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70D发布带来真正的关键技术问题:APS-C上4000万个光电管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8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70D发布以后,坛子里又开始一轮热闹,但是基本上都没有看到真正关键的技术问题。

70D这次使用的2000万像素APS-C传感器,采用了“Dual Pixel CMOS”传感器,这个是什么意思呢?

很简单,佳能这次在每个像素(至少是参与对焦像素)的位置,并排放置了2个光电管,在对焦时分别输出两个信号,让对焦处理器可以进行两个方向的相位检测,在拍摄时再通过传感器内的电路进行信号合并处理。

也就是说,70D的传感器实际上有4000万个独立的光电管。

由此带来了巨大的性能挑战,比如:

1、信噪比性能?

2、图像处理器性能?

3、用于实时相位检测对焦的处理器性能?

4、暗光下对焦性能(据说可以达到在0EV下的LV实时对焦)?

5、高感性能?

等等等等。

因此,这次的发布,实际上是一个极其重大的改变,对以后几乎所有型号的发展都有重大影响。

这个改变是否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只能等到实际测试之后,才能进行评价了。

以下内容由 spot 于 2013-7-2 23:25 补充
以下是佳能发布Dual Pixel CMOS的相关新闻稿:

英文连接http://www_canon_com/news/2013/jul02e.html

中文连接http://www.canon.com.cn/news/products/2013/pr_2013_07_02-16_00_00.html

以下内容由 spot 于 2013-7-2 23:26 补充

英文原文:

Canon's newly developed Dual Pixel CMOS AF, an innovative new image-plane phase-difference AF technology, employs a CMOS sensor on which all of the effective pixels are able to perform both imaging and phase-difference AF. Each individual pixel (the smallest structural unit capable of outputting an image signal) on the CMOS sensor incorporates two independent photodiodes (elements that transform light into electrical signals) which output signals that can be used for both imaging and the phase-difference AF.

中文原文:

佳能新研发的“Dual Pixel CMOS AF”,是一项在图像感应器像面上实现相差自动对焦的革新技术,CMOS图像感应器上全部有效像素都具有成像和相差自动对焦的双重功能。位于CMOS图像感应器上的每个像素(能够输出图像信号的最小单元)中都集成了2个独立的光电二极管(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元件),其输出的信号既可用于成像又可用于相差自动对焦

两个新闻稿的内容完全一致。

以下内容由 spot 于 2013-7-3 19:59 补充
这帖子里有人提到70D的传感器来源问题。

这是佳能发布70D的正式媒体新闻稿,连接http://www_canon_co_uk/About_Us/Press_Centre/Press_Releases/Consumer_News/Cameras_Accessories/powerful_versatile_Canon_EOS_70D.aspx

其中谈到70D的CMOS传感器时的原文是:

The EOS 70D features a new 20.2 MP APS-C CMOS sensor,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 by Canon.

70D使用了一块新的2000万像素APS-C规格CMOS传感器,由佳能设计和制造。

整个互联网上所有的相关报道,包括DPreview等各网站,都使用相同的内容。

我认为,没有任何证据之前,没必要引入其它说法。

以下内容由 spot 于 2013-7-3 23:16 补充
感谢strawberry网友找到了2003年佳能公司的一个专利2003-156677,虽然不能确定,但这个专利的设计很可能跟70D的传感器设计有直接关系。

以下是这个专利中像素结构的电路原理图:
像素内电路结构是:

每个像素里有两个独立的光电管,光电转换的产生的电荷分别累积在2、52。

每个光电管都有一个独立的浮动跟随放大器3、53。有两个独立的控制信号总线TXo、TXe。这两个放大器的输出进入放大器5实现ISO放大,再通过控制门6进入读出路径。

工作过程是这样的:

在对焦模式下,两个光电管同时累积电荷,然后顺序分别发出控制信号TXo、TXe,让两个放大器3、53的输出,分别进入放大器5,然后再通过6进入读出路径。这样,就可以在读出路径,分别获得两个光电管的独立输出信号。

在图像采集模式下,同时发出控制信号TXo、TXe,让两个放大器3、53的输出一起进入放大器5,这样,读出路径获得的是合并后的输出信号。

2->3->5,52->53->5,然后5->6,这个流程非常清楚。

TXo和TXe是两个独立总线,可以分别控制放大器3、53的输出进入放大器5(对焦模式),也可以合并后进入放大器5(图像模式)。

以下内容由 spot 于 2013-7-3 23:36 补充
澄清一下:

请注意我的帖子标题和内容,一直说的都是4000万个光电管,从来都没说过70D是4000万像素,这当然有本质区别。

4000万个光电管,就算在结构上是能够读出4000万个数据,但这并不是4000万个像素。

同一个像素内的两个光电管共享的是同一个微透镜,同一个滤色片,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同一个点的光线相位,用于相位差检测对焦,而对于图像来说,这两个光电管得到的场景信息是同一个点的,无论是亮度还是彩色信息,都是完全一样的,这根本不是4000万个像素。

佳能也根本不可能用这种说法。

以下内容由 spot 于 2013-7-5 08:46 补充
70D的像素结构对信噪比控制肯定是一个挑战。

下图是strawberry网友找到的佳能专利2003-156677中的像素结构图,在前面已经分析过,虽然还不能确定,但是这个专利很可能与70D采用的技术有直接关系,以下的分析以该专利为基础。
对焦模式不用说了,读出的是单个光电管的信号,感光面积小了一半还多,仅仅考虑光量子噪声的信噪比,就下降至少3dB以上(曝光量减少一倍,相当于ISO设置提高一档,信噪比下降3dB),当然,这个主要影响的是弱光下的对焦性能。

在图像模式下,两个光电管输出合并后再放大进入读出路径,实际上总的量子效率,也低于像素里只有一个光电管的情况。从上图的像素结构图可以看到,两个光电管中间还有电路,对微透镜投射下来的光线来说,等于中间被浪费了一部分,总的量子效率肯定要比单个光电管差。对信噪比也有不利影响。

再加上两个光电管都有自己独立的放大器,各自的输出合并后,才进入像素基本ISO的放大器,等于多加了一级放大器。

在清零复位的时候,复位电压也要通过两个放大器分别进入两个光电管,复位不彻底带来的噪声也是一个潜在的问题。

以下内容由 spot 于 2013-7-5 09:47 补充
可以肯定,70D这种做法与像素里只有一个光电管相比,对信噪比会有较大影响。

1、总的有效感光面积下降了,70D现在单个像素边长是4微米,考虑到这种损失,其感光效率也许相当于3.8-3.9微米,这刚好跟2400万像素的APS-C相当,比如D7100、D3200、A77、NEX7等都是3.8-3.9微米。

2、每个光电管额外增加了一级放大器,固定模式噪声问题会更严重。

3、清零复位电压也要通过这个额外的放大器才能进入像素,考虑制造中的不精确性,复位噪声的影响也会更严重。

尤其是后两点,很可能必须对现有噪声消除电路做重大改进,但如果这样作的话,反而会带来一个额外的好处,那就是70D暗部噪声以及固定模式噪声将会相当低。否则,70D的噪声问题将可能相当严重。

总之,与现有的其它佳能APS-C传感器相比,70D的传感器性能要么更差,最终被证明是一个失败的尝试,要么就非常好,从而推广到其它各系列的产品上,开始一个新的时代。

我估计现在很多人都在相当迫切地等待70D的详细测试结果。
相关标签: EOS 70D 佳能 Canon PIXEL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浏览:20943 回帖:249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2.255
主题: 44
帖子: 7562
注册: 2004年2月
这性能用到EOS M 2代上。。。。

但是俺现在对APS没任何兴趣了,只关心FF小型化的消息,尤其是单电类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8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DPreview最近发表了更多的70D测试机使用评论。

1、关于对焦性能

原文连接http://www_dpreview_com/previews/canon-eos-70d/7

大致的意思是,70D的Live View对焦性能与选择的对焦方式有关,缺省的人脸识别+追踪方式最慢,在场景中没有人脸时,需要大约1秒才能完成对指向物体的对焦,不过一旦检测到人脸后,就可以牢牢锁定。切换成其它两种对焦方式,尤其是单点对焦时,对焦速度极快,seemingly as fast as traditional phase-detect,看上去跟传统的光学取景器相位对焦方式一样快。同时,无论哪种对焦方式,都非常坚决,没有任何最后的来回搜索过程,确实跟其它的反差对焦或者混合对焦不一样。

从这个评论看,70D的Dual Pixel AF对焦方式,确实实现了相位差检测对焦的功能和性能。但是,在需要相机进行全画面智能人脸识别检测计算时,对机内处理器性能压力较大,尤其是第一次检测没有人脸时最慢(意味着必须对整个对焦区域内所有物体进行逐一扫描),影响了表现出的反应速度。

这个情况正如我首贴里提出的问题一样,目前看来,70D的Live View相位检测对焦性能本身不是问题,但是机内处理系统还不足以完全发挥对焦系统本身的性能。

在70D的Live View相位检测对焦模式下,传感器必须输出两倍的数据量(每个像素有两个数据),因此对读出通道和处理器的性能有很高要求。70D的对焦区域为画面80%X80%的面积,也就是说,在上面提到的那种人脸检测追踪的模式下,需要实时输出64%*4000万=2500万的像素数据,并且在这2500万转换出的图像中进行智能人脸对象识别。

对比一下,其它相位对焦系统进行人脸检测的,最高也就是10万像素级别的RGB传感器,数据量和处理压力完全不是一个等级。很显然对现有的处理器(和/或机内软件)确实有较大压力。

2、关于暗部信噪比

原文连接http://www_dpreview_com/previews/canon-eos-70d/10

DP认为:

The new sensor in the 70D seem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this respect - there certainly doesn't appear to be a noise cost to pay, compared with the older Canon models, as a result of the dual pixel design. However, while the 70D looks like a step forward from the older models, it's still not yet matching the Nikon D7100.

意思是,与佳能的老型号相比,70D的新传感器看起来在这方面(RAW暗部信噪比)有明显改善,并没有付出信噪比下降的代价。不过,虽然70D看起来比老型号提高了一步,但还比不上尼康D7100。

下面这个是DP对测试照片用ACR 8.2.r.c(测试版)提亮3档后暗部的对比。
DP这个结论与我前面对IR和DP上测试照片RAW文件的初步测量结果基本一致。同时,看起来佳能并没有在传感器内采用暗部数字降噪处理,RAW文件的暗部信噪比曲线仍然具有明显的模拟电路特征。

同时DP也说明了,现在的70D是测试版,虽然估计不会有太大变化,但跟正式产品可能会有所不同。 本帖最后由 spot 于 2013-8-16 15:39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885
主题: 3
帖子: 1715
注册: 2013年7月
看到真正的技术问题才怪。
脑子进水了在这里讨论这个,还沾沾自喜?油饼。
不懂的勿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8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DPreview上也发布了一些70D的测试照片RAW文件。量化分析的结果跟Imaging-Resource的基本类似,70D的RAW文件信噪比无论是亮部还是暗部,相比60D,650D,7D,都有一定提高。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5.575
主题: 0
帖子: 155
注册: 2006年11月
技术贴,顶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8.967
主题: 5
帖子: 258
注册: 2005年10月
天漠虎峪 发表于 2013-7-24 11:39
全幅的概念是135系统专有的概念,与120等无关。

唉,俺是怎么了?说这些真是多余。


全幅是不是135系统专有的概念我不想评说,但全幅还是残幅是和系统有关系的这点我同意而且正是我所表达的观点。但现在就是明明不是135系统但还要套用全画幅的概念进行炒作。

你也不用感慨,这和你我没什么关系,只是说话赶到这了有些观点不吐不快。通过三次回复我的观点已经表达清楚了,此后我不会再回复任何答复。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125.602
主题: 190
帖子: 37458
注册: 2006年6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 PGT-AN20
★ OPPO Find X7 Ultra
箭筒 发表于 2013-7-24 09:08
如果将135系统的全幅传感器用到120系统的数码后背上去那它算全幅还是残幅啊。


全幅的概念是135系统专有的概念,与120等无关。

唉,俺是怎么了?说这些真是多余。 本帖最后由 天漠虎峪 于 2013-7-24 11:40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3.116
主题: 57
帖子: 4114
注册: 2004年2月
箭筒 发表于 2013-7-24 09:08
如果将135系统的全幅传感器用到120系统的数码后背上去那它算全幅还是残幅啊。

全幅还是残幅都不是,相当于DC。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117
主题: 49
帖子: 2087
注册: 2013年2月
M43小底胜APS-C大底

【立帖为证】松下GH3高感JPG直出画质,细节保留效果将会【轻松完爆】佳能新中端残幅70D


https://forum.xitek.com/thread-1181348-1-1-1.html

高感JPG直出画质、细节保留效果对比(5)

松下GH3 VS 佳能EOS 700D

左上:  松下Lumix DMC-GH3  ISO 125
http://www_imaging-resource_com/PRODS/panasonic-gh3/GH3hSLI00125NR06D.HTM
右上:   佳能EOS 700D  ISO 100
http://www_imaging-resource_com/PRODS/canon-t5i/T5IhSLI00100NR2D.HTM

右上   松下Lumix DMC-GH3  ISO 1600
http://www_imaging-resource_com/PRODS/panasonic-gh3/GH3hSLI01600NR06D.HTM
右下: 佳能EOS 700D  ISO 1600
http://www_imaging-resource_com/PRODS/canon-t5i/T5IhSLI01600NR2D.HTM
本帖最后由 mituhide 于 2013-7-24 09:24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8.967
主题: 5
帖子: 258
注册: 2005年10月
天漠虎峪 发表于 2013-7-23 23:32
您说的大小DC都是全幅比较深奥,俺不懂,俺只知道徕卡M8、M9一类的好像是全幅。


如果将135系统的全幅传感器用到120系统的数码后背上去那它算全幅还是残幅啊。 本帖最后由 箭筒 于 2013-7-24 09:19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125.602
主题: 190
帖子: 37458
注册: 2006年6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 PGT-AN20
★ OPPO Find X7 Ultra
箭筒 发表于 2013-7-23 11:30
那KODAK不知道算不算。另外所有的DC不管幅面大小貌似都是全幅吧。


您说的大小DC都是全幅比较深奥,俺不懂,俺只知道徕卡M8、M9一类的好像是全幅。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8.967
主题: 5
帖子: 258
注册: 2005年10月
天漠虎峪 发表于 2013-7-23 08:17
徕卡貌似一直是全幅吧。

那KODAK不知道算不算。另外所有的DC不管幅面大小貌似都是全幅吧。

本帖最后由 箭筒 于 2013-7-23 11:35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882
主题: 5
帖子: 1876
注册: 2012年12月
看不懂这些技术参数,真理就是用过才知道好不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125.602
主题: 190
帖子: 37458
注册: 2006年6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 PGT-AN20
★ OPPO Find X7 Ultra
Davyvision 发表于 2013-7-7 08:26
全副不就佳能跟索尼?索尼主要供尼康。其他应该没有了。


徕卡貌似一直是全幅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3.248
主题: 180
帖子: 5810
注册: 2011年2月
clearwater 发表于 2013-7-7 08:30
你不觉你的说法前后矛盾吗?

原文中是说“排名靠前的几家厂商分别是索尼、松下、OmniVision、Aptina、三星、佳能等”

后来你有说“看我的原文,apsc以上画幅。。。。”  (而三星明显没有aps或者全副的cmos)


你看错贴了吧。。。

那贴不是我转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3.248
主题: 180
帖子: 5810
注册: 2011年2月
clearwater 发表于 2013-7-7 08:24
三星,松下也有制造aps和全副传感器?


全副不就佳能跟索尼?索尼主要供尼康。其他应该没有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3.248
主题: 180
帖子: 5810
注册: 2011年2月
clearwater 发表于 2013-7-7 08:03
'

还得加上手机摄像头的传感器

真正aps或者全副底的CMOS, 还不如佳能的多


全副佳能从02年就有了,索尼08年才有?

这东西好像越大越难做。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3.248
主题: 180
帖子: 5810
注册: 2011年2月
潇潇暮雨洒江天 发表于 2013-7-7 07:38
看看相关的报道http://www_leiphone_com/1213-zzl-stock-cmos.html
“从索尼说起

在传感器领域,排名靠前的几家厂商分别是索尼、松下、OmniVision、Aptina、三星、佳能等,其中索尼的手机摄像头技术令其他几家厂商难以企及,同时市场份额也有着明显差距。拿2011年的传感器市场份额来看,索尼一家就占了30%以上,超过了第二名一倍还要多。传感器一定程度上彰显出了索尼在光学领域的卓越造诣。”


看我的原文,apsc以上画幅。。。。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208
主题: 3
帖子: 306
注册: 2013年3月
潇潇暮雨洒江天 发表于 2013-7-7 07:38
看看相关的报道http://www_leiphone_com/1213-zzl-stock-cmos.html
“从索尼说起

在传感器领域,排名靠前的几家厂商分别是索尼、松下、OmniVision、Aptina、三星、佳能等,其中索尼的手机摄像头技术令其他几家厂商难以企及,同时市场份额也有着明显差距。拿2011年的传感器市场份额来看,索尼一家就占了30%以上,超过了第二名一倍还要多。传感器一定程度上彰显出了索尼在光学领域的卓越造诣。”


那是算上DC了。
连佳能自己的DC也是用索尼的CMOS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27.969
主题: 107
帖子: 8625
注册: 2010年9月
Davyvision 发表于 2013-7-3 20:26
还有人可笑的说索尼的cmos产量大。。。

也不看看apsc以上画幅的销量索尼+尼康+宾得都没有超过佳能。。。。

看看相关的报道http://www_leiphone_com/1213-zzl-stock-cmos.html
“从索尼说起

在传感器领域,排名靠前的几家厂商分别是索尼、松下、OmniVision、Aptina、三星、佳能等,其中索尼的手机摄像头技术令其他几家厂商难以企及,同时市场份额也有着明显差距。拿2011年的传感器市场份额来看,索尼一家就占了30%以上,超过了第二名一倍还要多。传感器一定程度上彰显出了索尼在光学领域的卓越造诣。”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8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strawberry 发表于 2013-7-6 22:55
十分不好意思,我觉得我们的认识是有区别的。 比如说相位对焦的基本原理上。 相位偏离必须有2次聚光来形成,也就是说主镜头的光束必须在焦点后再进一步分开成像。 你的想法好像是主光束根据传感器就可以拆分了。 那么我觉得任何一种cmos, 只要2次扫描拆分成不同的奇偶列,一样能相位对焦。 但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那个DPreview的示意图我看不需要什么拆分像素, 也能检测。 估计是过度简化了。 否则左侧光,右侧光没有透镜怎么成像? 不能成像怎么匹配?但要是增加2个透镜(一左一右), 你可以直接画一个图, 左边和右边的光与2个透镜位置的连线然后延长到传感器上, 很显然如果分离距离太大了这个角度就很平了。 照不到一个像素宽度上的一侧,要超出一个像素宽度了。

当然,要一切都靠算的话也不是不行, 光场相机不就是算出来的焦点。 但这个跟canon的对焦像素完全两码事了。


我觉得你完全没有理解我前面说的任何内容

我前面说的内容,从哪一点能得到你这样的结论,“那个DPreview的示意图我看不需要什么拆分像素, 也能检测”?

我前面已经说的很清楚,下面这个图也显示得很清楚,像素上的微透镜,就是设计成这样的折射率,可以把光圈两侧的光线,都偏转折射进像素内(不需要会聚到一个点,只要落在两个不同的区域即可),这个光路的示意图不是很清楚吗?这还有什么问题?

如果你不认可这个光路图,你可以自己画一个,说明一下,为什么光圈两侧的光线,不能通过微透镜会聚在像素的两个不同区域。
当然,像场太边缘的像素,折射能力没这么大,因此无法实现这个光路,也就不能用于相位差检测,这就是为什么可对焦区域是中间的80%。

对于常规的像素结构,即使从光圈两侧出来的光线已经会聚在两边不同的区域,但是像素里只有一个光电管,只能在像素里读出一个信号值,你从传感器任何像素读出的任何数据,都是两侧光线信号混合而成,根本不存在两个因为脱焦而分离的可匹配的模式。请问,这种情况你怎么实现相位检测?

原来那种Hybrid对焦,采用遮挡的方法,把像素挡住一半,另一半接收到的信号,肯定是从光圈一侧出来的要大于另一侧出来的,那么两个不同的像素,这就具备了检测相位差的基本条件。

70D现在使用的技术,原理上是完全一致的,把一个微透镜下的像素分成两半,左半接受到的光线,必然是光圈右侧出来的大于左侧出来的,右半相反,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能检测出光圈两侧不同成像的阵列。

在脱焦的情况下,一个点发出的光线,通过光圈后,两侧出来的光线必然落在不同像素位置的两个“半像素”上,这就是可被检测匹配的模式。当然,为了保证检测的准确性,不可能只检测一个点的亮度,检测的是一个连续的线条组成的模式。

这不是很清楚吗?

再说一遍,这种可被检测出的由于脱焦形成的分离的图案模式,只可能通过两个被隔离的“半像素”获得,常规像素,光圈两侧来的信息已经混合了,无法获得这种模式。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6.588
主题: 60
帖子: 9738
注册: 2006年3月
内容贡献勋章
spot 发表于 2013-7-6 13:35
下面这个是从DPreview的介绍中截取的脱焦(焦点靠后,应向前调整)示意图。结合前面那个示意图,就能理解70D这个双光电管进行相位差检测的基本过程。

由于同一个点的亮度和颜色信息是固定的,那么从这个点发出的光线,经过镜头后,由于脱焦而不可能会聚在同一个像素,最后在光圈两侧的部分落入了传感器平面上的两个不同像素,这两个像素各自的左半像素和右半像素,将会记录下一个相同的信号。

物体的一个水平线上多个连续的点,就会在两侧的若干个连续像素各自的左半像素和右半像素,分别形成两个相同的亮度模式。

对焦处理器获得这样一个由半像素数据组成的图象后,对这条线进行搜索,就能找到这两个互相匹配的亮度模式,他们之间在焦平面上的距离和朝向,就是这个“相位差”信息,据此就能知道脱焦的方向和距离,从而进行相应的焦点调整。


十分不好意思,我觉得我们的认识是有区别的。 比如说相位对焦的基本原理上。 相位偏离必须有2次聚光来形成,也就是说主镜头的光束必须在焦点后再进一步分开成像。 你的想法好像是主光束根据传感器就可以拆分了。 那么我觉得任何一种cmos, 只要2次扫描拆分成不同的奇偶列,一样能相位对焦。 但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那个DPreview的示意图我看不需要什么拆分像素, 也能检测。 估计是过度简化了。 否则左侧光,右侧光没有透镜怎么成像? 不能成像怎么匹配?但要是增加2个透镜(一左一右), 你可以直接画一个图, 左边和右边的光与2个透镜位置的连线然后延长到传感器上, 很显然如果分离距离太大了这个角度就很平了。 照不到一个像素宽度上的一侧,要超出一个像素宽度了。

当然,要一切都靠算的话也不是不行, 光场相机不就是算出来的焦点。 但这个跟canon的对焦像素完全两码事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913
主题: 23
帖子: 10664
注册: 2007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002233LXY 发表于 2013-7-4 22:49
这种jpg的片根本看不出来!要看RAW原片才知道!我就是看了官网700D的片,感觉比450D高感好很多!结果……看看吧https://forum.xitek.com/thread-1161954-1-1-1.html,比450D都不如!!!
这张700D的样片,ISO1600,我当时看了,觉得很好,结果……根本不是那么回事!!!JPG的片没有参考价值(高感)!你可以进官网去看这张700D的样片,ISO1600,真的很好!

这种和黑人那张比,降噪难度低多了 本帖最后由 fasciae 于 2013-7-6 22:07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913
主题: 23
帖子: 10664
注册: 2007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xjcan 发表于 2013-7-4 22:54
--这个要70D上市拿到真机实拍才知道了。

我说的只是看官方样片的感受,至于佳能的样片有无作假,就不好评价了。

70D的官方样片有两张印象比较深刻,
一张是iso400拍蝴蝶的,那个光线环境出来的画质,我感觉是7D不可能有的。
还有一张是iso3200拍演奏的黑人,那个画质,那个颗粒,我觉得都接近5D2的水平了,7D是不可能达到的。

那是强光。7D用RAW然后后期,有机会的。。。虽然机会很微弱。

不过确实,再高对比+低对比结合的场景中,JPG足以体现画质。因为动态/细节俱全,这是不可能用啥D6就能凭空美化出来的。
我倾向于这次确实能在100%下比7D稍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3.646
主题: 48
帖子: 4121
注册: 2002年8月
下面这个是从DPreview的介绍中截取的脱焦(焦点靠后,应向前调整)示意图。结合前面那个示意图,就能理解70D这个双光电管进行相位差检测的基本过程。

由于同一个点的亮度和颜色信息是固定的,那么从这个点发出的光线,经过镜头后,由于脱焦而不可能会聚在同一个像素,最后在光圈两侧的部分落入了传感器平面上的两个不同像素,这两个像素各自的左半像素和右半像素,将会记录下一个相同的信号。

物体的一个水平线上多个连续的点,就会在两侧的若干个连续像素各自的左半像素和右半像素,分别形成两个相同的亮度模式。

对焦处理器获得这样一个由半像素数据组成的图象后,对这条线进行搜索,就能找到这两个互相匹配的亮度模式,他们之间在焦平面上的距离和朝向,就是这个“相位差”信息,据此就能知道脱焦的方向和距离,从而进行相应的焦点调整。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70D发布带来真正的关键技术问题:APS-C上4000万个光电管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