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黑白交响曲——介绍亚当斯大师的一些作品的拍摄和制作思路 [主题管理员:qiaokeli]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资深泡菜
泡网分: 58.883
主题: 192
帖子: 6501
注册: 2002年2月
优质内容勋章
本贴的主帖讨论了亚当斯的《月升》。原题目《暗房交响曲——介绍《月升》的版本变化兼论作品后期制作的重要性》。这部分是本人的原创感受。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144贴- 176贴,逐步转贴一些亚当斯本人对自己的一些经典作品的拍摄/制作过程的介绍。因此改为现在的题目。这些内容选自浙江摄影出版社1987年版的《亚当斯: 40幅作品的诞生》一书。该书翻译水平极佳,可惜多年未能再版。在此转贴其中的一小部分,供大家学习交流之用。正如西方的俗语所说,我们没有必要重新发明车轮,向先人学习,可能是最快的进步的方式。从大师的自述中,我们可以获取很多有用的信息。


============================================================

著名的摄影大师,安塞尔。亚当斯的名言“拍摄是谱曲,暗房是演奏”这句话,估计涉猎摄影的色友大多都有耳闻,但是究竟暗房水平的差异在多大程度上会影响作品的水平,估计大多数人都没有清晰的概念。今天,兄弟不才,班门弄斧,通过亚当斯大师自己的一幅作品,也是他最著名的一幅作品《月升》在其艺术生涯中各个时期的不同版本的演化,谈谈我自己对这一论断的理解,全当是抛砖引玉,大家一起讨论,算我来起个头。

首先,亚当斯当时这句话,是在黑白摄影的※※阶段的前提下讲的。但是我认为,这句话并不过时。这不仅是因为黑白摄影,仍然作为摄影的一个门类,特别是一个可以说是很阳春白雪的门类仍在生机勃勃;更多的是,即便是在当今的数码时代,后期的制作仍然是一张好照片出彩的必经之路:即,在拍摄时期运用技术手法多多保留影像信息,在后期处理期间再根据作者的意图对这些信息进行表现和再现。黑白摄影也好,数码摄影也好,仍然是完全一样的思路。黑白摄影的区域曝光法和数码摄影使用RAW格式都是为了尽量保留原始信息,拍出来的照片如果不加修饰直接观看一样很可能不是最佳的效果。可以说,传统暗房技术和PS仅仅是手段不同,目的是一样的。(https://forum.xitek.com/showthread.php?threadid=316707,英雄所见略同)

本人由于水平所限,在这里仅仅肤浅地谈谈俺对传统黑白暗房技艺的一些理解。关于PS的技术、技巧和数码照片的处理理论,这里不做讨论。

我尝试黑白摄影以来,也注意搜集了一些资料。可惜的是,关于传统的暗房技艺,绝大多数教材仅仅是对技术部分浅尝辄止,对如何成就一幅好的摄影作品的思路,很少提及。幸运的是,我周围有不少黑白摄影的同好,看看他们的作品,让我从技术上和感性上都对好的黑白作品有了初步的认识。利用工作机会访美期间,俺又特地去慕名拜访了约塞米蒂山谷中的亚当斯博物馆,有幸参加了每周只有4人参与的小型亚当斯原作展示会。并借此机会,购买了不少亚当斯作品的画册和书籍,通过不断的拜读,思考和比较。终于初步理解了为什么亚当斯要说暗房技艺是成就黑白艺术作品的最重要阶段。这些亚当斯的作品集里面,有的特意对其的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了比较 (Ansel Adams at 100),让我不仅对亚当斯老先生的摄影功力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让我初步明白了一幅好的摄影作品的基本制作思路。

本来早想把我的一些收获整理成文章和大家分享,但是一来没有时间,二来怕扫描印刷品网上传播引起版权问题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今天偶然间重新访问了"亚当斯@100"这个网站(http://www_sfmoma_org/adams/content_web.html) ,正好发现了我需要利用的作品的案例,因此欣然提笔,和大家在此共同讨论。本文涉及的图片材料,引自该网站,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感谢。如果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patrickblee@yahoo.com)

废话少说,我们来谈谈月升。我们常看到的《月升》的版本。已经被无数教材,文章和网站引用。

让我们不厌其烦地再次回顾当时的拍摄过程:(https://forum.xitek.com/showthread.php?threadid=198888)

中文原文在浙江摄影出版社1987年版的《亚当斯: 40幅作品的诞生》一书中

月出(1941 年摄于新墨西哥州埃尔南德兹)

  这张照片的拍摄--- 它无疑是我的最受人们欢迎的一张照片--- 可以说是机遇和熟练运用技术的产物。我当时感到,这是一幅卓越的影象;当按下快门时,似乎已经有了满意的预感。当时我们乘车沿着离埃斯派诺拉不远的公路行驶,我向左边看了一眼,发现了一种极不寻常的景色--- 一幅无法估量的照片!我几乎把汽车开进沟里,然后急急忙忙地架好我的8x10 相机。我一面急忙调整镜头,一面高声叫我的同伴把器材从车上取下来。我对好了我所希望的清晰影象,然而当安好雷登15 滤镜(绿色)和暗盒后背之后,却找不到测光表。当时的形势是十分紧迫的:低垂的太阳已经移近挂在西边天际的云彩的边缘,阴影不久就会使地上的白十字架模糊不清。

  我当时无法知道被摄体的亮度值,我承认,我当时曾想到用括弧曝光法进行几次曝光,这时我突然记起月亮的亮度---250 烛光/ 每平方英尺。利用曝光公式,我把这个亮度值列入七区,因此60 烛光 / 每平方英尺就落在5 区,使用曝光因数为3

  由于当我按下快门时认识到我拍到一张不寻常的需要复制底片的照片,因此我迅速翻转暗盒,但是我拉出插版时,阳光已经从白十字架上消失了;我晚了几秒种!这张唯一的底片就突然变得十分珍贵了。当它安全地进入我在旧金山的暗室,我再三考虑了水浴方法和天空部分可能出现斑点的危险,因为照片要放在没有搅动的水里。我决定使用稀释的D-23 显影,并且连续显影10 次,水洗10 次。每次显影30 秒,水洗两分钟。由于显影10 次,水洗10 次,我最低限度地消除了天空可能出现的的密度不匀的现象。

白十字架正处在阳光的边缘,并且相当“安全”;有阴影的前景亮度很低。假如我知道它的亮度的话,我至少会增加百分之五十的曝光(半个区域的曝光)。我可能随后在显影时控制月亮的色值,前景的密度会稍微增加一点--- 而且是值得那样做的。

  这张底片很难印相,几年以后,我决定使前景加厚,以增加反差。我首先对底片重新定影并水洗,然后用柯达IN-5 加厚剂的稀释液来处理影象的低反差部分。我把云彩以下部分浸放在稀释液里大约一分钟后在捞出来,然后水洗,这样反复进行了10 次,我才取得看来很好的密度。印相后来是比较容易的,虽然它仍然是相当难于应付的问题。

  天空中少数部位有明亮的云彩,月亮下面的云彩非常明亮(是月亮亮度的二、三倍)。我对前景到照片底部这部分略微加光。然后我沿着山脉的轮廓加光,不断地移动遮光板。此外我把遮光板远离相纸,以便在它的阴影上产生半阴影;这样防止出现遮挡和加光的痕迹,否则那样会分散人们的注意力。我还对月亮到白云下部以及比较明亮的呈水平的天空部分略微加光。我然后从月亮上部到影象撒谎能够部这部分上下移动遮光板予以加光。用这张我确实喜欢的底片很难制作出几张相同的照片出来。原因是相纸不一样,影调有时会产生不必要的密度变化等。肯定可以说,没有绝对完全一样的照片。这张照片与我拍摄的其他任何照片相比无疑引起了更多的评论,表明内容和效果非同一般。我确信,这个影象单就题材本身来讲就会引起普遍兴趣。


我第一次看到月升的时候,唯一的感觉就是“太美了,太神奇了”。图片所表现的静谧的气氛所带来的美感是语言无法表达的。看到了上述的拍摄描述,我本来以为可以从中看出来一些可以学习的线索,但是我反而越琢磨越糊涂,我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怎么会看起来是这个样子,美则美矣,但是到底是怎么拍的?真是让我不得其解。后来,我有机会在购买的印刷品上看到了月升的中期版本,加上我粗浅的暗房经验,我终于可以猜出来原底的直印效果的大概,想象出亚当斯制作这张照片的原始思路。直到最后,我发现了亚当斯100这个网站,我才通过网站的介绍,印证了我当初的猜想是基本正确的。

现在我们来一张一张看看,分析一下。

晚期版本(1972年):
亚当斯晚年精湛的暗房技艺使得他的后期暗房技巧完美的融合到了作品的意境当中,天衣无缝,图片中没有任何信息明显地提示读者(或者说有经验的暗房师)作者使用了哪些暗房技术。安乡静谧的乡间风光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亚当斯的作品怎么样?绝了!怎么做的?看不出来!


早期版本 (1948年)
这个我们倒是看出一点东西来了!我们可以注意到明显地天空的上半部被加光的痕迹,这种对天空进行加光的手法是最常用的暗房技巧之一,为亚当斯在该版本的制作中所使用。天空的加深,平衡了图片下部地面的深色区域。让整个片子看起来更稳重美观。根据天空下部的色调,我们可以想象出如果是底片直放的话,天空一定是很亮的灰色。着我们就明白了,原来这天空是加暗的。同时,在月亮附近的一条云彩还被保留了。但是,我个人以为,这条云彩的保留扰乱的天空的宁静感。

现在我们可以说点什么了。我们对比一下这两幅作品。在后期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天空,包括上述这条云彩被整体加光变黑了。天空呈现出一片安详宁静的气氛。月亮在天空中一枝独秀,晶莹剔透,十分抢眼。同时,下部的地面深色部分晚期比早期曝光时间更长,呼应了晚期版本中颜色更深的天空,而村庄的这一条,稍稍进行了遮挡,比48年的版本稍亮,反差也略大,因此让村庄从下部的一片灰暗中跳了出来,整体画面更加有纵深和立体感。天空下部的云彩,后期作品通过加光增加了层次感,使得天空的整体感觉更加神秘。而48年的版本,仅仅对底片下部的地面作了整体的加光,目的是显示出来地面景物的层次,比起晚期的版本来,村庄(或者应该是墓地)没有凸现出来立体感不强。

最巧妙的是,天空中那本来多余的一条云彩。晚期版本中没有全部通过加光完全抹去,而是隐隐保留了最右面的一条,略微可以在天空中看出一点痕迹。这样,这一小条云彩的淡迹就冲破了整个上部全黑的天空的死气,使得它变得沉静而不沉闷。

最后我们再来看原底的直印效果,这是1995年,大师去世之后。后人用月升的底片直接印象的照片。
我们可以看出,即便亚当斯对胶片进行了局部加厚等调整,如果没有相当精细的暗房制作方案的设计,这幅照片就是一幅反差很大的顶多算较好的风景照片而已,距离旷世杰作的效果还差的很远。我们同时也发现,原来照片的上部还有一些更多的扰乱视线的云彩,这在亚当斯的早期版本中已经被通过加光的手法简化掉了。当时亚当斯可能认为天空已经被大大简化,效果已经得到显著改观,因此就此住手了,因此保留了中间的一道云彩。而到了晚期,他觉得中间那条云彩也可以割舍掉,并且整个天空的加深更能凸现安宁的氛围。细看,月亮的亮度,在前后期的版本中也都通过遮挡得到突出,起到了点睛的作用。天边的云彩,如果没有加光,简直就是一片死白,缺乏应有的层次感。

可见,亚当斯说的完全是肺腑之言。一幅好的摄影作品,必须要经过暗房的高超“演奏”过程,才能以完美的面目示人。这幅月升的作品的不同版本的效果的变迁,也展示了大师的制作思路的变化和暗房功力、艺术素养的逐步加深。

再看亚当斯这幅作品,1978年版明显比1949年版强很多。地面的灰度层次;水中倒影的细节都得到改善;山坡的质感得到加强;天空的压暗让整个作品更加稳重;画面的整体感得到大大提高。

1949年版
1978年版
总而言之,摄影师是跟作品离不开的。想了解和学习摄影大师,就必须多看大师的作品。这里提供的连接,都是网上的图片。如果看到高质量的印刷品或者原作,这种感觉会更加明显。

最后,在结束本文之前,不得不提一下近期出版的一部好书,※※著名的黑白暗房师张左先生写的《解读黑白潜影--暗房师的制作思考》。张左的这本书是一本难得的暗房制作技艺(不是技术或者技巧)的进阶指南。该书提供了大量的黑白作品的制作分析,是提高黑白摄影暗房技艺的难得学习素材。这本书不是说的怎么拍照片,而是怎么做暗房。按照亚当斯的谱曲-演奏说,这是一本演奏技艺指南。这本书所阐述的,不是如何实现暗房技术,而是如何运用这些技术,生产高质量的黑白照片。正好比,庖丁和屠夫都有刀,庖丁NB在于知道怎么用刀而不是他的刀口比一般卖肉的快多少。从这个意义上讲,张左这本书是一本教你宰牛的书,而不是磨刀的书。月升的晚期版本,暗房技巧完全融合在作品的意境中,毫无破绽。而这个把一张普通的底片升华为绝代佳作的能力,完全都属于暗房艺术的范畴。这些技巧和思路,也就是张左这本书里所要传达的信息。我建议有工夫大家可以看看这本书。

一孔之见,敬请拍砖。

==========================
本贴为作者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qiaokeli 编辑于 2007-07-24 12:30]
相关标签: 华为 兄弟 反差 层次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浏览:33404 回帖:200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25.648
主题: 2
帖子: 183
注册: 2000年7月
今天搜了出来,读了大半了,明天继续读。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6.195
主题: 18
帖子: 471
注册: 2002年3月
向qiaokeli和亚大师致敬.

黑白照片的放大可以是个人喜好和情绪的表达,同一张底片,放出的照片差异很大.

还有一点朴素的感觉,现在流行黑白照片越黑越好.亚大师好像也是这样.

[天天不发言 编辑于 2007-10-26 10:20]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215
主题: 8
帖子: 1239
注册: 2002年9月
学习中!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33
主题: 5
帖子: 695
注册: 2006年2月
佩服啊,谢谢DX的这个好帖子,学习中。。。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127.625
主题: 130
帖子: 14291
注册: 2000年4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原文由 qiaokeli 发表
我理解F版所说的平衡就是所谓景物的“原样”和你表达的形式之间的平衡。譬如月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现场拍摄之后直放并不是最后的照片的那个样子,但是你只有做成最后那个样子,才能比原场景的直放效果更能表达原场景所给人的那种感受。

这种经过加工之后的作品,让观众看起来比简单的直放效果更“真实”,这是因为它 ......


俺想表达的意思就是这样。

如果经常在暗房里制作片子,不难体会到,同一张底片,可以制作出不同的效果,到底哪个效果好也没有一定之规,最终取决于作者自已的心理感受。亚当斯早期印制的一些片子和晚期印制的效果相去甚远,其中可以看出作者想法的变化。。。。。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58.883
主题: 192
帖子: 6501
注册: 2002年2月
优质内容勋章
原文由 petersline 发表

呵呵,感谢你的直言不讳。我当然知道翻拍相片并不能体会到真谛,只是我对大师的作品仰慕之极,故希望能亲手制作出这样的作品,也算是一种乐趣。


自己拍就是了嘛。现在正是好季节,跟Luudii兄去趟新疆吧,能出一堆好片。

https://forum.xitek.com/showthread.php?threadid=470525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49
主题: 0
帖子: 71
注册: 2006年9月
原文由 Licorice 发表

恕我直言,你这么做,肯定可以锻炼一下翻拍技术;而对于学习亚当斯的拍摄思路和技巧,意义不大。亚当斯最牛的地方,在于把很难发现/控制的场景,用慧眼去发现,并使用相关的技巧拍摄下来,以便能够表现自然的奇伟。而翻拍画册,和这本书所传达的信息,完全是两码事。


呵呵,感谢你的直言不讳。我当然知道翻拍相片并不能体会到真谛,只是我对大师的作品仰慕之极,故希望能亲手制作出这样的作品,也算是一种乐趣。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8.94
主题: 59
帖子: 6471
注册: 2002年10月
原文由 petersline 发表
我定的原版书已经到了,印刷质量绝对一流。
大师的作品真是没的说,极具震撼力。我打算用我的禄莱翻拍几张,在我的暗房中好好体会大师作品的精华。也算是一个锻炼的过程吧。


恕我直言,你这么做,肯定可以锻炼一下翻拍技术;而对于学习亚当斯的拍摄思路和技巧,意义不大。亚当斯最牛的地方,在于把很难发现/控制的场景,用慧眼去发现,并使用相关的技巧拍摄下来,以便能够表现自然的奇伟。而翻拍画册,和这本书所传达的信息,完全是两码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49
主题: 0
帖子: 71
注册: 2006年9月
我定的原版书已经到了,印刷质量绝对一流。
大师的作品真是没的说,极具震撼力。我打算用我的禄莱翻拍几张,在我的暗房中好好体会大师作品的精华。也算是一个锻炼的过程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58.883
主题: 192
帖子: 6501
注册: 2002年2月
优质内容勋章
理解意思就得。语言有的时候并不能完全表达意思,字典就更是死的东西了。所谓平衡我的理解无非是找一个最佳点的意思。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
主题: 2
帖子: 172
注册: 2006年3月
原文由 qiaokeli 发表

请看《40幅作品的诞生》


谢谢Q兄。
把那些过程,手段称之为“平衡”就好了。

[压缩与扩张 编辑于 2007-08-09 15:50]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58.883
主题: 192
帖子: 6501
注册: 2002年2月
优质内容勋章
原文由 压缩与扩张 发表

特想知道亚当斯在这个景物与图片的制作过程中哪些思想和哪些手段是为了平衡、平衡了什么、怎么平衡的? ......


请看《40幅作品的诞生》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
主题: 2
帖子: 172
注册: 2006年3月
原文由 qiaokeli 发表
这个过程可以简化为
1。摄影者自身体验自然景物给人的感受。(静谧、热烈、博大、甜蜜。。。。等等)
2。通过某种摄影方式,以最合适的方式传达这种感受。
3。展示给观众。

所谓‘平衡’,就是发生在第二步过程中。平衡的方式和结果,一定因为摄影师的不同而不同。对于亚当斯所在之F64小组这样的风格,这种平衡就是要看起来“真实”,要表达摄影者对自然的真实感受,要使用最佳的摄影技巧来最大程度表达自然的美感,不能因为你要主观表达就不顾一般观众的审美习惯,一味的用一些不知所云的东西来进行发泄。某摄影师当然可以用拍摄一堆狗屎来宣泄自己的某种情绪。但是这种平衡点就和亚当斯大师的平衡点相距甚远了。


奥,是这样,你们从新定义了这个词。
你完全理解基本认同这个“平衡”的概念。你们认定这个过程叫“平衡”
知道了,懂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
主题: 2
帖子: 172
注册: 2006年3月
原文由 qiaokeli 发表
我理解F版所说的平衡就是所谓景物的“原样”和你表达的形式之间的平衡。譬如月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现场拍摄之后直放并不是最后的照片的那个样子,但是你只有做成最后那个样子,才能比原场景的直放效果更能表达原场景所给人的那种感受。


我的水平极低,搞清一些概念很吃力,吃力到有时连词汇本身的含义都搞不清楚。

一本不入流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如此解释“平衡”这个词的:
1,对立的各方面在数量上相等或相抵;2,两个以上的力作用一个物体上,各力相互抵消,使物体成相对的静止状态。
你们同意对这个词汇的解释吗?

“现场拍摄之后直放并不是最后的照片的那个样子,但是你只有做成最后那个样子,才能比原场景的直放效果更能表达原场景所给人的那种感受。”

特想知道亚当斯在这个景物与图片的制作过程中哪些思想和哪些手段是为了平衡、平衡了什么、怎么平衡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5.464
主题: 23
帖子: 3371
注册: 2001年3月
学习!一直对亚当斯的影调控制充满敬佩。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58.883
主题: 192
帖子: 6501
注册: 2002年2月
优质内容勋章
我理解F版所说的平衡就是所谓景物的“原样”和你表达的形式之间的平衡。譬如月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现场拍摄之后直放并不是最后的照片的那个样子,但是你只有做成最后那个样子,才能比原场景的直放效果更能表达原场景所给人的那种感受。

这种经过加工之后的作品,让观众看起来比简单的直放效果更“真实”,这是因为它更贴近面对原场景的人的那种原始的感受。

这个过程可以简化为
1。摄影者自身体验自然景物给人的感受。(静谧、热烈、博大、甜蜜。。。。等等)
2。通过某种摄影方式,以最合适的方式传达这种感受。
3。展示给观众。

所谓‘平衡’,就是发生在第二步过程中。平衡的方式和结果,一定因为摄影师的不同而不同。对于亚当斯所在之F64小组这样的风格,这种平衡就是要看起来“真实”,要表达摄影者对自然的真实感受,要使用最佳的摄影技巧来最大程度表达自然的美感,不能因为你要主观表达就不顾一般观众的审美习惯,一味的用一些不知所云的东西来进行发泄。某摄影师当然可以用拍摄一堆狗屎来宣泄自己的某种情绪。但是这种平衡点就和亚当斯大师的平衡点相距甚远了。

一孔之见,敬请雅正。

[qiaokeli 编辑于 2007-08-09 14:37]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
主题: 2
帖子: 172
注册: 2006年3月
原文由 fotobug 发表
从巧克力兄的这些上图也能看出,前辈基本是在自然和自我之间寻求平衡,“冬天的风暴雪”后期很说明这点。The Making of 40 photographs曾在书店看过,是另一个版本,白色封面,当时想从amazon订购,后来希里湖图就忘了。。。。


我很难理解仁兄所说的“平衡”
这个“平衡”是指前辈在创作中与自然间的那些行为或过程呢?

我一直以为,前辈们在生活和自然中寻找感动,并通过创作来表达他那份感动。
说的邪乎点,在创作越靠后的段落里,他越是靠影像来表达他的感受,
很多时候你看到了有关自然的影像,但那些影像仅仅是那些个时刻用以表达他感受的工具!很多时候他改变了自然间原本的影调关系,这些做法是寻求“平衡”?还只是为了表达他的感受?

我不能理解这个“平衡”,渴望言者能给于一些理解上的帮助,或旁边的什么人帮些忙也可。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58.883
主题: 192
帖子: 6501
注册: 2002年2月
优质内容勋章
原文由 kiev88 发表
《亚当斯:40幅作品的诞生》已成洛阳纸贵, 二手市场已经卖到90元了.


就市场上的存量来讲,也值这个钱。可惜的是,图片的印刷质量太差了。不知道如果用高质量的图片加上中文翻译翻印一些的话,有多少人需要。当然,成本也需要几十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9.879
主题: 49
帖子: 3677
注册: 2004年9月
原文由 qiaokeli 发表
24幅special edition目录。每幅175美元。


俺买过一幅。这种175刀的是大师的底片,由他的助手印出来的。他自己印的也有,要几千上万。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2.119
主题: 74
帖子: 649
注册: 2001年1月
《亚当斯:40幅作品的诞生》已成洛阳纸贵, 二手市场已经卖到90元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235.197
主题: 27
帖子: 32714
注册: 2002年2月
内容贡献勋章
好贴啊!感谢LZ的辛勤和无私奉献!学习ING!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7.112
主题: 25
帖子: 2943
注册: 2002年6月
这样的讨论比讨论器材发烧上了一、二个层次,这个层次的技术(或说经验)只有达到这个层次的人才会体会到。
我不知大师是否信奉老庄之学,引用其一句话就是: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大师晚岁技艺已达臻境,去掉所有多余的东西,只保留他心中的一个感觉。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127.625
主题: 130
帖子: 14291
注册: 2000年4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黑白之所以有趣,对于我们这些不以此为饭碗的玩家而言,不可否认,对暗房乐趣的迷恋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今天的数码和过去的彩片,单从出片看,实质没有区别,虽然现在数码自已干预的程度要比以往的彩片要大很多,但最关键的一步还是要机器输出,而正是这一步使得自已的成就感大打折扣,而且PS过于天马行空,做出什么效果都不奇怪,反而没有成就感可言了。相比而言,黑白暗房则是个全部自为的过程,印片的时候,多一份曝光,或者一个局部的遮挡或加光,可能完全改变片子的氛围。

从巧克力兄的这些上图也能看出,前辈基本是在自然和自我之间寻求平衡,“冬天的风暴雪”后期很说明这点。The Making of 40 photographs曾在书店看过,是另一个版本,白色封面,当时想从amazon订购,后来希里湖图就忘了。。。。

[fotobug 编辑于 2007-07-30 19:21]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58.883
主题: 192
帖子: 6501
注册: 2002年2月
优质内容勋章
版主过奖,过奖。咱也就算是帮着大师传经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127.625
主题: 130
帖子: 14291
注册: 2000年4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原文由 qiaokeli 发表
今天转贴“冬天的风暴”,作为小结。为尊重作者和译者的版权,不再转贴。从上面这几个例子的拍摄过程,基本上可以看出大师的拍摄习惯和拍摄的时候考虑的方面。我们从亚当斯的叙述中,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诚恳的、形象伟岸的大师形象。他承认自己的失误,也慷慨的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别人。我们看到他也因为心里没底而使用包围 ......


说得太对了,感谢巧克力的辛勤和无私奉献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49
主题: 0
帖子: 71
注册: 2006年9月
感谢楼主的分享,
这本书的确是本不可多得的好书,所以我打算买本英文原版作为收藏和钻研之用。
以后有机会大家一起切磋。
:)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58.883
主题: 192
帖子: 6501
注册: 2002年2月
优质内容勋章
今天转贴“冬天的风暴”,作为小结。为尊重作者和译者的版权,不再转贴。从上面这几个例子的拍摄过程,基本上可以看出大师的拍摄习惯和拍摄的时候考虑的方面。我们从亚当斯的叙述中,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诚恳的、形象伟岸的大师形象。他承认自己的失误,也慷慨的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别人。我们看到他也因为心里没底而使用包围曝光,他也会因为使用大型相机的不便而错过几百次拍摄的机会,他的底片盒也会漏光。。。然而,他锲而不舍,善于在失败中在困难中抓住机会(月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终究成就了自己的英名。这不仅让我们对大师产生更多的敬意,也拉近了我们和大师心灵上的距离。同时,也鼓舞了我们这些后进者在摄影道路上继续前行。大师就像是登山的先驱,已经为我们在山壁上标画了前进的具体道路,让我们看到了前进的希望。

我个人认为,此书-《亚当斯:40幅作品的诞生》,对于从事中大画幅拍摄黑白拍摄的朋友,比亚当斯的自传和《跟亚当斯学摄影》等书更有价值。有机会能买到的话,一定不要错过。

如果大家想看此书,网上可以通过超星阅读器,到国家图书馆去浏览。但是好像看不到图片。如果各位有能力阅读原文,可以购买英文的原版。因为翻译的虽然质量颇高,但是限于80年代的印刷水平,图片部分真的没法看。根本不能体会作品的风范。我曾经想过干脆买一本原版的,然后和中文的翻译本合起来翻印一些,小范围的供大画幅黑白爱好者学习之用。但是因为和者寥寥,就放下了。很显然,坛子里的大部分泡菜关注超女挨嘴巴的新闻的兴致远高于研究亚当斯的拍摄思路。这个现象实际上就回答了另一个帖子的问题:为什么中国的摄影水平落后于国外?

近期时间我准备再远游一趟,回来再向大家上片汇报。祝大家多出好片,多多交流!

[qiaokeli 编辑于 2007-07-24 12:20]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0.202
主题: 10
帖子: 723
注册: 2006年12月
原文由 小河沿 发表

说的真好,俺同意,亚当斯晚年对数字化将给影像带来革命性变化给予了高度评价,大师曾经很幽默地说,只可惜,我的确是太老了点,已经拍不动了,否则,我真希望柯达公司能送我一台数字相机(当时还没有NCOS哪)。


强烈汗,学习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58.883
主题: 192
帖子: 6501
注册: 2002年2月
优质内容勋章
冬天的风暴。P97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黑白交响曲——介绍亚当斯大师的一些作品的拍摄和制作思路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