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动态范围与画质, 你可能不知道的另一面......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43896 回帖:613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17.858
主题: 24
帖子: 8066
注册: 2009年2月
刘云飞 发表于 2016-5-4 21:21
首帖的图很明白不过了, 如果是非线性,说的是“如果”, 你问什么哪儿来的? 如果是非线性你可以理解为图中的其他部分没有画出的某些阶梯是渐变的, 但总阶梯数量不变。

说的非线性ADC是指人眼关注的中灰区和明区采样更细致而特别黑的区域采样粗糙些。这是一定动态范围下的策略, 是后手。 而动态范围的捕捉是像素的物理特性决定的,和ADC采样没有直接关系。注意概念。

“如果是非线性ADC那为什么感动高感下的动态范围和色深没有做到明显超过对手呢?”
首先谁说一定是佳能肯定用了非线性ADC? 我只是说有可能。其次M3和A6000这两款机子高感ISO800之后差不多, 要说超过一点也是M3超A6000吧?你看了高感动态范围和色阶范围图了吗?
http://www_dxomark_com/Cameras/Compare/Side-by-side/Canon-EOS-M3-versus-Sony-A6000___1019_942

这么吧, 本讨论给你个题, 去看上面链接两机的Dynamic Range 和Tonal Range曲线,看出名堂来给个说法儿。


然后超过这一点你就觉得用了非线性ADC了?ISO800开始表现差不多正好说明M3和A6000的ADC类型是一致的

动态范围和ADC的读取噪音有直接关系,感动高了那么多年的外置ADC,14bit精度里面2bit活生生浪费了也是感人

刘云飞 发表于 2016-5-4 21:59
不清楚具体的算法是否高感低感分别采用不同策略。个人认为对色彩有影响, 因为绿色信息的色通道减少一颗像素等于噪声表现差一档。 W的明度信息与RGB像素信息混合还原色彩的时候更复杂,可能对色饱和度有影响而需要处理中增加色饱和而增大彩噪。

就色彩而言,可以这样想,

缩小W像素面积到近于极限0而分给RGB增大像素,这就是差不多GRGB彩色模式模式的情况;
反过来增大W像素而缩小RGB像素到0, 就完全是黑白模式了。

也就是说RGBW是两种情况之间的状态,对比GRGB模式而言RGBW是牺牲部分色彩而换取高感。

RGBW策略并不是比GRGB强多少。GRGB之所以给两个像素G加强绿色表现是因为人眼对光谱的响应是绿色更敏感, 而RGBW策略放弃了这个原则。各有利弊。


舍弃的只是颜色分辨率,对于颜色没有影响,具体表现就是同样像素的RGBW比RGBG摩尔纹更强烈

但是话说回来,48MP的RGBW按照4:1缩图成12MP输出的话,适当改变算法就可以提高整体的动态范围

同一块CMOS的量子效率是固定的,也就是说不管CF如何,CMOS每个像素输出的结果对应的一个色阶步长需要的能量是固定的,高色纯CF允许通过的频谱更窄,也就是说允许通过的光子更少,结果自然是需要更多的光线才能提供一个色阶步长需要的能量,所以高色纯CF=更大逻辑色阶步长,低色纯CF=更小的逻辑色阶步长

色域广和色彩准的确没有关系,但是你连颜色都记录不了,还谈什么还原呢?

然而你的色阶步长不管怎么小都是然并卵,因为你最后显示的图像对于大部分屏幕都是要转换成sRGB 8bit形式输出的,打印的话色阶更少,步长更大,最多也就是后期拉曲线的时候更难拉断层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88
主题: 51
帖子: 818
注册: 2015年8月
刘云飞 发表于 2016-5-4 20:49
我不知道他为什么总是弄些令人迷糊的概念扯进来。我的理解是这样:
线性采样就是首帖的图翻过来看从B到A的情况。总颜色的理论最大值就是2^14*2^14*2^14 = 2^42种, 分布在所覆盖的RGB色彩空间(RGB Color Space),http://tech.163.com/05/1115/10/22JEQ70A00091597.html  分布越是密集, 覆盖范围越小。我认为他用词“色域范围” 概念不妥。 但是懒得跟他讨论,他也懒得跟我讨论。

我不知道他怎么老是在概念上似是非是地扯得令人费解和困惑,我看他回帖也是猜他想说的到底是什么。也许是我和他的思路总是对不上吧。他所说的“覆盖的色域范围”, 其色域概念是这样的:
http://www_pc841_com/article/20130828-17763.html
通常谈色域是指NTSC、sRGB、Adobe RGB之类的色彩范围(color gamut)这个东西主要考虑的是颜色信息范围,不是描述黑白明暗的范围。 所以怎么说呢,ADC的14 bit 色阶(每个通道灰阶)采样和这个没有直接关系, 但是也不能说完全没关系。总之有些别扭。

但是无论如何非要扯色域的话,我觉得上图中的红字“注意”很重要很好:

[color]色域广 =/= 色 ...
引用:"总颜色的理论最大值就是2^14*2^14*2^14 = 2^42种, 分布在所覆盖的RGB色彩空间,分布越是密集, 覆盖范围越小。"
也就是说所有的相机能识别到的颜色数量是相同的,但范围有可能不同。而且这里说的覆盖范围并不是色域!

之前蜂鸟学院测试了各种品牌的相机coms的色域,比prophotoRGB小,但远比adobeRGB大。不知所谓的"色域大小"是怎么看出来的?

本帖最后由 阿墩 于 2016-5-4 22:14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7.306
主题: 64
帖子: 11110
注册: 2009年5月
同意。
小底如手机,噪声是主要矛盾, RGBW可以改善明度噪声表现。大底相机的色彩和分辨率等是更主要的。
melfes 发表于 2016-5-4 02:09
(RGBW)......小底上可能效果好点,大底实在没必要...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7.306
主题: 64
帖子: 11110
注册: 2009年5月
不清楚具体的算法是否高感低感分别采用不同策略。个人认为对色彩有影响, 因为绿色信息的色通道减少一颗像素等于噪声表现差一档。 W的明度信息与RGB像素信息混合还原色彩的时候更复杂,可能对色饱和度有影响而需要处理中增加色饱和而增大彩噪。

就色彩而言,可以这样想,

缩小W像素面积到近于极限0而分给RGB增大像素,这就是差不多GRGB彩色模式模式的情况;
反过来增大W像素而缩小RGB像素到0, 就完全是黑白模式了。

也就是说RGBW是两种情况之间的状态,对比GRGB模式而言RGBW是牺牲部分色彩而换取高感。

RGBW策略并不是比GRGB强多少。GRGB之所以给两个像素G加强绿色表现是因为人眼对光谱的响应是绿色更敏感, 而RGBW策略放弃了这个原则。各有利弊。

melfes 发表于 2016-5-4 14:35
和色彩无关,RGBW只是会导致分辨率下降,但是去掉滤镜的W本身等于双ISO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7.306
主题: 64
帖子: 11110
注册: 2009年5月
首帖的图很明白不过了, 如果是非线性,说的是“如果”, 你问什么哪儿来的? 如果是非线性你可以理解为图中的其他部分没有画出的某些阶梯是渐变的, 但总阶梯数量不变。

说的非线性ADC是指人眼关注的中灰区和明区采样更细致而特别黑的区域采样粗糙些。这是一定动态范围下的策略, 是后手。 而动态范围的捕捉是像素的物理特性决定的,和ADC采样没有直接关系。注意概念。

“如果是非线性ADC那为什么感动高感下的动态范围和色深没有做到明显超过对手呢?”
首先谁说一定是佳能肯定用了非线性ADC? 我只是说有可能。其次M3和A6000这两款机子高感ISO800之后差不多, 要说超过一点也是M3超A6000吧?你看了高感动态范围和色阶范围图了吗?
http://www_dxomark_com/Cameras/Compare/Side-by-side/Canon-EOS-M3-versus-Sony-A6000___1019_942

这么吧, 本讨论给你个题, 去看上面链接两机的Dynamic Range 和Tonal Range曲线,看出名堂来给个说法儿。

melfes 发表于 2016-5-4 14:39
你哪来的非线性ADC?你首楼的图是非线性ADC么?如果是非线性ADC那为什么感动高感下的动态范围和色深没有做到明显超过对手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7.306
主题: 64
帖子: 11110
注册: 2009年5月
我不知道他为什么总是弄些令人迷糊的概念扯进来。我的理解是这样:
线性采样就是首帖的图翻过来看从B到A的情况。总颜色的理论最大值就是2^14*2^14*2^14 = 2^42种, 分布在所覆盖的RGB色彩空间(RGB Color Space),http://tech.163.com/05/1115/10/22JEQ70A00091597.html  分布越是密集, 覆盖范围越小。我认为他用词“色域范围” 概念不妥。 但是懒得跟他讨论,他也懒得跟我讨论。

我不知道他怎么老是在概念上似是非是地扯得令人费解和困惑,我看他回帖也是猜他想说的到底是什么。也许是我和他的思路总是对不上吧。他所说的“覆盖的色域范围”, 其色域概念是这样的:
http://www_pc841_com/article/20130828-17763.html
通常谈色域是指NTSC、sRGB、Adobe RGB之类的色彩范围(color gamut)这个东西主要考虑的是颜色信息范围,不是描述黑白明暗的范围。 所以怎么说呢,ADC的14 bit 色阶(每个通道灰阶)采样和这个没有直接关系, 但是也不能说完全没关系。总之有些别扭。

但是无论如何非要扯色域的话,我觉得上图中的红字“注意”很重要很好:

色域广 =/= 色彩准
色域广 =/= 色深大


阿墩 发表于 2016-5-4 16:35
为什么在线性采样中,同样14bit记录的数据,色阶越细腻,实际覆盖的色域范围就越小呢?

望解惑,多谢!
本帖最后由 刘云飞 于 2016-5-4 20:50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88
主题: 51
帖子: 818
注册: 2015年8月
刘云飞 发表于 2016-5-4 08:08
关于黄的问题不要扯了, 索尼和尼康也都有不那么黄的时候, 但是某些情况下却更多地出现过分发黄的现象, 佳能也能找出发黄的片子但是一般说佳能的人像都不那么发黄, 甚至更偏红。

“同样14bit记录的数据,你的色阶越细腻,那实际覆盖的色域范围就越小。” 如果是线性采样是的。如果是非线性采样, 比如说高光区和黑暗区采样阶梯拉长而中灰和一般亮区采样色阶较密集, 那么这个区域可能色彩和灰阶更丰富。佳能是否这样我不清楚,但是毫无疑问正常曝光的人像面色非常鲜活。

逻辑就是楼顶的采样阶梯图,你有什么不明白的?
为什么在线性采样中,同样14bit记录的数据,色阶越细腻,实际覆盖的色域范围就越小呢?

望解惑,多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7.858
主题: 24
帖子: 8066
注册: 2009年2月
刘云飞 发表于 2016-5-4 08:08
关于黄的问题不要扯了, 索尼和尼康也都有不那么黄的时候, 但是某些情况下却更多地出现过分发黄的现象, 佳能也能找出发黄的片子但是一般说佳能的人像都不那么发黄, 甚至更偏红。

“同样14bit记录的数据,你的色阶越细腻,那实际覆盖的色域范围就越小。” 如果是线性采样是的。如果是非线性采样, 比如说高光区和黑暗区采样阶梯拉长而中灰和一般亮区采样色阶较密集, 那么这个区域可能色彩和灰阶更丰富。佳能是否这样我不清楚,但是毫无疑问正常曝光的人像面色非常鲜活。

逻辑就是楼顶的采样阶梯图,你有什么不明白的?


你哪来的非线性ADC?你首楼的图是非线性ADC么?如果是非线性ADC那为什么感动高感下的动态范围和色深没有做到明显超过对手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7.858
主题: 24
帖子: 8066
注册: 2009年2月
刘云飞 发表于 2016-5-4 08:14
一颗绿色像素换黑白像素, 绿色分辨率会降低, 色彩方面绿色表现理论上会变差。
http://www_pc841_com/shoujizhishi/45427.html


和色彩无关,RGBW只是会导致分辨率下降,但是去掉滤镜的W本身等于双ISO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7.306
主题: 64
帖子: 11110
注册: 2009年5月
无所谓更纯。 滤色片的响应本身就是尽可能贴近人眼的RGB响应曲线。 不能弄成纯绿纯红纯蓝的颜色(对应RGB三个单色波长), 必须是RGB有互相重叠的部分。
ecloud天文摄影 发表于 2016-5-4 01:59
因此我个人认为,在如今芯片QE已经完全无忧,各种工艺飞速发展的时代,RGGB阵列应该被RGBW阵列所取代,这样原色滤镜可以做得更纯一些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7.306
主题: 64
帖子: 11110
注册: 2009年5月
我们所用的消费级的相机用的就是cmos 像素响应的线性区, 这也是感光二极管构成像素的光电响应特性, 我不明白你怎么又扯到了Blooming。 Blooming 主要是CCD的事情,像素饱和后的继续产生的电荷溢出到相邻的像素造成数据破坏。 比如早期的D70有高光CCD溢出产生亮线的情况。 佳能的cmos从300D/10D以来从未听说过此类“blooming”,会饱和但不会blooming-溢出。之后尼康和索尼的CMOS相机一般也没有人讨论cmos blooming的事情, 即便是饱和之后有什么问题也和CCD blooming两码事.
http://www_olympusmicro_com/primer/digitalimaging/concepts/blooming.html

防止CCD blooming 通常方法是“Two of the most common drain structures are the vertical overflow drain (VOD) and the lateral overflow drain (LOD)”。 比如达到饱和后继续产生的电荷提供泄放渠道而避免溢出污染相邻像素。 这些和像素的线性光电响应特性没有关系, 与动态范围也没有关系。而“造成高光部分非线性严重” 这个说法不知道哪里来的。

ecloud天文摄影 发表于 2016-5-4 01:27
我觉得还是335帖说的好,在搞明白基础东西之前,说的越多错的就越多
全面都是的错误我就懒的码字了,只说一点
民用级CCD和CMOS还真的不是绝对线性的,为了防止Blooming,民用级芯片都有溢出保护,造成高光部分非线性严重
之后其他的问题一概不回了,I do not feed the trolls.
本帖最后由 刘云飞 于 2016-5-4 08:54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7.306
主题: 64
帖子: 11110
注册: 2009年5月
一颗绿色像素换黑白像素, 绿色分辨率会降低, 色彩方面绿色表现理论上会变差。
http://www_pc841_com/shoujizhishi/45427.html
melfes 发表于 2016-5-4 02:09
那就是感光度换分辨率,小底上可能效果好点,大底实在没必要...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7.306
主题: 64
帖子: 11110
注册: 2009年5月
关于黄的问题不要扯了, 索尼和尼康也都有不那么黄的时候, 但是某些情况下却更多地出现过分发黄的现象, 佳能也能找出发黄的片子但是一般说佳能的人像都不那么发黄, 甚至更偏红。

“同样14bit记录的数据,你的色阶越细腻,那实际覆盖的色域范围就越小。” 如果是线性采样是的。如果是非线性采样, 比如说高光区和黑暗区采样阶梯拉长而中灰和一般亮区采样色阶较密集, 那么这个区域可能色彩和灰阶更丰富。佳能是否这样我不清楚,但是毫无疑问正常曝光的人像面色非常鲜活。

逻辑就是楼顶的采样阶梯图,你有什么不明白的?

melfes 发表于 2016-5-4 01:32
佳能的滤色片好到C300 II连DCI-P3都没法覆盖,真好啊

另外tony大神在索版发的帖子里面5DS拍白种人的皮肤一样黄,你要色阶细腻,那步长就要更小。在CMOS量子效率差不多的前提下,颜色越纯的滤色片可以通过的光线频谱只会越窄,每一阶反应需要的光子就更多,这样每一阶的步长就更大,反之你要步长缩小,那就降低纯度,提高光子通过率。

同样14bit记录的数据,你的色阶越细腻,那实际覆盖的色域范围就越小。

但是实际上数据记录得在怎么细腻,实际显示的时候都要映射到标准的sRGB,实际色阶细腻能体现的优势撑死了也就是后期处理时候不容易拉断,很不明白你在这里是什么逻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7.858
主题: 24
帖子: 8066
注册: 2009年2月
ecloud天文摄影 发表于 2016-5-4 01:59
因此我个人认为,在如今芯片QE已经完全无忧,各种工艺飞速发展的时代,RGGB阵列应该被RGBW阵列所取代,这样原色滤镜可以做得更纯一些


那就是感光度换分辨率,小底上可能效果好点,大底实在没必要...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77
主题: 75
帖子: 3084
注册: 2015年9月
melfes 发表于 2016-5-4 01:32
佳能的滤色片好到C300 II连DCI-P3都没法覆盖,真好啊

另外tony大神在索版发的帖子里面5DS拍白种人的皮肤一样黄,你要色阶细腻,那步长就要更小。在CMOS量子效率差不多的前提下,颜色越纯的滤色片可以通过的光线频谱只会越窄,每一阶反应需要的光子就更多,这样每一阶的步长就更大,反之你要步长缩小,那就降低纯度,提高光子通过率。

同样14bit记录的数据,你的色阶越细腻,那实际覆盖的色域范围就越小。

但是实际上数据记录得在怎么细腻,实际显示的时候都要映射到标准的sRGB,实际色阶细腻能体现的优势撑死了也就是后期处理时候不容易拉断,很不明白你在这里是什么逻辑。

因此我个人认为,在如今芯片QE已经完全无忧,各种工艺飞速发展的时代,RGGB阵列应该被RGBW阵列所取代,这样原色滤镜可以做得更纯一些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77
主题: 75
帖子: 3084
注册: 2015年9月
泡菜
泡网分: 17.858
主题: 24
帖子: 8066
注册: 2009年2月
刘云飞 发表于 2016-5-3 22:46
佳能的滤色片非常棒, 肤色还原之所以那么好我想与此关系很大。 索尼的机子包括佳能某些小DC上用的索尼感应器都有时候肤色偏黄,可能是滤色片阵列的问题, 容易对黄色过度响应。尤其是比如说在有绿色环境的场景,人脸发黄的厉害, 佳能机也会稍偏黄一点, 因为环境光黄绿色成分的照射结果, 但是没有那么离谱地偏黄绿,人能感觉到脸上颜色被草木所映。而偏黄的机子大大超过实际人眼视觉的感受, 似乎那黄色是发自人的皮肤本身。

80D的人像表现看似很好,具体动态范围等情况等DXO各项测试出来再分析看看。DXO的各项具体测试都有很清楚的定义和原理, 其每项结果具有客观的物理意义, 这一点很令人赞许。总分则因为每个人偏向的指标不同, 各个指标权重也不同, 所以综合总分难以准确反映每个人各自的标准和感受, 所以只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佳能的滤色片好到C300 II连DCI-P3都没法覆盖,真好啊

另外tony大神在索版发的帖子里面5DS拍白种人的皮肤一样黄,你要色阶细腻,那步长就要更小。在CMOS量子效率差不多的前提下,颜色越纯的滤色片可以通过的光线频谱只会越窄,每一阶反应需要的光子就更多,这样每一阶的步长就更大,反之你要步长缩小,那就降低纯度,提高光子通过率。

同样14bit记录的数据,你的色阶越细腻,那实际覆盖的色域范围就越小。

但是实际上数据记录得在怎么细腻,实际显示的时候都要映射到标准的sRGB,实际色阶细腻能体现的优势撑死了也就是后期处理时候不容易拉断,很不明白你在这里是什么逻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77
主题: 75
帖子: 3084
注册: 2015年9月
刘云飞 发表于 2016-5-4 01:05
我什么时候说过满阱电荷和ISO成正比变化?

满阱的概念是一个像素电容里面可以容纳的最多的电荷数量, 是一个固定的最大值参数。 而cmos像素的感光特性是线性响应,这个你没意见吧?

比如说ISO 100 某机每个像素最多容纳16384个电荷。某像素在ISO 100 1/125s F8的时候刚好这个像素达到满阱电荷数量16384, 如果同样条件下将iso升高到200, 那个像素的满阱还是16384, 只是曝光减少一半时间, 像素吸收光线只产生了8192个电荷比如说,电荷数量Q/电容C = 电压V , 电荷数量如果减少一半则电压值也减少一半, 那前置放大器要将信号放大率增加一倍再送给ADC采样......

讨论问题而已, 什么步步紧逼, 我逼你干嘛?言重了。

别东拉西扯的,就说说你这句“况且,对于14bit单反来说,超过16384的满阱并没有太大现实意义” 什么意思? 是不是对于14bit ADC来说大像素满阱超过16384比如说某机大像素满阱为65536, 是不是比16384多出来三倍的满阱电荷没有什么意义是一种“浪费”?如果是你表达错误造成误解请更正, 如果我理解错误, 请斧正。

我觉得还是335帖说的好,在搞明白基础东西之前,说的越多错的就越多
全面都是的错误我就懒的码字了,只说一点
民用级CCD和CMOS还真的不是绝对线性的,为了防止Blooming,民用级芯片都有溢出保护,造成高光部分非线性严重
之后其他的问题一概不回了,I do not feed the trolls.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7.306
主题: 64
帖子: 11110
注册: 2009年5月
我什么时候说过满阱电荷和ISO成正比变化?

满阱的概念是一个像素电容里面可以容纳的最多的电荷数量, 是一个固定的最大值参数。 而cmos像素的感光特性是线性响应,这个你没意见吧?

比如说ISO 100 某机每个像素最多容纳16384个电荷。某像素在ISO 100 1/125s F8的时候刚好这个像素达到满阱电荷数量16384, 如果同样条件下将iso升高到200, 那个像素的满阱还是16384, 只是曝光减少一半时间, 像素吸收光线只产生了8192个电荷比如说,电荷数量Q/电容C = 电压V , 电荷数量如果减少一半则电压值也减少一半, 那前置放大器要将信号放大率增加一倍再送给ADC采样......

ecloud天文摄影 发表于 2016-5-4 00:15
我实在无语了
在你没有真正弄懂之前,不要曲解我的话,以至于以讹传讹造成谣言

满阱电荷跟ISO并不是成正比变化,具体哪款相机的每档ISO的满阱和DR是多少,在我发的链接里可以查。对任何电气参数的阐述都是在特定增益情况下的,这是常识

其实我并不想把话说得太透,不过阁下总是自以为是的步步紧逼
楼主以民科的方式发帖对数码成像原理侃侃而谈,然而基本原理全错,或者说没有什么原理可言
我并不打算长篇大论的在此进行科普,所以仅是简单的抛出几个重要的参数,避免真正的求知者误入歧途


讨论问题而已, 什么步步紧逼, 我逼你干嘛?言重了。

别东拉西扯的,就说说你这句“况且,对于14bit单反来说,超过16384的满阱并没有太大现实意义” 什么意思? 是不是对于14bit ADC来说大像素满阱超过16384比如说某机大像素满阱为65536, 是不是比16384多出来三倍的满阱电荷没有什么意义是一种“浪费”?如果是你表达错误造成误解请更正, 如果我理解错误, 请斧正。

ecloud天文摄影 发表于 2016-5-3 11:54
我是说有关,并不是说满阱高的DR就一定大
这里面涉及到两次采样转换的问题,颇为复杂
况且,对于14bit单反来说,超过16384的满阱并没有太大现实意义

浅薄者听风就是雨,以讹传讹的各种流言就是这么来的
本帖最后由 刘云飞 于 2016-5-4 01:06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77
主题: 75
帖子: 3084
注册: 2015年9月
刘云飞 发表于 2016-05-03 13:37
这个说法儿是有问题的。 应当说16384满阱,这个电荷数量是满足达到14bit采样的最低值, 低于这个数量就不能实现14bit采样了。实际中...

我实在无语了
在你没有真正弄懂之前,不要曲解我的话,以至于以讹传讹造成谣言

满阱电荷跟ISO并不是成正比变化,具体哪款相机的每档ISO的满阱和DR是多少,在我发的链接里可以查。对任何电气参数的阐述都是在特定增益情况下的,这是常识

其实我并不想把话说得太透,不过阁下总是自以为是的步步紧逼
楼主以民科的方式发帖对数码成像原理侃侃而谈,然而基本原理全错,或者说没有什么原理可言
我并不打算长篇大论的在此进行科普,所以仅是简单的抛出几个重要的参数,避免真正的求知者误入歧途
本帖由 iPhone 5s (GSM CDMA) 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7.306
主题: 64
帖子: 11110
注册: 2009年5月
你可以找证据支持或反驳。

iglory 发表于 2016-5-2 11:50
看了下,到现在为止,都是空论,没有A/B测试。

只有A/B测试,把RAW上载上来,让用家自己判断最有说服力。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7.306
主题: 64
帖子: 11110
注册: 2009年5月
佳能的滤色片非常棒, 肤色还原之所以那么好我想与此关系很大。 索尼的机子包括佳能某些小DC上用的索尼感应器都有时候肤色偏黄,可能是滤色片阵列的问题, 容易对黄色过度响应。尤其是比如说在有绿色环境的场景,人脸发黄的厉害, 佳能机也会稍偏黄一点, 因为环境光黄绿色成分的照射结果, 但是没有那么离谱地偏黄绿,人能感觉到脸上颜色被草木所映。而偏黄的机子大大超过实际人眼视觉的感受, 似乎那黄色是发自人的皮肤本身。

80D的人像表现看似很好,具体动态范围等情况等DXO各项测试出来再分析看看。DXO的各项具体测试都有很清楚的定义和原理, 其每项结果具有客观的物理意义, 这一点很令人赞许。总分则因为每个人偏向的指标不同, 各个指标权重也不同, 所以综合总分难以准确反映每个人各自的标准和感受, 所以只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melfes 发表于 2016-5-3 22:15
80D的动态范围实测和A6000差不多,ISO400开始和D7200也很接近

感动如果这个时候色阶变化更小,那只能说明滤色片纯度低,色域差


本帖最后由 刘云飞 于 2016-5-3 23:03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7.306
主题: 64
帖子: 11110
注册: 2009年5月
有道理。

个人很关心cmos单反的技术进展和指标评估, 但是实际效果是最终判据,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有的APS-C相机动态范围很高, 超过5D3 全幅, 但实际拍出片来的效果就不是那样了,最明显看出的问题就是噪声差别。尤其人脸/皮肤上的噪声会显著影响皮肤的质感表现.
superfox 发表于 2016-5-3 12:03
从来不鸟动态范围这些数据,我实际使用佳能拍的人像更耐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7.858
主题: 24
帖子: 8066
注册: 2009年2月
刘云飞 发表于 2016-5-3 09:59
非也。首先是80D动态范围有提高, 但也不是很高比索尼尼康机子还差不少吧。其次佳能也许有可能采用保持中灰和部分亮区的采样阶梯不变而拉伸暗部不太重要部分的阶梯,也许更大的可能是什么都不动, 仅仅是改善了暗部噪声而提升了一点暗部表达能力从而提高了一档动态范围。 那么出人像jpg片的时候可以无视超暗处, 仍然按照早先的方式和算法输出, 自然人像不会发灰了。之所以这样想, 是因为佳能人像表现一直是一个稳定的卖点, 这个卖点可以让很多佳能用户舍弃更高的动态范围和舍弃更高的像素,这个传统配方是不会轻易放弃的。

而别的厂家有的本来人像皮肤一定灰阶内没有优先和优化而过于追求动态范围的卖点,即便色阶拉粗些, 拍个风景花草树木高山流水什么的,色阶过度硬些也感觉不出什么,重要的是线条。 但是人像肤色就很敏感了相对地说更容易察觉色阶表现和过渡问题。

仅作猜测,因为一直比较关注其他厂家的人像肤色表现和佳能样片的对照, 而直至本贴发帖前一直没有找到他家高动态范围机子比佳能更好的他家样片。

若干年前争论的仅仅是某机人像黄, 佳能肤色好。

而过些年从某些高动态范围的相机发布后开始, 肤色讨论在黄的问题上又加上了新问题,人像肤色干、蜡、灰。这是本贴发帖 ...


80D的动态范围实测和A6000差不多,ISO400开始和D7200也很接近

感动如果这个时候色阶变化更小,那只能说明滤色片纯度低,色域差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88
主题: 51
帖子: 818
注册: 2015年8月
刘云飞 发表于 2016-5-3 09:59
非也。首先是80D动态范围有提高, 但也不是很高比索尼尼康机子还差不少吧。其次佳能也许有可能采用保持中灰和部分亮区的采样阶梯不变而拉伸暗部不太重要部分的阶梯,也许更大的可能是什么都不动, 仅仅是改善了暗部噪声而提升了一点暗部表达能力从而提高了一档动态范围。 那么出人像jpg片的时候可以无视超暗处, 仍然按照早先的方式和算法输出, 自然人像不会发灰了。之所以这样想, 是因为佳能人像表现一直是一个稳定的卖点, 这个卖点可以让很多佳能用户舍弃更高的动态范围和舍弃更高的像素,这个传统配方是不会轻易放弃的。

而别的厂家有的本来人像皮肤一定灰阶内没有优先和优化而过于追求动态范围的卖点,即便色阶拉粗些, 拍个风景花草树木高山流水什么的,色阶过度硬些也感觉不出什么,重要的是线条。 但是人像肤色就很敏感了相对地说更容易察觉色阶表现和过渡问题。

仅作猜测,因为一直比较关注其他厂家的人像肤色表现和佳能样片的对照, 而直至本贴发帖前一直没有找到他家高动态范围机子比佳能更好的他家样片。

若干年前争论的仅仅是某机人像黄, 佳能肤色好。

而过些年从某些高动态范围的相机发布后开始, 肤色讨论在黄的问题上又加上了新问题,人像肤色干、蜡、灰。这是本贴发帖 ...
确实如此!就算使用了相同的adc,以佳能厂家的调教,动态范围依旧敌不过索尼尼康,毕竟佳能的阶跃较小。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7.306
主题: 64
帖子: 11110
注册: 2009年5月
这个说法儿是有问题的。 应当说16384满阱,这个电荷数量是满足达到14bit采样的最低值, 低于这个数量就不能实现14bit采样了。实际中,cmos像素满阱电荷数量越多越好, 那样在提高感光度的时候可以更久地保持满足14bit(当然要考虑噪声问题)

假如A机满阱16384, ISO100的时候可以勉强完成14bit, 到ISO 200的时候线性的cmos像素产生电荷最多为8192个, 半满阱,如何得到14bit? 但是如果B机满阱为4*16384, 那ISO 200的时候满阱一半依然有2倍于16384的电荷,进行完整的14bit采样没有问题。

ecloud天文摄影 发表于 2016-5-3 11:54
我是说有关,并不是说满阱高的DR就一定大
这里面涉及到两次采样转换的问题,颇为复杂
况且,对于14bit单反来说,超过16384的满阱并没有太大现实意义

浅薄者听风就是雨,以讹传讹的各种流言就是这么来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492
主题: 66
帖子: 2412
注册: 2012年10月
刘云飞 发表于 2016-3-28 13:32
当年跑到无忌来玩,主要是喜欢在C谈交流讨论。因为当时感觉C坛除了交流C机的拍摄之外,讨论数码相机技术层面的东西比较多。 N坛也没少参与,而N坛的感觉是相机功能和相机使用的经验和技术探讨见长。当年的CN大战主要是相机画质的技术层面。在讨论中虽然经常不同意见者讨论激烈, 但是也通过讨论更加了解一些相关的事情。

本次提出一个大家近几年来听到的最多的叫的最响的声音--动态范围的,有关画质的讨论。动态范围大,好处大家都知道, 但是有没有什么不好呢? 可能很多人从来就没有问过这个问题。

从理论入手, 分析ADC采样深度,采样精细度与动态范围大小的关系, 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推论, 同样是主流的14 bit RAW,11 EV 与12 EV动态范围的相机来比较画质, 后者动态范围的增加会提高记录图像的高光区或黑暗区的表现力,而前者也并非一定是劣势,可能在色阶表现方面更精细而细腻。

关于14 bit RAW。14 bit 采样深度意味着 2^14=16384 个状态, 代表CMOS或CCD图像感应器每个像素(R或G或B, 每个色通道)上ADC采样的亮度为16384 级。 可以理解为16384 级的亮度阶梯。 可以说1~16384或者0-16383, 总之都是16384级,这是14 bit采样所能得到的最多的色阶数。

ADC 采样深度的bit 数和 ...

从来不鸟动态范围这些数据,我实际使用佳能拍的人像更耐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77
主题: 75
帖子: 3084
注册: 2015年9月
刘云飞 发表于 2016-05-03 00:08
像素大,阱容大,但并不一定意味着动态范围就高。

比如D7200和D4s, 前者像素小吧? 但是小像素的D7200最大动态范围却比大象素...

我是说有关,并不是说满阱高的DR就一定大
这里面涉及到两次采样转换的问题,颇为复杂
况且,对于14bit单反来说,超过16384的满阱并没有太大现实意义

浅薄者听风就是雨,以讹传讹的各种流言就是这么来的
本帖由 iPhone 5s (GSM CDMA) 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7.306
主题: 64
帖子: 11110
注册: 2009年5月
非也。首先是80D动态范围有提高, 但也不是很高比索尼尼康机子还差不少吧。其次佳能也许有可能采用保持中灰和部分亮区的采样阶梯不变而拉伸暗部不太重要部分的阶梯,也许更大的可能是什么都不动, 仅仅是改善了暗部噪声而提升了一点暗部表达能力从而提高了一档动态范围。 那么出人像jpg片的时候可以无视超暗处, 仍然按照早先的方式和算法输出, 自然人像不会发灰了。之所以这样想, 是因为佳能人像表现一直是一个稳定的卖点, 这个卖点可以让很多佳能用户舍弃更高的动态范围和舍弃更高的像素,这个传统配方是不会轻易放弃的。

而别的厂家有的本来人像皮肤一定灰阶内没有优先和优化而过于追求动态范围的卖点,即便色阶拉粗些, 拍个风景花草树木高山流水什么的,色阶过度硬些也感觉不出什么,重要的是线条。 但是人像肤色就很敏感了相对地说更容易察觉色阶表现和过渡问题。

仅作猜测,因为一直比较关注其他厂家的人像肤色表现和佳能样片的对照, 而直至本贴发帖前一直没有找到他家高动态范围机子比佳能更好的他家样片。

若干年前争论的仅仅是某机人像黄, 佳能肤色好。

而过些年从某些高动态范围的相机发布后开始, 肤色讨论在黄的问题上又加上了新问题,人像肤色干、蜡、灰。这是本贴发帖思考的主要原因。

本贴重点不是对错之争而是思考客观原因, 在于过程。对的话对在哪里, 错的话又错在哪里, 重点不是对错而是客观事实到底是怎样。

nikhaki 发表于 2016-5-2 09:20
这是80D的样张,但是80D的动态范围可是很高的。这就证明了你的观点是错误的,动态范围跟色阶并不成反比。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7.306
主题: 64
帖子: 11110
注册: 2009年5月
像素大,阱容大,但并不一定意味着动态范围就高。

比如D7200和D4s, 前者像素小吧? 但是小像素的D7200最大动态范围却比大象素的后者高出一档。

http://www_dxomark_com/Cameras/Compare/Side-by-side/Nikon-D7200-versus-Nikon-D4s___1020_945

这个例子是前路喜欢的APS-C 秒全幅的典型  @前路叠字3

ecloud天文摄影 发表于 2016-5-2 19:00
像素尺寸,不是数量


本帖最后由 刘云飞 于 2016-5-3 08:11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 动态范围与画质, 你可能不知道的另一面......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