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动态范围与画质, 你可能不知道的另一面......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43876 回帖:613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1.766
主题: 19
帖子: 1269
注册: 2014年9月
刘云飞 发表于 2016-5-9 21:51
3. jpg的256个色阶已经很少, 如果说这256个色阶刚好让人在某个显示器上察觉不出色阶断裂,理论上说你抽掉一个色阶就能让人看出色阶断了。所以差几个色阶有时候问题就出来了。另外显示器的反差如果较小比如100:1, 那jpg看不出色调分离, 而如果5000:1,即便是标准的jpg256个色阶, 你可能也能看出色调分离的现象。因为显示器的高动态范围拉伸了这256个色阶的步长。

4. 动态范围的提升一种方法是其他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最大阱容增加高光的宽容度;另一种方法是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噪声挖掘暗部色阶。无论如何, 如果增加动态范围,我们在电脑上处理照片就会出现第 2条讨论所说的两种情况。如果想输出覆盖动态范围更大的jpg照片,中间的亮度区域就会出现。这种反差下降可以通过改变曲线来提高反差, 但是别处的反差就要降低。 小幅调整可以, 调的比较多的话就会看到色调关系异常(某些hdr 图片)。


你犯了最低级的算数(数学 都沾不上)错误
你以为14bit抽掉4个 到了8bit也抽掉4个?8bit抽掉一个可以看出断裂,可是14bit抽掉63个(拿你的64:1理论)到了JPG都仍然在一个色阶范围内,根本不会断裂
”如果5000:1,即便是标准的jpg 256个色阶, 你可能也能看出色调分离的现象“
这个你总算说对了,所以需要14bit,8bit只能满足低端需求(5000:1的动态是100:1的50倍,而14bit能反映的动态是8bit的64倍)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766
主题: 19
帖子: 1269
注册: 2014年9月
刘云飞 发表于 2016-5-5 21:32
而且你不要以为你用14bit采样就能得到14bit那么多的色阶/灰阶, 那是ADC的理论值。 实际上因为噪声的影响你得到的只有8~9bit的可辩别灰阶数量,而这些灰阶会要分布在整个动态范围内。震惊吗? 这就是你为什么在打开RAW后拉曲线没怎么拉就天空色阶很容易就感觉拉断了。你一定纳闷儿怎么14bit比8bit多出6bit还那么不耐拉!

所以单位亮度区间内的采样台阶数量/色阶的密度,或者采样步长很重要。

是你自己搞不清楚在胡思乱想

14bit只是相机的处理能力,好比一个人有能力一次吃一斤粮食。但实际到底吃了多少呢?
你举的例子 实际上是 可能拍摄物体和环境 光线限制,可能光圈、快门没调好,总之光线大多集中在8~9bit区间内。然后你后期非要把8~9bit内的像素拉宽到14bit范围内。
14bit到了你拍脑袋时居然随随便便扔掉了6bit  !!!

哪个相机厂商设计出这样的相机???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766
主题: 19
帖子: 1269
注册: 2014年9月
刘云飞 发表于 2016-5-5 00:37
你错了正是因为你要用8bit输出和显示要压缩色阶扔掉大量的色阶, 你色阶步长越长, 色阶过渡会变得变得越粗糙。前面说过,14bit压缩到8bit,相邻的64个色阶中要抽掉63个扔掉, 2的6次方你的色阶步长要被放大64倍


恰恰是你错了。再怎么压缩,JPG的色阶差都不会小于1/256,而且相机厂商也不会弱智到将本来14bit下相邻色阶 ”压缩“后反倒安排在JPG的一个色阶的位置上(你后期拉伸是另一码事,是你自己的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766
主题: 19
帖子: 1269
注册: 2014年9月
刘云飞 发表于 2016-5-4 23:43
而色饱和度是在图像处理(无论机内还是电脑后期)可以调整,
所以个人觉得讨论相机的色域没什么意义。更令人关注的是色彩还原的准确性和色彩的细腻度以及色彩的综合感受。


你不是赞美细腻吗?细腻不仅反映在明度变化,还反映在色彩的变化。色域不好,表现的细节就缺那么些,比如脸色、胭脂色的微秒变化,画质能好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766
主题: 19
帖子: 1269
注册: 2014年9月
melfes 发表于 2016-5-4 14:35
和色彩无关,RGBW只是会导致分辨率下降,但是去掉滤镜的W本身等于双ISO


拜尔的原理要求每个像素都能从邻居那里借来另外两色,而同时又给邻居提供自己的某个颜色,所谓“利人利己”。但是RGBW却使得W这个像素 自己”无知“,还害得邻居也沾不到”便宜“----害人害己。所以正宗相机还不能采用这种排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766
主题: 19
帖子: 1269
注册: 2014年9月
xianglr 发表于 2016-3-28 15:06
有道理。
之前一直不认可动态范围大小等同于画质高低的说法,凭感觉动态范围越大,画面细腻度反而变差,画质反而变坏。胶片亦然,数码同理,不变的法则。


结论是对的,但理解是错的。
画质不仅限于动态范围一个方面,还有细腻度 等等多种衡量因素。仅仅动态大 不等于画质好。没错!
但 把动态跟细腻度相对立就是误区。
如前分析,细腻度的可有1677多万分之一(对于24bit所谓真彩而言),远远超越绝大多数人的人眼可辨能力,太细微的变化反而看不出来。加大级差反而使立体感更好。类似于加大对比度可以从感觉上增加清晰度(实际上并没有真的增加细节内容)一个道理。只要级差远小于人眼可辨,还是越大越好。太小了、没看不出差别了,岂不平了、没了变化也就没了层次、哪来的细腻度嘛!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766
主题: 19
帖子: 1269
注册: 2014年9月
冰833565 发表于 2016-3-29 08:54
所以能有16bit色位深度的相机,意义在于它的图像传感器有足够的“线性区”.....
乱说一气,不必当真


的确是乱说一气。本来确实不需要当真,但为了避免混淆视听,还是予以澄清:
16bit是色深吗?
线性区域足够与否 跟色深有啥必然关系?如果相机A的线性范围是1V~1024V(有点吓人,但放心不会电着你),你可以用10bit去量化,每bit 1V;另一台B的线性范围只有5.1V~107.4V,也用10bit去量化,每bit 0.1V。你怎么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766
主题: 19
帖子: 1269
注册: 2014年9月
identify 发表于 2016-3-31 09:04
5 但是底噪不是测出来的。而是算出来的。
6 底噪怎么算呢?对全黑raw计算噪点数量和强度,然后对其进行协方差。
7 算出底噪后,动态范围迎刃而解。


天呐,在计算之前 噪点不是先测出来的又是从哪里来?
你买一框鸡蛋,然后数数多少个、称称多重,你就说”鸡蛋不是买来的,是算出来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766
主题: 19
帖子: 1269
注册: 2014年9月
刘云飞 发表于 2016-3-30 23:11
你的“底噪为3” 记录为1,算第一级采样,你已经这样定义, 你如何能在此框架下让ADC记录0.5 呢?ADC只能看到0.6单位的底噪电压就四舍五入记录为“1”, 看到0.4就四舍五入记录为“0”,这样子吧?


看来你对数码机理真的了解不够。
ADC时多少单位可以采样成1个比特属于采样精度问题,而底噪是采样起始阀值问题。比方说:底噪是2V,那么可以设成2V为起始阀值,凡小于2V的信号都不采样,根本不存在当出现1.8V信号时还能”五入“进入采样。
假如2V为起始阀值,采样精度为0.1V,那么2V采样成00,2.1V就是01,2.2V就是10,......跟2V的底噪有关系吗? 本帖最后由 好色无悔 于 2016-10-23 22:08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766
主题: 19
帖子: 1269
注册: 2014年9月
x夜游x 发表于 2016-3-30 13:20
真彩24bit那时对显示屏而言的,人眼本来极限也就200多的灰阶分辨力,就是8bit以内。
附上两张图,就是人眼灰阶分辨力的,极限真的就只有200多。。。


之所以是”极限“是因为你的显示器显示不出来更多而已(因为你的计算机只处理8bit,你看到图片文件只是8bit,而且你的显示器最高亮度与最低亮度之差被分成255份 的确每份的差别不容易被看出来,但是如果高低亮度差很大呢?512份都能看出差别出来)当你看真实世界时,200多灰阶绝对不够。 本帖最后由 好色无悔 于 2016-10-23 22:05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766
主题: 19
帖子: 1269
注册: 2014年9月
刘云飞 发表于 2016-3-30 11:34
关于显示器, 当初制定true color是基于人眼的视觉,RGB三通道各8bit合起来24bit的情况下, 观看图像呢人眼一般已经看不出色阶差异而感觉是连续的。 所以才有true color 24bit的标准。而你所说首帖的“图片确实很讨人喜欢”, 也恰恰证明了这一点。所以你弄个14bit的显示器(你说的是每个通道14bit吧。现在一般滴说显示器都是24bit或32bit的说法)你也看不出更多的东西。我的显示器也是24+8 的32bit RGBA。 够用了,本人也是一般眼睛不是什么超级金狗眼。


你自己的这个观点在打你自己脸。按照你这个观点,同样色阶而动态大一倍(色阶拉大一倍),或者同样动态色阶少一半(也是色阶拉大一倍)根本不会出现拍人像要比不拉大色阶好的情况。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766
主题: 19
帖子: 1269
注册: 2014年9月
我本来对佳能关注不多,也基本不上佳能板块。因看其它信息 被链接带到这里。

好不热闹,被标榜为技术贴、很有”营养“,很“资深”。

但越看越觉得楼主人 在色彩、数字电路等方面学识太浅,更谈不上双修,绝大多数知识都是从网上的肢离破碎的片言只语 、甚至以讹传讹 的信息东拼西凑来,就自以为已经很有造诣、深入掌握了。

由于这个主题那么富有影响和”营养“,肯定误人不浅、不少。精神可嘉、影响很坏、性质很劣。要是都能像 你们那样速学成才,莘莘学子寒窗苦读、研学 都没必要了。太依赖于和迷信互联网 有时是很害人的。

概念混乱不堪,一会色深,一会色阶,一会ev,全然不知他们相互间是不同方面的描述。

你们 大势引用网上盛传的256灰度级是人眼可辨的最大灰度层次,由此导致很多争论不清的口水,典型的如相机的14bit怎样在8bit显示器上显示。
哪个科学测试 证明这个256是”人眼可辨“了?灰度是对不同亮度的表现,如果最亮的白色跟最暗的黑色 反差很大时256级够用吗?反差很小时256级还能分辨得出来吗?

之所以普遍用256级,那是为了便于计算机处理--因为计算机都是8bit(1字节)为最小单位的。小于8bit计算机也是按8bit处理,不用白不用;多于8bit,在早期计算机时代会不堪重负。

当初制定CD标准定16bit/44.1kHz并不是因为测得人耳对声音的辨析力及声音动态范围就是那些,纯粹是受限于当时的技术和认知所做出的无奈和权衡之举。虽然大多数人听着 压缩得很厉害的mp3依然美滋滋和陶醉,但事实证明CD这样的标准远远不够,才有后来不断加码的20、24、32bit/48、96、192kHz.

数码影像也是同样道理。事实证明:256级并不能满足很多场景的反差需要,那只是早年民用标准。最典型例子就是医学和太空、遥感成像。所以才有后来16bit的灰度等级(如JPEG 2000标准加入对16bit灰度的支持、TIFF格式之16位灰度图)。AI的灰度(还有明度)调节是以0.01%为单位调节的,那是1/256所能表示的吗?。为啥一下子蹦到16bit了?前面已经说了理由了。

楼主等人引用佳能的人像样张,来证明减小色阶的级差可以提高细腻度。理论上听起来很在理。但是这里隐埋着一个谬论:以为细腻度就是单纯由色阶来表现的。请看附图:

人脸不是单一不变的颜色,不同部位的差异绝非楼主等人所乱言的只是色阶不同!楼主又把ev值等效于色阶。ev是什么?就是明度(亮度)。而一个完整的色彩信息是由色相、饱和度、明度共同构成的,三者中的任何一个变化都会造成差异。这种差异最小有多细?1677多万分之一(对于24bit所谓真彩而言)!而不是什么1/16384。13ev跟14ev这么点亮度差才占其中多少!这么细微差别居然能被人眼所区别?

懒得贴图了,你们自己在PS里用吸管对着人脸的不同部位去吸吸看看----色彩的三个分量全都在变化。
再有:在PS里把图像模式转换成LAB模式,然后关掉AB通道,看看纯灰度时 右颧骨由于没了胭脂色,还剩多少细腻层次!

不是说好的人眼只能区分1/256的差别(不管高低差多少)吗^__^。别说14bit,即使12bit,每bit可以表现1/4096色阶,远低于人眼可辨程度,还要那么多bit干什么?为了后期拉曲线当然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为了应付大动态是重要需求。低动态却又高比特 说是为了细腻?为了色阶不断层?扯蛋!
(2)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19
主题: 0
帖子: 9
注册: 2016年9月
刘云飞 发表于 2016-10-18 09:28
我也是这样想。

因为显示器的动态范围或者明暗反差是固定的,所以大动态范围的片子放在显示器上就会出现动态范围压缩的现象,局部灰阶区间比如中等亮度区反差就会降低而发灰。这是一种可能情况。

但是个人认为这种做法不符合当前大多数显示器的显示。如果相机直出jpg把所有的动态范围内的色阶全部展现出来片子就太灰了,没法儿看, 要命。所以貌似直出jpg都是一般暗部或亮部被切掉一些(以前用的D7000是显然的例子RAW能拉回好多被jpg切掉的高光),以适合以往的显示标准得到显示器上看起来比较自然的照片。如果需要大动态范围而jpg直出片不能满足需要则可以回去解RAW来拉回高光什么的(既然知道动态范围大好,那么厂家设计直出jpg算法的时候为什么没有把最大动态范围在jpg直出片里就发挥出来呢?恐怕就是怕大动态范围的片子会压缩反差导致某些地方发灰而丧失质感)。

话说回来,如果jpg发灰也罢,但是RAW要能不发灰而调出应有的反差和细腻感就说明没什么大问题, 大不了对jpg不满意就后期费点劲。

但是有的相机不说RAW就说jpg的处理有时候OK有时候发灰发蜡感,或肤色泛黄严重,这是图像处理技术不佳、出片色彩色阶不稳定的表现。


其实有个简单办法。相机最高14EV用于大光比场景,但是可以人为设定到12EV,用于需要加大反差场景。
不过在商业上这样是否合理,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416
主题: 2
帖子: 267
注册: 2015年2月
刘云飞 发表于 2016-10-18 14:14
我觉得如果提高动态范围一档,就应该相应地提高采样深度 1 bit, 那样可以不牺牲采样步长而覆盖增加的动态范围,那么对色阶的细腻度相关的画质(RAW文件)没有影响。否则提高动态范围降低采样bit,画质的色阶表现肯定下降。

同意你说的见仁见智的说法。如果说是单张照片覆盖大动态范围,确实是高动态范围机子厉害, 就像D7000,动态范围覆盖能力超过我用过的佳能的550D 和5D3。这一点毫无质疑。而人想呢,550D和5D3的肤色表现个人认为都比D7000细腻鲜活,所以只能说是各有千秋了。

所以也是一直希望能看到有人像肤色表现与动态范围兼得的相机,可喜的是80D和5D4动态范围获得提升。80D的人相片见识过样片,相当不错的肤色表现。似乎是没有动ADC采样步长, 而是通过改善暗部噪声来释放原来被淹没的暗部可辨色阶而使得它们可见, 从而获得暗部动态范围扩展。高动态范围的尼康、索尼以及佳能最新的CMOS主要是通过ADC设计降低读出噪声而呈现暗部可辨色阶。 此种动态范围的扩展可能不需要拉伸采样步长, 不属于首帖讨论图中的那种情况。但可能因为不同的机内图像处理算法和策略而输出动态范围不同的jpg,输出动态范围较大的jpg, 也就是动态范围压缩比较大而可能导致直出jpg片子发灰, 也就是我们讨论的 ...


增加动态范围同时增加RAW BIT数,我觉得RAW就算128位也无济于事,因为最终会被压缩在8bit输出空间,除非输出16位tiff,从这点来说确实还是有意义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7.306
主题: 64
帖子: 11110
注册: 2009年5月
我觉得如果提高动态范围一档,就应该相应地提高采样深度 1 bit, 那样可以不牺牲采样步长而覆盖增加的动态范围,那么对色阶的细腻度相关的画质(RAW文件)没有影响。否则提高动态范围降低采样bit,画质的色阶表现肯定下降。

同意你说的见仁见智的说法。如果说是单张照片覆盖大动态范围,确实是高动态范围机子厉害, 就像D7000,动态范围覆盖能力超过我用过的佳能的550D 和5D3。这一点毫无质疑。而人想呢,550D和5D3的肤色表现个人认为都比D7000细腻鲜活,所以只能说是各有千秋了。

所以也是一直希望能看到有人像肤色表现与动态范围兼得的相机,可喜的是80D和5D4动态范围获得提升。80D的人相片见识过样片,相当不错的肤色表现。似乎是没有动ADC采样步长, 而是通过改善暗部噪声来释放原来被淹没的暗部可辨色阶而使得它们可见, 从而获得暗部动态范围扩展。高动态范围的尼康、索尼以及佳能最新的CMOS主要是通过ADC设计降低读出噪声而呈现暗部可辨色阶。 此种动态范围的扩展可能不需要拉伸采样步长, 不属于首帖讨论图中的那种情况。但可能因为不同的机内图像处理算法和策略而输出动态范围不同的jpg,输出动态范围较大的jpg, 也就是动态范围压缩比较大而可能导致直出jpg片子发灰, 也就是我们讨论的jpg覆盖动态范围增加而导致单位亮度区间内的色阶范围变小而出现类似首帖图中的现象。(RAW可以调整获得所需特定亮度区域内的反差而符合视觉需要)

5D4的人像样片光线和化妆有点特别, 一时还没有找到感觉。有可能会考虑升级,但是目前感觉M3和5D3够玩儿了, 尚未找到升级强动力。相对于动态范围,个人更需要人像肤色表现和低感噪声表现。

本贴纯属抛砖引玉,也多谢共同探讨和提供的思考线索。

X-View 发表于 2016-10-18 11:11
是的,但是那是相机动态范围直接影响出图粗糙,16EV比14EV的相机大约每档少2.3个层次,这是必然的,但和RAW的bit数没关系,RAW 位数只要大于8位就不会损失层次(直出,不能调整,即调整宽容度为0),而无论RAW的bit数增加多少,无法改变动态范围增加带来的画面损失,增加RAW 的bit数是提高后期余地,即增加可调整宽容度。

至于每档少2.3个层次(色阶)的损失,可以用非线性补偿,厂家可以从高光和暗部稍微牺牲一点来补贴中灰色阶的精度,或者也完全可以通过ACR后期给予用户一定的自由调整空间。

但是你觉得每档牺牲2.3个色阶合适还是牺牲大光比照片带来的冲击感去追求更细腻的表现力,我觉得这是个仁者见仁的话题,换句话说,厂家应该会考虑到不同的用户需求。也许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会出现动态范围可调的CMOS。

谢谢你的资料,给我提供学习和思考的机会。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749
主题: 4
帖子: 672
注册: 2016年9月
X-View 发表于 2016-10-18 04:31
高ISO增加噪点我觉得是降低直出宽容度,或者说信噪比;动态范围是指相机记录光比范围的能力,动态范围低的相机,举个极端的例子,2EV的相机...
动态范围低阱容量就小,和高iso一个原理。而且810在iso800没什么噪点的,相反动态范围低的怎么都高不起来。。信噪比是另外个东西,不是宽容度,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416
主题: 2
帖子: 267
注册: 2015年2月
刘云飞 发表于 2016-10-18 03:32
是, 厂家有可能采用类似测策略来优化正常曝光亮度区的色阶表现。我们很难知道厂家具体怎么做的,但是我们可以看片说话,色阶的好坏差别到一定程度是...



本帖由 iPhone8,2 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416
主题: 2
帖子: 267
注册: 2015年2月
ssawee 发表于 2016-10-18 03:32
高iso动态范围下降就很厉害


高ISO增加噪点我觉得是降低直出宽容度,或者说信噪比;动态范围是指相机记录光比范围的能力,动态范围低的相机,举个极端的例子,2EV的相机,对着主体测光,相机自动档时会调整光圈快门ISO使得主体处于直方图中灰,场景中超过比主体正负1EV的物体都变成死黑死白没了细节,这时即便高感强悍到无任何噪点也无法表现溢出部分的细节。但是低动态范围的相机的优势是这2EV内的物体表现非常细腻过度柔和。

这也是楼主所不满高动态范围劣势的原因。

本帖由 iPhone8,2 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7.306
主题: 64
帖子: 11110
注册: 2009年5月
高感的动态范围下降是这样的, 比如说, 某相机在iso100的时候某个像素曝光得到满阱的65536个光电子的信号,曝光时间减半,信号弱一半,得到半满阱的32768个光电子,此时ISO设为ISO  200, 放大器将信号放大以给给ADC去采样数字化。这个时候动态范围就会降低一档。因为如果某个像素的光电子数超过了32768, 比如说42768, 那么信号放大增益增加一倍之后相当于85536个光电子的信号,比满阱的65536个电子的信号多出20000个光电子信号强度, 这部分将饱和溢出被丢掉, 被记录为65536个光电子对应的最亮值。

同理感光时间再减半, 那么得到的光电子数量再减半,感光度为ISO 400 ,动态范围再减少一档。从DXO的测试图表看,ISO和动态范围以及噪声关系基本如此。

ssawee 发表于 2016-10-18 11:32
高iso动态范围下降就很厉害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749
主题: 4
帖子: 672
注册: 2016年9月
你把810感光度调到800就只有11的动态范围了,还不容易?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7.306
主题: 64
帖子: 11110
注册: 2009年5月
是, 厂家有可能采用类似测策略来优化正常曝光亮度区的色阶表现。我们很难知道厂家具体怎么做的,但是我们可以看片说话,色阶的好坏差别到一定程度是人眼会察觉到的。

X-View 发表于 2016-10-18 11:11
是的,但是那是相机动态范围直接影响出图粗糙,16EV比14EV的相机大约每档少2.3个层次,这是必然的,但和RAW的bit数没关系,RAW 位数只要大于8位就不会损失层次(直出,不能调整,即调整宽容度为0),而无论RAW的bit数增加多少,无法改变动态范围增加带来的画面损失,增加RAW 的bit数是提高后期余地,即增加可调整宽容度。

至于每档少2.3个层次(色阶)的损失,可以用非线性补偿,厂家可以从高光和暗部稍微牺牲一点来补贴中灰色阶的精度,或者也完全可以通过ACR后期给予用户一定的自由调整空间。

但是你觉得每档牺牲2.3个色阶合适还是牺牲大光比照片带来的冲击感去追求更细腻的表现力,我觉得这是个仁者见仁的话题,换句话说,厂家应该会考虑到不同的用户需求。也许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会出现动态范围可调的CMOS。

谢谢你的资料,给我提供学习和思考的机会。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749
主题: 4
帖子: 672
注册: 2016年9月
X-View 发表于 2016-10-18 03:11
是的,但是那是相机动态范围直接影响出图粗糙,16EV比14EV的相机大约每档少2.3个层次,这是必然的,但和RAW的bit数没关系,...
高iso动态范围下降就很厉害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416
主题: 2
帖子: 267
注册: 2015年2月
刘云飞 发表于 2016-10-18 10:48
如果按照你的这样说法,似乎可以一边提高动态范围EV数一边降低采样深度的bit数就可以使得你的“转换率" 保持某一数值比如64不变了。这里面显然有矛盾,降低采样bit数显然要影响色阶和画质, 这不是能通过动态范围增加而得到补偿的。所以这个转换比的概念值得商榷。其实精确计算的话, 你说的14EV和16EV下的转换比值貌似是一样的都是64。

14EV时候,转换比值 =(16384/14)/(256/14)= 64   
/* 此时你中间,两个括号内四舍五入得出1170.28 和18.3,然后再计算相除,误差导致得出63.94 */

16EV时候,转换比值 =(16384/16)/(256/16)= 64

本身让8bit的jpg 去显示高动态范围图像, 按照你的线性假设,16EV的时候本身就比14EV的时候每档色阶变少变粗糙(18.3色阶/EV 和16色阶/EV, 后者在同样色调区间内色阶减少), 这样的结果只能是每档色阶越少,比如人脸就越发灰和皮肤质感越加平面化。


是的,但是那是相机动态范围直接影响出图粗糙,16EV比14EV的相机大约每档少2.3个层次,这是必然的,但和RAW的bit数没关系,RAW 位数只要大于8位就不会损失层次(直出,不能调整,即调整宽容度为0),而无论RAW的bit数增加多少,无法改变动态范围增加带来的画面损失,增加RAW 的bit数是提高后期余地,即增加可调整宽容度。

至于每档少2.3个层次(色阶)的损失,可以用非线性补偿,厂家可以从高光和暗部稍微牺牲一点来补贴中灰色阶的精度,或者也完全可以通过ACR后期给予用户一定的自由调整空间。

但是你觉得每档牺牲2.3个色阶合适还是牺牲大光比照片带来的冲击感去追求更细腻的表现力,我觉得这是个仁者见仁的话题,换句话说,厂家应该会考虑到不同的用户需求。也许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会出现动态范围可调的CMOS。

谢谢你的资料,给我提供学习和思考的机会。



本帖最后由 X-View 于 2016-10-18 11:17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7.306
主题: 64
帖子: 11110
注册: 2009年5月
好吧,先别急,我再回去看看是不是误读了此图。

~钓鱼~ 发表于 2016-10-18 09:49
您如果认为这张表扬尼康的图可以用来打击尼康,您接着用。
实在多嘴,别人拿着一张小孩三好奖状说那小孩成绩不好,关我屁事,还有这人喜欢把自己的回帖踩在别人头上,实在有意思。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7.306
主题: 64
帖子: 11110
注册: 2009年5月
如果按照你的这样说法,似乎可以一边提高动态范围EV数一边降低采样深度的bit数就可以使得你的“转换率" 保持某一数值比如64不变了。这里面显然有矛盾,降低采样bit数显然要影响色阶和画质, 这不是能通过动态范围增加而得到补偿的。所以这个转换比的概念值得商榷。其实精确计算的话, 你说的14EV和16EV下的转换比值貌似是一样的都是64。

14EV时候,转换比值 =(16384/14)/(256/14)= 64   
/* 此时你中间,两个括号内四舍五入得出1170.28 和18.3,然后再计算相除,误差导致得出63.94 */

16EV时候,转换比值 =(16384/16)/(256/16)= 64

本身让8bit的jpg 去显示高动态范围图像, 按照你的线性假设,16EV的时候本身就比14EV的时候每档色阶变少变粗糙(18.3色阶/EV 和16色阶/EV, 后者在同样色调区间内色阶减少), 这样的结果只能是每档色阶越少,比如人脸就越发灰和皮肤质感越加平面化。

X-View 发表于 2016-9-7 14:22
这帖子不错啊,从中吸收了好多营养。

的确RAW的bit多一位等于多一倍编码空间,这是肯定的也是最关键的。不过,对于增加相机的EV对采样映射的精细度会有所负面影响这个问题,经过计算,个人认为和楼主说的恰恰相反,但是也可以基本看做没大的差别。

理论依据:

14BIT的编码空间为0-16383(16384个编码),采样平均映射的话16384/14EV,则每EV可以分配1170.28个精度(层次),映射到8位空间时,每EV可以分配18.3(256/14),也就是说当相机采样编码为RAW时,每档EV的区间内可以有1170.28个层次,但是最终出片时每档只能拥有18.3个层次(按照业界标准认为256个色阶已经足够满足人眼视觉了)。

也就是说在RAW转JPG时,1170.28个色阶转换为18.3,转换比值为63.94,这个值显然越高越好,因为更多的RAW原图层次参与计算可以更“真实”地还原。

现在假设有一部相机为16EV,增加了2档(为了方便描述),在RAW的BIT数不变的情况下,则16384/16=1024,即每档有1024个层次,比14EV的相机少了146.28个层次(是的,楼主这点没错,损失了精度,但是,看后面);而16EV映射到8位空间时,其每档分配16个层次(256/16=16,同样也少了,这是关键点,分母都增大为16),转换比为1024/16=64,反而比14EV的相机在 ...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7.389
主题: 32
帖子: 4606
注册: 2006年4月
刘云飞 发表于 2016-10-18 09:35
还是讨论连续性吧,如果只考虑幅值, 反差和亮度你可以随便狂拉,出来的色阶过渡能不能看你自己试试看。不好意思,※※是我们学习的思想道德榜样,但是他不讨论这些的,不是DSP工程师。咳、咳、

您如果认为这张表扬尼康的图可以用来打击尼康,您接着用。
实在多嘴,别人拿着一张小孩三好奖状说那小孩成绩不好,关我屁事,还有这人喜欢把自己的回帖踩在别人头上,实在有意思。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7.306
主题: 64
帖子: 11110
注册: 2009年5月
还是讨论连续性吧,如果只考虑幅值, 反差和亮度你可以随便狂拉,出来的色阶过渡能不能看你自己试试看。不好意思,※※是我们学习的思想道德榜样,但是他不讨论这些的,不是DSP工程师。咳、咳、

~钓鱼~ 发表于 2016-10-18 08:55
这是一张暗部色彩响应测试图,先看左边幅值,然后再看连续性,嘿嘿,我是尼康那边专程赶过来提醒您的,我的名字叫※※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7.306
主题: 64
帖子: 11110
注册: 2009年5月
哦,我看看先
wcy7088 发表于 2016-10-14 16:47
这位大神的恢复楼主怎么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7.306
主题: 64
帖子: 11110
注册: 2009年5月
我也是这样想。

因为显示器的动态范围或者明暗反差是固定的,所以大动态范围的片子放在显示器上就会出现动态范围压缩的现象,局部灰阶区间比如中等亮度区反差就会降低而发灰。这是一种可能情况。

但是个人认为这种做法不符合当前大多数显示器的显示。如果相机直出jpg把所有的动态范围内的色阶全部展现出来片子就太灰了,没法儿看, 要命。所以貌似直出jpg都是一般暗部或亮部被切掉一些(以前用的D7000是显然的例子RAW能拉回好多被jpg切掉的高光),以适合以往的显示标准得到显示器上看起来比较自然的照片。如果需要大动态范围而jpg直出片不能满足需要则可以回去解RAW来拉回高光什么的(既然知道动态范围大好,那么厂家设计直出jpg算法的时候为什么没有把最大动态范围在jpg直出片里就发挥出来呢?恐怕就是怕大动态范围的片子会压缩反差导致某些地方发灰而丧失质感)。

话说回来,如果jpg发灰也罢,但是RAW要能不发灰而调出应有的反差和细腻感就说明没什么大问题, 大不了对jpg不满意就后期费点劲。

但是有的相机不说RAW就说jpg的处理有时候OK有时候发灰发蜡感,或肤色泛黄严重,这是图像处理技术不佳、出片色彩色阶不稳定的表现。

0Arise0 发表于 2016-10-14 12:34
而就人像来说, 有人反映的是某机某机片子发灰, 某些情况人像肤色显得发灰、蜡感。这些感受可能是大动态范围相关。动态范围太大的机子拍片放在显示器上看会反差降低而色调平淡发灰。确实有些时候有这种现象。是否是动态范围大所造成, 有这可能, 但没有看到明确的说法

从色彩原理来讲,这个是必然的,除非人为调整曲线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7.389
主题: 32
帖子: 4606
注册: 2006年4月
刘云飞 发表于 2016-9-7 21:20
看到一个色阶分析图。没有进一步确认其代表性。这些情况在ADC采样或信号处理输出RAW过程中是可能发生的。 色阶还原的质量/忠实度也是应该令人关注的。如果假设存在如图的情况,那么某些相机的色阶如图存在断续性或有些时候失真。如果是杂草树叶山川风景的话看不出什么,但是对于细腻的过渡比如对于人眼明暗的肤色过渡, 虽然可能说不太清楚,但多多少少或会让人感到哪里不是那么自然鲜活。而佳能的肤色表现比较更获得大家的认可,可能也是与此有关吧。

这是一张暗部色彩响应测试图,先看左边幅值,然后再看连续性,嘿嘿,我是尼康那边专程赶过来提醒您的,我的名字叫※※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 动态范围与画质, 你可能不知道的另一面......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