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Yard Sale: 对焦 移轴 沙氏 沙姆 Scheimpflug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12119 回帖:50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24.284
主题: 10
帖子: 1080
注册: 2005年2月
写得真好,配合图片简单明了,无忌很难看到这样好的技术普及贴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555
主题: 4
帖子: 1610
注册: 2009年9月
好贴

诲人不倦

谢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0.442
主题: 64
帖子: 3412
注册: 2001年3月
学习学习了。
讲的简明扼要。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0.442
主题: 64
帖子: 3412
注册: 2001年3月
学习学习了。
讲的简明扼要。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0.442
主题: 64
帖子: 3412
注册: 2001年3月
学习学习了。
讲的简明扼要。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1.907
主题: 11
帖子: 391
注册: 2005年4月
记号学习。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9.742
主题: 21
帖子: 2995
注册: 2003年6月
写的真好,容易理解,继续关注并听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6.232
主题: 2
帖子: 143
注册: 2008年6月
原文由 zeyezeyez 在2010-05-06 13:37发表
如果窄窄地说“大幅操作”,我印象中那书并没有说很多。国内好像有不止一本大幅的书,你无忌上搜搜。说操作,它们不会比亚当斯差吧。亚当斯没说啥形而上的东西,至少在The Camera里没说。


谢谢解答。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8.98
主题: 12
帖子: 608
注册: 2003年5月
如果窄窄地说“大幅操作”,我印象中那书并没有说很多。国内好像有不止一本大幅的书,你无忌上搜搜。说操作,它们不会比亚当斯差吧。亚当斯没说啥形而上的东西,至少在The Camera里没说。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6.232
主题: 2
帖子: 143
注册: 2008年6月
谢谢,图文并茂的说明沙姆定义让我破开乌云见蓝天的感觉。
是不是亚当斯的 the camera 很详细的教授了大画幅的操作? 如果是的话,我也去买一本。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8.98
主题: 12
帖子: 608
注册: 2003年5月
原文由 pennyboy 在2010-04-22 12:07发表
zeyezeyez兄,还有亚当斯的例子吗?在那能看到。


那是老帖,忘了细节。好像是《The Camera》
http://www_amazon_com/Camera-Ansel-Adams-Photography-Book/dp/0821221841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25.331
主题: 3
帖子: 10125
注册: 2008年1月
zeyezeyez兄,还有亚当斯的例子吗?在那能看到。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8.98
主题: 12
帖子: 608
注册: 2003年5月
新话。

说句虚无气的话,对沙氏感兴趣,又似乎有点卡住、从来没有做成的朋友,千万别再去专研沙氏定律本身了。你手里的大幅和别的相机的不同在于,它有别人不可企及的所见即所得。

去年底有个留学读摄影的朋友来问大幅。我翻出回信来抄几段。

拍大幅,等上手了,只要靠眼睛来判断就行了,和其他摄影一样,机械方面的摸几下就知道了。“知识”只有一个,一个不说可能不会去注意的特点,就是Scheimpflug定理(国内一般说是沙姆定律/定理,或沙氏什么的)。是关于对焦的。也很简单,(我这种超感性的人,从小算术题非在脑子里形成图形的人也说简单),但一开头说得不好,有人就会卡在那里,无忌上有很多的例子。

所以你不妨现在就预习起来。想象你拿现在的任何一架相机,正正地对着一面平整的垂直于地面墙,聚焦墙上的一个脏点。以前我没为大幅对焦动脑筋的时候,说焦点,下意识里总认为就是一个“点”而已。其实我们都知道,如果真的正正地对着墙的话,墙上的其他点(所有点!也就是墙,这个平面)也都对上焦了。同意吗?

也就是说,对焦,不止是产生了一个清晰的点,而是产生了一个清晰的面。想象这个面是一张巨大的绷紧的极薄的保鲜膜,这张膜触碰到的所有的(无数的)点,都是实焦清晰的。这是第一个必须习惯的想象。

第二个想象。把镜头想成只是一片圆玻璃,进而想象这片玻璃的面积扩大,形成一个巨大的面。

第三个想象。想象相机里的胶片,它的面积也扩大,形成一个巨大的面。

这样就有了三个平面:对焦平面(焦点平面),镜头平面,胶片平面(英文里也许有其他叫法)。

沙姆定理,就是描述对焦时这三个面的关系,就是站在侧面看,描述三者的角度关系,平行、相交...等等。

如果我上面描述清楚的话,你应该能说出此时(用普通相机)三个平面的关系。——平行。

我没要告诉你任何出乎意料的东西。三个面,不是大幅特有的。只是大幅机器能让这些面动起来,改变平行状态。

为什么要动?——实践中其实常有需要变动某个面的要求,但因为三个面的概念以前从来没有进过脑子(比如像我),加上普通相机也没有动的可能,所以我们以为自己没有动的要求。

脑子里有了这三个面的准备,就等老师给你说吧。我相信这方面,老外比老中说的好。

......

前组上下左右移动,后组上下左右移动,构图,
前组仰俯摇摆,后组仰俯摇摆,对焦,
后组仰俯摇摆,改变几何形状(透视)

[zeyezeyez 编辑于 2010-04-21 12:31]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8.98
主题: 12
帖子: 608
注册: 2003年5月
原文由 很可能 在2010-04-21 11:53发表
用后组我觉得摇摆仰俯比前组方便,就是透视要变


亚当斯凡说到用后组对焦时,总不忘记补一句:此处不怕变形。

[zeyezeyez 编辑于 2010-04-21 12:09]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4.779
主题: 68
帖子: 2582
注册: 2003年5月
用后组我觉得摇摆仰俯比前组方便,就是透视要变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8.98
主题: 12
帖子: 608
注册: 2003年5月
还老贴里的老话:

但有句话得赶紧说:沙氏对焦,能保证E和A(以及它们的连线所经过的东西),同时对上焦,哪怕在全开光圈的情况下。仅此而已。仅此而已。它不能保证其他效果。(如果我前面的表述,给人造成不正确的印象,我小掌一嘴)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8.98
主题: 12
帖子: 608
注册: 2003年5月
亚当斯的自述的五个例子(556-559楼)

从亚当斯的《The Camera》里找了些例子。图以最粗的方法扫,足够看个意思。拍摄说明也是摘的原文有关内容。

A01
90mm镜头。考虑到画面里复杂多样的平面,这幅主要依靠小光圈来达到所需景深。但后背微微地做了摇摆,以使左边的墙聚焦更好。中间的柱子已经对实焦点,再把光圈收小,把远处景物纳入景深范围。只要不引起透视麻烦,亚当斯似乎更喜欢用后组对焦;不知是个人习惯还是相机的原因。
A02
反方向的例子。这次是动前组,用后组他怕会使左边那幢建筑变形。他没说到用仰俯。90mm镜头。
A03
相机向下俯,后背调回垂直,让远处的“纪念碑”别透视变形,这样也等于前组做了前俯来对焦。真正的前组调节只做了很微小的一点。但是,虽然用了非常小的光圈,左下角的荒原部分还是不实。近处的石头离相机只有大约4尺(1.2米)。8x10,10寸镜头(我一下子没找到8x10镜头寸和毫米的换算表)。
A05
对于非规则形状的对象,可以用后组来调整对焦。在这个例子里,如果不用后组而仅靠前组调整对焦,镜头的像圈不够大。(看来这是用后组调焦的原因之一了)
A05
对焦在最边沿的石头的影子上,用光圈45求得景深。没有提到用仰俯调焦。[我认为这是不宜沙氏的例子]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8.98
主题: 12
帖子: 608
注册: 2003年5月
在做前面的讨论时,正好在另一个帖子里出现了一个特别的例子(625、630楼),使我再次想到,采用沙氏对焦,或者无意间形成了沙氏对焦,必须要充分考虑到“景深块变形”(我不知道专业的说法)的现象。

这张图,作者自述为了纠正广角变形,把后组向前下方俯视,导致拍得建筑物上部分虚了,下面的部分却很实;光圈是f/32。
我的图示一,不沙氏的,普通对焦的相机状况(透明粉红块表示景深):
我的图示二,沙氏之后(照作者的自述,后组动了,前组没动,我认为是不恰当地运用了沙氏):
只要前后组形成夹角,就必然构成一个沙氏现象;而在沙氏现象中,景深块(从相机侧面看)永远是楔形的;这时,原来习惯想象中够厚的景深块(f/32)也会出乎意料地罩不住。

难说对这个个案分析对不对,我的重点是要提示对“楔形景深”的警觉。

[zeyezeyez 编辑于 2010-04-21 11:25]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8.98
主题: 12
帖子: 608
注册: 2003年5月
同前原帖的499楼:

椒夫,再做一次你的试验吧。我提点建议,排除不必要的干扰元素。
1,构图要A,不要B。按A构图,如果整个相机需要俯一点,就俯,关键是试验开始之前,保持镜头平面和胶片平面二者平行。

2,既然要使路面成为对焦平面,就在路的远端和近端各确定一个观察点(相当于我楼下贴里的,远是E,近是A);整个过程中,只关注这两个点,等做到两个点同时聚焦实了,再来观察路面上的其它部分。

3,作为试验,作为起步,操作时,千万不要边看玻璃边调焦边调节镜头板,尤其是动镜头板,一定要离开玻璃做,看着自己的手做。每一次俯镜头板,量要非常小,尽可能小。调焦时最好有放大镜。

4,试验的第一个动作是向E对焦,而不是平常那样,先对马路中间的某处对焦,然后希望镜头一俯就该前※※晰了。特定平面的清晰,是镜头板角度的调整与镜头板(在床板上)位置的调整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两个调整的结果。

耐心点。祝成功。 我把话说绝点,按楼下的步骤做,只要有一次,确实感觉E到A的行程变短了(也就是拧调焦钮的幅度变小了),这个试验就已经可以说成功了。

[这个贴里的“A”,有点混淆了,既是插图的标号,又指近处的那个X点。]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8.98
主题: 12
帖子: 608
注册: 2003年5月
同前原帖的497、498楼:

椒夫:

莎氏原理的文字表述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就是成像平面、镜头平面、景物平面的延展如果能相交成一点(或者说“一线”更准确),那么这个景物平面都是清晰的 ——我这样理解对吗?关键是自己的实际操作脱节。我也曾试过,想让前景和远景都清晰,把镜头前俯,再调焦,结果是除了画面中间的部分还能调到清晰的状态,上部和下部不管远远近近地调焦,都是糊的,也就没有继续研究下去了...

zeyezeyez:

我并不是透彻掌握了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了然后来指点。我只是学到这里就说到这里。对于沙氏定律,我相信了,简单实践过了...我连沙氏定律的表述都避开了。

关于沙氏定律,你的理解好像没什么问题。倒是我以前曾在“景物平面”这个词上犯过糊涂。我下意识地把它理解为“景物所在平面”了,所以有一阵老把它仅仅想象为地面。很多英文书不说“景物平面”,而是说“Plane of Focus”(我说成是“对焦平面”),可能更明确些;可以理解为,焦点所在的那个面,你计划使它成为对焦面的那个面,你打算使它碰到的东西都实焦的那个面。

...我相信,用沙氏的难处,不在调出清晰,而是找到/选择“最合算”的Plane of Focus。

怂恿你继续你的试验。

[zeyezeyez 编辑于 2010-04-21 09:31]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8.98
主题: 12
帖子: 608
注册: 2003年5月
试译的Howard Bond写的沙氏对焦步骤:
http://www_zeyez_net/blog/archives/216,断链的图都补齐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8.98
主题: 12
帖子: 608
注册: 2003年5月
同前原帖的489楼:

这算是我的学习笔记,所以啰嗦。图都是大致的意思。。。比如对焦平面仰俯之后,景深的那个块就不该是那个形状了[而应该是漏斗形]。。。

先前就声明过了,沙氏定律操作,只是多了一种可能。很多情况,沙氏帮不了忙。更别说还有生手熟手问题,风格问题。某些场景、某些焦段,在小幅观察的时候,用不用沙氏的效果也难区别。

但是,对于沙氏定律的感性认识,还是比较容易获得的;即使我用90mm镜头,无论在室内对着家具试验,还是在开阔的街道实拍,都能获得很明显的效果。要不要这效果,合适不合适各人的拍摄要求,另说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8.98
主题: 12
帖子: 608
注册: 2003年5月
以下原文在Graflex Graphics(Speed/Crown/Super)的使用(479楼起)。

●听说大画幅的镜头是可以通过移轴来提高或减少景深,我至今还都是用中、小画幅相机的老办法——缩小光圈来增加景深,这以牺牲速度为代价,往往把运动中的人和物都拍糊了。想增加景深,是让前镜头“仰”?“俯”?好象动来动去,只能让中间的画面清楚,连原来不移轴时的景深都达不到了。

●你所说的那些问题我也碰到过,莎氏定律我感觉在我们双轨机拍一般的风景上体现不出来.我也调过镜板前倾等调整方法..但是总感觉不到位..也有人说只有单轨机才能调出那效果...

●拍这张片的时候,大部分的画面处于阴影之中,曝光用的是T30,f11 ,推三轮车的人糊了。如果提高速度,光圈要开得更大,景深太浅,也不符合记录的本意。

●增加曝光量和莎氏原理没什么相干的啊...

●沙氏定理的运用,恰恰可以和光圈联系起来思考。不少论述(尤其是老外的)索性说:之所以要用沙氏,就是为了避开不得不收小光圈的困境。虽然沙氏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对这张来说,至少是值得考虑一下的另一种方案。

------------------------------------

A是最近处的货摊,B是人,C是摩托车头盔,D是招牌,E是远处的房屋。

例图一

这是侧面看这个场景 。姑且认为现在的对焦点在摩托头盔上。

例图二
红线是焦点所在位置。侧面看,是无限细的线,正面看(站在相机位置看)是一个无限薄的平面,也就是对焦平面。这个对焦平面像一片极薄的刀,在物体上切出的伤口,就是图像上“真正”的清晰之处。它所造成的清晰不受光圈影响。红线两边扩展出来的渐变灰,是图像上似乎也清晰的部分,也就是可由光圈控制的景深。

这个图,就是“中、小画幅相机的老办法”对焦得到的清晰结果。


如果能操纵这条红线(对焦平面),会怎么样呢?比如让它躺下,一头靠在远处的屋顶,一头架在近处的货摊?如果这样,在光圈不动,甚至开到最大,房顶、货摊,以及所有被红线切过的部分,都会是清晰的。(常有人泛泛地说,大幅能让前前后后都清晰,说的就是这个)

例图三
你会嫌红线/对焦平面太薄,不用担心啊,那个由光圈控制的景深照样在起作用啊。重要的是,这时候,(有可能)不必那么小的光圈了,或者(有可能)可以提高快门速度了。


如果做到了例图三的结果,则相机当时的状态应该如例图四。

例图四
对焦平面(d)仰面倒下,是镜头的前倾造成的。(原本,不做这种“沙氏操作”,对焦平面、镜头面和取景玻璃,三者是平行的;一旦镜头面和取景玻璃形成夹角,对焦平面就动了;镜头前俯,对焦平面就向背景倒去,镜头后仰,对焦平面就向相机扑来。)

夹角(c)总是比夹角(a)大得多。

如果成功做完了这个沙氏作业,你会看到,其实(a)的角度非常小。所谓“成功做完”,是指你在取景玻璃上真真切切看到(看到!),在全开光圈的情况下,远处房顶和近处货摊,都是实焦。


达到上述结果,在相机上的操作只需两个动作:在逐步调整(a)的同时,逐步对焦(b)。

先完成构图,加上测光也行,反正这些和这个练习关系不大。

对着景物想象出一块(变动后的)对焦平面来;这里,对焦平面已经规定好了(d),所以就直接钻进冠布吧。

例图五
1,先向E对焦,再向A对焦。通过几次反复,记住手指拧对焦钮的动作和感觉——E到A拧的方向+拧的幅度。

2,(到冠布外面来!)把镜头板向前俯一丁点(上海话:针针一眼眼)。

3,对焦,先E后A(其他点都别管),拧的方向没变吧?幅度变小了或者没变?这就对了。

4,(到冠布外面来!)再把镜头板向前俯一丁点。

5,重复3、4,如果每次镜头板前俯都真的是一丁点,E到A的对焦又总是可以向一个方向拧,拧的幅度又越来越小,镜头板前俯的量也越来越小,那么——

6,最终有一次你发现,对实E之后,A好像也实了(当时还拿不准,但刚一拧,A就虚了)。把焦点定回到E或者A(反正它们都一样实了)。一次“沙氏作业”做成功了。对焦平面(d)就创造出来了。

这里写了6步,初练习时,可能实际为16步26步,就是不断地做3和4。熟练工,就是能够 3/4少得做些的人。他们能够较好地把手里拧的幅度,和镜头板的仰俯量,对应起来。虽然难以量化操作,但同一个机器,经常把玩,会很快形成一种无法言传的、纯个人的“对应表”。

操作性强的事,常常不像想像的那么不可思议。

[这贴的照片由椒夫拍摄,他同意借用]

[zeyezeyez 编辑于 2010-04-21 09:01]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8.98
主题: 12
帖子: 608
注册: 2003年5月
我几次发现,有人从无忌点到我的博客来,从埋得很深的几个帖子里点过来,关于大幅对焦。不知道这是因为我说对了些什么,还是因为我错得引人注目。

我现在把自己在无忌的有关贴文挖出来,集中在一起,这样,一来再要翻给别人可以方便些,二来如果里面有很不对头的地方,高手指正起来也方便些。

这些挖出的帖子,基本都只以镜头前俯为例。目标几乎只有一个:在取景玻璃上看到一次成功的所谓“沙氏对焦”(比如,在全开光圈的时候,十米处的树尖,和三米处的自行车把,同时实焦)。

我在谈论这些的时候,还没拍满10张页片。所以这些贴文其实是学习笔记而已。我想,老有人点过来,会不会是因为很少有初学者来谈?

而其实,能不能完成一个沙氏对焦作业,和拍过多少大幅没关系(在取景玻璃上完成了,拍下却不是那么回事,这是相机有问题了),做沙氏对焦作业不需要胶片。
相关标签: 光圈 胶片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Yard Sale: 对焦 移轴 沙氏 沙姆 Scheimpflug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