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世界首款3MOS录像机:松下HDC_SD100和HDC_HS100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版主
泡网分: 226.811
主题: 1036
帖子: 33875
注册: 2003年4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松下今天发布两款首次使用3MOS技术录像机:HDC_SD100和HDC_HS100。

细节稍后看首页新闻稿。
[柯纳 编辑于 2008-07-24 10:36]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相关标签: 松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浏览:14239 回帖:117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17.696
主题: 2
帖子: 57
注册: 2006年3月
HS300/HS200/TM300/SD200 有谁用过了么?跟HS100/SD100比性能有实质进步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616
等待验证会员
泡网分: 26.959
主题: 12
帖子: 213
注册: 2003年6月
感觉松下的CMOS还不行,看样片低照度下完败现主流单片高清DV,标准照度下优势又不明显!总之,对松下最新的SD300或TM300比较失望!而SD100和SH100这种用1/6感光芯片的唬人机,我是一点兴趣也没有的!

[616 编辑于 2009-02-13 22:17]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3.625
主题: 14
帖子: 1582
注册: 2004年7月
西区这次说的好,咱俩争了那么多,怎么不来我的帖子给点意见?

https://forum.xitek.com/showthread.php?threadid=594875

[乖猫 编辑于 2009-02-12 23:31]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5.408
主题: 158
帖子: 4158
注册: 2000年5月
原文由 西区苛刻 发表

单片CCD(CMOS)上采用的是Bayer四像素法(R/G/B/G)。这个采用的算法是“色彩空间插值”。是以临近颜色的值去估算每个像素的另外两个颜色的取值。

X3是真 RGB。它的每个像素包涵三层物理{R\G\B}感光层,它的每个像素不需要利用“色彩空间插值”去算另外两种颜色。X3输出的信息中就包涵完整的 RGB原始信息。

但 ......

挺你,支持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5.408
主题: 158
帖子: 4158
注册: 2000年5月
原文由 gefounder 发表

CES2009上,松下发布了HS300等新品,依旧采用3MOS,但是实现了1/4"上的高像素三片MOS(有效像素3*207W)。问题在于工作方式是什么,逐行还是隔行方式,如果明确了可以24P,而不是其他PF,CF电影模式之类的东西,就说明是可以工作在逐行方式下的,松下sd系列一直是真逐行, True 24P是松下的特色。或者看看最终能够达 ......

这一款是我很兴奋的东西,也是我从SD1时代就呼唤过的指标。

gefounder一味挺松下我是不同意的。其实不用替松下喊冤,这几年它的1/6英寸被那么多人诟病,还是应该从自身找原因,好不好看效果,我用过SD1、HV10、HC1E、SR12和SD9,我的眼睛怎么看,SD9就是比HV10和SR12差,确确实实效果差,任何技术分析我都接受,但我得尊重自己的感觉。
我从96年开始使用摄像机,最早用Hi8,后来换了sony PC3E小DV,但用的时间最长的是松下的EZ80,松下的那些廉价的1/4英寸和1/3英寸专业和准专业级别的DV很长时间获得了用户的一致好评,用过的,没用过的,没见过多少扔砖的,去查查早几年的DV论坛,从EZ1开始一直到最后的DVC63和180,款款获好评。我本人曾经Canon XL1和EZ80同事玩了三个月,最后留下EZ80。
SD1、SD3出来的时候也还广受支持,因为就算解像力不行,至少色彩和低照度表现在当时还是可圈可点的,1/4英寸的3CCD不是白给的。后来Canon和Sony的单片家用DV一代比一代的效果好,而松下不但攀住52万×3片的解析度不放,反而一代比一代抽抽,直接就3片1/6英寸CCD了,我的客厅40多平,专门配了一组四盏65W的三基色灯,这种灯光环境不是很容易找到的,同环境,SD9、HV10和SR12同机位固定机位拍摄(放在台子上)SD9的解析力和噪点在我的47寸全高清上有非常明显的差距,而其他两个机子差距不明显,给我普及什么叫DV的解析力没用,因为HV10可以很清晰显示的东西在SD9上就是不清晰,我才不管多少多少线。

HS300从指标上看,重拾我对松下的信心,大家拭目以待,看看市场上是不是还是那么多扔砖的。
数码时代,指标是硬道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31.987
主题: 249
帖子: 5824
注册: 2008年2月
原文由 weakleilei 发表
3CCD或者3MOS,可以理解为sigma SD9得那种X3,虽然300多万象素,但能插值出普通单CCD 1000w像素的效果。
52万也要X3的,因为单CCD每个点除本身的颜色外,其他两种颜色也是用旁边的点的颜色插值出来的。


单片CCD(CMOS)上采用的是Bayer四像素法(R/G/B/G)。这个采用的算法是“色彩空间插值”。是以临近颜色的值去估算每个像素的另外两个颜色的取值。

X3是真 RGB。它的每个像素包涵三层物理{R\G\B}感光层,它的每个像素不需要利用“色彩空间插值”去算另外两种颜色。X3输出的信息中就包涵完整的 RGB原始信息。

但所谓的 52 x 3的概念是“像素点”概念。和上面说的“RGB输出像素色彩信息值”是完全不同的。像素点是传感器的物理清晰度。这和通过软件算法的可以“估算”的RGB色彩信息可不一样。

CCD(CMOS)中的通常采用三片式结构的,如果本身传感器的物理清晰像素点不够,是通过硬件方式的“像素位置偏移”(像素偏置)来实现插值。(一般是对应绿色的那片传感器将像素位与其它两片传感器错开 1/2个像素位)。

对于传感器物理清晰度的“像素点”来说,只有三片式结构才能利用“像素偏置”进行插补(单片式传感器是无法进行插补的)。

另外你插补充出来的,再怎么去仿真真实的三片式的 1920 x 1080。在图像锐度(人眼的主观清晰度)上的差异即便弱视都能看得出来!

就拿 Panasonic  HVX200(203)、HPX175、153等等的 960 x 540的 52万像素的方案和 PMW-EX1的真实 1920 x 1080的三片式CMOS方案来说。

你别管CCD是全域快门、CMOS是滚动快门。仅以清晰度一项指标来说,52万像素的像素偏置方案相比真实 1920 x 1080来说,衡量清晰度一项指标可以用天差地别来形容一点不过。

左:EX1,右:HVX200
[西区苛刻 编辑于 2009-02-12 22:41]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3.625
主题: 14
帖子: 1582
注册: 2004年7月
天啊!手打出来还是筐筐。上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3.625
主题: 14
帖子: 1582
注册: 2004年7月
是这个吧?
http://v□□□□□_ddo_jp/~pro/tm300hf11.html

前面是v□□□□□

[乖猫 编辑于 2009-02-11 23:16]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0
帖子: 50
注册: 2008年4月
好像tm300已经有的卖了,价格和以前的型号一致,等降价。

sd9趁便宜收了一台,留作纪念了。

搞台HVX200a作纪念有点奢侈了,期待新品吧,和SD9不一样,这玩意还是要物尽其用才有意义。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0
帖子: 50
注册: 2008年4月
这半年来一直很忙,累啊。

昨天抽空搜了搜TM300系列的信息,松下官网上明确标注了24p,说明还是逐行读出工作方式的传感器,输出真24p。

另外看了个tm300和HF11的对比视频,tm300很不错!

http://v□□□□□_ddo_jp/~pro/tm300hf11.html

(不知为啥是方块,方块是东京的英文.........)

视频在最下面,LZH文件的连接,winrar解压缩。前面是tm300。

现在还关注几点,

1,MOS器件是否保持了和CCD一样的全局快门,MOS有这个能力。一直没机会实践,也没有去找这方面实践的信息。

2,MOS器件的转换精度如何,这决定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等主观感受。

3,半年前的预言验证了,小小的自豪一下,下面就期待采用大尺寸MOS的HVX200的后续机型了,关注可变帧能力。

目前来看,MOS作为高清时代CCD的替代者,起步还是不错的,各方面都很均衡的在进步,体现了松下一贯朴实且扎实的风格。

[gefounder 编辑于 2009-02-11 22:41]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7.602
主题: 41
帖子: 2472
注册: 2007年11月
原文由 daozhao 发表
最近正准备买dv。。在高清和普通dv徘徊。觉得现在应该买个高清的。
同时也看中了canon HF100。
但是由于HF100的价位对于我来讲高了点。

本来来排除了SD9的,因为像素问题。看来到了gefounder的评论后,还是重新考虑sd9。因为起价位在淘宝的水货才不过4000元。就算加埋配件也就4000左右。觉得比较合适我的价位。

再想 ......

这个档次性价比好的还是三洋HD1010,我刚帮亲戚买了一台,单机标配
只要3080包快递,另配16GSDHC卡、读卡器、UV、贴膜、备用电池、座充
总共才3340左右。我拍的一样片在这里你下载看看,只做了简单剪接,
未做任何调色,全手持未用脚架等任何辅助设备
1080/60I样片下载:
http://www_brsbox_com/filebox/down/fc/61d657bf349687d6420cbe662d53f959
在线:
[flash]http://vimeo_com/moogaloop.swf?clip_id=2826718[/flash]

[wxdl2006 编辑于 2009-01-23 21:11]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3.364
主题: 2
帖子: 14
注册: 2002年8月
最近正准备买dv。。在高清和普通dv徘徊。觉得现在应该买个高清的。
同时也看中了canon HF100。
但是由于HF100的价位对于我来讲高了点。

本来来排除了SD9的,因为像素问题。看来到了gefounder的评论后,还是重新考虑sd9。因为起价位在淘宝的水货才不过4000元。就算加埋配件也就4000左右。觉得比较合适我的价位。

再想问一个问题。我的拍摄主要是旅游,还有就是家庭记录。
家庭记录的话主要在室内。我怕sd9在黑暗的地方表现不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3.625
主题: 14
帖子: 1582
注册: 2004年7月
原文由 gefounder 发表

CES2009上,松下发布了HS300等新品,依旧采用3MOS,但是实现了1/4"上的高像素三片MOS(有效像素3*207W)。问题在于工作方式是什么,逐行还是隔行方式,如果明确了可以24P,而不是其他PF,CF电影模式之类的东西,就说明是可以工作在逐行方式下的,松下sd系列一直是真逐行, True 24P是松下的特色。或者看看最终能够达 ......


当然值得期待,等着松下丰富他的3mos产品线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4.658
主题: 18
帖子: 626
注册: 2001年2月
gefounder 老兄

sd200的评测出来了吗?能不能给详细介绍介绍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0
帖子: 50
注册: 2008年4月
原文由 gefounder 发表

MOS的意义在于,作为"新"的传感器,有一定的前途,前面好象提过,那就是在三片1/2",1/3"的专业机领域,有可能出现性能更为全面的1920x1080逐行方案.而在1/4"以下的家用领域究竟MOS能有什么样突破性的作为,还很难说.小尺寸元件提高清晰度并同时保持画质,是所有 ......  

家用领域的这种52W方案是目前技术能力局限下比较好的方案之一,但毕竟不是真正最理想的方案,1/4"使用这种方案肯定比1/6"更有优势,但1/4"级别是否能有所突破? 很让人期待.SD100的出现比较突然,松下后面的动作让人更感兴趣.


CES2009上,松下发布了HS300等新品,依旧采用3MOS,但是实现了1/4"上的高像素三片MOS(有效像素3*207W)。问题在于工作方式是什么,逐行还是隔行方式,如果明确了可以24P,而不是其他PF,CF电影模式之类的东西,就说明是可以工作在逐行方式下的,松下sd系列一直是真逐行, True 24P是松下的特色。或者看看最终能够达到多少线的清晰度(现在所有的家用高清在静态标板的测试下一般就600多线)。

再重复一遍,传感器像素数目的背后还有工作方式的区别。

这样看来,hvx200的后续机型采用大尺寸3mos很有希望,值得期待。可变帧能力会如何,值得关注。

[gefounder 编辑于 2009-01-08 23:09]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0
帖子: 50
注册: 2008年4月
再来张图,着重看看三原色的色彩还原,上面两个是CMOS机器, 中间两个是3CCD机,最下面左边是3MOS,右边是DSC原图,原图来自于CCINFO的评测.机器型号图中有标注.

由于蓝色材料的效率在很多领域都是同样的难题,所以传感器中蓝色的量子效率最低, 乘以填充率,就是有效量子效率, CMOS一般来说量子效率低,填充率也不高,尤其是高像素情况下,所以蓝色.....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0
帖子: 50
注册: 2008年4月
那几个视频中, 由于重量体积限制,挂在小直升机上的是SD9,也就是说空拍的素材是SD9拍的,其他的是1/3"的HVX200.都是三片52W的方案.这是老外自己搞的小公司接的几个活,一个是户外竞技大赛的宣传片,一个是某演唱会. SD9是在多次挑选后确定下来的,因为其他机器没法用,原因已经说过了.

看来我说的一些东西基本上还是等于白说啊......不过,有时间还是要给那些觉得我的发言有帮助的网友再说几句

提供一张图,关于传感器的隔行模式,和逐行模式不同的是, 隔行模式拍摄的是"场"(只含奇数或偶数行),还有一种帧模式frame mode,也是建立在"场"的基础上的.

这种"场"的拍摄方式也不是想的那么简单,看图就了解了,目的就是为了让拍出的东西能"看",代价是这种方式会降低清晰度25%--35%.至于这种方式对动态效果的影响,大家自己思考.如果再采用滚动快门呢?(其实很久很久以来, DV里理所当然的是全局快门,随着时代的进步,却静悄悄地出现了滚动快门,这是进步还是退步? 咱们为啥不知道这一变化呢?)

实际中,这种方式还是很多的,一般像素会多一些,拍静态标板也会清楚些.但清晰度也就是俗称的"小高清"级别.

至于逐行模式就好理解了, 再加上全局快门, 基本上就是大家想的那样,拍出的帧简单地可以拆成场,还能无损的合并回帧.不过,目前民用级别的机器尺寸下的技术局限下,像素不会很高,但通过一些技术手段,也能够使清晰度提升到"小高清"级别.可能会略低一些.(补充一些,拍摄静态标板时,应该注明使用的焦段,光圈,GAMMA等等的设定,不同设定,对结果影响比较大)

这时就出现一个问题,像素会给某些人带来一种主观上的"清晰度"的概念,比如几百W像素肯定比52W的清晰度NB大了, 一个是真的, 一个是假的.实际上, 隔行和逐行这两种方式,一个是"悄悄地"降低清晰度,一个是"悄悄地"提高清晰度, 最终的清晰度水平可以在一个级别,家用DV在600--700线之间.一个由高往低走,一个由低往高走,用大家最喜欢的说法,都是"插值"了!!! 假的!!! 骗子来啦!!! 普通消费者眼里, 哪种更"邪恶"呢? 肯定是由低往高走的了,典型的插值嘛! 你是厂家,你怎么办?

松下在逐行模式的基础上,很早就在民用级别搞了24p,这对很多人来说是有意义的.有些品牌却在同级产品中缺乏这个性能,于是有一种说法,因为松下先搞了,其他家再搞24p,要给松下交钱,所以,就发挥聪明才智,另外搞了一个,比如,cf24啦,pf24啦,这样就不用给松下交钱了,大家觉得这解释怎么样?

这些模式有些人称之为帧模式(frame mode),因为输出的不是场,而是帧,一般和同机输出的隔行场信号比, 这种逐行输出的清晰度却要低几十线, 为什么呢?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778
主题: 57
帖子: 1881
注册: 2004年7月
52*3也达不到1080*1920,谢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54.689
主题: 52
帖子: 8289
注册: 2003年2月
3CCD或者3MOS,可以理解为sigma SD9得那种X3,虽然300多万象素,但能插值出普通单CCD 1000w像素的效果。
52万也要X3的,因为单CCD每个点除本身的颜色外,其他两种颜色也是用旁边的点的颜色插值出来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778
主题: 57
帖子: 1881
注册: 2004年7月
原文由 gefounder 发表
说到底,不就是觉得像素很重要吗? 52W的方案为什么和几百W的方案是一个级别的清晰度?多出的那么多像素就几十线的贡献?为什么离1000线这么远? 其中的答案,自己去思考,我不细说了.


52W的方案为什么和几百W的方案是一个级别的清晰度?
52W的方案为什么和几百W的方案是一个级别的清晰度?
52W的方案为什么和几百W的方案是一个级别的清晰度?
52W的方案为什么和几百W的方案是一个级别的清晰度?

gefounder,除了拥有专业知识外,人更需要用眼睛来看事物,用良心来说话,否则就和华南虎的鉴定专家一样了.

你说在电视机上看不出区别,我表示遗憾,要么是你的电视机太烂,要么就是你的眼睛根本没资格讨论高清.你看看DVD也就满足了,因为DVD和HDTV也就一个清晰度而已.

看gefounder的留言:"我看得出,只要以在电脑上距离20-30CM,看样片的方式或者看100%截图,可以看得出.如果接电视, 我看不大出.但我能看出,SD9的画面更有质感,更有层次感,色彩更准确"

[gyfcws 编辑于 2008-09-11 11:49]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778
主题: 57
帖子: 1881
注册: 2004年7月
原文由 gefounder 发表
第二, 什么是"假高清"? 松下的传感器是逐行读出的内核,结合像素偏置技术, 是很好的方案.清晰度的单位是"线",不是"像素",难道,其他采用单片几百万像素的机器,就可以实现1080线了? 这些家用高清, 一般就是600线左右, 几百万像素的机器, 为什么也到不了1000线,有人想过吗? 有哪些处理过程会降低清晰度? (这些就不细说了,有兴趣可以找资料看看)


无语了,300W象素的算不上HD,50W象素到是真的了,强的,留名.很好很强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54.689
主题: 52
帖子: 8289
注册: 2003年2月
谁给顺便评一下JVC GZ-HD7?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50.16
主题: 63
帖子: 14993
注册: 2003年3月
买了,买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4.282
主题: 31
帖子: 706
注册: 2002年2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897
主题: 1
帖子: 261
注册: 2006年5月
原文由 gefounder 发表
    52W的方案为什么和几百W的方案是一个级别的清晰度?多出的那么多像素就几十线的贡献?为什么离1000线这么远?
    如果,不要3CCD,省掉棱镜,同样的机内空间,可以用单片大CMOS,清晰度可以高一点,像素也很壮观,那些随之而来的色彩还原和快门,动态表现等等方面的问题,消费者一般也不清楚,也不在意,


    说到点子上了!真知遭嘲弄是悲哀,是老牛离去的原因。

    回过头看广播级标清的头,那个不是47W×3 水平850线?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9.322
主题: 15
帖子: 1825
注册: 2005年4月
原文由 gefounder 发表
看几个视频,遥控直升机搭载松下SD9空拍,对滚动快门的机器来说, 这是其不可完成的任务之一, 稍有颠簸,很容易拍出果冻状抖动的怪异画面........ 另外,其中,拍直升机旋翼的镜头也是mission impossible.会拍弯的.

http://www_skycamchoppers_com/Site/A-VIDEO.html

最后, 关于尺寸,

传感器不是只有尺寸和像素两个指标, 指标太多了, 但现在大多数厂商只宣传,或者着重宣传的就是这两个,专业机领域出现过多种不同像素数量的1/3"CCD方案,技术内容差别很大,技术的先进性和出来的效果,也不是按像素多少来排队的.

但不同的尺寸和镜头结合起来, 光学效果不一样,镜头表现力不一样,这是另一个话题.

......


这里面的3段视频,尤其是1和3,的确有点儿意思
是什么机器拍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9.322
主题: 15
帖子: 1825
注册: 2005年4月
原文由 西门大人 发表

看来gefounder一人舌战群儒啊。
俺挺你!

不管gefounder以什么原因挺松下,至少他将了很多菜鸟们不了解的知识。
其他人说他是枪手的,如果能以更专业的理由来说明,才是有意义的。
光说人家是枪手,没什么道理。


的确,就算是托、枪手,被他忽悠进去,也算有所值!

好像最近不现身了

好烦哦,还在hf10和sd100之前摇摆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9.322
主题: 15
帖子: 1825
注册: 2005年4月
哪位给推荐一个讨论dv设备类的专业点儿的论坛?
对岸的有吗?

按说dv是个很丰富的话题,应该有不少英雄人物呀!
他们都聚集在哪儿?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9.322
主题: 15
帖子: 1825
注册: 2005年4月
现在 sd100和hf10的价格很接近啊!正在选择!目前偏向于hf10

说来说去,松下要是做成哪怕是 1/5的传感器,也会增添很多的砝码!

抛开机器本身,是不是还是hf系列的兼容电池更多些?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世界首款3MOS录像机:松下HDC_SD100和HDC_HS100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