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光荣和罪恶的--永恒之城 [主题管理员:suixz]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陈年泡菜
泡网分: 93.465
主题: 212
帖子: 23281
注册: 2003年10月
内容贡献勋章
我欧洲的行程终于走了一半,来到了中转点,之后,我同学要去东欧,我将一个人操着极不熟练的英语自己踏上旅途。

“光荣归于希腊,伟大归于罗马”。这个地方,有太多的※※,太多有形或无形的东西,头绪太多,一时不知从何开始。

不过,最终,我还是以我的偶像开始这个帖子:)
罗马,首先是罗马的罗马。

网上有个关于希腊和罗马的巨坑:

隆重推荐 http://www_cchere_net/topic/252493/2/

......带着狼的传说,这个永恒之城诞生了。罗马人自古相信罗马城是公元前731年4月21日由罗莫路和勒莫(Romulus and Remus)建设的。

网上有段搞笑的描述:“很久很久以前,出现了一个什麽王的公主。。。。。。

  公主的叔父在篡夺了王位後,为了防止公主结婚生子威胁自己的王位,便任命未婚的公主为巫女。这是主管祭神的职位,象修女一样不得结婚。

  不巧一日这美丽的公主在祭事的空余,来到小河边午睡。也是合当有事,被过往的战神玛尔斯(Mars)一见钟情。这玛尔斯本是靠挑起战争混饭吃的,但也常勾引良家妇女。这天战神也没错过机会,立刻由天而降,与公主一试云雨。据说战神的技术特神,公主还没来得及醒便完事升天去了。後来公主生了一双胞胎,起名罗莫路和勒莫。

  叔父闻知此事大怒,将公主投入大牢,又把那双胞胎放在篮子里抛入台伯河,指望那篮子漂入大海将那双胞胎淹死。类似的故事在旧约圣经里也有,那是关於摩西的事,好象这类传说十分流行。

  再说那兄弟俩的篮子被河口附近茂密的灌木丛钩住而停了下来,俩人哭声引来的一只过路的母狼。意大利的狼都带点慈悲心,不但没吃了俩人当点心,还用自己的奶去喂他们,这才救了俩小命。

  不过,总是由狼养活也没法交待,於是又一日一放羊的在这地盘上溜哒,发现了兄弟俩,将他们抱了回去扶养成人。据说现在这一带仍有许多放羊的。

  兄弟俩长大後成了这一带放羊人的头,在与别的放羊人的圈子的打斗中不断地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圈子大了,情报也就多了,终于有一天,罗莫路和勒莫知道了自己身事。

  兄弟俩就带着手下的放羊人呼啸着去打破了亚尔巴龙迦城,杀了那国王,将王位又交还给了自己祖父。他们的母亲似乎已经死在了大牢里。但兄弟俩也没在亚尔巴龙迦城多住,他们认为亚尔巴龙迦城位於山地,虽然易守难攻,却不利发展。加上兄弟俩是在台伯河的下游长大的,所以便回到原地,建了个新城。除了手下的放羊人又加上了附近的放羊人和农民。

  消灭了共同的敌人後,兄弟俩的关系开始恶化。有人说是为了新城的命名,有人说是为了新城的城址,也有人说是为了争夺王位。兄弟俩於是分割统治,各占一小山包。但纷争又开始了,勒莫跳过了罗莫路为表示势力范围而挖的沟。对於这种侵犯他人权力的行为,罗莫路大义灭亲地在自己兄弟的後脑上重重地来了一锄头,勒莫便被灭了。

  於是这城便以罗莫路的名字命名为罗马,这就是公元前731年4月21日的事了,到现在这天仍是意大利的节日,罗马人会欢天喜地的庆祝罗莫路杀了自己的…不,是庆祝罗马建城。王位当然也得由罗莫路来坐,一切问题都没了。这时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希腊已经开了六回,罗马也从传说的时代走出,近入了※※时代。

我在罗马,寻找着罗马。

经过2000年的风风雨雨和※※破坏,罗马的古罗马遗迹已经所剩无几,但那仅余的残垣断壁,仍然在金色的夕阳下放射出超越后世的光芒和荣耀。

我看到了:

说了一千次,还要再说一千零一次的永恒

金色余辉下,从共和走向帝国

奥林匹斯天穹射下的理性主义之光

罗马的罗马遗迹之四--蒂沃里的哈德良离宫

喜欢大浴场么?
有关罗马的名词解释:

SPQR

元老院
  罗马在公元前508年成立共和制后,无论是建立纪念碑还是出安民告示,都会以为SPQR落款,这SPQR的意思是“元老院和罗马人民”,有趣的是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一千五百年的今天,罗马依旧使用这个落款来张贴安民告示之类的东西。
                         

条条道路通罗马

  两千多年前的罗马便是认识到了交通的重要性的国家之一。公元前312年,阿匹亚道路(via Appia)的动工使罗马的道路状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此后罗马不仅仅是因行政上的需要而建设道路,而是兼顾行政、军事和政治的需要而铺设道路了。

  阿匹亚道路,由罗马通往加普亚(Capua)。动工时的公元前312年,罗马正在处于第二次萨姆尼特战争(Samnite War)中,加普亚刚刚被罗马攻占,而周围仍旧在激战之中。这时阿匹乌斯(AppiusClaudius Caecus)当选为监察官(censor),在他的推动下,酝酿已久的阿匹亚道路开始动工,阿匹乌斯甚至动用自己的财产来支付一部分的工程费用。当时,在萨姆尼特战争胜负未决的时候,阿匹乌斯动员一切可动员的人力财力去修建一条通往激战地的大路,其远见灼识实在令后人敬佩不已。

  此后的罗马道路便不在以目的地命名了,而是以修建者来命名,这样道路也可任意加长,不必因目的地的变更而不断更换道路的名称。公元前244年,阿匹亚道路就一直修到了意大利半岛的西南端,长筒靴后跟处的布林地西姆(Brundisium,现在的布林地西Brundisi )。

  随着罗马的势力范围的不断扩大,罗马的道路也像网络一些伸向四面八方,公元前 100年左右,近二十条主要大道将意大利半岛连为一体,到了帝国时期罗马的道路更是遍及欧洲、小亚细亚、中东、和北非,被人称做“条条道路通罗马”了。

  要说在罗马铺设这种道路之前,当地是不可能没有路的。不过罗马人尽力将那人走出的路改成直线,并加以拓宽,表面用石板铺平,下面则垫上碎石和砂,以增加路面的排水性能,逢山开洞,遇水架桥,也就是说,罗马人建设的是当时的高速公路。

  俗话有道,兵贵神速,罗马的军队便是通过这些高速公路网迅速地移动到各地,所以后人常常称罗马的道路是军用道路。不过,这些道路并不单是军用的,他也将罗马同盟紧密地连系在一起,是罗马的极为重要的大动脉。

可是罗马的“高速公路”网却有正反两面性:一方面罗马军队可以快速调遣,另一方面方面敌军同样可以沿路侵入。事实上,几十年后皮鲁斯大王(King Pyrrhus)和汉尼拔(Hannibal)便是沿着罗马人自己修建的大路长驱直入,令罗马人毛骨耸然的。这也是为什么以防守至上的民族,无论他们有没有能力修建道路,都对修建平坦方便的道路毫无热情,古代的伊托鲁里亚民族、中世的欧洲便是一例。也正因为罗马人修建了这种敌我都能使用的大道,命中注定罗马永远都要进行自卫战争。



公元前390年,高卢人从现在法国一带出发,越过亚平宁山脉南下,沿途各伊托鲁里亚都市尽数落入高卢人的手中,转眼间他们就占据了波河平原的大片沃土。

  高卢战士的勇猛善战也传到了罗马人的耳中。高卢人的武器主要是长枪和剑,木制的盾牌上包着铜皮。军队分战车兵骑兵和步兵。作战时先以战车冲乱对方战阵,然后骑兵和步兵一拥而上。高卢人极为好斗,每当开战,总有那杀的兴起的,像三国里的许褚那样甩去衣服,赤膊上前撕杀。
  另外高卢人还有一令人恐惧的习俗,他们杀敌之后总要斩取敌人的头颅,串挂在马头之下。战后回去,将头颅用油浸泡,当有贵客来访时便拿出来给人看。

  当这个骁勇的民族攻克了罗马北一百二十公里处的城市后,已经没有能够阻挡他们进攻的障碍了,原来是罗马屏障的魏已经被罗马人自己所破坏。于是罗马陷入了恐慌之中,慌乱间紧急招来的军队因平民的大量移居魏市而显得严重数量不足。

  这※※伍匆匆向北迎敌,但还没到预定战场便与蜂拥南下的高卢人在台伯河上游突然遭遇。罗马军毫无准备溃不成军,转眼间便四散逃命去了。

  高卢人大概知道兵贵神速,乘胜奔袭罗马。罗马市简直就像空城,甚至连城门都没来的及关闭便落到了高卢人手中,开始了长达七个月的被占领的日子。

  罗马人有些丧胆地认识到举国一致的抵抗是不可能了,于是决定将青壮年男子都撤退到易守难攻的卡匹托尔山上死守。卡匹托尔山上建有朱比特神殿等几个罗马的主要神殿,山顶面积较小,但一面邻水三面为峭壁,极适于防守。同时这里也是罗马人的圣地,若是这里也丢失的话,罗马人便会从精神上失去依靠。
  能够守山的人数受山上面积所限不能太多,所以非精干强壮者便不得上山,另外守山者的妻子和儿子也被允许上山。而其他老弱病残,既便是元老院议员也不得上山,只有让他们听天由命了。

  高卢人在毫无抵抗的罗马市区肆意横行,烧杀抢掠。罗马元老院、市场、房屋都被破坏焚烧。而在卡匹托尔山上的壮汉们只有咬牙忍辱观看的份。

  耻辱!奇耻大辱!罗马建国以来第一次受到异族的蹂躏。而下一次的异族入城要等到八百年后的公元410年了。

  高卢人却是不会去理会罗马人的痛苦的,他们团团围住卡匹托尔山,反复试图占领这最后的孤岛。罗马人拚死抵抗,一次又一次地将敌人的进攻击退。但这也没能使罗马人的耻辱感稍有和缓,后来的罗马史学家又不得不写出许多传说来冲淡耻辱的感觉。其中之一是说有一次,高卢人乘月黑风高夜想悄悄偷袭卡匹托尔山,而山顶神殿里的鹅却深更半夜地一起乱叫起来,被吵醒的罗马人这才发现了偷袭的高卢人,当然高卢人的计谋未能得逞,而罗马人则认识定是鹅挽救了罗马。不过,真实的史实好像不是这样有诗意,那些鹅叫不叫,都没能阻止高卢人进入罗马的每个角落。

  尽管传说中罗马人一次又一次地击退了高卢人保住了卡匹托尔山,但对以名誉为最高美德的罗马人来说,这点安慰性质的东西是无法抚平心里的创伤的。而有能力重组军队的只有流亡在外的卡米勒斯。就这样,七个月过去了。死守卡匹托尔山的罗马人开始缺粮。

  幸运的是,高卢人虽然都是优势的战士,却不是都市人。他们占领了罗马,却不知如何使用罗马市。

  他们将屠杀的尸体投入上水道,使得他们要另寻水源;过度热衷于焚烧仓库,使得食粮很快就消耗殆尽;不理会满街的死尸,使得瘟疫流行,每天都有高卢人丧命。最重要的是在原野上驰骋惯了的高卢人渐渐厌倦了都市的生活。

  高卢人于是向罗马人要求撤退费黄金三百公斤作为退出罗马的条件。罗马人并无选择的余地,不过对黄金称量时高卢人的不公表示了※※。高卢将军大怒,踢掉称砣,一脚跺到天平上怒吼:无名败将,给我住口!

  得到了黄金的高卢人终于呼啸着离开了占领了七个月的罗马。

高卢人一走,罗马人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招回了流亡在外的卡米勒斯。被判定有罪的卡米勒斯在外面也知道罗马的苦难,但他是个没有罗马的正式公文不得归国的罪人。他接到可以回罗马的通知的同时也接到了任命他为独裁官的任命书。于是卡米勒斯第二次担任了独裁官。

  抛弃旧怨重归罗马的卡米勒斯火速招集移居到魏市的平民组成了军团,沿高卢人的退路追袭。大概只是收拾了个别高卢人后队的散兵游勇,算是出了口恶气,这点小胜还是远不够报仇雪恨挽回面子的。

  重建罗马的工作立刻就着手进行了。平民们也不再坚持移居魏市去建立什么第二首都了。他们都深信罗马所遭受的这次劫难是因为罗马的守护神对罗马人试图抛弃罗马而发怒,故意遣高卢人来惩罚罗马人的。谁抛弃罗马谁就不是罗马人!卡米勒斯的话深深地刻入了每个人的心。以前曾中伤过卡米勒斯的人,现在也称他是“罗马的第二创建者”。

  难题如果只是罗马市的重建和罗马人的团结的话,医治高卢人所带来的创伤并不困难。但是罗马竟然用了四十年才从这次打击中重新站立起来。看到罗马在外敌面前屈服,邻近各族也纷纷离心,拉丁同盟竟然烟消云散了。不仅如此,昨日的盟国一变成为想乘机吃掉罗马的敌人。这真是‘辛辛苦苦数百年,一下回到建国前’了。罗马建城三百六十年,进入共和制一百多年,一切又得从头开始。

  但是,公元前390年的罗马城失陷却是使罗马开始强大-比雅典、斯巴达、伽太基更强大-的第一步。虽然掉入深渊的更想爬上来,但再也没能爬出来的民族国家却占绝大多数。而落入灾难深渊的罗马,以罗马人特有的缓慢但坚实的脚步一步步地走了出来。

----------------------------------------------------------------------------

罗马,也是文艺复兴盛期的罗马。

意大利在中世纪就建立了一批独立的、经济繁荣的城市※※※。到14、15世纪,在佛罗伦萨、热那亚、路加等城市里,资本主义制度萌芽了,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

新兴的资产阶级,为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展开了建立新的思想文化上层建筑的斗争。新思想的核心是肯定人生,焕发对生活的热情,争取个人在现实世界中的发展,被后人称为人文主义。斗争的锋芒所向;不能不是封建主义的思想文化上层建筑的核心:否定人生,否定现实的宗教神学。
   
宗教神学的力量根深蒂固,同它进行斗争,需有很高的权威,很锐利的武器。新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找到了所需要的权威和武器,这就是唯物主义哲学以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古典文化。古典文化是面向现实人生的,因而被封建主义的最主要支柱--※※※会斥为异端,禁锢了千年之久。虽然遭到野蛮的摧残破坏,但断金碎玉,光辉不减。在新世界观的推动下,新的人文主义知识分子终于重新认识了它的价值,掀起了如醉如狂地搜求、学习和研究古典文化遗物的热潮。他们愤激地看到,教会神学的统治竟是那样的愚昧和黑暗。

※※※说:“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希腊的古代;在它的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意大利出现了前所未见的艺术繁荣,这种艺术繁荣好象是古典古代的反照,以后就再也不曾达到了”(《※※※※※※选集》,第三卷,444页)。这一※※时期,就叫做“文艺复兴”。
它与古希腊、古罗马和大唐盛世,同样是人类※※最伟大和光辉的时期。

群星灿烂

资产阶级建立思想文化上层建筑的过程,充满了急风暴雨、惊涛骇浪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需要有一些战士,他们有※※的远见,有破旧立新的胆略,有开创新时代的自觉。
思格斯赞美文艺复兴时代“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给现代资产阶级统治打下基础的人物,决不受资产阶级的局限。”(《※※※思格斯选集》,第三卷,445页)。

1.瑕不掩瑜--文艺复兴的丰碑

2.蒂沃里(Tivoli)的潮湿空气--埃斯特喷泉别墅(Villa d'Este)
----------------------------------------------------------------------------

    巴洛克(Baroque)建筑

随着封建势力的进一步巩固,从16世纪中叶起,贵族纷纷在一些城市里复辟,所有的城市※※※都被颠覆了。宫廷着力恢复中世纪的种种制度。同时,教皇在全欧洲疯狂地※※发端于德国的宗教改革运动,利用耶稣会,煽起宗教的狂热,迫害进步的思想和科学。天主教的“反改革”时期来到了,弥天黑云翻滚,文艺复兴的文化终于受到严重打击。16世纪下半叶,江河日下,文艺复兴到了晚期。

    这时的艺术家和建筑师,既不是初期那样的工匠,也不是盛期那样的人文主义学者和※※者,而是教廷和封建宫廷的恭顺臣仆,设立了专门的学院来培养他们。

    两种倾向

在这种情况下,建筑中出现了※※※※的潮流。一种倾向是泥古不化,教条主义地崇拜古代。建筑师赛利奥(Sebastiano Serlio,1475~1554年)说:“就象在一切技艺中都有一个最有教养的人掌握着权威,他的话被充分承认和毫不怀疑地信服那样,谁能否认维特鲁威在建筑中是至高无上的?”一些人为柱式制定又烦琐、又死板的规则。在引用维特鲁威记述的柱式的数学规则时,竞有人说这是“上帝的意志”,完全背弃了古代进步的世界观,把柱式纳入宗教神学的框框。柱式规范被僵化成一套不顾地点、环境、建筑物的思想意义和使用要求的公式,赛利奥甚至称违反这些公式为“犯罪”。17世纪的意大利建筑这种倾向的代表作品是罗马的不大的圣安德烈教堂(St.Andrea,1550年)。它的设计人是以后欧洲最流行的一套柱式规范的制定者,※※奥拉(Giacomo da Vignola,1507~1573年)。这教堂的平面是长方形的,穹顶的平面因而是椭圆形的。它的柱式很严谨,但是冷淡而没有表情。
  
    ※※※※的另一个倾向是追求新颖尖巧。堆砌壁龛、雕塑、涡卷等,玩弄诡谲的光影、不安定的体形和不合结构逻辑的起伏断裂虮屡毫无意义的壁柱,軎窗。线脚等在立面上作虚假的图案,檐部和山墙几经曲折,弧形的和三角形的山墙套叠在一起,等等。这种倾向被称为“手法主义”(mannerism)。等而下之的,把建筑物造得象一只琴,一口棺材。
    手法主义的代表是罗马梵蒂冈宫花园里的教皇庇护四世别墅(Villa Pia,1560年)和罗马的美狄奇别墅(Villa Medici,1590年)等。

    这两种倾向似乎是相反的,其实却同出一源:进步思想被扼杀了,建筑艺术失去了积极的意义,形式就仿佛成了独立的东西。作为宫廷的忠实臣仆,建筑师仰承鼻息,迎合贵族和教皇的庸俗趣味。因此,甚至同一个建筑师会兼有这两种倾向,※※奥拉就这样。
    
封建势力的复辟还表现在建筑物形制上。在教堂建筑中,教会强行恢复中世纪通用的拉丁十字式,※※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11.Geso,1568~1575年)被尊为典范。在贵族府邸中,又产生了对中世纪贵族寨堡的兴趣,罗马郊区卡普拉洛拉的法尔尼斯别墅(Villa Farnese,Caprarola,1547年),就是一个有护壕、吊桥、角楼等等的5边形堡垒式建筑物,虽然那些防御设施毫无实际意义。别墅的平面由帕鲁齐(Baldassare Peruzzi,1481~1536年)设计,而由※※奥拉主持完成。

    但是,建筑毕竟不是造型艺术。在艺术思想衰落的情况下,它仍然可能在其他方面有重要进展。何况,经过两个世纪的繁荣,已经积累起大量的经验。因此,文艺复兴晚期,建筑的平面安排、空间组织都比过去深入,构图手法和风格也更多样化,园林艺术和城市规划都有新的高潮。即使在柱式组合上,也是有所创造的。

    新的进展主要在北部的城市里。教廷的反动使大量优秀的人才离开罗马,流向刚刚结束了抗击入侵者战争的北部。复兴的北部也产生了自己杰出的人才。这时期,北部城市里公共建筑、广场建筑群和府邸的建设十分繁荣。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追求新颖尖巧的手法主义,在17世纪被反动的天主教会利用,发展成为“巴洛克”(Baroque)式建筑,教条主义的柱式则在17世纪被学院派的古典主义建吸收,为君主专制政体利用。  

    17世纪意大利的建筑现象十分复杂,聚论纷纭,毁誉交加。

    这时期,建筑活动主要在罗马一地。整个意大利处于进一步的衰退之中,独有罗马教廷因为从残酷地掠夺美洲殖民地的西班牙得到巨额的贡赋而继续兴旺。全国的艺术家、学者和建筑师又一次向罗马教廷集中,为天主教会和教会贵族效劳,在罗马掀起了一个新的建筑高潮,大量兴建了中小型教堂、城市广场和花园别墅。它们有新的、鲜明的特征,井始了建筑史上的新时期。

    新时期建筑的主要特征是:第一,炫耀财富。大量使用贵重的材料,充满了装饰,色彩鲜丽,一身珠光宝气;第二,追求新奇。建筑师们标新立异,前所未见的建筑形象和手法层出不穷。而创新的主要路径是,首先赋予建筑实体和空间以动态,或者波折流转,或者骚乱冲突;其次,打破建筑、雕刻和绘画的界限,使它们互相渗透;再次,则是不顾结构逻辑,采用非理性的组合,取得反常的效果;第三,趋向自然:在郊外兴建了许多别墅,园林艺术有所发展。在城里造了一些开敞的广场。建筑也渐渐开敞,并在装饰中增加了自然题材;第四,城市和建筑都有一种庄严隆重、刚劲有力,然而又充满欢乐的兴致勃勃的气氛。它们是文艺复兴晚期手法主义的发展。

    因为这时期的建筑突破了欧洲古典的、文艺复兴的和后来古典主义的“常规”,所以被称为“巴洛克”(Baroque)式建筑,“巴洛克”原意是畸形的珍珠,16~17世纪时,衍义为拙劣、虚伪、矫揉做作或风格卑下、文理不通。18世纪中叶,古典主义理论家带着轻蔑的意思称呼17世纪的意大利建筑为巴洛克。但这种轻蔑是片面的、不公正的,巴洛克建筑有它特殊的成就,对欧洲建筑的发展有长远的影响。

    教堂罗马城里的一批天主教堂是巴洛克风格的代表性建筑物。从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是早期巴洛克。这时的教堂,形制严格遵守特仑特宗教会议(Trent Council,1545~1563)的决定,以罗马的耶稣会教堂为蓝本,一律用拉丁十字式,以利于中世纪式的天主教仪式,同时把侧廊改为几间小礼拜室。立面也大体依耶稣会教堂的构图。但是,这些教堂却不遵守特仑特会议要求教堂简单朴素的规定,相反,大量装饰着壁画和雕刻,触处是大理石、铜和黄金,“富贵”之气流溢。

教堂的形式新异。第一,节奏不规则地跳跃,例如,爱用双柱,甚至以3棵柱子为一组,开间的宽窄变化也很大;第二,突出垂直分划,用的是叠柱式,却把基座、檐部甚至山花都做成断折式的,加强上下的联系,而破坏柱式固有的水平联系,第三,追求强烈的体积和光影变化,墙面上作深深的壁龛。第四,有意制造反常出奇的新形式。例如,山花缺去顶部,嵌入纹章、匾额或其他雕饰;把两个甚至3个山花套叠在一起,等等。在追求这些新异形式的时候,不顾建筑的构造逻辑、构件的实际意义,不惜破坏局部的完整。因而,新的建筑形象确乎是畸形的。

30年代之后,大量建造小型的教区小教堂。它们已经不是为实际的宗教仪式需要,而仅仅是一种纪念物。由于规模很小,拉丁十字式的形制就不合适了。因此采用集中式的,有圆形、椭圆形、6角星形、圆瓣十字形、梅花形,等等。它们常常玩弄曲线、曲面,在空间中象波浪一样起伏流动,很难确切地把握它们的形象。除了也使用早期巴洛克教堂的一些手法之外,还有螺旋形的柱子和采光塔、圆形的雨罩和台阶等等,运动感更加强烈。

圣卡罗教堂是晚期巴洛克式教堂的代表作,立面是一个波浪形的曲面,但构图稳妥,很见功力。内部空间是椭圆形的,不大,但有深深的装饰着圆柱的壁龛和凹间,以致空间相当复杂,难以捉摸。它的穹顶的分格十分巧妙,总的几何形式倒很单纯明确。
另一个杰出的代表作是伯尼尼设计的圣安德烈教堂(S.Andrea del Quirinale,1678,Giovanni L,orenzo Bernini,1598~1680),它的正立面简洁,但包含着多种几何形状的对比和呼应,整体性很强。它们的尺度对比又使小小的立面很雄伟挺拔。
    圣玛丽亚小教堂(Santa Maria della Pace,由Cortona改建立面)和圣伊弗小教堂(Sant’Ivo,波洛米尼设计)也都是重要作品。
    
巴洛克式教堂喜欢大量使用壁画和雕刻,璀灿缤纷,富丽堂皇。

    壁画的第一个特点是喜欢玩弄透视法。它经常用透视法延续建筑,扩大建筑空间。例如,在顶棚上接着四壁的透视线再画上一两层,然后在檐口之上画高远的天空,游云舒卷,飞翔着天使。在墙上画几层柱廊或楼梯厅,仕女悠然来往。也常常在顶棚上或墙上作有边框的壁画,画着辽阔的室外天地大景,仿佛是建筑物的窗子。甚至在歌坛上方天花上画出穹顶,在教堂大厅内某个位置看去,可以乱真;第二个特点是色彩鲜艳明亮,对比强烈;第三个特点是构图动态剧烈。画中的形象拥挤着,扭曲着,不安地骚动着。怒立的奔马似乎立刻要把前蹄踏进大厅;第四,绘画经常突破建筑的面和体的界限。

    雕刻的特点是:第一,渗透到建筑中去,.人像柱、半身像的牛腿、人头的托架等很流行,第二,有些雕刻的安置同建筑物没有确定的构图联系,天使们仿佛随时都在飞动,只是偶然地落在某个位置。第三,雕刻的动态很大,少数放在壁龛里的雕象,似乎要突破框框走出来的样子。第四,雕刻常常是自然主义的,例如,用大理石雕成帷幕、丝穗等,波折宛然,象被微风吹动,真假难辨。第五,雕刻渗透到绘画中去,有些界限模糊。

    这样的绘画和雕刻造成了教堂空间的变幻,难以确定捉摸,同巴洛克建筑完全合拍。在古典建筑中,在以后的古典主义建筑中,纪念性、装饰性的绘画和雕刻,在构图和处理手法上都从属于建筑的空间和形体,不仅保持空间和形体的明确的几何性,而且保持它们的结构逻辑。壁画一般是平面的,不强调空间;雕刻同建筑之间有安定的、确切相应的构图联系。这就是所谓壁画和雕刻的建筑性。文艺复兴盛期以来,雕刻和壁画的建筑性渐渐失去,到巴洛克建筑登峰造极。这也同绘画和雕刻本身的进步有关:摆脱了建筑,它们的真实性和生动性提高了,成了独立的艺术品。巴洛克建筑本身不要空间和形体的明确单纯的几何性,不要结构逻辑。它的壁画和雕刻完全服从这个设计意图,而且是实现这个意图的有效手段。壁画、雕刻又同建筑达到了新的统一。

城市广场

教皇们为使从全欧各地来朝圣的人们惊叹罗马的壮丽,信服天主教的正统,所以进行规模相当大的城市建设。封丹纳曾经受教皇席斯都五世(Sixtus V)委托做过改建罗马城的规划。他修直了几条街道,建造了几个广场和25座以上的喷泉。这样的建设工作在17世纪继续下去。
    广场的一侧往往有教堂,广场里有用生动的雕刻装饰起来的水池,清泉四射,波光潋滟,它们同巴洛克教堂的艺术特色全然一致。巴洛克教堂就象是水一纹上的倒影,闪烁而且颤动。
    封丹纳开辟了3条笔直的道路通向波波洛城门(Port del Popolo),它们的中轴线在城门之里相交,在交点上安置了一个方尖碑,同时作为3条放射式道路的对景。后来,以方尖碑为中心形成了长圆形的广场,波波洛广场。它的两侧是开敞的,连着山坡绿地。3条道路的夹角处,有一对集中式的巴洛克式教堂,是17世纪上半叶造的。波波洛广场的形制曾经起过很大影响,欧洲不少城市有它的仿制品,成为巴洛克式城市的标志。
最重要的巴洛克广场是圣彼得大教堂前面的广场,由教廷总建筑师伯尼尼设计。

广场以1586年竖立的方尖碑为中心,是横向长圆形的,长198m,面积3.5公顷。它和教堂之间再用一个梯形广场相接。梯形广场的地面向教堂逐渐升高,当教皇在教堂前为信徒们祝福时,全场都能看到他。两个广场都被柱廊包围,为了同宽阔的广场相称,同高大的教堂相称,并显示它的尺度,柱廊有4排粗重的塔斯干式柱子,一共284棵。而且间距小,内圈的柱子,中线距4.27m,外圈的,5.03m。柱子密密层层,光影变化剧烈,所以虽然柱式严谨,布局简练,但构思仍然是巴洛克式的。在长圆形广场的长轴上,方尖碑的两侧,各有一个喷泉,它们显示出广场的几何形状。在广场※※,可以差强人意地欣赏大教堂的穹顶,它多少弥补了一点因大教堂前半增加了一段巴西利卡所造成的缺憾。伯尼尼说,柱廊象欢迎和拥抱朝觐者的双臂。
影响  

巴洛克建筑发端于罗马城,由于耶稣会的大力提倡,迅速传遍意大利,传遍西班牙,越过大西洋,传到美洲殖民地。早期巴洛克式教堂,于天主教国家最为流行,而西班牙和美洲的非理性倾向,往往更甚于罗马本城的。

    巴洛克建筑极富有想象力,创造了许多出奇入幻的新形式,开拓了建筑造型的领域,活跃了形象思维能力,积累了大量独创性的手法。因此,即使在古典主义建筑势力强大,拒斥巴洛克式建筑的新教国家,如法国,巴洛克式建筑的影响还是突破意识形态的屏障,渗透了过去。

    17世纪罗马的巴洛克式城市设计,它的街道、广场、园林等等也对欧洲各国有很广泛的影响。

    自从巴洛克式建筑问世之后,直到19、20世纪,欧洲和美洲的建筑中多多少少都有巴洛克的手法,不论风行着什么样的潮流。它的影响之大,证明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巴洛克建筑的※※背景  以天主教堂为代表的巴洛克建筑是十分复杂的,它包含着尖锐地矛盾着的倾向。它勇于破旧立新,创造独特的形象和手法,但是,它过于奇诞诡谲,违反了建筑艺术的一些基本法则;它欢乐豪华,追求感官的享受和卖弄财富,但是,过于堆砌,而且它的非理性更使它易于失控;它的立面经常是雄健有力的,但是,往往形体破碎,似乎有一种力量在里面冲突挣扎。在天主教堂里,这一切又造成了相当强烈的神秘感。
    建筑风格的复杂反映着时代的复杂。这时候,法国、英国和尼德兰的资本主义经济蒸蒸日上,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哲学都有新的高涨,而西班牙则成了封建反动势力的堡垒,它支持耶稣教会,长期控制了罗马教廷,掀起了反宗教改革运动,竭力煽起中世纪式的信仰,压制和扼杀新文化。1600年,耶稣教会在罗马烧死了布鲁诺(Giordano Bruno,1548-~1600年)。这场进步和反动的斗争,是全欧洲性的。相应地,在整个欧洲,产生两个强大的建筑潮流,同时发展.一个是代表着新兴资产阶级的唯理主义的古典主义建筑,在法国诞生,流向尼德兰和英国这些先进的新教国家;一个是巴洛克建筑,在罗马诞生,流向封建势力强大的天主教的西班牙和德国。两种潮流进行着斗争,但在斗争中互有渗透。

    为了掀起宗教的狂热,教廷和耶稣教会竭力倡导拉丁十字式的教堂形制,在里面,集中各种艺术手段突出圣坛,并且造成非现实的、充满了幻觉的神秘境界。1620年,伦敦出版过一本《介绍罗马》。(Dicourse of Rome)的小册子,其中说耶稣会的教堂利用“一切可能的发明来捕捉人的虔信心和摧毁他们的理解力”。这是早期巴洛克教堂的真实写照。

    但是,巴洛克建筑又决不可能这样简单。因为教会和宗教内部始终存在着的固有矛盾,彼岸世界和现实生活的矛盾,在这时期随着封建主义制度在全欧洲的没落而越来越尖锐了。

巴洛克建筑反映着这个矛盾尖锐化的趋势,反映着封建主义的没落。

    第一,在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之后,要想恢复中世纪的信仰已经不可能了,连教士和教皇本人也被世俗的世界观和文化浸透了。他们决不肯象耶稣※※所教导的那样“安于贫穷”,以求得灵魂的解脱。他们是人间荣华富贵最贪婪的追求者。教皇席克斯丁五世(Sixtus V,1585~1590年在位)说:“罗马不仅需要神佑,不仅需要神圣的和精神的力量,而且也需要美,美保证安逸和世俗的装饰”。耶稣教会不惜用各种卑鄙无耻的手段巧取豪夺,大发横财。在教皇和教士的眼里,连上帝都和世间的专制君主一样,爱好财富和享乐,可以用金银珠宝来荣耀他、取悦他。所以巴洛克式教堂里,又充满了富丽堂皇的各种赏心悦目的东西。它们的豪华气派甚至时时压倒神秘气氛。

    第二,为了装饰反动的统治,17世纪的教皇仿效他们15、16世纪的前辈和当时世俗的君主,以文艺保护者自居,罗致全意大利的文学、艺术和建筑人才。在他们身上,文艺复兴的富有创造力的、勇于进取的传统,还没有泯灭,并且由于人才的集中而又活跃起来。同时,科学上的新发现,技术上的新创造,大大开阔了一些建筑师的眼界,解放了他们的思想,使他们不甘心于墨守陈规。教廷总建筑师伯尼尼说:“一个不偶尔破坏规则的人,就永远不能超越它”,建筑师迦里尼说:“建筑应该修正古代的规则并且创造新的规则”。这样勇敢的精神状态,是连文艺复兴时期都少有的。

    可惜,时代不同了。文艺复兴时期,破旧立新的※※任务主要是击破教会的精神专制。而17世纪的意大利,资产阶级的力量已经跌落得微不足道,反动势力却把它的密探撤到每个角落,一切“异端”思想都要受到残酷的※※。因此,建筑形式上的革新,有不少沦为单纯的求奇。当时的意大利诗人马利诺(Giovanni Battista Marino,1569~1625年)说:“引起惊讶,这是诗在世间的任务;谁要不能使人吃惊,就只好去养马”。建筑师们纵使有巨大的才能,也往往以“引起惊讶”为自己的任务。因此,虽然巴洛克建筑里闪耀着许多新构思、新手法和新形式的夺目光彩,但有一些不免过于炫奇,破坏了构造逻辑,或者失之于堆砌。

    第三,尽管天主教的神秘主义甚嚣尘上,但信仰毕竟已经动摇。文艺复兴的余波遗响;特别当时是自然科学大量的新发展,在先进人们心里引起了对宗教的怀疑情绪。面对着教会的压迫,他们的心情郁积激荡,寻求抒发,于是就反映为建筑中不安的动态,冲突的力量和奇幻的变化。

    这时期从蒂伏里的古罗马皇帝阿德良的离宫遗址里发掘出来的一些使用曲线曲面韵母建筑物,以及米开朗琪罗开创的、文艺复兴晚期流行的追求新颖奇特的手法主义,对巴洛克风格的兴起也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巴洛克建筑的大师波洛米尼就说过,它只效法三位慧师,这就是自然、古代和米开明琪罗。

    因此,巴洛克建筑充满了相互矛盾着的倾向,几百年来,对它的评价或圣或贼,差别之大,胜过于对任何其他一种建筑潮流。要正确理解它,首先要承认它内部存在着复杂的矛盾。
    总之,全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所磺来的新世界观,对现实生活的爱好,世俗美的追求,以及敢于独辟蹊径、创造新事物的精神>吨巴洛克建筑中有相当程度的表现,因此,它包含着不少富有生命力的新思想、新手法、新样式、新局部,被广泛使用在世俗建筑物中,长期流传下来。而它的非理性的、反常的、※※※※的倾向,则受到古典主义者的批判和※※

                                                             --《外国建筑史》

[suixz 编辑于 2006-04-09 12:46]
相关标签: 通用 爱国者 兄弟 构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浏览:4684 回帖:140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陈年泡菜
泡网分: 93.465
主题: 212
帖子: 23281
注册: 2003年10月
内容贡献勋章
.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93.465
主题: 212
帖子: 23281
注册: 2003年10月
内容贡献勋章
罗马的大坑总算填完了。差点累死。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1.109
主题: 6
帖子: 1045
注册: 2005年1月
可是这个地方却不知在哪里。。。。。。

.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1.109
主题: 6
帖子: 1045
注册: 2005年1月
......

.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1.109
主题: 6
帖子: 1045
注册: 2005年1月
对面这个不起眼的破房子才是科斯梅丁圣母堂。

进去左边,好长一队,N多人在排队往那张嘴里伸手,,于是我也伸了一下

.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1.109
主题: 6
帖子: 1045
注册: 2005年1月
我一开始以为那个圆型神庙里是真理之口,后来才知道是维斯塔(Tempio di Vesta),是供奉炉和炉火之神的神庙。它是一座20根科林特柱式围成的圆形神庙。

方的那个是祭祀河神和洪神的神庙,建于公元前2世纪。

.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1.109
主题: 6
帖子: 1045
注册: 2005年1月
真理之口广场和加诺凯旋门。

.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1.109
主题: 6
帖子: 1045
注册: 2005年1月
下了Campidoglio山,就去找那个真理之口。

马尔切诺剧场

它比以它为样本修建的斗兽场早建90年,是公元前11世纪的古代剧场。当时可容纳12000人。16世纪时该剧场曾被当做奥尔西尼家族豪华的宅府,最后成为现在的样子。剧场的外壁曾被3层的拱形门围着,如今在第二层拱形门上又加上一些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内部作为居家使用。剧场右侧是拥有三根雅致圆柱的阿波罗神庙(Tempio di Apollo),这里距威尼斯广场约300,米。过了剧场左边的特韦雷河,就是罗马的贫民区河对岸区。

.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93.465
主题: 212
帖子: 23281
注册: 2003年10月
内容贡献勋章
梦资深,这个TSE24的颜色比SIGMA好多了,看这个sapro
泡菜拍的:
毒阿。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93.465
主题: 212
帖子: 23281
注册: 2003年10月
内容贡献勋章
Campidoglio朝西,是应该下午去,这不,下回去就有经验了。

我日,我有两条原则,就是机身和镜头都不宜超过600克。目前在我的镜头里,只有ZEISS28-85和NIKON135F2DC超标。

嘿嘿,你知道我总共多少斤嘛?

你眼睛好贼啊,115帖我都没注意,还以为就是建筑物的屋顶!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2.994
主题: 86
帖子: 3782
注册: 2002年10月
Campidoglio这个地方看来还是比较适合下午去。

这个地方也比较适合移轴头,嘿嘿。那玩意的重量和价钱对你这样的年轻人都不是问题,测光在移轴前测然后锁定,一般无须补偿。畸变比EF24L是大点,不过也不差多少。至于焦距,当年我的老师反复告诫,超过35mm就要慎重,除了透视变形之外还有更糟的:两端会被拉大。你看你115帖右边的开间比例。

其实TSE24L现在的主要问题似乎是色散。

顺便再打击你一下,还是115帖,你看那个恐怖的白色丑八怪是多么的令人讨厌。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2.837
主题: 20
帖子: 1937
注册: 2004年4月
山下,美丽的过街骑楼.

.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2.837
主题: 20
帖子: 1937
注册: 2004年4月
下山......

.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2.837
主题: 20
帖子: 1937
注册: 2004年4月
..

..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2.837
主题: 20
帖子: 1937
注册: 2004年4月
.....

.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2.837
主题: 20
帖子: 1937
注册: 2004年4月
......

.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2.837
主题: 20
帖子: 1937
注册: 2004年4月
.....

.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2.837
主题: 20
帖子: 1937
注册: 2004年4月
博物馆入口.

.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2.837
主题: 20
帖子: 1937
注册: 2004年4月
...

.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2.837
主题: 20
帖子: 1937
注册: 2004年4月
罗马在公元前508年成立共和制后,无论是建立纪念碑还是出安民告示,都会以为SPQR落款,这SPQR的意思是“元老院和罗马人民”,有趣的是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一千五百年的今天,罗马依旧使用这个落款来张贴安民告示之类的东西。连马路上的铸铁下水道盖子上也是这个字样.

.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2.837
主题: 20
帖子: 1937
注册: 2004年4月
双子星座卡斯托和波鲁克斯的牵马像。

.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2.837
主题: 20
帖子: 1937
注册: 2004年4月
..

.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2.837
主题: 20
帖子: 1937
注册: 2004年4月
广场深79M,前面宽40M,后面宽60M,尺度适宜.

.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2.837
主题: 20
帖子: 1937
注册: 2004年4月
这广场的一个新特点是它的前面,梯形的比较短的底边,完全敞开,对着山下大片的绿地。一道大台阶笔直地奔上山来,前景是广场前沿挡土墙上的栏杆和它上面的三对古罗马时代的雕刻品。这三对雕刻品,越靠近※※的越大、越高、越复杂,使构图集中、轴线突出。最外侧的原来是路标,最靠里的是双子星座卡斯托和波鲁克斯的牵马像。中间则是一对信奉※※※的古罗马皇帝像。都是从别处移来的。广场正中,立一尊搬来的古罗马皇帝马古斯·奥莱里乌斯(Marcus Aurelius.?~166)的骑马铜像,使广场有一个艺术中心。

.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2.837
主题: 20
帖子: 1937
注册: 2004年4月
广场的正面是元老院,是早就有的旧建筑物,历经改建。它右侧有一座档案馆,也很古老,二者不互相垂直。1450年,重建档案馆于原址,1564年,照米开朗琪罗的设计加以改造。1644~1655年间,照档案馆的式样并与它对称在左面造了一座博物馆。因此广场的平面呈梯形。意大利中世纪的城市广场是不对称的,卡比多山市政广场是文艺复兴时期比较早的按轴线对称配置的广场之一。
3座建筑物虽然不造在同时,但因为在建造博物馆时考虑到原有的2座,并且按米开朗琪罗的设计改造过元老院的正面,所以形式完全统一。
元老院高27m,两侧的房屋高20m,相差不大。为了突出元老院,把它的底层做成基座层,前面设一对大台阶,上两层用巨柱式,二、三层之间不做水平分划;而两侧的建筑物,巨柱式立在平地,一、二层之间用阳台作明显的水平分划。构图的对比,使元老院显得比实际的更高一些。元老院大台阶前一对尼罗河神和泰伯河神的雕像,半偃卧式,同台阶在构图上很协调。元老院的钟塔是1582年造的。

.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2.837
主题: 20
帖子: 1937
注册: 2004年4月
台伯河畔,有七座首尾相连、风景秀丽的小山,这七座山的名字是帕拉蒂诺、阿文蒂诺、埃斯奎利诺、奎里纳尔、维米丽尔、坎皮多利奥及切利奥。这七座山丘上的村落实行联合,组建了“七丘联盟”,总部建立在现在的罗马市※※的所在地坎皮多利奥山(卡比多山,The Capitol)。此后,“七丘联盟”又相继合并了梵蒂冈等四座山丘,营建城堡,修建城墙和广场,形成了规模宏伟的新城。由于此城主要建在七座山丘之上,人们便根据城市的地理特征,称之为“七丘之城”。

罗马市政广场就在卡比多山上。因为当时旧城区已经很拥挤,米开朗琪罗把市政广场面向西北,背对旧区,把城市的发展引向还有余地的地区。

.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93.465
主题: 212
帖子: 23281
注册: 2003年10月
内容贡献勋章
.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16.727
主题: 25
帖子: 11137
注册: 2004年7月
优质内容勋章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93.465
主题: 212
帖子: 23281
注册: 2003年10月
内容贡献勋章
我不求上进,这个可不干。

这个家能的定焦移轴有几大不便:

1.贵

2.重。按小西话讲,叫“一个铁砣”

3.据说移轴后测光失灵,要自己补偿

4.不够广

5.不知畸变怎么样?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光荣和罪恶的--永恒之城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