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明代宁王后裔古尸出土 龙袍玉带完好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禁言中
泡网分: 0.114
主题: 59
帖子: 829
注册: 2012年2月
南昌市江联小区明代古墓发掘有重大进展,2012年6月12日上午开始考古专家对这两座墓出土的棺木进行了开棺发掘。(图片来源:凤凰网※※)。

以下内容由 茫茫九州1 于 2012-6-14 17:16 补充

http://news_ifeng_com/history/gaoqing/detail_2012_06/14/15284992_0.shtml

相关标签: 凤凰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浏览:4844 回帖:22
第 1 页 / 共 1 页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1.063
主题: 143
帖子: 4924
注册: 2001年12月
大头一号 发表于 2012-6-21 23:42
兄弟在雅昌混了恁久,不会不知道那时的高端是啥样子的哇
梁庄王的素带板可以算高端


陕西※※博物馆有几套完整的唐代玉带板。白玉!【见图】

但是,要有那么大的块度,几千年来都是极为难得的。。青玉青白玉做一套已经很好了。而且,有瑕疵也不一定挖去,所谓瑕不掩瑜。

故宫藏20多枚玉玺,其中有些材质也是青玉,甚至有明显杂质。像陕博里那个“皇后之玺”那种白玉,史上也没几块。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0.378
主题: 21
帖子: 8333
注册: 2003年3月
死硬分子 发表于 2012-6-21 21:57
可能因为做葬玉,所以没有用上好玉料。
也可能,那玉在那时候就算高端的了。与现在观念不同。
兄弟在雅昌混了恁久,不会不知道那时的高端是啥样子的哇
梁庄王的素带板可以算高端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1.063
主题: 143
帖子: 4924
注册: 2001年12月
大头一号 发表于 2012-6-21 19:31
玉质差了点,不过如此。


可能因为做葬玉,所以没有用上好玉料。
也可能,那玉在那时候就算高端的了。与现在观念不同。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0.378
主题: 21
帖子: 8333
注册: 2003年3月
玉质差了点,不过如此。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3.619
主题: 0
帖子: 156
注册: 2007年11月
非常漂亮,感谢分享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85.531
主题: 88
帖子: 26580
注册: 2004年6月
内容贡献勋章
马甲会武术 发表于 2012-6-14 20:42
http://bbs_guilinlife_com/thread-757470-1-1.html

  这是我拍的靖江王陵,可以看出明代藩王墓规模大小不是理论上那么一致的,而是根据当时地方财力因地制宜建设的!


靖江王本身就是一个特例,其王府规制介于亲王与寻常郡王之间,桂林靖江王宫建设时就采取“亲王之半,以别亲疏”。明制郡王府依附于所属亲王系统,是没有王城结构的,也没有单独的宗庙社稷。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114
主题: 59
帖子: 829
注册: 2012年2月
明朝的王爷们怎么“创收”?多生孩子多领俸禄

2012年06月20日 15:12

来源:同舟共进 作者:张宏杰

核心提示:由于不能从事任何社会职业,他们增加收入只有一个渠道,那就是多生孩子。因为多生一个孩子,国家就按等级多发放一份俸禄。

本文摘自:《同舟共进》2011年第12期,作者:张宏杰,原题:《明王朝“权末代”的可悲结局》

明皇族的人口爆炸

大明弘治五年底,山西巡抚杨澄筹向皇帝汇报了一个令人吃惊的消息:居住在山西的庆成王朱钟镒又一次刷新了朱元璋家族的生育纪录,截至这年8月,他已生育子女共94名。

朱佑樘览奏只能苦笑着摇摇头。他有点好奇,这些王爷能记清自己的儿女吗?

这确实也是明代中叶以来许多王府遇到的难题。庆成王的儿子们也大多继承了父亲出众的生殖能力,比如他的长子的儿女总量后来也达到了70人。庆成王在儿女数创纪录的同时,孙子辈的人数已经达到了163人,曾孙辈更多达510人。就是说他的直系后代这一年已达767人,再加上众多的妻妾女眷,整个庆成王府中,“正牌主子”就1000多人。庆成王肯定无法认全记清所有家庭成员。除非给儿孙妻妾们编号统计,否则很难想象他如何管理这个庞大的王府。

正如朱樘所料,朱钟镒生殖冠军的称号不久之后就被他的一位后代,也就是另一位庆成王所夺取。这位庆成王光儿子就多达一百余人,以致出现了这样的尴尬场面:每次节庆家庭聚餐,同胞兄弟们见面,都要先由人介绍一番,否则彼此都不认识。正所谓“每会,紫玉盈坐,至不能相识”。到了正德初年,庆成王府终于弄不清自己家的人口了,焦虑地向皇帝上奏:“本府宗支数多,各将军所生子女或冒报岁数,无凭查考,乞令各将军府查报。”

庆成王一府的人口增长,仅仅是明代皇族人口爆炸的一个缩影。朱元璋建国之初,分封子孙于各地,“初封亲郡王、将军才四十九位”。这些王爷好比种子,一二百年过去后,在各地繁衍出的数量十分惊人:山西一省,洪武年间只有一位晋王,到了嘉靖年间,有封爵的皇室后代已增长到1851位。洪武年间河南本来也只有一位周王,到了万历年间,已有了5000多个皇族后代……据明末徐光启的粗略推算,明宗室人数每30年左右即增加一倍。而当代人口史学者推算的结果是,明代皇族人口增长率是全国平均人口增长率的10倍。查明代皇家档案也就是玉牒上正式收录的人数,洪武年间是58人,到永乐年间增至127人,到嘉靖三十二年增至19611人,而万历三十二年又增至8万多人。(陈梧桐《洪武皇帝大传》)这还仅仅是玉牒上列名的高级皇族数目,不包括数量更多的底层皇族。据安介生等人口史专家推算,到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孙已繁衍至近百万人之多。

与此相对照,虽然“爱新觉罗”氏不是从努尔哈赤算起,而是从其父塔克世算起(源头数量比明王朝多了数倍),而且明清两朝的存活时间大致相当,但清朝末年爱新觉罗氏的成员数量是29000人。

事实上,朱元璋子孙数量的急剧膨胀不但在中国※※上空前绝后,也是世界人口史上的一道风景。各地长官惊慌地发现,本省的财政收入,已经不够供养居于此省的皇族。

朱元璋种下的恶果

人口如此急遽膨胀,是由于背后强大的制度驱动。

朱元璋在※※上留下的形象至为冷酷。他对百姓、对大臣、对故交、对妻妾,都冷血无情。唯有在自己的子孙面前,他却满面慈祥,温柔体贴得无以复加。为了确保子孙们生活幸福,他绞尽了脑汁。

开国不久,还没来得及大封功臣,他便急不可待地把所有儿子都封为亲王,虽然他最小的儿子那一年刚刚一岁。他规定皇族子孙不受普通法律约束,不归当地官府管制。诸王的府第、服饰和军骑,下天子一等,公侯大臣见了都要“伏而拜谒”。

朱元璋给大明王朝的官员们制定了中国※※上最低的工资标准,给自己儿孙们制定的俸禄标准却唯恐不厚:皇子封为亲王后年俸万石,是最※※员的近七倍,还不包括大量的土地等其他各种赏赐。为了让后代们充分享受幸福,他规定皇族不必从事任何职业。每一个皇族后代,所有消费需要都由国家承担:10岁起开始领工资享受俸禄,结婚时国家发放房屋、冠服、婚礼费用。死时还有一笔厚厚的丧葬费。这种无微不至的“爱护”,在中国※※上独一无二,以至于明人不禁感慨,“我朝亲亲之恩,可谓无所不用,其厚远过前代矣”。

朱元璋的皇族政策,只有一个漏洞,那就是他幻想着可以通过藩王掌握军队来捍卫朱家天下的安全,结果自永乐年间起,亲王引兵作乱不断。此状况导致明朝历代皇帝不断致力弥补这个漏洞。皇帝们一方面保证皇族生活的穷奢极欲,另一方面则极力强化对皇族特别是藩王的控制。到明代中后期,这种控制达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为了怕王爷们联合地方势力作乱,后代皇帝规定,亲王们终生只能生活在王府里,若想出城遛遛弯,得专门派人千里迢迢向皇帝本人递出申请。如果没有皇帝的亲自许可,亲王连出城扫墓都不行。为了防止亲王们有串通的机会,后代皇帝又规定,亲王们终生不得相互见面,这就是著名的“二王不相见”。

在这种情况下,各地王爷们被剥夺了几乎所有的自由,成了高级囚徒。由于不能从事任何社会职业,他们增加收入只有一个渠道,那就是多生孩子。因为多生一个孩子,国家就按等级多发放一份俸禄。所谓“宗室年生十岁,即受封支禄。如生一镇国将军,即得禄千石。生十将军,即得禄万石矣……利禄之厚如此,于是莫不广收妾媵,以图则百斯男。”

“利之所在,人争趋之,如水之就下,不可止也”。在“制度”决定之下,明代中后期开始,皇族们展开了激烈的生殖竞赛。各地王爷们在床上拼命播撒种子,为了多生孩子招纳妻妾,强抢民女。他们把妻妾们的生理期编列成表,按期临幸,以求提高效率。在紧锣密鼓的床笫战争中,生育纪录一次次被刷新……  

http://news_ifeng_com/history/zhongguogudaishi/detail_2012_06/20/15445053_0.shtml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6.065
主题: 41
帖子: 445
注册: 2010年2月
这玉不知道值多少钱啊。
看来还是盗墓有前途。。。。。。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114
主题: 59
帖子: 829
注册: 2012年2月
乱清风 发表于 2012-6-14 20:51
这可比公务员凶残多了。


藩王的奢侈和明朝灭亡有极大关系。

好像吴晗有文章。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3.279
主题: 12
帖子: 1012
注册: 2008年1月
茫茫九州1 发表于 2012-6-14 18:28
潞简王墓与全国明代藩王陵的比较研究

作者:新乡市潞简王墓博物馆苏德荣

一、明代亲王府的分布与明代亲王的数量

按照明代分封制度的规定,皇帝的嫡长子是皇储、太子,是皇帝的接班人。皇帝的所有次子,都要封为亲王。亲王的长子长孙,年及十岁,封世子、世孙,是亲王的接班人,代代世袭。

1、明代亲王府的分布

(1)秦愍王朱木爽,,明※※第二子,洪武三年封,洪武十一年就藩西安。

(2)晋恭王朱棡,明※※第三子,洪武三年封,洪武十一年就藩太原。

(3)周定王朱橚,※※第五子,洪武三年封吴王,洪武十一年改封周王,洪武十四年就藩开封。

(4)楚昭王朱桢,※※第六子,洪武三年封,洪武十四年就藩武昌。

(5)齐王朱槫,※※第七子,洪武三年封,洪武十五年就藩青州。永乐四年,因罪国除。


这可比公务员凶残多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114
主题: 59
帖子: 829
注册: 2012年2月
马甲会武术 发表于 2012-6-14 20:42
http://bbs_guilinlife_com/thread-757470-1-1.html

  这是我拍的靖江王陵,可以看出明代藩王墓规模大小不是理论上那么一致的,而是根据当时地方财力因地制宜建设的


确实如此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339
主题: 15
帖子: 212
注册: 2011年8月
http://bbs_guilinlife_com/thread-757470-1-1.html

  这是我拍的靖江王陵,可以看出明代藩王墓规模大小不是理论上那么一致的,而是根据当时地方财力因地制宜建设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114
主题: 59
帖子: 829
注册: 2012年2月
鄂狼 发表于 2012-6-14 18:50
收藏,等待月黑风高时……


千万不要。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114
主题: 59
帖子: 829
注册: 2012年2月
好色的蚂蚁 发表于 2012-6-14 18:41
已阅,学习了。。。


不客气,喜欢就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1.233
主题: 17
帖子: 3755
注册: 2003年5月
茫茫九州1 发表于 2012-6-14 18:28
潞简王墓与全国明代藩王陵的比较研究

作者:新乡市潞简王墓博物馆苏德荣

一、明代亲王府的分布与明代亲王的数量

按照明代分封制度的规定,皇帝的嫡长子是皇储、太子,是皇帝的接班人。皇帝的所有次子,都要封为亲王。亲王的长子长孙,年及十岁,封世子、世孙,是亲王的接班人,代代世袭。

1、明代亲王府的分布

(1)秦愍王朱木爽,,明※※第二子,洪武三年封,洪武十一年就藩西安。

(2)晋恭王朱棡,明※※第三子,洪武三年封,洪武十一年就藩太原。

(3)周定王朱橚,※※第五子,洪武三年封吴王,洪武十一年改封周王,洪武十四年就藩开封。

(4)楚昭王朱桢,※※第六子,洪武三年封,洪武十四年就藩武昌。

(5)齐王朱槫,※※第七子,洪武三年封,洪武十五年就藩青州。永乐四年,因罪国除。


收藏,等待月黑风高时……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6.715
主题: 50
帖子: 2356
注册: 2008年7月
茫茫九州1 发表于 2012-6-14 18:28
潞简王墓与全国明代藩王陵的比较研究

作者:新乡市潞简王墓博物馆苏德荣

一、明代亲王府的分布与明代亲王的数量

按照明代分封制度的规定,皇帝的嫡长子是皇储、太子,是皇帝的接班人。皇帝的所有次子,都要封为亲王。亲王的长子长孙,年及十岁,封世子、世孙,是亲王的接班人,代代世袭。

1、明代亲王府的分布

(1)秦愍王朱木爽,,明※※第二子,洪武三年封,洪武十一年就藩西安。

(2)晋恭王朱棡,明※※第三子,洪武三年封,洪武十一年就藩太原。

(3)周定王朱橚,※※第五子,洪武三年封吴王,洪武十一年改封周王,洪武十四年就藩开封。

(4)楚昭王朱桢,※※第六子,洪武三年封,洪武十四年就藩武昌。

(5)齐王朱槫,※※第七子,洪武三年封,洪武十五年就藩青州。永乐四年,因罪国除。
(6)潭王朱梓,※※第八子,洪武三年封,洪武十八年就藩长沙。洪武二十三年薨,无子、国除。

(7)赵王朱杞,※※第九子,洪武三年封,洪武四年,未就藩薨逝。

(8)鲁荒王朱檀,※※第十子,洪武三年封,洪武十八年就藩兖州。

(9)蜀献王朱椿,※※第十一子,洪武十一年封,洪武二十三年就藩成都。

(10)湘献王朱栢,※※第十二子,洪武十一年封,洪武十八年就藩荆州。建文元年自焚死,无子、封除。

(11)代简王朱桂,※※第十三子,洪武十一年封予王,洪武二十五年改封代,就藩大同。

(12)肃庄王朱楧,※※第十四子,洪武十一年封汉王,洪武十二年改封肃,洪武二十八年就藩甘州。

(13)辽简王朱植,※※第十五子,洪武十一年封卫王,洪武二十五年改封辽,洪武二十六年就藩广宁,建文元年改封荆州。

(14)庆靖王朱檹,※※第十六子,洪武二十四年封,洪武二十六年就藩宁夏。

(15)宁献王朱权,※※第十七子,洪武二十四年封,洪武二十六年就藩大宁,永乐元年改封南昌。

(16)岷庄王朱木便 ,※※第十八子,洪武二十四年封国岷州,洪武二十八年改云南,洪熙元年徙武罔。

(17)谷王朱木惠 ,※※第十九子,洪武二十四年封,洪武二十八年就藩宣府,永乐元年改封长沙。永乐十五年因罪国除。

(18)韩宪王朱松,※※第二十子,洪武二十四年封国开原,未就藩薨逝,子恭王朱冲烟嗣位,永乐二十二年改封平凉。

(19)沈简王朱模,※※第二十一子,洪武二十四年封,永乐六年就藩潞州。

(20)安惠王朱楹,※※第二十二子,洪武二十二年封,永乐六年就藩平凉。永乐十五年薨,无子,封除。

(21)唐定王朱桱,※※第二十三子,洪武二十四年封,永乐六年就藩南阳。

(22)郢靖王朱栋,※※第二十四子,洪武二十四年封,永乐六年就藩安陆。永乐二十二年薨、无子、封除。

(23)伊厉王朱木彝 ,※※第二十五子,洪武二十四年封,永乐六年就藩洛阳。兴宗(朱元璋的太子朱标)五子,长子朱雄英早逝,除惠帝(建文帝)之外,还有第三子朱允火通 ,封吴王,第四子朱允火坚 ,封衡王,第五子朱允火熙 ,封徐王,但均未就藩,明成祖夺权后,均被降为郡王。后又相继被废。

(24)汉王高煦,明成祖第二子,永乐二年封国云南,永乐十三年改封青州,永乐十五年徙封乐安州。宣德元年,因罪封除。

(25)赵简王高燧,成祖第三子,永乐二年封,洪熙二年,就藩彰德。

(26)郑靖王朱瞻竣,明仁宗第二子,永乐二十二年封,宣德四年就藩。凤翔,正统八年迁怀庆。

(27)越靖王朱瞻墉,仁宗第三子,永乐二十二年封衢州,未就藩薨逝。

(28)蕲献王朱瞻垠,仁宗第四子,早逝,封号为追加。

(29)襄宪王朱瞻墡,仁宗第五子,永乐二十二年封,宣德四年就藩长沙,正统元年迁襄阳。

(30)荆宪王朱瞻土罔 ,仁宗第六子,永乐二十二年封,宜德四年就藩崖昌,正统十年迁蕲州。

(31)淮靖王朱瞻墺,仁宗第七子,永乐二十二年封,宣德四年就藩韶州,正统元年迁策州。

(32)膝怀王朱瞻垲,仁宗第八子,永乐二十二年封田云南,未就藩薨逝。无于,封除。

(33)粱庄王朱瞻土自 ,仁宗第九子,永乐二十二年封,宣德四年就藩安陆。正统六年薨,无子、封除。

(34)卫恭王朱瞻埏,仁宗第十子,永乐二十二年封怀庆,未就藩薨逝,无子,封除。

(35)德庄王朱见潾,英宗第二子,景章三年封荣王,天顺元年改封德王,初国德州,后改济南,成化三年就藩。

(36)许悼王朱见淳,英宗第四子,景泰三年封,早逝,无子,封除。

(37)秀怀王朱见澍,英宗第五子,天顺元年封,成化六年就藩汝宁。成化八年薨。无于,封除。

(38)崇简王朱见泽,英宗第六子,天顺元年封,成化十八年就藩汝宁。

(39)吉简王朱见浚,英宗第七子,天顺元年封,成化十三年就藩长沙。

(40)忻穆王朱见治,英宗第八子,成化二年封,未就藩薨逝。无于封除。

(41)徽庄王朱见沛,英宗第九子,成化二年封,成化十七年就藩钧州。

(42)岐惠王朱祐棆,宪宗第五子,成化二十三年封,弘治八年就藩待德安。成化十四年薨,无子,封除。

(43)益端王朱祐槟,宪宗第六子,成化二十三年封,弘治八年就藩建昌。

(44)衡恭王朱祐木军 ,宪宗第七子,成化二十三年封,弘治十二年就藩青州。

(45)雍靖王朱祐枟,宪宗第八子,成化二十三年封,弘治十二年之藩衡州。正德二年薨,无子,封除。

(46)寿定王朱祐木耆 ,宪宗第九子,弘治四年封,弘治十一年就藩保宁。正德元年岐王无子封除后,改就岐邸于德安。嘉靖二十四年薨,无子,封除。

(47)汝安王朱祐木亨 ,宪宗第十一子,弘治四年封,弘治十四年就藩卫辉。嘉靖二十年薨,无子,封除。

(48)泾简王朱祐橓,宪宗第十二子,弘治四年封,弘治十五年就藩沂州。嘉靖十六年薨,无子封除。

(49)荣庄王朱祐枢,宪宗第十三子,弘治四年封,正德三年就藩常德。

(50)申懿王朱祐楷,宪宗第十四子,弘治四年封,未就藩薨,无子,国除。

(51)蔚悼王朱厚炜,孝宗次子,生三岁而薨,封号为死后追加。

(52)景恭王朱载圳,世宗第四子,嘉靖十八年封,嘉靖四十年就藩德安。嘉靖四十四年薨,无子,封除。

(53)明世宗的第五子、第六子、第七子、第八子具未逾岁伤逝,封号均为死后追加,不再详列。

(54)潞简王朱翊鏐,穆宗第四子,隆庆五年封,万历十七年就藩卫辉。

(55)福恭王朱常洵,神宗第三子,万历二十九年封,万历四十二年就藩洛阳。

(56)瑞王朱常浩,神宗第五子,万历二十九年封,天启七年就藩汉中。

(57)惠王朱常润,神宗第六子,万历二十九年封,天启七年就藩荆州。

(58)桂端王朱常瀛,神宗第七子,万历二十九年封,天启七年就藩衡州。明光宗共七子,除明熹宗之外,其余六子均早伤,死后追加封谥。明熹宗共三子,皆早亡。

(59)定王朱慈炯,庄烈帝(崇祯)第三子,崇桢十四年封,崇祯十七年明亡,不知所终。

(60)永王朱慈炤,庄烈帝第四子,崇祯十五年封,崇祯十七年,明亡,不知所终。庄烈帝之第五子悼怀王朱慈焕、第六子及其第七子,具早亡。

(61)靖江王朱守谦,※※嫡兄南昌王朱兴隆嫡孙,即朱元璋的侄孙。洪武三年封,洪武九年就藩桂林府。靖江王府虽系郡王级,但因朱守谦之父朱文正对明王朝的建立建有功勋,靖江王又是同秦、晋、燕、周、楚等大国同日受封,并负有镇守广西之责,同其它亲王府同等重要,是明代郡王级王府中独特的一个王府,故附列于明代亲王府之中。《明史·诸王传》及《诸王世表》亦将靖江王府列于※※诸子之后。

(62)兴献王朱祐杬,宪宗第四子,成化二十三年封,弘治七年就藩安陆州。正德十四年薨,后以其子明世宗嗣大统,追尊献皇帝,庙号睿宗。另有明成祖朱棣,洪武三年封燕王,洪武十一年就藩北平。因“靖难之役”夺取帝位,燕王府系升为帝系,故不列入。

(以上所列.均据《明史·诸王传》 从上述明代亲王就藩地点可以看出,明代王府分布之广。明代的分封有一个不成文的贯例:即京畿地区不封,江苏、浙江为国家的财赋之地不封。除此之外,均能封藩建国。所以,明代亲王府遍布全国各地。

2、明代亲王的数量

据《明史·诸王传》及《明史·诸王世表》统计,有明一代共在全国各地建立了五十个亲王府。在这五十个藩王府系中,除去无子封除,因罪夺爵者外,均延续至明朝灭亡,如明初大藩秦王府,历十代十三王;晋王府,历十二代十二王;周王府,历十一代十三王。由此可见明代亲王数量的巨大。据《明史·诸王世表》统计,除去死后追加封号者,有明一代共册封亲王289位,靖江王11位,共300位。

二、明代亲王陵墓的数量和分布

1、明代亲王陵墓的数量

明代册封的289位亲王、11位靖江王中,有9位未就藩薨逝。1位(兴献王)死后追赠帝号:另有因罪被废者10人,延续至明亡的各王府的末王被起义军或清军所害所执,或不知所终者24人,他们均未能按明代亲王规制修建陵墓。除去上述数字外,还有246位亲王,10位靖江王。据此可知,全国共有明代亲王墓246座,靖江王墓10座。

2、明代亲王陵墓的分布

据建国后各地文物工作者的调查和有关资料的记载,除去未就藩薨逝者葬于京畿附近之外,所有的亲王墓均分布于各王府所在地。

三、全国明代亲王陵墓的现状

检阅明代的有关资料,未见藩王陵墓系统、详细的规制。只是在《明会典》、《明史·礼志》中有一些零星的规定,如永乐八年,定亲王墓“享堂七间,广十丈九尺五寸,高二丈九尺,深四丈三尺五寸。”正统十三年,定“亲王茔地五十亩,房十五间。”成化八年,定“王国茔葬,夫妇同穴。初造之时,遣官监修,开圹合葬,乞止命本处官司。”等。查明代帝陵,亦无一定之规,如陵冢的大小,长陵一百一丈八尺,永陵八十一丈,其余诸陵深广各不相同。如享殿,长陵重檐九间,左右配殿各十五间;永陵重檐七间,左右配殿各九间;其余诸陵享殿为五间,左右配殿各五间,门外神库或一或二。帝陵的规制尚且不一,势必会对藩王墓葬产生一定影响,使其陵墓的修建也存在一些随意性。如亲王墓的享殿,大致上执行了永乐八年的规定,但于亲王墓地的占地面积及房屋的间数,大都未能执行正统十三年“茔地五十亩、房十五间”的规定。此外,由于各个亲王墓多建于各王府所在地附近的山岭地带,所以都是随着山岭地势修建,或大或小,无一定规则。陵园的房屋,亦大都超出正统十三年“十五间”的规定,故亦多少不一。更为主要的是,由于对亲王陵墓缺乏详细、具体的规定,给予各亲王陵墓的修建以更多随意性。就每一个王府系统而言,因各王所处时代的不同,所葬地点地势的不同等原因,亦有差别:就整个明代王府而言,也有各个王府富足程度的不同,朝廷重视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别。所以,分散于全国各地的二百多座明代藩王陵墓,规制不一,各具特点。

综上所述,明朝灭亡前,全国各地共有藩王陵墓257座(含靖江王陵)。由于明末及其后战争的破坏,迤至现在,除新乡潞简王墓、桂林靖江王陵之外,绝大多数已被夷为平地,不可辨识。只有部分陵墓还留有或多或少的遗址、遗物、遗迹。经我们实地调查和查阅有关资料,现将明代各王陵的现状分述如下:

1、山东鲁荒王朱檀墓:

鲁王府在山东兖州,其墓地在邹县城东北方向十二公里处的九龙山南麓,与今曲阜县交界处,系依山凿石开圹。据有关资料记载,朱檀之后的历代鲁王墓地,大都在朱檀墓附近,均在邹县境内,均遭彻底破坏,唯朱檀墓的陵园遗址,还可辨识。其陵园南北长206米,东西宽80米,总占地面积为16480平方米:原建筑可分为前后两进院落,前院稍大于后院,陵门为三洞式,门道宽3.6米。后院正中为享殿台基,面阔33米,进深21米,残存部分石柱础与角石。殿前为月台,面阔15米,进深10米。殿后有石墙,中留一门直通墓地。其现在规整宏丽的地面建筑,系19世纪八十年代新建。 朱檀墓为完整发掘,出土文物十分丰富,其地宫建筑未遭任何破坏,完好如初。朱檀死于洪武二十二年,是明代薨逝于藩国的第一位亲王,当时尚无亲王陵寝规制的任何规定。当时的亲王部兵耀武,地位极尊,远非永乐以后执行严厉削藩政策时的亲王们可比,故鲁荒王朱檀陵墓的规模也是特例。其墓冢的现存封土铺展面积为一万三千多平方米,地宫系开山凿穴,距地表26米,墓道长50余米。墓门前为一道高8.86米的封门墙,封门墙后是高8.20米,宽5.53米的红色金钢墙,墙顶饰绿色琉璃瓦和吻兽。墓室通长20.6米,有两道石门。第一道石门缩入墓道1.50米的甬道中,双扇枢轴式,以巨石制成。门的正面雕有纵横各九排的门钉和铁质涂金铺首衔环,石门涂朱漆,钉贴金。至今仍然色泽鲜艳。门内为地宫前室,南北长8.05米,东西宽5.25米,高4米,为东西向券顶。前室随葬有庞大的木雕彩绘俑群,共432件,分别为仪仗俑和乐俑,雕刻精细,刀法简练,神态各异,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中有24匹马队组成的骑马武士俑,这是明初亲王“甲兵卫士之盛”的真实写照。第二道石门与前门基本相同,前后墓室以甬道连结。后室东西宽8.20米,南北长5.45米,高5.05米,平面与前室形成“吕”字形。中部砌有南北长3.85米、东西宽3.10米的棺床。地宫总面积约100平方米。朱檀墓西60多米处,为其王妃戈氏墓,墓室建筑形式与朱檀墓大致相同,亦分前后两室,但建筑规模大大小于朱檀墓。

2、广西桂林靖江王墓群

靖江王府虽系郡王级别,但因第一代靖江王朱守谦是朱元璋长兄南昌王的嫡孙,是明朝开国勋臣、大都督朱文正之子,又是和秦、晋、燕等九王同日首批册封,建藩广西桂林,同其他亲王一样,肩负有守边职责,所以,靖江王府的实际待遇是高于其它郡王的,在明代封国中具有特殊地位。靖江王墓群位于桂林市东郊尧山,10座靖江王墓大都集中于尧山西南麓。它东起灵川县大圩乡流水山,西至桂林市郊穿山乡望城岗,南抵柘木镇大园岭,北达灵川县甘棠乡老虎岭,形成了南北约15公里、东西7公里的庞大墓 群。这里共有10代靖江王、妃合葬墓和320多座次妃、将军、中尉等宗室墓。 10代靖江墓的地面建筑,已全部毁坏无存,但各陵的遗迹大都清晰可辨。陵园的大小,因时间的不同有所变化,大致说来,明代前期者较宽大,而中后期者则有所减杀。前期规模较大的如第二代靖江王朱赞仪墓,其陵园长577 米,宽324米。而明后期陵园最小者为长105.5米,宽37.5米。墓冢最※※高15米,直径36米:最小者高5米,直径22米。各陵园的建筑形基本相同,墓冢前分别为享殿、棱恩门、陵门遗址:享殿为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棱恩门为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其石刻仪仗群置于陵门至棱恩门之间,其由外入内的顺序为:华表一对,狮一对,獬豸一对,虎一对,麒麟一对,象一对,武士控马—对。石兽一般高约2米,长至2.5米。有的享殿前还置有石人三对,依近享殿的次序为:男侍者一对,女侍者一对,文臣一对。 1984年,桂林市※※为开拓桂林市的风景旅游景点,重修第三代靖江王朱佐敬墓,成立了靖江王陵文物管理所。现第三代靖江王陵的地面建筑群系1984年之后重建。

3、四川成都蜀王墓

蜀王府系在四川成都共传十世、十三王,其陵墓分散于成都市郊的凤凰山、天回镇、十陵镇等处。其中,成都市龙泉驿区十陵镇集中了蜀王陵墓五座,王妃墓三座,郡王陵二座,是蜀王陵墓最为集中之处。历代蜀王陵的地面建筑、包括石刻仪仗群,全部毁于明末战火。1979年,发现了蜀僖王陵地宫;1991年,修建成渝高速公路时又发现了蜀昭王陵地宫,后迁于蜀僖王陵区内。199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蜀王陵博物馆管理。蜀僖王陵位于华阳县正觉山西南麓,陵园遗址呈东北、西南向,长275米,宽120米。其地面建筑全部毁坏无存,其地宫建筑则保存完整。其地宫的建筑布局为三重殿、三进四合院,由墓口入内依次为大门、前庭、前殿、中庭、正殿、后殿、棺室,总面积为200平方米。该地宫建筑大体仿照明代亲王生前的宫殿形式修建、各建筑部件的雕刻、及地宫各部分的彩绘精美绝伦。蜀僖王陵地宫,无论从建筑布局、面积、以及建筑的精美程度、都是迄今所见明代藩王陵地宫之冠。

4、湖北楚王墓群

楚王府在湖北武昌.楚王府与明王朝相始终.共经历了八代九王。楚府九王当中,其末王为贺王朱华奎,于崇桢十六年张献忠攻克武昌时,被沉于江中,故无陵墓。其余八王的陵墓集中在武昌县龙泉乡的龙泉山一带.其中的四座已被彻底破坏.不可辨识。另四座还留有部分遗址、遗迹。其中,以楚昭王宋祯陵规模最大.陵园的外围墙及墓幂、门楼尚存,还保留有享殿台基,石桥,及部分零散的石柱、石栏、碑碣等。楚昭王、楚庄王.楚端王碑都还完整,碑文大多还清晰可辨。以楚昭王神道碑最为高大.通高7.10米,碑身宽l.65米,厚O.39米.螭首高80公分,宽185公分.厚59公分:龟趺高215公分,长432公分,宽188公分,螭首分两行篆刻“楚昭王碑”四字。碑身及嫡首、龟跌所雕云纹、牡丹、莲花、蜡龙等图案甚精。楚昭王陵园外围墙周长1.5公里。

5、湘献王朱栢墓,位于江陵县城西的大晖观附近,现仅存一较小的封土堆,地面建筑已被夷为平地。

6、郢靖王朱栋墓,位于钟祥县皇庄区九界乡雄狮四队,北距郢中镇l0公里。现仅存高12米,直径24米的墓冢,地面建筑已被夷为平地。

7、粱庄王朱瞻土自 墓,位于钟祥县长滩区石门乡大洪二队,北距郢中镇22.5公里,现仅存墓冢,高十米,直径20米,地面建筑已被夷为平地.当地群众俗称为皇陵冢子。

8、辽王墓群。辽简王朱植为朱元璋第十五子,为辽王府始封亲王,辽王府共延续了八代八王,至隆庆二年因罪国除。应有七座王陵。据地方志※※载,辽王墓群在江陵城西八达岭山,但因地面建筑全部被毁,地面没有任何遗址遗迹可寻,而八达岭一带现存有数百座大型墓冢,均未进行发掘,故七座辽王陵至今无法确认。

9、襄宪王朱瞻墡陵,位于谷城县茨河乡五朵山南坡下承恩寺。陵区外城墙留有部分遗迹,其规模已难辨清,现存内城墙平均高3米,周长120米,墓冢约高15米,直径约50米:墓前仅存墓碑,为襄定王朱祁镛于成化十四年立。碑通高4.46米,龟跌。其中碑身高3.6米、宽I.1米,龟跌高0.86米,长2.3米,其地面硅筑均遭彻底破坏。

10、襄定王朱祁镛陵,位于湖北南漳县龙门乡石门新杖坪村,地面建筑已被彻底破坏,仅存墓冢和石碑一通;墓冢较大,高约50米,周长约250米。残存石碑高1.32米,宽0.61米,厚0.19米。碑文已不可识,因其形制较小,可以肯定不是神道碑。

11、襄庄王朱厚颕陵,位于南漳县龙门乡石门珠砂村,地面建筑已全部被毁。陵园原有石砌城墙。1971年,修水库时被全部拆走,墓室也被挖开,现仅存墓穴和一块墓碑。

12、襄忠王朱翊铭陵。位于谷城县茨河乡前庄村(牌坊湾),地面建筑已全部被毁,现存封土堆高约30米,直径50米:解放后尚存石牌坊一座,于※※中被毁:另残存石碑一块。其地宫的西南面被当地群众挖走部分石条,暴露出券石七层,共厚3.7米。襄王府系的简王、怀王、康王、靖王等四座王陵,亦应在这一带。现谷城县承恩寺村的王坟洼和在庙滩的黄畈,各存一较大的墓冢,当地群众称之为“王坟”,但不知是何王?前者墓冢高11.9米,直径约30米:后者墓冢高6米,直径约40米。

13、荆王墓群,荆王府首封亲王为明仁宗第六子荆宪王朱瞻土罔 ,共历九代十一王。荆王府系的十一座王陵,因地面建筑早已被毁,故均无法确认。各陵的位置虽在《圻州志》上都有记载,但多指的是某某山、某某岭,范围较大不具体。1982年,文物普查时在圻春县西驿村四队王坟山发现了荆敬王朱常氵言 墓,仅存墓冢,高约9.5米。据对当地群众调查,解放初期,横车乡曾组织群众挖墓,被文化部门得知后制止。在以后的农业生产建设中,破坏过十几座大型墓葬,可能有荆王及其王妃的墓。如1954年5月在圻春县圻州镇黄土岭冷水井发现一座古墓,出土银锭20斤,铜器数件;1954年还在黄土岭大泉山发现明荆王墓。1958年在圻春县三角山发现明王妃墓,1965年在圻春县横车区马坳磨盘山发现两座明墓,1972年3月2日在圻春县圻州钢厂发现明墓两座,1979年9月9日在圻春圻州姚垸发现明代王墓两座等,出土有金凤冠两顶及金器、玉器、铜器等文物,但均未对墓志给予重视,至今不清楚为何王之墓。

14、宁献王朱权墓,位于江西省新建县西山柯里乡黄源村缑岭山麓(其墓志记为“其国西山之原”。)朱权因受永乐及其后削藩政策的影响,生前每日韬晦,托身佛道,鼓琴、读书、著述,死后又以道服入敛,故其陵墓规模较小,占地面积为750平方米。地面建筑早已全部被毁,其墓室虽于1985年完整发掘,但地宫很小,出土文物少而又少,是明代藩王陵墓中的一个特例。宁王府系共历五王,正德年间,因宁王朱宸濠反叛,国除。除朱权、朱宸濠之外,还应有3座宁王陵墓,但都因地面建筑坏无遗,不能辨识。1987年3月,宁藩乐安王朱奠垒墓被盗,江西省文物队派员前去进行了勘查和发掘。该墓位于新建县望城乡刘村西北约400米的山坡上。在新建县还出土有宁康王及其次妃冯氏的圹志,可证宁王墓群大致均在新建县境。

15、宁康王朱觐钧陵,1962年江西省文物工作队配合基建工程,在南昌市郊的梅岑山麓发现并清理了两座墓葬。据出土墓志得知,这两座墓葬为宁康王及其次妃冯氏墓。其墓室分前后两室,总长15.27米,前室长6.75米,宽3.05米:高3.35米,后室长8.52米,宽3.09米,高4.20米:出土文物14件。该墓地点亦属新建县境,邻近朱权墓。

16、淮王府系,共历六世八王。解放后在鄱阳县出土有淮靖王朱瞻墺及其妃肖氏、淮康王朱祁铨、淮恭王朱载坮等人墓志,据上述墓志记载,朱瞻墺墓在“翻阳县寒山之原”,朱祁铨墓在鄱阳县“安山之原”,朱载坮墓在鄱阳县“安山仙姑岭之原”。但地面建筑早已被夷为平地,不可辨识。

17、益王府系,益藩共历五代六王,各王陵地面建筑早被夷为平地不可辨识。解放后,江西省考古工作者先后在南城县发现了益端王朱祐槟与其妃彭氏合葬墓、益庄王朱厚烨及其妃王氏次妃万氏合葬墓、益宣王朱翊钅引 及其妃李氏次妃孙氏合葬墓、益定王朱由木墓。以上四墓均系科学完整发掘,出土了数千件十分珍贵、价值重大的文物,这在明代各藩当中是罕见的。益藩诸王墓位于今南城县东南17公里处金华山南麓,这与各王墓志所载地点相符。朱祐槟墓外围墙基约略可辨,整个陵园占地约七十亩。其墓室平面呈“凸”字形,室壁系青砖垒砌,青砖经过磨洗,光滑平整,灰缝细如一线,平直工整,极为美观。石门、棺床台雕刻精细。墓室总长为8.20米,顶为拱券式。其中前室深1.21米,宽1.62米,高2.12米;后室深5.20米,宽3.62米,高2.97米。朱厚烨墓前尚存有石翁仲文臣一对,武臣一对,石狮一只,石碑一块和一碑之龟趺,碑文风化严重多不可识。其墓室形制与朱祐槟墓大致相同,略大于前者。

18、肃王府系;肃藩始封亲王为朱元璋第十四子肃庄王朱瑛,洪武二十八年就藩甘州(今甘肃张掖),总理陕西行都司、甘州三卫军事。建文元年,迁肃王府于兰州。肃藩共历九代十一王,除其末王朱识钅宏为起义军所杀之外,共有十座王陵。其墓群主要集中在今兰州以东三十公里榆中县境内来紫堡,背依平顶峰,面临黄河。肃藩之庄王、康王、简王、恭王、靖王、定王、昭王、怀王、懿王,均葬在这里,只有肃宪王墓在榆中县周家山。各肃王陵地面建筑早已全部被夷为平地,只有高大的封土堆。五十年代末当地一※※※曾打开一座墓室,作粮食仓库用,知为石砌地宫。其它墓宣均未进行过发掘,情况不明。

19、吉王府系,共历七代七王。除末王朱慈火奎 以明亡死于缅甸外,其余六王均葬于长沙“关山之原”,位于今长沙县跳马乡。该墓群早已被夷为平地,不可辨识,仅于长沙市博物馆查得吉简王朱见浚墓志一合。

20、周王府系:周王府是明初所封的大藩,建藩于开封,共历十一世十一王,除其末王朱恭枵之外,还应有十座亲王陵墓。其中,第一代周定王墓、第十代周端王墓位于禹州市北约十公里的官山之阳,地面建筑早已毁坏无遗,墓室也于“※※※”时被掘毁。其余八座周王墓则全部葬于今荥阳市境,地面建筑也早已毁坏无遗,无遗址遗迹可寻。解放后只零星出土有数块墓志,和零散的石兽、石羊等石刻,散见于田野,今也已不存。

21、郑王府系:郑藩于正统八年建藩府于怀庆府(今河南沁阳市),共历六世六王。郑藩诸王陵在沁阳市东北三十里之九峰山。面临丹水。今已被夷为平地,不可辨识,现仅存郑藩世子朱载堉墓。

22、赵王府系:明代共册封两位赵王,一为朱元璋第九子朱杞,二岁受封,三岁伤逝。二为明成祖第三子朱高燧,建藩彰德(今河南安阳市),共历九代七王。赵藩诸王墓群位于“张村之原”,即今安阳市西北30公里处之王坟村西寿安山南麓。其地面建筑早已毁坏无遗,只有赵康王朱厚煜墓,毁坏于1943年,遗址尚可辨识。该墓占地面积约百余亩,其地宫呈“吕”字型、前庭长、宽各1,33米,高1.47米,前室长4米,宽3.85米,高3.27米,东西两壁有龛,0.5X0.7米;东、西、北三面壁上各绘红色巨龙一条,券顶绘方斗花草;前室至后室有长1.53米、宽1.33米、高1.47米的甬道连结;后室长4,5米,宽3.85米,高3.27米;石椁长3米,宽2.5米,高1.5米。木棺上绘彩龙。随葬品全部被盗,仅存赵康王残骨。后室之东、西、北壁及券顶亦各绘红色彩龙一条。赵康王墓志盖及其次妃邓氏墓志,现存康王墓东一公里处之五里涧水库大螟下,保存完整。其王妃徐氏、次妃陈氏墓志现存康王坟村井台上,亦还完整、字迹清楚。康王墓地面还残存《御祭碑》一通及太傅兼太子太师成国公朱希忠等官祭碑一通。《御祭碑》通高3.42米,碑身高2.93米,宽0.90米,厚0.285米,龟趺高0.49米,宽0.90米,长1.73米,碑额刻“御祭”二字。朱希忠等官祭碑通高3.28米,碑身高2.72米,宽0.90米厚0.29米:碑跌刻束腰花辨,高0.56米,宽1.03米,厚0.63米。其神道尚存石羊一件,高1.5米,长1米;石象一对,已被土埋,高约2米。

23、汝安王朱祐木亨 陵,位于今卫辉市太公泉镇东北的山前坡地上,地面建筑早已毁坏无遗,墓前的田地里可见到处都是琉璃瓦碎片。1988年,因该墓发现新的盗挖痕迹,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新乡市文管会对该墓进行发掘清理,清理大型墓道至墓室门口时,发现该墓室曾被大揭顶大规模盗挖过,停止了发掘清理,经勘探,该墓室为长方形,墓室总面积约120平方米。于汝安王墓室南约30米处,发现了汝安王次妃冯氏墓,经发掘清理,该墓未曾被盗过,但只出土了30多件陶制明器,现存卫辉市博物馆。

24、衡王府系:上世纪八十年代笔者曾两次赴山东益都县(今青州市)调查,因衡藩墓地建筑早已被夷为平地,已无任何遗址遗迹可寻,只是在原衡王府旧址前尚留有一座石牌坊。以上是全国明代藩王陵墓遗址遗迹及现状的概述,除以上所列所述者外,其余的明代藩王陵墓的数量还很大,但因各陵地面建筑均早已全部毁坏,未留下任何遗址遗迹,故不再详列。(对于陕西的秦藩、山西的晋藩、代藩、沈藩等大王府,撰稿前原准备再实地考察落实,但因“非典”非常时期,故用长途电话先后与咸阳市、太原市、大同市、长治市文物部门联系,得到各地文物部门的肯定答复,除大同市代藩尚存有一九龙壁之外,各藩陵墓已无任何遗址遗迹可寻。)

四、潞简王墓区的现状

潞简王墓位于新乡市北郊十三公里处的凤凰山(太行山余脉)南麓,依山坐岭,居高临下,气势磅礴,雄伟壮观。陵区共有两个城垣高大的坟园,东为潞简王朱翊鏐陵,西为其次妃赵氏墓。据1982年10月新乡市文物工作者实测,东墓区城墙南北长320米,东西宽147米,合47040平方米,城门前广场和石兽群部分占地28382平方米,东墓区共占地75422平方米;西墓区城墙南北约长285米,东西宽136米,坟园前墙至门前屏风墙为27米,共合44554平方米,加两个陵园的中间地带,整个墓区共占地157205平方米。据《御赐潞简王圹志》载,潞简王墓建成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05年),近四百年来,虽经历次兵火破坏和风雨剥蚀,除享殿、棱恩门等主要木结构建筑被毁外,陵区的整个规制被完整的保留至今。潞简王墓以“潞藩佳城”石牌坊为起点。该坊为三间四柱、通阔9.35米,明间绦环板正反两面刻径尺楷书“潞藩佳城”四字,四柱通身高浮雕云龙图案,大小额枋正反面浮雕二龙戏珠图案,明间顶部正中雕盘龙。石枋两侧立华表一对,为石刻仪仗群的标帜。华表通高5.42米,0.56米见方,周身高浮雕云龙宝珠图案。牌坊、华表以北,列翁仲、石兽16对,其中石兽为14对,一对文吏、一对控马官,自南向北,分东西两行,大致按从高到低的顺序,以4.8米的间隔,依次排列在神道两侧。其顺序依次为:猰貐、爰居、貔(罴)、獬豸、豹、狻貌、羊、虎、狮、辟邪、麒麟、骆驼、象、马。石刻仪仗群北,是陵前水池,长21米、宽12米、深4米,全以白条石砌成。池中间架三孔石拱桥,桥上以青石铺面,桥两侧精雕白石栏杆和拦板。桥南坡铺大型足姜 足察 ,连结石兽群神道。池北壁桥之两侧各刻一龙首张口吐水于池内。水池以北至陵园城门为宽147米、长70米的广场。城门楼前铺以大型马尾足姜 足察 。城门高约10米,面阔21米,城门墙壁全用青条石砌成,下辟三道拱券门,门钉为九带九扣。单檐歇山顶,无斗拱梁架檩椽之属,梁架系用砖石拱券代替,属大型无梁殿建筑。上以绿琉璃瓦覆盖。 陵园城墙高6米,平均厚1.5米,南北长320米,东西宽147米,周长934米,全用青条石砌成,上修屋脊式墙帽。该建筑为潞简王墓园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主要建筑,规整坚固,随北高南低之地势雄峙凤凰山前,气势十分雄伟,不但是陵园的高大屏障,而且增加了墓区壁垒森严的气氛。 城内横向有二道内城墙相隔,把陵园内分为三个自然院落。进入城门,精美、壮观的“维岳降灵”。石碑坊即展现在眼前。该枋结构为三间四柱,各柱及大小额枋正反面,精雕云龙宝珠图案,明间绦环板正面刻径尺楷书“维岳降灵”四字,明间二柱正面刻对联一副:上联为“龙卧太行绵玉牒”:下联为“凤栖毖水濯银潢”。楼顶部分,明间为三石雕出,次间为二石雕成,屋脊、瓦垅、毛头滴水等雕刻形象精致,吻兽各置其位,脊之正中雕盘龙二条,龙身互相缠绕,龙首呈正立状,面南者尾垂于北,面北者尾垂于南,神色雕得充满哀戚之情,表现出对墓主的哀悼之意。这一细部雕刻。赋予了这块青石雕成的神化动物以情感、思想,确为精绝之笔。明间二柱内侧嵌57公分宽的石条,抵小额枋,是为门框、并起协助小额枋两端之榫共同承受压力的作用。大额枋横压绦环板及柱顶。结构坚固,设计合理。 该枋明间柱抱鼓石高2.06米,次间柱抱鼓石高1.7米,鼓石雕分层仰腹方座,方座正面及左右两侧垂棹巾角,各角又下垂一环,图案精致,立体感强。鼓面刻山水宝珠图,鼓上各蹲石狮一,或加一小狮。蹲狮或踩绣球,或抱—小狮,形态丰富多彩,趣味横生。如明间柱正面左侧鼓上之蹲狮,腹下刻一小狮,小狮后腿蹬抓鼓石,前腿攀抓大狮前腹,身呈上下直立状,系与鼓石、大狮一石雕出,表现出了高超的设计和雕刻水平。 自“维岳降灵”枋里进60米,为棱恩门。棱恩门原为墓区的主要建筑之一,原建已毁。现存台基广21.35米,深9米,高2米。西侧尚存残壁半截,石窗一扇。残壁上还留有各柱的住置和痕迹,可知原建为木结构建筑,墙壁外侧为青条石垒砌,内帮以大块青砖,墙厚0.73米。门前台阶十三级,中间嵌大型二龙戏珠陛石。现在的棱恩门为20世纪八十年代复建。 墓区内的享殿及左右配殿。均于清同治年间被捻军首领张宗禹(绰号小闫王)所毁。享殿台基、柱础、月台尚存。享殿台基广33.3米,深15.6米,高1.2米,32个大型柱础分四行排列,每行八个,可知当年的享殿为面阔七间,进深三间,从现存台基的宽广高大和排列整齐的32个大型柱础可以推知当年享殿的巍峨宏大。 享殿前的月台被完整保留,月台的宽广、高度约当于享殿明、次间的面积。月台前置高大的石狮一对,石狮带底座高2.7米。月台前之正中嵌云龙宝珠陛石,陛石两侧各留踏步九级。月台左右两侧也各留有台阶可供登临。月台之上的前、左、右三面精雕白石栏楯围绕,十分壮丽,月台之上的东南、西南两角各置大型石雕神帛炉一,炉高达3米余。 该墓的祭碑共有十通,现尚存八通。祭碑均为龙首方趺,且有巨石雕成的碑楼,享殿东西两侧的两通最为高大,高约6米,为万历皇帝及东宫遣使所立。其余八通,则分列于享殿前华表两侧,分别为明熹宗朱由校、福王朱常洵、朝廷首辅申时行,各部、院等衙门、河南布政司、分巡、分守河北道等地方官员所立。各碑的碑首各刻龙六,碑首之两侧各刻龙首三,顶部及前后两侧则是缠绕的龙身。碑跌四面为高浮雕云龙宝珠图案。各碑各置其位、巍巍壮观。 享殿前之华表,形状、图案均与石兽群前者相同,只是略低于前者。享殿前两侧之配殿,原建已毁,仅存遗址。现在的左右配殿为上世纪九十年代重建。 享殿之后,,为第二道内城墙,该城墙的正中亦建石碑枋一座,为该陵园葬所院落的门户。该石坊为潞简王墓园的第三道牌枋,该枋型制特殊,面阔为三间,明间为单间二柱,左右次间则各靠以两块巨大的青石板,石板之上以巨石雕楼,脊坡瓦垅、滴水勾檐等雕刻精细,极为形象。明间顶部的建置已残。两次间巨型石板之下,雕大型束腰状底座,束腰部分雕莲辨,四周精雕花纹。底座外侧又各立一长条青石,分别精雕梅、菊、牡丹等花卉:抱鼓石鼓面分别精雕“月下麒麟”和“犀牛望月”图,图案精美,雕工甚精,是一批珍贵的明代石刻艺术品。 进入第三道石牌坊,迎面为石几筵及石雕五供。石几筵以青色巨石雕成条案,长3.86米,高1.35米,宽1.70米,雕成束腰状,束腰部分及四周精雕花饰。 案前之石雕五供为香炉一、香瓶、烛台各二。炉带底座高达四米余,双耳三足,重檐钻尖顶,形象精致。炉两侧的香瓶,高达2米余,瓶身正反两面精雕鹭鸶荷花图,瓶顶部分雕满盛开的缠枝牡丹,瓶的其它部位亦遍雕各种花卉图案。其图案设计、绘画艺术及炉火纯青的雕工,都堪称精绝,为明代石雕艺术罕见的佳品。该石雕五供的高大,是定陵石雕五供的五倍。 石几筵之后是方城明楼,原建已毁。现存台基高2,5米,方9.6米。台基正中矗立着高大的墓碑.墓碑龙首方趺,通高6.5米,宽1,92米。碑首正反两面镌刻“皇明”二字,碑阳刻楷书“束力 封潞简王之墓”七个大字,字形庞大,笔法雄浑有力。碑阴刻朱翊鏐的生卒年月:“隆庆戊辰贰月初五日寅时降生,万历甲寅伍月拾伍日辰时薨逝。”碑首之盘龙、碑趺之云龙宝珠图案刻工精湛。 明楼之后为墓冢,墓冢呈圜丘式,通高5.95米,周长139.85米,周围以白条石垒砌,内填封土。墓冢正面留有石门,内有台阶可登临丘顶。站在丘顶之上,可俯瞰墓区全景。墓冢正下方为地宫。该地宫共有两道石门,第一道石门为长石条闸门,系于甬道两侧的壁石凿槽,然后以巨形石条将门封死。头道门以里,全系青石拱券建筑,分别为甬道、中间庭堂、左右侧室、主墓室。中间庭堂前为第二道石门,为双扉枢轴式,左右侧室和主墓室亦各有石门,形式与第二道石门相同,门上各雕有纵横九行门钉与衔环铺首。中间庭堂正中置石几筵及石雕五供。主墓室宽15.6米,深6。1米,高达7米余,宽广高大。正中为青石砌成棺床,高0.40米,宽7.95米,深4.25米。该墓原为木棺石椁,均因被盗时毁坏,石椁残块尚存。墓志一合完整无残,志盖纂刻“大明束力 封潞简王圹志”。志文用楷书镌刻共27行,满行27字。地宫总面积为180平方米。 赵次妃之西陵园的建筑布局与潞简王的东陵园基本相同。陵园的城墙亦全以青条石垒砌,呈马蹄形,后园前方,南北约长258米,东西宽136米。园内横向亦有两道内城墙相隔,竖向亦有一道内墙相隔,使园内建筑群成为园中之园。 西陵园城门外没有石刻仪仗的设置,而于门前建高大的屏风墙,墙顶以绿琉璃瓦覆盖。城门外两侧置高大的石狮一对。 城门楼下部结构与东陵园基本相同,总面阔19.26米,墙壁高7.2米,全以青条石垒砌,下辟三道拱券门。在城墙的里面城门楼的两侧各留有台阶,可供登临。城门楼顶部为阁楼式,与下部结构分为两层,即以下部为城门,上建阁楼。阁楼为面阔五间,进深一间,楼已毁,柱础尚整齐的排列在原位。 进入城门,亦以石牌坊一座为陵园内建筑群的门户。该枋全以白石雕成,结构亦为三间四柱,总面阔8.7米,通高约6.3米。大小额枋及各柱正反面精雕云龙和奇花异卉图案。枋顶以大块白石雕楼,前后脊坡以大铁巴钉丁连为一体。各柱正反面各刻有对联。正面中间对联为:上联:山拱水朝灵气聚阴阳之秀下联:龙昂虎伏佳城壮制度之宏正面两侧的对联为:上联:淑德追任姒万世传芳下联:玄宇享蒸尝千古永祀反面中间对联为:上联:天眷贤良锡一脉真龙吉地下联:帝嘉柔淑颁九重彩凤褒封反面两侧的对联为:上联:令范备四德克全之美下联:仙城聚五行合吉之奇横额因被涂粉暂不可识。 从该枋里进至棱恩门前的马尾足姜 足察 前沿为36米,两侧各建廊房九间,每间面阔4米,进深5-6米。廊房内务置无字碑数通。据推测应为祭碑,可能因潞简王尚且健在而未刻碑文。 棱恩门前的马尾足姜 足察 广18.7米,高4米,宽广高大,甚为壮观。中间嵌大型长陛石,亦为云龙图案,中心刻龙一,上下各二,陛石东侧留踏步26级。 棱恩门面阔五间,为两层建筑,上层已毁,下层还较完整,墙壁全用青条石垒砌,完整坚固,大石窗四个亦尚完好,雕刻精细。 棱恩门前的东廊房之后,建梳妆台,亦为两层建筑,上层阁楼部分已毁,下部为方城式建筑,全用青条石垒砌,高约4米,规整坚固,方城之上四周环绕石雕云柱花板。 西陵园的享殿毁于1948年解放新乡的战火。现存台基广33.3米,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深13.8米。地面以青砖铺地,大型青石柱础均还在原来位置,只是享殿被烧时使石灰岩质的柱础表面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享殿前的月台阔12.9米,深7.7米,台前正中置云龙宝珠图案陛石。 享殿的东西两侧,各竖龙首方跌祭碑一通。应为御祭碑和东宫祭碑,但因碑身被暂时涂粉,暂不可识。享殿东南角之下,立《万圣庵记》碑,该碑记述了潞简王及其次妃赵氏两个陵园在清代的变易详情,具有重要价值。 享殿之后,为该园的第二道内城墙,城墙的正中,建精美的石牌枋一座,为赵氏葬所院落的门户。该枋完整无缺,雕刻精工。该枋的结构形式与东陵园第三道石枋相同,虽面阔为三间,但实际却为一间二柱,左右次间也是各置以大块青石板,并无柱、门。该枋二柱顶部置蹲兽,头似龙,遍身刻麟甲,相对仰天而卧;枋顶正中精雕大型火焰牌;火焰牌两侧刻日月,柱之上部雕云朵;柱面及大小额枋正面精雕花卉图案。两次间所置的大块青石板上,正面雕刻图案因被涂粉暂不可识,背面阴纹线刻荷花、竹子、梅花、牡丹图案,画工之精,琢工之细,为世所罕见。 该枋没有抱鼓石的设置,柱正面的对联被覆盖,柱背面的对联为: 上联;柔顺安贞淑德与行山并峙 下联:宽和厚爱贤声共卫水同流 该枋里进为明楼,明楼前的石几筵与五供座与东陵园者基本相同。只是花饰图夷稍异,雕刻比东陵园者更为精美。 西陵园的明楼为原建,这是整个潞简王墓区所保留下来的唯一一座完整的木制建筑。明楼台基方6.6米,高5.3米,全以青条石砌成,下辟拱形券洞。楼顶为悬山式,全以绿琉璃瓦覆盖.解放初曾对顶部进行过一次修楫。栏额以下四角以巨型青条石为柱,立于台基之上,四面开拱券式洞门。内立赵氏墓碑,碑通高5.5米,宽1.46米,厚0.61米。碑阳正中刻“束力封潞藩次妃赵氏墓”九个大字,字之两侧精雕云龙花卉图案,碑阴刻赵氏生卒年月;”隆庆庚午年拾壹月初八日丑时生,万历辛丑年贰月贰拾陆日寅时薨”。 叨楼之后为赵氏墓冢。墓冢高10.6米,直径为40.7米,下部6米以青条石垒砌,上部4.6米则以青白石相间垒砌,墓冢正面留有石门,内有台阶可登临丘顶。 墓冢之下为地宫,该地宫总面积为230平方米,大于潞简王地宫。地宫的建筑型制与东陵园地宫相同。 墓冢的东西两侧还建有两个直壁斗顶的丫环墓。丫环墓墓冢高约4米余,墓室各为50平方米,埋葬着两个丫环,是为随侍赵氏而陪葬的,这也是历代陵寝所罕见。 西陵园的纵,横向内埔墙,也还基本上保留了原建的原貌。

五、潞简王墓与全国明代藩王陵的比较

(一)、全国明代藩王陵的几点优势

全国明代藩王陵虽然全部遭到严重破坏,绝大多数被夷为平地,但也残存有一定数量的遗迹遗物,尤其是个别藩王的地宫,不但有保存较为完整者,还有几座系完整发掘,出土有大量的珍贵文物,对明代藩王陵墓随葬铭器的规制提供了完备的实物资料.这些方面.是潞简王墓所不及的,现分述如下:

1、蜀僖王陵地宫:蜀王府是明代大藩,建藩于成都,据史料记载,蜀王府占有成都平原十分之七的良田,是明代最为富足的王府之一,故历代蜀王的陵墓建筑,都极尽奢华。蜀僖王陵地面建筑早毁,已难考证其原貌,但其地宫建筑保存完整。其地宫为三重殿、三进四合院布局,由墓口入内依次为大门、前庭、前殿、中庭、正殿、后庭、后殿、棺室。是仿照亲王生前的宫殿形式建造的,这种建筑形式,在明代藩王陵墓中是唯一的:尤其是该地宫建筑各个部位、各个部件全部雕刻精湛,彩绘富丽堂皇,所以蜀僖王陵地宫无论是建筑形式、以及奢华精美程度,都远远超过了潞简王墓地宫。

2、山东鲁荒王陵、江西宁献王陵、江西益端王陵、益庄王陵、益宣王陵、益定王陵,地面建筑虽均已毁坏无遗,但他们的地宫却是完整发掘,出土了大批价值连城的珍贵文物,不但全面反映了明代藩王的葬制,还因他们所处时代的不同,随葬器物的多寡、精美程度的不同,反映了明代分封制度演变概况。而潞简王墓地宫的随葬品早被彻底盗空,无从考证。

3、湖北楚王陵墓群地面建筑虽遭彻底破坏,但楚昭王朱桢、楚庄王朱孟烷、楚端王朱荣绒的神道碑还基本完整。其中,楚昭王朱桢神道碑碑体高大,通高7.10米,是迄今所见明代藩王陵神道碑之最,而潞简王墓神道碑高为6,5米,比楚昭王碑低0.60米。
4、现存各藩王陵的墓冢,也有个别的较为高大,如山东鲁荒王陵,其墓冢的铺展面积为一万三干多平方米;如湖北襄定王陵,墓冢高约50米,周长约250米;襄忠王陵冢高约30米,直径50米。以上各陵的墓冢均比潞简王墓的墓冢高大。

5、山东鲁荒王陵的占地面积为16480平方米也略大于潞简王墓。此外,山东鲁荒王陵、广西桂林第三代靖江王陵,均于上世纪八十年恢复重建了各自陵区的地面建筑。因系新建,故不作比较。

二、潞简王墓的优势

从以上所述,全国明代藩王陵个别的残存建筑有超过潞简王墓者,从而可以推知,如明代各藩王陵不被破坏,其中当不乏有比潞简王墓更为宏丽壮观者。但因全部遭到严重破坏,除潞简王墓之外,没有一个能够反映明代藩王陵园全貌者。潞简王墓与之相比较,其突出的优势是多方面的。潞简王墓共有两个城垣高大的陵园组成,东为潞简王墓园,西为其次妃赵氏陵园,两个陵园除享殿、棱恩门,配殿等木结构建筑被毁外,整个陵区各部位的其它建置保存的都比较完整,即被毁的享殿等木结构建筑底部的台基、柱础等也都完整保存,基本上保存了整个陵区的原貌,这不但在全国300座明代藩王陵中是唯一的,潞简王墓被保留至今的许多建置,在许多方面甚至超过了历代帝陵。现择其要者简述如下:

1、潞简王墓区共保留石牌坊五座,其中,东陵园三座,西陵园二座。五座牌坊建筑形式各异,设计精美,雕刻精湛,每一座都是石雕艺术杰作。一个陵区保存石牌坊五座,这不但在全国明代藩王陵墓中为绝无仅有,在历代帝王陵也是罕见的。

2、东陵园共有华表两对,第一对为石刻仪仗群的标帜,竖立于陵园的最前端:第二对竖立于享殿前的两侧。每一对都是通体高浮雕云龙宝珠图案,雕工精湛,这在全国明代藩王陵也是绝无仅有,亦为历代帝陵所少见。

3、潞简王墓石兽群列石兽14种,不但在全国明代藩王陵为绝无仅有,也大大超过了明孝陵、明长陵石兽6种的明代帝陵规制,也是历代所有帝王陵所不能比拟的。潞简王墓石兽群是历代帝王陵镇墓瑞兽的大集中,历代所有者,潞简王墓皆有,历代所无者,如猰貐、爰居、、貔、狻猊等神化动物,潞简王墓也应有尽有,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绝无仅有,仅此一家。潞简王墓石兽群是※※历代帝王陵镇墓瑞兽的顶峰,是※※传统艺术宝库里的瑰宝,价值巨大,珍贵异常。

4、明代帝王宫殿、陵寝前多有金水河、金水桥之设。既为“风水”所必备,亦为点缀大型建筑前的景观。全国明代藩王陵均因破坏严重没有一处保留有此规制。唯潞简王墓完整的保存了陵前水池,池上架三孔石拱桥,连结石兽群与城门前广场神道。

5、潞简王墓区共有大型的马尾足姜 足察 3处,其中东陵园城门前者阔21米,高r5米;西陵园棱恩门前者阔18.7米,高4米,均十分壮观。这在全国明代藩王陵墓中亦为绝无仅有,亦为历代帝王陵寝所少见。

6、潞简王墓区共保留有高大的城门两座,一为东陵园城门,一为西陵园城门。东陵园城门面阔21米,高10米,单檐歇山顶,不但高大宏伟,而且为纯砖石结构无梁殿建筑,不但在全国明代藩王陵为绝无仅有,亦为历代帝王陵寝建筑所少见。赵次妃西陵园的城门面阔19.26米,下部壁高7.2米,顶部为阁楼式,阁楼已毁,柱础尚存,仅存的下部建筑仍十分宏伟。一个陵区保留有两座宏伟的城门,在全国明代藩王陵为绝无仅有,在历代帝王陵亦为仅见。

7、潞简王墓区共有两座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城堡,一为潞简王墓园,一为赵氏次妃陵园。潞简王墓园的城堡呈长方型,城墙高6米,平均厚1.5米,南北长320米,东西宽147米:赵次妃陵园的城堡呈马蹄形,后园前方,南北长258米,东西宽136米。两座城堡全以青条石砌成.形如两座规模宏大、雄伟壮观的石头城,这不但在全国明代藩王陵为绝无仅有,即在全国历代帝王陵亦同样为绝无仅有。

8、祭碑群。潞简王墓园内共有祭碑十通,分别为万历皇帝御祭碑、东宫祭碑及明熹宗朱由校、福王朱常洵,原朝廷首辅申时行、各部、院衙门、河南布政司、分守、分巡河北道等地方官员所立,现尚存八通。万历帝及东宫祭碑分立于享殿两侧,其余者分列于享殿前华表两侧。各碑均为龙首方趺,碑体高大,巍巍壮观。这在全国明代藩王陵也是绝无仅有。

9、享殿台基及享殿前的月台:潞简王墓区两个陵园的享殿虽先后被毁,但其台基及地面建筑尚保存完好。潞简王墓园享殿台基高1.2米,广33.3米,深15.6米,32个巨形柱础分四行排列,标明该享殿为面阔七间,进深三间:殿前之月台保存完整,月台的前、左、右三侧各围绕精雕白石栏楯,月台的东南、西南两角各置巨形石雕神帛炉一,炉高近4米。月台前之正※※置云龙宝珠陛石;月台前之两侧置雄威高大的石狮一对。这一组建筑,仍然十分壮观。享殿台基的宽、广尺寸及面阔进深的间数,亦与永乐九年所定的亲王墓“享堂七间、广十丈九尺五寸、深四丈三尺五寸”的规定大致相符。这在全国明代藩王陵墓中亦为仅见。

10、潞简王墓区共有大型石几筵及五供座两组,分置于潞简王墓与赵次妃墓明楼前。这两组石几筵及五供座无论是图案设计,绘画艺术,还是雕工之精,都是明代石雕艺术中的珍品。而且个体高大,如五供中的香炉。重檐缵尖顶,高达四米余,以高度论,比定陵者高出十几倍。这不但在全国明代藩王陵为绝无仅有,在全国历代帝王陵亦为仅见。以上所列,仅为潞简王墓区现存的大型建置与全国明代藩王陵的比较。因为潞简王墓区有两个尚较完整的陵园,其余细部建置的突出之处还很多,都是全国其它明代藩王陵墓所不可比拟的,不再一一详列。

结 论

潞简王墓区现存的庞大的建筑群,是全国257座明代藩王陵园中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明代藩王陵园。就其完整性而论,全国其它明代藩王陵园无法与之相比:就其所保存至今的一系列建筑而论,不但在全国明代藩王陵园中为绝无仅有,而且亦多为全国历代帝王陵所罕见,全国历代许多帝王陵也不能与之相比。潞简王墓区遍布大量的石雕艺术珍品,是一座名符其实的明代石刻艺术馆;潞简王墓的石刻仪仗群的石兽种类,为全国历代帝王陵所仅见。总之,潞简王墓建筑群在多方面具有突出的独特性。潞简王墓不仅是全国明代藩王陵园建筑的杰作,在全国历代帝王陵中亦具有极为特殊的重要地位。

  http://www_luwangling_com/xsjn/html/?93.html
已阅,学习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114
主题: 59
帖子: 829
注册: 2012年2月
视频: 《经典传奇》梁庄王墓
以下内容由 茫茫九州1 于 2012-6-14 18:40 补充
http://v_youku_com/v_show/id_XMjM1NzE5ODI0.html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114
主题: 59
帖子: 829
注册: 2012年2月
明代梁庄王墓出土部分文物精品

以下内容由 茫茫九州1 于 2012-6-14 18:38 补充
http://www_qauto_cn/viewthread.php?tid=191371&extra=page%253d1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114
主题: 59
帖子: 829
注册: 2012年2月
梁庄王墓:

2001年4月中旬至5月初,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荆门市和钟祥市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参加,共同对钟祥市长滩镇大洪村梁庄王墓进行了发掘。发掘表明,该墓是一座王与妃的合葬墓,有其独特的葬俗,墓内随葬品十分丰富。据初步统计,随葬品有金、银、玉、(珠)宝石、铜、铁、铅锡、瓷、陶、漆木、石、骨角器等共计5100余件,其中金、银、玉器有1400余件,珠饰宝石则多达3400余件。一墓随葬如此大量的金银珠宝,在已发现的明代亲王墓中未见,仅次于明代皇陵——定陵,是继定陵之后的又一明代重要考古发现。

以下内容由 茫茫九州1 于 2012-6-14 18:38 补充
http://baike.baidu.com/view/269406.htm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85.531
主题: 88
帖子: 26580
注册: 2004年6月
内容贡献勋章
可能是宁藩系统的郡王或宗室国公。亲王本人陵寝规制比这个大得多。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5.079
主题: 40
帖子: 1491
注册: 2003年1月
十二萬分感激和感謝
板主   楼主領導 公佈分享网友
大力顶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明代宁王后裔古尸出土 龙袍玉带完好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