“视频功能”而已。

而 SONY设计的这个,就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它是倒过来考虑的, 虽然穿相机马甲,但我设计的出发点是“数字摄影机”,传感器的所有性能指标是以数字摄影机的标准来设计制造(而不是相机), 在数字摄影机的设计框架内,我只是加入了“拍照”功能而已!

可以肯定, SONY这台“数字电影摄影相机”,其宽容度、变帧拍摄、传感器视频 AD量化精度(bit数)、记录格式、采样方式(可能 4K依然是“马塞克”,但 1080p时,很可能会是合并的 RGB原始采样,且 1080p能实现高帧频输出)等等,一定是 F55这种级别的(绝对不会再是相机级别了)。 如果这机器 SONY 将此枚全幅传感器只设计成1.89:1 画幅的FF(36mm保持,但 24mm略为裁切成 1.89:1的宽幅版,大约是:36 x 20mm左右):885万像素(4,096 x 2,160),大家千万不要震惊,因为它本来就是“摄像机”!

SONY这么做,是要真正衍生出一个“Camera-Cinema-Camcorder” (暂时就这么粗糙的理解一下)。   

你不能光看价格。  这机器用的是Cmosis的传感器,和Leica M是同一家厂商提供的传感器。

但可以看出,这家厂商(实际是比利时的老牌传感器企业“塞普拉斯”独立出来的分支; ARRI D21/Alexa 用的都是“塞普拉斯”传感器)的传感器工艺在某些方方面,至少和SONY比,还存在明显差距。

其一:这机器的传感器以 S-35mm的尺寸实现了“全局快门”。这意思就是在向 F55宣战!但 F55以同样的传感器大小尺寸,实现全局快门后,并不影响机器的动态范围表现, F55的动态范围依然高达:14档。  而可以看到 BMD的 4K,很显然因为“全局快门”破坏了传感器的开口率,其动态范围只有 12档(比 BMD一代的动态范围还要低),和 F55相比,要差 2档( 2档动态范围,差距还是很明显)。

其二: F55的原生感光度为:ISO 1250(目前数字电影机中最好的原始感光度),且 ISO 1250的画质(即便拍摄夜晚图像)基本能保持绝对纯净,低光性能极其好用。 BMD这个机器虽然是全局快门,它的感光度水平我估计肯定达不到同样是全局快门的F55的水平(奥,对了,滚动快门版本的 F5的原生感光度更好一些,达到:ISO 2000)。

其三: F55/F5都是 16Bit的 4K-60P RAW, BMD 这机器是 12Bit的,且4K时最高30p(无法变帧)。 F55 2K时,最高 240fps。BMD这机器显然都无法实现。

其四:个人认为,BMD的“便当式”的设计外形,在人体工学方面,相比 F55/F5的设计,使用起来不是那么舒适。

再和 FS700比较, FS700机器记录比较垃圾。 但 SONY已经发布了适配器:HXR-IFR5(用这个适配器可以和 F55/F5的记录单元:AXS-R5连接,直接记录 16Bit 的60p的 4K-RAW,记住是:16Bit-60p,和 F55/F5一模一样)。同样的,在 2K模式下,能记录:240fps/16Bit(和 F55一模一样)。 更绝的,连 F55都没有的, FS700 能实现在:4,096 x 2,160模式下的 4秒时间的 120fps的输出能力,使用 AXS-R5记录。这个 4K-120fps的高帧频,连 F55/F5都不具备!

http://www_sony_co_jp/SonyInfo/News/Press/201304/13-044/index.html

SONY官方没有公布 FS700输出 RAW时的动态范围, EOSHD有个说明:

http://www_eoshd_com/content/10110/odyssey7q-turns-wimpy-sony-fs700-into-monstrous-4k-raw-crunching-beast-with-15-stops-dr

当然,它推荐的外部记录仪是比 SONY AXS-R5便宜很多的 Odyssey7Q,当然记录规格和 AXS-R5基本相同。 EOSHD说具其测试,FS700以16Bit-RAW输出,动态范围能达到惊人的:15档(这个要比 BMD的高出 3档了)。

很显然, FS700若使用外录的话,性能规格比 BMD这个 4K高出多得多了!  所以 BMD这个 4K很难威胁到 FS700(当然也不可能太多的威胁 F55/F5)。

那么再和 SONY这个待发布的“单电摄影机”比较一下(这机器规格都没公布,现在只不过是猜测)。

偶估计, SONY这个单电摄影机的传感器性能应该会比 F55的传感器更高,毕竟画幅摆在那里,又不像普通的全幅传感器是针对相机设计的,SONY这个全幅传感器就是针对视频设计的。 所以可以完全发挥全画幅视频传感器的潜能。

有些东西即便规格没有公布,想都想得到:

其一:动态范围肯定比 BMD要好,而且好很多(SONY传感器不用担心动态范围,它的看家本领,更何况做成全幅视频传感器)

其二:感光灵敏度肯定超 BMD得很多很多(参考下 S-35mm视频的 F55/F5就知道了,如果 SONY这单电摄影机的传感器做全幅,且只做 4K像素的话,那估计将是数字摄影机中最强的原始感光度了,比 F5的还好)。

其三:高帧频,目前不清楚是否会具备,但从其下部的散热槽设计来看,很可能会具备 60p输出能力[更高的,目前不好YY]

其四:机器可靠稳定性, 做广播级半个世纪的 SONY提供的专业视频机,它最让人放心的就是绝对得稳定、可靠(这一点谁都比不了,SONY的专业视频机,绝对不会出现莫名其妙的丢帧、丢码,工作不稳定,甚至死机等这些Bug)。且绝对的结实奈操。君不见,一部拍新闻的手持机:PD190P,其耐操程度都达到另人发指哈! 所以稳定、可靠方面 BMD肯定比不了。

BMD的唯一的优势是价格。但我觉得, SONY如果发布这个单电摄影机,且全幅传感器(记录规格向 F55/F5看齐,就算少点,能记录个 10Bit足够),其玩法和面向的受众,很多未必能看得上 BMD这个4K哈!

偶到觉得实际上 BMD这 4K发布,受冲击最大的是各类 DSLR的视频机(当然很明显,SONY这个单电摄影机根本不是“相机视频机”,而是“数字摄影相机”)。

FS700 接外录后,是 16Bit/4K/60fps-RAW。 宽容度达到 15档!

且4K(4,096 x 2,160)输出下,能外录 4秒钟的 120fps信号( 120fps-4秒的4K,就意味着用正常的 24fps回放是:20秒。那么对一个慢镜头动作来说,足够了!且是 4,096 x 2,160的全4K分辨率的慢动作镜头)。

而且 FS700 外录,在 2K(2,048 x 1,080)的时候最高是 240fps-RAW(没有时间限制)。

光这两点就足够秒 BMD这 4K  两回咯!

目前的专业摄像机,有 16Bit ADC的,如演播室 EFP系统 SONY HDC-2000系列。当然这种摄像机的价格比拍电影的机器还要昂贵得多。

在数字电影领域,只有 SONY F65采用的是 14Bit ADC(新发布的 F55/F5也是 14Bit ADC), 出来的信号就是 14Bit。然后通过对数空间转换成 16bit的直线伽玛的方式(类似 ARRI 和 RED的机器都是 12Bit)。

SONY数字摄影机 F65  和新发布的 F55/F5 的 ADC都是 14Bit的。 F3是 12Bit的, SONY 没有 10bit的。

FS700采用的是 F5的相同传感器,所以其 ADC肯定也是 14bit,然后于 AXS-R5 转换成 16bit记录。

为什么要转 16bit?因为Academy IIF-ACES规范数据流程是 16Bit,而 F65为了更好的贴合 Academy IIF-ACES流程。 所以 14Bit ADC转 16bit输出咯!

目前“感动长在”的 C300还保留了8Bit ADC。 另外现在所有相机视频都是 8bit量化。
这个问题要这么看, SONY要设计这个“单电摄影机”它的目标客户是什么? 我觉得肯定不是一般玩票性质的业余玩家(这种玩家去用用 A99、VG900什么的,足够了)。

Canon 5DII、1DC 现在逐渐在专业制作领域已经有一定的客户基础了,而且即便在投资规模数千万、上亿美圆的商业大片中,它们相对于正规摄影机的小身材,易操控,狭小空间更易于使用等特点,已经在很多商业片中广泛得到应用了。实际上SLR在真正的电影和商业广告中,它们已经形成了一个有序的市场规模。且在不断壮大! 在绝大多数商业制作领域,2000美圆的机器 和 20,000美圆的机器是没有什么差别的。商业制作谁会在乎这点成本(更何况 90%的机器都是租赁的)。

偶碰到过 N多以前用 3片 2/3英寸的 FIT-CCD 的广播级 HDCAM 的 HDW-F900R 的用户(不包括镜头,裸机身50多万的机器),拿着 F900的外形 去“糊弄”客户,到真正拍摄阶段,主要场景却用一台1万来块的 5D II拍。 这种应用是因为 5D II便宜吗?肯定不是, 50多万的 F900R都卖得起, 5DII那1万来块的钱算个什么啊。

SONY现在可不缺什么真正的摄影机(F65RS、F55、F5、FS700、F3一抓一大把,各个层级的应用都覆盖)。 惟独少了一台真正能在 SLR视频应用领域,标杆式的视频产品。

A99行吗,包括 NEX-7等,实际上它们的视频质量相比 5DII/III 什么的,本质上区别不大。 但很遗憾,在机身视频质量相差不大的情况下,选择的时候,更多的人愿意选择镜头群更完善的“感动”牌。

那SONY设计这台“单电摄影机”,它就很明确,我要用强劲的机身和传感器性能(真正的视频传感器),让更多的商业用户在正规制作中,扔掉手里业余的 5DII/5DIII 或者半瓶晃荡的1DC, 而选择偶这个真正为4K视频设计的“单电摄影机”。

你们不是喜欢 SLR的小机身、轻便灵活易操控,甚至有些用 SLR拍摄的商业用户,它们本身就是SLR视频的爱好者,他们不是缺钱,而是你让让他们正经八百的扛着或架着摄影机拍,他到觉得不习惯,反而是 SLR视频,让这些商业用户拍出好片后更有成就感。 

那SONY就给你门这样一台机器, SLR的外观,但却是真正的“数字摄影机的心脏”。 你们选把,到底是 5DII、1DC 还是 偶这个“单电摄影机”。  

忘了在哪里看到,那个“勇者行动”的拍摄导演:麦克罗伊,正是因为出于对“SLR视频的兴趣”,所以用 SLR拍了这么一部电影哈!

其实目前的 SLR视频,感动、鞋厂、怕了索尼哥 走得都是野路子。 在相机架构内加入视频,至于这个视频的质量如何,解像度如何,动态范围如何... 一一做了妥协。 因为正路子还是相机,视频只能照顾相机拍照走“野路子”。

SONY是要将相机壳里装进一条正路子的“视频大道”。

你看SONY这机器设计,瞄一眼就知道不可能是性/价比的东西了, 没有手摈,却比带手摈的一体机的身形还要庞大,外圈是 FZ原生卡口(这个肯定是考虑到正规商业制作还是会用 PL镜头,所以用 FZ去完美兼容 PL,如果处于性/价比考虑的话,弄 NEX口就可以了,一样兼容PL,可非要搞成正统的 FZ干吗?)

其次,机身上连拉皮尺测焦的焦平面杆都带上了(这是正统商业电影机才有的,连普通的专业摄像机都没有,更别遑论什么 SLR了)。

ND滤镜哈,这个自当不必多说。

虽然没见实机,但能明显感受到这机器的厚实 和 坚固度,估计不在 F65之下。

若说到 SONY设计这么一台机器的客户群体, 以新发布的 F55/F5 为例, 2013年 2月1日正式开卖,到 4月份(2、3个月时间)已经出货了超过 2,000台。 估计年销量可以在万台左右。

如果 SONY 这个单电摄影机如预计中那样, 2014年上市,能取得 F55/F5 这种销售佳记的话,那真可以乐颠了!(类似 1DX这样的纯一体式相机,一年才能卖出去多少台啊,那个 1DC就更不用说了)

很久以前就讨论过这个兼容卡口会是怎么样的。
楼主认为卡口像电钻夹口那样可以自由伸缩,改变法兰距和卡口口径,以适应A口,E口镜头,或者任何法兰距,附件有各家卡口。

色友 sunday2000 认为 毫无意义!兼容A卡口,体积必然大,跟卖单反有什么区别?伸缩卡口?一个强度、精度都有保证的伸缩卡口,成本不比相机低了。浪费精力来解决这些华而不实的功能,索尼是嫌死得还不够快!

色友 晕网 认为:估计是在全幅NEX镜头系统不完善

色友 clevil,liuels 认为会是理光GXR模块方案

色友 olala 认为这个膜编还廷有想象力,早期Ikon Contax那个所谓的双卡口根本不是为了卡两种卡口镜头而设计的。所谓的双卡口,其实就是为了能让标头小一点,在外卡口内侧拧了一个内螺扣的标头专用的对焦标尺环,标头靠螺丝口直接拧来对焦,就这竟然被人说成双卡口了,说白了你可以理解为机器一直带着个项圈,先不说这得多脑残才能想出来,根本就不可能适用于A/E卡口。反正我觉得无非就两种方式来实现:
1:在卡口上做文章,说白了,还是转接环,只不过形态上可能和传统的转接环不太一样罢了
2:不用卡口对接的方式,靠数据插槽,我以前幻想过一种,还画过一个示意图,相当于把NEX机身塞到Alpha卡口配件里面去,有点类似潜水壳。
有些人提出的伸缩卡口,我觉得不太靠谱,这个想法很难保证材料热胀冷缩和磨损的精度问题。

色友 clevil 认为:哦,原来是这么个原生双卡口啊,那SAR小编说的像Ikon就完全不靠谱了。
其实现在靠谱的猜想也就是O资你说的这几个,伸缩卡口的强度不能保证,否则成本就没办法控制了。
方式1是做起来最方便的一个,学习理光的模块化,加个卡口模块在外面就搞定,不用在集成对焦系统这些,这样也不会像现在用EA2那样看起来十分不协调了。
方式2其实就是方式1的延伸嘛,用高强度材料做半个A口机器外壳,然后把NEX插进去,就是一个A口机器了,和我们一起提出过的手柄加卡口模块有点类似,不过机器外型和传统单反就有很大不同了。
索尼说要完全兼容A卡口,那至少要把机身防抖加进去,现在的思路比较靠谱了,也能把A口和E口系统整合,想轻便把卡口模块去掉直接用E口原生头就行了,E口也不考虑长焦的问题,反正长焦是肯定做不小的。现在就看索尼能把对焦系统做成什么样了,如果对焦系统做得好,这个NEX对A口高端用户吸引力很大,明年伴随NEX9一起出来的蔡司三颗全幅镜头要是超广定(14or21),35ZA,100/2 marco的话,索尼的高端系统也算建立起来了。如果索尼真的能拿出这么台对焦系统靠谱的机器,单机E口3500美金,加A系外壳或者卡口模块4000美金的价格也就说得过去了,能达到要求的话我会买,不然继续用现在的A850+A77。

色友 dhep  认为:那就是索尼准备在混合卡口中设置可翻起半透板,并且用上像素密度不低于D800的高密度全幅CMOS,这样在极端画质要求的情况下可以抬起半透板,而在弱光和极速追焦需求时放下半透板,这样才需要比接环更大的混合卡口模块以容纳翻转半透板的镜箱。

色友 神论哥,DingD 认为:也许索尼只是出第四代转接环

色友 jc90454 认为:厂家可别听你们这些器材党的,转接是纯玩,一不能提高性能,二不能减轻重量。有考虑混合卡口的功夫,完全可以做一台偏重便携的A口单电,NEX是另一种体系,能把全幅芯片塞进去就成功一大半了。

色友 sjn522 认为:个人不看好这种混合卡口,凡是兼容性的东西必有牺牲的部分。与其兼容,还不如壮士断腕,重新设计新卡口,让机身和镜头保持比较平衡的体积。否则兼容卡口就意味着玩单反高端镜头,还是单反的体积,没啥意思。这一下弄得对SONY没信心了。

色友 怕鱼的猫 认为:莫非索尼的PE受了宾得洞妖的刺激,决定将NEX9机身做成类似的,然后原生a口,只是a口能内嵌e口!这个应该不难(类似套环),然后使用E口时通过CCD往卡口方向移动缩短到E口所需要的法兰距?触点什么的也容易解决。。。哈哈哈。

色友 神论哥  认为:法兰距根本不是问题,平时cmos跟E卡环在A卡头法兰距的的位置,半透膜出于正常状态挂A卡头。想挂E卡头的时候,半透膜上翻,cmos跟E卡环前移置A卡环直接上E卡头。

色友 酷风  认为:关于nex9的兼容a口,我记得sr的作者上次在别人问起混合卡口的时候,说过是“转接”。而nex7刚刚发布的时候,有人提出过一个模型,就是把一台nex从背后嵌入一台a99。

色友 龙游天涯  认为:CONTAX AX的数码版要诞生了,CMOS可以前后移动,分别适应E镜头和A镜头

色友 raze911 认为

你们这些人完全是以单反市场的观点去看新类型的市场,简直无视实际市场的变化

在没有微单的日子里,单反市场的百分之三高端用户对整体销量的影响力很大,但是在微单性能越来越高并逐步被用户认知的情况下,情况已经发生明显的变化

我说个简单的数据,淘宝上的NEX销量,半年前我还记得单周出货量在1000台套多一点,最近的单周出货量则已经升到2300台套,达到了佳能销量最大的款型600D在淘宝上的单周销量水平,所谓“用户远离”,3%的客户里有一部分远离有什么关系??事实就是,3%的高端用户里有一部分离开对于NEX的销量有个毛的影响,但是对于A口单电的销量则是有影响的,可对A口单电有影响又怎么了??最重要的,NEX的销量是不受影响的

我觉得你们这些人把可换镜头的用户群的需求想象的太高端了,都把自己的需求想象成大多数用户的需求

单反真实的用户群是由三个类别构成

1、职业人士 2、较强烈爱好摄影或摄影器材的人士(比如本论坛上有不少) 3、普通用户

绝大部分用户是第三种,我们可以看到佳能600、650、550之类的机器是销量最大的单反款型,这个用户群里的大部分属于普通用户

前二类用户要求较高,主要倾向购买中高端单反(这类人即便买了中低端机器后不久也会进行幅度较大的升级),但是对应的销售量比较少,第三类用户要求比较复杂(要求高的低的都有,但主要是要求低的),对应的销售量最大,主要倾向购买中低端单反,第三类用户真正需要的机器不是单反相机,而是具备半专业性能的玩具属性较高的相机(事实上第1、2类人士中有一部分人也希望拥有这类相机)

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单反的玩具属性都很低,中高端单反具备专业性能不具备玩具属性(贵没有关系,又重又大又贵又复杂就有关系了,玩具属性就大大降低了),符合1、2两类人士的需求,中低端单反具备半专业性能,不具备玩具属性,也就是说目前销量最大的单反款型,在性能上是最不符合用户需求的机器,它既不符合1、2类人群的需求,又不符合3类人群的需求

但是第3类人群却大量选择了这种机器,为什么呢?

原因在于在没有(优秀)微单的日子里,中低端档次的单反是大部分人唯一可选的在卡片与高端相机之间的中间档产品,久而久之,形成这样一种市场观念——要升级相机必需买单反

有了这个观念之后,想买单反又怕“贵重大复杂”的人就会自然而然的去考虑优先选择中低端单反,当他们选择单反的时候必然要咨询单反老用户,由于NC在以前年度把市场基本上占领,品牌影响力、全系统支持能力均非老三老四可比,所以单反老用户里的大部分人毫无疑问会优先推荐NC的单反

这就是为什么中低端单反销量很强劲的原因

微单的意义在于,它是真正意义上的具备半专业性能同时玩具属性较高的相机(目前性能及系统支持也正在逐步完善中),也就是说微单才是真正符合第三类人群(也就是目前对单反销量贡献最大的人群)需求的机器

什么“镜头体系更新慢导致用户远离”,胡扯,看看微单的销量增长势头,哪来什么“远离”,自己远离不代表大众远离啊

在整个市场用户群逐步认识到这一点(微单才是适合自己的机器)之后,低端单反的用户群基础一定会出现问题,目前单反市场还有很强的惯性(因为到目前仍然还是有大多数普通用户的观念停留在“升级相机就必需买单反”的位置上,所以大部分人还是优先考虑买单反),待这个惯性逐步消失,就是中低端单反销量从顶峰下滑的时间

高端机用户牵引低端机销售,这是老观念了,低端机用户牵引高端机销售才是新观念,只要有足够数量的低端用户,将来高端用户自然会有用户群基础,现在高端机系统不够完善,卖不好,用低端机利润去补贴去改良就是了,只要不死就行,熬过一段时期就过去了

最近几个月,我在外拍活动中已经经常见到别的色友手中持有NEX(外拍色友一般都属于有较强烈爱好的群体),一年以前持NEX经常参加群体外拍活动的人根本就只有我一个,最近几个月,向我咨询微单知识的人也多了不少,这说明整个市场的用户群心态正在微妙的改变,只不过这种改变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不能指望市场立即有重大改变

所谓NEX7的用户大多把它拿去当可乐标的镜头盖的说法,至少我所目测到的情况是,大部分NEX7用户是把它拿来当傻瓜机用的(就跟拿着佳能600D当傻瓜机用是一回事),包括装套头以及配E24的,只有两三个是玩转接的,玩转接的估计上论坛的比例会比较高,所以在论坛上看到的玩转接用户很多,但这跟现实是不一样的

淘宝一周出货2300台套的NEX,请问这其中有几个用户会上蜂鸟无忌的??大部分不就是买回去当傻瓜机用的吗??

淘宝上NEX7跟A77的出货量相比,NEX7远远超过A77,NEX7的淘宝价格还超过了A77不少,事实上NEX7的操控细节设计、对焦速度、防抖、原生卡口镜头群、闪光灯系统等都明显不如A77,画质仅在高感噪点表现上比A77略好一点点,为什么??照常理来说,主要性能普遍落后但是价格还更高的机器应该卖的更差才对,为什么??——很简单嘛,NEX7的玩具属性高,A77的玩具属性实在太低

索尼的这种改变有可能暂时是不太符合一部分老用户的需求的,我觉得这部分老用户真觉得不舒服的话换门就是了,将来觉得索尼产品符合你的需求了再回来,就算不回来也没事啊,真没必要老是纠结着天天做网络CEO

关于新的50/1.4 ZA

色友 孤独的戈壁 看SONY 50渣的MTF。

首先看10线对(我的理解是标版单位内线段密度宽度)表示的反差特性约在0.87,在水平方向距镜头中心约15MM依旧保持0.87左右,反应在成像上距离边缘3MM(全幅)反差与中心一致
其次看20线对(介于反差和分辨率特性之间)约在0.67左右,在水平方向距镜头中心略有下降0.03(这个数值基本可以忽略,因为0.02人眼已经不能分辨)保持到成像边缘
最后看40线对(单位面积内线段密度)由于密度高,基本上反映分辨率特性约在0.48,在水平方向距中心保持6MM然后呈缓慢下降态势距中心14MM约0.22,距边缘又迅速升高至0.48,边缘分辨率特性保持了中心态势。

而垂直方向基本与水平方向保持一致,特别是40线对垂直方向一致性很高

全开光圈个人解读:
在整个成像面积上,以短边为直径的圆内,反差和分辨率保持来了一致性,仅4个小角略有下降,可以说整个画面的画质基本相同。
水平和垂直两条曲线靠的很近,说明镜头的像散较小,画面清晰
以全开光圈,由于40线对成绩一般,并不适合拍摄高分辨率画面,比如报纸,头发,RMB等。而10线对成绩相对较高,适合拍摄风光,小景,夜景等反映色块的画面。20线对说明全开光圈只能对付使用,也就是说全开光圈还是少用。所以要熟悉镜头特性,有的放矢。
至于F8,那高高的MTF曲线不说也罢,干什么都可以。不过标头最小光圈是F16,中间就差F11一档。
最好有收缩两档F2.8的曲线,还是等评测出来吧。毕竟标头不用大光圈有点可惜。
这款头全开中心成像画质不如老标头,如果不是全幅机使用,老标头即可,50Z有点浪费。
如果价格过6000,其实有老标头并不需要去更新,当然米多或者对某一题材有偏好,还是换吧
看全开光圈的表现,我认为价格在6000内可以考虑,比我原先标准提高1000,毕竟画质均匀。

50ZA MTF(上,olala 资深提供)和85ZA(下)对比

(olala 资深)MTF这玩艺不是太靠谱的,不同厂家之间的MTF对比就更不可靠了,如果按照曲线的趋势来看,50ZA的边角非常强,这二年索尼渣就跟像场平坦度较劲了。我觉得要比,还是自家内部做同比吧,看起来50ZA是非常接近85ZA的,假设同比是靠谱的,那分辨率方面50ZA应该是十分接近85ZA的,85ZA啥样大家都心中有数的。
那个现在看来,兴许真不是给A口设计的,Sony本来不也没说过就是50ZA,还不都是大家猜的么,所以也没啥好怪的。至于M50/1.4A,那简直就是个胜似85的怪物,对ZA这种普及型高端产品来说,要求就不要那么高了,能比传统标头有进步就好。骂归骂,还是满期待的,看那几个官方小邮票,感觉还有点戏,估计dp的样片很快就会有,师母吧

(色友 shuguang86 )MTF确实较平,看5mm 以外确实也和leica差不多,但10, 20 线对还是有差距,我自己觉得这两对线比40线对更有参考价值。要说sony的MTF还算靠谱,比如RX1 。 要是能跟85za一样也满足了,就怕紫边也继承了85za。
整合以后的索尼部门结构
这么一看,索尼的CMOS卖到行业了!
A99的AF-D优势:
Foveon X3+背照=极致画质

索尼背照式 X3专利公布:专利公开号2012-238648;申请日2011年5月10日;公开日:2012年12月6日;原链接(日文):http://egami_blog_so-net_ne_jp/2012-12-12;还请各位大侠多补充。

理论上X3应该具有更好的高ISO表现,前提是需要强大的处理器能力和更优的算法,希望索尼能比适马给力。

不得不感慨一下,索尼的感光元件研发能力,玩CCD玩得风生水起,顺着佳能的市场导向改玩CMOS,玩了两年,完成赶超,现在别家没什么大动静,索尼也不着急上奥林巴斯EM5那块CMOS,更高级的还有背照式CMOS,结果现在又来了一个背照式

正照式CMOS VS 背照式CMOS
广角旁轴镜头在全幅NEX VG900上的表现

以下两个连接可以看到各个焦段在不同光圈下的表现,边角是蓝天,所以很容易比较。作者David得出的结论是,一点也不用担心旁轴镜头,尤其是广角旁轴镜头在全幅NEX VG900上的表现。

不合规外链图片,不直接显示,谨慎点击

索尼最新专利公布,半透膜可以选择抬起/放下,以满足对画质/速度的极致追求。
未来3-5个月要发布最新入门级半透单电,这的确是又是一个非常好的卖点,尤其是现在cmos集成的对焦点还不足以挑起大梁。索尼难道没有听取用户心声么?难道不是以人为本么?A99刚发布,就来这么一个消息,影响现在所有A口机身的销售,这需要怎么样的精神?
(色友 RX10 提供信息)传奇的1600万APS-C底,目前有约20款数码相机使用了SONY的1620W像素CMOS及其改进和特别优化版本
就目前集合三个帖子的观点来看,9千万左右像素的全幅cmos够用

老顽童 版主的帖子 https://forum.xitek.com/thread-636730-1-1-1.html传感器像素数要达到7776万像素才有较好效果。

色友 qpcwth 的观点 http://qpcwth.blog.163.com/blog/static/209930246201199088141/全幅就需要9千万像素

quicmous 资深的帖子https://forum.xitek.com/thread-373846-1-1-2.html
全幅面(36mm x 24mm): 8800万像素

感谢资深 丛林I 的强力翻译:新CMOS的高采光技术(纵向效率up),为了达到尽可能多采集光的目的,通过像素配线层的轻薄化,使入光部到受光部的距离缩短,从而幅提高采光效率,感光能力相比A900提高1.5倍。单个像素的受光面积增加(横向效率up),改善单个像素的回路设计,使单个像素的感光导体的受光面积大幅增加(配线部面积减少,单个像素面积提高),结合上面的高采光技术,不光达成了高感光低噪点的能力,而且相比A900动态范围提高了2倍以上。多点分离式低通滤镜,这次SONY直接下狠招直接把电视放送用的旗舰业务机上使用的多点分离式低通滤镜应用在了A99上,降低摩尔纹和伪色的同时确保解像度。

徕卡M的CMOS不是来自索尼,出自家比利时CMOSIS的公司,生产地是法国。像素大小是6 x 6 μm2,动态范围 76dB。后面它还画了个图,表示自家的微透镜优势。第一图是一般CMOS微透镜,第二图是徕卡家微透镜。徕卡滤镜和像素直接距离更小,微透镜折射率更高,结果使得更多光学入射该像素。
索尼已经有的民用照相机,摄相机
RX1 有多小?
经典DC
索尼美能达可用全幅变焦镜头
索尼美能达可用全幅定焦镜头
索尼美能达可用APS-C画幅变焦镜头
索尼美能达可用APS-C定幅变焦镜头
三.索尼还缺什么呢?

1. 相对薄弱的镜头群,目前加上副厂,E口有10颗自动定焦,5颗自动变焦:E 12/2.8 CZ Distagon,E 16/2.8,Sigma 19/2.8 EX DN,E 24/1.8 ZA,Sigma 30/2.8 EX DN,E 30/3.5 Macro,E 32/1.8 CZ Planar,E 35/1.8 OSS,E 50/1.8 OSS,E 50/2.8 Macro CZ Planar,E 10-18/4 OSS,E 16-50/3.5-5.6 OSS,E 18-55/3.5-5.6 OSS,E 18-200/3.5-6.3 OSS (LE, PZ),E 55-210/4.5-6.3 OSS。刚刚够用,2013年还有四款E口镜头,G标变,希望是16-80G;中远摄定焦,85/1.8? 快照定焦镜头,复刻G Hologon 16mm F8?,中倍率变焦,18-135mm旅游驴头?

缺少的镜头:
高端镜头(如果是E口,最好能有预见性地能覆盖全幅面积)
ZA (或E口)12-24mm f/2.8,或者14-24(28)f/2.8, 35mm f/1.4(1.2) (更新), 14mm f/2.8, 50mm f/1.2, 85mm f/1.2
G 100mm f/2.0, 200mm f/2.0, G 600mm, G 800mm, G 1200mm, G 200-400mm, 18mm移轴, 24mm移轴
中端镜头
16-35mm f/4,70-210mm f/4(更新), 24-85mm f/4, 24-120mm f/2.8-3.5(4) (旅游驴头), 70-300mm f/4.5, 135mm f/2.8

2. 索尼缺失高端旗舰机,Alpha 1, NEX 9,这种机身不是利润来源,甚至可以说是贴钱的产品线,起到引领新消费者入门,升级,稳定老用户群的作用。 或者干脆来个中画幅产品线,干净利落。

最近的疑问比较多,比较多,比较多

疑问1. RX1 比不过 A99
疑问2. 索尼自家用的2400万,和尼康家用的2400万,是一片么?
3. 对焦系统,没有完全发挥单电的优势。

四,色友集合问答

关于美能达自动对焦镜头电子触点,AF-D模式的色友留言总结

clevil:暂时只有A99有AF-D模式,现在只支持索尼原厂镜头,老美能达的镜头都不支持,好像AF-D要一支支镜头分别编写固件。

EDD:关于minolta镜头的电子触点,第一代的是5个、后面出的带有 D 标记的是8个,好象是增加了拍摄距离编码。同时,增距镜、闪光灯同步增加 D 标记,才能匹配。对 A99 的AF-D,一代5触点镜头应该是不能用;但带有 D 标记的镜头与SONY镜头的触点,数量、外观都一样。附图是 KM 11-18 D 头与 SONY 135/1.8 ZA 头尾部触点对比(标记出的两个触点,比其他6个触点宽,位置相同。)

金陵后:不完全是,美能达在xi时代还有一套电动变焦镜头,同样是八个触点,比D头要早,多出来的三个,是给镜头马达供电的,在xi前的两代,机身也只有五个触点,而现在的SSM/SAM镜头,同样需要机身提供电力,但是触点没有增加,只能是传输信号的不同了,因为xi系列后的三代机身,都是八个触点,但只有几个机身支持镜头马达,不过全部支持电动变焦镜头,当然,能全部发挥电动变焦镜头功能的只有7xi。

美能达版的 70-200/2.8G+300/2.8G+100微,腾龙 70-300 USD 都支持AF-D。
腾龙90微也支持AF-D。别的同学已经确认腾龙70200不支持AF-D
KM 11-18 DT 头是8触点,不在支持 AF-D 功能的17只镜头中。
少于8触点的5触点老美头不行
MINOLTA    AF  APO  TELE  ZOOM  70-200mm  1:2.8(32)  D  SSM  可以在 SONY SLT-A99 上使用 AF-D 对焦模式(深度图辅助连续AF)

关于STF镜头的留言:

阿次:探讨。先不说技术难度。从厂家目标人群看。C,记者,记录。。。N,记者,风光。。。他们不需要这种美化,艺术处理的。虽然N有105DC,135DC,但不是一回事。效果也不同。腾龙最不会,其追求傻锐的态度,对二像性的处理比死马还差。在柔焦之后,大家都在追求这个效果。敢于做这个,1要放弃AF,2因为没有指标性的测量,要放弃对指标的追求。只有能接受MF的拍摄者才会使用。莱蔡有可能,M,P有可能。M,P在那个时期才有可能做出来,也正是这两家一直对色彩,虚化等表现的很努力。P没有做出来,很遗憾,也许正是因为M先使用了AF,后又被超越,才敢于放弃AF,发狠练的7伤拳。而这种虚化,更接近于东方文化里的柔中刚,宣纸上的润开。是不是能从这方面理解,莱蔡的刚中柔,其焦外的虚化更多的建立在印象派的影响上。两者对完美润开的不同理解,是于水墨与油画的视觉习惯不同有关。又于东西深层的文化,乃至哲学层次的不同有关。

孤独的戈壁 :STF可能是由于专利的原因或者是有替代方案或者是别家镜头群太广做不过来。135渣也算不上有什么难度,就和SONY都没出220一样,这样的镜头只要舍得用料,还是能做出来,甚至更好,720哪家都不差。

没用过STF,不过记得以前有过AF讨论,结论有几点
1:由于有双光圈的存在,同时又存在一组滤镜,加之该头不属于G头系列,如果加入对焦机构(那时美能达还没有SSM),那么镜头的体积和重量就变得可观,以美能达镜头设计的思路是不可接受的(同期同档次美能达镜头比别家镜头要轻巧许多)
2:光路改变说,意思由于镜头中存在一组滤镜和双光圈,改变了成像,使对焦系统不能正常对焦(对焦效率低下且成功率不如MF)
3:对焦系统说,意思是由于美能达对焦系统有问题,单独为STF改变整个对焦系统成本太高
4:BUG说:美能达由于是AF鼻祖,初期创立的系统部完善,遇到STF这个问题没法解决
5:酒后乱性说:设计师酒后乱性之作,结果又碰上酒鬼经理,结果怪胎出现
6:。。。。。。。。

olala 对于STF的看法:

STF选择135/2.8T4.5这个规格是有综合考量的,焦距不长不短,f2.8景深够用,体积也不会离谱,其他焦距都不适合设计STF,STF不能AF不是镜头的问题,是Minolta对焦系统的问题,其实我觉得如果现在Sony想让STF实现AF一定能实现,因为最新一代的SLT A77,A99的对焦系统肯定已经不是Minolta遗留下来的那套了,只不过Sony不愿意在这上面投入了,Canon去年已经申请了相同规格的STF镜头专利,就可以AF,因为EOS的对焦系统不存在Minolta的问题。
其实出不出STF与对焦系统没有太大关系,最普通的反光镜箱的相位对焦就可以实现,只不过Minolta自己顾头不顾腚最早设计对焦系统的时候考虑不周全导致STF没法AF。设计STF最大的障碍还是体积和口径,STF讲究的就是焦外,规格低了,景深不够,没用,规格高了,体积和口径又控制不住,说来说去也就是135mm F2.8[T4.5]和100mm F2.0[T3.2]这两个规格是个平衡点,后者要是造出来估计也要77mm口径(记得好像有种说法是Minolta确实有个100STF的设计,不过好像光圈还是F2.8),往短说,85mm的视角宽不少,F2的口径估计也要82mm,F2.8对于85mm来说不够用,而且任何一家的85/1.4收缩到F2.8焦外都非常好了。往长说,200mm如果F2.8[T4.5]的体积估计直奔普通的220了,再短再长就更别想了

话说回来,要设计更短或更长的STF,我觉得可以换换脑子,不用追求那么完美,把渐变的那一圈做窄一些,只要把普通镜头最边缘的口径蚀差不多遮挡上,光斑外壳别那么明显就行了,这样口径就能缩小不少,不过我估计没有厂商会这么干的。


色友 孤独的隔壁 关于索尼眼控对焦rumor的看法

我玩过50E,如果使用过佳能的眼控对焦,就会发现这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功能。必须要让相机学习认知你用眼习惯,结果就是一开始眼睛很累,对焦缺乏速度和准度,但当相机储存记忆你用眼习惯后,对焦速度是非常迅捷和方便。特别是拍动态物体时优势明显。但是在光线不好的情况下,又变得不好使用,对焦速度慢且经常出差错,特别是紧邻的俩对焦点之间出错。但中心对焦点非常准确迅速。我戴眼镜,如果在取景器周围存在杂光,效果不好,如果校正不好使用效果也不好。最关键的是当出现对焦不准时必须校正,否则会一直不准,而且竖起对焦无法使用,另外就是相对费电,别

最值得留下的镜头:

第一名:135/1.8 ZA (eastear,重度越野, 芳草街的方方土, episteme, Triston, netmousexhxh,nile9601 )
第二名:16-35/2.8 ZA (birchinorth, essage,重度越野, 阿次, maolegemi)
             24/2 ZA (rica, 毒蠍,games0day,糊嘟嘟,zanhaizz  )
第三名:70-200/2.8 G(重度越野, 秋水东流, zmaohua  )70-200/2.8 G II (Triston)

             135 STF(maolegemi, α手册, jilzan)
             24/1.8 E ZA (对不起该名已被使用,重度越野 )
             35/1.4 G(重度越野, 秋水东流 )
             16-50/E 饼+10-18/4 E (ffxqxbj)
             24-70/ 2.8 ZA (Triston, 帕娃77 )  
             16-80/3.5-4.5 ZA (ffxqxbj,wenwu19 )
             18-55 E(尼康2010 )             
             50/1.4 ZA (Triston)
             70-400 G (Triston)
             85/1.4 GDL (om)  
             16-50/2.8 (一碗云吞面)

最被期待的镜头:

第一名:50/1.2 ZA (毒蠍,糊嘟嘟, 無心是道, 帕娃77,翠微客  )
第二名:35/1.4 ZA (rica,games0day, 阿次, episteme  ),35 E ZA or G (verhoffin, nile9601)
第三名:70-200/4 E G (重度越野, zmaohua ),  70-200/4 G (zmaohua,一碗云吞面), 70-200 ZA (episteme,翠微客)

             135 G STF AF (maolegemi, α手册, jilzan)
             16-80/4 E ZA (重度越野),16-80 E ZA (essage),16-80/2.8 ZA ssm (wenwu19)
             200/4 微距 (ffxqxbj, 帕娃77 ),200/4 E ZA or G (对不起该名已被使用)             
             200/2 ZA(birchinorth, zanhaizz,翠微客)
             500/5.6 AF R (eastear)              
             24 E ZA 高级版本,如apo+asph (verhoffin)
             100/2 ZA Macro;(games0day,翠微客)
             600/4 G II(maolegemi)
             800/5.6 G(maolegemi)
             20-400/2.8 (芳草街的方方土)
             85/1.4 E ZA(尼康2010 )85/1.4 GDL II (帕娃77)
             24-85/2  SSM (yushiou)
             14-24/2.8 E (Triston), 12-24/2.8 ZA(帕娃77)
             16-35/2.8 E (Triston)
             16-35/4(zmaohua )
             35/1.0 ZA (netmousexhxh)
             20/2.8 ZA (om)
             35/1.4 T2.8 STF G,50/1.4 T2.8 STF,85/1.4T2.8 STF (毒蠍)

***我对SONY有信心***原帖
本帖最后由 birchinorth 于 2013-5-10 20:14 编辑

相关标签: F55 索尼 Sony 美能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浏览:2189 回帖:9
第 1 页 / 共 1 页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资深泡菜
泡网分: 8.514
主题: 63
帖子: 4062
注册: 2010年8月
稍微有点过气的讨论,M43 VS NEX

色友ranma:

从NEX发布到今天,历时38个月,sony一共发布E口13只镜头,平均每只镜头需要2.9个月,
M43从发布到今天,历时59个月,两个公司一共发布37只镜头,平均每个公司每只镜头需要3.2个月。
显然sony不能说不上心啊。

同时sony还发布A口镜头10只,而那两个公司发布43口镜头数目:1
看发布总镜头数,sony平均1.65个月一个镜头,OP加起来平均1.55个月一个镜头。
总镜头研发数目来看,Sony以一敌二都不落下风啊。

色友fasciae:

去掉光学结构差不多,焦段/光圈/成像几乎没区别的18-55(14-4X),18-200(14-XXX)看看。M43还是更有诚意一些。索尼E口的焦段是16,16-50,24,30,35,50,50-200
M43是7-14,9-18,12,12-35,12-50,14,15,17,20,24,35-100,40-150(4X-XXX),45,60,75,......还有一些不列了
光圈大于等于2.8的
E口有16,24,35,50
M43有12,14,12-35,35-100,45,60,75

我现在用NEX,我一个16也够了。但要说焦段光圈的丰富性,E口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8.514
主题: 63
帖子: 4062
注册: 2010年8月
自从结盟以来,哈苏换壳了索尼的NEX 7和RX100,似乎没看到索尼从哈苏得到什么东西?

色友 孤独的戈壁 认为:哈苏就是一个系统集成商,和苹果差不多,都是自己提要求,别人来做。SONY能从哈苏身上能得到就是如何通过代理商来占有市场,而不是自己关起门来研究市场。

色友 reawel  认为:sony想做相机界的三星,无论什么尺寸什么规格,只要有需求就都来。。

色友 喜欢玩相机   认为:呵呵,俺猜索尼是想哪一天成为哈苏中、大画幅数码后背的CMOS供应商(目前的CCD底太贵了,严重阻碍了中大画幅数码器材的发展)。    如果真的实现了,索尼可就算是为一统江湖迈出了关键性一步。感动一定要重视哦...

色友 simpletime  认为:中画幅还要推个系统,还要有镜头,量又小. 真正需要的手里都有几十万的器材附件了. 软件还有工作流程都已经成熟. 你以为推出个机器和镜头就搞定了,专业领域是两样的. 很简单哈苏的HXD系统其实就是富士系统的数码化,飞思买玛米亚的机身,联合施奈德的镜头费了多大的劲想超越它阿。现在还没搞定。 比如飞思说我像素高,有8KW的后背。 哈苏对原有客户说,我用我6000W的后背加上几层滤镜,分次采样然后合成出来2亿像素的,你不用换系统。举个另外的例子,你看看周围以摄影为生的,有几个使用sony系统干活的! 为什么?不是东西不好,那几个蔡头只好不差,但是人家手里有了,熟悉了。

色友 liuels 认为:跟哈苏合作有啥好处?H系列从镜头到ccd都是富士的,xpan整一个富士的机器,有看到富士得到什么好处吗?哪怕是品牌方面的。莱卡好歹135镜头设计制造能力独步天下。哈苏?他擅长的只是做中画副机身而已,还得是胶片的。。。算法也别说了,哈苏压根不是软件公司,跟它合作还不如去跟adobe,dxo之类的去合作

色友 拿鸟※※ 认为:算法。欧美中画幅器材商安身立命的法宝。现在135画幅已经飙到3600万像素了,跟以前的中画幅差不多了。但日系厂商的算法能否赶上欧美厂商?索尼估计心里没底。先拉上哈苏求个安稳。
我记得别家raw格式也有经过加工的。数码时代,真的不经加工就给出去的raw怕是也不合适。在追求超高像素的过程中,日本厂商在机身算法上求助于欧洲厂商也是事实。或许,今后中画幅也会开始用cmos了。成本能低不少。

色友  山野的秋 认为:至少可以通过这个专业摄影器材大鳄,向业内和用户证明自身在摄影器材上的技术专业性,以及未来在这个领域发展的前景吧,就像SONY在可换镜头相机领域需要借助光学领域大鳄蔡司一样。也许SONY的野心更大,在未来想进入中、大画幅数码机领域,还需要这个大鳄的技术合作吧。现实就是还可得到点技术专利使用费、卖点零配件等,赚点小钱吧。
本帖最后由 birchinorth 于 2013-8-9 10:37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8.514
主题: 63
帖子: 4062
注册: 2010年8月
对未来的E系统,有什么样的要求呢?看了很多色友的留言,大致总结如下:
1. 要有完整的镜头群,定焦12,14,16,20,24,28,35,50,85,135,光圈要分1.4系列,1.8系列,2.8系列;变焦要有大三元F2.8,小三元F4,大变焦旅游头等效24-300,中端挂机头等效24(28)-135,高素质标变等效24-105(120)
2. 强大的对焦系统,对焦速度至少要超过A口;用A口镜头的时候,也要飞快,不能拉风箱,暗光下也不能含糊。
3. 便携,机身没多大进一步做小的呼声,镜头的呼声最大,恨不得1.4光圈也要有新出的20饼一样的身材。
4. 外观设计,复古,现代,质感,取景器,触屏,翻转角度,握持感,莫衷一致,不一而足。
5. 强大的连拍,每秒10张raw,每次精准对焦。
6. 强大的视频功能,1080p,超采样,大于60fps输出,能做到4K最好。
7. 细腻的低感,50 ISO起,最好有25;强大的高感,6400 无涂抹痕迹。
8. 待补充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8.514
主题: 63
帖子: 4062
注册: 2010年8月
无忌圣经77条,引用:原文由 青菜鸡蛋面 在2010-01-05 23:17发表
红色部分是更改的部分,与时俱进么!
1 任何相机都可以拍摄任何题材!
2 任何胶片都可以拍摄任何题材!
3 任何镜头都可以拍摄任何题材!
4 买能买得起的最好的器材!
5 摄影是用光的艺术,所以,先要用光可以花在器材上的钱!
6 镜头后面那个头固然很重要,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更重要!
7 金属器材永远比塑料的好,分量重的器材永远比轻的好,贵的永远比便宜的好,除非你被人宰了!
8 买器材前一定要冷静,买器材时必须要冲动,这是器材物语的理智与情感!
9 假如一件器材买回不久就后悔了,说明它不属于你,赶紧卖掉止损!
10 假如觉得一件器材该换了,无需考虑,立刻换了,因为到最后你还是会换,结果无非是徒增犹豫彷徨的时间罢了!
11 不用担心贬值,器材不是股票,买器材是使用,不是投资!
12 不用爱惜器材,器材没那么娇贵,它存在的意义是被使用,而非供奉!
13 胶片也属于器材,选择胶片的难度不亚于选择器材!(现在数码当道,这条可以退休了吧,大画幅暂时除外)
14 没有一步到位的器材,没有一步到位的系统,除非你是个没有激情的人!
15 测光表对于玩家来说,实用意义远远小于亮骚意义,所以,它很重要!(现在相机越来越智能,测光表还有那么必要么?)
16 不必介意器材是否防水,我们不是新闻记者,不会在大雨滂沱中抓拍抢拍,防唾沫就够了,这样在你口若悬河地炫耀器材时可以更加肆无忌惮!
17 不要买副厂镜头。Carl Zeiss除外!
18 UV镜只有两个牌子,B+W和TIFFEN;UV镜只有一种镀膜,多膜!
19 UV在数码时代,其实是多余的!
20 气吹的牌子叫A+F,镜头水的牌子叫Carl Zeiss,镜头笔的牌子叫MATIN,灰卡的标准叫kodak!
21 附件是器材中相当重要的环节,摄影中最大的附件是车,最常换的附件是模特!
22 玩反转和大画幅有一个重要附件就是放大镜,Schneider是王道!
23 相机是用来拍良辰美景的,不是用来拍牙膏牙刷的!
24 摄影的路上,你总要有一支超广,如果可以,它是HOLOGON!(16/8?死贵
25 摄影的路上,你总要有一支85/1.4,如果可以,它是85/1.2!
26 摄影的路上,你总要有一支300/2.8,因为400/2.8太长,而200/2略短!
27 当你觉得自己该精简器材的时候,你已经成为了技术派!
28 当你总是觉得自己缺件器材的时候,你就快成为一个器材派!
29 当你觉得自己快要成为一个器材派时,你就已经是器材派了!
30 成为一个器材派高手不比成为一个技术派高手容易,当在同一焦段中有两支以上重复的镜头时,你刚刚踏入门槛!
31 当你连2.8的光圈都觉得小的时候,你已经是一个成熟器材分子了
32 当你的镜头群中全部都是恒定光圈且一半以上为1.4的时候,你已经走向毒枭的行列!
33 当你拥有“F口28/1.4,F口58/1.2,M口16/8,M口50/1,YC口300/2,YC口85/1.2,EF口50/1,EF口200/2”中任何一支时,你已经无可救药了!
34 当上述镜头中你拥有超过两支时,可以办理离婚、分手、或尽快把另一半的器材热情培养起来!
35 当上述镜头你都拥有时,兄弟,咱们拜把子!
36 器材派没什么不好,可悲的是成了器材派还在器材上说不出个所以然!
37 旁轴的巅峰是ALPA,大幅的终点是Linhof,广角的至尊是HOLOGON,长焦的霸主是SONNER,日本相机都是上不了大席的狗肉!
38 Leica不是品味的象征,是营销的完胜,Leica只有一支镜头,就是那支有着两片萤石的八枚玉!
39 玩镜头就要玩结构,所以要玩Carl Zeiss!
40 于是Leica烧钱,Carl Zeiss要命!
41 Leica的快门再轻,也比不上镜间快门的120旁轴,加上底片的优势,一台BRONICA 645都能将MP打翻在地,所以,以为Leica是终点的人其实是器材的井底之蛙!
42 ALPA加Carl Zeiss镜头是高端摄影玩家的标杆,遗憾的是,达到这个标杆需要浸淫太多器材!
43 好器材和名牌包一样,是需要行家来鉴赏,上来就问价钱的主儿和看到LV就问真的假的一样,跟你不在一个档次,无须搭理丫的。行家一般不问,行家都装深沉地摸摸看看后显得面不经意其实心中嫉妒不已地轻率地点点头而已!
44 一机数镜的玩法是折腾自己,最好的配置是一机一镜,有几支镜头,就配几台机身!
45 移轴是大画幅的专利,所有135的移轴镜头都是扯淡!(佳能传言最近还要更新那两支移轴呢,佳能听了会不高兴的)
46 近摄镜和皮腔永远替代不了微距镜头!
47 微距无弱旅,标头无弱旅!越贵的镜头越彪悍!
48 每家都有大三元,大三元就算光圈做到1.4,也永远都是二流镜头,在同一时代中,变焦绝无可能超越定焦!
49 用定焦侮辱变焦,用旁轴奚落单反,用大幅藐视旁轴,玩摄影总会在看不起别人和被人看不起的波段中周而复始,所以,玩器材要低调!
50 玩灯是一个新的开始,**800只有一支的人不叫玩灯,**800的基配是两支,标配是四支,豪配是九支,正面两支侧面两支背后四支,还有一支备用,此外还得有SU800!
51 倍感打击的是,玩**800其实不能算玩灯……灯的牌子叫Broncolor!
52 开始玩灯后需要一个助理,否则那些笨重的家伙会让你苦不堪言,或你可以像我一样玩单灯,当停车地点距离拍摄地点300米以内时,一套600W的套装勉强可以拿得动!
53 数码后期是无聊的,是对摄影本身的阉割,是对器材装备的侮辱,但不得不去做。数码后期器材中最重要的是显示器,最不重要的是显卡!(显卡和显示器是相关联的吧?)
54 高档数码是奢侈,低档数码是垃圾,中档数码是奢侈的垃圾!(不懂,现在的器材几乎都数码化了)
55 便宜买死人!
56 假如没有一支大炮,你就不知道自己的身体好不好!
57 永远记住,机器总是比你聪明得多的;也要永远记住,机器有时候是很笨的--那都是因为你笨,没有正确的去使用它!
58 景深是器材派最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所以要掌握景深计算公式,下载一个软件放在手机里,因此,手机最好是Windows Mobile系统的!
59 记住无忌的名言:一分钱,一分货;二角钱,二分货;三元钱,三分货!
60 下一支镜头是最好的!
61 下一个附件是最需要的!
62 下一台机身是最不可或缺的!
63 买你买得起的最贵的相机;同理,买你扛得动的最重的脚架!
64 三角架,买到第三个才知道前两个的钱完全是应该省下的!
65 球台的路程略略短暂一些,悟性高的话,第二个就可以到位了!
66 稳定系统中最讲究的是快装板,顺利的话,一个器材派会有五片以上!
67 稳定系统中假如没有快门线,上述的一切都将沦为扯淡!
68 器材中,永远令人头疼的是包,永远无法立竿见影的是UV镜,永远令人欣喜的是接目镜放大器!(现在放大对焦,还需要放大器么?)
69 在目镜上花的每一分钱都能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其性价比最高的是橡胶目镜杯环!(是否过时了?)
70 想要比别人的视角低,就要趴下;想要比别人视角高,就要举起;想要比别人斜,就要狂侧--否则,你就需要直角取景器!(有翻转屏了,这一条也过时了)
71 对于135相机来说,腰平取景器是非常重要的附件!(有翻转屏了,这一条也过时了)
72 对于120相机来说,眼平取景器是非常重要的附件!(说的是双反吧?)
73 器材附件的疗效在于帮助你榨干器材的潜能,副作用是榨干你的口袋!
74 买一台四万的机身,还在意四千的附件吗?买一支六万的镜头,还在意六千的附件吗?买了三千的附件,能不配三万的器材吗?
75 对器材的态度将构建摄影的人格!
76 烧海无边,回头无岸!
77 成为一个器材派之后,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尽可能别丢器材的人!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8.514
主题: 63
帖子: 4062
注册: 2010年8月
色友 pony3295提供

http://www_sonysdf_com/alpha/viewtopic.php?f=16&t=81529

Sony 剛開完 2013 經營方針的說明會,想看原文的請按我,不過官網隻是摘錄。

關於影像事業部門的內容大致如下:

1. 主力會放在「附加價值高」的產品上。
2. 會推出一種全新架構的感光元件。
3. 所有未來機種將會基於這個新的感光元件架構進行開發。
4. 新架構的感光元件會用來實現自家商品的分級差異化。
5. 新架構感光元件會留給 Sony 自己用,賣給其他廠商的隻會是既有架構的感光元件。
6. 專業領域的開發重點會放在 4K 架構上,今年會推出多部 4K 可換鏡頭機型。
7. 主力產品是高畫質、輕量化、高倍變焦的小型相機,還有世界佔有率第一的無反可換鏡頭相機。

結論,Sony 打算用廣電設備那種模式,以感光元件為核心,用畫質來分級,然後靠著感光元件的優勢進行壟斷。

色友 西区苛刻:

这位翻得时候,应该看过偶在无忌上的那个贴。 日文原文中可从来没明确表示过:新架構感光元件會留給 Sony 自己用,賣給其他廠商的隻會是既有架構的感光元件。(这个是我那个贴回帖中自己理解的,可不是日文中的原话)
另外日文原文中也从来没有说过:今年會推出多部 4K 可換鏡頭機型。(这个是偶在那贴中的猜测)
这一点:所有未來機種將會基於這個新的感光元件架構進行開發。 也是无中生有(日文原文中没有任何阐述)。
这个重点:會推出一種全新架構的感光元件。(原文表述也不是这个意思,日文原文只是说:将实现新传感器技术的量产,以实现产品之间的差异化。(但没有明确表示过这传感器是否会是全新架构的,关于全新架构也只是偶那贴中的猜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8.514
主题: 63
帖子: 4062
注册: 2010年8月
来源 http://www_personal-view_com/talks/discussion/7424/camera-sales-history#Item_2

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全世界范围的单反和无反的出货量。
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全世界范围的无反出货量比例,应该是和单反一起统计,不包括不可换镜头DC。
2011年,2012年,2013年上半年,全世界范围内可换镜头相机和不可换镜头相机的出货量。
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欧洲,美国范围的单反和无反的出货量。
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欧洲,美国无反的出货量。
无反的优势是什么?色友raze911提供。

无反(或半透固反)最大的优点是实现了使用电子取景的同时高速对焦,电子取景有很多优势,比如低成本的100%优质取景视野、实时曝光控制、多角度便利取景、CMOS表面辅助对焦系统、消除了反光板机震、电子前帘快门、低成本的高速连拍性能等,但如果不结合高速对焦性能,那么电子取景的可用性就很小,一旦结合了高速对焦,电子取景的可用性就变得很大——索尼最主要就是解决了这个问题

但是半透固反使用的主要对焦技术仍然是单反常用的对焦技术,对焦硬件用的也是单反常用的对焦硬件,大家都知道索尼在单反对焦系统方面是落后于NC的,那么做成半透固反当然也是落后于NC的,比如A99使用的是19点11个十字对焦模块,这个对焦模块就是单反上可通用的东西,在技术上明显落后于NC的高端对焦模块,比如索尼在超声波马达的算法上,也是落后于NC的,740GII据称是从尼康那里移植了一些技术来提升对焦性能,比如索尼在镜头群的超声波马达普及上,也是落后于NC的,所以索尼半透机的对焦在总体上落后于NC就是很好理解的事情

现有型号的半透单电相比单反而言真正的优势并不是在对焦系统,因为这些机器里除了A99有CMOS辅助对焦点之外,其它型号的对焦系统都是单反单电可共用的,而A99的主对焦模块相对于这个价格档次又稍偏于低档

现有型号的半透单电相比单反而言真正的优势是它实现了在使用电子取景的同时高速对焦。

色友RX10对索尼对焦系统的看法:

你要知道索尼在相机技术上一向是很“节约”的
和研发全画幅高像素CMOS相比   弄一套给力的对焦系统很容易
现在在产的单电  a58是直接沿用a57的对焦模块  a57的对焦模块沿用自a55   
然后a65的对焦模块也是用的a55    a77的则是在a55的模块上小改而来  
然后a99的19点对焦则是直接沿用a77的   

归根结底  还是a55的对焦模块  a55和同时推出的a580对焦模块一样
a55和a580的对焦模块其实还是改进自a550的

索尼的对焦模块这几年来几乎就是这么缝缝补补过来的  
早先a700开发出来的时候其实可以沿用美能达a-7的对焦模块  但是抠门的索尼不想掏钱付权利金  
所以a700的对焦模块是索尼自己弄出来的(实际a700的对焦模块的对焦能力还不如好几年前的a-7  追焦上更是完败)
然后a900的对焦模块又从a700上小改了下拿来用

唉  我也纳闷了  索尼其实要是肯下力气研发的话   弄一套真正给力的对焦模块其实不难啊
哪怕向尼康搞个技术交流都是可以的   但是索尼就是不肯这么做  
还有就是小三元  85 1.8等中端镜头的问题    设计并不难了   哪怕是找腾龙OEM都行
现在索尼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就是  技术很牛逼  但是技术上的牛逼并没有很多体现在实际的产品上来
可惜啊可惜

没要求索尼能赶上尼康佳能顶级机器那种对焦   人家机器的定位摆在那里   价格摆在那里   
而且人家的专业机玩了多少年了   也不指望对焦一下子就赶上
但是和开发高性能的全画幅CMOS相比   弄个对焦模块难度不大
但是最起码  索尼得开发出来一个比较给力的对焦模块  最起码应该是39点那种
※※还得是a-7那种双十字对焦点   然后改善下追焦算法  
索尼现在的19点实在有点对不起观众   其实他可以做的更好的  只是这货不肯给你做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8.514
主题: 63
帖子: 4062
注册: 2010年8月
如果对真菜,假菜有疑问,啃啃这段英文就好了。针对这句话,楼主的纯个人见解是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如此发达的今天,各家的镜头设计能力都差不多,就看愿不愿意多花钱用好料了,根据市场反应下料。(纯个人见解)

Zeiss released a FAQ (Source: ePhotozine) that contains plenty of useful information! Here are some interesting key info:

- There will be a new NEX camera firmware update in August to fully support the Zeiss Touit (All 5-6-7 NEX camera series will be updated!).
- Zoom lenses are an option
- The Touit lenses were developed by Zeiss while the 24mm f/1.8 Zeiss has been developed by Sony with the specified ZEISS standards of quality.
- I guess you have noticed that the X-mount version has an aperture ring while the E-mount version has not. Zeiss says that “The X mount lenses for Fujifilm X cameras feature a manual aperture setting option on the lens because the design of this system does not accommodate an aperture setting feature on the camera”
- The lenses are not weatherproof
Here you can read the full FAQ from Zeiss:


Will there be a zoom lens?
We are starting the family with fixed focal lengths. Zoom lenses are an option that is currently being evaluated.

Are additional focal lengths planned? If yes, which?
As already announced at Photokina in 2012, the next lens will be the Touit 2.8/50 Macro. Additional focal lengths will follow, but right now, we do not want to divulge any further details.

Are the lenses also planned for MFT (Micro 4/3)?
We would also like to offer lenses for demanding users in the mirrorless system cameras segment. The largest and most powerful sensors (APS-C format) in compact system cameras at the moment are currently found in the Fujifilm X and Sony NEX system cameras. Therefore, we are focusing on these systems with our Touit lenses. In order to reach the best compromise between lens size, weight and imaging performance for smaller sensors, e.g. the Micro 4/3, other optical and mechanical designs are sometimes more suitable than for APS-C. Lenses for the Micro 4/3 mount are technically possible, but nothing is planned yet.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when compared with ZEISS lenses sold by Sony?
High-performance ZEISS lenses have been available for the Sony Alpha since 2005 and for the NEX system developed jointly by ZEISS and Sony since 2011. The lenses are manufactured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Sony. Sony ensures compliance with the specified ZEISS standards of quality. Sales and service are provided by Sony only. The ZEISS Touit lenses for the Sony NEX system and Fujifilm X system were developed exclusively by ZEISS. The lenses are manufactured under the direct control of ZEISS. Sales and service are provided by ZEISS.

Why does this lens family feature an autofocus (AF), while the SLR lenses only have a manual focus (MF)?
The development of autofocus lenses requires close collaboration with the camera manufacturer in order to ensure full compatibility with the pertinent camera system. In its collaboration with Canon and Nikon, ZEISS currently is not even licensed to use the autofocus interface on the camera. Therefore, we are concentrating on offering the best manual focus lenses for these systems. In its collaboration with Sony, ZEISS is developing autofocus lenses for the Alpha and NEX systems. The new Touit lenses are also available for the Fujifilm X system. ZEISS and camera manufacturer Fujifilm worked together closely on this project.

Is the manual focus on the AF lenses a “true” manual focus like that on the SLR lenses?
As with all lenses for the Fujifilm X and Sony NEX systems, the ZEISS Touit AF lenses feature an electronically coupled focus ring. Nonetheless, we have done our utmost to make manual focusing as precise as possible.

Will we be able to manually focus the lenses?
The Touit E mount lenses for Sony NEX cameras and Touit X mount lenses for Fujifilm X cameras can be precisely focused manually thanks to their large focus rotation angle. This requires the user to switch to manual focus on the camera housing.

On the Touit lenses, why is only the X mount model equipped with an aperture ring?
The X mount lenses for Fujifilm X cameras feature a manual aperture setting option on the lens because the design of this system does not accommodate an aperture setting feature on the camera. The aperture setting for the E mount lenses for Sony NEX cameras can only be configured on the camera due to the design.

Why don’t the lenses feature image stabilization?
The Touit 2.8/12 and Touit 1.8/32 lenses do not feature image stabilization. With shorter focal lengths, stabilization is not necessarily required and can even impair the imaging performance of the lens. For quality reasons, we have therefore decided to offer these lenses without image stabilization.

What lens design is used for Touit? How many lens elements have been used?
The lenses have an entirely new optical and mechanical design that takes into account the special requirements of mirrorless CSC cameras. The Touit 2.8/12 has 11 lens elements in eight groups. The Touit 1.8/32 has eight lens elements in five groups.

Which bayonet mounts are currently available?
Sony’s E mount (for Sony NEX cameras)
Fujifilm’s X mount (for Fujifilm X cameras)

What about compatibility with common filters? What size filter do I need for these lenses?
ZEISS Touit lenses feature a standard filter thread. The Touit 2.8/12 has an M67 and the Touit 1.8/32 an M52. All standard camera filters with the corresponding diameter can be used on these lenses. When the lens shade is removed, the adapter ring of a slot-in filter system with the corresponding filter diameter can be attached. For optimal results, we recommend the ZEISS T* UV or POL filter optimized for our lenses.

What firmware has to be installed on the camera to achieve ideal image results? Why doesn’t the autofocus work in the video mode of my Sony NEX camera?
For optimal compatibility, we recommend using ZEISS Touit lenses on Sony NEX cameras with firmware version 1.02 or later, or Fujifilm X cameras with firmware version 2.03 or later. On Sony NEX cameras with firmware version 1.02 or older, errors may occur when using the autofocus in the video mode. In order to also use Touit lenses on Sony NEX cameras with autofocus in the video mode, a firmware newer as 1.02 must be installed on the NEX camera.

From August 2013, all NEX camera models in the 5, 6 and 7 series will be delivered with the required firmware version. A firmware update will be available for users of earlier NEX cameras in these series. Information of the firmware version of your camera can be found in the camera menu. Please see the user manual for instructions. You can obtain more information on firmware updates from your dealer or directly from the camera manufacturer.
Touit 2

Are Touit lenses weatherproof?
Touit lenses are designed for common situations. Protection against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exceeding common dimensions is not provided. Touit lenses can be used in a temperature range of -10°C to +55°C.

What makes these lenses better than comparable focal lengths from Sony or Fujifilm?
ZEISS does not want to enter into a competition here. We believe that every single lens has its own optimal field of application. With ZEISS lenses, we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delivering products featuring high-quality workmanship for decades of use. We also do our utmost to ensure particularly impressive imaging performance that enables you to capture extraordinary moments with the quality they deserve. Focusing on these strengths is what generally separates ZEISS lenses from most other lenses on the market.

How do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ouit 2.8/12 compare to the Distagon T* 3,5/18 and Distagon T* 2.8/21 SLR lenses? Is the Touit 2.8/12 on a Fujifilm X or Sony NEX camera an adequate replacement for the Distagon T* 2,8/21 on a DSLR camera?
The Touit 2.8/12 on a Fujifilm X or Sony NEX camera provides the same viewing angle as the Distagon T* 3,5/18 ZE/ZF on a full format DSLR camera. With comparable camera sensors, comparable image quality can be achieved.

Where does the name Touit come from?
In the future, ZEISS lenses in a series will have a family name that will convey a common identity. For this reason, we have decided to derive these family names from the Latin names for birds, which we find appropriate because birds generally have excellent eyesight, take in extraordinary perspectives, are flexible and enjoy life. Furthermore, the names sound nice and are generally compatible in many different languages and cultures. The name Touit – like the new ZEISS lenses for mirrorless system cameras – stands for good vision, agility, mobility and versatility. The name is derived from a small species of Brazilian parrot.

How do you pronounce Touit?
Touit is pronounced like the English words “do it.”

Why don’t these lenses have the typical ZEISS names (Distagon, Planar)? Will the proven names (Distagon, Planar, Sonnar) be discontinued in the future?
The names of the optical concepts (Distagon, Planar, etc.) used until now in the product names, as well as the T* designation for the antireflective coating stand for properties of the lenses, but are not actually the name. Furthermore, they are engraved on the front ring of the lenses. The names of the optical concepts (Distagon, Planar, etc.) used until now in the product names, as well as the T* designation for the antireflective coating stand for properties of the lenses, but not the product name. Furthermore, they are engraved on the front ring of the lenses.

What are the lenses made of?
The mirrorless system cameras are lighter and more compact than SLR cameras. With our new lenses for this camera system we are continue the development of our high quality lens concept while simultaneously aiming at a relatively light-weight design. For the mechanical components we looked for the best compromise between the quality of the material and the product’s total weight. For this reason, we decided to use a combination of materials. For parts that do not require metal for accuracy, solidity or durability, we have incorporated lighter materials such as plastic.

Why is the lens shade on the Touit lenses made of plastic and not metal?
In addition to a more economical manufacturing process, a plastic lens shade is also lighter than a metal lens shade. In the market of lenses for mirrorless system cameras, every gram that a photographer does not have to carry counts. Therefore, the lens shades on ZEISS Touit lenses are made of a high-quality, light and robust plastic.

Where are the lenses made?
For the manufacture of ZEISS lenses, we use a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 of trusted partners in the optical industry that has been built up over many years. Touit lenses are made in Japan.

What exactly does ZEISS mean with “a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 of trusted partners in
the optical industry that has been built up over many years.”?
In times of globalization, it is common to outsource production to partners who in terms of production quality, reliability and capacities are best suited to manufacture a certain product. From the beginning, one of our areas of expertise has been to shape production processes to ensure ZEISS quality – regardless of the site. We work with a network of partners: certain products can therefore be manufactured in different locations. Regardless of where a product is made, our know-how and technology for production and quality inspection always ensure that a ZEISS lens is created that meets our stringent demands on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Will the lenses be manufactured at Cosina in Japan?
We manufacture our lenses with the help of a global network of trusted partners that has been built up over the years. Please understand that we cannot provide any details on the network or the structure of our production process.

When will the new lenses be available?
The Touit 2.8/12 and the Touit 1.8/32 will be in stores from June 2013. The Touit 2.8/50 Macro is expected in stores by the end of 2013.

What can I do to get a Touit lens as soon as possible? Can I sign up to buy one in advance?
You can register on the ZEISS website from May 2013. As soon as the lenses are available, all registered customers will be notified via email.

When will the Touit 2.8/50 Macro be available?
The Touit 2.8/50 Macro will be in stores at the end of 2013.

What are the terms of the warranty?
The product is subject to the warranty stipulations of the EU for a period of 24 months; 6 months in the USA. This may vary from country to country. Damage or malfunctions caused by improper use or by opening the product are not covered by the warranty. For additional details on the manufacturer’s warranty, please go to the Service and Support area of our website. In some countries, we offer an extended warranty of 3 years when you register the product.

Who do I contact if the lens is damaged? Who provides service?
If a ZEISS Touit lens requires servicing, it should be sent either to an authorized ZEISS dealer in the respective country, or directly to ZEISS. For the information required to send the lens to ZEISS, please go to the service and repairs section on the website.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我对SONY有信心***》首贴展开,欢迎浏览,请勿回复!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