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DFA*50mm/f1.4工程镜测试】“星巫师”——重拾巨人的剑柄 [主题管理员:天魔王]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泡菜
泡网分: 5.892
主题: 4
帖子: 697
注册: 2013年1月
        在此,首先要感谢理光映像、感谢帅到不行的魔力鸟、浪到不行的阿杰和壕到不行的赵宁老师等各位理光映像的朋友给予的支持和DFA*50/f1.4和DA*11-18/f2.8镜头的试用机会!

        2月6日,魔王拿到DFA*50/f1.4和DA*11-18/f2.8,开始了为期一周的仓促试用。2月12日归还后,魔王利用春节时间将测试整理成文。
        蓝鹅!蓝鹅!这货推迟上市,我只能摁着这篇推送,一摁就是4个月!!魔王已经憋坏了,憋不住了,憋出病了!终于等到正式发布,文章我biu了。。。
        
        成文之前,魔王有两点需要阐明:
        一、众所周知,镜头的特点和脾气需要长时间的磨合,因试用时间有限,对镜头的深入了解与掌握有限,如有不妥之处——你们来找我PK啊!!!
        二、因工程镜并非最终版本,故测试结果,并不代表最终量产镜头之表现,请各位看官做出合理判断——判断不出来你多买两只啊。

        本文于2月22日完成,因镜头未最终发布,故需等镜头发布后推送,在此过程中可能会有更多的官泄,本文未能提及,还望各位看官谅解。
——————————————————————————————————————————————————————————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正文

        DFA*50/1.4,代表着宾得重振的希望。数年来,当所有人都黯然低下头,默然忍受命运暴虐的毒箭,它却点燃了挺身奋力反抗的火焰,当全画幅的正午已然逝去,历经多年的刀砍斧凿,丝毫不妥协地亮出来它力压群芳的宝剑,告诉世人——我站起来了!
        在今天之前,如果你手持宾得全画幅数码相机K1,那么对于大光圈AF标镜的选择,你可能只有古老而依然在产的FA50/f1.4和在全画幅可用(此处请看魔王之前的公众号推文——《“灭门星”——你真的懂它吗?》)的DA*55/f1.4两只镜头。然而,FA50/f1.4太老,已无法满足当下摄影用户的高要求;DA*55/f1.4又受制于那可怜的微型超声波马达,始终缺一只有扛鼎之力的镜头。同时,宾得自2016年步入数码全画幅的领域,迟迟未能出现与之匹配的全画幅大光圈定焦镜头群。DFA*50/f1.4的出现应运而生,让我们有了更好的选择!
        有幸能够提前测试这支镜头,自拿到手之时,魔王便相信,这是宾得一枚划时代的镜头,他突破了高桥泰夫自1969年开创的以6组7枚为基础的双高斯标镜体系,大胆采用反远望结构思路,以中画幅像场镜头设计35判标镜。当然,吹牛逼神马的谁都会,不如来看一看镜头实测效果及样片,来堵一堵键盘媒体的嘴吧!
        如果各位看官不想看魔王啰嗦的废话,直接想看样片的话,可以直接将本文往下划拉2米的距离,Iphone X的土豪用户只用划拉1.8米。当然你会错过很多信息!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魔王的这两张照片,曾被人提前偷发到无忌)
        在实际拍摄的素质测试开始之前,魔王先向大家展示一下这支DFA*50/f1.4镜头的外观和细节。作为宾得金圈☆镜成员之一,这支镜头在设计和用料上非常实在,刚拿到这支镜头的第一感受是相当实在,小手雷般的镜头相当压手,80x106mm的腰身,955g的体重,整体比自家小兄弟DA*55/f1.4强壮了很多。为了保证F1.4大光圈的进光量,镜头采用了72mm大口径,  相比某马的50mm/f1.4 Art镜头的77mm口径来看是苗条修长了不少。相似的体积,却在整体重量上比某马重了95g,可见用料做工厚道。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全金属镜筒,表面与DFA大三元相同的涂层非常有质感,更像佳能红圈的浮雕漆,而不像某法与某马单调的光面漆与硬条纹对焦环,显得生硬与单调。对焦环是硬质凸点(邪恶的童鞋自行面壁)橡胶,旋转对焦环时摩擦力较小也并不割手(虽然AF镜头的对焦环手感已经显得无关紧要),SDM马达的手动旋转手感与宾得之前的SDM镜头一样。
镜头      结构类型         镜片结构 尺寸 mm   滤镜尺寸 重量 最近对焦距离 放大倍率 光圈叶片
DFA*50/1.4 反远望         15/9      80mm×106mm      72mm   910g        0.4m             0.18X                   9
Art 50/1.4 反远望         13/8   85.4mm×99.9mm    77mm   815g        0.4m             0.18X                   9
FE 50/1.4ZA 双高斯变形 12/9   83.5mm×108mm     72mm   778g        0.45m             0.15X                   11
EF 50/1.2L 双高斯          8/6           85.8mm×65.5mm    72mm   580g        0.45m             0.15X                    8
AF-S  50/1.4G 双高斯 8/7           73.5mm×54mm      58mm   280g        0.45m             0.15X                    9
这只镜头的官方全称为:HD PENTAX-D FA*50mm F1.4 SDM AW。基本信息为:
最大光圈:F1.4
最小光圈:F16
结构:15枚9组(三枚AD异常低色散镜片,一枚研磨非球面镜片)
卡口类型:KAF4
最近对焦距离:0.4m(1.3ft.)
放大倍率:0.18X
滤镜尺寸:72mm
光圈控制模式:全自动电磁光圈
光圈叶片数:9叶
圆形光圈设计区间:F1.4-F2.8
镜头尺寸(最宽*最长):80mm*106mm(3.1in*4.2in)
重量:裸镜910g/带遮光罩955g(32.1oz / 33.7oz)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值得注意的是:
1、此镜全部采用HD纳米化镀膜,官方标注ABC II(Aero Bright Coating II)镀膜;
2、此镜含有SP涂层(Super Protect Coating),厌水厌油污,用屁股都知道是第一枚镜片表面。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3、从镜头铭文可以看出的AW(All Weather Resistant),全天候防水设计
4、全时手动功能(QFS/M)
5、环形超声波马达SDM(Ring-type Ultrasonic Motor)
6、三枚AD(异常低色散镜片),可以看得出来对色散修正尤为重视,但没有使用ED(超级低色散镜片),是为了减小球差,保证像场平坦(后面的测试会证明)
7、非球面镜片的使用,进一步消除球面像差及衍生的二级相差。从洋葱圈光斑可以判断此非球面镜为研磨非球面镜,可见宾得已经掌握较为成熟的非球面研磨技术。

        DFA*50/f1.4的镜头参数有三个知识点:
        第一个,电磁光圈,可能其他家用户并不感到惊讶,但是对于宾得用户来说,这是非常难得的。这是宾得第二只采用电磁光圈的镜头,想必是电磁光圈技术在HD DA 55-300 PLM RE上测试成熟后,将全面普及电磁光圈,走向现代化的一步。宾得保留了原有卡口的大部分设计,使得镜头从K卡口开始便可以在所有相机上通用,而且不会有任何问题,但是机械光圈杆的灵敏度和反应速度肯定比不上电磁光圈,因此这也成为了宾粉的一块心病。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DFA*50/f1.4在镜筒内配备带步进驱动机构的光圈叶片装置,能够通过来自相机机身的电信号控制光圈。步进马达控制电磁,控制精度高,调节灵活,快门叶片启动和停止反映速度快。光圈现代镜头均为全开光圈对焦和测光,拍摄时收缩光圈,拍摄完成后恢复全开光圈,使用电磁光圈后,即便在高速连拍期间,该装置也能确保快速稳定的自动曝光控制。
        使用电磁光圈后,意味着光学设计可以有更多的改变,也就是说光圈位置再也不受机械结构的局限,不用只能设计在后部而可以针对性的进行调整,镜头设计便更加灵活。这有什么好处呢?镜头光圈不再只能在镜头后部而可以针对性的进行调整。这意味着超大光圈AF镜头(如f/1.2或者更大光圈)实现的可能。
        另外,电磁光圈不会出现机械拨杆磨损、松动、缺润滑油的情况,持久可靠,寿命几乎不是问题。

        第二个,环形超声波马达(Ring-type SDM),同样其他家用户并不感到惊讶而对宾得用户非常难得的配置。这是宾得第一支配备环形超声波马达的镜头!宾得以往的SDM均为微型超声波马达(Mirco-SDM)。环形超声波马达具有更强劲的驱动力,扭矩更大,更加容易与镜头镜筒适配直接驱动。启动和停止的可控性明显高于微型超声波马达,停止扭矩是微型SDM的7.5倍,可以克服惯性准确对焦到位,这点也正是宾得以往微型SDM的弊端,经常在对焦后惯性移动,超出准确位置导致脱焦。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第三个,ABC II镀膜;ABC II镀膜是将二氧化硅气凝胶(Silica Aerogel)附在常规镀膜上,在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聚集体中使用包含均匀空隙的纳米技术材料进行附着,用以进一步降低反射率,提高透光率,减少耀光和鬼影。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A※※※I镀膜表面的超低折射层能够带来比传统镀膜更高的透过率和更低的折射率)

        那么纳米镀膜的ABC II膜效果如何呢?不得不说,宾得在镀膜领域实在是独步天下啊。空气的折射率为1.0003,镀膜表层折射率越接近空气,则消除反光的效果越好,透光率越高。多层镀膜设计需要有高低折射材料来配合使用,但是其中低折射材料一直没有重大突破,从二战前一直到现在折射率都始终维持在1.38。纳米镀膜的出现,显著降低了材料的折射率,佳能的SWC镀膜平均折射率为1.34;尼康NANO镀膜的平均折射率为1.25,光线反射率为0.5%;宾得HD镀膜的平均折射率为1.24;宾得ABC镀膜的平均折射率为1.15,光线反射率仅为0.02%;ABC II的折射率官方并没有明确公布,只是说将0°角光线反射率降低到几乎为0%的程度,很明显,ABC镀膜的折射率低到和其他镀膜都不在一个级别!而ABC II又在ABC之上,据说,相比第1代,据说,提高了空隙率,据说,发现了更好的结晶方式进而提高了成膜技术(据说,这也不排除宾得自我宣传,毕竟ABC现在在HOYA手上,宾得要搞出个比你更厉害的东西出来)。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A※※※I镀膜为6层多膜,表面为一层纳米级二氧化硅粒子组成的超低折射层,下面为五层高折射层与低折射交替组成)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测试
       难为各位看官忍着性子听魔王BB了这么久,接下来到了大家都非常期待的测试环节:
        
一、【解像力测试】
        当魔王测试过DFA*50/f1.4的对焦之后,接下来的一个环节可能就是各位最关心的一个内容——镜头解像力测试。魔王拿到镜头时,并没有获得镜头MTF数据,也没有看到镜头结构图,只能通过实际测试来展示,那实际拍摄效果又是如何呢?请各位擦亮双眼——
        解像力(Resolution),也就是所谓的细节还原和再现能力,是衡量镜头好坏很重要的指标。DFA*50/f1.4作为一枚高速镜头,最大的价值在于全开光圈,所以魔王的测试基本放在光圈全开放之下,在解像力测试环节,魔王使用了3600万有效像素的银色K1。机内白平衡为机内AWB自动模式,全部手持拍摄保证还原最真实的使用环境。(测试过程中提前关闭相机所有镜头补偿功能,当然工程镜机身也没有任何补偿数据,拍摄RAW+JPG格式中的JPEG格式进行截图)
测试片一: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1/25  F1.4  ISO200)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测试片二: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20S  F14  ISO200)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放大到200%后边缘灯柱上的“BD4525”字样依然清晰可见)

各光圈中心解像力测试: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从上面的解像力测试来看,魔王只想说:卧了个大“哔”!大家可以清楚的感受到DFA50/f1.4的强大之处——全开放光圈有着惊人的高解像力,对于细节有着非常强的保留和再现能力,完全区别于宾得以往的大光圈定焦镜头全开放光圈偏肉的情况,可以尽情用来创作。F2到F8这段光圈下,画质还在进一步提升,整体画面变得更为扎实。最巅峰的表现并未出现在某一档,而是在F2-F8这段范围内一直得到良好保持。另外值得一提的是,DFA*50/f1.4在弱光下的对焦速度非常令人惊人,感受不出有任何犹豫。

二、【高反差测试】
        高反差(High Contrast),就是我们俗称的锐利,是刻画物体清晰与否的核心标准,高反差越高,刻画物体的边缘线就越清晰,物体看上去就越清晰易分辨。通常情况下,高反差与高解像力此消彼长,很难同时得到较高水平,但随着写真工业的进步,高解像力高反差设计都成为各家追求的方向,宾得DFA50/f1.4是否也是再往这个方向发展,我们师母已呆: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1/25  F1.4  ISO400)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三、【球面相差测试】
        球面相差是指光线进入球面镜片到焦平面时在其边缘部份比※※部份容易产生严重的折射与弯曲,会导致锐利和对比的降低,而且光圈越大越严重,球面相差是无法完全消除的。
        假设一个没有球面像差的镜头,焦外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估计有胖友会骂我,魔王你什么意思,放个这个图谁看得懂,装逼装过头了么?蓝鹅,哪里有没有球差的镜头和照片给你们看嘛!不过可以给大家看看电脑模拟没有球差的照片: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这样的光斑是不是很完美,但是是不是感觉轮廓太锐利,过度太生硬,毕竟焦外要柔和才更好看。看完了骨感的理想,再来看看有球差的现实: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对比刚才没有球差的图,是不是就能看出来两者的区别了,由此看来,球差会影响到焦外成像,需要设计师做出一个修正上的平衡,矫枉过正就会损失焦外,修正不足就会影响画质。
       说了这么多,让我们来看看DFA*50/f1.4的球差修正如何吧!

球差测试片一: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球差测试片二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1/25  F1.4   ISO400)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从测试片来看,背景点光源形成的焦外,※※部分光线集中,弥散圆边缘较淡。这种焦外成像的过渡自然柔和,是理想的焦外成像。焦内的过度也表现均匀不生硬。从而可以看出DFA50/f1.4的焦外球差修正是比较平衡的,这得益于非球面镜的设计和浮动对焦系统减轻和消除了某些特定球差。

四、【彗差测试】
        彗形像差,指大光圈镜头边缘的点状光源经过镜头镜片的折射后无法重新汇聚为一个点,而是形成了一个很像蝙蝠翅膀的形状。直白一点讲就是点光源变成彗星形状带拖尾的像差变形,是天文爱好者极其厌恶的一种基本相差。想来也是,好好的拍一个银河的照片,因为彗差太大,边缘拍成了“星轨”,是多么酸爽。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原图左下角,最左边桥柱位置放大100%截图)

五、【像散测试】
        所谓像散,用人话讲就是平行光线(子午)和垂直光线(弧矢)不能汇聚成一点,成像不清晰。像散和视场有关系,视场越大,像散也就越明显,越远离中心像散也就越明显,所以一般测试和观察像散都是选择成像边缘来查看。
       由此,魔王来截取一张照片的边缘四角,来看下DFA*50/f1.4的像散到底控制的如何:
像散测试片一: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1/1250   F1.4   ISO200)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像散测试片二: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我们看到,在F1.4全开光圈的情况下,边缘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像散,光圈收到F14的时候像散有明显改善,说明该镜头F1.4视场比F14时视场有明显缩小,但单从F1.4的像散控制来看,像散控制尚属良好水平,虽无法称之优秀,但属于可接受范围,由此可以推测,DFA*50/f1.4的MTF曲线40线对接近23mm位置曲线下降较为平缓,并非断崖式下降。

六、【色差测试】
        色差,也称作色散,简单讲是可见光中不同波长的光线因为折射率不同,无法汇聚到一点产生的。也就是我们平常理解的紫边(纵向色差)、蓝绿边(横向色差)等等。色差基本是所有摄友都不能忍受的严重像差,各种“紫霞仙子”也是摄友们吐槽最多的问题。
        宾得一直在色差控制上面较为“放飞自我”,各种著名的“紫霞仙子”:FA77/f1.8、FA43/f1.9、DA*55/f1.4等等,尤其看官肯定会讲DA*55/f1.4拿出来与DFA*50/f1.4做对比。因此,魔王此番重点在不同光线环境中测试DFA*50/f1.4的各方面色差情况,来看看这支镜头是否集成了宾得色差“放飞自我”的传统:

色差测试一: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光圈全开到F1.4的情况,弱光环境下,中心对焦点放大50%未见明显可见色散;中心对焦点放大100%只隐约出现并不明显的紫边,此环境下全开色散可谓优秀,已接近APO级别修正(魔王当然不是指的毫无节操的某马的APO标准)。

色差测试二: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接下来全开光圈F1.4在极限情况下测试,环境为晴天阳光下,测试物为镜头盖金属字,近摄(一般镜头近摄色散更为明显)。全开对焦在金属字,放大100%后,并未出现严重色散,唯独“PENTAX”字样底部出现微弱紫边,且不算明显。此种极端情况色散控制可谓优秀!

色差测试三: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光圈全开F1.4,下午自然光环境,测试非焦点出金属反光色散,放大100%,多数辐条未出现可见色散,仅最高光处出现放大可见紫边,属于可控范围。

色差测试四: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全开光圈,夜间测试金属反光,焦点外放大100%,大多数高光区,反光区未出现任何可见色散。仅有反光最强烈处出现小块紫边,但区域较小,紫边较窄,属于可控范围,色散控制较为优秀。

色差测试五: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全开光圈F1.4,极端情况测试,高照明情况下测试金属首饰高光色散。此环境下放大100%观测,仅有极少数高光部分有少量紫边,其他金属部位,高光边缘均为发现任何肉眼可见色散,此环境色散表现优秀。

色差测试六: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全开光圈F1.4,弱光环境测试,布展灯照射金属饰品的大反差环境。此环境下放大100%观测,高光溢出部分存在少量不明显紫边,其他金属部位,未溢出的高光边缘处均为发现任何肉眼可见色散,此环境色散表现优秀。
        色散测试总结,DFA*50/f1.4全开光圈,在各种环境,尤其是大光比环境下均表现出非常可靠的色散控制能力,虽然无法完全达到APO级别,但在消除紫边控制色散的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看来三枚AD异常低色散镜片的使用对色散还是有较为明显的修正效果,当之无愧是宾得控色散最优秀的镜头。

七【抗眩测试】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抗眩一直是宾得的强项,加持ABC II镀膜的DFA*50/f1.4的抗眩水平由图可见,在正面大逆光的情况下,并未出现任何眩光鬼影,甚至连逆光光晕也控制的相当之好。这也是魔王见过的宾得镜头里,抗眩最好的一只,绝对是一只!小伙伴们可以尽情的玩大逆光和侧逆光糖水了~
        完成了DFA*50/f1.4的短暂测试,给魔王最大的感受是——当之无愧为世界上最优秀的自动标镜之一!这支汇聚了宾得最先进水平的镜头已然挑不出太多的问题,倾注了宾得人数年的心血之作,也许你会说他太大,也许你你会说他过重,但当你触摸过他坚实的身体,欣赏到他出类拔萃的光学素质的时候,大和重对你来说也并不是那么重要了,毕竟它回归了本质,为你再现最优秀的瞬间!

八【补充官方MTF解读】

        这一节的内容是魔王6月26日补充的一节,源于星巫师的数据泄露,那么魔王不妨贴出来给大家简单解读下,看是否和魔王之前测试的结果相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F1.4实测)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F1.4模拟非衍射环境)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F5.6模拟非衍射环境)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F8模拟非衍射环境)

很多朋友拿到MTF曲线图就头大了,这么多线条,还有虚有实,还各种颜色,到底什么鬼?
        首先极为简单的解释下图怎么看:
        Y轴表示对比度优劣,从0到100%,越接近100%则镜头对比度表现越好;
        X轴表示像高,从0到23,表示从镜头中心到边缘的位置;
        实线表示镜头放射状线的纹样
        虚线表示镜头同心圆的纹样
        实线和虚线要结合起来看,两条线趋势约一致,越接近,表示镜头的一致性越好,感官上就是焦外越“奶油般化开”;反之,就是二线性比较强,这种焦外就是见仁见智了;
        10线就是10mm/线对,表示的是镜头对比度和成像反差(高频空间的极高反差),线越高,反差越高。
        30线或40线就是30mm/线对或40mm/线对,表示镜头的解像力或者叫细节表现力,线越高,解像力越高。在现在50MP的数码时代,还在测30线的厂家纯粹是为了MTF曲线好看,糊弄消费者了。
        10线、30线或40线是越高越好,越平坦越好,最好是天花板,当然这只是模拟非衍射环境的理想状况了,厂家经常会拿来骗骗消费者的。

        这下各位看官就能看懂DFA*50mm/f1.4的MTF曲线图了吧(看实测图)
        1、这是一只高反差高分辨率镜头,光圈全开F1.4时,10线中心接近95%的位置,是为高反差;30线中心接近70%的位置,是为高分辨率。光圈收到F5.6时,反差几乎为天花板状态,分辨率也非常之高。
        2、无论是F5.6还是全开F1.4的情况,10线和30线在中心到20mm像高左右基本非常平坦,而且下降缓慢,说明像场很平坦且中心到边缘成像很均衡,像高20mm之后开始下降,已是极端边缘情况。
        3、实线和虚线趋势十分接近,表明焦外一致性很好,表现真实,二线性比较弱。
        4、F1.4实测数据与模拟非衍射环境测试几乎相差无几!

        那么接下来,我们简单对比下其他同规格镜头的MTF曲线图,魔王不做过多解读,毕竟每家公司模拟和测试条件和方法都有差异,仅作参考。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适马50 1.4ART   F1.4)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佳能EF50 .12L)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索尼FE50 1.4ZA   F1.4&F8)

DFA*50/1.4,代表着宾得重振的希望,他到底是来自上天的神仙,亦或是魔鬼派来的使者?数年来,当所有人都黯然低下头,默然忍受命运暴虐的毒箭,它却点燃了挺身奋力反抗的火焰,当全画幅的正午已然逝去,历经多年的刀砍斧凿,丝毫不妥协的亮出来它力压群芳的宝剑,告诉世人——我站起来了!

PS:也许近期图丽要公布的opera50/f1.4给很多人造成了误会,有更多的“喷壶”甚至不遭人待见的宾黑大V也借势炒作,魔王在此只能和他们说一句——宾得此镜专利公布之日,期待打脸之时!

【样片展示】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相关标签: 佳能 宾得 光圈 色差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浏览:7960 回帖:81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3.347
主题: 45
帖子: 1822
注册: 2016年11月
mirage20000 发表于 2018-07-06 17:18
俺也是这么认为的,有电脑辅助设计应该比较容易的。但是宾得憋的就是弄不出来,还延期。缤纷觉得此头上了各项新技术,难度有点大啊。

宾得新的 starline官网有dfa50的设计访谈小织说了坚持观感所以调教了很久,而且遇到了镜筒因为光学部分太重弯曲的问题。所以才延迟发布了
本帖由IOS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901
主题: 80
帖子: 7741
注册: 2017年10月
现在像素高了,镜头实在做不小,说无反广角镜头能做小,没错,但到了标头,501.8比别家长出一块!851.8呢?这以前是58口62口,现在都67口,720/4也从67口变72口了,做小是可以,像素别太高,你看饼干就刷了边镀膜,再高,就得加大口径了。
一定要做小也可以,光圈小就是了,做一堆2.8的!好了,然后一堆人跳出来:我要1.8!!可以啊!58口,62口,67口,要不?别家也有1.8总不能比别家差吧! 本帖最后由 我是键盘党 于 2018-7-6 19:56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575
主题: 27
帖子: 350
注册: 2012年9月
我觉得宾得应该思考自己镜头的定位,是出星头满足个别用户对参数的极致追求,还是坚持其小而美的表达。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3.391
主题: 24
帖子: 13981
注册: 2007年9月
ecloud天文摄影 发表于 2018-7-4 23:47
不出意外的distagon
不出意外的话,腾龙款会随后推出
这个时代造镜头真是简单的要死,软件里随便调调,然后出图扔给代工厂就行
反正多项式的最优解也就那么几个,再根据玻璃成本算算,剩下的也就两三个。造成各家同质化得厉害,再无个性
玩器材是越来越无聊了

俺也是这么认为的,有电脑辅助设计应该比较容易的。但是宾得憋的就是弄不出来,还延期。缤纷觉得此头上了各项新技术,难度有点大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6
主题: 15
帖子: 885
注册: 2018年2月
全金属镜筒,表面与DFA大三元相同的涂层非常有质感,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33
主题: 11
帖子: 1394
注册: 2017年5月
星之子 发表于 2018-7-4 13:18
也不是,最近r3降价挺厉害的,呵呵


差3K左右吧~

说明M3充分的挤压了R3 的市场,也许大多数人觉得 2400万足够日常了~

够用的低像素换来更好的对焦,符合大众需求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347
主题: 45
帖子: 1822
注册: 2016年11月
ecloud天文摄影 发表于 2018-07-04 23:47
不出意外的distagon
不出意外的话,腾龙款会随后推出
这个时代造镜头真是简单的要死,软件里随便调调,然后出图扔给代工厂就行
反正...

别怕宾得的limited还在还是会瞎搞的
本帖由IOS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85
主题: 31
帖子: 1039
注册: 2015年9月
不出意外的distagon
不出意外的话,腾龙款会随后推出
这个时代造镜头真是简单的要死,软件里随便调调,然后出图扔给代工厂就行
反正多项式的最优解也就那么几个,再根据玻璃成本算算,剩下的也就两三个。造成各家同质化得厉害,再无个性
玩器材是越来越无聊了 本帖最后由 ecloud天文摄影 于 2018-7-4 23:57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266
主题: 6
帖子: 249
注册: 2006年10月
我是键盘党 发表于 2018-7-4 14:07
是因为r3追焦不如m3么?
我也没弄清楚到底差多少,不过视频测试眼控也不错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901
主题: 80
帖子: 7741
注册: 2017年10月
星之子 发表于 2018-7-4 13:18
也不是,最近r3降价挺厉害的,呵呵

是因为r3追焦不如m3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266
主题: 6
帖子: 249
注册: 2006年10月
远山83 发表于 2018-7-4 13:15
哈哈~~~2400万不够用了
也不是,最近r3降价挺厉害的,呵呵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33
主题: 11
帖子: 1394
注册: 2017年5月
星之子 发表于 2018-7-4 13:13
正打算m3升级r3呢,宾得继续往后排吧


哈哈~~~2400万不够用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266
主题: 6
帖子: 249
注册: 2006年10月
远山83 发表于 2018-7-4 13:09
没事就上来看看~

不考虑一下重回宾得~?
正打算m3升级r3呢,宾得继续往后排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33
主题: 11
帖子: 1394
注册: 2017年5月
星之子 发表于 2018-7-4 12:43
你好 你在这里啊


没事就上来看看~

不考虑一下重回宾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266
主题: 6
帖子: 249
注册: 2006年10月
远山83 发表于 2018-6-30 01:00
大宾得在喊你肥家
你好 你在这里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26.67
主题: 82
帖子: 9410
注册: 2009年2月
月赛优胜标识
魔王评测面面俱到,赞一个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71.527
主题: 162
帖子: 71318
注册: 2014年10月
内容贡献勋章
mark1008 发表于 2018-6-30 20:39
体积小而重量高在物理学里面就是质量高,
除了645Z没有其它宾得数码, 倒是有点兴趣想试试K1ii, 当然对焦肯定不如D850, 不过我不在乎。
K1/K1 II用料做工很好的, 结实的感觉, 跟D700拿手里感觉差不多, 铁家伙, 沉甸甸的.   
有机身防抖,
有像素偏移[超解像], 像素偏移是一次快门就将四张自动合成了, 形成JPG+RAW,  提供的暗部提亮的宽容度相当之高, 比135机任何都高, 比645Z GFX50S也高. DPREVIEW测评上的宽容度测评图片显示的.   

DPR宽容度测试, 暗部提亮.  K1启用超解模式: 本帖最后由 camson 于 2018-7-1 03:27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8.519
主题: 18
帖子: 17618
注册: 2007年10月
camson 发表于 2018-6-30 17:05
K1, K1 II体积较小, 比D800小.    但重量比5D4 D800都重.

体积小而重量高在物理学里面就是质量高,
除了645Z没有其它宾得数码, 倒是有点兴趣想试试K1ii, 当然对焦肯定不如D850, 不过我不在乎。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71.527
主题: 162
帖子: 71318
注册: 2014年10月
内容贡献勋章
mark1008 发表于 2018-6-30 10:34
这个年头大家喜欢堆料和跑分,徕卡出了个82mm口径,超过一公斤的SL50/1.4,害我的SL一直转接佳能50L用。  
宾得这也不落人后出了个近一公斤的标头,作为标头发烧友,本来很期待宾得的星50/1.4,打算为它进一台K1II,
现在这个体检重量得再想想了(还好口径不是那么夸张,等上市去实际试用看看再决定)。

看素质,这个镜头倒是不错,可惜光学确实没有所谓的黑科技,素质还是要靠堆料来实现,做不做妥协两难之间,
宾得堆料本事也挺好,1.5公斤的645 28-45在120变焦里面最强就是一个好证明。
K1, K1 II体积较小, 比D800小.    但重量比5D4 D800都重.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5.892
主题: 4
帖子: 697
注册: 2013年1月
bressong 发表于 2018-06-30 09:34
终于看见宾得也开始上进堆料了
几个看法
1,宾得堆料一点不含糊啊,将近一公斤,口径保持在72很厚到
2,在标头上废弃高斯,使用反望远结构,第...


索尼fe50za是变形双高斯 不是反远望
本帖由IOS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5.892
主题: 4
帖子: 697
注册: 2013年1月
时光记录者 发表于 2018-06-30 09:17
佳能50L也不快,1D系列上面才够格,50 1.4 USM快是快,光学素质和做工太戳,我2100买了五个月后1600出掉

尼康58G就是笑...


佳能的50L对焦慢是和镜头设计有关系 对焦移动的镜组太多太大 对扭力驱动要求高
本帖由IOS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9.425
主题: 172
帖子: 6033
注册: 2011年9月
bressong 发表于 2018-06-30 01:34
终于看见宾得也开始上进堆料了
几个看法
1,宾得堆料一点不含糊啊,将近一公斤,口径保持在72很厚到
2,在标头上废弃高斯,使用反望远结构,第...
索尼FE50 1.4是普兰纳结构  对称双高斯变种
本帖由 ONEPLUS+A5000 客户端编辑于:2018-06-30 15:07:09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74
主题: 8
帖子: 65
注册: 2017年11月
mark1008 发表于 2018-6-30 10:34
这个年头大家喜欢堆料和跑分,徕卡出了个82mm口径,超过一公斤的SL50/1.4,害我的SL一直转接佳能50L用。  
宾得这也不落人后出了个近一公斤的标头,作为标头发烧友,本来很期待宾得的星50/1.4,打算为它进一台K1II,
现在这个体检重量得再想想了(还好口径不是那么夸张,等上市去实际试用看看再决定)。

看素质,这个镜头倒是不错,可惜光学确实没有所谓的黑科技,素质还是要靠堆料来实现,做不做妥协两难之间,
宾得堆料本事也挺好,1.5公斤的645 28-45在120变焦里面最强就是一个好证明。


以前的镜头,即使CNS,也或多或少都存在边缘画质较差的情况,现在其他包括原厂和副厂都在全幅上靠堆料来获得全像场的画质均衡,这是物理定率,改不了的。而且现在用户也越来越挑,随着显示器,手机高清屏,视网膜屏的使用,4K、8K屏的普及,对于镜头全像场的画质要求必然会越来越高。在全幅镜头上堆料也成了各家一致的选择。索尼出个微单全幅,我还考虑试一下,当他的85GM出来的时候,我连试的心都没有了。还有适马50A,哪个不是照死堆,不堆有人买么?
而且现在一般民用市场被手机挤压得很厉害,宾得应该是考虑了要从专业市场上分得一部分蛋糕,否则一味的追求小而精致的情怀,最后的结果就是倒闭。情怀不能当饭吃的。
而且现在宾家也不是没有选择,对画质要求较高,就选择DFA50.4,轻便可以选择43啊,在K1上对焦完全没有问题。
如果追求体育和打鸟,还是要考虑CS两家了。 本帖最后由 摄影就是图个乐 于 2018-6-30 11:43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8.519
主题: 18
帖子: 17618
注册: 2007年10月
这个年头大家喜欢堆料和跑分,徕卡出了个82mm口径,超过一公斤的SL50/1.4,害我的SL一直转接佳能50L用。  
宾得这也不落人后出了个近一公斤的标头,作为标头发烧友,本来很期待宾得的星50/1.4,打算为它进一台K1II,
现在这个体检重量得再想想了(还好口径不是那么夸张,等上市去实际试用看看再决定)。

看素质,这个镜头倒是不错,可惜光学确实没有所谓的黑科技,素质还是要靠堆料来实现,做不做妥协两难之间,
宾得堆料本事也挺好,1.5公斤的645 28-45在120变焦里面最强就是一个好证明。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8.054
主题: 153
帖子: 8914
注册: 2003年9月
终于看见宾得也开始上进堆料了
几个看法
1,宾得堆料一点不含糊啊,将近一公斤,口径保持在72很厚到
2,在标头上废弃高斯,使用反望远结构,第一个是蔡司OTUS,然后SONY和适马也是跟进的
3,这个头要同场景比下,同机身和蔡司OTUS适马art50/1.4,或者SONY的55/1.8横向测评会很有意思,不知道SONY A7系列是否能转接比;得卡口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1)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9.425
主题: 172
帖子: 6033
注册: 2011年9月
天魔王 发表于 2018-06-29 15:05
50的对焦的提高已经非常明显了,对焦果断不犹豫,但是话说回来,还是和NC有很直观的差距...
佳能50L也不快,1D系列上面才够格,50 1.4 USM快是快,光学素质和做工太戳,我2100买了五个月后1600出掉

尼康58G就是笑话,50 1.4G速度不行,素质不行。

应该跟适马50A  索尼FE50 1.4ZA比
本帖由 ONEPLUS+A5000 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901
主题: 80
帖子: 7741
注册: 2017年10月
说到拍风景,上次国外测试2470+k12拍长曝光夜景车流完败给5dsr,当时他说因为2470成像不是顶级的没有佳能2470二代好,不知用星50如何?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016
主题: 9
帖子: 1069
注册: 2003年8月
没个好身体,什么也玩不了了。
本帖由 色影无忌论坛小程序 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66.573
主题: 472
帖子: 27656
注册: 2008年12月
内容贡献勋章
羡之 发表于 2018-6-29 14:09
.......


这两张用K-1ii拍的,额头都有严重的曝死。看来又得要理光专门提供一个新的固件来迁就a※※※I镀膜镜头过强的透过率之下的测光、曝光才成。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DFA*50mm/f1.4工程镜测试】“星巫师”——重拾巨人的剑柄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