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沽名钓誉的尼康公司(转贴)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1.111
主题: 334
帖子: 2977
注册: 2001年12月
打着没打着?

日本的光学工业发展史上有这么一桩著名的公案,是关于二次大战中菲律宾海战的,那两艘著名的巨舰“大和号”和“武藏号”到底是谁把美国的※※※※打沉了?这一个公案的答案像一个多棱镜,映出了※※真实和人的感情、技术进步和战争胜负、技术与技术之间的差别等多重交错的关系。

《伴随着光与显微的世界——尼康75年史》记载了这个故事。当年,作为日本※※“大炮巨舰”主义的代表,诞生了“大和号”和“武藏号”两艘巨舰。这两艘巨舰的完成时间是1942年左右,尽管这时已经进入航空和雷达的时代,但是由于日本的雷达研制刚刚开始研制,制空权又完全被美国所掌握。不得已以厚装甲的巨舰配以远程巨炮权且充数,而巨炮的射击瞄准系统采用了基线长15.5米的巨大光学测距仪,重达3.6吨。如此巨大的测距仪使用玻璃制造,要保证精度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那巨大的测距仪镜片的加工本身,代表着当时光学加工技术得奇迹。只可惜,在电子技术面前,再好的光学加工技术也没能显※※力。当时大和和武藏各装备了4台这种测距仪。

关于那场海战,尼康公司史中这样说:“‘武藏号’在1944年10月的菲律宾海战中远隔33公里首发命中,两发齐射将美国※※※※‘冈比亚贝号’击沉。”

据考证,在这场海战中,“冈比亚贝号”的确被击沉了。但是,那是在10月25日,而在此之前的10月24号,“武藏号”自己早已经“武运不长”地沉于海底了,哪里能等的上开炮打“冈比亚贝”呢?也就是说,编那个公司※※的人编制了一个宁愿自己相信的谎话。

于是,有人分析说,击沉“冈比亚贝号”的只能是“大和号”了。其实,大和号和武藏号的光学瞄准仪器都是“日本光学公司(现在的尼康公司)”造的,为什么尼康公司的人在编写※※的、或者说在回顾※※的时候会犯这个错误呢?据东大教授小仓磐夫的分析是因为感情问题。武藏号是三菱重工长崎工厂制造的,而大和号是吴※※工厂制造的。三菱重工作为民间企业,对于同是民间企业的日本光学的人优礼有加,而吴※※工厂的人却把日本光学派来的人当作“士农工商”4民中的最末流来看待。于是,尼康公司的老职员们回顾※※的时候,宁愿相信这件功劳是武藏号立的。

但是,遗憾的是,真正的击沉“冈比亚贝号”的既不是武藏号,也不是大和号,而是无名的其他军舰。美国军方公布的资料显示:根本没有大和号首发命中的纪录。大和号开始射击是早上6点59分,而《※※※※冈比亚贝》一※※载,冈比亚贝首次中弹是在8点10分。就是说,大和号和其他的舰艇打呀、打呀、打了个天昏地暗,炮击了1个多小时,才击中了一发。而这一发也是别的舰艇击中的。而冈比亚贝的沉没,是在9点11分,决定性的炮击也并不是大和号发出的。

这实在是个很值得悲哀的事实,日本光学的人们费了千辛万苦而制造的巨型瞄准仪,根本就没有起上作用!搜罗了日美两国资料的日本现代史的权威秦郁彦所著的《实录太平洋战争》一书中,对这场战斗这样说:“备受瞩目的大和号的46厘米主炮,发射了约100发,几无一命中”。用白话说,就是没打着!美丽的期待和无情的现实!

[2004-01-12 21:50 补充如下]

在这里只是想讨论一下尼康公司而不是战争史
相关标签: 尼康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浏览:2983 回帖:60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1.111
主题: 334
帖子: 2977
注册: 2001年12月
这里有个连接:http://www_nikonhs_org/
还得清在海外的一帮色有们帮忙找找这本书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1.111
主题: 334
帖子: 2977
注册: 2001年12月
先转贴一下〉

-------------------------------------------------------------------------
Nikon的由来
  早在1917年,由日本三家小型的光学仪器公司联合组建了日本光学仪器公司,这家公司在最初只有200名雇员;他们在8名德国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工作,这就是现代尼康公司的前身。而尼康的名字则取自生产尼康相机公司的名字日本光学公司(NIPPON KOGAKU)二字的字首部分组成的。
  当时的日本光学仪器公司(Kogaku)主要制造光学设备,在三十年代主要为带有平板后背的照相机制造商品名为尼柯尔(Nikkor)的相机镜头,镜头的焦距范围在50mm到700mm之间。在30年代中期,他们又被要求为佳能的35mm新型相机制造镜头,并于1937年完成并推向市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尼康公司共有19家生产镜头和光学仪器的工厂,职工总数超过了20,000人,而在战后重新组建的时候,只剩下了一个工厂和1400名员工。
  这时,公司决定由自己来生产两种不同的照相机,一台是6×6cm的双镜头反光相机,另一台是可以更换镜头的平视取景相机。最初试验的双镜头反光相机没有成功,然后立即开始35mm相机的设计,并于 1948年正式开始生产尼康I型相机。

     
第一台尼康相机
  第一台尼康(Nikon)相机的基本设计,实际上是战前莱卡(Leica)和康泰克斯(Contax)照相机最佳特性的混合物,而且也是这两种相机的最佳的翻版。它原本可以很容易地再现这两台相机之一的各部分功能。然而,他们还是决定不采取两种德国相机的设计模式;而是结合两种相机的优点,自行设计出功能更强的相机。
  这台相机首先采用康泰克斯相机有棱角的外形,可卸下的后背,顶部安装的控制盘;前调焦环,以及镜头的安装接口。又采取了莱卡相机取景器的机械结构和布带横走的焦平面快门。相机在试制完成之后,曾经考虑过几种不同的名称,然而都放弃了,最后在准备发布的时候,决定采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经使用过的名称:“尼康”。
  当时正是24×32mm画幅相机流行的时候,尼康I型幸运而成功地进入了市场,另一新型号的尼康相机为24×24mm规格,它被命名为尼康M型,于1950年推出。这第二台尼康相机不叫II型而叫M型,可能是因为它的影像画幅正处于莱卡(L)24×36mm与尼康I型(N)24×32mm规格之间的缘故,而被称为M型。
  接着要生产的型号是尼康S型相机,这台相机在很大程度上与尼康M型相机相同,只增加了闪光同步插口。  


  尼康相机的第四个型号是SZ相机,于1954年推出。这是尼康早期平视取景相机中使用得最普遍的一种相机,为了研究和开发这台相机。尼康经过了多年的努力,其中出现了许多首次出现的相机功能,比如快速卷片和退卷杆,l∶l的取景器;一个改进了的点测距器,以及单一的后背锁。所有这些改进,使这台表面上与S型相类似的SZ相机,使用起来更为容易了。
  也许收藏早期尼康相机中一个最吸引人的方面,在于每一成功的尼康型号相机,与其先前的相比仅有少量的改进,而且在不同型号相机之间,其功能常常是相互交错的。早期尼康相机的最独特的地方在于,它不直接模仿莱卡、佳能和康泰克斯,而是独立自主地开发相机,将最有效的技术集中在每一台尼康相机之中,并且将这样的事业发展观念一下延续到今天。

     
专业望远镜生产商
  自从尼康公司的前身日本光学株式会社于1917年成立以来,望远镜一直是其产品线中的拳头产品之一。仅在1918年,尼康公司就向包括英国、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出口了18种型号共计15000架之多的高质量的棱镜式望远镜,而这仅仅只是开始而已!

  在上世纪20年代早期,尼康和德国工程师合作生产了一系列经典望远镜产品,如产于1922年的Mikron 4x and 6x望远镜(其中6x型号望远镜重量仅有90g),以及随后于1923年投产的Orion 6×24, 8×26, 和 Nova 系列。值得一提的是尼康的Mikron型望远镜的性能足以和比它体积大得多望远镜相抗衡,它甚至在上世纪50年代仍很流行。不过,随着时局的变化,此后,尼康就主要是生产满足军方需求的望远镜产品了。>  

  《伴随着光与显微的世界——尼康75年史》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尼康公司史中说:“’武藏号’在1944年10月的菲律宾海战中远隔33公里首发命中,两发齐射将美国※※※※’冈比亚贝号’击沉。”当年,作为日本※※“大炮巨舰”主义的代表,诞生了“大和号”和“武藏号”两艘巨舰。这两艘巨舰的完成时间是1942年左右,尽管这时已经进入航空和雷达的时代,但是由于日本的雷达刚刚开始研制,制空权又完全被美国所掌握。不得已以厚装甲的巨舰配以远程巨炮权且充数,而巨炮的射击瞄准系统采用了基线长15.5米的巨大光学测距仪,重达3.6吨。如此巨大的测距仪使用玻璃制造,要保证精度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那巨大的测距仪镜片的加工本身,代表着当时光学加工技术的奇迹,也代表了尼康的实力。


行业的专业典范
  日本尼康公司生产摄影镜头已有近60年的久远※※,一直以清晰度高、反差大著称,用于新闻、建筑、工业、医学、翻拍、制版等拍摄用途以至彩色摄影都是一时之选。尤其难得的是质量极为稳定,从未发生大起大落的现象;在无数测试、评比中始终名列前茅、保持高质量的形象,因而取得了广大专业工作者和摄影爱好者的高度信赖。尼康公司怎样保持其尼柯Nikkor镜头居于领先地位呢?以下是他们采取的一些引以自豪的技术措施。
1、近摄校正系统 Close-Range Correction System
  一般镜头通常在拍摄中景或远景时能得到最为清晰悦目的成像质量。近摄时,像差增大成象质量也就下降。大口径镜头近摄时像质下降现象尤其严重,不但反远距型不对称结构的大口径广角镜头如此,就是大口径的对称结构镜头也不例外。尼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用了其独特的近摄校正系统(CRC),即浮动镜片系统来校正近摄像差。当近摄时通过镜头中的一组(有时是两组)镜片相对于其他镜片幅度不同的移动来校正因物距变化而增大的像差达到提高成像质量的目的。
2、尼康集成镀膜 Nikon Integrated Coating
  镜头表面对光的反射,以及玻璃对光的吸收会产生重影、眩光、降低反差并破坏色彩还原等不良后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尼康所有镜头的镜片都镀有多层极薄的镀膜。由于镀膜并非只有利而无弊,更不是镀层愈多愈好,过多过厚的镀层会起有害的滤光作用,滤掉一部分可见光谱,因此与其他制造厂不同,尼康将这种称为尼康集成镀膜(NIC)的多层镀膜工艺纳入每一个尼康镜头的设计工作中去,根据镜头类型和玻璃材质的不同等因素,分别精确地标出每一镜片需要的镀膜层数,达到最佳的匹配状态。这样使所有尼康镜头都大大减小了眩光和重影,提高了影像的反差。
3、特低色散玻璃 Extra-Low Dispersion Glass
  摄影是靠光线成像的,黑白全色胶片或彩色胶片都要求蓝光和红光在同一平面上聚焦以防止产生色散现象而降低清晰度,标准镜头和广角镜头不会发生这一问题,但对于远摄镜头,尤其是180mm以上焦距的镜头,只要红光与蓝光焦距之间稍有差异就会使长焦距镜头的清晰度和彩色还原受到很大影响,而比短焦距镜头逊色得多。尼康开发了一种新型的特低色散玻璃(ED玻璃),不但能克服这一缺点,而且这种玻璃还和其他光学玻璃同样坚硬、耐刻划,因此可用作暴露在外面的前、后镜片。
4、内调焦方式Internal Focusing
  一般采用的有双螺纹面的调焦环在调焦过程中要将整个镜头的所有镜片组都在镜筒内作前后方向的移动,从而使镜头长度也发生伸缩的变化。这种复杂的调焦机构大大增加了整个镜头的体积和重量,可能使手持拍摄发生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尼康开发了内调焦(IF)系统,在调焦时只有调焦镜片组在内部移动,而镜头长度并不改变,这样简化了镜头结构而使镜头的体积和重量都大幅度减小,甚至有的超远摄镜头也可手持拍摄,调焦也更快、更容易,内调焦系统还能缩短镜头的最近拍摄距离,并提高远摄镜头在近摄时的成像质量。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5.604
主题: 66
帖子: 7974
注册: 2004年1月
还是感觉尼康的新技术蹩脚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版主
泡网分: 70.488
主题: 133
帖子: 11425
注册: 2000年7月
原文呢? 楼主寻了这么久还没寻来?
再不提高工作效率, 俺们就要怀疑是楼主沽名钓誉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1.111
主题: 334
帖子: 2977
注册: 2001年12月
尼康公司以前在公开场合多次批评镜身驱动,但是usm的专利一解封,他家就第一个跳了出来,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比较符合尼康的一贯行事风格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24
帖子: 563
注册: 2001年7月
每次读军事文章都难以克制地,幼稚地想如果这些聪明才智和生产力能用于和平建设该有多好多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1.995
主题: 12
帖子: 5848
注册: 2003年4月
哈哈哈
稻城兄!用词很好!我喜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2.907
主题: 69
帖子: 3446
注册: 2000年11月
优质内容勋章
我只记得大和号的命运悲惨,最后一次出航本来就是自杀出击,这个疯狂计划就是,大和号携带单程燃料出航(其实当时倭猪也没有供给大和的重油锅炉使用的足够燃油了,大和号重油舱里的除了劣质重油还有从民间收集的食用菜子油)开赴冲绳,然后搁浅,当作一个巨大的浮动炮台,用舰上的巨炮阻止霉菌攻击日本本土。可笑如意算盘没能实现,才开到九州鹿儿岛附近就让蝗虫般的霉菌※※※※※撞见,一顿狠揍后见了老※※舰上2767只倭猪,只有269名没有喂鲨鱼。

[稻城归来 编辑于 2004-01-13 23:38]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6.896
主题: 4
帖子: 384
注册: 2003年9月
對於這段戰史遺案,日本那邊一向喜歡將岡比亞歸入大和戰績單的説法,也算是一種對這艘前無古人大概也后無來者的艨艟巨艦表示某種惋惜吧。雖然這種説法的可能性是比較小的。然而,大和号上的那句光学瞄准仪确实是当时世界上的顶尖水平,这是毫无疑问的。

同样对这本书的作者身份有疑问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M16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7.477
主题: 23
帖子: 3557
注册: 2002年10月
美国护航航母“冈比亚湾号”的确不是给战列舰主炮击沉的,是给“八英寸炮(200毫米舰炮)多次命中击沉”的,看来尼康的确是瞎吹牛。美国人在战史里就这么说:

“the escort carrier Gambier Bay was eventually hit repeatedly by 8-inch gunfire, was crippled, and sank at 0907. ”

http://www_angelfire_com/fm/odyssey/LEYTE_GULF_Summary_of_the_Battle_.htm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1.111
主题: 334
帖子: 2977
注册: 2001年12月
先给个连接,原文容我慢慢寻来。http://www_yongle_com_cn/magazine/200312/mgppcq.asp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
主题: 0
帖子: 5
注册: 2004年1月
美国还真有“美国号”的--可不是拿来藏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0.901
主题: 54
帖子: 2190
注册: 2000年7月
它的名字明摆着是给自己增加压力嘛,要是美国弄个“美国号”,也会藏在家里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5.842
主题: 125
帖子: 5318
注册: 2000年7月
大和号绝不是第一次出战就被击沉,如果我没记错,中途岛海战中日本的旗舰就是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0.498
主题: 173
帖子: 4820
注册: 2000年12月
楼主提到的这本《伴随着光与显微的世界——尼康75年史》能不能详细的说一下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有中文版吗?

如果真是尼康出的书,我比较怀疑会存在这么严重与史实不符的内容。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0.028
主题: 97
帖子: 1827
注册: 2002年12月
mig25兄弟,听说话口气你年龄在30以下,我猜得对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0.028
主题: 97
帖子: 1827
注册: 2002年12月
乐于助人的还真不少,好在我不是军事迷,哪里说的不准确我倒不大在意.
史高治编辑:<<舰船知识>>里说大和号未参战就被炸沉大概不是我记混了,因为我孤陋寡闻就没听说过信农号.所以可能是杂志编辑搞错了,十年前没有这么多军事迷,所以杂志也没现在严谨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
主题: 0
帖子: 13
注册: 2004年1月
冈比亚贝号沉没时,一千米处还有一艘巡洋舰向它不停开炮...
小日本也就临死发泄一下了...实际那根本不是什么航母,要是冈比亚贝号算航母,那美国在二战损失的航母多了去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版主
泡网分: 70.484
主题: 27
帖子: 12776
注册: 2001年3月
出航极少,主要的作用是威慑,也是由于燃油的匮乏,加上盟军的轰炸,经常需要修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6.45
主题: 17
帖子: 3080
注册: 2002年11月
funder
杜必滋(梯尔比斯)还是出航过的!
没有大战斗而已.
威胁北极航线用的嘛!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
主题: 0
帖子: 13
注册: 2004年1月
开打了谁还管那条约?
马啃菠箩别太幼稚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6.427
主题: 57
帖子: 5258
注册: 2000年5月
楼下马啃菠箩记错了。
那应该是信农号,它原本是大和级的战列舰,后来日本人还算识时务,还未完工就将其改为航母。由于躲避老美B29的狂轰滥炸,要开到赖户内海躲避,途中被射水鱼号击沉。另外,脾斯迈号也是二战期间的,其姊妹舰就是著名的“北方孤狼”娣尔披茨号。
大和、武藏是日本的看家宝贝,所以不轻易出动。大和真正参战只有两次,一是莱特湾,二是死亡之旅。武藏号也差不多,一次是将山本五十六的骨灰运回日本本土,二就是在进入莱特湾之前的锡布扬海被击沉。
倒是四艘老旧战列舰金刚、臻名、比睿、雾岛显得更活跃些。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
主题: 0
帖子: 13
注册: 2004年1月
自己公编司的※※也能信啊?
--什么19xx年第一个怎么怎么,19xx年率先怎么怎么的...
自娱自乐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版主
泡网分: 70.484
主题: 27
帖子: 12776
注册: 2001年3月
马啃菠箩:大和号1941年服役,1945年沉没,不是第一次出海就沉
伦敦※※条约规定战列舰排水量不能超过35000吨,俾斯麦和其姊妹舰在设计时都没有超出条约,不过后来就造大了,最后的标准排水量40000吨左右,满载48000吨左右,比大和级还是少了两万多吨,主炮口径和装甲厚度也有不小差距。
大和级比伊阿华级重一万吨左右,远远没有到两个密苏里那么大。
大和级由于种种原因根本没有和对方战列舰正面交锋过,确实给战列舰爱好者留下很多遗憾。不过俾斯麦的二号舰也是,甚至没有出过港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
主题: 0
帖子: 13
注册: 2004年1月
马啃菠箩,说的什么乱七八糟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
主题: 0
帖子: 13
注册: 2004年1月
记得是"射水鱼号"向"信浓号"发射了6枚鱼雷,中了三颗或4颗鱼雷吧...
而护航航母是一些由商船或油轮改装而成的轻型舰只...
一般并不把他归到航母一类的,其实连轻型航母都算不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0.028
主题: 97
帖子: 1827
注册: 2002年12月
记得好多年前<<舰船知识>>中介绍说,大和号根本没来得急参战,就在首航(大概是正式参战途中)就被美国飞机给炸沉了.据说它是有史以来排水量最大的战列舰.相当于两艘密苏里号.
超大战舰的命运历来不好.一战时的脾斯迈号也是.那年月交战双方还真有点骑士风度,竟然还协议好最大的战列舰不能超过XXX吨,结果德国偷偷造了超标的匹斯迈号,大概三万吨,给英国造成巨大威胁,后来英美专门组织了一个舰队对付它和其僚舰,在付出巨大代价后终于将其击沉...
走题了,当年的德国光学瞄准系统看来不错,匹斯迈号让英国人吃尽了苦头,也算是不赔本.
大和就差远了,斥巨资造了一个特大号的靶子,看来迷德头是小儿科,德舰也令人着迷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3.47
主题: 171
帖子: 8778
注册: 2001年4月
优质内容勋章
“大和”的后主炮。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沽名钓誉的尼康公司(转贴)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