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向读过《修色圣典》的朋友们请教一些问题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585
主题: 88
帖子: 1425
注册: 2003年6月
《修色圣典》是让喜欢修图的朋友耳目一新的好书,但因本人愚钝,书拿来后细心研读,疑惑颇多,日前读至第九章,
感觉处处碉堡,无法逾越,前八章应是单一问题的阐释,第九章开始就有综合运用的意思。至此无法继续前行,而且
前八章也有许多问题未解,于是返回再读,果然又有新收获,但有些问题仍然未得其要。无忌高人多,在此提出我的
一些疑问,希望各位老师朋友能给予指点。
   问题1:作者如何定出各通道的重要区段?第2章《曲线越陡,对比度越强》中,作者提出要
避免主曲线,而在各个通道中使用曲线,而且要选择重要区段让其变陡。这个都好理解。问题在于:如何确定曲线
的重要区段?作者在每个通道曲线上都标出了重要区段,比如第36页图2.14,在37页给出了三个通道的曲线图,并
标出了重要区段,从这三个曲线图可以看出,红绿蓝通道的重要区段差别很大。那么作者是根据什么定
出的这个区段呢?
在某些主体比较单一的图中,比如前面的白灰黑三猫,我们可以根据高光和暗部找到相应
的区段,但这幅图看上去比较复杂,不知作者是如何找的三个重要区段。我认为这个问题是很重要的,不知道区段
在哪,让它变陡就无从谈起,但书中未作任何解释。
  问题2:变陡的标准在哪里,如何让三个通道的调整协调一致?在一些单一主体的画面中,重要
区段还是可以找到的,但是在每个通道中调整的时候,是否有个标准呢?书中说,可以调得过火一些,然后用图层不透
明度调整。这可以理解。问题是:三个通道如何做到协调一致。分通道调整,如果做不到协调一致的话,必然会出
现色偏。
难道调完三个通道后,还要再找中性灰调整色偏?
本帖最后由 gjjq 于 2013-5-29 16:46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浏览:3056 回帖:67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31.268
主题: 31
帖子: 2756
注册: 2003年7月
ACR,快准狠,16位下画质有保证;再不够,就用U-Point拉之。没有搞不定的,再搞不定就删除。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11
主题: 0
帖子: 1
注册: 2017年9月
您好,在宾得论坛看到您的一些介绍,对您学习PS技巧有兴趣,不知能否能通过微信和您联系?我不能给您私发信息,不知您能否给我私发信息?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39
主题: 0
帖子: 29
注册: 2017年8月
风雷化雨 发表于 2017-9-11 20:43
非常赞同第一点,也就是我们的作品其实不是都需要高反差,这点是我至今有时候都会受到圣典影响的副作用。总是不自觉的追求曲线斜率,希望获得好的对比度和反差,总是希望把直方图左右铺到极致,然而很多情况下,这样的效果其实并不好。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我慢慢年纪大了,口味淡了~~~


我看完Lab的修色圣典,现在看PPW的,※※教我们的是恰当的反差,而国内很多就追求高反差,这个賍不能栽到※※头上啊,是国内的“流派”误导了我们好多人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39
主题: 0
帖子: 29
注册: 2017年8月
粤王勾钱 发表于 2017-9-18 07:06
我看完Lab的修色圣典,现在看PPW的,※※教我们的是恰当的反差,而国内很多就追求高反差,这个賍不能栽到※※头上啊,是国内的“流派”误导了我们好多人


不好意思,回复错了对象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39
主题: 0
帖子: 29
注册: 2017年8月
ygh0485 发表于 2017-9-11 23:57
像我们业余爱好者,一般的片子PS主要以简单、高效、有效方法为主,复杂的片子和细节的处理则前后期兼顾,需要通道、蒙板等。
PS修片首先应该追求无痕迹,无论是色彩和灰阶以及影调等过度自然。再追求是否通透、色度等要素。

我看完Lab的修色圣典,现在看PPW的,※※教我们的是恰当的反差,而国内很多就追求高反差,这个賍不能栽到※※头上啊,是国内的“流派”误导了我们好多人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2.846
主题: 2
帖子: 3979
注册: 2006年8月
月宫囚徒 发表于 2013-5-30 10:59
你是说《photoshop Lab 修色圣典.[美]马古利斯》?老外的书就是废话多,文字不够通俗简明,看得很吃力。

里面的方法是好方法,但是,作者故弄玄虚的啰嗦和翻译的中文就是一坨狗屎。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4.459
主题: 78
帖子: 2348
注册: 2005年4月
gjjq 发表于 2016-10-13 20:15
看完一本书,收获各有不同,这是很正常的。我可能是因为过去没看过太多PS方面的好书,所以看了这本后感觉收获颇多,而书里面的内容可能您过去已经通过其他渠道掌握了,所以觉得不过如此。
老编的书我也有,感觉与这个老外方法不同,干货也不少。有时间的话两本其实可以都看看。我感觉老编就是个高傲的理工男,一些基础性的东西他不愿多讲,象个不太会讲课的老教授,自己讲了一些高深的东西,以为下面学生都懂了,可许多人还是一头雾水。但仔细对着书慢慢练,也能琢磨出不少东西。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2.171
主题: 6
帖子: 4568
注册: 2009年2月
风雷化雨 发表于 2017-9-11 20:35
深表认同!老实说,我的PS水平经历过几次变化,的确是钻了牛角尖再钻出来的感觉

1. 自己乱七八糟搞了好几年,大部分工具的功能都熟悉了,但是不理解原理
2. 读了圣典10余遍,茅塞顿开,严格按照圣典思路步骤操作,开始搞的效果还不如自己随心所欲搞的,但是坚持下来,果然有所收获!从此觉得自己已经天下无敌,无非只需要多加练习而已。现在想想,其实差得远呢
3. 慢慢觉得圣典的方法过于死板,于是在充分理解原理和代价的基础上,再次随心所欲,此时就有点茅塞顿开了
4. 后来ACR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强大到无法忽视,用好了ACR,进PS只需要搞搞去噪,弄弄锐化就好了,圣典的方法干脆就搁置了
5. 看了圣典后,我越来越不喜欢用蒙板,因为觉得局部调节总会带来画面的不自然,现在我估计快要进入第5阶段了,越来越喜欢用蒙板,针对画面每个重要的元素做调整。有时候甚至会像电影导演一样,重新安排每个元素的颜色,亮度,甚至光线结构...

现在觉得自己的瓶颈,其实在美术功底和审美。比如如何配色,如何打光!这些老实说在前期做,也要花巨大的精力,如果放到后期做,就越来越难的。

像我们业余爱好者,一般的片子PS主要以简单、高效、有效方法为主,复杂的片子和细节的处理则前后期兼顾,需要通道、蒙板等。
PS修片首先应该追求无痕迹,无论是色彩和灰阶以及影调等过度自然。再追求是否通透、色度等要素。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984
主题: 60
帖子: 1076
注册: 2004年3月
老根儿 发表于 2016-10-11 13:45
两本不同的书。作者在写前一本时,还将明度与颜色同时处理,写后一本时就分开处理了。


哈,出新版了, 去买来看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984
主题: 60
帖子: 1076
注册: 2004年3月
dual 发表于 2016-10-13 16:38
lab并不适合理解光和色,我们除了 修色圣典的两本书之外 没有任何真正基于lab的后期理论体系,使用lab是因为我们受到photoshop功能的限制,以及图片位深的限制,但这都是过去式了

它并不是一个摄影工作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甚至几乎没必要去了解

恰恰相反,lab还存在一些问题容易让人陷入误区甚至陷阱

1. 我们的作品是不是都要求高反差,那是不是人类审美永久性的主流。即便是,又是否应该左右我们的创作和表达。当你习惯于lab操作的时候,这个倾向可能是要深入骨髓的。

2. lab模式无法有效对色彩进行实时proof,在要求对图片进行精细控制的今天来说,这就不合适了,你根本无法预测最终回到RGB进行输出时会发生什么。在10年前甚至更早,说实话,绝大多数人没有这个需求,因为大多数人还在用sRGB且不用担心灰阶的CRT,根本考虑不到那么多问题,更没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

3. lab模式下的操作不符合人的正常习惯,这个正常习惯就是在你已经有了一些甚至大量的RGB/YUV模式的经验,这里就不谈CMYK了,lab和CMYK的控制目标简直背道而驰。当然我不否认作者非常厉害,可以将一切融会贯通,但前提显然是作者在RGB和CMYK已经有非常深的造诣了。只是作者觉得就当年的PS来说,RGB工具的控制能力 ...


非常赞同第一点,也就是我们的作品其实不是都需要高反差,这点是我至今有时候都会受到圣典影响的副作用。总是不自觉的追求曲线斜率,希望获得好的对比度和反差,总是希望把直方图左右铺到极致,然而很多情况下,这样的效果其实并不好。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我慢慢年纪大了,口味淡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984
主题: 60
帖子: 1076
注册: 2004年3月
老根儿 发表于 2013-8-16 08:38
呵呵,九阴真经是速成,看这本书可速成不了。
看这本书很容易钻牛角尖,要等你从牛角尖里再钻出来才算有收获。到那时,虽说你还不至于孤独求败,但也可以躲在人堆里偷着乐了。


深表认同!老实说,我的PS水平经历过几次变化,的确是钻了牛角尖再钻出来的感觉

1. 自己乱七八糟搞了好几年,大部分工具的功能都熟悉了,但是不理解原理
2. 读了圣典10余遍,茅塞顿开,严格按照圣典思路步骤操作,开始搞的效果还不如自己随心所欲搞的,但是坚持下来,果然有所收获!从此觉得自己已经天下无敌,无非只需要多加练习而已。现在想想,其实差得远呢
3. 慢慢觉得圣典的方法过于死板,于是在充分理解原理和代价的基础上,再次随心所欲,此时就有点茅塞顿开了
4. 后来ACR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强大到无法忽视,用好了ACR,进PS只需要搞搞去噪,弄弄锐化就好了,圣典的方法干脆就搁置了
5. 看了圣典后,我越来越不喜欢用蒙板,因为觉得局部调节总会带来画面的不自然,现在我估计快要进入第5阶段了,越来越喜欢用蒙板,针对画面每个重要的元素做调整。有时候甚至会像电影导演一样,重新安排每个元素的颜色,亮度,甚至光线结构...

现在觉得自己的瓶颈,其实在美术功底和审美。比如如何配色,如何打光!这些老实说在前期做,也要花巨大的精力,如果放到后期做,就越来越难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39
主题: 0
帖子: 29
注册: 2017年8月
              我当初先尝试学RGB的修色圣典,读了几章,就学不下去了,后来读其他教材,很多只教你拉曲线,刷蒙版,在LR或Camera Raw里调整滑条修图,这几年我天天泡图书馆,就是学会了这些,以为自己有一定水平了,起码能熟练运用Camera Raw或Lr修图,在Ps里刷蒙版,调锐度,降噪,算是不错了吧?
       直到我看完马古利斯的LAB修色圣典,我才知道我的修图知识还是这么肤浅。当初尝试看这本书,第一版很难看,放弃了,后来看2014年版,感觉相对好些,于是尝试看下去,尽管比前一版好些,但也很难明,就耐着性子慢慢看下去,不明就重头看过,几乎天天看,反复看了5、6遍,从几乎想放弃,到后来坚持下来慢慢多次反复阅读,前后啃了近一年时间,终于给我啃完了,基本学会了其中技巧,它是用通道加载的方法,加上图层混合的技巧来修图,与以前对比,对于我来说,完全是全新的修图概念,因此当初觉得很难学,但一旦掌握这些技巧,则优势明显。以前通过拉曲线刷蒙版等修图,以为已经很不错了,但学了这一教材以后,再比较以前所修的图,简直是弱爆了,以前的方法,修饰痕迹明显,过度不自然,特别是通过刷蒙版,任你如何细心,都不可能不着痕迹,你要提亮暗部,画质受损噪点严重,降噪等于放弃细节,而通过教材所授的技巧修出来的图,在细节和颜色过渡的可信度、画质等方面都很自然。
      正如马古利斯所说的,RGB和LAB各有优势,互相不能取代。该教材也是教我们结合RGB和Lab的优势来修图,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学完以后,你会感觉自己又有了质的飞跃。
      看完该书,我的感受是,马古利斯的教材是授你以渔,国内有好多教材是授你以鱼,一些国内摄影后期教材,很少教你运用通道混合这些技巧,偶然一些提到高级一些技巧的,也是点到即止,机械式的教你怎么做,做完之后你只会做他提供的这幅图,比如不少人像修色的国内教材,它列出了几种当时比较流行的调色风格,就机械式的告诉你几个RGB数据,和简单的几个步骤,但该数据和步骤换了其他图又不合适了,因为你不知其所以然。
      既然马古利斯是授我们以渔,当然要从钓鱼的技巧说起,鱼的习性也要教会我们。所以初学者觉得厌烦,加上翻译的因数,该书就更难读下去了。但是,你一旦掌握了这些技巧,你就会融汇贯通,因为他告诉了你为什么这样做,原理是什么。你学会以后,你会感觉以前难以处理得好的修图问题会变得容易了,因为你已经知道基本用什么方法来解决,为什么要将通道反向,什么时候要运用。你所修的图的画质会有大的提高。前提是你要有时间有恒心有毅力来读完这本书。
       我觉得,该书尽管难学,但值得耗时间一读。我正考虑要不要再回过头来重新啃RGB修色圣典呢。 本帖最后由 粤王勾钱 于 2017-9-1 06:34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901
主题: 12
帖子: 865
注册: 2014年9月
老根儿 发表于 2013-5-30 10:54
《修色圣典》确实是一本好书,我是两年前买的,感觉其中很多章节简直令人拍案叫绝。例如第12章,作者用一个骂人的故事来讲解[管理颜色设置],居然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太神了……而这里的人还为此事吵得一塌糊涂、争得脸红脖子粗,嘿嘿,咱偷着乐。
本人在无忌泡了多年,感觉这里很多人似乎都有浮躁的毛病,能象楼主一样看书学习并提出问题的人不多。下面试着回答你的问题。

问题1:
作者如何定出各通道的重要区段?
-----------------------------
这个是主观感受,你觉得哪里应该是“重要区段”哪里就是“重要区段”。
第2章的例子是突出汽车的受损处以便取证,与受损无关的地方则一概不管,甚至连轮子被调成绿色、挡泥板被调成死白也毫不在乎。

那么作者是根据什么定出的这个区段呢?
-----------------------------
图2.14是先对照片做一个总体分析,然后确定:
1、调亮红色通道的中间部分(使图片整体变亮);
2、增加绿色通道中间部分的对比度(突出绿叶的层次);
3、压暗蓝色通道的暗部,同时调亮其亮部(似乎是处理远山和天空);

问题2:
变陡的标准在哪里,如何让三个通道的调整协调一致?


学习一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585
主题: 88
帖子: 1425
注册: 2003年6月
dual 发表于 2016-10-13 16:38
lab并不适合理解光和色,我们除了 修色圣典的两本书之外 没有任何真正基于lab的后期理论体系,使用lab是因为我们受到photoshop功能的限制,以及图片位深的限制,但这都是过去式了

它并不是一个摄影工作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甚至几乎没必要去了解

恰恰相反,lab还存在一些问题容易让人陷入误区甚至陷阱

1. 我们的作品是不是都要求高反差,那是不是人类审美永久性的主流。即便是,又是否应该左右我们的创作和表达。当你习惯于lab操作的时候,这个倾向可能是要深入骨髓的。

2. lab模式无法有效对色彩进行实时proof,在要求对图片进行精细控制的今天来说,这就不合适了,你根本无法预测最终回到RGB进行输出时会发生什么。在10年前甚至更早,说实话,绝大多数人没有这个需求,因为大多数人还在用sRGB且不用担心灰阶的CRT,根本考虑不到那么多问题,更没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

3. lab模式下的操作不符合人的正常习惯,这个正常习惯就是在你已经有了一些甚至大量的RGB/YUV模式的经验,这里就不谈CMYK了,lab和CMYK的控制目标简直背道而驰。当然我不否认作者非常厉害,可以将一切融会贯通,但前提显然是作者在RGB和CMYK已经有非常深的造诣了。只是作者觉得就当年的PS来说,RGB工具的控制能力 ...


看完一本书,收获各有不同,这是很正常的。我可能是因为过去没看过太多PS方面的好书,所以看了这本后感觉收获颇多,而书里面的内容可能您过去已经通过其他渠道掌握了,所以觉得不过如此。
老编的书我也有,感觉与这个老外方法不同,干货也不少。有时间的话两本其实可以都看看。我感觉老编就是个高傲的理工男,一些基础性的东西他不愿多讲,象个不太会讲课的老教授,自己讲了一些高深的东西,以为下面学生都懂了,可许多人还是一头雾水。但仔细对着书慢慢练,也能琢磨出不少东西。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9.582
主题: 18
帖子: 898
注册: 2005年11月
我也买过这本书,前几章没问题,后面的看不懂,感觉这不是作者太高深,而是翻译的问题,可能翻译人员不懂摄影。翻译想要做到信达雅这个标准也是不容易的。 本帖最后由 anaken 于 2016-10-13 17:30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等待验证会员
泡网分: 0.909
主题: 19
帖子: 890
注册: 2013年9月
十年泡菜 发表于 2016-10-13 17:01
感谢回复。
我现在争取先将PPW这本书读完,困难在于书里没有调图的特别详细的步骤说明,看了作者网站上的视频(水平有限,不能完全听懂),也不是特别详细,所以看到第5章基本就彻底晕了,又回过头来重看前面的章节。
有问题再向您请教,还请多指教。

其实第五章的CB以及后面的MMM(其实我都是用MMM+CB的),你不用把原理搞得那么清楚。就当他是个简单的提高饱和度的命令即可。CB和MMM是ppw流程的精彩所在。由于cb和mmm过于强大,以至于在这之前,你必须用H-K等动作对色彩做淡化处理。执行过MMM+CB动作后,一般都必须降低MMM+CB图层的透明度。这就是作者的思路。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6.08
主题: 19
帖子: 1910
注册: 2011年5月
学习的来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0.333
主题: 46
帖子: 2146
注册: 2009年12月
tomding1968 发表于 2016-10-13 15:34
先看了lab这本,又看了ppw流程这本。目前主要用ppw流程修图。没搞清楚作者的出书顺序,现在回过头来再啃修色圣典的第五版。
我来尝试交流一下这个两个问题,个人理解,不一定对:
首先,我们的目标要明确。记得巫师在教程里谈过这个思路:通透和油润。通透其实就是对主体的细节进行展开(令主体部分的曲线变陡),即对主体的明度充分展开并锐化;油润是提高色彩对比度并令其过度自然,即对主体的色彩展开(令主体部分的曲线变陡)并加以模糊。这是我们修图的目标。
就修图步骤而言,作者提倡用Lab空间的思维方式:明度和色彩分开处理,方便修图。即使在RGB或CMKY空间,也是用明度和颜色混合方式来实现。
所以,ppw流程里的第一步,就是纠正色偏,即你提的第一个问题的步骤。你提的第二个问题,是调整明度以便展开主体的细节。这两个步骤在完成时,其实工作是告一段落的,当然需要合并。
至于复制图层,是作者提出的一种操作技巧。他总是把图调过头,然后再淡化效果,所以可以用调整透明度的方式来实现。这是复制图层的好处。
ppw流程总体上就是遵循这样的思路,具体在利用作者提供的ppw面板修图时,也得遵循这个思路。
至于通道混合,我基本跳过。尽管巫师教程里也说过,这是用自身的血,最自 ...


感谢回复。
我现在争取先将PPW这本书读完,困难在于书里没有调图的特别详细的步骤说明,看了作者网站上的视频(水平有限,不能完全听懂),也不是特别详细,所以看到第5章基本就彻底晕了,又回过头来重看前面的章节。
有问题再向您请教,还请多指教。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5.798
主题: 16
帖子: 4494
注册: 2011年8月
众测俱乐部标识
gjjq 发表于 2016-10-13 13:22
我觉得不能说过时了。有朋友觉得纠偏中性灰笔一点就得,现在的智能
锐化也很好,这可能没错。但这类自动生成的是否完全符合意图
不一定。而且,书中讲的同时对比效应的解决,对拍摄对象质感的加强,
对通道的运用,对怎样才是技术上完美数码照片的论述,对锐化原理的
解释和锐化技术等等问题都有很好的讲述,技术会过时,但原理不会,
读透了,对数码照片的认识和理解,对PS技术的应用会大大加深。


lab并不适合理解光和色,我们除了 修色圣典的两本书之外 没有任何真正基于lab的后期理论体系,使用lab是因为我们受到photoshop功能的限制,以及图片位深的限制,但这都是过去式了

它并不是一个摄影工作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甚至几乎没必要去了解

恰恰相反,lab还存在一些问题容易让人陷入误区甚至陷阱

1. 我们的作品是不是都要求高反差,那是不是人类审美永久性的主流。即便是,又是否应该左右我们的创作和表达。当你习惯于lab操作的时候,这个倾向可能是要深入骨髓的。

2. lab模式无法有效对色彩进行实时proof,在要求对图片进行精细控制的今天来说,这就不合适了,你根本无法预测最终回到RGB进行输出时会发生什么。在10年前甚至更早,说实话,绝大多数人没有这个需求,因为大多数人还在用sRGB且不用担心灰阶的CRT,根本考虑不到那么多问题,更没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

3. lab模式下的操作不符合人的正常习惯,这个正常习惯就是在你已经有了一些甚至大量的RGB/YUV模式的经验,这里就不谈CMYK了,lab和CMYK的控制目标简直背道而驰。当然我不否认作者非常厉害,可以将一切融会贯通,但前提显然是作者在RGB和CMYK已经有非常深的造诣了。只是作者觉得就当年的PS来说,RGB工具的控制能力较差,甚至有些操作根本无法直接现实,而lab确实可以解决很多的问题。其实作者自己也说了,ACR太新太年轻,以后将大有可为,他在写这些东西的时候当然没想到今天ACR可以以滤镜的形式被使用,可以操作选区也可以操作通道(当然我不是说ACR就代表了一切PS改进了,PS这10几年来改进的地方其实非常多)。但仔细想想,有很多人连RGB都整不清楚,为何要去折腾lab?这到底是好事坏事?这一点来说我其实挺支持老编的。

除去lab以外的部分,那这书就稀松平常了,听听李涛讲课足矣,这翻译的还不怎么好。学有余力的话,可以看看这套技术,拓展一下思路。如果确实觉得PS对RGB的控制能力不够,说明已经是比较高的层次了,可以去Resolve玩玩了,也可以选择尝试Luminosity Mask,这些至少是相对来说更有益、更有用的。

以上纯属个人意见不喜勿喷。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等待验证会员
泡网分: 0.909
主题: 19
帖子: 890
注册: 2013年9月
十年泡菜 发表于 2016-10-9 22:20
遇到高手了,记号下,以便有问题请教。
正在看《photoshop修色圣典-PPW专业照片修正流程与技巧》这本书,云里雾里的不理解,痛苦中,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原来就是这样。
请教一下:
1、第一步:将原图层进行复制,产生一个复制图层,在复制图层中调整中性灰,令R=G=B后,转为颜色模式。
2、第二步:调整对比度:手段有通道混合、曲线。调整完毕后,转为明度模式。
3、第三步:色彩增加模式:在第二步基础上复制图层,在LAB状态下调整a、b通道。

问题:
一、第1步转为颜色模式后,是否要将复制的图层与原图层进行“拼合图像”或“合并可见图层”后,再进行第2步?如果是这样进行拼合的话,就是在“正常”模式下进行第2步了?
二、第2步转为明度模式后,是不是也需要将明度图层与其下面的图层进行拼合后,转为“正常”模式,再进行第3步?还是说不拼合,就在“明度”模式图层上,直接进行第3步?

另外:书中所谓的“RGB复合通道(灰度图)”,是指什么?怎么来的?
谢谢。


先看了lab这本,又看了ppw流程这本。目前主要用ppw流程修图。没搞清楚作者的出书顺序,现在回过头来再啃修色圣典的第五版。
我来尝试交流一下这个两个问题,个人理解,不一定对:
首先,我们的目标要明确。记得巫师在教程里谈过这个思路:通透和油润。通透其实就是对主体的细节进行展开(令主体部分的曲线变陡),即对主体的明度充分展开并锐化;油润是提高色彩对比度并令其过度自然,即对主体的色彩展开(令主体部分的曲线变陡)并加以模糊。这是我们修图的目标。
就修图步骤而言,作者提倡用Lab空间的思维方式:明度和色彩分开处理,方便修图。即使在RGB或CMKY空间,也是用明度和颜色混合方式来实现。
所以,ppw流程里的第一步,就是纠正色偏,即你提的第一个问题的步骤。你提的第二个问题,是调整明度以便展开主体的细节。这两个步骤在完成时,其实工作是告一段落的,当然需要合并。
至于复制图层,是作者提出的一种操作技巧。他总是把图调过头,然后再淡化效果,所以可以用调整透明度的方式来实现。这是复制图层的好处。
ppw流程总体上就是遵循这样的思路,具体在利用作者提供的ppw面板修图时,也得遵循这个思路。
至于通道混合,我基本跳过。尽管巫师教程里也说过,这是用自身的血,最自然了。但我觉得,从实际修图过程来看,通道混来混去,太麻烦,比较浪费时间。至少我不具体这样的功力去玩通道混合。还是根据总体思路,直接用作者提供的ppw面板,简单快捷。
至少,我觉得,作者在ppw面板里提供了那么多的动作,完全够用了,不用再搞什么通道混合。
所以,我现在的修图流程是:LR里设置相机配置文件和镜头配置文件,如果拍摄时用了灰卡,就直接在LR里纠正色偏,否则,直接从LR里进入ps,先纠正色偏,然后按照巫师介绍的方法贪婪地提高主体的对比度,接着就根据需要选用ppw面板的s/h、重锤、H-K、darken sky sc、mmm+cb和sharpen 2015等动作快速完成修片,然后再转回LR做最后调整,然后从LR输出jpg。
本帖最后由 tomding1968 于 2016-10-13 15:50 编辑

(1)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585
主题: 88
帖子: 1425
注册: 2003年6月
dual 发表于 2016-10-13 00:42
严格地说这本书已经过时了,不值得花太多精力,看不明白就忽略吧

我觉得不能说过时了。有朋友觉得纠偏中性灰笔一点就得,现在的智能
锐化也很好,这可能没错。但这类自动生成的是否完全符合意图
不一定。而且,书中讲的同时对比效应的解决,对拍摄对象质感的加强,
对通道的运用,对怎样才是技术上完美数码照片的论述,对锐化原理的
解释和锐化技术等等问题都有很好的讲述,技术会过时,但原理不会,
读透了,对数码照片的认识和理解,对PS技术的应用会大大加深。 本帖最后由 gjjq 于 2016-10-13 13:25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5.798
主题: 16
帖子: 4494
注册: 2011年8月
众测俱乐部标识
ISPP 发表于 2016-10-12 22:23
这书看了二遍,真的是晦涩难懂,可能太高深,不明学厉


严格地说这本书已经过时了,不值得花太多精力,看不明白就忽略吧
(1)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1.104
主题: 1
帖子: 529
注册: 2008年7月
这书看了二遍,真的是晦涩难懂,可能太高深,不明学厉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585
主题: 88
帖子: 1425
注册: 2003年6月
十年泡菜 发表于 2016-10-12 11:45
快买新版,俺也好有问题时随时请教


看了前面几位老兄的介绍,不太想买了,一本圣典已经可以了。这本书里的手法掌握好了对我来说已经满够用了。其实对于我这类业余选手,书里的东西只用一小半就足够了。我用得比较多的是通道、应用图像、锐化。纠偏其实用得很少。就这点,已经让我看着别人的片子捉急------让我修一修的话会好很多,但我不说。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585
主题: 88
帖子: 1425
注册: 2003年6月
oldking 发表于 2016-10-12 09:33
本来就不是一本书,单.马古有三本书在国内翻译出版。出列出的还有一本是著名的难看懂的LAB圣典,当然你有功力看起就很好了。不过个人感觉,老单也在凑字数赚钱。


LAB那本我有,看了一半,感觉还可以,的确比圣典要难懂些,但主要的手法在圣典里都有了,加之此时兴趣转移,没再往下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0.333
主题: 46
帖子: 2146
注册: 2009年12月
gjjq 发表于 2016-10-11 23:43
抽时间买新版来看看。


快买新版,俺也好有问题时随时请教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3.571
主题: 56
帖子: 1836
注册: 2004年11月
gjjq 发表于 2016-10-11 23:43
抽时间买新版来看看。


本来就不是一本书,单.马古有三本书在国内翻译出版。出列出的还有一本是著名的难看懂的LAB圣典,当然你有功力看起就很好了。不过个人感觉,老单也在凑字数赚钱。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585
主题: 88
帖子: 1425
注册: 2003年6月
老根儿 发表于 2016-10-11 13:45
两本不同的书。作者在写前一本时,还将明度与颜色同时处理,写后一本时就分开处理了。


抽时间买新版来看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585
主题: 88
帖子: 1425
注册: 2003年6月
十年泡菜 发表于 2016-10-11 12:33
不是一本书。买这本书之前在网上搜了搜,这个作者写有不同的书,我只是挑选了一个最新出版的(2016年3月第一版)。

看得很痛苦,能把书写得(或者翻译的)别人看不懂,也是需要些能耐的,不知道译者翻译时,是不是在PS里操作过。


最新版的好,仔细看,我感觉需要边看边练才行,这书最好的一点就是原理讲得很清楚。绝对是好书。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向读过《修色圣典》的朋友们请教一些问题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