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话说 Soligor 秀丽的老镜头 [主题管理员:fruitbear]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131042 回帖:1421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42.06
主题: 14
帖子: 582
注册: 2004年2月
第10
接着等着果熊放毒
要是※※的话,先排个队

[reny 编辑于 2009-01-05 12:55]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4.031
主题: 22
帖子: 2022
注册: 2003年10月
前10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666
主题: 43
帖子: 1623
注册: 2004年9月
有只 C/D 28、2.8带微距的

一直找不到资料呢 希望大侠说说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7.098
主题: 104
帖子: 5737
注册: 2001年1月
优质内容勋章
太好了,欢迎熊熊,严重期待ing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123.706
主题: 272
帖子: 20766
注册: 2001年10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原文由 中性灰 发表
呱唧呱唧 搬凳子等着慢慢看新年新帖

阿灰别来无恙?我春节后要去广州,到时候跟你出来 FB?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7.098
主题: 104
帖子: 5737
注册: 2001年1月
优质内容勋章
呱唧呱唧

搬凳子等着慢慢看新年新帖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123.706
主题: 272
帖子: 20766
注册: 2001年10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原文由 GummieBear 发表
又有眼福了!期待。

呵呵,好久不见,近来可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123.706
主题: 272
帖子: 20766
注册: 2001年10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原文由 观星老人 发表
严重期待,水果熊的老器材系列总是很有意义。

多谢鼓励。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4.323
主题: 2
帖子: 995
注册: 2005年5月
又有眼福了!期待。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8.025
主题: 27
帖子: 276
注册: 2002年12月
严重期待,水果熊的老器材系列总是很有意义。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123.706
主题: 272
帖子: 20766
注册: 2001年10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2008 年美国经济惨淡,圣诞和新年假期都比以往长。在家里时间比较多,就整理了一下自己对 Soligor 老镜头的认识和相关资料,在 2009 新的一年里贴出来和大家分享。

Soligor 商标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 1956 年,由美国的摄影器材商 Allied Impex Corporation(简称AIC)在美国注册使用。该公司和 Vivitar 一样,当时都是拿来主义,即在日本代工和贴牌然后进口。当时 AIC 公司进口的相机和镜头都用 Soligor 商标。它的早期产品有 Leica M39 和 Contax 旁轴用镜头,还有给单反配套的 T 口可换接口镜头,中幅单反,便携小旁轴等等。除此之外,让它有名气的要数 60 年代初收购 Miranda 相机公司后给它提供配套镜头。Miranda 公司在日本是 35mm 片幅单反相机的第二把交椅,在单反相机※※上地位颇高,所以配套镜头上的 Soligor 商标也就随之名扬天下。

那个年代全世界最大的市场是美国,然后是欧洲。所以绝大部分摄影器材都是卖到这两个地方的。在美国,Miranda 相机是通过东海岸纽约的 AIC 公司经销。到了 60 年代初,西方经济快速增长,AIC 公司赚了很多钱,并在纽约上市成功。于是就在 1963 年买下了远在日本的 Miranda 相机公司,并派公司首脑之一的 Ralph Lowenstein 前去日本管理。 在一篇由当年任职于 AIC 公司的 Lee Mannheimer 写的 《The Demise of AIC and The Miranda Camera Company》 一文中有这段描述。AIC 公司的业务扩张过程中在美国各个主要大城市都设立了分公司,并于 1968 年在德国的斯图加特也注册了分公司 AIC Phototechnik GmbH,于 1993 年改名为 Soligor 公司,以和它的产品商标一致。

现在我们要查的话,Soligor 公司就是这家在德国的公司了,但它的产品线仅限于摄影器材的配件而已,已经不能和当年的秀丽镜头相提并论。要找到当年造镜头的那个秀丽公司,那就是美国的 AIC 公司。

在 70 年代单反相机的黄金年代,Soligor 镜头在北美市场虽然不及 Vivitar 威达品牌有名,但也堪称最有力的竞争对手之一。和另外一个 Spiratone 主要由 Sigma 生产的镜头成三足鼎立。70 年代中后期伴随多层镀膜的普及和电脑辅助设计的开始,Vivitar 率先推出著名的 S1 系列镜头,牛的把相机原厂都远远甩在后面。而 Soligor 也不示弱,以 C/D 系列镜头和伴以大光圈定焦镜予以还击,在当时的镜头市场上打得轰轰烈烈,怎的是一个“火”字了得。

非常可惜的是,在 1978 年由于激烈的单反市场竞争加上 Ralph 的指导不善,Miranda 公司宣布倒闭。另一方面从来自美国西海岸的对手 Vivitar 强有力的打击,也很快葬送了 Soligor 镜头的前途。雪上加霜的是 AIC 公司内部的第二代※※※的失策,导致美国 AIC 公司最终于 80 年代初宣布破产。从此显赫一时的 Soligor 镜头品牌突然销声匿迹。

而后来的秀丽镜头一直都少量的延续到自动对焦的 80 年代中期,最有可能的是 AIC 公司倒闭后被其他公司买下并继续适用秀丽商标的原因,而且很有可能几经易手。当然了,镜头的生产厂也由日本转到韩国甚至台湾。这段※※就和晚年的 Vivitar 极其相似,就不在我这里讨论的老镜头之列了。

下面就说说秀丽在各个时期的比较有代表性和比较独特的 35mm 单反镜头。镜头图片和资料多数来自于我自己的收藏。

1)60 年代:
这个时代是单反的发展上升年代。Soligor 除了给 Miranda 生产配套镜头外,自己的镜头主要是 T 口镜头。这些镜头没有什莫特别的,和其他牌子的也都一样,都是两个光圈调节环在镜头前端,规格也都大众化。那个时代人类的水平还不高,要想有个大的突破不容易。这个时期的 Vivitar 产品也和秀丽大致相同。但秀丽的在材料做工方面还是更好一些。

在固定接口镜头中,除了生产其他口的以外,给 Miranda 配套的镜头比较齐全,留下的资料也较多。其中早期两只恒定大光圈变焦镜较突出:90-140/2.8 和 110-160/2.8。这两只斑马头都自带脚架环,体积大,但不是很重,应该是变焦比小,里面镜片少的缘故。里面镜片为蓝色镀膜,但第一片外面是白片,和一些俄罗斯镜头一样,反光较大,使用时要加上遮光罩来提高反差。这两只镜头由于非常少见而值得收。特别是后面那只,这莫多年我只在 ebay 上见过两次,都是高价成交。这两个应该是史上早期的大恒定光圈变焦镜了,秀丽的实力可以略见一斑。

这是 Soligor 那只 90-140/2.8,还是单环推拉变焦设计。M44 Miranda 口的:
刚刚见到 Sun 90-140/2.8,除对焦环上外观上稍微有些不同外,其他一模一样。

几个 T 口镜头现在看来规格比较特别,可以收进来。如 25/3.5 和 100/2.8,都非常小巧讨人喜欢。其他的就非常大众化,威达和腾龙也都能找到同样规格的,就不说了。

1967 年的一支 T85/1.5 比较特别,蓝色镀膜很枪眼。这个头应该不要错过。它是经典 Plannar 结构。镀膜比同时期的 Komura 85/1.4 好些。我用它拍过不少好人文片子。
同期还有个 T85/1.8,同样的光学结构。小巧了许多,便携性高了许多。

过了几年秀丽把 T 口镜头的两个光圈环移到了镜头尾部。网上老外都叫这个系列 T2 镜头。我认为这个是秀丽知识产权的设计。光学表现也与时俱进,而且做工一如既往非常的好,值得收。其中 135/1.8 和 135/1.5 都是那个时候开始的。

这是 Soligor T2 口 28/2.8 镜头,注意在尾部两个光圈环,非常特殊,在 T 口镜头中只有秀丽有这个设计。可以把它看成手动光圈镜头向自动光圈的过渡阶段,更容易理解。
60 年代中后期随各家单反相机进入自动光圈时代,秀丽的活口镜头和 Vivitar 一起推出了 T4 系列镜头。我的另外一个帖子有详细介绍,这里就不多说。其中比较值得收的是 21/3.8 和 105/2.8,因为后来的威达 TX 系列中没有。

这是秀丽的三只 60 年代的镜头。左边的 T 口 105/2.8 相当小巧。中间是 T2 口的 28/2.8 也相当小。右边的 T4 口 28/2.8 体积最大。
其中 100/2.8 序号是 H 开头,和很多 T 口 Vivitar 的相同,应该是同一个生产商造的。镜头素质不错,上面那个 T2 口镜头就是用它拍的。

2)70 年代:
这是个单反发展的黄金阶段。这个阶段中有两个科技发展成果对光学镜头的发展起到了决定作用: 一是多层镀膜,二是计算机辅助设计。这 10 年中光学镜头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各厂家都先后推出多层镀膜镜头,然后是计算机辅助设计做到了比先前更精密和更复杂的镜头。成像质量当然也进步了很多,特别是对那些比较复杂的结构来说。

秀丽也和其他厂家一样,在 70 年代中期推出了多层镀膜镜头,并标以 MC 字样。早期的 MC 镜头光圈环还是传统的秀丽白色。镀膜大都成湖蓝色。其中有几只比较特别的镜头,如 MC 100mm f2.0 和 MC 23mm f3.5,MC 200mm f2.8 等等。MC 17/3.5 在 1976 年标价 400 多美元高价。它就是图丽 RMC 的那只并且修修补补一直卖到今天。

后期的 MC 镜头就都是黑色光圈环了,镀膜成深绿色为多,而且开始了 f2.5 居多。

到了 70 年代末期,为了抗衡 Vivitar S1 系列镜头,秀丽推出了 C/D 系列镜头。 C/D 即为英文电脑设计(Computer Design)的缩写。这个系列除了几只大光圈定焦镜头外,还有些高规格的变焦镜头。

大光圈定焦有 28mm f2.0 八片七组,35mm f2.0 八片七组,135mm f2.0 六片五组,200mm f2.8 六片四组。后两只都有红 P 标志。这几只镜头都为 Tokina 生产。我见过 Tokina RMC 200/2.8 和 Soligor 是同一只,但图丽牌子的这几个镜头非常难得一见。还有几个正常规格镜头其他牌子就多见,如 24/2.8 和 20/2.8 等等。后者相信和 Spiratone 的是一个。

下面是 C/D 135mm f2,MC 200mm f2.8 和 MC 100mm f2.0:
C/D 35mm f2 和 28mm f2:
变焦有 24-45mm f3.5-4.5 最大放大比 1:3。35-105/3.5,微距到 1:4。80-200mm f3.5 前后两版,最终没有 70-210mm f3.5 叫座。这个 70-210/3.5 有前后两个版本,第一版图丽生产微距到 1:4,口径 67mm。第二版是 Kino 的 62mm 口径,微距到 1:4.5。还有个高放大比达 1:1.45 的 70-220mm f3.5,自带脚架环,前后两版也都由 Tokina 生产。这支镜头 Spiratone 和 Tokina 自己也都有。后来被 Kino 造 70-222mm f3.5 取代,微距稍微小了点到 1:1.6。这两只镜头比 Vivitar S1 的第一版 70-210/3.5 的 1:2.2 和著名的 Tamron SP 70-210/3.5 的 1:2.6 都大了不少。可谓同规格之最。还有 100-300/f5 也相当好,微距到 1:5。

几只贴牌的 C/D 微距头也相当好,55mm f2.8 Macro 和 100mm f2.8 Macro。前者 Vivitar,Sigma 都有。后者比较少见。这两只镜头都是 1:2 的,要加上专用接桶才能到 1:1。还有 90/2.5 Macro,1:1 的,就是 Vivitar 90/2.8 的那个。105/2.8 和 Vivitar 的那个也一样,都是很好的镜头。
在可换接口镜头系列上,秀丽推出了自己的 I-S 系列,从产品特征上看,这个系列应该和后期的 MC 系列同时。有几个高规格的定焦镜和变焦镜。产品的特征也是蓝色镀膜和绿色都有。做工非常好,镜头前端有电镀白圈。多数也是图丽造。

这是 I-S 28mm f2.5:
折返头有个 500-800mm 变焦,当然这是贴牌的,其他独立牌子也有。

3)80 年代:
这段时期到了单反发展的成熟期。新光学结构该出的也已经出了,该改良的也改良了。所以到非球面镜片大量使用和自动对焦问世的 80 年代中期之前,光学结构基本上已经发展到尽头。改动的只是一些市场导向的成本控制带来的材料变化,和低端产品光学结构的简化。如使用塑料件,Nikon 的 E 系列镜头和独立镜头厂家的变焦镜头等等。这个时候大家产品没啥新花样,只能竞争价格,所以我们就看到了产品线越分越细,用料和做工也越来越差,价格当然就越来越便宜。

这个时期的镜头大都是对 70 年代末的产品线一些小的补充。具体有哪些也不是很容易分辨。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时期的镜头开始不标 C/D 字样,因为这个时候普天下都是用电脑辅助设计了。当然在倒闭后的 Soligor 牌子的新镜头,如 AF 镜头就应该不是原来的秀丽了。

一只贴牌 35-70mm f2.5-3.5 MC 微距到 1:2.7 非常好,我手上的是编号 97 字头,没有 C/D 标志,但镀膜明显好很多:
这支镜头相信在 79 年就已经上市,因为我看到过那年的宣传小册子。很多人把它和 Angenieux 的那只镜头联系在一起,还有的把 Jena 35-70/2.7-3.5 也拉进来... 不过这两家欧洲老牌镜头公司也都是独立品牌,加上镜头规格也都几乎相同,所以和 Soligor 有联系也未尝不可。这支镜头相当锐。以我的经验,80 年代的小变焦比镜头都相当好,特别是 35-70 焦段镜头。Tamron 的那只 f3.5 恒定也相当锐,Tokina 还有个 f2.8 的,后来 Nikon 的那个 AF  2.8 头则更上一个台阶。

两只 Dual Focal 双焦镜头比较特别,28-35mm,85-135mm。当时的广告上宣传这种镜头在两个焦距上的成像要比通常的变焦镜头好,而且价格低。这种设计在当时的电影摄影机上用的比较普遍。

在活口镜头上,秀丽勉强推出了 U/S 系列。我相信这个系列也诞生在 78-79 年左右,当然也延续到 80 年代,所以就放到这个阶段里也未尝不可。这个系列没有定焦镜头,只有几只变焦镜,显得力不从心。镀膜明显比 I-S 系列好不少。但是由于当时已经打不过当时 Tomron 腾龙的 Adapt2 口,所以生产了没多少也就停下来了。今天的二手市场上很少见。

这是我手上的 U/S 28-80/3.5-4.5 微距到 1:3.8:
秀丽这个时候却快到了尽头。几年前 Miranda 相机公司的破产给 AIC 打击非常大。加上在 C/D 镜头系列没能撼动 Vivitar 的地位,反而使自己的市场越做越小。权衡之下还是要早点关门大吉。

总体看来,Soligor 镜头虽然在规格上虽然不及对手 Vivitar,而且在竞争中又是失败者。但它留下来的产品还是有不少值得后人回味和把玩的。特别是几只代工厂牌子不多见的的镜头。当然了,一些别家找不到的同一支镜头,到秀丽家里或许可以。对那段※※或者产品感兴趣的朋友值得留意一下。但你要有耐心,因为今天的二手市场上这个牌子相对少,而 C/D 系列的大光圈定焦镜头就更少了。别忘了你自己要多练练拆洗镜头才行......

在我的经历中,C/D 系列变焦镜头大多数都光圈叶片漏油,开合不灵。镜片多有霉。老一些的经常有胶合镜组有开胶。所以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如果是在网上购买,一定要先问清楚了。

网上说 16/17 字头序号的是 Tokina 生产,37/38 为 Kiron 造。仅供大家参考。

本文部分参考的文献资料来源:
http://www_soligor_com/src/products_list.php?hp=2
http://en.※※※※※※※※※.org/wiki/Soligor
http://www_geocities_com/bill14210/demise/demise.html

我的几个和本贴相关帖子供大家参考:
《T 口镜头:天下大同的理想主义时代 — 可换接口系列之三》
《说说 Soligor/Vivitar 的可换接口 T4 和 TX 系列镜头》
《Soligor U/S 系列镜头 – 可换接口镜头之七》
《Soligor I/S 系列镜头 – 可换接口镜头之八》
《6 支 85mm 大光圈独立品牌的老镜头》
《话说史上 135mm f1.8 单反镜头》

1/4/09 NJ

这是我用变焦头拍的我家女儿:
这是 liangy08 同学拍的:
Levinson 同学的:
Oldmanand 兄的 85/1.5 片子:绛雪玄霜的:
网上看到一些秀丽镜头的资讯,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看:
http://www_apotelyt_com/photo-lens/soligor
10/23/2016 CA

本帖最后由 fruitbear 于 2016-10-24 08:28 编辑

相关标签: 28/2.8 图丽 Tokina Vivitar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话说 Soligor 秀丽的老镜头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