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用等效曲线直观解析混合模式◆ [主题管理员:slowfool]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7407 回帖:70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1.652
主题: 5
帖子: 203
注册: 2008年7月
继续贴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38.851
主题: 120
帖子: 4234
注册: 2005年5月
领会中。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7.839
主题: 45
帖子: 3020
注册: 2006年5月
好帖收藏!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2
帖子: 94
注册: 2007年8月
好帖子,真直观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52
主题: 5
帖子: 203
注册: 2008年7月
以上是关于图像自身混合和自身反相混合时的曲线示意图。

下面是关于特定值混合时的曲线示意图。这里所说的特定值混合,是指在图像背景层之上新建一层,填充亮度均匀的特定灰色值之后,与其下方图层进行各种不同类型的混合。混合后对原图像的改变,具有相应的曲线变化(亮度填充分别是70%、50%、30%,只列出了叠加模式组混合模式的等效曲线):
在以上六种混合模式中,我们不难发现,六种混合模式的共同特点是:若上层的亮度大于50%,则混合后都可以使下层图像变亮;若上层的亮度小于50%,则混合后都可以使下层图像变暗;若上层的亮度等于50%,则混合后都可以使下层图像的亮度保持不变。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结论。

这六种混合模式的不同点是:1. 叠加模式主要影响下层像素的中间调,而两个端点则保持不变,不会造成色阶溢出。这一点非常有用。2. 柔光模式与叠加模式相似,但其作用柔和,而且改变的范围更偏向于暗调,尤其适合于处理暗调区域的调整。3. 强光模式对于下层像素的两个端点附近的影响最大,但由于降低了反差,并不会造成色阶溢出,比较适合于找回阴影区的细节(高光区的细节是找不回来的,这是数码图像的共同缺点)。4. 亮光和线性光都会造成色阶溢出,使用起来应当特别谨慎。5. 如图所示,点光模式是一种砍头跺脚式的混合模式,就像变亮或变暗模式一样,一刀切式的方法只会造成图像层次的丢失,必须与其它方式配合使用才有价值。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604
主题: 13
帖子: 384
注册: 2010年2月
这个还真没看到如此系统的来对比的,不错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4.72
主题: 1
帖子: 427
注册: 2008年12月
好贴。而且这样表达混合模式,很要创造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52
主题: 5
帖子: 203
注册: 2008年7月
原文由 huyunhua 在2010-02-04 00:57发表
技术贴得顶


谢谢!欢迎指导。

在论坛搜索了半天都没有找到有关混合模式的帖子。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1.064
主题: 7
帖子: 1231
注册: 2008年8月
技术贴得顶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52
主题: 5
帖子: 203
注册: 2008年7月
继续: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52
主题: 5
帖子: 203
注册: 2008年7月
补充: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52
主题: 5
帖子: 203
注册: 2008年7月
第一章:序论

开一帖,说一下混合模式以及混合模式的等效曲线问题,也就是用什么样的曲线来准确描述混合模式的问题。

关键词:这里所谓的等效,是指用以下两种方法所得到的最终图像效果是相等的:第一种方法是用混合模式的方法,即在原背景层之上新建一特定的图层,利用某种混合模式以某种不透明度相混合之后所得到的图像效果;第二种方法是用曲线调整的方法,即在原背景层之上新建一曲线调整图层,用本帖所示的相应曲线进行调整之后所得到的图像效果。这两种方法所得到的最终效果,其图像外观和直方图都是完全一致的————高度的等效性。

本帖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展示不同混合模式在不同混合情形之下的等效曲线,利用曲线来形象直观地表达混合模式的确切含义,从而加深对混合模式的深刻理解。

说明:这仅仅是一篇学习笔记,只打算列举直观的形状,不想涉及枯燥的公式。具体的公式和算法推导,请参看高渊老师的008的混合模式深入理解

等效曲线的制作方法(这是在高渊老师模式控制器的基础上稍加变化来的):

模式控制器主要需要四层(根据需要可以随时添加其它变化):
1.初始基色渐变层
2.混合色控制层
3.结果色初步输出层
4.结果色阈值输出层

第一层(初始基色渐变层):建一256*256大小的RGB文件,从左到右水平方向精确填充一黑白渐变。

第三层(结果色初步输出层):将基色层拷贝一层后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并将模式设为差值。这样的话,在45度对角线上的任意像素,它们的阶值都为0;越是远离对角线的像素,它们的阶值越高。

第四层(结果色阈值输出层):在顶层新建一阈值层(阈值设为1),将阶值超过0的所有像素都转化成255白色,从而将阶值为0的像素转化为黑色。这样,就可以得到一条暂时没有任何调整变化的原始基色曲线

第二层(混合色控制层):在第一层和第三层之间,插入控制层。既可以插入某特定亮度值的填充层,也可以插入基色层的拷贝甚至其反相拷贝,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控制混合色的具体混合情况来得到混合后的等效曲线了(具体的控制方法主要是控制第二层————混合色控制层————的混合模式和填充不透明度等)。

第二章:总论(曲线总览)

第一节:关于特定值混合时的等效曲线总览

这里所说的特定值混合,是指在图像背景层之上新建一层,填充亮度一致的特定值之后,与其下方图层进行各种不同类型的混合。混合后对原图像的改变效果,等效于相应的曲线调整。(下两图中所示的亮度填充值分别是70%、50%、30%等)。利用这种不同特定值混合时的等效曲线,我们就可以直观地感知任意亮度的上层混合色对下层基色的特定改变效果。

第一张图是变暗和变亮模式在以特定值混合时的等效曲线:
点击看大图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

变暗模式组的共同特点是:如果混合色为白色,则混合后基色保持不变;如果混合色小于100%亮度,则混合后基色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变暗;混合色越暗,则对基色的变暗作用越明显。

变暗:基色呈选择性变暗而成为结果色。比混合色暗的基色保持不变,比混合色亮的基色替换为混合色。
正片叠底:通过降低对比度的方式使基色变暗。对于相同的混合色,基色越亮,则基色的变暗程度越明显。
颜色加深:通过增加对比度的方式使基色变暗。对于相同的混合色,基色越暗,则基色的变暗程度越明显。
线性加深:通过降低亮度的方式使基色变暗。对于相同的混合色,任何基色的变暗程度都一致(除非出现溢色)。

变亮模式组的共同特点是:如果混合色为黑色,则混合后基色保持不变;如果混合色大于0%亮度,则混合后基色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变亮;混合色越亮,则对基色的变亮作用越明显。

变亮:基色呈选择性变亮而成为结果色。比混合色亮的基色保持不变,比混合色暗的基色替换为混合色。
滤色:通过降低对比度的方式使基色变亮。对于相同的混合色,基色越暗,则基色的变亮程度越明显。
颜色减淡:通过增加对比度的方式使基色变亮。对于相同的混合色,基色越亮,则基色的变亮程度越明显。
线性减淡:通过增加亮度的方式使基色变亮。对于相同的混合色,任何基色的变亮程度都一致(除非出现溢色)。

第二张图是叠加模式在以特定值混合时的等效曲线:
点击看大图

由此图可以看出,这六种混合模式的共同特点是:若上层(特定亮度层)的亮度大于50%,则混合后都可以使下层图像(背景层)变亮;若上层的亮度小于50%,则混合后都可以使下层图像变暗;若上层的亮度等于50%,则混合后都可以使下层图像的亮度保持不变。若上层的亮度与50%亮度的差距越大,则混合后下层图像的变化程度就越大。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结论。

这六种混合模式的不同点是:1. 叠加模式主要影响下层像素的中间调,而两个端点则保持不变,不会造成色阶溢出。这一点非常有用。2. 柔光模式与叠加模式相似,但其作用柔和,而且改变的范围更偏向于暗调,尤其适合于处理暗调区域的调整。3. 强光模式对于下层像素的某个端点附近的影响最大,但由于降低了反差,并不会造成色阶溢出,比较适合于找回阴影区的细节(高光区的细节是找不回来的,这是数码图像的共同缺点)。4. 亮光和线性光由于增加了反差,都会造成色阶溢出,使用起来应当特别谨慎。5. 如上图中所示,点光模式是一种砍头跺脚式的混合模式,就像变亮或变暗模式一样,一刀切式的方法有可能会造成图像层次的丢失或陡然变化,必须与其它方式配合使用才有较好的效果。

第二节:关于图像自身混合自身反相混合时的等效曲线总览

这里所指的自身混合,是指将背景层的拷贝与背景层混合。反相混合,是指将背景层的拷贝反相后与背景层混合。下图中的百分比填充度,是指上层(拷贝层或反相层)的填充不透明度
点击看大图

由此图可以看出,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可以利用混合模式的自身混合自身反相混合来模拟甚至复制那些常用的曲线调整效果(包括各种端点移动型即直线型、S型和C型等曲线)。特别是S型曲线和C型曲线,用混合模式来操作的话,比较方便一些,不需要节点的手动控制。而且,通过填充不透明度和混合颜色带的配合使用,还可以用混合模式制造出更多富于变化的等效曲线效果。

不过总的来说,混合模式的自身混合自身反相混合,除了方便快捷以外,其调整效果毕竟可以用曲线命令模拟出来。然而混合模式的最重要的作用,却是异源混合,这是曲线工具所不可模拟的。

第三节:关于异源混合

在图像调整和修饰的领域,异源混合相当于一种特殊的通道混合器,但它比通道混合器的功能强大得多。不仅可以有多种混合模式的选择,而且还可以任意选择要混合的通道,甚至可以跑到其它图像内或者其它颜色模式内去寻找合适的通道来混合,只要我们需要就行。一幅图像至少都有10个颜色通道供我们选择哟……

比如,我们可以用AB通道来改造L通道的光影层次,也可以用CMY通道来改造K通道的明暗变化。当然,甚至可以用RGB通道来改造L或K,就看你的想象力了。

但是无论是同源混合还是异源混合,其混合规律的认识还是来源于特定值混合。(略)

第三章:各论(几何解析)

在各种混合模式的混合过程中,混合色引导了基色的变化。换句话说,混合色的某种变化,将引导基色变化为某种结果色。混合色在其中起到了工具的作用,而基色是源,结果色则是混合结果。

在不同的混合模式中,混合色对基色的变化引导方式是各不相同的。首先说一下混合色引导基色变化路线图。

第一节:混合色引导基色变化路线图
如上图所示,深蓝色斜线为初始基色原始曲线。混合色可以从三个点出发,引导基色曲线发生规律的线性变化(此处不包括柔光模式和颜色类混合模式)。两个端点(1和2)为变暗或变亮模式组的初始引导点,中间点为叠加模式组的初始引导点。它们共同的规律是:引导点向上或向左移动(绿色箭头所示),引导基色变亮;引导点向下或向右移动(品色箭头所示),引导基色变暗。其混合结果和变化程度可以通过几何法口算得出。

混合结果和变化程度真的可以通过几何法而计算或口算出来吗?

是的,呵呵,但我们几乎不需要公式。即便没有PhotoShop在面前,只要心中有引导图,我们就可以计算出任意混合色和基色相混合之后的结果了。

(各论部分比较枯燥哈......)

第二节:正片叠底和滤色模式
对于变暗模式来说,混合色是从100点亮度(端点1或端点2)开始向下或向右进行变暗引导。若混合色亮度为100点,则基色无任何引导性变化。

对于变亮模式来说,混合色是从0点亮度(仍是端点1或端点2)开始向左或向上进行变亮引导。若混合色亮度为0点,则基色无任何引导性变化。

先看正片叠底:若混合色亮度为70点(相当于从100下降了30点),则将从端点1开始引导基色曲线线性下移(端点2不动),线性下移的初步结果是:基色100点下降了30点。那么,以此为基准,根据相似三角形原理,基色90点将下降30*90/100=27点,基色80点将下降30*80/100=24点,基色60点将下降30*60/100=18点,基色50点将下降30*50/100=15点,其它以此类推即可。

(若以256级色阶来计算,原理是一样的。)

再看滤色:若混合色亮度为30点(相当于从0增加了30点),则将从端点2开始引导基色曲线线性上移(端点1不动),线性上移的初步结果是:基色0点上升了30点。那么,以此为基准,根据相似三角形原理,基色10点将增加30*90/100=27点,基色20点将增加30*80/100=24点,基色50点将增加30*50/100=15点,其它以此类推。

第三节:颜色加深和颜色减淡模式
颜色加深:若混合色亮度为70点(相当于从100下降了30点),则将从端点2开始引导基色曲线线性右移(端点1不动),线性右移的初步结果是:端点2右移30点,导致基色30点下降了30点。那么,以此为基准,根据相似三角形原理,基色40点将下降30*60/70=26点,基色60点将下降30*40/70=17点,基色80点将下降30*20/70=9点,其它以此类推。

颜色减淡:若混合色亮度为30点(从0点亮度增加了30点),则将从端点1引导基色曲线线性左移(端点2不动),线性左移的初步结果是:端点1左移30点,导致基色70点上升了30点。那么,以此为基准,基色60点将增加30*60/70=26点,基色50点将增加30*50/70=21点,其它以此类推。

第四节:线性加深和线性减淡模式
线性加深:若混合色亮度为70点(相当于从100点下降了30点),则将从端点1和端点2两点同时引导基色曲线线性下移或右移,其移动结果是:所有基色统一下降30点。

线性减淡:若混合色亮度为30点(相当于从0点增加了30点),则将从端点1和端点2同时引导基色曲线线性左移和上移,其移动的结果是:所有基色统一增加30点。

第五节:叠加模式
对于叠加模式来说,混合色是从50点亮度(即中间点)开始引导,向上或向左移动进行变亮引导,向下或向右移动进行变暗引导。若混合色亮度为50点,则基色无任何引导性变化。

如上图:若混合色亮度为70点(相当于从50点增加了20点),则将从中间点开始引导基色曲线向上发生折线上移,牵拉移动的初步结果是:基色50点上升了20点。那么,以此为基准,基色40点将增加20*40/50=16点,基色20点将增加20*20/50=8点……;同理,基色60点将增加20*40/50=16点,基色70点将增加20*30/50=12点,其它以此类推。

第六节:强光模式
若混合色亮度为70点(相当于从50点增加了20点),则中间点引导基色曲线线性上移,线性上移的初步结果是:端点1不动,中间点上移20点,并且由此导致基色0点上升了40点(2倍)。那么,以此为基准,根据相似三角形原理,基色10点将增加40*90/100=36点,基色35点将增加40*65/100=26点,其它以此类推。

若混合色亮度为30点(下降了20点),则中间点引导基色曲线线性下移,线性下移的初步结果是:端点2不动,中间点下移20点,由此导致基色100点下降了40点(即2倍)。以此即可推算。

第七节:亮光模式
若混合色亮度为70点(增加了20点),则中间点引导基色曲线线性左移,线性左移的初步结果是:端点2不动,中间点左移20点,端点1左移40点(即2倍),由此导致基色60点上移了40点。那么,以此为基准,基色50点将增加40*50/60=33点,基色40点将增加40*40/60=27点,其它以此类推。

若混合色亮度为30点(下降了20点),则中间点引导基色曲线线性右移,线性右移的初步结果是:端点1不动,中间点右移20点,端点2右移40点(2倍),由此导致基色40点下降了40点。以此即可计算。

第八节:线性光模式

...................................

[slowfool 编辑于 2010-03-03 23:33]
相关标签: 品色 背景 反差 层次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用等效曲线直观解析混合模式◆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