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漫漫器材发烧路之音响篇之二十一: jitter 对解码后的模拟输出的影响的测试 [主题管理员:fumac]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4.921
主题: 267
帖子: 18632
注册: 2002年10月
内容贡献勋章
在无忌上这段时间不少人在讨论jitter
很多朋友一概否定jitter 是无所谓,
也有很多朋友认为这个玩意就是音响业的商业花样,骗钱的!大忽悠!蒙小白!

其实抖动在技术界别是毫无疑问的,里面测试手段,数学模型都非常明确,早就定性定量了
抗抖动技术是dac最重要的技术之一,是保证低失真(特别是高频)低噪音解码的基本条件
其实没有什么好争论的
本着无测试,不说话的基本信条,我一直很少吭声
更何况我是js!骗子!东西太贵! 我就更不能说话了

昨天一个好友带着阿婆姐的专业IO过来做测试
我忽然就想到个办法,怎么呈现jitter 对模拟信号的直观影响
在我发布各种测试图之前,大家先看看这个帖子
https://forum.xitek.com/thread-1559190-1-1-1.html

整理图片中

测试仪器:德国罗德与施瓦茨 出品的  R&S UPV 音频分析仪 带jitter分析插件
http://www_rohde-schwarz_com_cn/download.php?id=59

测试对象: apogee symphony-io 多通道adc+dac
http://www_apogeedigital_com/support/symphony-io

测试地点: FumacLAB 二楼开发中心(这句纯粹装B)

其实这次的测试初衷是为了订正 apogee  symphony-io 的数值音量是否足够好而做,
顺带测试了一下jitter 的影响。
感谢※※友从东莞带机器过来玩

apogee  symphony-io 的数值音量是否足够好的结果将在这个帖子公布
https://forum.xitek.com/thread-1199706-1-1-1.html
下面三个图分别输入 192k24bit的0dbfs 数字信号 50hz 1k 7k
然后测定他们的失真,失真水平均在 0.0005%~0.0006%左右
虽然没到模拟极限水平,但是失真已经非常非常低
而且高中低频的失真水平一致,按照这个推测,他的抗抖动能力非常不错

比他家的 duet 好太多太多了

下图 apogee symphony-io @50hz  0dbfs
apogee symphony-io @1khz  0dbfs
1khz的时候,二次谐波高了点点,所以比低频失真高一些
apogee symphony-io @7khz  0dbfs
对于1k信号而言,7k 因为在带内只计算了3次谐波(14k 21k ),
所以也会低点,实际上二次谐波比1k的二次谐波高
总体而言,这个dac是非常不错的
无论是听感还是数据都令人愉悦
这个是后来在视听室对比试听的照片
测试仪器:德国罗德与施瓦茨 出品的  R&S UPV 音频分析仪 带jitter分析插件
这个仪器有jitter插件之后(光这个插件花了1万多,就一个软件串码)
可以在输出的数字信号上加上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抖动
用于分析dac本身内部设计的抗抖动能力
他可以模拟不同的抖动形式,比如随机的,固定的干扰,长线引起的抖动等等等等
这次我们就添加了一个200hz 300ps的抖动进去
看看失真和fft有何变化

看下图:
数字上失真还是保持 0.0005%很低的失真
但是对比以上的频谱各位可以发现:
1.F0 是1k的测试信号
2.F3 是2k的谐波失真,以上都是正常的范围,和之前的频谱一致

3. F1  是800hz  F2 是1.2kHz  这里产生了两个个多余的波形
这两个多余的波形就是 200hz 的抖动信号产生的
也就是说,抖动,直接可以在频谱里面看到他的影响,
如果抖动频率是随机,影响就是随机的
抖动的频率是多少,就会和主频率形成一个互调关系,会产生一个系列的加减频率出来
800hz=1000Hz-200Hz
1.2k=1000Hz+200Hz

如果音乐越丰富,比如管弦乐齐奏,等,所产生的差频就会越多。也就是会产生脏的感觉
谐波失真是和频率倍数产生关系的,比如二次,三次谐波都是呈现倍数关系
但是这个抖动产生的失真却是产生非倍数关系
会有各种古怪的频率无厘头不定时随机的出现
这种频率和主频没倍数关系,所以会产生极度不和谐的感受
这或者就是所谓的数码声了

我们再做一个测试,看看加大抖动的强度,会出现什么影响

上一个图是在jitter 上面加上了 200hz 300ps的抖动信号
这个图我们把强度大家 1000ps 保持200hz不变

看看jitter的强度和信号的强度成什么关系
看本图
对比上图,我们很明确的发现了 jitter抖动的强度直接反映在产生极不和谐的差频的强度上面
失真直接从0.0005%变化到0.01%,差了10个db 一个数量级
细究实际不止(这个跟测试仪器的设计有关,不影响定性就不深入讨论了)

也就是说,越大的抖动引起的脏感越强烈
这就是为什么数字界面要做到超低抖动的原因了
因为这个抖动直接影响到最后解码输出模拟信号的质量
抖动强度越大,质量越差,频率越丰富质量越差
这也是为什么数字传输线也要良好的屏蔽了

致此,各位应该知道抖动怎么影响我们的听感了吧

@IBMA31 提供的资料,同样证明了抖动就是所谓数码声的元凶

IBMA31 发表于 2016-3-22 22:07
建议读一下Stereophile的著名Jitter 测试文章:
http://www_stereophile_com/features/368/#8Gf77hsG2UtYFS5R.97
这是1993年的文章。业界早就有共识,所谓“数码声”的重要来源,就是数据流里面的Jitter :
Clearly, jitter in the data stream driving a digital processor is audible—and a significant contributor to "digital sound."

本帖最后由 fumac 于 2016-3-23 23:29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浏览:6416 回帖:174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4.921
主题: 267
帖子: 18632
注册: 2002年10月
内容贡献勋章
准备更新本帖

更新结果,weiss 的202 dac 对这个抖动抑制能力非常非常好。 本帖最后由 fumac 于 2017-3-8 12:24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2.51
主题: 22
帖子: 2172
注册: 2002年12月
众测俱乐部标识
水牛 发表于 2016-03-31 03:04
我把讨论的内容从新整理一下。
以便大家嘴里的文科生也看的懂。

首先,我们讨论的是DAC前端系统的抖动是否会被DAC带入到后端的模拟信...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272
主题: 2
帖子: 142
注册: 2006年9月
非常好,收藏!
本帖由 无忌论坛V3.1.0 iPhone6plus iOS9.3.2 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43
主题: 2
帖子: 31
注册: 2015年9月
fumac 发表于 2016-3-29 11:44
如果dac本身的抗抖动能力强
那么这些信号是干扰不了的
当然 抗抖动能力再强也有个边界
比如本帖所测试的dac就是260ps
260ps内的抖动对模拟输出部分干扰极低或者说可以忽略
260ps以上开始越来越显现其干扰

也就是说你前端的抖动必须低于260ps
否则就超过他可以处理的边界了

你的dac的边界应该远比260ps宽容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43
主题: 2
帖子: 31
注册: 2015年9月
sym io并非顶峰,请拿一台8xr(da模块+aes卡+火线卡)来里里外外详详细细测一遍
由衷想知道8xr的各项数据

另外prism的adc比解码器明显好,ad2动态是130 未计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7.224
主题: 50
帖子: 9118
注册: 2002年8月
看到这里的讨论,有些观点实在是受不鸟,纠结,要不要加入口水仗
本帖由 iPhone8,1 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4.921
主题: 267
帖子: 18632
注册: 2002年10月
内容贡献勋章
水牛 发表于 2016-3-31 13:55
靠墙想想,几个波的叠加。确实会造成同向干扰的周期变长的。
连中学学的那点物理知识都还给老师。


你是个认真思考的人,互相印证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9.578
主题: 15
帖子: 1443
注册: 2002年12月
fumac 发表于 2016-3-31 11:44
这几个的强度都不一样的,频率不同更不会互相抵消
比如你可以看看这个频谱。可以看到工频干扰的形态

靠墙想想,几个波的叠加。确实会造成同向干扰的周期变长的。
连中学学的那点物理知识都还给老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4.921
主题: 267
帖子: 18632
注册: 2002年10月
内容贡献勋章
水牛 发表于 2016-3-31 11:40
不就是同向相加,异向相互抵消吗。
你觉的这些干扰源的相位会正好一致吗。我到觉得干扰源越多,相互抵消的可能性就也越大。
即便同向的2个干扰源叠加,波峰会被整流电路被削平掉。也不是简单的260ps+260ps关系吧。
我的意思是,260ps就是0.046%的误差。这个漂移量对正常的晶振而言,就不应该出现了。


这几个的强度都不一样的,频率不同更不会互相抵消
比如你可以看看这个频谱。可以看到工频干扰的形态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9.578
主题: 15
帖子: 1443
注册: 2002年12月
fumac 发表于 2016-3-31 11:13
水牛整理的不错
我们跟着讨论你提出的疑问

1. 前面我解析了,200hz 并不是个案,工频干扰或者某个固定频率干扰很常见
2. 这个干扰不一定来自晶振。可能来自于电源,可能来自于PLL
3.我现在用的200Hz测试,你刚才也讨论了400hz可能的情况,但是实际上还有50hz 100hz 150hz的干扰
你再想想?会出现什么情况?

不就是同向相加,异向相互抵消吗。
你觉的这些干扰源的相位会正好一致吗。我到觉得干扰源越多,相互抵消的可能性就也越大。
即便同向的2个干扰源叠加,波峰会被整流电路被削平掉。也不是简单的260ps+260ps关系吧。
我的意思是,260ps就是0.046%的误差。这个漂移量对正常的晶振而言,就不应该出现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4.921
主题: 267
帖子: 18632
注册: 2002年10月
内容贡献勋章
新手入门了 发表于 2016-3-31 11:32
然后呢?主观听觉感受呢?阀值是多少?最后还得落到主观听觉感受上。

Jitter产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有方法消除的。LZ应该把眼图也贴上来,这个对数字信号是否能还原很重要。

数字信号最后也是通过模拟信号传递的,DAC里如果有钳位电路,晶震精度不至于太差的话,都是可以把数字信号还原出来。
不过前提是源的质量要好。
通常情况下,广电做测试都是源,传输,终端,三个测量点。

最后希望能看到眼图。


每个帖子,我一般只讨论一个问题
这样更清晰,更深入
其他的我会重新开帖

这个帖子其实测试上就是测试最终的结果
包含了你说的源、传输和终端的整体

本帖最后由 fumac 于 2016-3-31 11:37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1.001
主题: 83
帖子: 4271
注册: 2005年7月
然后呢?主观听觉感受呢?阀值是多少?最后还得落到主观听觉感受上。

Jitter产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有方法消除的。LZ应该把眼图也贴上来,这个对数字信号是否能还原很重要。

数字信号最后也是通过模拟信号传递的,DAC里如果有钳位电路,晶震精度不至于太差的话,都是可以把数字信号还原出来。
不过前提是源的质量要好。
通常情况下,广电做测试都是源,传输,终端,三个测量点。

最后希望能看到眼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4.921
主题: 267
帖子: 18632
注册: 2002年10月
内容贡献勋章
水牛 发表于 2016-3-31 11:04
最后的悬疑点:
   fumac模拟的这个jitter,是否具有普遍意义是值得的怀疑的。这点需要跟多的数据支撑。
根据我有限的一点知识得到的感性认识。
我认为现实中是不太可能出现的。以现在的技术,晶振出现连续的0.48%误差的可能性太小了。
这个误差,相当于你买的表,每天会慢了或快了7分钟。


水牛整理的不错
我们跟着讨论你提出的疑问

1. 前面我解析了,200hz 并不是个案,工频干扰或者某个固定频率干扰很常见
2. 这个干扰不一定来自晶振。可能来自于电源,可能来自于PLL
3.我现在用的200Hz测试,你刚才也讨论了400hz可能的情况,但是实际上还有50hz 100hz 150hz的干扰
你再想想?会出现什么情况?
4.晶振的近端相位噪音普遍比远端差太多了,特别是常见的tcxo

fumac 发表于 2016-3-30 21:45
1. 工频干扰是最常见的一个干扰,一旦处理不当或者形成地环路,
这个干扰就变成抖动输出了,而发烧友很多时候处理这个问题的能力很低
我当时考虑过选择50hz 100hz 150hz 200hz 等,就是因为工频干扰。

2. 我后面用的是thd+n来测试
thd+n测试端内部有一个 notch filter 这个filter 很窄,但是衰减很大,所以我选的频率要避开他
一旦落入他的范围,数值就不准确了,200hz离1k相对比较远,比较安全,定量就比较准确了

3.当时哥们带过来的时候时间比较匆忙,所以只测了200hz这个数值。

我计划再测试更多的dac 我在群里和这里都开始征集各种闲置的dac
发给我,我测试并公布测试结果,给各位参考

新的测试我将会把测试实验做的更详细
我在设计新的实验中


本帖最后由 fumac 于 2016-3-31 11:18 编辑

(1)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9.578
主题: 15
帖子: 1443
注册: 2002年12月
我把讨论的内容从新整理一下。
以便大家嘴里的文科生也看的懂。

首先,我们讨论的是DAC前端系统的抖动是否会被DAC带入到后端的模拟信号里。
DAC本身的抖动,不在讨论范围。jitter是否会影响听感,更是另外的话题。

其次,我们对DAC要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这里讨论的DAC是带独立时钟的异步DAC。
具体的是指,DAC的时钟节拍,不是取自传输的信号。原则上是跟前端无关的。
异步DAC是指,DAC内部有块buffer。这块buffer可以缓存一定量的数据。
当缓存的数据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DAC只需要按自己的时钟工作。
这时,只有DAC本身的jitter才会带入到后端的模拟信号里。而前端的jitter都被buffer给抹平了。
而超过一定范围之后,为了buffer不溢出或耗尽。DAC就会调整输出速度。从而影响到模拟信号输出。
那么这个一定范围是多少呢。
根据fumac的测试结果推算,对9018而言,大概是2帧(24,192k的数据)左右。
这个值比预想的稍小,但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以下是计算方法,不感兴趣的可以无视。
---------------------------------------------
fumac的那个jitter信号源是200hz的,每个周期是0.005秒。
我们假定其中一半时间内所以的时钟都加了260ps,而另一半都减了260ps(这个假定有待fumac进一步证实。我之前一直以为每个周期内只有1个或数个时钟异常。结果造成计算结果和fumac的实验大相径庭)
那么半个周内一共有多少个clock呢。根据SPDIF的规范,clock是数据的2倍(这里没考虑控制信息)。
所以是0.0025×(192000×2×24×2)=46080个clock。
每个clock施加260ps的偏移。总共的偏移量为46080×260=11980800ps=0.0000119808 秒。
在这个偏移量内原本能传输的数据为0.0000119808×192000×2×24=110.4Bit=2.3帧,也即引起了buffer内2.3帧数据量的变化。
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每帧buffer。可以抹平(1/192000)/(260/1000,000,000,000)=20032次的clock偏移。
-------------------------------------------------------
结论:
    DAC内的buffer,可以显著消除前端的抖动。
只有当一段时间内累积的偏移超过容许的范围之后,才会对后端造成影响。
这个范围是对9018而言,大概2数据帧左右的时间。  即连续出现46080次,同向260ps的偏移。
对这个数字更感性的认识是。200hz的频率,每个周期的一半数据全加个260ps,另一半减了260ps。
260ps对于192k数据而言,差不多是0.48%的误差。

由此显而易见可以得出另外2个结论
   扰动的频率越高,能接受的扰动幅度就越大。频率高一倍,抗扰动幅度也高一倍。
   相同的扰动,对192K的数据影响要比44.1k的数据大的多。

最后的悬疑点:
   fumac模拟的这个jitter,是否具有普遍意义是值得的怀疑的。这点需要跟多的数据支撑。
根据我有限的一点知识得到的感性认识。
我认为现实中是不太可能出现的。以现在的技术,晶振出现连续的0.48%误差的可能性太小了。
这个误差,相当于你买的表,每天会慢了或快了7分钟。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9.578
主题: 15
帖子: 1443
注册: 2002年12月
水牛 发表于 2016-3-30 21:11
刚才在路上想到了。我发现我进入了一个误区。
你的那个设备,是不可能每个周期只对一个clock进行调节的。
你那个jitter频率是200hz,可以认为是一半周期内的所有clock都正向加260ps,另一半周期内的clock都减260ps。
半个周期的时间0.0025秒。24,192K的数据算应该有46080个SPDIF的clock。每个clock偏移260ps,总共偏移量为11980800ps。
这个时间内能传输的数据量是110Bit,算下来是4.6帧。出现4.6帧缓存量的变化,从而调整PLL,是合理的。
这个结果和推测是吻合的。所以你的这个扰动,是连续对46080个clock进行了连续同向的调节,这个数字比我原先设想的要大的多。

这样的话,我们可以推测。如果你吧扰动的频率调整为400hz。抗抖动能力应该提高1倍,即520ps左右。
即扰动频率越高,可以承受的扰动幅度也越大。
那么引出了另外一个话题,200hz的扰动频率典型吗。你选择200hz的依据是什么。
否则你的测试不具备普遍意义。

更正一下110bit是2.3帧,少除了个2。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4.921
主题: 267
帖子: 18632
注册: 2002年10月
内容贡献勋章
lszyc 发表于 2016-3-31 08:11
这是的音频工程行业的主流观点,可以算官方观点,不过研究永动机的人永远会有,也要允许有。


其实是很多人盲目信任道听途说的jitter
有些人直接就说jitter是骗钱用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693
主题: 1
帖子: 710
注册: 2008年3月
cong1517 发表于 2016-3-31 00:44
数字音频发展这么多年,jitter早就研究烂了,包括jitter的产生原因、人类感知的阈值、抑制方法等等。
主流抖动抑制无非3种:带buffer的reclock、pll(包括联级)、异步升频。理论上第一种可以完全抑制前端的抖动,但从市面的机器来看,没听说那个可以做到与前端无关。
至于jitter对听感的影响,AES早年研究过理论值(不记得准确的数字),随机抖动小于100多ps不可察,带频谱特征的jitter大概是几十ps,但是业界有些人认为要小于30ps甚至更低。prism sound的产品用户手册中甚至说有些听感(jitter引起的)还无法用理论解释


这是的音频工程行业的主流观点,可以算官方观点,不过研究永动机的人永远会有,也要允许有。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846
主题: 8
帖子: 2174
注册: 2003年6月
数字音频发展这么多年,jitter早就研究烂了,包括jitter的产生原因、人类感知的阈值、抑制方法等等。
主流抖动抑制无非3种:带buffer的reclock、pll(包括联级)、异步升频。理论上第一种可以完全抑制前端的抖动,但从市面的机器来看,没听说那个可以做到与前端无关。
至于jitter对听感的影响,AES早年研究过理论值(不记得准确的数字),随机抖动小于100多ps不可察,带频谱特征的jitter大概是几十ps,但是业界有些人认为要小于30ps甚至更低。prism sound的产品用户手册中甚至说有些听感(jitter引起的)还无法用理论解释 本帖最后由 cong1517 于 2016-3-31 00:49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0.036
主题: 2
帖子: 3818
注册: 2008年8月
都钻牛角尖里去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4.921
主题: 267
帖子: 18632
注册: 2002年10月
内容贡献勋章
我其实更想做一个更详细的测试,初步考虑如下
1. thd+n  vs freq vs jitter freq
2. thd+n  vs freq vs jitter amp
3. FFT@ multi-tone vs jitter freq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4.921
主题: 267
帖子: 18632
注册: 2002年10月
内容贡献勋章
水牛 发表于 2016-3-30 21:11
刚才在路上想到了。我发现我进入了一个误区。
你的那个设备,是不可能每个周期只对一个clock进行调节的。
你那个jitter频率是200hz,可以认为是一半周期内的所有clock都正向加260ps,另一半周期内的clock都减260ps。
半个周期的时间0.0025秒。24,192K的数据算应该有46080个SPDIF的clock。每个clock偏移260ps,总共偏移量为11980800ps。
这个时间内能传输的数据量是110Bit,算下来是4.6帧。出现4.6帧缓存量的变化,从而调整PLL,是合理的。
这个结果和推测是吻合的。所以你的这个扰动,是连续对46080个clock进行了连续同向的调节,这个数字比我原先设想的要大的多。

这样的话,我们可以推测。如果你吧扰动的频率调整为400hz。抗抖动能力应该提高1倍,即520ps左右。
即扰动频率越高,可以承受的扰动幅度也越大。
那么引出了另外一个话题,200hz的扰动频率典型吗。你选择200hz的依据是什么。
否则你的测试不具备普遍意义。


1. 工频干扰是最常见的一个干扰,一旦处理不当或者形成地环路,
这个干扰就变成抖动输出了,而发烧友很多时候处理这个问题的能力很低
我当时考虑过选择50hz 100hz 150hz 200hz 等,就是因为工频干扰。

2. 我后面用的是thd+n来测试
thd+n测试端内部有一个 notch filter 这个filter 很窄,但是衰减很大,所以我选的频率要避开他
一旦落入他的范围,数值就不准确了,200hz离1k相对比较远,比较安全,定量就比较准确了

3.当时哥们带过来的时候时间比较匆忙,所以只测了200hz这个数值。

我计划再测试更多的dac 我在群里和这里都开始征集各种闲置的dac
发给我,我测试并公布测试结果,给各位参考

新的测试我将会把测试实验做的更详细
我在设计新的实验中

本帖最后由 fumac 于 2016-3-30 21:55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9.578
主题: 15
帖子: 1443
注册: 2002年12月
fumac 发表于 2016-3-30 18:51
没有吹牛啊,260ps以内毫无问题
另外,即使是同一个9018 不同的设计也会导致边界不一样

刚才在路上想到了。我发现我进入了一个误区。
你的那个设备,是不可能每个周期只对一个clock进行调节的。
你那个jitter频率是200hz,可以认为是一半周期内的所有clock都正向加260ps,另一半周期内的clock都减260ps。
半个周期的时间0.0025秒。24,192K的数据算应该有46080个SPDIF的clock。每个clock偏移260ps,总共偏移量为11980800ps。
这个时间内能传输的数据量是110Bit,算下来是4.6帧。出现4.6帧缓存量的变化,从而调整PLL,是合理的。
这个结果和推测是吻合的。所以你的这个扰动,是连续对46080个clock进行了连续同向的调节,这个数字比我原先设想的要大的多。

这样的话,我们可以推测。如果你吧扰动的频率调整为400hz。抗抖动能力应该提高1倍,即520ps左右。
即扰动频率越高,可以承受的扰动幅度也越大。
那么引出了另外一个话题,200hz的扰动频率典型吗。你选择200hz的依据是什么。
否则你的测试不具备普遍意义。 本帖最后由 水牛 于 2016-3-30 21:13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4.921
主题: 267
帖子: 18632
注册: 2002年10月
内容贡献勋章
水牛 发表于 2016-3-30 18:48
我到不是为了质疑你的测试。
要是你的数据没问题的话,那就只剩下一个理由解析的通了。
那个芯片商吹嘘的DAC内部独立的时钟,压根就是噱头。
DAC实质上还是依据输入信号时钟进行工作的。
否则的话,你那个300ps的扰动,需要数千次才会造成1bit数据在时间上的错位。
1bit的错位就会引起PLL调整吗。显然不可能,就算可能,调整的频率也只有你那个jitter频率的千分之几。
除非对输入时钟进行分频。否则这个扰动的频率应该是低于输入jitter频率的。


没有吹牛啊,260ps以内毫无问题
另外,即使是同一个9018 不同的设计也会导致边界不一样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9.578
主题: 15
帖子: 1443
注册: 2002年12月
fumac 发表于 2016-3-30 18:06
你看到测试结果,测试结果你信我也没办法
而且因果关系也测试出来了
定量也测试出来了
按什么道理都是我的对

我可以保证的告诉你,spdif数据没有出错
我过几天忙完做个测试给你看
用upd 分析 upv这个200hz的抖动信号给你看看

我到不是为了质疑你的测试。
要是你的数据没问题的话,那就只剩下一个理由解析的通了。
那个芯片商吹嘘的DAC内部独立的时钟,压根就是噱头。
DAC实质上还是依据输入信号时钟进行工作的。
否则的话,你那个300ps的扰动,需要数千次才会造成1bit数据在时间上的错位。
1bit的错位就会引起PLL调整吗。显然不可能,就算可能,调整的频率也只有你那个jitter频率的千分之几。
除非对输入时钟进行分频。否则这个扰动的频率应该是低于输入jitter频率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4.921
主题: 267
帖子: 18632
注册: 2002年10月
内容贡献勋章
水牛 发表于 2016-3-30 17:57
其实我的意思是只要DAC的时钟是独立的,只要它内部有buffer。
哪怕是只有几个bit,理论上就足以消除前端带来的jitter了。
因为只要有buffer,就可以保持PLL一定时间的恒定。
而只有依据buffer量对PLL的调整,才可以说是由前端信号jitter引起的。否则就只有PLL本身的抖动。
很显然,因前端jitter而引起buffer变化,从而对PLL的调整频率,不可能出现800hz/1.2K这种频率。
回过头来,我们是否又有理由怀疑你加的那个jitter,已经造成SPDIF传输的数据出错了confused:。


你看到测试结果,测试结果你信我也没办法
而且因果关系也测试出来了
定量也测试出来了
按什么道理都是我的对

我可以保证的告诉你,spdif数据没有出错
我过几天忙完做个测试给你看
用upd 分析 upv这个200hz的抖动信号给你看看
本帖最后由 fumac 于 2016-3-30 18:09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9.578
主题: 15
帖子: 1443
注册: 2002年12月
fumac 发表于 2016-3-30 17:24
9018内部多少bit缓冲没有公布
我手上找不到
所以我一直有兴趣知道
不过我直接测试出来的结果已经有足够信息
我去处理前端到底需要多小的抖动对模拟不影响了
我迟点系统的测试一次我设计的dac的边界

其实我的意思是只要DAC的时钟是独立的,只要它内部有buffer。
哪怕是只有几个bit,理论上就足以消除前端带来的jitter了。
因为只要有buffer,就可以保持PLL一定时间的恒定。
而只有依据buffer量对PLL的调整,才可以说是由前端信号jitter引起的。否则就只有PLL本身的抖动。
很显然,因前端jitter而引起buffer变化,从而对PLL的调整频率,不可能出现800hz/1.2K这种频率。
回过头来,我们是否又有理由怀疑你加的那个jitter,已经造成SPDIF传输的数据出错了confused:。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4.921
主题: 267
帖子: 18632
注册: 2002年10月
内容贡献勋章
lyd838 发表于 2016-3-30 17:36
使用数学模型是有局限性的。按照数学模型可以实现技术的产业化,但不一定能解决所有问题。影响音质的因素太多,仪器都是按数学模型制造的,并没有把所有因素都考虑完全。所以,太过较真容易钻进牛角尖。其实,音响的高保真的最大瓶颈环节仍然不是音源,而是电声转换过程,这方面在材料和工艺上都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如今在低通上多下功夫,或许比计较jitter的抖动更来得实惠。


工程上的态度是。能解决一个问题就解决一个问题
不能解决的等以后解决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44
主题: 0
帖子: 44
注册: 2012年2月
水牛 发表于 2016-3-30 17:10
就算jitter的抖动方向不一定随机的。
你看看我下面的算法有没错误。

你加入的扰动是200hz的,17881次扰动相当于88.305秒。也就是说你的这个扰动在这88.305秒内全部是同一个方向的,才会造成Buffer内1帧缓存量的变化。你觉的可能吗?或者这个DAC内部的缓存只有几个bit?
使用数学模型是有局限性的。按照数学模型可以实现技术的产业化,但不一定能解决所有问题。影响音质的因素太多,仪器都是按数学模型制造的,并没有把所有因素都考虑完全。所以,太过较真容易钻进牛角尖。其实,音响的高保真的最大瓶颈环节仍然不是音源,而是电声转换过程,这方面在材料和工艺上都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如今在低通上多下功夫,或许比计较jitter的抖动更来得实惠。 本帖最后由 lyd838 于 2016-3-30 17:40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4.921
主题: 267
帖子: 18632
注册: 2002年10月
内容贡献勋章
水牛 发表于 2016-3-30 17:10
就算jitter的抖动方向不一定随机的。
你看看我下面的算法有没错误。

你加入的扰动是200hz的,17881次扰动相当于88.305秒。也就是说你的这个扰动在这88.305秒内全部是同一个方向的,才会造成Buffer内1帧缓存量的变化。你觉的可能吗?或者这个DAC内部的缓存只有几个bit?


9018内部多少bit缓冲没有公布
我手上找不到
所以我一直有兴趣知道
不过我直接测试出来的结果已经有足够信息
我去处理前端到底需要多小的抖动对模拟不影响了
我迟点系统的测试一次我设计的dac的边界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漫漫器材发烧路之音响篇之二十一: jitter 对解码后的模拟输出的影响的测试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