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国内纪实摄影家介绍--吴家林 (转)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泡菜
泡网分: 11.858
主题: 29
帖子: 995
注册: 2004年11月
注:是从 http://www_milkphotos_com 的一本画册上才知道这位摄影大师。^_^ 阅读了资料,原来是中国的大师,才知道。^_^ 在网上查到一些资料,转载来与各位共享。

吴家林来自昆明,“右腿骨折过”应该认识的吧。很喜欢他的作品和拍摄的视角。希望能有机会想他学习。
---------------------------------------------------------------------------
(转)

国内纪实摄影家介绍--吴家林

——记国际摄影大师吴家林                   
苦出来的吴家林
  吴家林生于1942年,是地地道道的昭通人。
  1969年吴家林到当时的昭通县文化馆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老上海”相机。从此相机和他结下了不解之缘,并成为了他生命中不可或缺、不能割舍的部分。
  渐渐地,吴家林会照相的名声在昭通县城传开了。1970年他调到县委宣传部专门从事摄影报道工作。在那个时代,特别是被重重大山阻隔了的昭通,摄影仅被当作是一种宣传工具,吴家林不知道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摄影,也不知道怎样才能照出好的照片。他只能自己摸索。为了摄影,为了寻找到好的拍摄题材,他时常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走村串巷、翻山越岭,在磅礴乌蒙的山山水水间寻找、捕捉理想中的场景。有一次,吴家林只身骑自行车到海拔3400多米的高寒山区大山包乡拍照,置身在雄奇的大山,他忘记了眼前的大雪和雨雾,完全沉浸于镜头中世界。拍完照后,他沿山路返回到大羊窝。此时的吴家林,眉毛上全是雪花,头发成了一条条冰凌,用手一拍咔嚓咔嚓地散落了一地的冰凌。苍天不负有心人,他的“玩命”见了成效,最多的时候他一个月有25幅照片上省报,这在今天也是不多见的。
  1973年,吴家林调到云南新闻图片社任摄影记者。为了拍到好的照片,吴家林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和孤独,经历了数次生与死的考验。1987年,吴家林勇闯独龙江,在茫茫雪山、悬崖万丈的险道上,他一个人忍受着孤独和恐惧,一路拍到独龙江。他一个人攀越4800多米的梅里雪山,为了拍摄神秘而圣洁的卡格博峰,吴家林忘记了寒冷和饥饿,忘记了正拉着痢疾,在一种近乎亢奋的状态中,尽情地拍摄变幻莫测的“神山”。天黑才下山,紧张的神经一下子松驰下来,才发觉自己又冷又饿,呼吸也很困难,他咬牙步行53公里,直到凌晨3点多钟才走到德钦县城,快到住处时,昏倒在地。事后,吴家林说:“如果生命结束在拍摄的大自然的壮丽之中,我想也不会有什么痛苦,比在平庸的生活中结束生命,要幸福得多。”
                  追求本真的吴家林
  今天已是摄影家的吴家林,谈起当年学摄影的经历,非常坦诚,毫不掩饰自己的幼稚、无知,甚至做假。他曾让生活在乌蒙山那块贫瘠土地上的苦涩、沉郁的山里人“笑一笑”来粉饰生活,走了一条弄虚作假摆拍的歪路。
  随着阅历的增长和对摄影艺术理解的深入,这个有血性和执着的昭通汉子一头扎进山里人的日常生活中,把心和目光放在了生他养他的云南土地上,把镜头对准了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山里人,表现他们的生存环境和精神状态,从朴素、客观的人物和场景中,捕捉发现生活的诗意和美,以及人们无法回避的真实。
吴家林后期的作品风格偏向于凝重的色彩,充满力度的构图。一个个独特的形象,在黑、白、灰的色调中,时常闪亮起鲜亮的色彩。他的作品蕴含着一种质朴、凝重的品质,一种深远的耐人寻味的※※纵深感。
                 “信仰”摄影的吴家林
  吴家林长得土,照片也“土得掉渣”。在那些为摄影而摄影的“大师”眼中,吴家林是个山里人。而吴家林正是以乌蒙山里人的韧性和坚毅,沉默和宽容地面对人们的冷眼,执着地走自己的路,用自己的作品对世界说话。
  吴家林说,任何一种流派,都有存在的理由和各自的艺术追求,关键是作品要有独特的风格。就个人而言,他喜欢纪实风格的作品,也用纪实手法去拍摄。他认为这种手法更能客观地、真实地反映山里人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他主张在生活中“随意”抓拍,用一种平实、自然、甚至随便的摄影语言,把人放在一种大的人文※※环境中加以表现,从而传达出更多的信息和更深厚的※※文化内涵。他认为摄影主要在于表现,因为表现了生活,同时也就反映和记录了一个时代,因而吴家林的作品深沉、厚重、苍凉,藏奇崛于平常之中,寓深思于朴素之外。带给人的不仅是视觉的震撼,同时也是心灵的震撼。
               是昭通的,也是世界的吴家林
  1993年夏天,吴家林在深圳遇到法国摄影大师马克·里布。马克·里布是国际著名摄影大师布勒松的高足,他发表在《摄影》杂志上的44幅《中国所见》,确立了他在中国纪实摄影家心目中的地位。当时,吴家林把临时放大的湿淋淋的150多幅照片拿给马克看,马克立刻被这位深藏于云南的摄影家的作品深深吸引了。在认真看过两遍后,他把吴家林的作品逐一分成A、B、C三类,即喜欢的,一般的和不喜欢的,其中A类的就有60多幅。
1996年在马克的极力推荐下,吴家林带着他的作品出席参加了代表西方主流摄影的四大著名国际摄影节之一的“休斯顿国际摄影节”,并成功举办了《云南山里人》个人影展。美国CNN电视台对吴家林进行了专访,并向全世界播放自该节举办14年来第一个※※摄影家吴家林举办个展的报道。影展后,他的20多幅作品被博物馆和收藏家收藏。
  1997年,吴家林在德国“赫尔腾国际摄影节”上举办《吴家林摄影展》。同年《云南山里人》获西方主流摄影界最具权威性的美国琼斯母亲基金会国际纪实摄影奖,吴家林是获得该奖的第一个中国摄影家。
  2003年吴家林的作品《拉家常·成都》被世界著名摄影大师卡迪尔·布勒松收入《布勒松的选择》影展及画册,在这个影展和画册里,布勒松挑选了他最为欣赏的从1888年至1999年间85位摄影家及其代表作品,入选者多为世界大师级摄影家,亚洲入选两位,而吴家林便是其中唯一的中国人。
  如今这位跑过许多地方,已从云南新闻图片社退休的吴家林,成为了一名自由摄影师,但他依然常年跋涉于云南的高山大河,奔波在乌蒙山的村村寨寨。吴家林说,他属于这块红土地,在精神和情感上,自己永远是一个云南山里人,不管他走到什么地方,他的根在昭通,昭通生活的经历,是他一辈子最刻骨铭心的。
  吴家林属于昭通,也属于世界。

http://www_chinacamera_net/club/redi...ost&highlight=
----------------------------------------------------------------------

(转)

听吴家林摄影讲座有感
2007/3/12 昆明 晴

大前天晚上,也就是3/9去师大"老虎文化沙龙"听"吴家林"主题为《世界是平面的》摄影讲座,感受颇多。

吴家林,1942年10月出生于云南昭通,现居昆明。我想对摄影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他在摄影界所享有的声誉。别的不多说,随便举个例子:世界著名摄影大师卡迪尔·布勒松的《布勒松的选择》影展及画册中,挑选了他最为欣赏的从1888年至1999年间的85位摄影家及其代表作品,入选者多为世界大师级的摄影家,亚洲入选的仅两位,而吴家林,便是其中唯一的中国人。入选作品为《拉家常·成都》

我不敢说我的感受能够诠释大师的魅力,我只敢说真正的艺术确实能够感染一个人,让他或多或少的有些对于自己人生的领悟,所谓:横看成林,侧成峰;各人的领悟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摄影的艺术魅力在于它捕捉到了那些瞬息即逝,或被人们习以为常而忽略掉的饱富启示和哲理的画面,这些画面不管你给他冠以了什么名称,如超现实主义也好,后现代主义也好,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画面给你带来的冲击,之所以说是冲击是想强调它那种有力度的感染;这种冲击可能是对你视觉的冲击,对你淡去的记忆的冲击,对你曾有过的梦想的冲击,对你内心善念的冲击,对你内心恶念的冲击...等等等等,这样的冲击会不由得不令你的大脑去作出一些思考,而最终这些思考多是徒劳而得不到答案的,因为这些冲击来自于你生活的这个真实的不能再真实的世界上,冲击到的又是你的潜意识,似乎是只能感受而无法思考,我觉得禅宗里的一句话更贴切一点:以心传心,不立文字;正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那么在整个讲座过程中我的感受是什么呢?也许有点凌乱,不过我还是试图把它们列出来:

* 对若有神助的感受:
吴家林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我感觉是老天有意安排我拍到了这张照片。的确,在他很多相片中的某个元素如果不存在,或者表现成别的形势,那么那些相片的和谐就将被打破而成为废片,这些元素的和谐组合瞬间就没有了,所以吴家林说冥冥中有神灵在指引他。主持人就说了:您如此受到神灵的眷顾,那我们其他搞摄影的岂不是没有信心了,因为我们没有得到神灵的眷顾...吴家林回答:其实他是通过多年的历练而达到这种境界的,比如他看一部电影可以忽略故事情节,而去捕捉那些画面,他出差或旅行时,从车窗向外看,也是在捕捉各种画面。我能领悟他回答这话的意思,也能领悟所谓神灵指引的意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和佛家的思想一致,佛在心中,亦即神在心中。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对自己的历练而在心中形成自己的自信如来,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庇护和指引;

* 对兴趣和追求的感受:
会后有人问吴家林说:您今晚的作品都是黑白的,您对彩色的作品有什么看法?有没有尝试过拍彩色的作品?吴家林回答,他以前最早是从事绘画的,所以对彩色摄影作品不排斥,彩色的摄影作品依然可以有很优秀的成果。而他之所以选择黑白,是因为他迷上摄影时,工资一个月才30多块,只买得起几毛钱的黑白胶卷,后来就习惯了黑白照,再让他走彩色的道路会比较困难。我此时有一种感受:一条看似平常的路竟可以走的那么深远,同样是摄影,仅仅是黑白与彩色的区别就可以走出两条艺术道路来。我对吴家林那种执著和专一的艺术素养感到钦佩。他不浮躁,他说自己是草根,他做的事很简单,除了那些有视力障碍的人,绝大多数人都可以做,而为什么他可以做到那么好呢?我想是因为他有兴趣,这是他一生的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的探索和激发自己,永不放弃,在他60多岁了他依然兴趣不减,这是多么幸福的人生啊!而我们呢,多少兴趣变成了负担而被我们抛弃,似乎是为了生活不得已而为之,那么我们生活又是为了什么?我们挣钱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获得快乐和幸福吗?钱真的能买到快乐和幸福吗?其实快乐和幸福都是一种感受指标---只有你对一样东西感兴趣了才能体会到的一种感受指标。除非你对挣钱本身感兴趣,否则不要指望通过挣钱以后,用钱来买到你的快乐和幸福,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你应该先找到能够给你带来快乐和幸福的兴趣,然后再通过这些兴趣给你的力量而在这个领域创造出财富和金钱。

* 对亲情的感受:
讲座过程中有一张相片,在一台古老的纺织机旁,走过一个身着时装的现代女郎,吴家林坦言这幅作品是应朋友的要求创作的,除了那个身着时装的现代女郎是有意安排的外,其他的场景都没有任何人为的调配。到此为止,我也没什么特别的感受,吴家林接着介绍,相片中的女郎是他的双胞胎女儿中的小双时,我一下子感受到了一种浓浓的亲情,原因我不太知道,也许是觉得女儿会跟随爸爸去那么偏远的地方拍一张照片,体现了女儿对父亲的理解,尊重和敬仰吧;也许是觉得父亲愿意将自己女儿的形象放在一张将在国际展出的相片上,体现了父亲对自己孩子的那份欣赏和沉甸甸的爱吧!

* 对善与恶的感受:
吴家林的作品中,表现的多半是美好或者和谐的东西,出现最多的是一些矩形,三角形或圆形的几何构图,一些凌乱的场面在他的作品中就变得和谐,有一张相片是在一条交通拥挤的马路上,一辆摩托车后面坐着一个妇女,她背向着我们,吃力的扶着一张硕大的席梦思床垫,好让载她和床垫的摩托车保持平衡,整个床垫大概占了画面的2/3,(相片在网上没搜到,遗憾)主持人幽默的说,那个妇女根本看不到自己的前途在哪里。这样的作品在吴家林的作品中有许多,即和谐又诙谐,以一种轻松的口吻调侃着我们的生活。在听完讲座回来的路上,我不经意的目睹了三幅画面,而且人数也刚好1个,2个和3个。

第一个画面是这样的:
一个西装革履的体面中年男子坐在路边的地上打电话,边打边哭,因为离他不是太近所以没听到他在说什么;我想肯定是和女朋友闹别扭了,女友和他提出分手,他很爱她女友,于是感到很伤心...

接着往前走出现了第二个画面:
一个已关了卷帘门的小店前的台阶上坐着两个大学生模样的男孩,一个目光严肃的望着远方,一个手里拿着两部电话,非常沮丧的垂着头;我想肯定是拿电话的那个男孩失恋了,约他朋友(另一个男孩)出来诉苦,另一个男孩听了以后鼓励他再给他女朋友打个电话,看能不能挽回。可是那个男孩打电话过去,他女朋友不接,他又借了他朋友的电话来打,那女孩一听是他,就把电话挂了,而且还关了机...

再往前走快到昆大了出现了第三个画面:
一个很瘦弱的男生坐在地上抱着膝盖哭,三米开外一个怒气冲冲的男生正在和一个女生推扯着吵架,不时还往那个哭泣的男生那边指一下,并伴随着粗口,第三个画面我直接没去琢磨,太明显了,小孩子的三角恋,不过就是不明白那个坐在地上抱着膝盖哭的男生是怎么回事,如果那个怒气冲冲的男生打了那个女生,他是不是还会坐在那里无比委屈的继续哭泣?靠!不想了,赶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回到家,我想果然是春天来了,到处在上演感情闹剧!果然是春天来了,就这两天已经有五个人张罗着要给我介绍女朋友了,他们是我的亲戚,同学,院子里的邻居!

是不是说着说着跑题了?没错,我好像已经把讲座的事给忘了,就因为那三个画面打断了我的感悟。现在继续,在吴家林眼里发现和看到的都是美好和谐的东西,而在我眼里发现的怎么都是伤感和混乱的东西呢?有没有人专门去发现丑陋和黑暗的东西呢?有!就有人专门拍摄黑镜头!美和丑,善与恶是不是必须并存的?就如有佛就有魔,有上帝就有撒旦,有绝地武士就有西斯人。人是不是从出生就注定他要遵循善的规则或恶的规则生活,如果他性本善,他看到的所有事物都是遵循善的规则;如果他性本恶,他看到的所有事物都是遵循恶的规则?如果是,那么我性本善还是本恶?周星驰在功夫里就表演了一个性本善,而立志要成为一个坏人的人,遗憾的是他一生连一件像样的坏事都没做成的时候,他已经成为了维护世界和平的救世主了!或者世上本无善恶之分,善与恶都会在一定条件下回归,向对方靠拢而达到一种中庸的平衡?一直发现美的人会不会总有一天审美疲劳,而慢慢尝试着用一点点恶的角度来发现世界?一直发现丑的人会不会总有一天审丑疲劳,而慢慢尝试着用一点点善的角度来发现世界?我不知道!

http://wangshufang_blshe_com/post/1717/120703

http://www_e9e9_com/show/wjlc.htm
http://www_798photogallery_cn/EN/pho...rapher_21.html
相关标签: 视角 构图 胶卷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浏览:932 回帖:5
第 1 页 / 共 1 页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3.216
主题: 29
帖子: 1584
注册: 2001年8月
在中国一片五颜六色的精美中,像吴家林这样的摄影家很难成为"上宾"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1.858
主题: 29
帖子: 995
注册: 2004年11月
欣赏了吴家林的一些作品。很喜欢。是个有思想的的摄影大家。学习。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1.858
主题: 29
帖子: 995
注册: 2004年11月
原文由 大嘴的河马 发表
我们生活又是为了什么?我们挣钱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获得快乐和幸福吗?钱真的能买到快乐和幸福吗?其实快乐和幸福都是一种感受指标---只有你对一样东西感兴趣了才能体会到的一种感受指标。除非你对挣钱本身感兴趣,否则不要指望通过挣钱以后,用钱来买到你的快乐和幸福,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你应该先找到能够给你带来快 ......


  同感。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4.943
主题: 6
帖子: 75
注册: 2007年2月
占位学习中~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86.111
主题: 799
帖子: 14603
注册: 2003年12月
我们生活又是为了什么?我们挣钱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获得快乐和幸福吗?钱真的能买到快乐和幸福吗?其实快乐和幸福都是一种感受指标---只有你对一样东西感兴趣了才能体会到的一种感受指标。除非你对挣钱本身感兴趣,否则不要指望通过挣钱以后,用钱来买到你的快乐和幸福,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你应该先找到能够给你带来快乐和幸福的兴趣,然后再通过这些兴趣给你的力量而在这个领域创造出财富和金钱。

-
-
-
喜欢这一段.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国内纪实摄影家介绍--吴家林 (转)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