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老镜头的故事*老镜头讲故事 [更新 Zeiss Ikon Contarex 牛眼] [主题管理员:9th]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9th
泡菜
泡网分: 0.288
主题: 4
帖子: 299
注册: 2006年2月
自从去年入手5N以来,被手动老镜的光影表现以及把玩乐趣所吸引,前后经手了若干不同时期不同厂家不同特点的各色镜头。由于摄影水平有限,并没出多少好片子,却对老镜头的※※产生了兴趣。这些大多比自己还老的时光画笔,曾是不同时代的设计师们各尽所能的倾心力作,曾是各自的生产商争夺市场的重要武器,也曾为它们的使用者纪录下许许多多的精彩瞬间,后来却随着照相技术的发展变革,一度被遗忘在储藏间积累灰尘。。。感叹于它们历经了几十年时光荏苒流传至今,特把自己所学所知记录下来与同好分享。不确切之处希望个中的前辈能人们不吝赐教。同时也欢迎"器材无用论","无图无真相论"者在嗤之以鼻,板砖棍棒之余贴图互勉。

许多经典的镜头背后往往有一些有趣的故事,而每一颗镜头本身又是拍摄者用来讲故事的工具,于是便产生了“老镜头的故事”和“老镜头讲故事”这样的想法。不过在讨论每颗镜头个体之前,想先回顾一下镜头发展的※※背景,以便更全面地了解这些镜头在设计和制造时所处的特定环境和相应的条件限制。我斗胆把二战后手动镜头(限于135画幅)的发展划分成几个时代,每个阶段分别粗略对应到10年左右的时间跨度。当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样的断代划分难免过于笼统,甚至牵强不通,更何况自己接触过的镜头仅是繁多产品中的九牛一毛,因此其中肯定有很多臆断的成分。个人意见,仅作参考吧。

50年代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关键词:创新

经历了二战的硝烟和东西德的分裂,德国传统的相机和光学产业在战后开始逐步复苏。
1949年,东德的Contax S和Praktica FX拉开了M42的序幕,与Ihagee生产的Exakta一起,开启了一段近10年的分治单反天下的※※(严格地说是焦平面快门单反,不过西德的Contaflex,Retina等镜间快门系统的扩展性和灵活性相对有限,未成大器)。为这两种卡口设计和生产配套镜头的产商有Carl Zeiss Jena, Schneider, Rodenstock, Kilfitt, Steinheil, Meyer, Enna, Schacht, Angenieux等等,这几乎囊括了在当时最优秀的光学品牌。
在此期间,还诞生了许多开创性的镜头设计,比如第一只用在35mm画幅的反望远(Retrofocus)镜头Angenieux 35 F2.5 Type R1(1950),第一只微距镜头Kilfitt 40 F3.5 Makro(1955),和第一只变焦镜头Zoomar 36-80 F2.8(1959)。而其他相对发展成熟而且简易实用的设计,比如Cooke Triplet, Tessar, Double-Gauss等结构,更是以不同的变化形式被广泛应用。
旁轴领域,徕卡推出了M3,新的卡口内径更大,为更优秀的镜头设计铺平了道路,Summicron, Summilux等名号相继问世。西蔡继承了战前的Contax系列旁轴相机,进一步加入了Planar,Biogon等一些新的镜头设计。Voigtlander为Prominent至尊系列相机配套生产的Ultron, Nokton都是一代经典。
与此同时,日本光学也开始起步,大部分厂家主要以复制Leica螺口,Contax等旁轴相机系统为主。而前苏联更是依靠二战后从德国运回来的战利品沿用Zeiss, Leica经典的设计,开始大张旗鼓的制造各种相机和镜头。

总之各种产品可谓遍地开花,一片繁荣。不过,这一阶段仍然属于135画幅发展早期,可供选择的光学玻璃有限,镀膜技术也以单层为主,因此镜头设计相对受限。另外,在50年代末自动光圈被广泛使用之前,镜头的机械结构比较简单,加工宽容度相对较大,镜头的光学部分占据了设计的主要精力和制作的主要成本。所以,这时的镜头基本以玻璃取胜,靠优质的玻璃来获取理想的成像效果,其中稀土玻璃的使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般来说,这些镜头耐用性稍差,尤其东德和苏俄的镜头,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初期,较多使用铝制镜头桶,经过多年的磨损和岁月的侵蚀,到现在基本都外观欠佳,对焦也常常不顺或不匀。而且由于年代久远,镜片刮花起雾等现象比较多见,选择时要加倍小心谨慎。

代表作:
Zeiss大小B,Steinheil白银Q系,Leica Summicron, Voigtlander Nokton, Septon

60年代 逐鹿中原 鹿死谁手
关键词:竞争

50年代中后期,日本产商开始更多转向单反市场,早期的Miranda, Ashahi, Topcon, 紧随其后的Nikon, Canon, Minolta, Konica,各自生产了使用方便,又价格低廉的单反系统。由于旁轴相机销量越来越差,Zeiss Ikon和Leica也分别推出了各自的单反系统Contarex和Leicaflex,整个相机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用户从中得到了两个显而易见的好处,一是优惠的价格,二是优质的产品。价格方面,以Exakta单反相机为例,十年前定价三百多美元的带标头套机在六十年代末只要七八十元就能买到。产品方面,相机的突破性技术层出不穷,镜头也往往都是各厂商不惜成本的精华之作。
至于竞争的结果,大家已经都知道了。富有创新精神的日本企业,在本国※※对相机产业的支持和美国对日本经济的扶植下,市场份额很快超过了传统德国制造商。到六十年代末,德国厂商举步维艰,
Voigtlander, Kilfitt, Steinheil这些大名鼎鼎的老品牌在残酷的竞争中相继倒下,许多其他厂商也是或破产或合并或退出,德国在摄影领域的霸主地位从此土崩瓦解。

60年代前后的十几年里,各家厂商都在镜头的研发上投入大量精力,无形之中展开了一场(画质)更高,(光圈)更快,(操控)更强的竞赛。期间生产的镜头总体而言,在玻璃选材,光学设计,机械加工,外观手感各方面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综合素质出色。与此同时,设计师们的设计理念又不尽相同,对计算机辅助的依赖程度也相对较低,因此不同镜头的表现特点突出,各有千秋,不象现代镜头一样千篇一律,缺乏个性。所以个人认为,这些镜头可能算是手动头里面最具有把玩性的。

代表作:
Contarex系列,Icarex系列,Leica Summilux, Summicron-R

70年代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关键词:分化

60年代后期,随着价格的下降和消费者购买力的提高,以前算是奢侈品的可换镜头相机在欧美市场开始广泛进入寻常家庭。市场的快速膨胀也吸引了许多良莠不齐的副厂镜头和代工镜头的出现。多方面的因素加上70年代中期能源危机的影响,已经占领市场的日本企业相应作出了一些成本控制的举措,包括推出相对经济廉价的产品线,设计开发时更多考虑对制造成本的妥协,以及更多使用合成材料来代替金属材料。这样一来,照相器材就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产品分化,高端产品以追求极致来彰显技术实力,普及产品则靠低廉价格满足大众需求。
这样的背景下,蔡司徕卡等老牌德国厂也迫不得已,开始寻求和日本企业的合作来维持生存,所谓“如果不能击败你的敌人,那就加入他们”。Zeiss Ikon停止相机生产后,蔡司先后与宾得雅西卡在机身镜头的设计制作方面进行合作。徕卡与美能达合作设计生产了CL旁轴相机,在R系统中更是索性照搬了部分美能达的单反机身和镜头设计。禄莱在新加坡建了生产车间,部分镜头则外包给玛米亚等日本公司。总之,所谓纯正的德国血统逐渐淡化。恐怕只剩东蔡以及潘太康由于有本国经济保护,受到的冲击相对较轻,不过Exakta,Prakica等相机的出口也大大缩水。

如果不考虑90年代后才开始较多应用的非球面和APO设计的话,传统定焦镜头的光学设计在70年代中期基本达到了顶峰,加上多层镀膜技术的成熟,这个时期的镜头特点跟现代镜头比较接近。在看家的顶级产品上,一些产商开始使用非球面,APO,浮动镜片等设计,来达到对镜头素质的极限追求。

代表作:
东蔡三宝, Contax Y/C系列, Noctilux 50/1.0, Apo-Telyt-R长生剑, Noct Nikkor, 佳能300/2.8 S.S.C. Fluorite, SMC Takumar 15/3.5非球面

80年代以后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关键词:消退

这个时期以后,大部分厂家的主要精力都更多投入在变焦,自动对焦等方面。随着85年后自动对焦相机的逐步普及,手动镜头渐渐淡出了※※舞台,留下的经典更多是在转接市场上改口换屁股发挥余热了。剩下坚守阵地的,恐怕只有徕卡,他们在80年代的消沉之后,以90年的Summilux 35/1.4 ASPHERICAL为代表,开始推出了更多更广泛应用非球面和APO设计的手动镜头,续写着所谓的“徕卡神话”。

代表作:
Pentax A* 200/4 ED Macro(选择的原因主要是它那透露着悲情色彩的别号--“离别钩”,正如这些经典老镜的命运)

长篇大论,到此为止,后面陆续介绍一些自己所玩过的手动镜头。

本帖最后由 9th 于 2021-6-18 09:32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相关标签: Contax 美能达 徕卡 Voigtlander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浏览:9828 回帖:187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陈年泡菜
泡网分: 106.437
主题: 124
帖子: 40827
注册: 2002年5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 ILCE-7M2
★ NEX-7
Carl Zeiss Planar 1:2 f=50mm
自动对焦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106.437
主题: 124
帖子: 40827
注册: 2002年5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 ILCE-7M2
★ NEX-7
Contarex Planar 1:2 f=50mm银版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9th
泡菜
泡网分: 0.288
主题: 4
帖子: 299
注册: 2006年2月
ygh0485 发表于 2021-6-17 11:35
有红外滤镜加成成分


原来还有这个效果,学习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2.172
主题: 6
帖子: 3296
注册: 2009年2月
9th 发表于 2021-6-17 10:18
赛破铜用的很棒  

稍微邪恶的问一下,是美女的皮肤本来就这么滑嫩还是红外滤镜的加成?

有红外滤镜加成成分 本帖最后由 ygh0485 于 2021-6-17 11:36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9th
泡菜
泡网分: 0.288
主题: 4
帖子: 299
注册: 2006年2月
ygh0485 发表于 2021-6-16 19:31
Septon(红外)


赛破铜用的很棒  

稍微邪恶的问一下,是美女的皮肤本来就这么滑嫩还是红外滤镜的加成?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2.172
主题: 6
帖子: 3296
注册: 2009年2月
Septon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2.172
主题: 6
帖子: 3296
注册: 2009年2月
Septon(红外)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2.172
主题: 6
帖子: 3296
注册: 2009年2月
Septon(红外)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2.172
主题: 6
帖子: 3296
注册: 2009年2月
Septon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2.172
主题: 6
帖子: 3296
注册: 2009年2月
Septon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9th
泡菜
泡网分: 0.288
主题: 4
帖子: 299
注册: 2006年2月
Contarex 135mm F2.8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9th
泡菜
泡网分: 0.288
主题: 4
帖子: 299
注册: 2006年2月
Contarex 135mm F2.8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9th
泡菜
泡网分: 0.288
主题: 4
帖子: 299
注册: 2006年2月
Contarex 85mm F2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9th
泡菜
泡网分: 0.288
主题: 4
帖子: 299
注册: 2006年2月
Contarex 85mm F2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9th
泡菜
泡网分: 0.288
主题: 4
帖子: 299
注册: 2006年2月
Contarex镜头拍的不多,胡乱贴几张。

Contarex 35mm F2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9th
泡菜
泡网分: 0.288
主题: 4
帖子: 299
注册: 2006年2月
接着上一次的话题,今天就具体聊一聊Zeiss Ikon。
之前提到,Zeiss Ikon(以下简称ZI)是在蔡司基金会的资本运作下,于1926年由多家相机厂合并而成,这里包括蔡司早期收购合并的ICA,配备Ernostar镜头的Ernemann,以Dagor镜头闻名的Georz,还有生产Contessa和Nettel相机的Contessa-Nettel,都是大名鼎鼎的角色。所以从成立伊始,ZI就是涵盖多条生产线,上百个相机型号的行业巨头。ZI成立之后没多久,就着手开发了跟Leica竞争的Contax旁轴机。靠着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系统,ContaxRF在市场上大获成功,配套的镜头主要由随Ernemann加入的Ludwig Bertele设计,还有一部分则出自Willy Merte等原先蔡司耶拿光学厂的设计师之手,素质上更是大幅领先竞争对手,如今仍受爱好者追捧。
二战以后,ZI在西德依靠从耶拿和德累斯顿抢运过来的部分设计师和工程师们重新组建了光学和相机部门,并于50年代初期基本恢复了Contax旁轴系统的生产,但没过几年,随着徕卡M的问世和单反的逐渐流行,ZI虽然推出了多款相机型号,但由于上次提到的战略失误,及繁复的产品线等因素,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差。终于,管理层痛下决心,推出了Contarex牛眼系列单反相机。
说到Contarex系列,就不得不提它无与伦比的做工。据说这部由一千多个零件组成的机器,在装配过程中的每一组工序之后,都会经过一次全面检验,以达到最高水平的品质保证,每一个螺丝都直接粘合固定,因为一旦安装到位就不需要拆机维修,而牛眼镜除了高超的用料和工艺,还特意对全系列进行发色匹配,部分大光圈镜头在对焦时甚至要进行光圈修正以保证精准曝光,而对焦桶更是每一个都经由手工打磨,表面的质感和对焦的顺滑让人爱不释手,可见蔡司几乎是把Contarex当成奢侈品来打造的。这样的投入换来的是一件件工艺品般的产品,而与之相伴的则是高昂的成本,笨重的体积也被讽刺地评价为“世界上最小的6x6单反相机”。最终,定价过高的Contarex销量有限,也未能扭转ZI越来越严重的财政赤字。1971年,在麦肯锡的评估和建议下,蔡斯集团决定关停45年※※的Zeiss Ikon,Contarex作为其最后的绝唱,则长久回响在拥趸者的赞誉声中,可以说每一部Contarex相机和每一支Contarex镜头都称得上是相机史上最璀璨的明珠。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8.687
主题: 177
帖子: 5781
注册: 2002年12月
年内主力装备
LEICA M10 MONOCHROM
ILCE-7RM3
9th 发表于 2021-5-26 13:17
Voigtlander Septon 50mm F2

端庄大气~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9th
泡菜
泡网分: 0.288
主题: 4
帖子: 299
注册: 2006年2月
Voigtlander Septon 50mm F2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9th
泡菜
泡网分: 0.288
主题: 4
帖子: 299
注册: 2006年2月
Voigtlander Septon 50mm F2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9th
泡菜
泡网分: 0.288
主题: 4
帖子: 299
注册: 2006年2月
Voigtlander Septon 50mm F2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9th
泡菜
泡网分: 0.288
主题: 4
帖子: 299
注册: 2006年2月
Voigtlander Septon 50mm F2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9th
泡菜
泡网分: 0.288
主题: 4
帖子: 299
注册: 2006年2月
接下来出场的是福伦达的另一支明星标头Septon。跟一众从6片4组发展演化而来的双高斯标头比,Septon中间夹镜片的独特设计不论基本素质还是成像风格都有很好的口碑,就不必赘言了。不过借此机会,倒是想顺便说说DKL和镜间快门。
说起来很有意思,同样作为成像三大要素之一,比起镜头和感光器,快门的话题度几乎为零。对于感光器,有感光度,宽容度,色彩感,颗粒感/像素值的差异和比较。镜头就更不用提,各种参数和图表不说,还有品牌,味道等等玄学加成。而对于快门,大家唯一的要求就是精确,而且还是理所当然,无需考虑的。其实在※※上,快门的革新与发展对摄影的影响也很大,从19世纪的单片幕帘式快门一直到现在的电子静音快门,也代表着机械电子制造技术的不断突破。尤其是五六十年代的纯机械快门,打开看看里面的发条和齿轮严丝合缝协同工作,会给人一种莫名的治愈。而在胶片时代,尤其早期快门寿命有限,其准确度也是需要定期专门去测试的,否则拍出来的片子可能成卷成卷的出现曝光偏差甚至拍摄报废。
说到DKL,可能蛮多人不知道其来源为一个人名,Friedrich Deckel。他早年在蔡司的耶拿实验室做机械工程师,后来于1903年创立了同名精密机械厂。Deckel的产品包括Compound快门和后来更有名的Compur快门,在上世纪前半叶声名显赫,五十年代的鼎盛时期曾经也是拥有三千多员工的大厂。不过随着可交换镜头相机的普及和焦平面快门的发展,镜间快门的市场份额逐渐萎缩,他们便于1956年推出了集成镜后快门和光圈联动功能的DKL卡口,应用在Voigtlander Vitessa-T以及后来的Voigtlander Bessamatic,Kodak Retina Reflex,Braun Paxette等机器上,是西德最主要的135画幅交换镜头卡口。DKL的镜间快门虽然比焦平面快门有小巧耐用,闪光同步等优势,但由于卡口直径小,镜头设计大大受限,流传下来的名头也基本只是F2左右的标准镜。
而DKL和镜间快门之所以在当时的西德产相机中占到这么大的统治地位,就不得不提其幕后推手蔡司集团。Ernst Abbe对蔡司在光学上的贡献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可能是在Carl Zeiss去世后于1889年建立的以纪念老朋友而命名的卡尔蔡司基金会。蔡斯基金会在吸收了Carl Zeiss儿子和Otto Schott的股份后,全资控股了蔡司耶拿光学厂和肖特玻璃厂,而后又不断进行资本扩张,吸收合并多家相机厂成立了蔡司依康相机厂,成为庞大的光学集团。作为相机中最主要机械部件的快门当然不会被集团忽略,在1931年蔡司基金会秘密收购了Compur以外另一大镜间快门Prontor的生产商Gauthier。而Compur快门的专利权更是一开始就被蔡司买断,授权给本身就出自蔡司的Deckel生产,因此蔡司集团其实是德国当时几乎所有镜间快门的真正金主。也正因为如此,在五十年代焦平面快门越来越流行的时期,蔡司集团主导的西蔡一直抱守对镜间快门的需求而主要发展Contaflex等系统,而控股福伦达后继续推出使用DKL卡口的Bessamatic也就是顺理成章之事。只可惜这样的决策在事后看来是一大败笔,也让我们的五十年代老镜头群里缺少了西蔡的名号(135画幅),可惜!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9th
泡菜
泡网分: 0.288
主题: 4
帖子: 299
注册: 2006年2月
Voigtlander Ultron 50mm F2 收两档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9th
泡菜
泡网分: 0.288
主题: 4
帖子: 299
注册: 2006年2月
Voigtlander Ultron 50mm F2 全开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9th
泡菜
泡网分: 0.288
主题: 4
帖子: 299
注册: 2006年2月
Voigtlander Ultron 50mm F2

全开的分辨率和细节都很好(焦点倾斜是接环厚度不均匀造成的)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9th
泡菜
泡网分: 0.288
主题: 4
帖子: 299
注册: 2006年2月
Voigtlander Ultron 50mm F2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9th
泡菜
泡网分: 0.288
主题: 4
帖子: 299
注册: 2006年2月
承接Nokton,就从Ultron开始吧。在Nokton的盛名之下,Ultron比较缺乏存在感,再加上需要比较独特的对焦接环,有Nokton的人会觉得它鸡肋,没Nokton的人大概又不太会专门去配个比镜头本身还贵的转接环,真是处境尴尬。但其实若论基本素质,Ultron在50年代的F2标头队伍里罕逢敌手,包括后来的标杆SummicronDR也未必能好到哪里去。Ultron的设计出自Albrecht Tronnier之手,他基于战前在施耐德设计的6片5组Xenon结构,用更新的玻璃和更优化的曲率,对高阶球差,慧差和色散进行修正,跟同一时代很多其他低反差镜头比起来全开效果更鲜艳明快,在强光下画面也不会显得太平淡乏味。只是我之前没有好用的接环,再加上已经有了Nokton和更后期的的Ultron凹玉,对至尊版的Ultron浅尝辄止,草草就出掉了,至今仍有点遗憾。
本帖最后由 9th 于 2021-5-24 07:41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9th
泡菜
泡网分: 0.288
主题: 4
帖子: 299
注册: 2006年2月
谢谢楼下几位的支持和贴图!很惭愧这个帖子已经五六年没更新了,主要还是懒,拍的太少,不过还是从旧片子里面挑一挑,慢慢贴一点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106.437
主题: 124
帖子: 40827
注册: 2002年5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 ILCE-7M2
★ NEX-7

Kodak Angenieux 50mm 2.8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老镜头的故事*老镜头讲故事 [更新 Zeiss Ikon Contarex 牛眼]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