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秋凉:微单相机的现状:趋同与混沌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2.546
主题: 616
帖子: 35664
注册: 2005年9月
微单相机的现状:趋同与混沌

作者:秋凉 | 发布日期:2019-02-19

        最近对网站关于器材介绍的页面做了简单的修改。作为一个个人网站,而且是个人业余兴趣维持的网站,我觉得尽善尽美还是力有未逮。之前,对于每一款产品上市发布都力求同步评论并总结的做法让我非常疲惫,最后的结果是自己想写的反而没有写。而参数之类信息其实在很多地方都可以查到,我的总结完全没必要。恰恰这部分内容最耗费精力。所以我尝试简单化。今年以来主要的微单产品我都做了页面进行简单介绍,删去了过往的参数和很多与官方宣传重复的部分,或许这样有助于我坚持。

        关于mirrorless的命名,既往我称之为“无反相机”,今后我将统一称之为“微单相机”。这一改变的原因基于以下两个主要因素。

        第一,在搜索引擎上,微单相机的搜索结果明显多于无反相机。在普通大众的理解上,微单相机也更为人熟知,无反相机的名称知之者甚少。因此,将这一相机形式称为微单相机可以看做是市场不断演变的结果。

        第二,是各大厂商的命名取向。早先,微单相机主要被索尼用于宣传自己的阿尔法系列产品。索尼产品页面的微单相机边上一直有一个“TM”标记,我不知道索尼是否在中国注册过这个名词。但是,现在其他厂商也采用了微单相机的名称。我们不妨来看一下各大厂商对于mirrorless interchangeable lens camera(MILC)的中文命名:

        索尼:索尼将全画幅和APS-C画幅均称为微单数码相机,之前的SLT系列则称为单电相机;
        佳能:佳能将EOS M和EOS R均称为微单相机,其中EOS R系列称为专业微单相机,或者“专微相机”;
        尼康:尼康页面已经没有尼康1系列的产品介绍,既往好像称为“微型可换镜头数码相机”。现在,尼康Z系列被称为“数码微单相机”;
        富士:富士X系列称为“无反相机”;
        奥林巴斯:奥林巴斯OM-D系列称为微型单电相机,也就是微单相机;
        松下:松下也将数码相机称为微单相机,新发布S系列,即称为全画幅微单相机。
        由此可见,微单相机会成为MILC较为统一的中文翻译,因此我也将网站中无反相机的说法改为微单相机。很多读者关心微单相机的现状和发展,以及微单相机和单反相机之间的关系。我想这是一个值得长期讨论和观察的话题。在这篇文章里,我主要就微单相机的现状以及各主要厂商的产品情况做一个概要的介绍。

        微单相机这几年的发展可以总结为两个关键字:一是趋同,二是混沌。

        所谓趋同,是指各厂商的发展方向和思路都趋于相同。取决于数码相机市场的整体衰退,各大厂商总体上都在着力发展中高端产品,而相对忽略了入门级产品。单电相机向着全画幅、高端的方向发展,即使非全画幅产品,也向着高性能、高价格的方向发展。对于微单相机最初宣传的轻便、小巧的特点被放在了次要的位置。尽管各大厂商的路径有所差异,但是这一总体的趋势是相似的。

        所谓混沌,是指大量新相机的出现,对既往成熟产品线的划分带来的困扰。不同卡口的出现也为镜头与相机之间的关系带来了大量的不确定性。单电相机和单反相机之间的关系,不但在消费者层面看起来很模糊,相信制造商本身也会感受到混沌。这就是一个产品变革的市场上所面临的阶段性的混乱。

        具体到各主要相机生产厂商:

佳能

        佳能作为数码相机领域的龙头老大,在市场份额上占有不可动摇的优势。但是,佳能的微单相机产品线是混沌的最佳代言。佳能微单相机的推出看起来并没有清晰的规划,有点仓促应战的感觉。佳能最先推出的EOS M定位中低端,凭借品牌优势和性价比,在竞争中不落下风。此后,佳能的EOS R和EOS RP更像是针对索尼A7系列和尼康Z系列“填补空白”的产品。佳能可换镜头相机目前有EF、EF-S、M、RF四种不同的卡口,其中M卡口和RF卡口都是微单相机的卡口,M卡口和RF卡口无法通用,这是非常让人费解的。

        佳能在上周推出了EOS RP,我理解为无反光镜版本的EOS 6D Mark II。作为一台主打入门、低价、小巧的全画幅相机,与之一同发布的镜头却都是非常沉重的L镜头。个人认为,现阶段佳能的单电相机产品线缺少相应的规划,至少规划不尽合理。而且没有感光元件防抖等也与尼康、索尼的产品拉开了一定差距。我相信佳能可能是需要一点时间来完善自己的微单相机规划,但是至少现阶段佳能的微单相机从产品线和蓝图来看,都不像索尼与尼康那样清晰。

        佳能尽管在之前几年里扩展了市场份额,并且利润和销售看起来都不错,然而在刚刚过去的2018财年,佳能影像部门成绩堪忧。这或许也正是佳能不得不在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情况下投入微单相机领域竞争的原因。

富士

        从X100和X-Pro1发布开始,富士在微单相机领域建立的名声——复古漂亮的外观、直观便捷的操作、完善的镜头群——一直延续至今。与其他厂商不同,富士所走的路线是APS-C和中画幅的结合。理论上,全画幅和APS-C之间大约差一档ISO,所以中画幅和APS-C的组合在器材选择上是合理的。然而中画幅毕竟是小众市场,而且目前Z7和A7R III之类全画幅相机在画质上与富士GF50这类小底的中画幅差距并不很大,因此GF50可能更多的具有象征意义。

        在APS-C产品线上,富士自低到高的布局较为合理,镜头群也很丰富。尤其是X-T30这一层级的相机,富士与索尼是最直接的对手,并且不落下风。尽管因为品牌等原因,富士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一直不能达到索尼、佳能、尼康这样的水平,然而富士稳定地占有一定市场,并且富士微单产品线具有清晰的定位和发展路径。对于APS-C用户来说,当你考虑镜头选择的时候,富士无疑是目前最佳选择。简单来说,富士是目前唯一成套、成体系的APS-C微单相机制造商。

        我个人认为富士有两个问题。第一,富士使用X-Trans CMOS无形间增加了技术开发成本。在实际比较中,X-Trans CMOS并没有体现出优势。富士在GF50上也没有使用X-Trans技术。此外,X-Trans技术也为软件解码增加了难度,导致第三方软件支持不尽完美。第二,富士用APS-C面对全画幅的竞争,但是在相机和镜头体积方面,富士与索尼、尼康的差别并不是很大。有些富士镜头看起来似乎大了一些——不是说很大,只是感觉应该可以更小一些。如果在体积方面占不到优势,除非价格上拉开差距,不然消费者会更倾向选择全画幅——尽管富士有更大幅面的中画幅,但是如前面说过的,这不是大多数消费者的选项。

尼康

        虽然尼康近年来被持续唱衰,但是依然在可换镜头相机领域占据市场第二的份额,并且与索尼的差距并没有被明显缩小。尼康经历了失败的尼康1系列以后,痛定思痛,终于于2018年推出了全画幅微单相机Z6和Z7。

        尼康Z6和Z7可以类似地看做D750和D850,拥有很强的产品力。尼康历来擅长在高级产品上发力,数码相机※※上,D300、D700、D800都是成功的例子,这次也不例外。尼康Z卡口拥有目前全画幅微单相机中最大的口径,由此带来了光学设计的便利,尼康Z卡口镜头的成像质量也备受好评。

        应该说,尼康Z6和Z7的推出是成功的。当然,如何更好地将尼康之前的优势,比如3D跟踪对焦等技术更好地移植到微单相机是尼康今后应该在产品上体现的内容。尼康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微单化APS-C产品,尤其是入门级别的D3500、D5600这些产品。是使用相同的Z卡口,还是使用有所区别的卡口?这是尼康在微单相机领域留给我们的未知数。

         可以明确的是,随着Z卡口镜头群的完善,F卡口会逐渐退出主流舞台。Z是尼康全画幅相机的未来,这一点已经毋庸置疑。

奥林巴斯

        我有一台奥林巴斯OM-D E-M10 II,目前长期借给她人使用。显然,说明我不常用,并且不是很愿意使用它。原因在于糟糕的连续对焦以及相对较慢的响应速度。但是E-M10 II依然有我非常喜欢的地方,就是有很多轻巧的镜头可以选择。作为微4/3幅面代表,如果奥林巴斯抛弃自己的体积优势,显然会将自己置于非常不利的竞争位置。

         可惜的是,奥林巴斯似乎就在走这条看起来不是那么合理的道路。从E-M1、E-M1 II到E-M1X,奥林巴斯相机的体积和重量不断增加,一体化手柄的E-M1X已经将近1公斤。在强调高速、高性能的同时,奥林巴斯将便携性放在了次要的位置,而这对于奥林巴斯恰恰是非常重要的。

        我认为,奥林巴斯很难在专业市场和佳能、索尼、尼康竞争。但是,一台便携、高性能的奥林巴斯在市场上并没有直接对手。例如,以E-M10 III为基础,加入混合自动对焦大幅改善自动对焦性能,加快相机的响应速度,下放一些E-M1 II的技术,以此制造一台面向摄影爱好者的、轻便而强大的相机,看起来是和全画幅相机错位竞争的合理选择。微4/3和全画幅有两档ISO差别,由此带来体积上大幅小型化的可能。如果仅注重性能和速度,以相同的价格,大多数消费者会买微4/3的奥林巴斯还是全画幅的CNS?答案不言而喻。

松下

        松下作为微4/3阵营的干将之一,2019年正式发布了全画幅S系列,标志着自己也开启了自己两线作战的局面。如我之前说过的,微4/3和全画幅的组合是非常合理的。所以松下的这种幅面组合事实上比富士的APS-C与中画幅的组合要实用。

        松下的问题在于,在微4/3领域,松下尽管有出色的产品,但是一直感觉比奥林巴斯稍逊一筹。不但因为松下在各大厂商都使用混合自动对焦时依然坚持自己的DFD反差检测自动对焦,而且也因为从外观、响应、操控等方面奥林巴斯似乎都比松下更有“特色”。松下有一些强大的微4/3产品,比如GX9、G9等,但是缺乏早年GF系列那样夺人眼球的地方。G9这样的相机与之前说过的奥林巴斯有相似的问题,就是体积相对一台微4/3相机来说稍大了一些。

        但是,松下在视频拍摄方面有自己的传统优势。GH系列一直是视频拍摄友好的相机,而且是“低成本”拍摄系统的最佳选择之一。尽管S系列作为一台相机其市场前景难以预计,但是如果作为松下视频拍摄系统的组成,反而别有洞天。

索尼

        索尼无疑是微单相机浪潮的最大受益者。当然,索尼也是推动微单相机技术革新和发展的重要力量。索尼的微单相机发展重心在全画幅。A9和A7系列形成了不同层级的产品线,而新旧产品同时售卖的体系,也为索尼构建了不同价格层次的产品结构。索尼不但驱动了微单相机的技术发展,也事实上在之前制定了微单相机的价格基础。尽管索尼在APS-C产品上花费的精力似乎不多,但是从A6000开始,一直到A6400,索尼在这一层级上保持了足够的竞争力。

        今天,索尼FE卡口是所有全画幅微单相机中镜头阵容最齐全、选择面最广的。尽管FE卡口镜头价格偏贵,然而这应该也是整个行业的趋势,而不是索尼的唯一。索尼E卡口镜头偏少,尤其缺少体积小、素质高的镜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E卡口镜头并无法匹配A6400这样优秀的相机。

        索尼的未来发展很明确。从镜头卡口来看,全画幅的FE和APS-C的E已经确立。目前,全画幅旗舰A9已经发布、主打高像素的A7R和主打均衡的A7系列也已经更新了三代。索尼用前代产品降价的策略与佳能EOS RP之类相机进行竞争是一个不错的策略,但是未来索尼也可能继续发布A5等低一级别的相机。而在APS-C领域,目前A6400和A6500在性能上都能够和富士X-T30这样的相机直面竞争,不排除更高级别A7000的出现。在所有微单相机系列中,索尼应该说是确定性最强的。
相关标签: 尼康 Z 6 Z 7 松下 索尼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浏览:1070 回帖:5
第 1 页 / 共 1 页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4.248
主题: 10
帖子: 4230
注册: 2014年11月
EF-M和RF不通用是非常好理解的事情,如果通用那才叫匪夷所思。

EF-M的定位就是轻便,极端轻便,甚至要用不亚于M43非专业机身的轻巧程度来赚取市场(M43的专业机身定位可以说和M43入门机身完全不同,消费群体是两类人),可以说目标明确用心险恶(

RF短期看和EF形成互补,长期看,是要取代EF的系统。

嗯,EF-S凉了,我说的

大法APSC尴尬的地方就在于,感谢适马,大法根本不想做APSC镜头,既然卡口通用,那就做新时代的EF EF-S呗,反正你们索尼用户,最终都是要上全幅的命,那就别想着什么高素质高规格APSC镜头了,不存在的。

富士确实是一门心思APSC,令人倾佩,嗯,其实我是个精神富强粉? 本帖最后由 sylphia 于 2019-6-30 13:38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175
主题: 10
帖子: 582
注册: 2018年8月
阅 ~  
本帖由 色影无忌论坛小程序 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9.562
主题: 27
帖子: 11690
注册: 2012年5月
“尼康Z卡口拥有目前全画幅微单相机中最大的口径,由此带来了光学设计的便利”,但是尼康的Z头和单反头也没啥区别,没有做出差异化来
看佳能这边,RF70-200小巧,RF24-70、RF15-35都是带防抖,EF这些可是都没有的,RF50、RF85硬素质提升很多,和EF充分地区别了出来 本帖最后由 092934cc 于 2019-6-27 15:53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秋凉:微单相机的现状:趋同与混沌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