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弱智就别出来科普了——论微单片上相位对焦的优越性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泡菜
泡网分: 1.69
主题: 34
帖子: 1670
注册: 2014年2月
C版流窜过来的几个弱智真是给我乐坏了,还美其名曰科普,贴出来的第一张图就闹了个国际笑话:连基线的位置在哪儿都不知道
(某位大师画的神图)

这种基础概念都搞不清的货色写出来的东西跟放屁当然也没什么区别,从头一直错到尾。本帖简单的分析一下单反独立相位和微单片上相位之间的优劣,以正视听。
(1)
(1)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浏览:27445 回帖:1195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0.046
主题: 0
帖子: 34
注册: 2018年7月
太干活了 真的是学到了很多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5.487
主题: 9
帖子: 449
注册: 2007年3月
你们!真是闲的蛋疼!单反、微单、手机摄影……它们谁也取代不了谁!最后唯有取代的只是你们那个随波逐流的玻璃心!真的是吃饱了撑的!不论什么都是工具,各有各的的用途和领域……再怎么分析优缺点……哈哈~~是不是有病了?!真的是※※吗?哈哈~~狗屁!鬼子把你们当狗的!可惜的是和宝岛台湾那可恨的菜蝇蚊、李灯灰一个嘴脸!别在这骂街了!太丢人了!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06
主题: 3
帖子: 1203
注册: 2013年11月
路过人间看世界 发表于 2018-1-3 11:13
无反确实还有很多技术不成熟尚待解决,不过我觉得按照目前发展趋势,五年以后干掉单反应该不是问题

这个同意,只是5年后相机会不会被手机干掉还未知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6.945
主题: 0
帖子: 8980
注册: 2002年10月
来碗炸酱面 发表于 2018-1-3 13:31
没消停。在佳能论坛里求发展呢。https://forum.xitek.com/thread-1732058-1-1-1.html

那位可真能折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9
主题: 34
帖子: 1670
注册: 2014年2月
logical 发表于 2018-1-3 09:08
楼主又回来了?

弱智拉到了一个自己不会算失焦距离,就说佳能索尼等各大厂家都在拿相位对焦的测距在忽悠人,是实际上根本不需要的 -- 被大家教训了几轮,看来是消停了。

可以可以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6.575
主题: 35
帖子: 6179
注册: 2011年2月
logical 发表于 2018-1-3 09:08
楼主又回来了?

弱智拉到了一个自己不会算失焦距离,就说佳能索尼等各大厂家都在拿相位对焦的测距在忽悠人,是实际上根本不需要的 -- 被大家教训了几轮,看来是消停了。


没消停。在佳能论坛里求发展呢。https://forum.xitek.com/thread-1732058-1-1-1.html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271
主题: 5
帖子: 228
注册: 2017年12月
夜风微凉 发表于 2017-12-3 11:08
那么你是同意我的意见咯?干掉单反本应该是分分钟的事情。然而现实说:No。
WHY?

无反确实还有很多技术不成熟尚待解决,不过我觉得按照目前发展趋势,五年以后干掉单反应该不是问题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6.945
主题: 0
帖子: 8980
注册: 2002年10月
zeratulmrye 发表于 2018-1-3 04:53
这帖怎么盖了这么多楼?现在在吵啥啊?

楼主又回来了?

弱智拉到了一个自己不会算失焦距离,就说佳能索尼等各大厂家都在拿相位对焦的测距在忽悠人,是实际上根本不需要的 -- 被大家教训了几轮,看来是消停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711
主题: 6
帖子: 1697
注册: 2015年1月
zeratulmrye 发表于 2018-1-3 04:53
这帖怎么盖了这么多楼?现在在吵啥啊?


几个高数怕是忘光的人,在讨论对焦怎么算,然后试图搞个大新闻而已。

其实兰拓那个说的比较明白了,而且有简单的解决办法,“看结论就够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9
主题: 34
帖子: 1670
注册: 2014年2月
这帖怎么盖了这么多楼?现在在吵啥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6.575
主题: 35
帖子: 6179
注册: 2011年2月
jlhlxdx 发表于 2017-12-29 18:31


尽管是篇综述,在类似的帖子里算不错的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7
主题: 0
帖子: 69
注册: 2009年10月
http://chuansong.me/n/2109896543116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7
主题: 0
帖子: 69
注册: 2009年10月
【兰拓相机租赁】兰拓相机租赁微信公众帐号_兰拓相机租赁最新文章 - 传送门 http://chuansong.me/account/qicaidang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3.141
主题: 0
帖子: 40
注册: 2007年8月
iZaZaD 发表于 2017-12-25 10:52
兰拓的lq84230同学上周提供了一个5D4的实拍文件,我给整理了一下,链接:https://pan.baidu.com/s/1o8GEBY6 密码:gk83

里边几个文件我说明一下:

1、有个软件,“RawDigger-1.2.23.549-x64-Setup.exe" ,兰拓的lq同学提供的链接,https://www_rawdigger_com/howtouse/canon-dual-pixel-mode-highlights-are-there 。 这个软件的功能是能解出来两个通道,frame 1 是双核合并的图像,frame2 是左边一个核心的图像。有点儿遗憾的是,不能分别解出来两个核心的成像。

2、我用这个软件把lq同学提供的5D4实拍图片打开,分别导出frame 1  frame 2的两个图像,我把这两个图像放到了文件“252A3214(1)-RGB的两个图层里”,图层分别为1 ,2

3、根据图片252A3214(1)-RGB-对焦点分布 中的对焦分布,我在图中找到了一个区域,把对应这个框内图像的小区域的图层1,2,都弄到文件 "252A3214(1)-RGB 单对焦框区域" 中。

4、然后我统计了一下在这个对焦框的最中心的7个像素亮度数据 以[(frame1 RGB),(frame2 RGB)] 形式 ,结果是:

[(85,61,37)(83,60,38)][(84,63,38)(84,62,40)][(83,44,39)(82,64,42)][(83,64,37)(79,67,40)][(83,65,39)(81,66,45)] [(87,67,37)(85,69,4 ...

焦点后面那个金属架。粗略计算,失焦距离0.1mm左右。就用的你那张TIF图,PS拾色只有256,意思比实际精度降低2^8以上。
你给的RGB数据完全是无用数据。

计算仅仅是我好奇到底有多难算。另外,我不准备回复你的任何言论了。我自己心里已经有数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9.834
主题: 61
帖子: 6492
注册: 2017年10月
kislvgt 发表于 2017-12-24 16:32
这么抬扛就业余了。
2^14意味这精度,你那B图像从最亮到最暗如果算做10,那么你PS上每一格至少也是100左右的光强差。你这什么+1 +2的光强差,在实际看来就等于误差一样,完全是白茫茫一片。这种区域就不能作为对焦区域。

弥散圆越小,对焦像素越少,意味着失焦距离小,意味这两个半像素左右光强差越大。6×10^-5的角度差,这是光照充足情况下的一个对焦像素左右成像的分辨精度,通过这个就可以求失焦距离。失焦距离越小,这个精度越高。这是个简单的三角函数。意思是,2个对焦像素精度就够了。明白了吗??这个都说第三遍了。
再强调一下,你自己画个光路图,对焦像素尺寸一定,失焦距离越小,这两个像素偏转之后左右光强差越大。意思是1-2个对焦像素就能达到你说的精度。

首先对焦区域很小,如果宏观的看的话,你自己去算尺寸,每个对焦区域实际上很小
而且对焦区域必须要有足够的对比度,所以在这个小尺寸上找出一个明暗相差比较明显的计算区域没那么难.

对于那些极端情况,比如最远到最近的计算,这种肯定有算法的问题,有二次介入,毕竟对焦行程那么长时间.

开环闭环的问题,说了这么多遍,说个最简单的,你要是闭环,那么只能每次移动最小的对焦单位,你如何保证对焦速度?闭环精度和速 ...


兰拓的lq84230同学上周提供了一个5D4的实拍文件,我给整理了一下,链接:https://pan.baidu.com/s/1o8GEBY6 密码:gk83

里边几个文件我说明一下:

1、有个软件,“RawDigger-1.2.23.549-x64-Setup.exe" ,兰拓的lq同学提供的链接,https://www_rawdigger_com/howtouse/canon-dual-pixel-mode-highlights-are-there 。 这个软件的功能是能解出来两个通道,frame 1 是双核合并的图像,frame2 是左边一个核心的图像。有点儿遗憾的是,不能分别解出来两个核心的成像。

2、我用这个软件把lq同学提供的5D4实拍图片打开,分别导出frame 1  frame 2的两个图像,我把这两个图像放到了文件“252A3214(1)-RGB的两个图层里”,图层分别为1 ,2

3、根据图片252A3214(1)-RGB-对焦点分布 中的对焦分布,我在图中找到了一个区域,把对应这个框内图像的小区域的图层1,2,都弄到文件 "252A3214(1)-RGB 单对焦框区域" 中。

4、然后我统计了一下在这个对焦框的最中心的7个像素亮度数据 以[(frame1 RGB),(frame2 RGB)] 形式 ,结果是:

[(85,61,37)(83,60,38)][(84,63,38)(84,62,40)][(83,44,39)(82,64,42)][(83,64,37)(79,67,40)][(83,65,39)(81,66,45)] [(87,67,37)(85,69,42)]  [(87,67,37)(85,69,42)] [(87,68,40)(86,72,44)]

分析一下吧,怎么测距?  这个是实拍的图,不是假的。

感兴趣的话,也可以把合焦区域的单独提取出来分析分析,看看它的合焦区域A+B 与A的差值分布是什么情况。

合焦点区域的图像在文件 ”252A3214(1)-RGB 合焦点“ 里。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6.945
主题: 0
帖子: 8980
注册: 2002年10月
iZaZaD 发表于 2017-12-24 15:58
q同学是个明白人。看出问题的所在了。  不测距能对焦,这个很肯定,裂像屏相机不就是没有测距系统也能拍出对焦清晰的照片嘛。如果在裂像屏前边装个小相机,只要判断两个半圆内的图形能对折重合就可以认为合焦了。有距离的啥事儿嘛~

果然又开始和阿Q演双簧了。

不测距的列像屏成像,只能像手动对焦一样靠多次尝试来逼近合焦点 -- 你要通过相位差实现一次性自动对焦,就必须计算距离。 本帖最后由 logical 于 2017-12-24 19:01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6.945
主题: 0
帖子: 8980
注册: 2002年10月
qumiq5 发表于 2017-12-24 15:17
测距我没说不能啊,但不测距能不能对焦?爱咋咋地和中场提到的靠负反馈机制实现不测距对焦理论上是完全可行的,实际中如何处理谁也不知道罢了。这就是有争议的地点,谁也不能一口咬定相机内部是如何实现的,除非你有源代码或者对焦运算逻辑框图。

负反馈机制不测距,就只能向反差一样多次尝试,不可能一次性对焦到位。这就不能解释佳能关于可以一次性对焦成功的说法和众多实际体验。

-- 负反馈机制在理论上根本无法实现一次性对焦到位,否则还需要什么“负反馈”? 本帖最后由 logical 于 2017-12-24 19:02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3.141
主题: 0
帖子: 40
注册: 2007年8月
iZaZaD 发表于 2017-12-24 15:43
气氛不要搞的太紧张,咱轻松点儿说。这么长的发言,针对几处我说说我的看法:

结合上边我说的,我只需要找出失焦方向,然后控制马达按有利于减小失焦方向的方向转动,最终消除相位差(也就是左右两个像素亮度读数值一样或者进入设定的偏差范围内)就认为合焦了,这是我能想到的最简单的方法。这个过程一定要用闭环控制才行,实际上这也是个很典型很简单的闭环控制过程。

这么抬扛就业余了。
2^14意味这精度,你那B图像从最亮到最暗如果算做10,那么你PS上每一格至少也是100左右的光强差。你这什么+1 +2的光强差,在实际看来就等于误差一样,完全是白茫茫一片。这种区域就不能作为对焦区域。

弥散圆越小,对焦像素越少,意味着失焦距离小,意味这两个半像素左右光强差越大。6×10^-5的角度差,这是光照充足情况下的一个对焦像素左右成像的分辨精度,通过这个就可以求失焦距离。失焦距离越小,这个精度越高。这是个简单的三角函数。意思是,2个对焦像素精度就够了。明白了吗??这个都说第三遍了。
再强调一下,你自己画个光路图,对焦像素尺寸一定,失焦距离越小,这两个像素偏转之后左右光强差越大。意思是1-2个对焦像素就能达到你说的精度。

首先对焦区域很小,如果宏观的看的话,你自己去算尺寸,每个对焦区域实际上很小
而且对焦区域必须要有足够的对比度,所以在这个小尺寸上找出一个明暗相差比较明显的计算区域没那么难.

对于那些极端情况,比如最远到最近的计算,这种肯定有算法的问题,有二次介入,毕竟对焦行程那么长时间.

开环闭环的问题,说了这么多遍,说个最简单的,你要是闭环,那么只能每次移动最小的对焦单位,你如何保证对焦速度?闭环精度和速度就没法共存。最简单的逻辑,可以做成开环为什么不做成开环。现在对速度的要求这么高,从设计之初肯定是以开环为主。如果做不到开环他压根不会做专业相机。

感觉说来说去就这些了.就没啥可进一步探讨的空间了 本帖最后由 kislvgt 于 2017-12-24 16:37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9.834
主题: 61
帖子: 6492
注册: 2017年10月
qumiq5 发表于 2017-12-24 15:17
测距我没说不能啊,但不测距能不能对焦?爱咋咋地和中场提到的靠负反馈机制实现不测距对焦理论上是完全可行的,实际中如何处理谁也不知道罢了。这就是有争议的地点,谁也不能一口咬定相机内部是如何实现的,除非你有源代码或者对焦运算逻辑框图。


q同学是个明白人。看出问题的所在了。  不测距能对焦,这个很肯定,裂像屏相机不就是没有测距系统也能拍出对焦清晰的照片嘛。如果在裂像屏前边装个小相机,只要判断两个半圆内的图形能对折重合就可以认为合焦了。有距离的啥事儿嘛~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9.834
主题: 61
帖子: 6492
注册: 2017年10月
气氛不要搞的太紧张,咱轻松点儿说。这么长的发言,针对几处我说说我的看法:

kislvgt 发表于 2017-12-24 14:38
放假,有空,把高等数学的东西用高中数学告诉你怎么算。
开始你说没法精确测焦,在弥散圆很小的情况下没法计算。之前我的回复已经说了。
左右两个半像素和对焦像素之间的光强差可以在失焦距离很短的情况下算出失焦距离。这点没疑问了哈,我以及给你解释过了。动态范围14意味这6×^10-5的角度测量精度。对于只有几个对焦像素起作用的情况,可以很精确的测量出失焦距离。

这里有个事儿您要注意一下,动态范围14,意味0-16384这个数字范围,这个是针对像素最大亮度的,如果像素上的亮度不够,左右两个半像素和对焦像素的亮度分别为100和101,那么这个精度似乎不是你说的那么算。比如画面上某一行上几个像素,亮度值分别是(84,83)(85,83)(85,84)(87,85)(101,100)(100,100)(100,101)(100,101)(89,90)(88,89)(88,89)(87,88)(86,87),换成左右差值序列为: 1,2,1,2,1,2,1,0,-1,-1,-1,-1,-1,-1 每一个上边右边的都比左边大一点点,这个精度怎么算?我说能很清楚的看出来方向性,但是却看不出来具体的失焦数值。

不过您说的也对,在弥散圆比较大(虽然并不用找出一个圆形的虚化形状),参与计算的像素数比较多的情况下,会得到的结果会比较精确。 这也是为什么我要一直争论开环闭环的原因。 按你们测距-开环控制的思路,在失焦比较大的情况下计算出个准确的马达移动量,然后马达一步移动到位,似乎是可行的;但是对焦是需要应对随机的场景的,万一弥散圆很小,精度就要大幅度降低了。对于一个控制系统来说,不同场合有不同的精度,不是很合理。



现在你又开始说弥散圆大的时候测不准了。那就再简单说说这种情况下的计算。

我上边举的例子,13个像素大小的弥散圆,够大吗?


首先有一点,就是对焦区域有明显的边界或者强度差。其实,弥散圆大的情况下,测量的并不单弥散圆的半径,肯定也有强度分布。回到初中的几何和光路图。我之前说,失焦就近视点光源照射CMOS,在知道焦距和光圈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知道这个点光源的照射角(姑且这么叫吧)就是点光源最左边光线和最右边光线的角度值。
回到你的模型,那个模型计算太简单了。别担心,后面我给你推广到普通情况。对于你的A和B,失焦的B的计算,对焦区域只需要一段包括了边界的弧度。我们这么算,当然实际肯定不会这么算。把光强一样的点连成线,得到一个的边界,从最弱边界开始,法向延伸,我们可以知道物体的轮廓肯定是某条连线(当然已经可以得到一个大体的值)。现在我们需要根据光强去求哪条连线。

我说了,如果我叠加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或者对着一堆乱草拍张失焦的图,我保证你连个有边界的弧线都找不到。

对于一个点光源,我们知道照射角度,知道一条从最高到最低的光强分布,我们有2^14的测量精度,计算失焦距离很容易。理论上,这个模型里只有光强和失焦距离两个未知数,在知道对焦像素分布的情况下,我们只需要任何两个像素点的光强数据就能求解了。如果是2个点光源,失焦距离一样,只是光强有区别,那么只需要知道3个对焦像素的光强。如果有N个点光源的照射,那么就需要N+1对焦像素点。这里我们不说什么向量矩阵线性代数积分。你就认为是叠加好了。实际情况是,对焦像素点肯定比点光源要多得多(对焦区域有轮廓),而且因为有照射角的限制,计算也简化。这个光强的数据也可以反过来去求弥散圆,因为我们已经知道理论的光强分布。
至少可以知道,就你那个模型,在2^14的测量精度下,确定失焦距离和弥散圆半径都精确得很。

别说2个像素3个像素,就是上边我举的那13个像素的,都在一条直线上的,还觉得容易算出来吗?

实际上可以看到,因为我们的已知量远远超过理论值,所以你可以理解到这中间会有比高中数学复杂点的操作,比如我们是去反复迭代确定精度或者直接分区域求失焦距离再去根据分布取。或者自动对焦时用哪部分的对焦区域更有效等等。

到这一步了,别说边界取不出来。照射角一定就已经决定了这个边界不难找。轮廓或者明显的光强差都会有明显的边界。

回头我给你拍个失焦的水泥地面去,让你给我找边界

至于实际中SONY的具体算法是怎么算的,我也不知道。我只是说我理解上可以这么算,推翻你的不能够或者精度不够。之前说了几遍让你去看看惠更斯菲涅尔,基尔霍夫之类的。他们考虑的情况,照射角无限大,失焦距离随意,光有相干性的情况的光强分布。具体我也不说了。

别管你是高中生,还是其他专业的,多读点书,有好处。这些还仅仅是17-18世纪研究的东西,还远没到玻尔爱因斯坦那个量子力学相对论的难度和复杂性。遇到问题多用科学的思路去想想,别上来就感觉一个结论,然后拼命去找证据,这不是科学的思考方法。


结合上边我说的,我只需要找出失焦方向,然后控制马达按有利于减小失焦方向的方向转动,最终消除相位差(也就是左右两个像素亮度读数值一样或者进入设定的偏差范围内)就认为合焦了,这是我能想到的最简单的方法。这个过程一定要用闭环控制才行,实际上这也是个很典型很简单的闭环控制过程。
本帖最后由 iZaZaD 于 2017-12-24 15:45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2.725
主题: 35
帖子: 2732
注册: 2017年5月
logical 发表于 2017-12-24 14:39
你就是这样断章取义的吗?论文和说明的文章已经不止一个人提供了不止一篇,DPreview,佳能,Sony还有富士的官方说明,实际相位对焦中经常能做到的一次到位,SONY的相位对焦比反差对焦的巨大优势 。。。

你说:这些可以互相映证的从理论到实践,从评测者的结论到我们自身使用者的亲身体验形成的完整的逻辑链条,不能证明相位差测距的成立?仅仅因为某个人没有掌握其中的计算方法,就要否定这整个的证据链条,这能叫科学方法?!

你质疑的如果仅仅是一本“圣经”,那请告诉我,是哪一本?我们怎么从来不知道?!

测距我没说不能啊,但不测距能不能对焦?爱咋咋地和中场提到的靠负反馈机制实现不测距对焦理论上是完全可行的,实际中如何处理谁也不知道罢了。这就是有争议的地点,谁也不能一口咬定相机内部是如何实现的,除非你有源代码或者对焦运算逻辑框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6.945
主题: 0
帖子: 8980
注册: 2002年10月
qumiq5 发表于 2017-12-24 14:26
别人的东西,也不过就是篇论文,这篇论文的论点、论据、推导过程有无瑕疵,跟真正的相机算法是否一致如何你并无从得知,然后就奉为圣经,连起码的质疑都木有,这也是科学方法?

你就是这样断章取义的吗?论文和说明的文章已经不止一个人提供了不止一篇,DPreview,佳能,Sony还有富士的官方说明,实际相位对焦中经常能做到的一次到位,SONY的相位对焦比反差对焦的巨大优势 。。。

你说:这些可以互相映证的从理论到实践,从评测者的结论到我们自身使用者的亲身体验形成的完整的逻辑链条,不能证明相位差测距的成立?仅仅因为某个人没有掌握其中的计算方法,就要否定这整个的证据链条,这能叫科学方法?!

你质疑的如果仅仅是一本“圣经”,那请告诉我,是哪一本?我们怎么从来不知道?!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3.141
主题: 0
帖子: 40
注册: 2007年8月
iZaZaD 发表于 2017-12-23 12:18
那如果我告诉你图上那个b物体与a不一样大,具体差多少不知道,你那些各种算法里哪个公式能算出来它的虚化量?

图在那放着,你可以下载下去用PS打开,很容易测出它直径是多少像素。您用你说的那些理论给算一下b图像被虚化之前直径是多少像素。这只是一个正圆的光斑,按你说的应该不难。回头我这还有三角的方的长条的随机叠加过来。

如果觉得我这图是自己画的不够可信,888楼有5D4实拍图,可以解出左右像素的单独图像,您给算算后边餐桌或柱子距离凳子多远,精确到厘米就行。

放假,有空,把高等数学的东西用高中数学告诉你怎么算。
开始你说没法精确测焦,在弥散圆很小的情况下没法计算。之前我的回复已经说了。
左右两个半像素和对焦像素之间的光强差可以在失焦距离很短的情况下算出失焦距离。这点没疑问了哈,我以及给你解释过了。动态范围14意味这6×^10-5的角度测量精度。对于只有几个对焦像素起作用的情况,可以很精确的测量出失焦距离。

现在你又开始说弥散圆大的时候测不准了。那就再简单说说这种情况下的计算。
首先有一点,就是对焦区域有明显的边界或者强度差。其实,弥散圆大的情况下,测量的并不单弥散圆的半径,肯定也有强度分布。回到初中的几何和光路图。我之前说,失焦就近视点光源照射CMOS,在知道焦距和光圈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知道这个点光源的照射角(姑且这么叫吧)就是点光源最左边光线和最右边光线的角度值。
回到你的模型,那个模型计算太简单了。别担心,后面我给你推广到普通情况。对于你的A和B,失焦的B的计算,对焦区域只需要一段包括了边界的弧度。我们这么算,当然实际肯定不会这么算。把光强一样的点连成线,得到一个的边界,从最弱边界开始,法向延伸,我们可以知道物体的轮廓肯定是某条连线(当然已经可以得到一个大体的值)。现在我们需要根据光强去求哪条连线。

对于一个点光源,我们知道照射角度,知道一条从最高到最低的光强分布,我们有2^14的测量精度,计算失焦距离很容易。理论上,这个模型里只有光强和失焦距离两个未知数,在知道对焦像素分布的情况下,我们只需要任何两个像素点的光强数据就能求解了。如果是2个点光源,失焦距离一样,只是光强有区别,那么只需要知道3个对焦像素的光强。如果有N个点光源的照射,那么就需要N+1对焦像素点。这里我们不说什么向量矩阵线性代数积分。你就认为是叠加好了。实际情况是,对焦像素点肯定比点光源要多得多(对焦区域有轮廓),而且因为有照射角的限制,计算也简化。这个光强的数据也可以反过来去求弥散圆,因为我们已经知道理论的光强分布。
至少可以知道,就你那个模型,在2^14的测量精度下,确定失焦距离和弥散圆半径都精确得很。

实际上可以看到,因为我们的已知量远远超过理论值,所以你可以理解到这中间会有比高中数学复杂点的操作,比如我们是去反复迭代确定精度或者直接分区域求失焦距离再去根据分布取。或者自动对焦时用哪部分的对焦区域更有效等等。

到这一步了,别说边界取不出来。照射角一定就已经决定了这个边界不难找。轮廓或者明显的光强差都会有明显的边界。

至于实际中SONY的具体算法是怎么算的,我也不知道。我只是说我理解上可以这么算,推翻你的不能够或者精度不够。之前说了几遍让你去看看惠更斯菲涅尔,基尔霍夫之类的。他们考虑的情况,照射角无限大,失焦距离随意,光有相干性的情况的光强分布。具体我也不说了。

别管你是高中生,还是其他专业的,多读点书,有好处。这些还仅仅是17-18世纪研究的东西,还远没到玻尔爱因斯坦那个量子力学相对论的难度和复杂性。遇到问题多用科学的思路去想想,别上来就感觉一个结论,然后拼命去找证据,这不是科学的思考方法。
本帖最后由 kislvgt 于 2017-12-24 14:50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2.725
主题: 35
帖子: 2732
注册: 2017年5月
logical 发表于 2017-12-24 14:12
没有科学研究的方法,只是执着认真的在探讨自己凭空想象出来的东西 -- 比如因为别人已经做出来了相位差检测距离,也公布了这个结果。你非要反其道而行之 -- 有一句话形容,叫南辕北辙。就是越执着认真,越和目的地离得远 。。。

现代社会真的有本事的人,都是会勇于承认自己的无知,虚心学习的人。

自以为无所不知,遇到搞不懂的就说别人都在骗你,别出心裁的妄图另起炉灶也要搞“懂” -- 这不是真的好学的人会做的事情。这样的人,在过去还可以自己搞一套装神棍骗人。现代民智已开,就只会徒惹笑柄了 。。。

别人的东西,也不过就是篇论文,这篇论文的论点、论据、推导过程有无瑕疵,跟真正的相机算法是否一致如何你并无从得知,然后就奉为圣经,连起码的质疑都木有,这也是科学方法?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6.945
主题: 0
帖子: 8980
注册: 2002年10月
qumiq5 发表于 2017-12-24 13:32
全都是在瞎子摸象,50步笑百步或者100步笑50步有意思?丢。。。

izazadi和中场同学一直是很执着认真的在探讨问题,而另几个拿不出干货不说,还冷嘲热讽,好像你们写过相机对焦程序似得。真有本身,把相机的固件整个反汇编一下,搞出源代码研究一下再说。

没有科学研究的方法,只是执着认真的在探讨自己凭空想象出来的东西 -- 比如因为别人已经做出来了相位差检测距离,也公布了这个结果。你非要反其道而行之 -- 有一句话形容,叫南辕北辙。就是越执着认真,越和目的地离得远 。。。

现代社会真的有本事的人,都是会勇于承认自己的无知,虚心学习的人。

自以为无所不知,遇到搞不懂的就说别人都在骗你,别出心裁的妄图另起炉灶也要搞“懂” -- 这不是真的好学的人会做的事情。这样的人,在过去还可以自己搞一套装神棍骗人。现代民智已开,就只会徒惹笑柄了 。。。 本帖最后由 logical 于 2017-12-24 14:15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2.725
主题: 35
帖子: 2732
注册: 2017年5月
全都是在瞎子摸象,50步笑百步或者100步笑50步有意思?丢。。。

izazadi和中场同学一直是很执着认真的在探讨问题,而另几个拿不出干货不说,还冷嘲热讽,好像你们写过相机对焦程序似得。真有本身,把相机的固件整个反汇编一下,搞出源代码研究一下再说。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6.575
主题: 35
帖子: 6179
注册: 2011年2月
iZaZaD 发表于 2017-12-24 12:00
你先算出来再说。看不懂我可以向你请教嘛


简单地说就是logical资深说得对,不需要去卷积,但是要解方程。请教了一下专家,解方程要迭代,多少次收敛没准。你说值得自己去算吗?
可以肯定的是相位检测的运算量要比反差检测大得多。,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9.834
主题: 61
帖子: 6492
注册: 2017年10月
来碗炸酱面 发表于 2017-12-24 03:35
我的意思是算出结果来你也看不懂,浪费时间干吗
...


你先算出来再说。看不懂我可以向你请教嘛
本帖由 honor+FRD-AL10 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6.575
主题: 35
帖子: 6179
注册: 2011年2月
iZaZaD 发表于 2017-12-24 11:32
你这种说法除了证明你来这聊这个话题是闲的无聊并不能证明你看懂了会计算

虽然我也是很无聊的来找跟我一样无聊的人来聊天,但不代表我愿意跟不但无聊而且还不懂的人聊天。


我的意思是算出结果来你也看不懂,浪费时间干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弱智就别出来科普了——论微单片上相位对焦的优越性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