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马帮SD圣经】SIGMA的三层感光芯片M系列和Q系列的对比-猪猪原创 [主题管理员:jasonzhu]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34607 回帖:509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5.06
主题: 39
帖子: 3737
注册: 2004年9月
tyfone 发表于 2017-5-8 14:30
果然有人要跑去跟手机摄像头比像素密度
怎么不看看手机摄像头画质?
宽容度是几档?噪音是多大?iso彪到多少?标到2000万像素的传感器,实际分辨率是多少?
这两年手机摄像头提高分辨率靠的是背照式提高开口率,看下头我贴的图,以前的传感器,每个像素面积里一半多的面积是开口,现在能做到接近全部开口。
x3,从专利原理来说就做不到这点了。把方案全推翻以后,就不是x3了,这个专利也不属于Foveon或者sigma了。

为什么说摩尔定律对传感器没什么意义,因为传感器不同于cpu,是感受光的。因为来的光就这么多,光本身又是粒子,本身就是随机分布的散粒,低光强短时间内进入小范围的光子数量是随机的,这个噪声是固定值,是光自身的特性。
想优化?扩大进光量,要去改的是加大镜头尺寸,脸盆大区域的光集中到传感器上自然比42mm直径的光多,信噪比就高,画质就好。这不是做合适镜头的问题,再好的镜头,透光率也不可能超过100%

本来讨论的就是能不能造得出来的问题,你跟我扯什么画质?
整体系统的合理性我下面论述过了,不需要你再来背书。就谈像素密度的提升与时间的关系,不要跑偏。
我没有说一定符合摩尔定律,只是说你那种一定不符合的论调未必靠谱。
绕来绕去没意思,又不是什么原则性问题,算你对,OK。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57
主题: 5
帖子: 869
注册: 2016年8月
凯奇的蘑菇 发表于 2017-4-24 00:31
1m拍的照片局部
六年前,这种颜色有种专门的名称--煤渣绿,现在您当宝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57
主题: 5
帖子: 869
注册: 2016年8月
tyfone 发表于 2017-5-8 14:30
果然有人要跑去跟手机摄像头比像素密度
怎么不看看手机摄像头画质?
宽容度是几档?噪音是多大?iso彪到多少?标到2000万像素的传感器,实际分辨率是多少?
这两年手机摄像头提高分辨率靠的是背照式提高开口率,看下头我贴的图,以前的传感器,每个像素面积里一半多的面积是开口,现在能做到接近全部开口。
x3,从专利原理来说就做不到这点了。把方案全推翻以后,就不是x3了,这个专利也不属于Foveon或者sigma了。

为什么说摩尔定律对传感器没什么意义,因为传感器不同于cpu,是感受光的。因为来的光就这么多,光本身又是粒子,本身就是随机分布的散粒,低光强短时间内进入小范围的光子数量是随机的,这个噪声是固定值,是光自身的特性。
想优化?扩大进光量,要去改的是加大镜头尺寸,脸盆大区域的光集中到传感器上自然比42mm直径的光多,信噪比就高,画质就好。这不是做合适镜头的问题,再好的镜头,透光率也不可能超过100%

你不知道传感器可以用嘴巴和键盘制造的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13
主题: 0
帖子: 13
注册: 2013年10月
ngzxm 发表于 2017-5-7 12:03
请教一下:
现在1600万像素的手机摄像头底是多大?对应的像素密度是多少?
随着技术不断接近所谓的物理极限,摩尔定律或许不再适用。但制约单反的像素数的不单是感应器本身,因为一个系统必须要考虑整体性能与成本。单纯造出一块超高像素的感应器本身也许毫无问题,但是否有合适的镜头匹配,是否能有合理的整机体积,操控,续航,成本是另一回事。所以仅凭着目前的像素指标就认为摩尔定律不适用或感应器本身技术上难以提高密度也偏于轻率。


果然有人要跑去跟手机摄像头比像素密度
怎么不看看手机摄像头画质?
宽容度是几档?噪音是多大?iso彪到多少?标到2000万像素的传感器,实际分辨率是多少?
这两年手机摄像头提高分辨率靠的是背照式提高开口率,看下头我贴的图,以前的传感器,每个像素面积里一半多的面积是开口,现在能做到接近全部开口。
x3,从专利原理来说就做不到这点了。把方案全推翻以后,就不是x3了,这个专利也不属于Foveon或者sigma了。

为什么说摩尔定律对传感器没什么意义,因为传感器不同于cpu,是感受光的。因为来的光就这么多,光本身又是粒子,本身就是随机分布的散粒,低光强短时间内进入小范围的光子数量是随机的,这个噪声是固定值,是光自身的特性。
想优化?扩大进光量,要去改的是加大镜头尺寸,脸盆大区域的光集中到传感器上自然比42mm直径的光多,信噪比就高,画质就好。这不是做合适镜头的问题,再好的镜头,透光率也不可能超过100%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0.734
主题: 33
帖子: 4606
注册: 2014年2月
ngzxm 发表于 2017-5-7 12:03
请教一下:
现在1600万像素的手机摄像头底是多大?对应的像素密度是多少?
随着技术不断接近所谓的物理极限,摩尔定律或许不再适用。但制约单反的像素数的不单是感应器本身,因为一个系统必须要考虑整体性能与成本。单纯造出一块超高像素的感应器本身也许毫无问题,但是否有合适的镜头匹配,是否能有合理的整机体积,操控,续航,成本是另一回事。所以仅凭着目前的像素指标就认为摩尔定律不适用或感应器本身技术上难以提高密度也偏于轻率。

+1
呵呵  我就不回复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5.06
主题: 39
帖子: 3737
注册: 2004年9月
tyfone 发表于 2017-5-7 11:46
传感器按摩尔定律……
07年发布的d3是1210万像素,按摩尔定律十年后的现在,6.67*18个月,晶体管要翻超过64倍,像素要提高多少?
起码到去年d5是2000万像素,不到两倍
按其他家的5000万像素,也就四倍
而且摩尔定律也没说是同技术的提升,当年的ccd,现在提升到像素密度多少了?
提升不上去,技术上就要妥协换方案


请教一下:
现在1600万像素的手机摄像头底是多大?对应的像素密度是多少?
随着技术不断接近所谓的物理极限,摩尔定律或许不再适用。但制约单反的像素数的不单是感应器本身,因为一个系统必须要考虑整体性能与成本。单纯造出一块超高像素的感应器本身也许毫无问题,但是否有合适的镜头匹配,是否能有合理的整机体积,操控,续航,成本是另一回事。所以仅凭着目前的像素指标就认为摩尔定律不适用或感应器本身技术上难以提高密度也偏于轻率。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13
主题: 0
帖子: 13
注册: 2013年10月
紫陌时光 发表于 2017-5-6 21:36
M的技术是09年的,现在是17年,按照摩尔定律造出Q密度的111根本就不是问题.......不讨论了,你高兴就好......


传感器按摩尔定律……
07年发布的d3是1210万像素,按摩尔定律十年后的现在,6.67*18个月,晶体管要翻超过64倍,像素要提高多少?
起码到去年d5是2000万像素,不到两倍
按其他家的5000万像素,也就四倍
而且摩尔定律也没说是同技术的提升,当年的ccd,现在提升到像素密度多少了?
提升不上去,技术上就要妥协换方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0.734
主题: 33
帖子: 4606
注册: 2014年2月
tyfone 发表于 2017-5-6 18:58
SD1的单像素感光区域面积对比D4的看一下(比例尺不同,对比单像素尺寸看吧),已经小了这么多
再要像素密度提高三分之一,感光面积还剩多少?
以现在技术制造q密度的111不是问题,你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

M的技术是09年的,现在是17年,按照摩尔定律造出Q密度的111根本就不是问题.......不讨论了,你高兴就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13
主题: 0
帖子: 13
注册: 2013年10月
紫陌时光 发表于 2017-5-5 12:13
体积,光路、可靠性  这些就是造成成本过高的因素!
你说20年前出现在1μm的传感器是钻牛角尖!以现在的技术制造M的111传感器根本就不是问题,我想问你:你说M的111传感器成本高还是Q的411传感器成本高?干扰大了还色彩好,干扰小了反而是色彩差,那Q岂不是在M面前一无是处?

SD1的单像素感光区域面积对比D4的看一下(比例尺不同,对比单像素尺寸看吧),已经小了这么多
再要像素密度提高三分之一,感光面积还剩多少?
以现在技术制造q密度的111不是问题,你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13
主题: 0
帖子: 13
注册: 2013年10月
紫陌时光 发表于 2017-5-5 12:13
体积,光路、可靠性  这些就是造成成本过高的因素!
你说20年前出现在1μm的传感器是钻牛角尖!以现在的技术制造M的111传感器根本就不是问题,我想问你:你说M的111传感器成本高还是Q的411传感器成本高?干扰大了还色彩好,干扰小了反而是色彩差,那Q岂不是在M面前一无是处?


体积、光路、可靠性这些怎么会造成成本过高呢,只会造成用户用不了吧,做个鞋盒大的3ccd,成本只会更低
处理器不够,可以塞个电脑进去,不是还有外挂macmini的么。难的是让你能拿着走
芯片成本高低只有厂家知道,m每个像素已经小到5μm了,面积再小三分之一?D810是4.88μm
q的第一层(1900万)比m(1500万)高吧?高了近三分之一的黑白分辨率啊
下面第二层如果也要1900万的话,除了每个像素面积都要变小,还要每层多400万垂直送信号的布线也要占面积吧?
最下层呢?每层感光面积要小多少?布线要多多少条?本身x3就是用不同颜色层之间的电压测量,而不是单独测量每个像素的每个颜色,下面层的干扰会影响上面层。
chipwork的芯片剖解图里,m芯片最小感光面积的上面的B层,每层面积只占像素总面积三分之一不到。
技术上可能就是做不到,干扰太大,漏电太大、发热太大,都有可能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5.06
主题: 39
帖子: 3737
注册: 2004年9月
今天转过来看看,发现猪猪居然弄出这么个对比来,真是笑人。

选个极暗光,这种条件下随便弄个马赛克机拍一下不就完了,用X3不是为难自己么?
还故意弄个0Q与1M,不是说什么123和SD都有的么,为什么不用呢?
目测对比的区域,1M与0Q相比曝光至少差了一档,X3用家都知道弱光下欠曝一档意味着什么。另外噪讯参数都放在最左边是什么意思?RAW文件能不能放上来?
还用单张RAW比SFD文件,好意思啊。你不如把宾得的K1找过来拍个单张和超解,与Q分别比比。你先把3600万像素的K1比下去,然后再吹中画幅的牛皮也不迟的。
你就用SDQ和SD1M,用同一个镜头,M档同样参数,良好光线条件,拍完后把RAW文件放上来,大家自有结论。
别硬吹Q如何好,更不用把厂家工程师抬出来吓唬人,还初中毕业,还斯坦福博士,呵呵。
X3的独特解析力和味道来自哪里?新老用家都知道虽然X3传感器单层像素低,但Q以前的传感器都是三层像素一次采集全色信息,超高的彩色分辨率造就了犀利的解像和鲜活的质感。
现在Q和马赛克一样,玩起了猜色了,注水肉,比马赛克注水少点,还要弄出一大堆理论来证明先进性,还千方百计想证明这个注水肉注的水恰到好处,比纯肉和马赛克牌的注水肉都好。
你确实用的机器比大部份人多,手里有几个钱。但用的机器多,用得早就一定正确么?这是什么逻辑?还“你要真牛,你可以去设计个8层的,你要真牛,把FOVEON买下来,把SIGMA买下来,你出什么我买什么,没有,就别假如了”,这各谁对谁错有半点关系?这话从你嘴里说出来,真是让我刮目相看呢。
过了这么几年,Q在有些方面确实比M有进步。毕竟这几年电子技术突飞猛进,不往前挪两步实在对不起观众。但非要证明411在细节解析上比111更好,不是硬要跟物理定律对着干,跟自己过意不去么?
你要是真想证明Q比M细节好,你就从理论上证明Q的彩色分辨率比M高,我认这个。
你要是想证明Q比M细节好,很简单,拍彩色分辨率标板给我看,我认这个。斯坦福来了也得认这个。

其实你比不比,比出个什么结论都没什么意思了。
说句真心话,以前我挺佩服你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86
主题: 3
帖子: 37
注册: 2017年4月
  m q都有,我对q不满意的地方两点。 1是后期相较m更易出白边,第二点也是最介意的一点,感觉立体感差点。 当然 sfd 白平衡是进步
本帖由 无忌论坛V3.1.0 iPhone6 iOS10.2.1 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0.928
主题: 107
帖子: 7411
注册: 2007年12月
众测俱乐部标识
几个垃圾到处可见,索尼板块是搅屎棍,适马板块也是搅屎棍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54
主题: 1
帖子: 1347
注册: 2016年4月
紫陌时光 发表于 2017-05-05 05:02
呵呵 随别人怎么想吧 反正这个Q也就在高感上强M1-2档这个优点了(这优点还让外观给低消了),如果用现在的技术估计M也应该能达到现在Q的...
恩,那么多年硬件性能早就翻了好几倍了。
本帖由 无忌论坛V3.1.0 iPhone5/5s iOS10.3 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0.734
主题: 33
帖子: 4606
注册: 2014年2月
oliakk 发表于 2017-5-5 12:34
这就是典型的田忌赛马
说太多你估计要被指认为二手器材贩子了。

呵呵 随别人怎么想吧 反正这个Q也就在高感上强M1-2档这个优点了(这优点还让外观给低消了),如果用现在的技术估计M也应该能达到现在Q的水平......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54
主题: 1
帖子: 1347
注册: 2016年4月
紫陌时光 发表于 2017-05-05 04:21
非要比暗光下的成像也是醉了,M和Q在其他在售的全画幅面前都没有可比性! Q和M比就是有点50步笑百步...........
这就是典型的田忌赛马
说太多你估计要被指认为二手器材贩子了。

本帖由 无忌论坛V3.1.0 iPhone5/5s iOS10.3 客户端编辑于:2017-05-05 12:36:15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0.734
主题: 33
帖子: 4606
注册: 2014年2月
jasonzhu 发表于 2017-5-5 02:15
【DPM与DPQ在弱光下的对比 5】 色彩和白平衡的准确度
注意:这是在极弱光下的对比,5W单灯照明40平方房间,背景的墙壁在3米左右,在强光下,M的和Q的表现不会这么差的。

最后这张,比的是背景和边角, 是虚化、噪点


0Q 的14mm边角比 1M的19mm镜头的边角还要好,这没的说!(看点9的对比)

再看M,金黄的窗帘都几乎认不出来了,白纸是绿色的,壁纸的条纹无法看清,金属灰的打印机的质感就更别讲了。

讲理论的,去翻翻资料册,0Q的58mm镜头有8组11片,竟然有8片是SLD、FLD和非球面,这不要和M比,就是和1万块的红圈镜头比,用料也不落下风

论虚化,0Q的F4竟然比1m的F2.8还好,噪点就不说了,这么明显的差距,护短也很困难了吧,

有什么说什么,1m2m3m我都还有,随时拍对比片,10万多张片子呢,很多所谓M粉没有我更粉吧。

非要比暗光下的成像也是醉了,M和Q在其他在售的全画幅面前都没有可比性! Q和M比就是有点50步笑百步........
(0)
(1)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0.734
主题: 33
帖子: 4606
注册: 2014年2月
tyfone 发表于 2017-5-4 20:58
111——像素密度高,干扰大,色彩较好
411——像素密度低,干扰小,色彩较差
相同技术条件的情况下,怎么可能同时解决像素密度高又要干扰小?
传感器像素密度不是成本问题,而是技术水平限制
20年前就算不计成本的军工能做出现在1μm的传感器像素?
我不觉得111是正路,还有一个理由就是人眼,感受黑白的视杆细胞和感受色彩的视锥细胞比例接近20比1,黑白分辨率比色彩分辨率高太多了,照片最后还是给人眼看的,不是放大了一格一格看像素用的。
当年富士CCD也搞过211吧?
搞四个摄像头就不是成本问题,而是光路设计不出来了吧,价格上亚马逊正面放了5个摄像头的手机也没贵到哪里去
真正1:1:1、三传感器的是以前的3ccd,更大问题应该不是成本,而是体积,光路、可靠性,专业设备都放弃这条路线了。


体积,光路、可靠性  这些就是造成成本过高的因素!
你说20年前出现在1μm的传感器是钻牛角尖!以现在的技术制造M的111传感器根本就不是问题,我想问你:你说M的111传感器成本高还是Q的411传感器成本高?干扰大了还色彩好,干扰小了反而是色彩差,那Q岂不是在M面前一无是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54
主题: 1
帖子: 1347
注册: 2016年4月
该人员 发表于 2017-05-05 00:41
镜头不同,焦点不同,距离不同,后期参数不同,白平衡不同。但是q更容易出现高光区过渡层次丢失的问题。白猫的对比应该更明显。单张raw,m和q都...

本帖由 无忌论坛V3.1.0 iPhone5/5s iOS10.3 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3.228
主题: 45
帖子: 14909
注册: 2009年9月
镜头不同,焦点不同,距离不同,后期参数不同,白平衡不同。但是q更容易出现高光区过渡层次丢失的问题。白猫的对比应该更明显。单张raw,m和q都很烂,q的硬伤更多。7张包围曝光合成hdr,肯定是比单张效果好。重点推广sfd是对的,效果确实好,而且其他机器也没有这种数据量的hdr功能。除去sfd,q其实没啥进步。sfd(hdr)功能和411也没有必然联系。所以,411并不是进步。 本帖最后由 该人员 于 2017-5-5 08:46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8.463
主题: 112
帖子: 8067
注册: 2012年6月
tyfone 发表于 2017-5-4 20:58
111——像素密度高,干扰大,色彩较好
411——像素密度低,干扰小,色彩较差
相同技术条件的情况下,怎么可能同时解决像素密度高又要干扰小?
传感器像素密度不是成本问题,而是技术水平限制
20年前就算不计成本的军工能做出现在1μm的传感器像素?
我不觉得111是正路,还有一个理由就是人眼,感受黑白的视杆细胞和感受色彩的视锥细胞比例接近20比1,黑白分辨率比色彩分辨率高太多了,照片最后还是给人眼看的,不是放大了一格一格看像素用的。
当年富士CCD也搞过211吧?
搞四个摄像头就不是成本问题,而是光路设计不出来了吧,价格上亚马逊正面放了5个摄像头的手机也没贵到哪里去
真正1:1:1、三传感器的是以前的3ccd,更大问题应该不是成本,而是体积,光路、可靠性,专业设备都放弃这条路线了。

本人的观点正好相反,1:1:1的结构,虽然有色彩衰减,还有干扰等因素的影响,但这些是可以在后期通过软件来修正和补偿的,只要通过多试验,总能找出最佳的补偿和修正参数,就能完美解决问题,但4:1:1,天生存在每个像素对色彩感光的误差,已经类似马赛克的猜色了,天生信息的缺失,无法通过后期软件来补偿和修正,所以像素再高,它的表现还是类马赛克,虽然还是比马赛克好,但是已经不是纯正的X3血统,而是夹杂的马赛克的血液的杂交品种。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84.746
主题: 98
帖子: 7536
注册: 2003年7月
优质内容勋章
写在最后

我也是M的资深用家,1M、2M、3M、SD1\SD1M我都有,而且都是刚上市 就入手的,加起来拍了10万多张,
带去了12-13个国家拍摄,出版拿的稿费都够买辆好车的了, 机器不过是个工具,有更好的我不栓在一棵树上吊死。

但好就是好,不足就是不足,没有必要护短,做忠实粉丝可以,不要做“脑残粉”,“理论帝”

“理论帝”们连机器都没有,看几张官方说明就感觉通晓天下了,就到处舌战去了,只会让人笑话,要知道设计它的人,比我们所有泡论坛的理论都牛多了

你要真牛,你可以去设计个8层的,你要真牛,把FOVEON买下来,把SIGMA买下来,你出什么我买什么,没有,就别假如了。

现在Q系列就是比旧款更好,早晚有一天,Q也会被淘汰,到时可能会有其它新的系列,科技总是要进步的


========
型号 : SIGMA dp2 Quattro
光圈 : f/2.8
曝光时间 : 5s
ISO感光度 : 100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84.746
主题: 98
帖子: 7536
注册: 2003年7月
优质内容勋章
【DPM与DPQ在弱光下的对比 5】 色彩和白平衡的准确度
注意:这是在极弱光下的对比,5W单灯照明40平方房间,背景的墙壁在3米左右,在强光下,M的和Q的表现不会这么差的。

最后这张,比的是背景和边角, 是虚化、噪点


0Q 的14mm边角比 1M的19mm镜头的边角还要好,这没的说!(看点9的对比)

再看M,金黄的窗帘都几乎认不出来了,白纸是绿色的,壁纸的条纹无法看清,金属灰的打印机的质感就更别讲了。

讲理论的,去翻翻资料册,0Q的58mm镜头有8组11片,竟然有8片是SLD、FLD和非球面,这不要和M比,就是和1万块的红圈镜头比,用料也不落下风

论虚化,0Q的F4竟然比1m的F2.8还好,噪点就不说了,这么明显的差距,护短也很困难了吧,

有什么说什么,1m2m3m我都还有,随时拍对比片,10万多张片子呢,很多所谓M粉没有我更粉吧。 本帖最后由 jasonzhu 于 2017-5-5 02:17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84.746
主题: 98
帖子: 7536
注册: 2003年7月
优质内容勋章
【DPM与DPQ在弱光下的对比 4】 色彩和白平衡的准确度
注意:这是在极弱光下的对比,5W单灯照明40平方房间,背景的墙壁在3米左右,在强光下,M的和Q的表现不会这么差的。

这张看细节,尤其是1点毛笔的细节,这回明白,为什么我在贴中说,DPQ的细节更高了吧,

光线强或许不明显,但光线但复杂起来,Q和M的细节差,就不能靠拉白边的锐度来弥补了,

无论从哪一方面,Q的细节都高于M,这就是理论,有图有真相 本帖最后由 jasonzhu 于 2017-5-5 02:17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84.746
主题: 98
帖子: 7536
注册: 2003年7月
优质内容勋章
【DPM与DPQ在弱光下的对比 3】 色彩和白平衡的准确度
注意:这是在极弱光下的对比,5W单灯照明40平方房间,背景的墙壁在3米左右,在强光下,M的和Q的表现不会这么差的。

这张比的是噪点,本着不护短的原则,我曾贴了0Q的RAW和SFD的对比,有人仿佛找到了“证据”,看Q的RAW有多差,忽略了不说极弱光的前提。

好吧,这次就比1m的,RAW和0Q的SFD

或许这有人说不公平,本来就是比最好的情况,1M没有SFD,但也没有14mm呀,看看反差就对了。

注意6点的质感,和背景的墙纸,即使为M提高了亮度,M仍然无法纪律下背景墙纸的条纹,这个差距比Q的RAW和SFD大多了吧。 本帖最后由 jasonzhu 于 2017-5-5 02:04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84.746
主题: 98
帖子: 7536
注册: 2003年7月
优质内容勋章
【DPM与DPQ在弱光下的对比 2】 色彩和白平衡的准确度
注意:这是在极弱光下的对比,5W单灯照明40平方房间,背景的墙壁在3米左右,在强光下,M的和Q的表现不会这么差的。

这是证明,这张DP1m的片子没有动过手脚,色彩和参数几乎都是未调节的状态,
之所以不用M的直出JPEG, 是因为M的直出JPEG实在太糟糕了,既然比,我就把M调到我认为细节和画质效好的情况

注意,我还给这张DPM的片子加了0.7的锐度和0.3的亮度,

要知道,1M和0Q比细节,0Q是吃亏的,因为焦距不一样,

好像比视力,1M站得更近些看,当然占便宜,而且1M是F2.8的最大光圈,比F4的0Q在弱光上本来就占优势 本帖最后由 jasonzhu 于 2017-5-5 01:58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84.746
主题: 98
帖子: 7536
注册: 2003年7月
优质内容勋章
无图无真理,我说Q整体好,有人说M细节高,理论如何如何,
我说Q在理论上也更好,更有潜力,有人还是说M的细节高,理论如何如何,
中学毕业却一副比FOVEON的斯坦福博士还更懂理论的样子
有时我感觉很可笑,泡论坛,就能感觉比设计师还懂理论,哪来的这份自信

好吧,既然非要比,那就上图说话,这次就比细节和质感
=======================

【DPM与DPQ在弱光下的对比 1】 色彩和白平衡的准确度
注意:这是在极弱光下的对比,5W单灯照明40平方房间,背景的墙壁在3米左右,
这个对比结果仅仅局限于这个光线,在强光下,M的表现不会这么差的。
但Q的芯片更容易感光,色彩的准确度和细节也更高,
通过这个对比,是只印证我前文所说过的,Q在结构上更合理,更有潜力。


这就是SPP的预览界面,在没有作任何处理前,
已经可以明显看出,Q的RAW和JPEG的白平和和色彩的准确度更高
M在室内光下,非常容易偏色,用过的都知道,偏黄绿色,所以我以前用M的时候,也极少拍室内弱光的照片
本帖最后由 jasonzhu 于 2017-5-5 01:52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132
主题: 2
帖子: 120
注册: 2017年4月
做细节和单项的比较是必须的,但最终还是要回到整体来,否则没有任何意义。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13
主题: 0
帖子: 13
注册: 2013年10月
紫陌时光 发表于 2017-5-4 19:58
其实这问题很简单的:411结构就是适马向市场妥协的产物,而不是111不好,现在看可能111的传感器成本相比411更高,并且对处理器的要求更高,所以适马被迫妥协才出的411产物,而不是411比111更好才出的411,这个一定要搞清楚......至于:哪种策略效果更好还是厂家评估应该为:哪种策略盈利效果更好还是厂家评估,评估后的结果就是推出现在的411传感器!411不是111的改进和加强,而是111传感器的减配和妥协.......如果适马的处理器速度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适马会回到111的正路上来,而不是头层的几个像素点合伙占用底层一个大像素点的色彩信息,这踏马怎么说都不如一个像素点占一个像素点的色彩信息来的准确......
你说的P9双摄像头有点X3的样子,不过应该称其为X2,如果不计成本可以搞4个摄像头----一个黑白摄像头+3个三色摄像头,这肯定比两个摄像头的效果更好,就像最早的专业投影仪就是3个投影镜头,色彩很好,就是踏马成本很高(很贵,一般家庭根本就买不起),结果太复杂的结果.......

111——像素密度高,干扰大,色彩较好
411——像素密度低,干扰小,色彩较差
相同技术条件的情况下,怎么可能同时解决像素密度高又要干扰小?
传感器像素密度不是成本问题,而是技术水平限制
20年前就算不计成本的军工能做出现在1μm的传感器像素?
我不觉得111是正路,还有一个理由就是人眼,感受黑白的视杆细胞和感受色彩的视锥细胞比例接近20比1,黑白分辨率比色彩分辨率高太多了,照片最后还是给人眼看的,不是放大了一格一格看像素用的。
当年富士CCD也搞过211吧?
搞四个摄像头就不是成本问题,而是光路设计不出来了吧,价格上亚马逊正面放了5个摄像头的手机也没贵到哪里去
真正1:1:1、三传感器的是以前的3ccd,更大问题应该不是成本,而是体积,光路、可靠性,专业设备都放弃这条路线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0.734
主题: 33
帖子: 4606
注册: 2014年2月
tyfone 发表于 2017-5-4 19:14
个人觉得结论很难说,每层都是高分辨率之后,单像素受光面积小了,像素间干扰也大了
相同技术水平的时期,哪种策略效果更好还是厂家评估

华为p9一类双摄像头手机用的是相同的设计思路,一颗黑白摄像头+一颗彩色摄像头,黑白摄像头没有拜耳滤镜,分辨率更高。

其实这问题很简单的:411结构就是适马向市场妥协的产物,而不是111不好,现在看可能111的传感器成本相比411更高,并且对处理器的要求更高,所以适马被迫妥协才出的411产物,而不是411比111更好才出的411,这个一定要搞清楚......至于:哪种策略效果更好还是厂家评估应该为:哪种策略盈利效果更好还是厂家评估,评估后的结果就是推出现在的411传感器!411不是111的改进和加强,而是111传感器的减配和妥协.......如果适马的处理器速度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适马会回到111的正路上来,而不是头层的几个像素点合伙占用底层一个大像素点的色彩信息,这踏马怎么说都不如一个像素点占一个像素点的色彩信息来的准确......
你说的P9双摄像头有点X3的样子,不过应该称其为X2,如果不计成本可以搞4个摄像头----一个黑白摄像头+3个三色摄像头,这肯定比两个摄像头的效果更好,就像最早的专业投影仪就是3个投影镜头,色彩很好,就是踏马成本很高(很贵,一般家庭根本就买不起),结果太复杂的结果.......
(0)
(1)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马帮SD圣经】SIGMA的三层感光芯片M系列和Q系列的对比-猪猪原创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