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丰田如何在“刹车门”后保住美国市场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4.168
主题: 101
帖子: 1737
注册: 2008年9月
丰田如何在“刹车门”后保住美国市场

http://dajia.qq.com/blog/478563049095130?pgv_ref=tqq.dajia.msg

俞天任 59 minutes ago
分享
在“日本自动车贩卖协会联合会”的网页上能查出来日本各汽车厂家在日本国内的销售量,丰田汽车2014年全年在日本国内销售的产量是1,503,879辆,而在丰田汽车的官方网页上查出来的2014全年中丰田公司在日本国内的召回(recall)数量总和是4,005,538辆,召回量居然是生产量的266%。
会不会有人认为用当年的生产量和含有历年生产的汽车的召回量相比较有点不公平?但是仔细注意一下就会知道从2004年之后,丰田在日本国内的召回量一直是大于销售量的,也就是说在日本国内购买的丰田汽车一般都有可能会被召回,有的还可能不止一次,这也基本上符合开丰田车的人的感觉。
丰田的召回率高有几个原因,除了丰田对用户负责之外,丰田不太追求十全十美,“只要80%”的经营哲学也是一个原因。相比起重视技术的尼桑起来,丰田更加重视销售,先占领市场再说,所以丰田车经常带有小缺陷,一旦发现就召回来打个补丁,大家也都习惯了。
因为这样的背景,2004年左右开始在北美出现的对丰田皮卡和佳美车油门问题的用户反映,丰田一开始真的有点漫不经心,甚至就没有认真研究,想当然地就把原因归结到了油门踏板的感触上,自作主张地把油门踏板换了一种另外的材料,在北美市场上开始了一次召回,那是2007年9月份的事情。
2008年开始欧洲也开始抱怨油门了,丰田还是照方抓药,帮欧洲人换踏板。
然而2009年8月,美国加州发生了一次造成四人死亡的雷克萨斯E350事故,事后调查发现事故的原因是E350驾驶座的橡胶地毯没有固定装置,会滑动使得油门踏板无法复位以致一直在加速形成暴走而不是丰田公司所想象的那种仅仅是驾驶员的感受的问题,这下全世界配备了这种无固定橡胶地毯的丰田车都成了事故隐患车,需要丰田进行召回,牵涉到的数量一开始就达到了380万辆,实际最后的召回车辆达到900万辆。

(讽刺丰田刹车门的漫画,丰田广告语“Moving Towards”,国内解译为“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接着在11月加州又发生了另一起据称是汽车突然加速撞到路边的石头的事故,这个“突然加速”使得丰田公司开始了真正的噩梦,但丰田公司显然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就在加州汽车突然加速的当天,丰田公司宣布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 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已经结束了调查,认定在橡胶地毯之外不存在其他的风险,把问题限定在了硬件零件的设计缺陷上,但是NHTSA立即否认,说丰田的声明既不准确还误导了顾客,NHTSA明确表示:“在丰田公司找出问题根源之前不会结束调查。”
2010年2月,美国联邦※※运输部发表正式声明,提出了对引擎电子控制部分的怀疑,美国运输部怀疑在某种电波的干扰下会发生非有意识加速的可能性,接踵而来的是苹果公司创始人之一的斯蒂芬•沃兹尼亚克出来作证他的丰田普锐斯在巡航状态中自发加速到了156公里/小时的速度,这样事态发展到了对丰田的电控系统,特别是采用电控最多的混燃动力车普锐斯的全面质疑。
本来混燃动力就容易给人不靠谱的感觉,相比起电子技术起来,机械技术总是更加可信一些,记得几年前笔者在换车时,销售商就直截了当地对笔者说:“不推荐混燃动力”,理由之一就是“使用了太多的电子控制技术,可靠性会不会有问题啊”?销售商对自己公司的车都采取这种态度,没有忠诚义务的消费者就更加趋向于接受“电子控制不可靠”的说法了。
那时全北美的各种传媒都参加了对丰田的围剿,整个的氛围就是不容许有人提出质问,平时讲究独立思考,舆论中立和公正的美国不见了。
这时候发生了两件最为推波助澜的事情。一件是“丰田律师爆料”,有一位北美丰田雇佣过得顾问律师比勒(Dimitrios Biller)站出来指控丰田公司有意隐瞒了事故情报,另一件事是2010年2月南伊利诺斯大学的吉尔伯特(Dave Gilbert)教授成功地在ABC新闻节目中证明了某种短路能够导致普锐斯突然自动加速,而这种短路在别的厂商的汽车上则不会导致同样结果,这就说明丰田公司的车载处理器软件在设计上是有缺陷的。
当时整个北美都充满了一种对丰田公司可以说是“憎恶”的感情,几乎所有的报纸杂志电视网络传媒都在发表各种各样的信息和评论,暴露和批判丰田公司的阴暗面,2010年1月底,美国议会组成了一个专门的监督和调查委员会来处理这起丰田公司的召回事件。
唯一胆大敢唱反调的就只有一家加拿大的报纸《金融邮报(Financial Post)》,2010年2月5日,金融邮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丰田战争》的文章,指出对丰田的打压看上去是经过尽心计算的,对美国非常有利,而且加拿大人还回忆起了美国人在1986年对德国奥迪车的打压。

(美国民众※※丰田)
1986年,大众在美主要品牌的奥迪5000系列汽车在美国被指存在设计缺陷,导致多起因自动加速造成的安全事故。大众集团随后召回了其在美国建厂以后在美国生产的全部25万辆汽车,虽然后来的司法判断确认了事故并不是出于设计上的缺陷而只是由于驾驶员的错误,但是大众已经遭受到了致命的打击。1985年,奥迪在美国的销量曾一度达到74061辆。这一数字在1991年下降到12283辆。其后随着西德马克对美元汇率升值因素,大众于1988年关闭了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工厂,放弃在美国的现地生产。直至2008年大众才重返美国本土建厂,因为这次的折腾,大众在美国这一世界最大汽车市场几乎被彻底边缘化了。
丰田会不会重蹈大众当年的覆辙呢,这是当时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丰田挺住了。这首先归结于丰田公司的危机处理策略的得当,丰田公司坚守不在任何传媒上为自己辩护、与对手争论的立场,董事长丰田章男满世界跑来跑去召开谢罪的记者招待会,对所要求的召回要求全部接受,但是对于所有的法律诉讼却是认真对待,全力应诉。
美国是一个诉讼的世界,但美国的司法也基本上是公正的,对于丰田所牵涉到的诉讼的司法结论全部都是“驾驶员错误”,丰田没有责任。洛杉矶地方法院对于有关比勒律师的诉讼下达的判决是丰田公司全面胜诉,比勒律师赔偿丰田公司的名誉损失250万美元,罚款10万美元。

(丰田董事长丰田章男在各地道歉)
至于ABC在新闻节目中所播放的吉尔伯特教授的实验,ABC自己在三个星期之后就发表了这个实验是伪造的调查结论。新闻节目中速度表的图像是别的时候拍摄的,向这个项目提供资金的是一位代理丰田公司诉讼的诉讼承包人,而且丰田公司在5月份也成功地证明了特定的短路在不同厂家的许多车种上都可以引起加速。
这时候斯蒂芬•沃兹尼亚克又出来说他实际上还是挺喜欢丰田的,下次换车还会是普锐斯车。
最后2010年4月19日,丰田公司和美国运输部有关民事诉讼的支付金额达成协议,宣告了这次大张旗鼓的打击丰田行动的结束,丰田公司在事后发表的声明中强调“没有违反法律”(Toyota denies NHTSA's allegation that it violated the Safety Act or its implementing regulations),但是美国运输部部长雷拉德在发表的声明中却说“丰田公司已经接受了违反法律的责任”(Toyota has accepted responsibility for violating its legal obligation)。
但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丰田并没有像大众那样被赶出北美市场。
这就是2009年到2010年在美国发生的“丰田刹车门”。
其实美国人为什么讨厌丰田也不难理解,日本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泡沫经济崩溃之后一直不景气,不少原来的世界一流大企业不断沦为二流三流甚至面临破产,但也有经营健康一直在不断成长发展的企业,丰田公司就是其中之一。丰田公司在2007年的销售量只比通用公司少3000辆而屈居世界第二,而在2008年则无论是生产还是销售上都超过了通用而登上了世界第一的宝座。
另一方面是2009年6月年通用汽车公司向曼哈顿破产法庭申请破产保护。
笔者也不知道这么去理解丰田刹车门是不是合适,但是绝大多数人,不管是不是美国人看这件事都同意加拿大《金融邮报》为丰田打抱不平的那篇文章的名字——“丰田战争”,并不存在什么汽车的安全问题,存在的是丰田的问题。
当然丰田之所以最后没有被彻底赶出北美市场仅仅是因为那几年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表现实在太差,无法填补赶走丰田所造成的空缺,到后来真正受惠于这次丰田刹车门事件的是韩国的现代和起亚,2010年现代宣布还给换现代车的丰田用户1000美元的现款,当年现代品牌在北美压倒了包括丰田和本田在内的全部日本品牌占到了第九位,起亚是第十三位。
顺便提一句,2014年德国大众公司集团以10,185,000辆的数字取代丰田汽车公司坐上了全世界汽车销量第一的宝座。

……………………………………
本文系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大家》微信ipress,每日阅读精选文章。
(责编:刘元)
相关标签: 通用 背景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浏览:555 回帖:8
第 1 页 / 共 1 页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禁言中
泡网分: 21.304
主题: 100
帖子: 6025
注册: 2014年6月
刹车门后来美国※※※※,丰田没有主观过错。

2014年,世界汽车销量第一是丰田。
作者为什么要造谣?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7.805
主题: 374
帖子: 7565
注册: 2003年12月
花式洗地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663
主题: 1
帖子: 311
注册: 2005年5月
疯舔最烂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3.526
主题: 74
帖子: 9416
注册: 2012年10月
一知半解,颠三倒四。
评论性言论充斥。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5.501
主题: 44
帖子: 10665
注册: 2006年9月
秀智商搅混水 下三滥
大众这个公司真够烂的
本帖由 iPhone 5s (GSM CDMA) 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169
主题: 4
帖子: 155
注册: 2015年5月
据业内人士爆料说实际上丰田刹车门的问题,是减成本因为在刹车上用了便宜货的弹簧导致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169
主题: 4
帖子: 155
注册: 2015年5月
参考阴谋论的解读    因为日本在东海抓了中国船长,做※※急先锋,所以被※※

大众造假曝光,背后国家的较量,中国做好一箭三雕!
http://weibo.com/p/1001603890909363190639

转载务必注明来自占豪微信

最近,大众汽车因“软件作弊门”事件而股价暴跌,据报道市值损失超过两千亿人民币,而该事件最终给大众汽车带来的损失可能将更高,该事件引发德国总理默克尔的震怒,大众汽车的CEO也因此闪电辞职。

默克尔为何如此震怒?原因是这起事件将会严重打击德国汽车业,处理不好可能会影响整个德国制造从而大大影响德国经济,这对现在遇到困难的德国经济和欧盟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所以,这看似是一家企业的事,实际上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事件。

针对这起事件,就企业层面上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大型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去作假风险有多高,一旦事情败露所带来的打击将是致命的。很显然,大众公司在过去几年投机取巧了,其之前吹嘘的所谓“节能环保”被认为是欺骗,这对一家企业的品牌打击非常大。所以,从商业角度说,这是一起非常值得各家企业都从中吸取教训的事件。至于这次事件的内情我们不得而知,但就事件本身而言显然是活该。

不过,如果把该事件仅仅看做是一起简单的丑闻或商业事件,那就把问题看得太简单了。事实上,这本质上就是一次国际政治事件,是美国针对德国制造的重锤一击,是具有很强目的的行动。

如果大家还记得,2009年11月,美国开始调查丰田雷克萨斯突然自动加速问题缺陷导致的车辆失控及死亡事故。《洛杉矶时报》指责丰田公司修改事故报告,丰田刹车门事件发酵。很显然,这次事件是针对日本制造和日本经济而去的,绝不仅仅是丰田汽车。2009年是什么节点?是美国调整国家战略的节点,是美国在奥巴马上台后准备重返亚太搞亚太再平衡的头一年,此时美国要搞亚太再平衡急需日本配合。

但是那时的日本在干嘛呢?2008年6月,日本就东海问题与中国达成原则性共识,中日在东海有走向和解、共同开发的趋势。2009年10月,中日韩进行了中日韩自贸区的第二轮谈判和※※※会晤。很显然,日本正在试图重回亚洲。

试想,如果中日就东海问题达成进一步和解,中日韩自贸区再搞成,美国重返亚太搞亚太再平衡战略还怎么玩?于是,2009年11月,针对丰田汽车(日本制造)的“定点打击”就出现了。1年后,中日就在※※※因中国船长詹其雄被抓而交恶,日本在政治上彻底刹住了向中国靠近的意向,并重新转投美国怀抱,和中国的一系列合作自然由此暂停。

接下来的事情可能让很多人大跌眼镜。2011年,在日本国家战略转向美国后,2月份美国※※为丰田汽车※※,美国※※称丰田电子控制系统无缺陷,美国媒体马上跟进给丰田恢复名誉,称丰田汽车在汽车加速问题无过失。之后,在长达4年多的调查后,丰田终于花了12亿美元与美国※※达成完全和解,丰田汽车从刹车门解套,而这个过程则是中日交恶的几年。

我们千万不要忘了,日本的政治和美国政治有些地方是相似的,即议会都被极少数精英控制,背后都是是财团支持的政治。因此,日本的企业财团对日本政治影响很大,而美国针对性地打击丰田汽车,事实上是促使日本政治转向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不是全部原因)。

另外,奥巴马※※这么做,也是2009年连任后对支持他的制造业、中产阶级的一次回报,通过这种调查可以刺激美国的汽车业发展。但这事实上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最重要的因素还是上述,与国际政治和国家经济有关。

上一次针对丰田汽车的定向打击,有破坏中国与日本关系的因素存在。那么这次呢?

现在的国际格局是什么?美国极力推动欧盟与俄罗斯开打新※※,但德国却非常稳健,一直在尽量规避欧俄新※※。哪怕是几年5月9日俄罗斯红场阅兵西方都※※了,默克尔在第二天依然赶往俄罗斯访问以尽量缓和与俄罗斯的关系,以避免欧俄新※※。正是德国的稳健斡旋,才有了乌克兰问题进一步的缓和,才使得欧盟与俄罗斯的关系一直未完全破裂。德国的斡旋,事实上一直是美国不爽的事情。

美国为何搞俄罗斯?原因是普京在2013年9月生生用军事威胁拦住了美国推翻叙利亚巴沙尔政权。后来,为了报复俄罗斯美国引爆乌克兰局势,接着推动西方国家制裁俄罗斯以打击俄罗斯经济。一年多时间美国本来以为限制住俄罗斯,再和伊朗达成伊核问题妥协,再通过培养叙利亚反对派,接下来就能推翻巴沙尔政权。

然而,普京再次不按套路出牌,最近一段时间直接出兵叙利亚,这让美国有些恼火也有些措手不及,因为美国推翻巴沙尔政权的目的恐怕又难以达到了。很显然,美国需要对俄罗斯再下狠手,否则叙利亚还是拿不下来。针对俄罗斯下狠手,德国是最大阻力;针对叙利亚下死手,德国依然是最大阻力。那么,如果此时有针对性地打击德国经济,迫使德国就范,则可实现相关战略目的,就像2009年丰田刹车门一样。

所以,现在我们关注大众汽车的“软件作弊门”绝不是仅仅关注这件事本身,而是应该关注德国对俄罗斯的态度变化、在中东问题上的态度变化以及与美国的合作。因为,现阶段美国若想在叙利亚与俄罗斯死磕,在北约内部不达成一致是无法完成的,而北约现阶段恐怕对叙利亚动武最持保留意见的大国就是德国。接下来,看德国、美国的政治互动,德国俄罗斯的政治互动,以及德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态度,是最能验证这件事与国际政治之间的关系的。未来,如果德国真的战略上配合了美国,美国※※再为大众汽车“※※”一次也不算什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3.909
主题: 24
帖子: 3609
注册: 2012年9月
你怎么把最后两句话也复制过来了
本帖由 C6833 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丰田如何在“刹车门”后保住美国市场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