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Canon RF镜头从镜头设计角度看有什么优势?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3.111
主题: 50
帖子: 3610
注册: 2000年12月
从佳能发布的RF镜头看,有备受好评的28-70/2.0L,体积巨小的70-200/2.8L,小巧的RF 35/1.8 IS Macro STM颜色看着也比EF 35/2.0好。
难道缩短法兰距真的有质的提升吗?超广角镜头比较好理解,28mm以上的镜头设计小法兰距有什么优势?
相关标签: EF 35/2 佳能 Canon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浏览:989 回帖:24
第 1 页 / 共 1 页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3.111
主题: 50
帖子: 3610
注册: 2000年12月
我的第一支RF头:RF 24-105 STM,感觉锐利得过头,没有层次过渡的感觉。不知道是镜头的特点,还是R6相机的特点。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walker 编辑于 2023-01-18 11:26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美国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3.111
主题: 50
帖子: 3610
注册: 2000年12月
我的第一支RF头:RF 24-105 STM,感觉锐利得过头,没有层次过渡的感觉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美国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3.111
主题: 50
帖子: 3610
注册: 2000年12月
我的第一支RF头:RF 24-105 STM,感觉锐利得过头,没有层次过渡的感觉。不知道是镜头的特点,还是R6相机的特点。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walker 编辑于 2023-01-18 11:25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美国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3.111
主题: 50
帖子: 3610
注册: 2000年12月
佳能在访谈中说轻便小巧的70-200/2.8L主要得益于新的RF卡口:
https://www_dpreview_com/interviews/6453485674/rf-ds-and-do-talking-to-canon-about-its-latest-lenses
...this is largely due to the fact we have this new mount: it has become a really big contribution to designing this really compact telephoto zoom lens.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3.111
主题: 50
帖子: 3610
注册: 2000年12月
佳能解释RF镜头的优势,光路图清晰易懂:
https://mp.weixin.qq.com/s/rT_9uyBxG4u4PizB1s05rQ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312
主题: 4
帖子: 1294
注册: 2012年9月
cpysz123 发表于 2019-3-27 03:39
LHA 58记得是折射率1.9,阿贝系数40. TAFD30是折射率1.88, 阿贝系数40.8 而 折射率1.9的TAFD25的阿贝系数只有31.2
LHA 58 还是有优势的

LAH58和TAFD30都是883408,用途一致属于可以替换的材料,都是从徕卡夜神配方简化得到的东西。

TAFD25、35对于佳能其实比LAH58常用,因为高折射率对于体积缩减意义更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049
主题: 90
帖子: 926
注册: 2017年10月
GdF3 发表于 2019-3-26 23:05
TAFD30了解一下,LAH58虽然做的挺早但现在的数据其实没比TAFD系列好。

LHA 58记得是折射率1.9,阿贝系数40. TAFD30是折射率1.88, 阿贝系数40.8 而 折射率1.9的TAFD25的阿贝系数只有31.2
LHA 58 还是有优势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312
主题: 4
帖子: 1294
注册: 2012年9月
cpysz123 发表于 2019-3-26 18:24
高端LAH什么时候供货充足过? LAH58产量要是上的来,其他家早就用了。而佳能的消色散镜片一般用的是低折射的类萤石FPL53,也就是F系列,和高折射的LAH系列什么关系?

消色散,佳能最常用的是FPL51和FPM2。事实上,佳能极少用FPL53,因为不容易获得设计所需的高质量大口径镜片。

大光圈的高斯镜头在校正色散的时候很难吧氟磷冕纳入设计,像S-LAH66这样的镧玻璃,折射率较高,色散也相对小,是非常重要的。高折射的镜头当然也能用于消色散,要看你怎么用。佳能用FPL53一般是消二级光谱,但这有很多限制,佳能很久都不怎么用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312
主题: 4
帖子: 1294
注册: 2012年9月
cpysz123 发表于 2019-3-26 18:24
高端LAH什么时候供货充足过? LAH58产量要是上的来,其他家早就用了。而佳能的消色散镜片一般用的是低折射的类萤石FPL53,也就是F系列,和高折射的LAH系列什么关系?

TAFD30了解一下,LAH58虽然做的挺早但现在的数据其实没比TAFD系列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049
主题: 90
帖子: 926
注册: 2017年10月
GdF3 发表于 2019-3-25 20:02
你好好看看,小原的钽玻璃有几种(LAH高折射率牌号),HOYA的TAFD系列又有多少?在需要高折射率的时候,两家的产品色散各是多少?再好好比较一下短波透过率,别扯什么供货了。论LAH系列的供货,小原绝对产能够用。

纳米镀膜各家全都不一样,目前没有授权使用的证据。佳能有专门的研发部门和技术人员去搞纳米镀膜,认为佳能买尼康的纯属一厢情愿。佳能是层级生长得到SWC,而尼康和索尼都是从冗余的材料表面蚀刻形成纳米尺度涂层。原理是完全不同的。

我这么多年也积累了佳能、宾得、尼康不少的技术论文和专利,有没有自己的研发还是很清楚的。反倒是你,多层膜技术早已没多少值得专利保护的东西,佳能还需要买?你有什么证据?


高端LAH什么时候供货充足过? LAH58产量要是上的来,其他家早就用了。而佳能的消色散镜片一般用的是低折射的类萤石FPL53,也就是F系列,和高折射的LAH系列什么关系?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312
主题: 4
帖子: 1294
注册: 2012年9月
cpysz123 发表于 2019-3-23 01:08
首尾的大口径曲面透镜 的是hologon(这个结构做不出大光圈,但做超广角比较容易,比如福伦达那个10mm/5.6 就是这个结构的),标刚本来就是松纳该进出来的,你看蔡司出的biogon就知道了。

蔡司自家文章谈到hologon从来都是强调它属于特别简化的biogon,原理上都属于反三片式,并无特殊之处。

biogon在三十年代算是来自sonnar,五十年代以后就跟随russar一去不返。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312
主题: 4
帖子: 1294
注册: 2012年9月
cpysz123 发表于 2019-3-23 01:05
目前附加镀膜就两个技术,一个是尼康的纳米晶体技术(佳能的SWC就是尼康的NCC技术),一个是宾得的空气泡技术(佳能的ASC就是宾得的ABC一代)。 佳能自己没有附加镀膜的专利,包括富士,腾龙,图丽的附加镀膜专利都是源自上述两厂。 只是每家在购买了专利使用权后又起了自己的名字罢了。这种附加镀膜都很精贵,一般只会用在一两片高曲率的玻璃上。 基础金属多层镀膜部分,佳能更是连高端技术都没有购买(尼康还趁着hoya掌控宾得的时候买了SMC二代),所以佳能(强大的市场部)从来不宣传自己的多层镀膜。hoya和小原同规格镜片蓝紫光的透过性都是差不多的,除非你选用规格更高的玻璃,要不然蓝紫光透过性不会改善的(佳能买hoya玻璃主要还是小原的产量不足和技术指标无关)。 至于吝啬不吝啬,你要看佳能的供应链进货了什么玻璃才知道,就目前看L镜的玻璃还算是不错,但和蔡司的otus的用料还是差了一个级别。 ...

你好好看看,小原的钽玻璃有几种(LAH高折射率牌号),HOYA的TAFD系列又有多少?在需要高折射率的时候,两家的产品色散各是多少?再好好比较一下短波透过率,别扯什么供货了。论LAH系列的供货,小原绝对产能够用。

纳米镀膜各家全都不一样,目前没有授权使用的证据。佳能有专门的研发部门和技术人员去搞纳米镀膜,认为佳能买尼康的纯属一厢情愿。佳能是层级生长得到SWC,而尼康和索尼都是从冗余的材料表面蚀刻形成纳米尺度涂层。原理是完全不同的。

我这么多年也积累了佳能、宾得、尼康不少的技术论文和专利,有没有自己的研发还是很清楚的。反倒是你,多层膜技术早已没多少值得专利保护的东西,佳能还需要买?你有什么证据?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049
主题: 90
帖子: 926
注册: 2017年10月
GdF3 发表于 2019-3-22 23:53
短法兰可以在长法兰禁止的空间内加矫正镜片,这也是广角能做得更好的原因。事实上从大光圈镜头的设计来讲,短的镜后距更有利于在后组配置增光减焦的结构,这是最容易做好大光圈的办法。

RF50与其说biogon不如说是魔改sonnar。biogon应有的特征包括镜头首尾的大口径凹透镜、凹透镜与中部鼓形多胶合镜组的距离要大,RF50都不满足。而且从镜尾的凸透镜来看,biogon边角的大斜射光线也与RF50不符。

徕卡的SL 35mm F2 APO ASPH无疑是短法兰的,只不过为了内对焦和改善边缘光线入射角而将出瞳做得够远,增大了光路长度。镜头做得长不等于这镜头有着长法兰镜头特有的光学结构。

首尾的大口径曲面透镜 的是hologon(这个结构做不出大光圈,但做超广角比较容易,比如福伦达那个10mm/5.6 就是这个结构的),标刚本来就是松纳该进出来的,你看蔡司出的biogon就知道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049
主题: 90
帖子: 926
注册: 2017年10月
GdF3 发表于 2019-3-22 23:47
佳能对于高折射率玻璃的货源不算吝啬,HOYA比OHARA好就买HOYA,尽管OHARA是几十年合作伙伴并受自己控股。从蓝紫光来说,绝对不差。

佳能的镀膜有自己家专利,技术体系完备。虽然SWC效果不如宾得两代ABC,但技术是自己搞的,且一直在进步。


目前附加镀膜就两个技术,一个是尼康的纳米晶体技术(佳能的SWC就是尼康的NCC技术),一个是宾得的空气泡技术(佳能的ASC就是宾得的ABC一代)。 佳能自己没有附加镀膜的专利,包括富士,腾龙,图丽的附加镀膜专利都是源自上述两厂。 只是每家在购买了专利使用权后又起了自己的名字罢了。这种附加镀膜都很精贵,一般只会用在一两片高曲率的玻璃上。 基础金属多层镀膜部分,佳能更是连高端技术都没有购买(尼康还趁着hoya掌控宾得的时候买了SMC二代),所以佳能(强大的市场部)从来不宣传自己的多层镀膜。hoya和小原同规格镜片蓝紫光的透过性都是差不多的,除非你选用规格更高的玻璃,要不然蓝紫光透过性不会改善的(佳能买hoya玻璃主要还是小原的产量不足和技术指标无关)。 至于吝啬不吝啬,你要看佳能的供应链进货了什么玻璃才知道,就目前看L镜的玻璃还算是不错,但和蔡司的otus的用料还是差了一个级别。
(1)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312
主题: 4
帖子: 1294
注册: 2012年9月
cpysz123 发表于 2019-3-22 02:28
蔡司总结过短法兰结构和长法兰结构的优缺点

短法兰的特点是广角畸变小,球面像差小,边缘成像的质量好。 但边缘失光会比较严重(这个在数码时代不是什么大问题),中心画质提升比较困难,光圈很难做大。  而且短法兰设计到目前为止没有可靠的变焦结构设计。  
长法兰结构的特点是中心分辨率高,边缘暗角比较好控制,焦外弥散效果相对较好。但球面像差和广角畸变是老大难问题。

目前看佳能RF镜头基本依旧是传统长法兰结构(RF50倒是使用了短法兰的标刚结构)并没有经典短法兰结构镜头出现。至于原来玩短法兰结构比较牛的徕卡,阿帕等,其实都没有什么高分辨率能满足目前全画幅动辄4000万像素分辨率密度的产品(徕卡的SL系列还都是长法兰结构的镜头)。 至于720并不是短小,和法兰距无关,主要是使用了伸缩镜筒的复古结构,并不是内变焦结构或者内对焦的现代结构。 手动时代的720很多体积也不大 ...

短法兰可以在长法兰禁止的空间内加矫正镜片,这也是广角能做得更好的原因。事实上从大光圈镜头的设计来讲,短的镜后距更有利于在后组配置增光减焦的结构,这是最容易做好大光圈的办法。

RF50与其说biogon不如说是魔改sonnar。biogon应有的特征包括镜头首尾的大口径凹透镜、凹透镜与中部鼓形多胶合镜组的距离要大,RF50都不满足。而且从镜尾的凸透镜来看,biogon边角的大斜射光线也与RF50不符。

徕卡的SL 35mm F2 APO ASPH无疑是短法兰的,只不过为了内对焦和改善边缘光线入射角而将出瞳做得够远,增大了光路长度。镜头做得长不等于这镜头有着长法兰镜头特有的光学结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312
主题: 4
帖子: 1294
注册: 2012年9月
cpysz123 发表于 2019-3-22 17:52
味道氛围感这种东西,主要是对光线信息的保留,但现在的镜头镜片多,反射面就更多。为了保证成本不严重超标,每枚镜片对于高频光(蓝紫)的透过性都不会太高。然后镀膜技术又被几家弄断(佳能的那几个镀膜技术都是从别人那买的,而且还都是附加镀膜技术,不是基膜技术,一般只给你镀在容易起反射的大曲率玻璃那一片上),每个反射面也都是一次色彩损耗。所以现在的镜头要保持相同的光圈,前镜组是老镜头的几倍大(7片6组的时代50/1.2也就52mm的口径,现在没有80mm以上口径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有1.2光圈)但这只能保证灰度信息和原来一样,色彩信息衰减的厉害。

佳能对于高折射率玻璃的货源不算吝啬,HOYA比OHARA好就买HOYA,尽管OHARA是几十年合作伙伴并受自己控股。从蓝紫光来说,绝对不差。

佳能的镀膜有自己家专利,技术体系完备。虽然SWC效果不如宾得两代ABC,但技术是自己搞的,且一直在进步。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3.111
主题: 50
帖子: 3610
注册: 2000年12月
短法兰距球差小,中心分辨率低是什么光学原理?
是否跟玻璃的折射率有关?法兰距短,广角镜头画面中心要求高折射率,边角则要求不高?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049
主题: 90
帖子: 926
注册: 2017年10月
蔡心 发表于 2019-3-22 09:41
但除了锐以外,色彩层次丰富所表现出来的质感和通透度 还有立体感,还是m强
然后再看rf的片子,感觉落空了什么,太滑,缺乏些微变化

味道氛围感这种东西,主要是对光线信息的保留,但现在的镜头镜片多,反射面就更多。为了保证成本不严重超标,每枚镜片对于高频光(蓝紫)的透过性都不会太高。然后镀膜技术又被几家弄断(佳能的那几个镀膜技术都是从别人那买的,而且还都是附加镀膜技术,不是基膜技术,一般只给你镀在容易起反射的大曲率玻璃那一片上),每个反射面也都是一次色彩损耗。所以现在的镜头要保持相同的光圈,前镜组是老镜头的几倍大(7片6组的时代50/1.2也就52mm的口径,现在没有80mm以上口径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有1.2光圈)但这只能保证灰度信息和原来一样,色彩信息衰减的厉害。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5.096
主题: 174
帖子: 10314
注册: 2004年11月
cpysz123 发表于 2019-03-22 08:42
首先m50/1.4是长法兰的Planar结构,加聚光镜组改进而来,而不是原生短法兰的标刚结构。 其次RF50目前表现受到机身的约束太大了...


但除了锐以外,色彩层次丰富所表现出来的质感和通透度 还有立体感,还是m强
然后再看rf的片子,感觉落空了什么,太滑,缺乏些微变化
本帖由IOS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484
主题: 13
帖子: 512
注册: 2019年2月
蔡心 发表于 2019-3-22 08:27
莱卡M没有高分辨率镜头?
我目前觉得m50 1.4比佳能的rf50强吧,而且强不少


可否有测评?
这两个头本人都用过,不觉得M能占优,M50已经出了没有对比过。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049
主题: 90
帖子: 926
注册: 2017年10月
蔡心 发表于 2019-3-22 08:27
莱卡M没有高分辨率镜头?
我目前觉得m50 1.4比佳能的rf50强吧,而且强不少

首先m50/1.4是长法兰的Planar结构,加聚光镜组改进而来,而不是原生短法兰的标刚结构。 其次RF50目前表现受到机身的约束太大了(EOR R直接被RF50跑爆了),没人知道极限在哪。 最后即使在这种状态下,RF50全开也肉眼可见的比M50/1.4锐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5.096
主题: 174
帖子: 10314
注册: 2004年11月
cpysz123 发表于 2019-3-22 02:28
蔡司总结过短法兰结构和长法兰结构的优缺点

短法兰的特点是广角畸变小,球面像差小,边缘成像的质量好。 但边缘失光会比较严重(这个在数码时代不是什么大问题),中心画质提升比较困难,光圈很难做大。  而且短法兰设计到目前为止没有可靠的变焦结构设计。  
长法兰结构的特点是中心分辨率高,边缘暗角比较好控制,焦外弥散效果相对较好。但球面像差和广角畸变是老大难问题。

目前看佳能RF镜头基本依旧是传统长法兰结构(RF50倒是使用了短法兰的标刚结构)并没有经典短法兰结构镜头出现。至于原来玩短法兰结构比较牛的徕卡,阿帕等,其实都没有什么高分辨率能满足目前全画幅动辄4000万像素分辨率密度的产品(徕卡的SL系列还都是长法兰结构的镜头)。 至于720并不是短小,和法兰距无关,主要是使用了伸缩镜筒的复古结构,并不是内变焦结构或者内对焦的现代结构。 手动时代的720很多体积也不大 ...


莱卡M没有高分辨率镜头?
我目前觉得m50 1.4比佳能的rf50强吧,而且强不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3.111
主题: 50
帖子: 3610
注册: 2000年12月
cpysz123 发表于 2019-3-22 02:28
蔡司总结过短法兰结构和长法兰结构的优缺点

短法兰的特点是广角畸变小,球面像差小,边缘成像的质量好。 但边缘失光会比较严重(这个在数码时代不是什么大问题),中心画质提升比较困难,光圈很难做大。  而且短法兰设计到目前为止没有可靠的变焦结构设计。  
长法兰结构的特点是中心分辨率高,边缘暗角比较好控制,焦外弥散效果相对较好。但球面像差和广角畸变是老大难问题。

目前看佳能RF镜头基本依旧是传统长法兰结构(RF50倒是使用了短法兰的标刚结构)并没有经典短法兰结构镜头出现。至于原来玩短法兰结构比较牛的徕卡,阿帕等,其实都没有什么高分辨率能满足目前全画幅动辄4000万像素分辨率密度的产品(徕卡的SL系列还都是长法兰结构的镜头)。 至于720并不是短小,和法兰距无关,主要是使用了伸缩镜筒的复古结构,并不是内变焦结构或者内对焦的现代结构。 手动时代的720很多体积也不大 ...

总结得简单易懂,感谢!

我考虑买RF镜头玩视频。视频对镜头分辨率要求不高,但对光圈、色彩和反差要求高。
边角失光和畸变对数码来说都不是难题。听你这么说,短法兰距的定焦头更适合视频?我看样片就觉得RF 35/1.8比EF 35/2.0色彩好。

短法兰距球差小,分辨率低是什么光学物理原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049
主题: 90
帖子: 926
注册: 2017年10月
蔡司总结过短法兰结构和长法兰结构的优缺点

短法兰的特点是广角畸变小,球面像差小,边缘成像的质量好。 但边缘失光会比较严重(这个在数码时代不是什么大问题),中心画质提升比较困难,光圈很难做大。  而且短法兰设计到目前为止没有可靠的变焦结构设计。  
长法兰结构的特点是中心分辨率高,边缘暗角比较好控制,焦外弥散效果相对较好。但球面像差和广角畸变是老大难问题。

目前看佳能RF镜头基本依旧是传统长法兰结构(RF50倒是使用了短法兰的标刚结构)并没有经典短法兰结构镜头出现。至于原来玩短法兰结构比较牛的徕卡,阿帕等,其实都没有什么高分辨率能满足目前全画幅动辄4000万像素分辨率密度的产品(徕卡的SL系列还都是长法兰结构的镜头)。 至于720并不是短小,和法兰距无关,主要是使用了伸缩镜筒的复古结构,并不是内变焦结构或者内对焦的现代结构。 手动时代的720很多体积也不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Canon RF镜头从镜头设计角度看有什么优势?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