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关于镜头感:28-35-50(基于全画幅) [主题管理员:阿祖]
倒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资深泡菜
泡网分: 56.628
主题: 21
帖子: 5201
注册: 2004年4月
最近少拍照片,趁机会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做一下总结。文章写得比较单薄,不够深入,我文笔不好,大家将就着看吧。

我并不是鼓励大家一定要用定焦,而是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大家熟悉自己手上的器材,用好它们,无论是定焦还是变焦,而不是老想着换更好的,如果能起到解毒的作用就更好了。

老实说这是我第一次动笔写关于摄影的东西,以前的知识都相对零散,这次归纳了一下。文中所说很多观点在坛子里面的DX都曾经提出过,我只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归纳总结一下而已。

---------------------------------------------------------------------------
关于镜头感:28-35-50

刚学摄影的时候偶尔会听到类似“镜头感”之类的词语,却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后来用了T3的35mm镜头一年多,才开始慢慢明白个中的含义。今年年初进了一台GR1s(28mm镜头),至今也有三个多月了,加上自己本来就有一只性价比非常好的佳能50/1.8II,三只镜头比较下来,心中模糊的概念就有了比较清晰的轮廓,其实所谓“镜头感”就是摄影师和镜头之间培养起来的感觉,是在对自己所用的镜头非常熟悉的情况下想象镜头是怎样看东西的规律。比方说,手里拿着T3的35mm镜头,不举相机,站在哪个位置能将什么东西取进来,在什么光圈下景深大概有多少,前后左右移一点透视会发生什么变化,自己心里都需要有一定的概念,当然不需要非常的精确。

光圈F8,对焦在牌子上,两个人都会落在景深当中。
入门级廉价的变焦镜头的最常见的焦段是24-105,为的就是让初学者花最少的钱去培养这种感觉,在熟练后再根据对自己的题材选择适合的专业镜头。以前用变焦镜头不觉得,但用了定焦镜头一段时间后这种感觉就不知不觉的培养起来了,以至于我有时手里拿着变焦镜头当定焦镜头用!不是说变焦镜头不能培养镜头感,而是大部分使用者只是简单的变焦了事,没有认真的对每个焦段固定练习,加上现在非全幅DSLR都有镜头系数,更加淡化了传统的焦距概念。

28-35-50是我比较常用的三个焦段,最熟悉的是35mm。28mm与35mm、35mm与50mm都是非常接近的焦段,习惯了T3的35mm,GR1s我很快就上手了。一开始我也以为:“退一步是28mm,进一步是50mm”,但实际用下来才发现它们之间是很相似,但又不是那么简单的一回事。

卖花的人。光圈F11-16
我个人觉得35mm是比较舒服的一个焦段,物体之间透视和比例适中。虽说28mm与35mm相差不大,但用起来感觉就不是退一步那么简单。即使退一步,也能看出28mm的透视感要大,加上边缘的畸变,使得空间感强了不少。28mm对构图能力要求比较强,因为它比35mm广,所以画面中包含的元素更多,一不小心就会把不必要的东西取进来;另一方面,28mm也考验摄影师的胆量,摄影师需要更加接近被拍摄者,而我用T3的时候这种压力明显小了不少。但28mm与35mm有一点很相似:那就是它们的在同一光圈下景深都比较接近,这让我很快就习惯了GR1s,尤其是F8以下的小光圈的景深都很大,这对于我抓拍和交代主体所处的环境都非常有用。经常会见到背景和其他元素处理不好就虚化了事的例子,这会使摄影师产生构图和提炼的惰性。T3和GR1s即使光圈全开(F2.8),只要不是靠得太近,背景的虚化也有限,那种虚化是“有着能分辨实体的朦胧,含蓄、温柔而充满感情”的。还好,我对镜头的虚化能力和bokeh已经不太感冒了。

父女。光圈F5.6。构图已经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
抓拍的时间太紧一不小心把多余的东西取了进来,所以我稍微裁了一下图(85%左右)
photo by 墓月花,GR1s, 光圈F4。
“后面是刚放的炮纸,带着头花,手拿香的憨厚的小女孩,很能映衬过年的感觉。”
轻微的虚化更突出了女孩,也交代了女孩所处的环境
35mm与50mm都是很平凡的焦段,没有广角的冲击力和长焦对空间的强烈压缩,以至于用它们拍的照片都很平实,能使读者更注重照片的内涵而不是它的表现形式,感觉真实而不夸张,要想平实而不平凡的话只能在片子的内容和内涵上做文章。35mm与50mm也是大家常说的人文焦段,它们能使摄影师和被拍者保持着一定的心理和物理距离,不会令被拍者产生一种被侵犯的感觉而又能让摄影师融入事件所发生的环境当中,所以通常会看到给徕卡新手的第一只镜头的选择建议不是35mm就是50mm。35mm和人看东西的方式基本相符,而50mm标准镜头是和人眼看东西的比例相同,但看东西比例相同和看东西的方式相似是两回事。

EOS30,50/1.8II,光圈F2.0-2.8
50mm标准镜头的视角实在太平凡了,不是广角也不是中焦,让人有点耍不开也够不着的感觉,对摄影师的构图能力是极大的考验。要用好标准镜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会听到“标头无用论”的说法。其实并没有无用的镜头,只有用得不好的镜头。佳能的《EF LENS WORK III》中标准镜头那一章说道:“The key to using a standard lens skillfully is to strike an effective balance between the subject distance, the perspective, and the background blur effect obtained by opening the aperture.” 就是说如果能使物距、虚实和透视得到均衡的处理,那你用标准镜头就算入门了。平时我使用T3街拍,但至少有40%的情况下我觉得50mm会比35mm更好用,尤其是某些客观因素导致我不能走近的(例如隔着一条马路),或者某些被拍者不允许我靠得太近的,50mm虽然比35mm只长了一点,但可以使你离得更远一些。我那只佳能50/1.8II配的是EOS30,可街拍用单反太显眼了,而我又没钱买徕卡或G2+G45,所以只能作罢,拍不到的不拍就是了。对于其他场合,我倒是非常乐意使用50/1.8II来给朋友拍拍纪念照之类的,因为它的成像实在很不错。

这张是T3的35mm拍的,我不可能靠得更近了,任何轻微的动作都肯定会给他发现我的存在,这时候50mm镜头会更有用。
光圈F2.8-4
清明节.烈士陵园
EOS30, 50/1.8II,光圈F4
个人认为用好50mm镜头,懂得利用透视和景深非常重要,否则过于平淡。
我还有一只使用频率不高的EF17-40/F4,原因是我用了T3后对超广角的热情慢慢淡了,一年里能用超广角的没几次机会。最近都在考虑把它出手了,但始终下不了决心。我不是喜欢折腾器材的人,想想留下来总会有用处的,先留在身边吧。

用好一只镜头,要比会用一堆镜头要难得多。

                                                         于2006年4月3日凌晨

(PS:另感谢墓月花借了一张图片给我作例子,那是少数能让我过目不忘的照片之一。)

[阿祖 2006-5-8补充如下:]
我们不妨把眼光开阔一些,实际上,在传统的焦段中,40mm-60mm都可以被称作标准镜头。所以我们可以看见有的厂家的标头是45mm或55mm的。所以,标头定在50只是一个约摸值,前后相差一点不会影响镜头感的培养。所以,不必要拘谨于那几mm 的差异,也不必拘谨于文中提及的28-35-50这几个焦段是否刚好。

再把眼光放开点,我只是提及了28-35-50这几个焦段,事实上我觉得用24mm和60mm等等也一样能把镜头感培养出来,比如说用惯了28,24是怎样的会比较容易估计的出来。你用哪个焦段的镜头都好,关键是你跟镜头之间要培养出那种互相信任的感觉。

---------------------------------------------------------------------------

北方兄的文章 原文
一镜走天下,有个前提条件,就是你拍摄的对象是什么。在一机一镜的定义中,不存在变焦镜头的内容。如果讲变焦镜头的话,也就没有一机一镜的定义。卡蒂埃-布勒松是一机一镜的典范,寇德卡也是,他曾经长期使用一枚25毫米镜头。一般来说,人文领域及特定的拍摄内容,一机一镜足够用。商业摄影中,一机一镜的情况非常罕见,但也不是没有。新闻摄影中这种情况就基本没有了。

人文领域的拍摄,一般来说,主要以三枚镜头为主:28、35、50。

尼康曾想高价收购拍摄世界名人的邓伟手中的那枚标头。一般来说,选择标头,是以环境人像为主。35毫米镜头人像与环境兼顾,28毫米镜头主要以环境介绍为主。象寇德卡拍摄吉普赛人,介绍吉普赛人的生活环境,是衬托主题主要手法,所以他选择25毫米镜头的广角。

有人说变焦镜头很方便为什么还要买定焦?定焦能做的变焦也能做的啊。表面看是这么个道理,实际使用中完全两种感觉。我们知道,西洋画中,素描是基本功,那么,摄影有没有基本功?我的理解,摄影的基本功就在这个一机一镜中。我们有时候讲镜头感,什么是镜头感?布勒松说:“摄影家的眼睛,永远都在评估出现在他眼前的事物。他只须移动1毫米的几分之一,便可以把线条吻合起来。他只须稍微屈膝,便可以将透视改变。把照相机放置在离主体近一些或远一些,他便可以刻画出某一细节——这细节,既可能相得益彰,也可能喧宾夺主。然而,对照片进行构图所需的时间,几乎是跟按动快门的时间一样的短,因为两者同是条件反射而已。” 所谓的镜头感,就是“条件反射”四个字。长期使用某一焦段的镜头,譬如标头,你就学会用标头的眼光看世界。开始的时候你还需要用手搭个方框笔划一下才能确定取景的范畴,熟能生巧后,一眼看过去,就知道拍摄的内容是哪些。

比较毁人的是开始就使用变焦镜头。用变焦镜头培养镜头感是件很难的事情。因为拍摄不仅仅是焦距的问题,拍摄最重要的,是要去思考拍摄的这个过程。比如你想拍摄矿工的生活,场景是几个矿工兄弟在炕上喝酒,屋内环境比较简陋。在拍摄这个场景时,首先你要先找光,光是摄影的生命,你要看,我的光在哪里,最强的光线打在哪里,在这种环境拍摄,光比很大,所以你必须要有取舍。这是第一步。第二步,你要找位置,比如你用28毫米镜头,F8,4米外全清晰,但屋里容不下这个距离,所以你要走两步,这个时候你就要考虑景深。景深是什么?景深就是空间感。景深可以非常非常非常切实地影响我们对现实的观看。用普通话说,光圈先决决定一切。(谈到光圈,这是一个基本功。比如标头,一般的练习,是在五米之内,用各种光圈拍摄物体,一米下各种光圈组合的景深是多少,两米是多少...虽然镜头上有景深指示,但你还是要去练,这个过程很关键,你要把这种烙印烙在脑子里。我们有时候讲艺术的创作,你连景深的范围心中都没有数,怎么去创作?)第三步,就是所谓的决定性瞬间,在恰当的时间里按下快门。高潮会在某个瞬间降临。

一幅好片子有没有,按下快门的瞬间就知道了。有人说胶片要等到冲洗出来才知道结果,那是你基本功不扎实的缘故。现在的时尚是用数码相机,如果说拍完了还得低头去看LCD,那是你滥竽充数的结果。从来没有一种艺术,可以在数量中找到质量。

一机一镜,开始的时候和训练自己的镜头感有关。无论你用什么机器,胶片还是数码,训练的过程都是艰苦的,如果你用的是35毫米镜头,那么你就时刻要用35毫米的取景范围看任何东西。看的时候要注意,先看画面的四个角,然后再看中心的内容。这个过程很关键,要养成这个好习惯:先看四角。要用摄影师的眼光看世界。如果你是用35毫米镜头的,那么,这个世界就是35毫米焦距的世界——直到你成为大师,这个世界才能再次向你敞开。

看完我上述码的字,你就会知道,用变焦镜头培养镜头感,是件多么庞大的工程。不是说不可以,不过按照一般的规律,天才总是你旁边那个的人。变焦派的焦虑是,有些东西拍不下来怎么办?(其实变焦用久了,你也会发现,自己总是不自觉地偏好某一个焦段的拍摄。)这个事情一点也不矛盾。对于使用定焦镜头的人,没有拍不下的内容,关键是你想怎么拍。还是拿拍摄屋内矿工的场景打比方,用50的标头照顾不了环境的介绍了,怎么办?没有什么好怎么办的,改变原来的拍摄思路,改拍特写或者其他。取舍只在一忽悠间。谁也没有规定,一幅好的照片,一定一定要是什么什么的模式。模式是你自己制订的。变焦在学习的阶段,特别限制人的思路,这也是我不主张在初学摄影的那几年,用变焦头的缘故,因为你总是会试图用一种模式拍摄所有的内容,所以拍到一定程度,你会发现除了家里的高跟鞋,你已经找不到新的视觉;你开始把兴趣转到摄影器材上,然后你就会发现,玩玩器材做个逍遥派在有米的日子里也是很快乐的事情。所有这一切,有可能仅仅是因为,从始至终,你都没有掌握自己的镜头感,你一直都在摄影的大门外徘徊,尽管你握着1670万象素的马克兔,但是那个,只和你的腰包有关。数码的危险性还在于,你可能更多地关注PS的技巧,而忘记了素材的来源。所有的素材都要求经过你那独一无二久经训练的摄影师的眼光来裁剪。

一机一镜,怎么用都够了。

---------------------------------------------------------------------------

北方兄的另外一篇文章 原文

作者:北方

1、“一镜”可行吗?
2、“一镜”会不会比“两三镜”有明显的劣势?会不会失去很多出好片的机会?
3、“一镜”应该选择定焦头还是变焦头?
4、“一镜”选择什么焦段为好?

一镜当然可行了,比如活着的大师寇德卡和他的25毫米镜头,他早期的成名作基本都是拜这枚二手的镜头所赐。一镜和多镜比,不是说有什么优势或劣势,纯粹是一种拍摄习惯,一种视觉,甚至可以说是刻意地追求一种拍摄的风格。我们所说的一镜都是指定焦镜头,至于说焦段,通常选择“一镜”的,拍摄的对象大多属于社会学、人文学领域的内容,一般的选择就是我提到的那三个焦段:28、35、50。风光摄影及其他,不在讨论范围内。

选择的顺序,我的理解是:50、28、35。越是广角越难拍。有时候我们听腕说,这个角度太广了,我控制不住。这句话实际上可能牵扯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自身情感的因素,每个人都有自己熟悉的那个套路,在自己熟悉的空间构成范围内,用自己熟悉的形式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布勒松,我们研究他的片子,会发现老兄对F8有特殊的喜好,脱离这个套路(或者说风格),就需要有升华的契机和理由,为什么要这么拍,你要说服你自己才行。另外一个问题是,一张片子,是用光、拍摄的主体、空间的构成这三个摄影要素来表述,这就必然牵扯到三者间有效的排序和控制的问题。谈到控制,一机一镜主义者对空间的形态和形式有近乎偏执的控制,还是拿布勒松打比方,这个老兄从来不对照片进行剪裁,他认为在按动快门的那一瞬间,一切物体的排列,都已呈现完美的秩序。

对于用惯了28毫米镜头的人来说,24毫米可能是真的太广了,而且一般来讲,在人文学题材的拍摄中,28毫米镜头的视觉可能更为大众所接受,是一种“公众的空间”。关键是,“广”的要求很高,对个人的艺术造诣、对社会学的理解、对美学的理解,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而技术的因素,在这里,则是很小的一个因素了,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比如在布勒松50毫米镜头下拍摄的内容,其中诸多的要素排列接近完美的话,放在更广的视觉里,比如在28毫米镜头的视觉里,可能就会因为多出的那些因素,使画面变得杂乱无章。

28毫米不是极限,但突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50毫米镜头,是培养摄影师基本素质的最佳摇篮。在这个焦段中我们会初步感受到空间感对我们意识的深远影响。通过这个焦段,我们开始学习看世界。时空的间隔,※※的痕迹,行人与物体,城市与角落,等等的一切,你都要将之关联,要用这样一种基本可以突出主体的焦段描写来概括化的视觉,将这一切关联。你开始琢磨,创造力是怎样一种力。这个阶段里,重要的是培养自己对结构空间的理解。开始的时候可以从摄影学的平面构图,比如黄金分割法什么的学起,随后你就可以把这种分割想象成立体的魔方,立体魔方式的构图方式可能会起到更多的帮助作用。摄影从来就不是平面的艺术,在摄影的构图中,你必须要用“立体”的思维方式去想象。简单地说,比如拍摄一个人,你可以把他想象成在立体魔方中的一个点,然后你运动思维,沿着魔方的各个角度看一遍,你的工作,就是要寻找到那个“最佳的拍摄点”。要养成这样的一个好习惯,见到你的拍摄的对象时,迅速地观察一下周围的环境,把周围的环境变成一个立体的大魔方,然后你就开始想象,把这个拍摄的对象,置于什么点上;对你来说,就是从什么角度什么机位去按动快门。这样使用上一年或者两年以后,你对自己的风格,就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所谓的风格,就是视觉习惯而已,你就会明白,自己可能更擅长使用什么焦段的镜头。如果有人对你说他根本不用这样的一个过程来折磨自己,这种可能性是客观存在的,有的人天生就有超乎常人的空间感,不过根据一般的常识规律,那个人,总是别人。

再说一下35毫米镜头。在人文摄影中,35毫米镜头,有着近乎完美的平衡感。(许多人对徕卡的理解就是M机+35毫米镜头。)在摄影的过程中,有些东西是很私人的,比如我们一直在追寻的灵感。我有时候甚至想,35毫米镜头是否就是灵感的代名词。摄影这种表现手段,实际上是用很内向的方式和观众沟通,必须借助现实的物体影象,(而不是象画家那样可以自我创作)来表达自己的倾向。因此一个摄影师对镜头的视觉感受是非常重视的,一个好的摄影师,要有异于常人的空间感,在这个空间(一个焦段有一个焦段的空间感)里的任何异动,譬如稍微蹲一下身体,或者向左移动两厘米,你都要清晰地感受到变化的细节。

这是一个非常难用的焦段。相比较50毫米视觉下的特写,35毫米镜头更要平衡28毫米空间的构成。35毫米镜头是“大师的眼睛”,这个焦段用久了,慢慢地就容易理解事半功倍这个成语。关于这个焦段的理解,我还需要时间。先写到这里。

学习摄影,入门很重要。摄影不是拿起相机就按快门,按动之前,你要明白很多道理。有些道理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两年,三年,或者更长的时间),然后才能知其所以然。要多看一些书籍,多看大师们传下的图片,同时要学习美学理论。如果你的志向是人文摄影,那么你还要注意到,人文学是一门很深奥的科学,和人生的经历、对世界的观点和对人生的看法,都是紧密相联的。

有机会的话,我们可以更多地探讨一些空对空的话题。对于使用一机一镜的朋友,我的建议是从5米内学起。5米是个很有意思的空间,而不仅仅是距离。

---------------------------------------------------------------------------

Jogo的文章摘抄
原文

我现在是summicon50mm和summicon35mm(我一直觉得leica的每款镜头名字都是那么有诗意,比日本镜头的枯燥数字代号可以多好几个可以意淫的理由,嘿嘿),之前某几位大侠老是说35mm和50mm差不多,只上一个就够了。我觉得说这些话的人至少都没有好好使用和摸透这两个焦段的镜头。简直开玩笑嘛,35mm和50mm差那么远的使用感觉,尤其在leica的机身上和使用上,可以说,我每次从35mm转换到50mm或者从50mm转换到35mm都要犯上好一阵子“中年痴呆症”,那种“手感”完全要重新适应过来好一阵子才能顺滑的使用。

另外一个需要练习的就是盲测估摸镜头的象场范围,比如35mm的镜头,50mm的镜头,在什么位置上,大约能包含拍摄到多大范围的景物。这样做有什么用呢?做到这点后,你可以”第一时间站在你最应该出现的拍摄位置上“,因为leica的m系列那个变焦镜头用的人不多,即使是那个头,也不是无级变焦的,所以你不可能靠镜头的变焦来缩小或者扩大拍摄范围,只能靠自己的脚步移动。如果之前你已经知道在什么位置上可以拍摄到多大的范围,那么第一时间就可以选择在那个位置上出现,不会到了要举起相机的时候,一看,妈的,原来这么近,退退退退,或者觉得太小,前前前前,那多耽误事情啊,所不定等到你退到合适位置的时候,鸡飞狗跳,连毛都没有了。

一旦形成了”焦点位置手感“和”镜头范围判断“,你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leica是你手臂的延伸,是你眼睛的眼神,是你脚步的延伸,无需在临时考虑对焦,临时判断相场范围,举手就拍,那种一切尽在把握的感觉真是美好。这个时候,leica已经成为你最信任的朋友,最可靠的伙伴,就象一头从小养大的土狗一样(你还可以挑黑色或者白色,多好,做上帝的感觉啊),不离不弃,你要它去哪就去哪儿,要它咬谁就要谁,多爽。(要是被人偷了那就不管我的事了。)

我的拍摄习惯就是利用焦点位置手感在举起相机的时候已经把焦点调到位置,然后根据使用镜头的象场大小走到一个需要的合适的位置上,这个时候只要举起相机那就是剩下按快门一件事情了,如果被摄体运动很快,我还是不看对焦斑对焦,还是靠镜头手感确定焦点变化,这个时候看取景器只是控制这个运动物体在我整个取景框中的位置了。

---------------------------------------------------------------------------

以下文字摘自《吴家林的“枪”》,《中国摄影》2005年第10期

问:您的哪只镜头使用率最高?
答:我两台相机都装同一种胶卷,都不用换镜头,需要使用哪台就拿出哪台相机。从1996-1998年,这三年间,35mm镜头使用最多,使用几率大约占80%,标头大约占20%。最近五年这个比例颠倒过来了,标头的使用几率占到了80%。

问:您现在为什么如此青睐标头?
答:首先,标头和人的视角相仿,拍出的图片不会产生强烈的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看起来很舒服;其次,我的风格不是很强调视觉冲击力、追求怪异的构图形式,我更喜欢那种平和的视觉构成,我更多的是采用一种讲故事的方式,所以选择平易的视角,一种容易被大家接受的方式。标头拍摄的图片能使读者更多的注重图片的内容而不是它的表现形式,它使读者感觉真实、亲切,不夸张,不追求所谓的震撼力,它更有助于表现作品的内涵,更符合我理解的平和之中见奇崛的感受,使照片有一种内在的张力。

另外,标头非常适合我从观察。行走到选择、拍摄的创作方式。我很少拍摄宏大的场景,我更多的关注人的生存状态。这恰好是标头表现力最擅长的领域,它同时也与人保持了一定的心理距离,我感觉它所表现人的那种自然、自在,那种原始的生活状态,是最真实的。广角镜头拍摄时,对人有一种心理侵犯性,被摄者有一种天然抵抗心理。而标头则将这种侵犯性降到了一个可以接受的程度。

再者,一台相机一个镜头,对于摄影师来说是轻装上阵,可以不必负累很重。一机一头使你没有选择,你就会努力研究手中的器材的表现力,虽然器材少了反而使摄影师更关注内容的表现,更容易成功。这也是我越来越信赖标头的原因。

问:您从最初28mm、35mm镜头,直至现在的50mm标准镜头,您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历程?
答:准确的说,在最早《云南山里人》那本书的创作中,我曾经借得一支18mm超广角,只用过一次,就再也没有用过。作为我的一个拍摄试验,给我的感觉就是18mm镜头比较好拍,比较容易驾驭影像。但它最大的问题是不真实,太夸张。其后我又使用了一年多20mm镜头,之后,每每看到这支镜头拍摄的图片,我都感觉害羞,它严重扭曲了被摄者的形象,感觉是对被摄者的不尊重。而从标头取景器中看到的流动的芸芸众生,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就舒服多了,非常接近我要表达的感受,自然、真挚以及对人的尊重。应该来说未来我将使用标头作为我的主打镜头,除非很个别的情况,当然我也不排斥其它规格的镜头。

由于自身性格、拍摄题材和表现形式等原因,标头能使我很容易达到人机合一的感觉。我现在可以不通过取景器,也知道被摄者在取景器中关系和位置。这已经成为了我的习惯,这完全得益于一种下意识的视觉训练。我越来越迷恋这种拍摄方式,这种方式从生疏到熟练大约经历了5年,从熟练到成熟是最近5年的事情了。

当然,相机和镜头是一种工具,不同的相机和镜头使用和观察方式是不同的,摄影者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感受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

*************
个人Blog
个人网站
*************

相关讨论:

你是那一派? 50mm or 35mm?两条路线的问题

[阿祖 编辑于 2010-04-13 22:53]
相关标签: GR1s 徕卡 Leica 光圈
(1)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浏览:1136927 回帖:2275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1.642
主题: 4
帖子: 3313
注册: 2004年3月
支持并学习中!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325
主题: 1
帖子: 1074
注册: 2005年5月
学习
好帖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0
帖子: 96
注册: 2005年1月
好文!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0
帖子: 55
注册: 2006年3月
偶菜鸟,阿祖说的镜头感也几乎没有,以前完全是变焦,现在正巧手上有了35和50两个头,想求教阿祖  “35mm和人看东西的方式基本相符,而50mm标准镜头是和人眼看东西的比例相同,但看东西比例相同和看东西的方式相似是两回事。”是怎么一回事呢?心中好像理解了却好像又没理解...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4.384
主题: 35
帖子: 1206
注册: 2005年8月
好文,向你学习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4.384
主题: 35
帖子: 1206
注册: 2005年8月
起步开练阶段,只有两头,标头和微距头,90%以上用微距头拍花去了,除了标头这个自动头手感差以外,最主要的是对标头(75MM)的透视、景深、距离等没有感觉。拍花的季节过后,真该象楼主那样,24、35、50,一个一个来,慢慢地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56.628
主题: 21
帖子: 5201
注册: 2004年4月
原文由 cobalt 发表
偶菜鸟,阿祖说的镜头感也几乎没有,以前完全是变焦,现在正巧手上有了35和50两个头,想求教阿祖  “35mm和人看东西的方式基本相符,而50mm标准镜头是和人眼看东西的比例相同,但看东西比例相同和看东西的方式相似是两回事。”是怎么一回事呢?心中好像理解了却好像又没理解...


引用G2的一段话,他比我说得更加清楚:

“50mm标头最符合人看东西的比例,是最真实的镜头。因此标头常常被推荐为初学者的首选镜头,从标头开始入门。但是现在的摄影师们已经多数不这么认为。首先,符合人眼看东西的比例和看东西的效果是不同的两个概念。而拍照片视觉效果却更为重要。因为我们用人眼看东西看的是效果,包括:它(或他,她)是什么?在哪儿?周围有什么?等等。标头虽然在透视比例上和人眼很接近,但它所拍片子的效果和人眼所见效果有较大的差距。”

“如果你觉得24毫米和28毫米的镜头有些夸张和变形,那么可以做出妥协:35mm的镜头实际上更接近人眼所见效果,也是最真实的一种镜头。现在很多马格南的摄影师都屏弃了开山鼻祖布列松的建议,把35毫米镜头作为他们的“标准镜头”。

另外,35毫米或50毫米镜头的选择区别也与使用人的视觉习惯有关。有人看东西的习惯是局部性的,而有人看东西是散开的。前一种人大概习惯用50mm头,后一种人用35mm会更顺手。同时由于50mm头正好在广角和中焦之间,它实际上是很难用的。对于许多视线比较开的人来讲,拿50 mm头拍东西很难。因为一般人看世界的视觉方式是28mm或35mm式的,用50mm标头时他会觉得有局限。”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0
帖子: 55
注册: 2006年3月
谢谢阿祖的回答,让心中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特别喜欢“用好一只镜头,要比会用一堆镜头要难得多。”这句话,一定向你学习!
(1)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56.628
主题: 21
帖子: 5201
注册: 2004年4月
原文由 cobalt 发表
偶菜鸟,阿祖说的镜头感也几乎没有,以前完全是变焦,现在正巧手上有了35和50两个头


不用谢,希望您能用好手上的镜头。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1.158
主题: 2
帖子: 1810
注册: 2005年4月
阿祖这总结写得很好,赞!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0.838
主题: 36
帖子: 4951
注册: 2003年1月
恩。总结下来,28,35,50也是我最常用的焦段,各有一个定焦。

50段我用的最多,下来是28。  一机一头非35/40焦段莫数。

置于80-200段,呵呵,此焦距人人想着拥有2.8光圈的小炮。可我的镜头却已经睡了近2年。二手交易第一红人,实乃鸡肋也。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7.066
主题: 22
帖子: 911
注册: 2003年10月
好嘢!

另:看见LZ的ID总让我想起<本地郎>,别怪别怪!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0
帖子: 55
注册: 2006年3月
偶然在蜂鸟上看到阿祖的关于广州的一组照片,很不错!平实中透露着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很好的反应了南方城市的特点,值得学习!而且“镜头感”也十分的不错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48
帖子: 2063
注册: 2005年11月
好文,支持,收藏,推荐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9.944
主题: 6
帖子: 545
注册: 2002年7月
好贴。
感受很深。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542
主题: 22
帖子: 348
注册: 2005年5月
想拥有一只35mmPK口手动镜头
不知哪个更好些?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56.628
主题: 21
帖子: 5201
注册: 2004年4月
原文由 生于10月1日 发表
另:看见LZ的ID总让我想起<本地郎>,别怪别怪!


我英文名是Joe,起网名的时候确实参考了<本地郎>里面的阿祖,简单、易记、易上口。

原文由 gloomy 发表
至于80-200段,呵呵,此焦距人人想着拥有2.8光圈的小炮。可我的镜头却已经睡了近2年。二手交易第一红人,实乃鸡肋也。


我也有一只小小白,用得不算多,但不想出手。幸亏当时买的时候均衡了价格和重量,没有选择更贵的小白,小小白我都是缩小光圈用的。

原文由 cobalt 发表
偶然在蜂鸟上看到阿祖的关于广州的一组照片,很不错!平实中透露着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很好的反应了南方城市的特点,值得学习!而且“镜头感”也十分的不错


谢谢,其实蜂鸟的片子早就在无忌上发过了。

原文由 luweixig 发表
想拥有一只35mmPK口手动镜头
不知哪个更好些?


luweixig,不好意思,我不太熟悉,帮不了您了。

[阿祖 编辑于 2006-04-05 11:01]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557
主题: 12
帖子: 418
注册: 2005年3月
刚刚买了一只50mm的头,开始慢慢练习对镜头的感觉。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4.593
主题: 4
帖子: 1582
注册: 2004年4月
写得太好了~帮顶,哈哈

最喜欢这句话:
用好一只镜头,要比会用一堆镜头要难得多。

我想再添一句话:用好一只定焦镜头,要比用好一只变焦镜头难得多。

不知道阿祖兄同不同意把这篇好文转载在我所在的一个内部摄影bbs上~
好让大家学习~谢谢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56.628
主题: 21
帖子: 5201
注册: 2004年4月
原文由 finalsun 发表
不知道阿祖兄同不同意把这篇好文转载在我所在的一个内部摄影bbs上~
好让大家学习~谢谢了


呵呵,无所谓。东西贴上来就是给大家分享的,注明无忌的出处就行了,谢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4.593
主题: 4
帖子: 1582
注册: 2004年4月
当然会注明的~嘿嘿
也不会拿去乱用的啦~谢啦~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0.006
主题: 86
帖子: 1987
注册: 2003年6月
好文,深有同感! 偶最喜欢用的是 35-50-70段镜头,对超出这个范围的焦端不感冒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5.962
主题: 102
帖子: 10318
注册: 2003年12月
50比较直白,直奔主题;
28重在环境和气氛;
35则兼顾。

不知道这样说对不对。呵呵,现在基本不用135以上的头了,135头也不过拍拍老婆孩子。出门的话,一机一镜就是35,两镜的话,一个28一个50。

坛子里记得还有位北方DX,也说过镜头感和焦距的事情,说得非常好。如果北方兄也能看见这个帖子并参与讨论,一定和LZ相见恨晚,惺惺相惜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5.962
主题: 102
帖子: 10318
注册: 2003年12月
顶两张老片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5.962
主题: 102
帖子: 10318
注册: 2003年12月
2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7.352
主题: 94
帖子: 10357
注册: 2002年10月
28-35-50是我比较常用的三个焦段,最熟悉的是35mm。28mm与35mm、35mm与50mm都是非常接近的焦段,习惯了T3的35mm, GR1s我很快就上手了。一开始我也以为:“退一步是28mm,进一步是50mm”,但实际用下来才发现它们之间是很相似,但又不是那么简单的一回事。

========================================================================

说得非常有道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0.258
主题: 4
帖子: 773
注册: 2005年7月
很喜欢阿祖的街片,印象最深的是一张沙面巷子里孩子奔跑的。。
镜头感的获得,是摄影课程中的一大进阶。这帖子图文并茂实在是好,使大家能一起分享你的心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4.504
主题: 13
帖子: 3191
注册: 2004年4月
最喜欢35MM焦段,28MM也不错。
现在只有20/2.8和35/1.4。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2
帖子: 248
注册: 2005年11月
读起来很舒服的文章
目前只有一支50mm的镜头,用在d70s好长啊
不过大多数的场合很好用,仅仅想要纪录生活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关于镜头感:28-35-50(基于全画幅)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