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LEICA M系列全传2.0版(22年1月20日更新)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63090 回帖:150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5.962
主题: 25
帖子: 7359
注册: 2001年3月
非常好的帖子!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977
主题: 0
帖子: 277
注册: 2004年10月
深深感谢楼主,记下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5.439
主题: 22
帖子: 198
注册: 2008年10月
此帖讓人受益匪淺
謝謝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5.439
主题: 22
帖子: 198
注册: 2008年10月
原文由 紫霞之气 在2009-03-23 17:13发表
【转】徕卡有向著名的摄影大师、科学泰斗和政治人物赠送相机的悠久※※。我们收集了自1925年以来徕卡照相机公司及其前身徕兹公司“赠送”系列相机的基本情况,兹将有关情况列于下表,以飨读者。

    ●1925年,徕卡第1000号相机赠送给了德国吉森市的医生沃瑟尔·舒尔兹博士。
    ●1928年,徕卡第10000号相机赠送给德国 ......


學習了 多謝賜教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9.671
主题: 16
帖子: 11763
注册: 2003年2月
原文由 aimarwu 在2009-12-07 17:07发表
进了一台M6TTL 我是初玩徕卡 都说徕卡快门声音轻 我每次按快门 快门多会有脆脆的"啪"的一声,感觉是上弦释放快门松掉的声音 这样正常吗?还是应该一点声音没有呢?谢谢各位大侠,老鸟

这是正常的,就连镜间快门都无法做到完全无声。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856
主题: 0
帖子: 76
注册: 2007年4月
进了一台M6TTL 我是初玩徕卡 都说徕卡快门声音轻 我每次按快门 快门多会有脆脆的"啪"的一声,感觉是上弦释放快门松掉的声音 这样正常吗?还是应该一点声音没有呢?谢谢各位大侠,老鸟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2.758
主题: 70
帖子: 3245
注册: 2007年9月
【转】个体原创!剖析徕卡设计团队的独特现象

    徕卡设计团队的平均年龄,据我推断,大约只有三十五岁左右,但可不要被他们的年龄给给骗了。巴纳克的精神在徕卡依然非常活跃,许多他的设计理念至今依然领导着整个设计团队。假你在场的话,你会以为你走进了一家计算机公司。每位设计人员的桌前都有一部大型的屏幕,到处都是计算机打印出来的计算图表。

    走近一点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更令你惊奇的现象:每一位设计人员都在研究、分析「自己」的镜头。如果你想找出徕卡镜头设计中,最重要的风格,那就是:每一款徕卡镜头,都是独一无二的原创工艺(creative individual)。如果不提光学理论,是很难解释这种现象的,但LHSA东道主特别警告我不能在这里大谈光学术语,否则要把我给毙了(笑),所以我尽量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说明。

    现今我们几乎可以完全不靠人力,只需依靠计算机软件程序,就能设计镜头。这么说当然有点夸张,但是各位可以了解我的意思。想象一下:当我们拍摄一张照片(就说是人像照好了),人物的脸会被记录在底片上,脸上的每一个细节(像是眉毛、瞳孔等等)都会被纪录在底片药膜上相对的那一点。没有像差(aberrations)的镜头,理论上就能在底片上完美地重现人物的脸部细节。不过实际的镜头是有像差的。这表示底片纪录脸部细节的银粒子位置,与本人实际上并不相同。我们可以计算这些不同的差异,甚至可以找出造成差异的原因。这并不是新科技。早在1930年代,光学设计人员就能够做到,他们只是没有高速运算的能力和时间而已。

    激活计算机程序,我们可以指定主体上一个特定位置,要求程序计算出光线的折射路径,最后算出这一点将会落在底片药膜面的哪一点上。不断重复上面的运算过程,我们就可以算出一个完整的影像。然后,我们下指令让计算机侦测并计算像差。我们会得到一份报表,上面列出镜头的各像差数值,比如说球面像差值为0.0003,彗星(coma)像差值为0.0457(理论上最佳值为0)。接着你可以再下一道指令,要求计算机重组镜片排列方式,将球面像差减少50%,意即减少这组设计中的彗星像差。

    所以,一个光学设计团队可以用分工的方式设计同一款镜头。每个人只作自己负责的部分,然后将这些运算结果组合起来。这正是现在Nikon、Canon(举例而言)等大厂的设计团队的工作方式。为了加速设计效率,他们甚至还举办比赛,看哪一组人马最先推出符合厂方需求的设计,就采用他们的设计图开工生产。

    然而,镜头的设计是很特殊的工作。有些光学设计可以超出原先的规格需求、有些设计的材质选择、镜片形状更简洁,有些则有其它特性。就好象一本由作家撰写的小说,和一本用大量资料搜集所整理出来的小说,两本是完全不一样的味道。后者当然可以读,说不定也很有趣;但是前者才能真正显露出写作的艺术。因为将这些素材整合起来,是绝对需要一个人的创意天分的。

    徕卡的设计人员开始设计镜头时,他(她)是从一张「完全空白的白纸」开始的。你也许不知道,镜头的特性,从一些基本结构(接环直径、镜头焦距、镜片材质与厚度)已经决定了大半。设计人员必须要从这些基础中开始发想、分析,找出其中的潜质(potential)、所需规格、以及影像解析能力等等。他(她)们一开始的设计图,有些是零乱潦草的随手涂鸦,有些则全是经验值,或者到储存徕卡前辈的设计心血的徕卡资料中心(Archive)去找资料。

    为什么一开始的自由创意发想这么重要?徕卡总裁寇亨(Cohn)今早还告诉我,如果设计生产的速度能再快一点就好了,但总是没办法。有时,这种良性牵制是无可避免的。在镜头设计中,我们一旦遭遇到像差现象,就必须加以克服,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影像品质。这些光学像差,大约可以分作两类:第三级像差(the 3rd order aberrations)与第五级像差(the 5th order aberrations)。至于这是什么意思我就暂不解释了,免得主席抓狂。

    略过艰难术语不谈,总之,当设计人员解决了第三级像差时,第五级像差就会随之出现,同时也破坏了修正第三级像差的成果。但是进一步修正第五级像差,反过来又破坏了第三级像差的修正。所以设计人员就会再以另一种设计尝试解决此一难题,看看新的设计能不能在修正第五级像差时不至于影响第三级像差修正值太多。吊诡的是,没有修正第五级像差之前,你根本不知道结果会怎样。

    这几乎变成一种无解的难题:你必须事先为无法预知的状况预作准备。在一般的设计工作中,计算机是很好的辅助设计工具,例如说帮你修改设计图,加一两片镜片以校正部分的第五级像差。但是,如此一来,你的设计增加了镜片数量,结果又回过头来影响到原先设计的结构。

    所以,设计人员对于镜片组序(initial layout)最终会形成怎样的影像质素必须深入分析,设计方式是否完美,并且达到规格上的要求,他(她)也必须有非常坚定的信念。这正是徕卡坚持一款镜头从头到尾必须由同一人负责的原因。当然,必要时其它同事也会协助,但设计人员必须负责到底。

    这种策略也是有好处的。当年设计70-180mm f/2.8 APO这款镜头时,耗费了近18个月的时间研发,因为这对徕卡而言,是相当新的领域。但是,针对变焦镜的特性作了深入完整的研究之后,接下来自行研发的80-200mm f/4.0,仅仅花了6个月的时间。当你了解了基础以及光学特性,要再开发比较简单的型号时,就不是那么困难了。同理,M系列的35mm f/1.4 ASPH也是如此。开发第一型非球面版本时,足足花了两年的时间,但是接着推出的35mm f/2 ASPH的开发时间不到一年。这两款镜头,规格上看来关系非常密切,事实上却有完全不同的特征(fingerprint)!

    徕卡设计团队并没有所谓的「R」或「M」的小组区隔。任何一位设计人员都可以设计两种系统的镜头。负责设计70-180mm f/2.8 APO的小姐(译注:徕卡设计人员中,不少成员是女性),同时也是SUMMICRON-M 35mm f/2 ASPH的设计者;负责设计ELMARIT-M 24mm f/2.8 ASPH的先生,同时也负责APO VARIO-ELMARIT-R 35-70mm f/2.8 ASPH的设计工作!其它族繁不胜枚举。

    什么是镜头的像差,经检查拍摄的正片,就能够发现:每种镜头在锐利度平面(planes of sharpness,详见LEICA FAQ Part 2解说)前后的像差,都有不同的形状与量度(magnitude)。这种现象会使主体的清晰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里设计人员必须作一些很困难的选择:包括使用的玻璃材质、矫正像差的程序(先矫正球面像差,其次是色差〈chromatic aberrations〉,再其次是彗星像差或其它)、矫正量、各种像差交互影响的最终值,这些设计时必须考虑的组件都会影响最后到达底片的影像质素。

摄影的最高工艺典范

    其它优秀的镜头制造厂(如ZEISS、Canon或Nikon)对像差的矫正方法,也许和徕卡比较起来相去不远(因为这有部分是计算机程序的工作)。但是,如果徕卡能以7片设计就能达成目标,其它厂商却必须用上11片镜片矫正,那么影像质素就绝对是可以分出高下了。几年前我曾问过Canon的光学工程师他们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他们回答道:“向徕卡看齐,学习更多的摄影知识。”

    这句话到现在依然是正确的。徕卡设计人员,背后有浩瀚的知识宝库,不论是摄影,或者是显微镜光学设计都有庞大的know-how作支持。此外,他(她)们更有优秀的创意设计流程,这种独一无二的洞察力能够在让他(她)们在错综复杂、处境维艰的光线乱反射中,设计出当今最优秀的光学产品。

    有些收藏家很懊恼,因为徕卡已经不再制造所谓的原型镜头(prototype)了。现在的镜头设计,可以由研发部门的计算机数据库直接送往工厂生产线,而不需要先制造正式量产前的测试原型。这样一来,徕卡玩家想要搜藏以前素负声名的缩头五(SUMMICORN-M 50mm f/2),恐怕是没指望了。以前设计人员无法计算所有的光线路径,也无法预先观察到镜头的成像品质,设计人员只有大胆用「猜」的方式,靠直觉来弥补缺憾的信息。原型可以证明设计人员的猜测是否能符合原先的要求。有时候OK没问题,有时候一猜错,代志就大条了。也许下次演讲我们可以来聊聊这个主题。

    现在以计算机的高速运算能力,足以预测光线在镜头内的折射反射路径,估算成像品质,而且能达到很高的精确度。在计算机软件中,有许多指令是专门用来与机械组件如接环搭配的,并且处理容许公差的。计算机可以绘出精确图形,让设计人员观察像差矫正,这与实际制造原型是相同的意义。

    不过,这些设计图也不是新玩意儿。在徕卡资料中心,你可以找到历代设计人员手绘的同型设计图!这一定是经过数个月的辛苦运算的绘制成果。这也显示了徕卡与过去的光荣传统依然有非常紧密的连结。现在徕卡的镜头都是由新一代年轻有为的设计人员设计出来的,他(她)们也传承了巴纳克时代的精神。我们何其有幸,能够看到往昔徕卡的原创精神在索姆仍然生机蓬勃。

    拥有徕卡镜头,就像是啜饮一杯红酒,或是拜读一本精彩的小说。因为,徕卡镜头是以一群非常有创意、具有坚强意志的人所设计出来的,可说是艺术品(work of art)。当然,这也必须藉助计算机的力量才能完成。徕卡重新定义了镜头设计的最高工艺典范(the state of the art of lens design)。

结论

    我想抒发一些感想,作为今天的演讲的终曲。任何一款徕卡新世代镜头,都是投注了数年的心血,结合机械-光学结构的独到创意,是真正走在时代尖端的科技。所以,有些徕卡玩家只是拍个两三张照片,就随便乱下定论,说「这支镜头不太好」,实在是很让这些设计人员沮丧灰心。假如我花了两年时间尽全力设计出一款最好的镜头,然后有人用来拍了几张休闲照片,然后跟我说:“嗯……还可以啦,只是我还是要抱怨一下照片边缘有点暗角咧~”,我真不知道干嘛花这么多心血去设计一款镜头给这种人用!

    很明显地,徕卡镜头的光学品质,和徕卡使用者之间是有一些对立的。因为这群人对于影像品质永远不满意。但是,我们如果不想称赞徕卡镜头的光学成就,那最好贡献一点具有建设性的意见。这就各?#123;本事,量力而为了。早期在威兹勒的徕兹(Leitz)公司可是有名的小心眼:很久很久以前,有些评论员批评 SUMMICRON-M 50mm f/2(旧款设计!)不好,结果徕兹公司勃然大怒,大门深锁,根本不愿接受批评。后来花了很久的时间,才让这家公司对外的态度有所转变。

    现在,徕卡索姆总公司的设计人员胸襟是相当宽阔的,他们愿意倾听外界的评论--假如这些评论还够格的话。这是很值得鼓励的好现象。身为一位徕卡迷,我们该作的,就是拍摄出品质绝佳的摄影作品,让这群设计菁英也感到骄傲,因为这是他(她)们应得的惊喜!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2.758
主题: 70
帖子: 3245
注册: 2007年9月
【转】徕卡有向著名的摄影大师、科学泰斗和政治人物赠送相机的悠久※※。我们收集了自1925年以来徕卡照相机公司及其前身徕兹公司“赠送”系列相机的基本情况,兹将有关情况列于下表,以飨读者。

    ●1925年,徕卡第1000号相机赠送给了德国吉森市的医生沃瑟尔·舒尔兹博士。
    ●1928年,徕卡第10000号相机赠送给德国飞艇航空事业的赞助人雨果·埃克纳博士。
    ●1929年,徕卡第25000号相机赠送给瑞典籍亚洲探险家斯文·赫定。
    ●1931年,徕卡第50000号相机赠送给德国籍亚洲探险家威廉·菲舍尔博士。
    ●1932年,徕卡第75000号相机赠送给瑞士物理学家、高空和深海探险家奥古斯特·皮卡德教授。他曾经搭乘热气球升到16165米的高空做研究和进入潜水艇中深入3050米深的海底观测深海。
    ●1933年,徕卡第100000号相机赠送给非洲内陆探险家里奥·弗罗贝纽斯教授。弗罗贝纽斯第一次提出了“文化圈”概念,并考察各文化间相同元素的数量以确定是否来自同源。他认为人不是文化的创造者而是文化的体现者。他第一次广泛和系统地提出了绘制文化地图的方法。他将传播理论引向一个极端。主要著作《非洲文化的起源》。
    ●1933年,徕卡第125000号相机赠送给1930-1934年国际喜马拉雅探险队的※※※巩特尔·O·戴仁福斯教授。
    ●1935年,徕卡第150000号相机赠送给利奥波德·戈多夫斯基,第175000台相机赠送给利奥波德·梅内斯。这两人的职业是音乐演奏家,同时也是柯达克罗姆技术的发明人。
    ●1936年,徕卡第200000号相机赠送给35mm胶卷的先驱保罗·沃尔夫。
    ●1937年,徕卡第250000号相机赠送给威廉·菲舍尔。这是曾经赠送给他的第50000号相机的替代品。
    ●1941年,徕卡将第300000号相机赠送给德国人古斯塔夫·威廉姆斯博士,将第350000号相机赠送给威廉·施奈德博士,两人同为爱克发彩色胶卷的发明人。
    ●1946年,徕卡第400000号相机赠送给古斯塔夫·威廉姆斯,以替代1941年赠送给他的第350000号相机。
    ●1949年,徕卡第450000号相机赠送给德国青年旅社协会创始人理查德·谢尔曼。
    ●1950年,徕卡第500000号相机赠送给厄内斯特·徕兹二世博士。
    ●1951年,徕卡第575000号相机赠送给著名医生、音乐家、宗教哲学家,德国人艾尔伯·施韦策博士。
    ●1952年,徕卡第600000号相机赠送给美国著名动物学家和深海探险家、教授威廉·毕比博士。
    ●1953年,徕卡第650000号相机赠送给瑞典珠穆朗玛峰远征队摄影师诺曼·戴仁福斯教授。
    ●1953年,徕卡第675000号相机赠送给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荷兰籍教授弗里兹·泽尼克博士。
    ●1955年,徕卡第700000号相机赠送给多部摄影图书的作者,奥地利的斯蒂芬·克拉克豪瑟。
    ●1955年,徕卡公司第750000号相机在巴黎摄影博物馆揭幕仪式上赠送给亨利-卡蒂埃·布列松。他是著名的“决定性瞬间”理论的创始人。
    ●1956年,徕卡第800000号相机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80岁的联邦德国首任总理康拉德·阿登纳。
    ●1956年,徕卡第830000号相机赠送给印度总理尼赫鲁的妹妹潘蒂特·尼赫鲁,她是印度著名的外交家及政治家,1953-1954年间出任联合国大会主席,是联合国※※上的第一位女主席。
    ●1958年,徕卡第900000号相机赠送给美国华盛顿的爱德温·L·韦舍德。
    ●1958年,徕卡向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赠送了一台徕卡相机,所不同的是,在通常镌刻徕卡相机流水号的位置处刻制的是女王名字的缩写。这台相机在徕卡公司的内部编号为919000。
    ●1959年,徕卡第950000号相机赠送给擅长拍摄威尼斯嘉年华的美籍摄影家弗维奥·罗伊特。
    ●1960年,徕卡第980000号相机赠送给美国第34任※※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
    ●1960年,徕卡第1000000号相机赠送给路德维格·徕兹。
    ●1961年,徕卡第1000001号相机赠送给世界知名的《生活》杂志摄影大师阿尔弗雷德·埃森斯坦。
    ●1965年,徕卡将一台LEICAFLEX赠送给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这台相机的正常机身编号位置改刻有“伊丽莎白二世女王”(Elizabeth . Regina)的大写词头,并由德国黑森州总理黑格尔·奥格斯特·齐恩在对英国的正式访问期间赠送给伊丽莎白二世本人。这台相机在徕卡公司内部的机身编号为1084900。
    ●1965年,徕卡第1100000号相机赠送给世界知名摄影家和多部摄影著作的作者,瑞士人埃米尔·休特兹。
    ●1965年,徕卡第1111111号相机赠送给美国杂志《展望》(Look)首席摄影师亚瑟·罗森斯坦。

     罗森斯坦13岁起接触摄影,1935年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成为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为美国农庄安全管理局专门拍摄农业灾荒情况的摄影家之一,与W·埃文斯、D·兰格、B·夏思、J·瓦尚、R·李等并肩工作。1940年,他离开农庄安全管理局到美国《展望》杂志担任专职摄影记者。“二战”爆发后,他在美国战事※※※当图片编辑。战后,他作为联合国驻中国首席摄影师负责拍摄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在华活动,同时拍摄了河南省※※※。1946年,他回到《展望》杂志,不久被提升为摄影主任兼首席摄影师。

    ●1979年,在德国摄影学会名誉主席、PHOTOKINA摄影器材展创始人L·福瑞兹·格拉伯教授85岁寿辰庆祝仪式上,徕卡公司将第1500000号相机赠送给德国摄影协会主席汉斯·弗雷德里希博士,并将徕卡第1906085号相机赠送给L·福瑞兹·格拉伯这位德国摄影泰斗。
    ●2000年,徕卡第2500000号相机赠送给捷克※※瓦兹拉夫·哈维尔。
    ●2005年,徕卡第3000000号相机赠送给巴西摄影大师塞巴斯蒂奥·萨尔加多。
    ●2006年,徕卡第3008356号徕卡MP型相机赠送给第一位中国航天员杨利伟,以表彰其在发展人类空间探索事业、和平利用太空以及推动航天摄影进步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相机背面刻有“Yang Liwei,2003.10.15-2003.10.16”字样,这是第一台赠送给中国摄影家的刻字版徕卡相机。

    值得一提的是,徕卡公司曾于1996年赠送给中国著名摄影家吴家林一台徕卡M6相机,机身号为2180492,虽然算不上特殊号码,但作为举世闻名的徕卡公司第一次给中国大陆摄影家的馈赠,也可称是一件十分荣耀的事情。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136
主题: 5
帖子: 429
注册: 2008年6月
谢谢版主那我就无视啦 有问题再来请教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okj
版主
泡网分: 88.169
主题: 231
帖子: 12176
注册: 2001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原文由 doublefirely 发表
来器材版主这请教关于黄斑
小弟刚入手m5机子看上去挺新的也没什么毛病。就是黄斑上看起来有从周围往中间延伸的裂纹。不知道各位大侠有没有这样的情况。不知道问题严重否。
在m5那边没人回答就到这里问下


如果不影响取景可以无视,如果实在是在意就找比较信得过的修理店修修,M5的应该好修。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4.717
主题: 5
帖子: 117
注册: 2008年10月
发现徕卡有个好玩的小配件,thumbs up,
而且发现这个东东是中国造的,不知道有没有灵通的大侠,能搞到一些来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136
主题: 5
帖子: 429
注册: 2008年6月
来器材版主这请教关于黄斑
小弟刚入手m5机子看上去挺新的也没什么毛病。就是黄斑上看起来有从周围往中间延伸的裂纹。不知道各位大侠有没有这样的情况。不知道问题严重否。
在m5那边没人回答就到这里问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4.703
主题: 76
帖子: 4778
注册: 2001年11月
O老大的裹脚布我喜欢,哈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75
帖子: 1248
注册: 2006年4月
原文由 nikon555 发表
机身何去何从暂且不论,说说镜头吧~~~有点过分要求~~O斑有空儿写写镜头可否?

[nikon555 编辑于 2009-03-13 17:19]


https://forum.xitek.com/showthread.php?threadid=574222

只可惜LZ也很久没有更新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46.219
主题: 69
帖子: 4264
注册: 2006年11月
徕卡就是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okj
版主
泡网分: 88.169
主题: 231
帖子: 12176
注册: 2001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原文由 恶虎 发表
嘿嘿~不容易啊~

当作没看见,我还是安分点打酱油去。


虎哥也是打酱油路过的,看来我真的是辛苦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131.253
主题: 90
帖子: 23424
注册: 2005年11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嘿嘿~不容易啊~

当作没看见,我还是安分点打酱油去。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233.979
主题: 27
帖子: 32461
注册: 2002年2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LEICA M (Typ 240)
原文由 okj 发表

此类文章不能叫写,只能是叫做汇编,把手头的资料自己搞明白,理出头绪以通俗易懂的形式提供给大家做个参考而已.
有关镜头,编写起来就比较麻烦,数量过多,等我想想采用何种方式.


呵呵~~~O斑竹辛苦~~
俺看过一个美国的山东哥们写过,但遗憾的就是镜头没配图片.
晒晒老镜头
后面那台是俺滴~~~

[nikon555 编辑于 2009-03-13 23:51]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624
主题: 12
帖子: 585
注册: 2003年10月
M6不在了,只有M7搁家落灰了

.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9.773
主题: 11
帖子: 611
注册: 2002年10月
有始有终,值得尊敬。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okj
版主
泡网分: 88.169
主题: 231
帖子: 12176
注册: 2001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原文由 nikon555 发表
机身何去何从暂且不论,说说镜头吧~~~有点过分要求~~O斑有空儿写写镜头可否?

[nikon555 编辑于 2009-03-13 17:19]


此类文章不能叫写,只能是叫做汇编,把手头的资料自己搞明白,理出头绪以通俗易懂的形式提供给大家做个参考而已.
有关镜头,编写起来就比较麻烦,数量过多,等我想想采用何种方式.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niz
资深泡菜
泡网分: 53.442
主题: 21
帖子: 6638
注册: 2002年3月


O版辛苦~~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2.317
主题: 4
帖子: 1037
注册: 2005年10月
O版辛苦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233.979
主题: 27
帖子: 32461
注册: 2002年2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LEICA M (Typ 240)
机身何去何从暂且不论,说说镜头吧~~~有点过分要求~~O斑有空儿写写镜头可否?

[nikon555 编辑于 2009-03-13 17:19]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74.424
主题: 39
帖子: 10744
注册: 2007年8月
唉,楼一盖好又要毒倒一大片呦......老眼镜,贺O版老楼竣工!  

[熊看 编辑于 2009-03-13 16:43]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57.653
主题: 3
帖子: 4435
注册: 2005年1月
看完了!一个字"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9.963
主题: 8
帖子: 495
注册: 2009年2月
赞啊,5年的大工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okj
版主
泡网分: 88.169
主题: 231
帖子: 12176
注册: 2001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兑现承诺,全传搞全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3.772
主题: 15
帖子: 330
注册: 2007年10月
俺是四年前刚入徕卡时就读到这个贴了,受益非浅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okj
版主
泡网分: 88.169
主题: 231
帖子: 12176
注册: 2001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原文由 emolu 发表

版主也说话不算数啊


实在是不好意思,向大家道歉!确实是说话没有数.
自年底到现在比较忙,现在危机四伏,到处张罗订单,先需要忙职工的吃饭问题.力争做到不裁员不降薪.
力争最快!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LEICA M系列全传2.0版(22年1月20日更新)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