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一些杂片杂记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泡菜
泡网分: 20.203
主题: 13
帖子: 3033
注册: 2007年1月
年内主力装备
Canon EOS R8
Canon EOS R7
家猫,偶然逗它一下,还是能配合玩一会,不过马上就厌倦,估计也是累了,转眼间,它已经把它一身的肥肉装进地纸盒,睡了。

-------------------------------------------

其实,“它把自己一身肥肉装进纸盒”这句,灵感来自阿城,且看我的旧文《闲读阿城》:

我一直不是所谓的文学爱好者,对文坛之事并不熟悉。用最近听到的阿城的说法,自费了解文坛状况也是负担不起的事,你得买很多的文学期刊、买很多的小说散文。我只是空闲时喜欢读读书,所以偶然买本《收获》之类文学期刊看看。其实在《收获》上也撞上过阿城,那是1997年的专栏“常识与通识”,只看了第一期《爱情与化学》和第二期《艺术与催眠》。也许那时也已经听说过《棋王》等几篇,但没遇上,就不会看到。现在才看到王朔说的,阿城“在《收获》开的专栏,讲常识,句句都是断根儿的道理。同时在上面开专栏写“霜天话语”的余秋雨跟他一比,就显出力绌,不过是一些世故的话,家常看法,不说也罢。” 看罢,忍俊不禁。

等到我想读阿城,是在书店里已经找不到阿城的时候。就在那个时候,正好某论坛上有个热心人,将阿城的文章一篇篇地敲上来,于是我就一篇篇地拷贝下来,打印在两边有输送孔的打印纸上。今天翻出来看看,上面还有打印日期:2003年7月。2003年距离我在《收获》初遇阿城6年,而后到现在又过了6年,时间就这样过去。不过2003年那时并不是因为在《收获》看过阿城才想起读阿城的,缘由现在已经记不真切了,大体是与侯孝贤的电影有关,或者就是网上有人谈张爱玲,于是串出胡兰成、朱天文,这条线也会牵出阿城。

那时打印的阿城中,有《遍地风流》中的《杂色》若干篇,完整的《威尼斯日记》和《闲话闲说》,《棋王》,另外有些“序”之类的杂篇。《棋王》是一口气读下去的,读完了第一想法是要拿给我父亲看,因为家父喜欢下棋。父亲拿到手,没办法看,因为是针式打印机打的,字又小。但父亲说他以前读过,也是喜欢的。我想起父亲有几年也是订文学期刊的,《人民文学》之类。

对我而言,看得最过瘾的是《威尼斯日记》。有部老电影,《魂断威尼斯》,1971年戛尼电影节的特别奖作品,里边全部是威尼斯的实景,正好可以同阿城的日记相互印证。阿城的文字很有画面感,比如,

    “十八日
    下午开始刮风,圣马可广场那些接吻的人,风使他们像在诀别。游客在风里都显得很严肃。”

没多少个字,让我脑中显现出一幅很具体的画,联想起一张法国轻音乐队的唱片封面,栩栩如生。

再比如,阿城写他从威尼斯去意大利另一个以小提琴著称的小城“克雷莫那”:

     “市※※在广场边上古老的宫殿里,里面有一间屋子藏着五把国宝级的小提琴,那天我听了一位先生拉那把一七一五年名字叫“克雷莫纳人”的斯特拉迪瓦立琴,这把琴曾经属于过匈牙利提琴大师约瑟夫·约阿西姆。我听的时候脑子里一片······如果现在有人引你到一间屋子里,突然发现列奥纳多·达·芬奇正在里面画画,你的感觉怎样?”


喜欢音乐、特别是喜欢听小提琴的人,就会体会到阿城表达的那种感觉的。

但阿城并没有把《威尼斯日记》写成一幅西洋风景的油画,他谈天说地,不仅有钟楼、浮雕、歌剧和咖啡,还有饮茶、唐朝遗事、胡人传说,还有《教坊记》、《扬州画舫录》。威尼斯的波光里似乎倒映出来的全是苏州小巷和扬州风光。书中几张阿城的手绘地图,好像民俗风情画。

阿城是个说故事高手,他把写小说看成是一门手艺活。《遍地风流》里每一篇短小精悍、读来有味。据说阿城处女作《棋王》的编辑对阿城说故事的绝活一直津津乐道他听过阿城“羊的故事”:

        我家住在北京德胜门附近,每当过冬,口外 (指张家口外)的羊进京.都要经过我家门口。那是由羊倌们赶着一大群一大群的羊由口外经过几百里地走过来的。因为我家正在城门边上,所以羊群走到这里就要停下来休息。我特别喜欢看羊.只要羊群一在我家门口停下来,我就开门跑出来,和坐在门口的羊倌们聊天,并且看他们打尖吃干粮。羊群总是在晚上到,我一听沙沙沙,沙沙沙地一大片,连续不断地像雨点打在玻璃窗上的声音.就从床上一跃而起.抱起儿子,打开大门,看羊群一批一批在我家门前停下来。

讲到这里,有人怀疑地问:那如今,羊还是不靠火车运.还是靠羊倌从几百里外赶着走过?

       他立即回答:对,还是由羊倌赶着走过来。为什么不用车运呢?那是因为经过秋天羊就上了一身膘,就靠这走上几百上千里,才能把身上的膘“走”掉,好剩下一身精肉。北京高等饭店像“东来顺”所用的羊肉好就好在精而无膘。老少爷们欢喜的这种羊肉就是靠羊背着自己的一身肉走过来的。

——故事戛然而止。 复述当然不能传其神韵,然而“羊是背着它自己的一身肉走过来的”那一句话,玩味一下,意味深长,并且每想起来就有一种酸酸的感觉。

当然,读过阿城,最大的感受是阅读的快感,但要具体说或写,感觉很无能无力。阿城的知识结构博识广通,他的文字是他的体验,但又不止于体验,由体验酿造出对文学自我的审视和发现,阿城进得去,又出得来,所以阿城的世界大,阿城的文学世界和整个世界是联系在一道的。且阿城能用平静的心态看待这个世界,因为他对人的本质和在世界中的位置有清晰认识。这样的说法且不论准确与否,至少在闲读之余,局部短时地传递到我的身心。

村上春树说: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那就好办,只要我们默默递出酒杯、您接过静静送入喉咙即可,非常简单非常亲密非常精确。

可惜,我们的语言终究只是语言,我的表达也许更词不达意。所以,关于阿城的文字,我读出的写出并不是阿城,而只是自己。您要了解阿城,只有您亲自去读阿城。

PS:最近网上很多人对阿城的书、对话等很感兴趣,话题也越来越多。看到有人很便宜地淘到了阿城的书,而万能的淘宝上却只有洛阳纸贵的港台版,于是,狠下心来,订购了《威尼斯日记》、《遍地风流》、《常识与通识》和《棋王树王孩子王》四册。先到手《威尼斯日记》和《遍地风流》,繁体竖版,却全无阅读障碍,喜不自胜。 本帖最后由 语冰 于 2017-11-7 22:33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相关标签: 联想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浏览:96 回帖:2
第 1 页 / 共 1 页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20.203
主题: 13
帖子: 3033
注册: 2007年1月
年内主力装备
Canon EOS R8
Canon EOS R7
一只老白猫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三年前六月一天,这只白猫大大咧咧地躺在小区一辆汽车的发动机仓盖上,生无可恋地晒着太阳。只是因为多看了它一眼,往后的日子,它频频来我家门口讨要食物。这是一只浑身全白的公猫,但叫声缠绵,喜欢蹭人。每次讨要猫粮,一声声地叫着,仿佛在呼救:救救孩子,救救孩子!好像是第二年冬天,不知怎么尾巴断了,应该是被野狗追逐咬断的,一大段尾巴由一根筋连着在地上拖,看得人心惊肉跳。我也不敢特别靠近它,用一把园艺剪刀将筋剪断,又用小儿抗生素冲剂和芬必得拌在猫粮中给它服用,一连几天都是如此,这猫终于挺过了这场灾难。这以后,每每看到有狗经过,它就会跳出我家院子的铁艺围栏内,免受狗的骚扰。这只白猫生命力还是挺强的,有段时间瘦得不成样子,有时看它似乎奄奄一息了,但它还是渡过了三个寒冬,现在比之前更健康了。前天晚上,有位女子敲我家窗子,女子说,今天经过这儿,看到这只白猫,叫它名字“白雪”,它回应的,应该是她家几年前跑掉的猫,又看到我家院子里有猫粮,应该是我们养着它,连声说谢谢。女子说,等休息天过来领它,带它去宠物店洗浴、驱虫、※※后带回家。今天中午,它像往常一样,把自己这身皮囊摊在墙边的草丛里晒太阳,我走过去,它以为要给它投食,回头看着我,就此拍下这张照片。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0.203
主题: 13
帖子: 3033
注册: 2007年1月
年内主力装备
Canon EOS R8
Canon EOS R7
说散就散

今年国庆期间,开始知道斗鱼,因为喜欢听歌,开始看“三味真火”互动音乐会的直播间。《说散就散》,几乎是这段时间直播必唱的曲目。然后,有点一语成谶的样子,到十一月初,“三味真火”的两位主力女歌手离开了直播间。作为局外人,并不知道他们发生了什么故事,不需要也没办法去考究,但就如歌词说的,因为成长,我们忽然间说散就散。

那天去一个乡村的“稻田音乐会”,拍得一幅几个孩子在稻田快乐玩耍的照片,放在电脑上做后期时,想到一句话——所有的合影就是绝版——因为成长,这些孩子终将分别,直至天各一方,然后又想起这首《说散就散》,还想起一首更老的英文歌曲《神龙帕夫》,想起自己许多年前写的关于《神龙帕夫》的文字。

忧伤的神龙

   说起“彼特、保罗和玛丽三重唱组”,知道的人肯定不会太多,而他们的一首民谣《Puff 帕夫神龙》,想必知者更少。虽然我的脑海中很多时候充斥着 “林肯公园(Linkin Park)”《In The End》之类的音乐,但偶尔地,这样“古老”的声音也会冒出来,并挥之不去。
  
   最初听《Puff 帕夫神龙》,是在央视最早的英语教学节目“星期日英语”中,听一位长得并不算漂亮的女主持彭文兰抱着吉他自弹自唱的:“Puff,the magic dragon lived by the sea,and frolickedin the autumn mist in a land called Honalhlee”。不过,在那个时候,能抱吉他弹唱该是件多了不起的事,所以能一直记得彭文兰这个名字。而在彭文兰唱过的许多首英文歌中,独独对《Puff 帕夫神龙》念念不忘,则是因为这首歌中的一种特别的感伤将我击中。
  
   这支民谣是一首叙事式歌曲:哈纳里国的秋雾中无忧无虑戏水的神龙帕夫,结识了小玩童杰克•佩帕,他们一起玩耍嬉戏,日子过得很开心,但小杰克转眼间长大,得去工作和成婚,而岁月于神龙却了无痕迹,童心无改,于是海边留下失去玩伴的帕夫,孤独和忧郁,比狂风恶浪更具杀伤力,悲伤的神龙低垂下头,绿色鳞片雨点般地脱落......
  
   “彼特、保罗和玛丽三重唱组”,那曾经通过中波广播回荡在作为食堂的礼堂的巨大空间的歌声,早已醇化为轻淡隽永声音标本保留在青春期青葱色的记忆空间中,那个空间中,有与第一招待所连接的清静的水塘,有友谊路尽头的夕阳下招摇的水柳,有躺在大操场草坪上仰视的闪烁星空。
  
   转眼间,许多年过去,已经记不清那间视听室的样子,有的只是那台笨拙的东欧黑白电视机的印象。星期天经常一起看这档节目的两个好友,直到如今也保持着若有若无的联系。那时候没有听好友说起对这歌的感慨,而现在也不觉得这歌是对一同变老的朋友的隐喻。因为,当时就已经在想,永恒的不变和永远的求变,其实是潜伏于自己心中的两条巨龙,而两者无可奈何地渐行渐远,所有成长的伤痛皆源于此。
  
   “Without his lifelong friend Puff could not be brave,So Puff that mighty dragon sadly slipped into his cave”。曾经哼着这歌走过的小河边的泥路,成了充满魅惑的后街和香樟成荫的短道,铸铁的的街灯和一二再装修的酒楼交相辉映,曾经是理想主义者的惨绿少年的身影,早已无限忧伤地回到遥远的海边岩洞中。每天以匆忙的脚步踏过这段水泥铺就的路面,追赶几秒钟后响起上班的铃声。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一些杂片杂记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