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说说日本的结婚照和服饰...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6
帖子: 138
注册: 2006年10月
来源:萨苏的BLOG

从照片新娘到纪念写真 – 说说日本的结婚
.
广告照片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浏览:986 回帖:13
第 1 页 / 共 1 页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2.555
主题: 90
帖子: 2082
注册: 2005年8月
中国的结婚和唱大戏差不多,估计是模仿戏曲里的.
看了都觉得可惜.
什么五千年文化,那是自我陶醉罢了。
不管做人还是文化遗迹.一概都没有好好继承下来。
搞的现在西不西洋不洋的。
火象一只光屁股鸡.
很奇怪中国改朝换代时候
总是喜欢把文化方面的东西统统抹杀..
好的居然没有一点留下来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56.065
主题: 307
帖子: 8306
注册: 2000年6月
优质内容勋章
咱虽然从没有去过倭国,但见过的倭国结婚照的像册,数以万计。

台湾同胞开在福州的后期公司,接倭国的相册,以前空运底片来冲洗,现在互联网。
倭人的结婚照观念,跟我们有本质的不同。

第一眼看他们的结婚照片,张张精美到了让人叹为观止的程度,但是……
每一家公司每一套片子,完完全全一模一样。
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他们的所有的册子,每家都有不同的套路,坚决与别家不一样。
都讲究纯手工精心制作。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6.026
主题: 0
帖子: 783
注册: 2005年4月
嘿嘿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6.026
主题: 0
帖子: 783
注册: 2005年4月
看看咱中国传统的!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12.137
主题: 72
帖子: 1795
注册: 2006年3月
原文由 ToPuRpLe 发表
虽,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沉积了硕大的文化底蕴...
在当前的意识中,在摄影中,婚纱摄影中,体现传统的代言却只是延续有※※时代色彩的旗袍马褂,想想真是汗颜...= =!

和服就是唐装的改良版 = =!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6
帖子: 138
注册: 2006年10月
虽,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沉积了硕大的文化底蕴...
在当前的意识中,在摄影中,婚纱摄影中,体现传统的代言却只是延续有※※时代色彩的旗袍马褂,想想真是汗颜...= =!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7.454
主题: 382
帖子: 4491
注册: 2002年7月
《迷失东京》里那把红色的大伞
还有新娘伸出手来新郎搀扶她那个动作...

[花生 编辑于 2006-11-11 08:35]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7
帖子: 66
注册: 2006年8月
唉 瞧人家日本 还保留了传统的元素

再瞧瞧中国 动不动就弄个婚沙 动不动就去教堂举行婚礼

要我说还是咱中国传统的大花轿迎亲热闹 喜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6
帖子: 138
注册: 2006年10月
另一种角隐的造型,这种头饰传统上是白色的绢制成,有的时候还用红绢作里,带有更多喜庆的感觉。

这种服装来自于江户时代,据说当年习惯不同,是小孩子在新娘子后面边跑边叫 --“把你的犄角藏起来”,后来觉得实在不雅,才改了干脆用这种帽子把“犄角”藏好了再出嫁的习惯。

说起来,也挺有趣味的。

END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6
帖子: 138
注册: 2006年10月
(续...)
.
新娘子,把你的犄角藏起来

上次去京都玩,见到日本传统婚礼,觉得颇有特,照了一些相片,也给网上的朋友分享。不料关于新娘的服饰,妻子谈了一个典故,觉得颇为有趣,便随手写下来了。

这张照片上新娘子的装束相当惹人注目,那个白色的头套显得庄严而洁净,很有点儿婚纱的味道,西方婚纱也有白色的,然而,在中国我们的新娘子不会穿如此素服,因为这样的衣着和婚礼的热闹不匹配。日本为什么用这样的穿戴呢?妻子告诉我,这个不叫婚纱,是日本和服专门用于新娘的服饰,名叫“つのかくし”,翻译成汉字,就是“角隐”。

当年有一次到日本友人家去做客,那位朋友惧内,一再要求萨对其夫人多加美言,为了加深我的印象,特别用双手在头顶上比划了一对牛角的架势,表示太太的凶悍。

原来,日本传统形容泼蛮的娘子不会用河东狮吼的典故,而说这女子“头上长角”这种白色的新婚用帽子的意思,就是要新娘子无论平时多么刁蛮,婚礼上一定要夹起狐狸尾巴,做出温顺端庄的样子,把她的犄角盖起来,因此叫做角隐。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6
帖子: 138
注册: 2006年10月
日本的新娘

虽然娶了小魔女,日本新娘的种种,却是婚后好久才慢慢知道。想想当年媳妇自己一个人骑辆自行车,带两个大旅行箱昂然进家门来的样子,今天那种吃惊的感受依然如旧,只是日子越久,心里就越多了一点点感动。要换了我,扛俩大箱子就搬进人家过日子的勇气,只怕还真有点儿欠缺。

到了日本,就经常看到结婚的场面,宏大而奢侈的婚宴,我们俩都不太喜欢,但妻总喜欢看新娘子,大概日本的新郎穿上和服个个象卖鱼的,实在没啥看头吧。我对日本的新娘子也好奇,不过看不出所以然来。没办法,脸上抹得跟新刷的粉墙似的,就是妖精你也认不出来啊。

今天,又是这样的电视剧,魔女发现了我的神色,就不免指点一二。

经过她的指点,才发现日本的新娘,还真有些有趣的地方呢。

日本的新娘子称为“花嫁”,很让人遐想的一个名字,不过,婚礼中的日本新娘子决不轻松,要神社婚宴的一通折腾,没十几个小时卸不下妆来,是一件很疲劳的事情。我们家大姨子结婚经历了一次以后对姐夫死心塌地,私下里说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再经不起一次这种折腾了。

让我觉得新鲜的是新娘子的装束,我们中国的新娘子都是红红火火喜庆的颜色,而日本人新郎一身黑衣也就罢了(宾客也都是黑西服,和葬礼完全一样,只是葬礼领带用黑色,而婚礼用白色的而已),新娘在神社仪式上也是一身素白(到了宴席换红装)。

这是不是有些不吉利?经过小魔女的解释,才知道其中自有奥妙,这一身衣服上下都是有讲究的。

那头上白色的披风,叫做角隐,是提醒新娘子到了新家不要闹脾气,有犄角也要藏起来的。以前,魔女曾经讲过,我写了一篇文章来说这个东西。文章中没写的是我觉得新郎对此应该※※,脑袋上长犄角,这不是活脱脱把新娘子当了牲畜?难道自己要娶的大牛么?

而身上白色的衣装,魔女告诉我这叫做“白无垢”。

这个名字很有诗意阿。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那么,你觉得花嫁为什么要穿“白无垢”呢?魔女考考萨的脑筋。

略一沉吟,萨说是不是表示新娘子冰清玉洁?

不是啦,魔女摇头,这是表示新娘到了新的家,就是一张白纸,一切要从头开始,白无垢才能够“染上和夫君家家风一样的颜色”。

原来如此,日本的新娘子都这样乖巧,那你老姐为啥被姐夫叫做“托拉来敌”呢?(什么意思?简单说一下,来敌就是Lady的日语发音,托拉么?看过电影《托拉,托拉,托拉》没有?)

魔女无言以对,两人相视一笑。

那么,除了电视里演的,日本的新娘子还有什么特殊的习俗呢?萨岔开话题问。

哦,有一个,就是出门前,要跪在门口,弯三个指头柱地 – 代表自己,丈夫和未来的孩子 – 对父母行大礼,说:“承蒙养育之恩不能报答,请一定要保重身体”

说着,魔女的眼神有些朦胧,我想,她或许对自己没经历过这个仪式,心里有点儿遗憾吧。

要不,将来有机会咱们补一个仪式?萨心中也不是没有一丝歉疚,那时候的条件有限。。。

早不惦记了。魔女一笑,说女儿都能走,早不是那个时候的心境啦。其实,养育之恩也不是一边的,我这儿现在离得近呢,你是不是也该给北京的爸爸妈妈打个电话了?

嗯,真的该打一个了吧。

天气,可冷下来了,该提醒他们注意换季的衣服,空调已经用了几年,也不知道是不是该换滤扇了?

忽然发现,月光如水。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6
帖子: 138
注册: 2006年10月
花嫁,角隐,白无垢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6
帖子: 138
注册: 2006年10月
在东瀛有了些时日,发现日本人对于“纪念写真”有一种近乎变态的偏爱。不过,我跟小魔女结婚的时候,却有一个协定是不去照日本的“结婚纪念写真” 。

有这个念头,是因为看了妻姐那时候的相片。

要说我们大姨子大魔女,那是大阪大学的博士,日本少有的英姿飒爽个性女子,直到今天我们那当省长(日本小,县就算省)秘书的姐夫一说老婆还是“托拉来敌”。上回有篇文章萨说过这个典故,“来敌”也就罢了,日本人英语发音不正,要说“Lady”就是这味儿,“托拉”呢?看过偷袭珍珠港的电影儿没有?那电影的名字,就叫《托拉,托拉,托拉!》,啥意思?《虎!虎!虎!》阿。

既然如此潇洒人物,婚礼自然办得花团锦簇,虽然不曾列席,听讲过来,大有惊心动魄感觉,说完后大魔女余味未尽,又拿过“结婚纪念写真”的相册来给我们看。

这相册有一寸来厚,铜色硬封面一看就是上档次的好东西,及至打开,兄弟就觉得自己的眼睛不够使了 – 不是看不过来,是谁能告诉萨我们大姨子在哪儿啊?

真是对面不相识,大魔女一手指着每张照片中间都有的一个白脸怪物 – 这个,不就是我么?

萨语塞,那画面上的人物,脸上的粉只怕没半斤也有四两,白白的配上扇子状固定的发型,你说她是千年老妖也罢,是巫女作法也罢,就是没法和我们单车横穿美利坚的大姨子联系起来。与此相比,※※恶名昭著的“艺术照”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

经过解释,才知道这个,是日本新娘传统的“花嫁妆”,用于“结婚写真”,也用于婚礼,有一班老婆子精擅此道,花上几个钟头,无论你是方是圆,保管在镜头前给您拾掇出一个一模一样的制式新娘子来,若是赶上集体婚礼,假如多有几个萨这样粗心大意的家伙,拉错老婆的事情在所难免。这种化妆颇为费时费力,好在日本的风俗是先拍“结婚纪念写真”,随即就办婚礼,新娘子一辈子多半只需要折腾这么一回。

大魔女的“结婚纪念写真”,是在饭店拍摄的。按照日本的古代婚俗,婚礼前一天新郎去迎接新娘,而后要住宿在新郎家附近的朋友家,以便整顿车马,第二天风光回家。这个风俗到了今天有所革新,结婚前新郎新娘提前住进一家高档饭店共度良宵,第二天盛装直奔婚礼现场。照相馆的人,便在他们换了婚礼盛装之后,为他们在宾馆的房间和附近风景优美处拍摄若干两个人的照片。传统的“结婚纪念写真”中,新娘穿着红白两色和服,头戴称为“角隐”的白冠,新郎则着称为“纹付羽织”的和服。这样照完后去参加结婚典礼,典礼后举行婚宴。典礼和婚宴间,照相馆还要拍摄参加婚宴的来宾与新人合影。而后将两次拍摄的照片经过挑选,制成相册,即为新郎新娘永远的纪念。

日本的摄影师水平精湛,拍摄的照片光,影,物搭配得极为精美,令人叹为观止。不过,大魔女说人家这也是套路了,和中国影楼的新婚摄影一样,该举怎样的伞,该举哪支手,早有规范,拍起来也是驾轻就熟。

翻着,挺厚一本纪念相册就完了,不觉一愣,回头看看,总共不过七八张的样子么,原来每一页的照片,都是如小佛龛般立体镶嵌的,作得极为精致。

看大姨子的意思,对照片上的人象不象自己,实在是不怎么在意。不过,话里话外还是有点儿遗憾,那就是日本当时已经兴起了穿西方婚纱和西服的新婚纪念摄影,她心目中的婚礼应该是那个样子,不过因为姐夫家相当保守,只认为抹上半斤粉装修出来的才叫新娘,她也只好遵循这种传统的路数了。

干吗不多照一套西洋式样的纪念照呢?我疑惑地问道。

被小魔女在桌子下面踩鲶鱼鳍,明白这个话题不太好回答,算了,不问,岔开话题指着新娘头上戴的叫“角隐”的白色头盔向大姨子请教那东西沉不沉。

下来问这话题怎么犯忌,小魔女笑说你知道另照一套要花多少钱?日本的婚礼,都是包给固定的婚礼服务公司,属于一条龙服务,“结婚纪念写真”,是包括在这一条龙服务中的,虽然每一项有分别的报价,二十万三十万地算,但相对来说类似“结婚纪念写真“这些项目都是不可或缺,类似“霸王条款”,若不选会让人笑话的,日本婚礼上的摄影师不但是工作人员,也是一道风景线。否则,以姐姐的个性,她才不会对这种看不出自己是谁的事情感兴趣呢。

当然也有些人现在不搞传统式婚礼了,可依然要到照相馆去拍“结婚纪念写真”,当然,那里的服务就灵活的多,可以选择不同的服装,很像中国的婚纱摄影了。只是这种传统可以一直追溯到明治年间,比※※近些年才满街影楼林立,四处发小广告相比,※※悠久的很。

不过这样可能更麻烦,新婚夫妇自己要弄一套,和新郎家要弄一套,新娘家要弄一套。。。

不搞婚礼也要不怕麻烦地弄几套照片,看来奇怪,其实,到日本没多久,我就注意到日本人的这个风俗,他们结婚砸锅卖铁也要弄一部漂亮的纪念艺术照。日本人对一切“纪念写真”都颇有偏爱,大概与爱好留痕的儒家传统有关,而对“结婚纪念写真”的越发异样执迷,还有一个不知是否权威的说法。

按照一位日语老师所讲,日本人的结婚纪念照片,当年曾经有特别的意义。在明治时代后期,日本崇洋媚外也很严重,有大量的日本人到美国等地洋插队,这些人多半是身强力壮的单身汉。在美国收入不少,而娶妻则成为他们的烦恼。日本人个矮,在当地泡美国妞的可能性不大,而且,当时明治※※还明确法令禁止日本人与西洋人结婚,于是这些单身汉们只好回乡娶亲。然而,以当时日本的法令,回国一不留神就会被征兵。在美国的日本人没了武士道的社会环境,这方面十分开通,几乎统统是反战分子 – 抑或称为怕死分子,能不回国就不回国,那就只能通过家乡的亲戚,用信件介绍对象了。这时,男方所见到的,不过是一张照片。这种情况下女方往往是急于攀洋亲戚,于是,在日本和婚姻有关的艺术摄影,突出优点,掩饰缺点,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职业了。这种奇特的婚姻,也被日本※※上称为“写真(照片)婚姻”。

有趣的是,美国※※这方面还曾经推波助澜,1908年,在美的日本单身汉大力推动下,日美签署“绅士协约”,承认“照片婚姻”,允许日本新娘凭着一张新娘妆的照片入境。然而,大约是照片上的日本新娘都长得太相似了难以分辨,不久美国人就修改了这一协约,规定“照片新娘”必须在上岸后于入境处和新郎补行婚礼,由美国牧师带着宣誓,同时拍照留念。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大正年间美国开始限制日本移民。

这样的照片传回故里,并没有日本人认为是美国佬搞一刀切※※※※,而作为文明上国的风俗大肆介绍,并成为了新娘家炫耀的资本。于是,眼红这种新玩意儿的本土新娘新郎们也就顺理成章地接受了结婚要照相的观念,并且发展成套路化艺术化的“结婚纪念写真”了。

那大姐为什么不去再补照一套西洋的呢?如果她喜欢的话?

嘿嘿,小魔女当时信手给我看了份报价,一时找不到小数点的萨终于看明白,就拍一个老姐那样七八页的照片集,十万日元未必下得来。这个价格,至今也没多大变化,到网上查,以实惠著称的平民摄影馆Laquan,挑个星期天去玩两人的婚纱摄影,价格是两万五千日元。哦,才合人民币一千多不到两千,不贵么,嘿嘿,照片,只有一张的说。。。

要想照象样的,十万八万算是少的,大魔女结婚的时候整个婚礼耗资几百万,把我们那姐夫折腾得中午连热饭都不敢吃,这种节外生枝的事情肯定是不会做了。

看了报价萨沉吟半晌。当时已经和魔女定了去江南旅行结婚,算算这十万八万的,还够再去趟海南的。

萨是个缺乏浪漫细胞的,尤其是涉及到这些日本的礼节习惯之时,大脑直接宕机,就和小魔女商量,你看,要这个纪念写真呢?还是下海南呢?你看,我肯定是穿不了你们那个和服,穿上拿把扇子跟剃头的待招似的。。。

还是海南吧。犹豫半晌魔女下了决心,不过看得出来很矛盾,毕竟是一生的事情么。

好办,只要你通情达理,咱就不能让老婆吃亏不是?

我们俩的婚纱摄影是在北京拍的,人民币一千多,换了四套衣裳,魔女也穿了和服只是没抹白脸,虽然折腾了一下午,收获的照片却是老姐的三四倍,质量比日本的更好,还多了送的一个大油画效果,扛着上飞机魔女得意万分,趾高气扬。风风光光扛这么个大家伙下飞机让接机的大姨子暴走差点儿就改劫机了。

结果就是魔女的几个小姐妹结婚的时候纷纷奔了北京,找我们拍照的那家影楼去照相,说中国的婚纱摄影便宜,花样还多。估计也就是现在了,隔几十年前,只怕路口的警察就得琢磨 – 这影楼不会是日本特务的窝点儿吧?要知道当年汪老板刺摄政王,王亚樵刺委员长可都是用照相馆打掩护,连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里面,塞尔维亚蛮子吉斯都是开照相馆的,这可是危险的行业。。。

一笑。

想想,要是能把日本人对“结婚纪念写真”的热中转化为对※※影楼婚纱艺术事业的支持,那该是多好的一大块市场阿。。。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说说日本的结婚照和服饰...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