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NG》现在是C、N和莱卡三分天下!!!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154
主题: 69
帖子: 6220
注册: 2000年5月
优质内容勋章
http://www_nationalgeographic_com_tw/ngm/feature/archives.asp
花了一天时间在台湾NG上看了2001到2002一共18期的NG图片,粗略统计了一下,发现:现在的《NG》是C、N和莱卡三分天下!!!
1,90%以上的图片是由C、N和莱卡相机拍摄,数量上C、N和莱卡势均力敌。
2,90%以上的图片是用反转片,反转片里以E-6的占绝大多数(以前传说NG只用“柯达康”);也有用彩色负片的(以前传说NG只用反转片)。
3,95%以上的图片是用135相机,少数也用120相机(以前传说NG只用135)。
4,变焦、定焦的使用比例是1:1。
5,“狗头”、“狗身”也被NG使用,比如75-300、EOS300……
6,M、P偶有出现,而CONTAX却不见踪影。
相关标签: 柯达 Contax National Geographic 反转片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浏览:3040 回帖:23
第 1 页 / 共 1 页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154
主题: 69
帖子: 6220
注册: 2000年5月
优质内容勋章
转贴
*************************************************************************
EKTACHROME与KODACHROME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EKTACHROME与KODACHROME有本质不同,KODACHROME是属于外偶型反转片,即染料没做在胶片上,必须通过K-14工艺冲洗,染料存在K-14工艺的显影液中,而EKTACHROME则是常见的内偶型胶片,也即染料直接涂布在胶片乳剂里,通过标准的E-6工艺冲洗。

K-14工艺一直都是柯达的私生子,目前K-14实验室在世界数量也有限,KODACHROME胶片拍摄完后要邮寄回柯达公司及其代理机构处理,因此KODACHROME应用受到极大限制,其种类也有限,K-14胶片片只有KODACHROME 25、64、200三款,其中25没被划入专业片,只有35毫米一种规格,而64和200则有专业型和业余型之分,规格也不仅限于135(俺见过120规格,不知道有没有散页规格)。据称KODACHROME的锐度和颗粒是强项,在暗处保存存档的期限在各种反转片中鹤立鸡群。偏暖曾经是KODACHROME的特点,但柯达说在后来通过改进胶片乳剂“偏暖”已经纠正了。

EKTACHROME因为是E-6工艺处理,自由度相对要大,因此在速度、性能提供更多的余地,有从ISO50到1600的日光片和ISO64、160、320的灯光片,尺寸有多种规格,如135、120、220和散页。EKTACHROME更适合经常性的幻灯演示。
************************************************************

1,《NG》近年来已经越来越少地使用K-14工艺的KODACHROME反转片,而是大量使用E-6工艺的反转片如RVP、RDP、E200、E100VS。
2,柯达也已经压缩了使用K-14工艺的KODACHROME反转片的产品线,现在只有64和200两种。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1.84
主题: 30
帖子: 2260
注册: 2002年2月
内容贡献勋章
楼下何必认真呢!泡菜肯定有泡菜的习惯!象XB XH 这些难到是注册商标?放松点!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9.457
主题: 101
帖子: 9006
注册: 2000年11月
我猜不用CONTAX是因为MF的不方便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1.857
主题: 42
帖子: 1242
注册: 2003年2月
拜托各位!经常看到各位大侠把徕卡写成‘莱’卡!
再次声明:著名德国光学系统品牌‘Leica’中文译名应该写成“徕卡”而不是“莱”卡因为:
a、徕卡这个称谓是德国Leica在中国唯一合法注册的商标。
b、莱卡在中国也有注册,不过是一种纺织产品。
c、莱卡冷眼看上去有点象菜卡,就是食堂打菜的那种。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8.062
主题: 31
帖子: 2036
注册: 2001年11月
众测俱乐部标识
我在上海浦东机场看了一期NG,感觉图片的质量不怎么样,和我朋友作广告用的图片比起来是小儿科了。内容很丰富,也很严谨,楼下说得对,这是一本地理杂志而非摄影杂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6.263
主题: 109
帖子: 3418
注册: 2002年11月
报告无忌:东南大学建筑系有自1917年至2003年所有的国家地理杂志!!堆的满满一架,落满了灰尘,我翻了一本1921年的合订本,发现纸张还是很好的,至少不比现在※※的<读者文摘>差,全黑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24
帖子: 563
注册: 2001年7月
Benz 7系列?!

u big brother humors very nice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5.553
主题: 173
帖子: 8442
注册: 2001年9月
优质内容勋章
>>一部电影《廊桥梦遗》,给《NG》FANS带来多少遐想

别提了... 前几天刚去瞧了一眼, 其中一座被烧得面目全非, 惨不忍睹...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0.005
主题: 38
帖子: 4399
注册: 2002年6月
辣兄下面引到的古盗鸟事件,《国家地理杂志》就在这上栽了个大跟头,
被中国媒体誉为“这家已树立百年权威的学术刊物”,其实远不能算是家
学术刊物,只是份非常成功的大众读物。也是因为它没有学术刊物的审订
水准,又急于要抢在真正的学术刊物之前报道这一“重大古生物发现”,
结果是被骗子愚弄,事件成了闹剧,很丢人。

不过应该说,NG还是很有些职业道德的,过而能改,事后就宣布,再也不
抢在专业学术刊物认定之前,发表类似“重大新发现”了。倒是国内有的
“学者”欺世盗名且厚颜无耻,拒不认错还反咬一口。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8.251
主题: 121
帖子: 3458
注册: 2001年11月
优质内容勋章
德国的确用奔驰做出租,而且就是7系列的。

北欧也是,用volvo V70和Benz 7系列做出租,最多了。

因为大,马力足,而且国外出租车费很贵,每公里7-10rmb,还有50-100rmb不等的起步费,几百元坐一次出租,很正常。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154
主题: 69
帖子: 6220
注册: 2000年5月
优质内容勋章
往2000年以前找找,兴许能找到CONTAX。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7.677
主题: 20
帖子: 1140
注册: 2001年7月
CONTAX的fans们要气s乐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2.568
主题: 148
帖子: 3935
注册: 2001年12月
优质内容勋章
有没有看nikon 自己的网站 上面贴的片 很差 !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1.627
主题: 107
帖子: 2094
注册: 2001年1月
什么是生产资料,什么是生活资料,什么是生产工具?
据说德国用BMW和奔驰做出租车,但型号应该不会是740i和S600。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154
主题: 69
帖子: 6220
注册: 2000年5月
优质内容勋章
转贴

吉姆·斯坦菲尔德谈摄影

来源:摄影世界

--------------------------------------------------------------------------------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吉姆·斯坦菲尔德有着 33年摄影经验、曾在100多个国家拍摄过上百万张照片。

  摄影经历

  摄影对于我来说,注定是毕生的事业。我出生于一个新闻摄影记者的家庭,从使用玻璃底版、镁光灯的年代到早期使用徕卡相机的岁月,我的父辈们一直投身于摄影事业之中。我时常为父辈们的敬业精神所感动,也从他们的摄影工作中感受到工作的艰辛。这是一项需要付出毕生精力去做,却不一定能做好的工作,极富挑战性。  
我花了两天时间跟踪拍摄一爵士乐队在街头演奏,还在夜间跟着到演出厅,那里光线很暗,必须在利用好现场光的上,再加补光,同时又不能破坏演奏气氛。演奏厅很拥挤,我以部分听众的脚作为前景。徕卡弗莱克斯单反2相机,手动档拍摄,21mmf2.8镜头,1/15秒,f8。以闪光灯的闪光指数和测光表提供的曝光值作曝光指数。

  

  我的摄影生涯始于在《密尔沃基日报》工作的那段时间。那时候,这家报纸的摄影记者拥有最新推出的电子闪光灯、多功能照明工具等摄影装备,他们的彩色摄影技术是首屈一指的。报社老一代有名气的摄影师,已跳槽到《生活》杂志和《国家地理》杂志。新一代摄影师已在编辑部充当主角,那里的确是培养我具备多种才艺的地方。而父亲对我说,在这家报纸呆的时间不要超过5年,尽你所能地学,特别是彩色摄影技术。如果你要发挥才能的话,就应从报纸转到一家杂志去工作。

  1965年我来到《国家地理》杂志。在这里,采编人员有学识、技能、有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我意识到有很多知识需要我去学习和掌握。我不仅需要提高摄影理论水平和艺术鉴赏力,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爱动脑筋的处事态度与对工作的投入精神。

  在采写一篇以"黄金"为主题、内容涉及全世界的特写报道时,文字记者怀特的敬业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他能够将自己融入到百姓的生活中,和他们友好相处,赢得他人的信赖。从他身上,我也渐渐学会了贴近拍摄对象。

  在《国家地理》杂志工作能使人成熟起来,你的潜能都能激发出来。那里竞争很激烈,而每个人只要努力,都能在竞争中茁壮成长。   


我在广州拍摄京剧演出的照片大同小异,并不满意,我想可能和拍摄主题离得不够近。这张照片前景中,在对镜化妆的女孩是画面中唯一清晰的地方,那里光线很暗,我用1/8秒的速度,f/4的光圈拍摄的"机身:尼康N8008,20毫米f2.8尼克尔镜头,柯达康200胶片,手动对焦,美能达IVF测光表测光。
拍摄体会

  我不迷信胶片和相机。我知道怎样使用它们,但是我并不完全依赖它们。我更多的是把它们作为一种手段,作为我智慧的一种延伸。

  拍照时我不用滤光镜,我希望保持光线原来的色调和韵味。多数时候我将相机支在三脚架上拍摄——特别是在黎明和傍晚时分拍摄时。在使用长焦距镜头时,我总是以手持测光表复核镜头测光控制系统(TTL)提供的曝光值。只要有可能,我总是采取包围曝光法拍摄。

  到《国家地理》杂志工作后,我逐步养成对拍摄地点、对象做全面、详尽调查研究的工作习惯。在每个拍摄点,我总是要考察那里的光线状况、拍摄对象的活动状况、动作过程,看看这个地方有没有拍摄到现场新闻的可能性。每一次我总能了解到一些可以增加报道深度的东西。每当我完成对某个国家的一个报道时,我有充分信心认为我已尽了最大的努力,是带着能反映出拍摄对象的特征和性格的报道离开的,而没有先人为主。  
我千方百计想为埃布拉古城遗址注入些生活气息,它距有蜂巢形建筑,我在日出时拍下这张照片,日出赋予画面瑰丽的色彩和颇具魅力的阴影。徕卡弗莱克斯单反2相机,手动档拍摄,180mmf2.8镜头,1/125秒,f5.6。高森Luna-pro测光表测光。

 

  我的风光照片几乎都是在日出前后拍摄的,在我看来,日出前后比日落时分更容易出现变幻莫测的天气情况,如下雨、飘雾、霜降、下雪和特有的光线等。我总是设法不错过这种天气,这种时候我往往要拍掉三四个胶卷才觉得痛快。不理想的天气和雾霭有时会给拍摄带来意外的好处,因此天气不好并不能成为睡懒觉的借口。而我总是非常认真地对待所选的拍摄主题,尽可能把在拍摄时会出现的惰况都古计到。我经常是认为已竭尽全力而且觉得拍摄得满意时才离开。

  我是个爱散步的人,只要有空闲,我总是在街上逛,设法发现有意思的、有价值的事情,这种努力常常给图片报道增加趣味。伟大的摄影作品很少是偶然拍到的,如果你花费较多的时间外出观察,你的拍摄机会就会增加。敏捷的眼力和富有好奇心是上天赋予成功摄影者最有价值的东西。既然能拍摄到极佳照片的瞬间很少出现,如果一旦出现,你就绝不能错过。切不要对你的拍摄对象漫不经心,要研究他们的姿态、面部表情,时间长了,你就会对自己在摄影技术上的进步感到惊讶。 (戴增义 编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154
主题: 69
帖子: 6220
注册: 2000年5月
优质内容勋章
转贴:
“古盗鸟”骗局又起名誉纠纷

--------------------------------------------------------------------------------

    中国科学家徐星曾揭露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重要发现“辽宁古盗鸟”是一起骗局,本报于今年五月作过详尽报道。时隔数月此事再起波澜,有人指出揭伪事件本身就是骗局,徐星因此卷入名誉纷争。
  轰动一时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辽宁古盗鸟”骗局再爆新闻。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季强博士最近撰文指出,当初指认“古盗鸟”为数种化石拼接而成的虚假标本的“打假英雄”徐星就是造假丑闻的参与者。昨天,徐星和他所在的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约见记者,表示要以法律方式告季强诽谤。

  “打假人”遭攻击

  事件的起因缘自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一篇论文。这家已树立百年权威的学术刊物在去年发表了有关“辽宁古盗鸟”重大发现的论文。然而几个月后,这家以严格审稿程序而闻名的刊物又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重大错误——来自中国的青年科学家徐星博士证明“辽宁古盗鸟”化石只是走私者伪造的拼接物。一时间,美国的《科学新闻》、《美国今日》和英国《自然》杂志争相报导这一科学丑闻。本报也于2000年5月9日报道了这一事件。事后,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季强博士在《香港文汇报》发表属名文章《“辽宁古盗鸟”事件真相》,直指徐星是一个“利欲薰心、成名心切、不顾国家利益、不顾科学事实”的造假人和“打假人”。指出徐星在此之前还曾为该标本写过吹捧论文。10月5日,《南方周末》又以整版篇幅刊登季强访谈,再次指责徐星等人制造骗局。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后来也特别约请一位新闻界以揭“黑幕”闻名的资深记者来调查“辽宁古盗鸟事件”。就在《南方周末》登出季强访谈的同时,今年第10期的《国家地理杂志》又刊登了洋洋万言的“辽宁古盗鸟来龙去脉”报告,文章肯定了徐星的功绩,强调如果没有徐星的揭露,美国会有一批人因这件假化石成为科技名人。

  古脊椎所欲告季强诽谤

  昨天,中科院古脊椎所有专家站出来驳斥季强的言论。季强在文中明确说在徐星揭露“古盗鸟”是假货之前,就有两人曾见过“古盗鸟”化石,并认出是伪造品,其中一个就是中科院研究员董枝明。但董表示此前并未见过这块化石。董枝明说,辽宁古盗鸟化石是世界第一次无偿归还※※的文物标本,为什么对国家作出贡献的人会受此无端诽谤!刚刚从美国归来的周忠和博士也指出,季强文中谈到的“辽宁古盗鸟”化石特征与实物多处不符,周指季在写这篇文章时不负责任。记者昨天再次见到了事件核心人物徐星。31岁的徐星说,这事来得很突然,他和季强相识已久,他揭露“辽宁古盗鸟”真相后季还打电话问候他这位“小老弟”。但据记者了解,古脊椎所和季强所在的中国地质博物馆历来有学术之争。徐星说,季强提到的论文实际上并非他本人所写,他只是改编者,并以第四作者出现。他也是看过化石后才怀疑是假的,后来考古时他找到了假化石的另一半,从而揭穿这一骗局。 《北京晨报》(晨报记者薛晖)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9.031
主题: 25
帖子: 1088
注册: 2002年3月
辣泡菜
泡菜
上图:0/0
发帖:342K/4532
删贴:11/9K/116
注册:2000年05月  “ 正常现象 ”
————————————

对,我也认为是正常现象 。
我一直想说的是,《NG》不是纯摄影杂志,《NG》的图片是文章的辅助说明,在摄影器材上的选择应该同TIME、人民日报等差不多。如果《NG》是纯摄影杂志,嘿嘿,恐怕哈苏120也是小儿科。
一部电影《廊桥梦遗》,给《NG》FANS带来多少遐想

haha , 是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154
主题: 69
帖子: 6220
注册: 2000年5月
优质内容勋章
转贴
内幕:国家地理杂碎
http://tech_cn_tom_com??2001年04月28日??来源:三联生活周刊??沈宏非

这个题目表示了我与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之间的一些极其琐碎的小事以及有关的一些杂念。

十几年前,我给《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当过助手,事前也不是没有犹豫过:这是一本美国杂志,而且是"国家"级的。但雇主向我保证:《国家地理》杂志老祖宗定下的办刊宗旨是:"不论任何国家、任何民族,只描述其好的一面,绝不刊登不友善的文章。"事后,这番承诺被铁一般的事实所证实,非但如此,更绝无什么"三七开"、"二八开"的余地。此外,我还大略了解到这本杂志的图片制作:任务是这样的,京、沪、德三个城市,每地拍摄10天,每天拍足反转片10卷。拍好的3O0卷反转片被送往大洋洲处理,然后转到美国,编辑与远在亚洲的摄影师通过越洋电话反复讨论了大部分的底片,然后给了摄影师新的指令:沿原路再跑一趟,外加《国家地理》的老根据地云南,共拍400卷。

不知道过了多久,照片终于在这本杂志上刊登了,两幅。

后来,我就到北京采访亚运会去了,亚运会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幕发生在男子110米栏的赛场:110米栏的终点附近挤满了摄影记者,并且自动分做两堆,一堆老中,另一堆老外。那边发令枪一响,就听得老外那一堆里立即响起了扫射般密集的快门和马达转动声,一直响到终点,老中那堆,却要等到运动员接近终点时才整齐地发出'哗啦"一声,像是一个师傅教出来的。

那个年代,但凡有点追求的中国摄影记者都爱跟你谈亨利·卡蒂埃一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说实话,我认为"决定性"的并不是什么瞬间,软片的"宝贵",使他们的摄影动作看起来很像电影中老※※在打伏击时的特写镜头:"近一点,近一点,再近一点……开火!"

90年代以后,尽管《国家地理》杂志在制作上仍保持着"最顶尖"(cuttingedge)的水准,而我也深信※※的摄影记者绝对有充足的"弹药"在可能将来的北京奥运上大打出手。但是作为一个中国读者,我仍然觉得他们这样搞法实在是太浪费了,浪费得让我沮丧,对这本光滑的黄边杂志;我再也提不起兴趣。我想这也是很自然的事,贫富缩小了之后,又有了思想上的差距,年纪大了,不敢再看这种过于保守的东西(同时被放弃的还有另一本该国的主旋律杂志《PlayBoy》,杂志催人老啊。

这只是一个很私人的认识问题,《国家地理》永远都不缺读者,在※※,更有不少人立下雄心壮志要办一本中国人自己的《国家地理》。与此同时,此事近来又扯上了品味问题,据说《国家地理》是小资手里的标准杂志,我猜想,一本杂志和它代表的酷劲,大概自《廊桥遗梦》那会儿就在当时还是中学生的※※小资族群中开始蕴酿了。此外我还记得,福赛在他那本刺痛并且激励了很多人的书里说过,凡在客厅里出现《国家地理》杂志的,主人的品味及其在美国的社会等级就要减去2分,失分与客厅里出现一张塑料座椅相同。当然这都是美国内部的※※※※。我上中学的时候,样板戏舞台上痛陈着"爹不是你的亲爹,奶奶也不是你的亲奶奶",全上海的学校里也流行着把化学不叫化学,物理也不叫物理,前者改叫"农业基础知识",简称"农基";后者革新为"工业基础知识",简称"工基"。作为参与教育革命的一分子,我和部分同学均认为凡是名中带"理"或"学"的都不能体现出必要的阶级性,因此数学其实也很有必要改为"数基",地理则应改名叫"地基"。

我的地理课没有上好,一方面是被"※※※"及其在上海的死党耽误了,另一方面,大概是因为地理课本的制作实在太差,唤不起学习的兴趣。《国家地理》杂志在70年代制作一张图片的成本,足以把我们全年级的地理课本都用进口芬兰纸印成全彩的。但是值得欣慰的是,《国家地理》杂志在美国国内所应起到的普及和提高的作用似乎也不明显,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现任理事会主席吉伯特·葛罗夫纳也承认,在对意大利、墨西哥等9国青少年进行的地理知识测验中,美国学生"很悲哀"地排在最后。

办一本中国人自己的《国家地理》也许很有必要,不过《国家地理》的主管单位不是白宫而是一个家族性的"事业单位",而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或"经济地理"等正常概念之外,并没有多出一门名叫"国家"的更权威的地理学科。思想端正了,剩下的就是要舍得花钱,花大钱。约瑟夫·洛克当年凭什么生生地把先其来到丽江的英国植物学家沃德赶走,成为香格里拉的第一个"发现者"?靠的就是《国家地理》的钱。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Lok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1.021
主题: 25
帖子: 10585
注册: 2002年2月
NG是个梦!遥远的梦!!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5.863
主题: 59
帖子: 3733
注册: 2002年1月
本就无甚了得,萝卜青菜个有所爱。。。ng的摄影师也都一个样。。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154
主题: 69
帖子: 6220
注册: 2000年5月
优质内容勋章
“ 正常现象 ”
————————————

对,我也认为是正常现象 。
我一直想说的是,《NG》不是纯摄影杂志,《NG》的图片是文章的辅助说明,在摄影器材上的选择应该同TIME、人民日报等差不多。如果《NG》是纯摄影杂志,嘿嘿,恐怕哈苏120也是小儿科。
一部电影《廊桥梦遗》,给《NG》FANS带来多少遐想

[辣泡菜 编辑于 2002-10-25 08:55 ]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154
主题: 69
帖子: 6220
注册: 2000年5月
优质内容勋章
http://www_nationalgeographic_com/photography/qanda/

What types of cameras do they use?
It’s up to the photographers, and their most popular choices are Canon and Nikon 35mm SLRs and the Leica M6 range finder.

What types of film do National Geographic photographers use?
Nearly all use 35mm transparency film, such as Fuji Provia 100, Fuji Velvia 50, Kodachrome 64, and Kodachrome 200. Brand and type are up to the photographer, but most use three or four different emulsions, depending on the situation. They also use small amounts of other 35mm transparency emulsions as well as some 35mm color negative and larger format films. In 1995 they shot 32,000 rolls of film on magazine assignments

[辣泡菜 编辑于 2002-10-25 00:23 ]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154
主题: 69
帖子: 6220
注册: 2000年5月
优质内容勋章
http://magma_nationalgeographic_com/ngm/archives.html

英文网站里的数量更多。
手头有几本印刷品的NG杂志,里头几乎没有什么拍摄数据,所以对一些“传说”一直不敢吭声,嘿嘿,网络就是好!信息量大!
NG摄影师器材的神秘光环终于不再神秘,也同其它类似报刊杂志一样。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NG》现在是C、N和莱卡三分天下!!!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