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力量依旧的没落贵族---体验原福色彩魅力兼研习DKL白银铭镜之镜味★☆★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971
主题: 37
帖子: 15494
注册: 2007年8月
2 期 3 期 4 期 5 期 6 期
昔日的福伦达,被许多摄友称为原福(以示与日福的区别)。
也有摄友称拥有原福镜头是有“福”之人......。
曾经的光学巨人,却被资本市场无情蹂躏,曾经的技术独行侠早已淡出人们的视线。
但是,曾经的辉煌至今余晖仍在,曾经的铭镜至今力量依旧,曾经的传奇故事在我们手中延续......。
原福精彩的数百年※※背景这里就不赘述,网上有许多资深前辈的好文。
在这里高手云集的镜头坛,斗胆开此贴,意在记录本人体验原福镜头的点点滴滴,更在抛砖引玉,希望各位摄友共同交流与光临指导,品味原福及DKL白银铭镜的光影色彩魅力。
为方便摄友浏览主题,贴首图片按个人喜好采用拼图方式置顶并不定期更新,如有偏颇敬请谅解与指正。
温馨提醒:由于本主题部分图片可能涉及肖像权与版权,故仅限于本主题观摩交流,未经摄友本人允许,请勿复制外传。

第三辑置顶图集索引:
第二辑置顶图集索引:
第一辑置顶图集索引:
本帖最后由 arthur999 于 2014-2-18 17:04 编辑

相关标签: 福伦达 背景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浏览:153499 回帖:2500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版主
泡网分: 14.272
主题: 0
帖子: 43527
注册: 2005年9月
该主题超过2500个回帖,已被系统自动关闭!

系统自动新开的主题为:★☆★力量依旧的没落贵族---体验原福色彩魅力兼研习DKL白银铭镜之镜味★☆★(续)

时间:2014-02-20 19:01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971
主题: 37
帖子: 15494
注册: 2007年8月
在各位摄友的共同建设下,本楼第一期工程即将封顶
期望各位继续支持第二期工程-------年年有鱼。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971
主题: 37
帖子: 15494
注册: 2007年8月
arthur999 发表于 2013-8-27 17:30
昔日的福伦达,被许多摄友称为原福(以示与日福的区别)。
也有摄友称拥有原福镜头是有“福”之人......。
曾经的光学巨人,却被资本市场无情蹂躏,曾经的技术独行侠早已淡出人们的视线。
但是,曾经的辉煌至今余晖仍在,曾经的铭镜至今力量依旧,曾经的传奇故事在我们手中延续......。
原福精彩的数百年※※背景这里就不赘述,网上有许多资深前辈的好文。
在这里高手云集的镜头坛,斗胆开此贴,意在记录本人体验原福镜头的点点滴滴,更在抛砖引玉,希望各位摄友共同交流与光临指导,品味原福及DKL白银铭镜的光影色彩魅力。
为方便摄友浏览主题,贴首图片按个人喜好采用拼图方式置顶并不定期更新,如有偏颇敬请谅解与指正。
温馨提醒:由于本主题部分图片可能涉及肖像权与版权,故仅限于本主题观摩交流,未经摄友本人允许,请勿复制外传。

第三辑置顶图集索引:
第二辑置顶图集索引:
第一辑置顶图集索引:

不合规外链图片,不直接显示,谨慎点击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2.172
主题: 6
帖子: 4569
注册: 2009年2月
上一张施耐德50 1.9拍元宵节夜景灯笼。 本帖最后由 ygh0485 于 2014-2-20 17:46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2.172
主题: 6
帖子: 4569
注册: 2009年2月
上一张施耐德50 1.9拍元宵节夜景灯笼。 本帖最后由 ygh0485 于 2014-2-20 17:35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1.831
主题: 103
帖子: 11069
注册: 2010年1月
年内主力装备
★ ILCE-9
★ ILCE-7
D800E+SEPTON 50/2,塞破铜的分辨率的确很高,与我的KIRON 24/2拍同样场景,感觉塞破铜的细节和明亮度明显高很多!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2.172
主题: 6
帖子: 4569
注册: 2009年2月
arthur999 发表于 2014-2-19 23:22
我感觉数码底片(机身)自身的色彩倾向主要还是取决于算法,比如呢康许多机型是使用索尼生产的CMOS或CCD,但尼康机身的成像风格与索尼的差别还是明显不同。
也许正是因为有诸多影响因素在左右影像的色彩风格,才会吸引如此多人去探索玩味镜头与底片的组合。
说的有道理,只有本家机子配本家镜头加上本家处理后期软件才是体现本家色彩风格,多元化的存在才有味道。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971
主题: 37
帖子: 15494
注册: 2007年8月
思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971
主题: 37
帖子: 15494
注册: 2007年8月
ygh0485 发表于 2014-2-19 13:28
确实“数码底片的色彩倾向与AWB关系不大,偏离了可以后期纠正。主要还是取决于各厂家在机器中的加载的算法,而这些算法又是根据CMOS特性、机器计算能力以及各厂家光学、色彩的研究数据库,后者应该是产生区别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密不可宣的。镜头的发色区别,我觉得更多是通光光谱的均衡性导致,是材料与镀膜所决定的,而层次感与散景特点则更多地取决于镜组与光圈设计。另外,原本为胶片设计的镜头嫁接到数码底片上,我们可以在数码底片上观察到用胶片感受不到的异样,这些异样的色彩变化也许也是玩点。”是否可以说色彩成像倾向同CMOS特性相关、同各家对色彩的理解相关、同各家算法相关、同镜头的发色特性相关。虽然理论上数码底片的色彩倾向与AWB关系不大,偏离了可以后期纠正。但实践中还是会遇到有些片子白平衡纠正了,色彩还是有明显的倾向,色彩纠正了白平衡就不准了,尤其是一些老镜头,一张数码底片决定性因素是哪个,镜头发色、COMS、算法?也可以说同一枚镜头在不同COMS或不同算法有类似的发色特性和色彩倾向,不同镜头在相同COMS或相同算法有类似的发色特性和色彩倾向,同一枚镜头在相同COMS或相同算法有明显的发色特性和色彩倾向,是否可以说确定数码底片发色和色彩倾向是镜头的特性!还 ...
我感觉数码底片(机身)自身的色彩倾向主要还是取决于算法,比如呢康许多机型是使用索尼生产的CMOS或CCD,但尼康机身的成像风格与索尼的差别还是明显不同。
也许正是因为有诸多影响因素在左右影像的色彩风格,才会吸引如此多人去探索玩味镜头与底片的组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971
主题: 37
帖子: 15494
注册: 2007年8月
快乐的中年胖子 发表于 2014-2-19 13:56
如果存在德味这种东西,那么必须有一套判断准则。这个准则在胶片时代是容易建立的。
比如用contax机身上一卷RDP接一个distagon镜头拍一卷洗出来,结果和用yashica机身拍的是一模一样的,而换了yashica镜头则各方面有不如。所以很多人会说contax distagon有德味。而如果接contax planar和yashica镜头拍出来的很接近,则大家都会说这个planar德味很少。
但是同样的流程在数码时代走不通了。同样的distagon在各种机身上的出片差别可以很大,大到一眼即识别。这个时候怎么能够定义数码上的“德味”?宾得出片凭什么就比索尼有德味?根本找不到参照系。
所以在135数码上的德味如果有的话,徕卡数码是目前可以找到的两个参照物之一。另一个参照物是胶片,但这个难度几乎高得不可能,也不现实,因为数码和胶片的差别本来就非常大。
所以我看到有人说某某镜头出片和徕卡头相差仿佛,我认为其潜台词是这个镜头在这个数码机身上有“德味”
胶片时代的机身与底片是分离的,影响色彩风格的是胶片品牌而不是机身,且后期影响相当固定。如果要用胶片测评镜头的风格,也需要固定底片的品牌。记忆中,富士卷与柯达卷的色彩风格差异还挺大的。
另外,人种不同也许视网膜也有区别,对于色彩倾向的喜好也不同,也许德国人自己都不知道什么叫德味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971
主题: 37
帖子: 15494
注册: 2007年8月
yunqunlin0935 发表于 2014-2-19 15:58
确实,现在数码时代什么是德味确实是个麻烦的问题,说不清道不明。此楼大概快封顶了,上一张CCD加老德头的片子,看有什么味道
呵呵,真水无香的味道。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22.593
主题: 3
帖子: 1593
注册: 2003年10月
arthur999 发表于 2014-2-19 09:16
这只五片光圈的镜头层次感不错啊,是XENON5019?
配合的哪种数码底片?

镜头珠戒,相机6D,自动白平衡。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3.904
主题: 18
帖子: 2995
注册: 2009年1月
确实,现在数码时代什么是德味确实是个麻烦的问题,说不清道不明。此楼大概快封顶了,上一张CCD加老德头的片子,看有什么味道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1.84
主题: 48
帖子: 7487
注册: 2008年8月
arthur999 发表于 2014-2-19 13:02
比较同意胖子兄的说法,也许德味是个伪命题,但如果将莱味、蔡味、老福、海尔、罗顿等等德系风格统称为德味,应该还是成立的。
莱卡的数码底片也并非自制的,但算法绝对是与众不同,再辅以自成一体的镜头,再加上持之以恒的营销策略,所以造就了莱卡的神话。但单独论其味道,充其量只能称之莱味,用其概括德味是不完整的。

如果存在德味这种东西,那么必须有一套判断准则。这个准则在胶片时代是容易建立的。
比如用contax机身上一卷RDP接一个distagon镜头拍一卷洗出来,结果和用yashica机身拍的是一模一样的,而换了yashica镜头则各方面有不如。所以很多人会说contax distagon有德味。而如果接contax planar和yashica镜头拍出来的很接近,则大家都会说这个planar德味很少。
但是同样的流程在数码时代走不通了。同样的distagon在各种机身上的出片差别可以很大,大到一眼即识别。这个时候怎么能够定义数码上的“德味”?宾得出片凭什么就比索尼有德味?根本找不到参照系。
所以在135数码上的德味如果有的话,徕卡数码是目前可以找到的两个参照物之一。另一个参照物是胶片,但这个难度几乎高得不可能,也不现实,因为数码和胶片的差别本来就非常大。
所以我看到有人说某某镜头出片和徕卡头相差仿佛,我认为其潜台词是这个镜头在这个数码机身上有“德味”

本帖最后由 快乐的中年胖子 于 2014-2-19 14:02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2.172
主题: 6
帖子: 4569
注册: 2009年2月
arthur999 发表于 2014-2-19 09:07
实际上,这个题目的讨论很有意义,无论是否能真正找到答案,最起码我们可以透过这些现象去了解更深层次的东西。
我有另一个主题:《@@镜头杂谈@@-----------数码影像中如何探索与彰显镜头的力量?》https://forum.xitek.com/thread-1205260-1-1-1.html,欢迎mohan兄光临指导。
我试试分析这种现象,不对之处还请指正。底片的色彩倾向与AWB关系不大,偏离了可以后期纠正。主要还是取决于各厂家在机器中的加载的算法,而这些算法又是根据CMOS特性、机器计算能力以及各厂家光学、色彩的研究数据库,后者应该是产生区别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密不可宣的。
镜头的发色区别,我觉得更多是通光光谱的均衡性导致,是材料与镀膜所决定的,而层次感与散景特点则更多地取决于镜组与光圈设计。另外,原本为胶片设计的镜头嫁接到数码底片上,我们可以在数码底片上观察到用胶片感受不到的异样,这些异样的色彩变化也许也是玩点。
确实“数码底片的色彩倾向与AWB关系不大,偏离了可以后期纠正。主要还是取决于各厂家在机器中的加载的算法,而这些算法又是根据CMOS特性、机器计算能力以及各厂家光学、色彩的研究数据库,后者应该是产生区别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密不可宣的。镜头的发色区别,我觉得更多是通光光谱的均衡性导致,是材料与镀膜所决定的,而层次感与散景特点则更多地取决于镜组与光圈设计。另外,原本为胶片设计的镜头嫁接到数码底片上,我们可以在数码底片上观察到用胶片感受不到的异样,这些异样的色彩变化也许也是玩点。”是否可以说色彩成像倾向同CMOS特性相关、同各家对色彩的理解相关、同各家算法相关、同镜头的发色特性相关。虽然理论上数码底片的色彩倾向与AWB关系不大,偏离了可以后期纠正。但实践中还是会遇到有些片子白平衡纠正了,色彩还是有明显的倾向,色彩纠正了白平衡就不准了,尤其是一些老镜头,一张数码底片决定性因素是哪个,镜头发色、COMS、算法?也可以说同一枚镜头在不同COMS或不同算法有类似的发色特性和色彩倾向,不同镜头在相同COMS或相同算法有类似的发色特性和色彩倾向,同一枚镜头在相同COMS或相同算法有明显的发色特性和色彩倾向,是否可以说确定数码底片发色和色彩倾向是镜头的特性!还请各位指正!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1.84
主题: 48
帖子: 7487
注册: 2008年8月
arthur999 发表于 2014-02-19 13:02
比较同意胖子兄的说法,也许德味是个伪命题,但如果将莱味、蔡味、老福、海尔、罗顿等等德系风格统称为德味,应该还是成立的。莱卡的数码底片也并非自制的,但算法绝对是与众不同,再辅以自成一体的镜头,再加上持之以恒的营销策略,所以造就了莱卡的神话。但单独论其味道,充其量只能称之莱味,用其概括德味是不完整的。

如果有德味的话,莱卡味是其重要代表,没有谁敢反对,因为这就意味否认“德味”

本帖由 V2.5.0 iPhone 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971
主题: 37
帖子: 15494
注册: 2007年8月
快乐的中年胖子 发表于 2014-02-19 10:10
宾得就是宾得味,尼康就是尼康味,适马就是适马味。德味?agfa什么时候造过CCD/CMOS?蔡司现在有数码机还是参与数码机研发?不管德味有没有,现在有资格号称在135数码系统上自己有德味的仅有徕卡一家我从来不反宾得味,但是莫名的攀西洋亲戚,这是什么心态?这对其他家也是一样。但是德味这个牌坊在宾得粉丝里用得最多最理直气壮。德味是什么都不知道,就扯大旗喊,真是※※※再生。宾得的现状就是一群粉丝给惯坏的。不能正视自己就没有未来<i><font color=#666> 本帖最后由 快乐的中年胖子 于 2014-2-19 10:12 编辑 </font></i>
比较同意胖子兄的说法,也许德味是个伪命题,但如果将莱味、蔡味、老福、海尔、罗顿等等德系风格统称为德味,应该还是成立的。
莱卡的数码底片也并非自制的,但算法绝对是与众不同,再辅以自成一体的镜头,再加上持之以恒的营销策略,所以造就了莱卡的神话。但单独论其味道,充其量只能称之莱味,用其概括德味是不完整的。
本帖由 V2.5.0 iPad 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2.172
主题: 6
帖子: 4569
注册: 2009年2月
mohan 发表于 2014-2-19 01:47
6~~~~~~~~~~~~

全幅感觉就是好玩,用DKL镜头边角毫无暗角鸭梨
"mohan "兄的清香木拍的有立体感,色彩也纯。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1.84
主题: 48
帖子: 7487
注册: 2008年8月
arthur999 发表于 2014-2-19 09:07
实际上,这个题目的讨论很有意义,无论是否能真正找到答案,最起码我们可以透过这些现象去了解更深层次的东西。
我有另一个主题:《@@镜头杂谈@@-----------数码影像中如何探索与彰显镜头的力量?》https://forum.xitek.com/thread-1205260-1-1-1.html,欢迎mohan兄光临指导。
我试试分析这种现象,不对之处还请指正。底片的色彩倾向与AWB关系不大,偏离了可以后期纠正。主要还是取决于各厂家在机器中的加载的算法,而这些算法又是根据CMOS特性、机器计算能力以及各厂家光学、色彩的研究数据库,后者应该是产生区别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密不可宣的。
镜头的发色区别,我觉得更多是通光光谱的均衡性导致,是材料与镀膜所决定的,而层次感与散景特点则更多地取决于镜组与光圈设计。另外,原本为胶片设计的镜头嫁接到数码底片上,我们可以在数码底片上观察到用胶片感受不到的异样,这些异样的色彩变化也许也是玩点。

宾得就是宾得味,尼康就是尼康味,适马就是适马味。
德味?agfa什么时候造过CCD/CMOS?蔡司现在有数码机还是参与数码机研发?
不管德味有没有,现在有资格号称在135数码系统上自己有德味的仅有徕卡一家
我从来不反宾得味,但是莫名的攀西洋亲戚,这是什么心态?这对其他家也是一样。但是德味这个牌坊在宾得粉丝里用得最多最理直气壮。
德味是什么都不知道,就扯大旗喊,真是※※※再生。
宾得的现状就是一群粉丝给惯坏的。
不能正视自己就没有未来 本帖最后由 快乐的中年胖子 于 2014-2-19 10:12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971
主题: 37
帖子: 15494
注册: 2007年8月
mohan 发表于 2014-2-19 01:44
4~~~~~~~~~~~~
这只五片光圈的镜头层次感不错啊,是XENON5019?
配合的哪种数码底片?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971
主题: 37
帖子: 15494
注册: 2007年8月
mohan 发表于 2014-2-19 00:33
数码时代是各个系统为自己产品设定的算法问题。从采样到还原,还得搭配自己的镜头。
宾得的蓝调应该是自动白平衡倾向问题,过几天咱的爱色丽色卡就到了,到时看看尼佳索的表现在统一色彩管理下的区别,抛开机内色彩算法问题之后,咱估计镜头的味道应该体现在层次上表现,或者虚化等固有特点。
实际上,这个题目的讨论很有意义,无论是否能真正找到答案,最起码我们可以透过这些现象去了解更深层次的东西。
我有另一个主题:《@@镜头杂谈@@-----------数码影像中如何探索与彰显镜头的力量?》https://forum.xitek.com/thread-1205260-1-1-1.html,欢迎mohan兄光临指导。
我试试分析这种现象,不对之处还请指正。底片的色彩倾向与AWB关系不大,偏离了可以后期纠正。主要还是取决于各厂家在机器中的加载的算法,而这些算法又是根据CMOS特性、机器计算能力以及各厂家光学、色彩的研究数据库,后者应该是产生区别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密不可宣的。
镜头的发色区别,我觉得更多是通光光谱的均衡性导致,是材料与镀膜所决定的,而层次感与散景特点则更多地取决于镜组与光圈设计。另外,原本为胶片设计的镜头嫁接到数码底片上,我们可以在数码底片上观察到用胶片感受不到的异样,这些异样的色彩变化也许也是玩点。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22.593
主题: 3
帖子: 1593
注册: 2003年10月
6~~~~~~~~~~~~

全幅感觉就是好玩,用DKL镜头边角毫无暗角鸭梨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22.593
主题: 3
帖子: 1593
注册: 2003年10月
5~~~~~~~~~~~~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22.593
主题: 3
帖子: 1593
注册: 2003年10月
4~~~~~~~~~~~~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22.593
主题: 3
帖子: 1593
注册: 2003年10月
3~~~~~~~~~~~~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22.593
主题: 3
帖子: 1593
注册: 2003年10月
2~~~~~~~~~~~~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22.593
主题: 3
帖子: 1593
注册: 2003年10月
看大家玩起微距,咱也随便掐几张,4支不同镜头,其中两支各有两张。

1~~~~~~~~~~~~ 本帖最后由 mohan 于 2014-2-19 01:43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22.593
主题: 3
帖子: 1593
注册: 2003年10月
arthur999 发表于 2014-2-19 00:15
也许还是因其早期与德系的瓜葛,所以被定义了。不过宾得的数码底片的确有别与其他厂家,看过些样张,感觉成像风格似乎常常透着些蓝调。会不会也有这个原因导致有此说法?

数码时代是各个系统为自己产品设定的算法问题。从采样到还原,还得搭配自己的镜头。
宾得的蓝调应该是自动白平衡倾向问题,过几天咱的爱色丽色卡就到了,到时看看尼佳索的表现在统一色彩管理下的区别,抛开机内色彩算法问题之后,咱估计镜头的味道应该体现在层次上表现,或者虚化等固有特点。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971
主题: 37
帖子: 15494
注册: 2007年8月
快乐的中年胖子 发表于 2014-2-18 23:50
指着宾得数码相机直出jpg图像硬说那是德味,我也没办法不是?
也许还是因其早期与德系的瓜葛,所以被定义了。不过宾得的数码底片的确有别与其他厂家,看过些样张,感觉成像风格似乎常常透着些蓝调。会不会也有这个原因导致有此说法?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力量依旧的没落贵族---体验原福色彩魅力兼研习DKL白银铭镜之镜味★☆★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