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柏林爱乐与维也纳爱乐哪个更突出些?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禁言中
泡网分: 3.64
主题: 95
帖子: 2950
注册: 2020年2月
音乐听多了,自然这二个乐团演奏音乐接触也就多,但我感觉还是柏林爱乐略出点头,尤其是交响乐。
不知大家以为如何?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浏览:850 回帖:12
第 1 页 / 共 1 页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4.767
主题: 56
帖子: 2448
注册: 2012年2月
明显是皇家爱乐
发布自 安卓客户端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5.67
主题: 186
帖子: 5405
注册: 2016年8月
跟常任指挥(总监)的风格一致,随总监调整而有所改变,并且随录音年代、录音技术而改变风格,所以很难直接横向比较,要找相同的年代进行比较,我觉得柏林爱乐的招牌风格就是卡拉扬的风格。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2.915
主题: 2
帖子: 1223
注册: 2008年8月
没法分一、二。其实跟指挥关系更大
维也纳熏银般的弦乐出名,柏林的铜管很出彩,但也是相对而言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9.104
主题: 319
帖子: 4335
注册: 2006年12月
柏林爱乐更个性些,维也纳爱乐更传统些
发布自 色影无忌小程序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3.64
主题: 95
帖子: 2950
注册: 2020年2月
访客 发表于 2020-9-21 14:00
赵飞燕,环肥燕瘦

多谢指点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70.924
主题: 16
帖子: 12227
注册: 2003年2月
haydnst 发表于 2020-9-21 09:03
飞燕是啥意思?
赵飞燕,环肥燕瘦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3.64
主题: 95
帖子: 2950
注册: 2020年2月
最终幻想8 发表于 2020-9-19 15:30
玉环与飞燕

飞燕是啥意思?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1.763
主题: 61
帖子: 9151
注册: 2012年12月
玉环与飞燕
发布自 安卓客户端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94.563
主题: 15
帖子: 40959
注册: 2002年2月
内容贡献勋章
月内主力装备
★ iPad Air (3rd generation)
自己判断吧,不用别人替代。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3.64
主题: 95
帖子: 2950
注册: 2020年2月
XYY的小跟班 发表于 2020-9-19 13:30
文无第一。

总归有一个突出点的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3.64
主题: 95
帖子: 2950
注册: 2020年2月
网上看到一些讨论,似乎偏柏林爱乐的多点,现转过来看看。
柏林爱乐的巅峰是富特文格勒时期(1922-1954)和卡拉扬时期(1955-1989),我个人认为当时的柏林爱乐有着无可匹敌实力:
其极为严谨精妙的演奏风格完全溶于了两位大师的意志之中,反过来只有最顶级的指挥才能将它的实力完全发挥出来。
比如说富特文格勒时代的弦乐(尤其是低音),极为饱满而富有张力;老卡时代的铜管乐,庄重而又极为辉煌。这两个时期,柏林爱乐的每个声部几乎都是最好的,他们能发出其他乐团无法企及的近乎完美的乐音。
维也纳爱乐一直都具有很高的演奏水平。由于不设立常任指挥,这个乐团接纳了各个时期的无数顶尖指挥家。它拥有很多最有天赋的乐手,能领会任何风格指挥的意愿,并以天才式的演绎执行指挥的意图。
所以这个最有弹性的乐团长期以来倍受音乐界的褒赞。
我个人更钟爱柏林爱乐,因为曾经的它有着一个完美乐团所拥有的一切。不过自从卡拉扬死后,它一直在走下坡路,恐怕现在没有指挥能再激发出它的实力了。
德奥派指挥家的风格
指挥不可能都是一个模子压出来的。有些指挥, 如塞尔 (Georg Szell)对待乐师十分粗暴, 拿架作势,蛮不讲理。有的如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感情外露, 作品一有起伏, 便歇斯底里做出夸张的手势。
有的很奇怪,像伯恩斯坦的一位老师莱纳(Fritz Reiner)就只用指挥棒做出极细微的动作,以至背对的观众怀疑他已老僧入定。有的指挥离不开指挥棒, 有的却从来不用。有的嗜谱如命, 有的全凭记忆。
许多人以眼神传达旨意, 卡拉扬 (Herbert von Karajan)指挥时却永远双目紧闭。指挥的任务在于透过团员把抽象的音符转化为具体乐音。这就不光是操作指挥棒或手势好坏问题。指挥常会告诉别人: 用指挥棒打拍子的基本技巧很容易学会, 但交流概念的能力却是难上加难。
就像调油彩一般, 指挥必须能控制每声部的音色、音量,使整体声音达到平衡。有的指挥, 如朱里尼 (Carlo-Maria Julini),下意识地强调低音乐器, 诸如大提琴、低音大提琴及巴松管,于是它们的音色深沉厚重。
有的指挥要求尽可能的透明, 还有的则创造出类似管风琴的共鸣厚度。速度无疑是相当重要的, 还有一个重点就是预备拍: 指挥在起拍的关键时刻所酝酿的气氛可使各声部准确且整齐的切入,使作者的情绪可一鼓作气地宣泄而出。
一个看似可以一笔带过、实则会导致强烈决定意义的拍子,会给音乐带来决定性音色。有的指挥则每逢高潮都加以强调, 有的指挥听凭紧张气氛自然浮现;另一些指挥则认为必需有意识的控制才能创造出紧张度。乐团个性与作品特性是鱼与熊掌两难。
指挥塑造的声音越明显, 音色越凸显指挥或乐团的独特色彩, 作品风格的掌握可能就相对的越困难。无论是 Stokowski之于费城管弦, 或者 Kussevitzky之于波士顿交响, 还是 Karajan之于柏林爱乐,过去、现在和未来莫不如此。
指挥与乐团之间长期合作关系所形成的特色, 也许适于表现某个时代的音乐风格, 换了另一个时期可就说不定了。很少有那个指挥或乐团有能力表现所有乐派的风格。当前有个很大的问题 (或者说是老大师凋零后的现在才产生的问题),我们偏爱的巴洛克和早期古典乐派的演奏风格,是以拥有现代乐器和演奏习性的乐团来表现, 而不是以那些熟娴于十九世纪传统演奏方式的人来表现。
现在年轻一代的指挥家面临令人困惑的任务: 学习一长串等著他们诠释的作品风格, 从巴洛克、古典、浪漫、印象派、捷克和俄罗斯等国民乐派, 到无调性音乐和现代乐派。老实说, 如果他们没能兼顾每个乐派, 我们也不应太过苛求。
须知神如 Toscanini者, 也很少指挥莫札特的歌剧。他承认在这方面自己才力不济。 Karajan指挥布鲁克纳的作品可谓完美无憾, 但他的莫札特和海顿就很难令人恭维。 大部分的德奥派指挥家都有几个共通性:对乐曲结构的高度掌握、厚重的管弦乐、堂皇严肃的音乐风格及--不是每个人都是如此--对乐谱的一定程度尊重。
他们擅长的几乎清一色是德奥作曲家--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布拉姆斯、舒曼、舒伯特。。。。等人。这些指挥的音乐大都凝重平衡,不拘泥于陈规,但也不会标新立异。细节注重与否并非所有德奥指挥会关心,但他们至少在速度、力度和分句上绝对精确。
非德奥派指挥的风格倾向于不重视乐曲的结构,或是不认为需要忠于原谱,或是只能将音乐做到沉美或华丽面(或者说:做不出音乐的阴暗面,如杜特华)的指挥家。 这种指挥家的音乐除了对结构的掌握恰到好处外,对于乐曲本身的音乐性常有独特的表现。
并非所有德奥指挥不曾做过一些“冒险尝试”--如巴伦波英、约夫姆、福特万格勒,不过他们做实验时都是小心翼翼的。也并非所有的指挥都像克伦培勒般的傲岸伟大,像小克莱伯就是。也并非只有德奥土生土长的指挥家有这等程度被视为德奥大师,伯恩斯坦是海顿的重要诠释者。
德奥指挥亦非万能,虽然被称为德奥指挥就几乎被视为重要的指挥家。叫克伦培勒去演奏莫扎特,或叫卡拉扬去指挥马勒,都是大有问题的。福特万格勒费尽心思要找出“英雄”中的隐藏情感,偏偏托斯卡尼尼宣称英雄只是“快板加华丽”。
这也就是说:上面所提到的一些,都只是“通则”而非定理。德奥指挥家: 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 (1908-1989) 奥地利指挥家。
自幼学钢琴,曾进维也纳音乐学校和萨尔兹堡的莫扎特音乐学院学习。他的指挥生涯先从小城乌尔姆开始,1938年被聘为柏林歌剧院的指挥,1947年任维也纳爱乐乐团和维也纳乐友协会管弦乐队指挥,1949年起兼任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常任指挥,1950年兼任伦敦爱乐乐团常任指挥,1955年起任柏林爱乐乐团的终身常任指挥,1956年任维也纳国立歌剧院的音乐总指导。
他是现代最著名的指挥家之一,人们称他为“欧洲音乐的总指导”。他也是拜罗伊特、萨尔兹堡音乐节的主要人物。1967年开始主办他个人的音乐节——复活节音乐周。卡拉扬有惊人的指挥技巧,与乐队的配合如水乳交融般天衣无缝,通过热情洋溢、奔放豪迈的演奏,将音乐准确而强有力地传达给听众。
他擅长在忠实于原作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精雕细刻、巧妙布局,甚至适度夸张,而这一切都围绕着塑造完美的音乐形象而进行。卡拉扬一生共指挥录制了650多种唱片,仅录制贝多芬全部交响曲的唱片,就有7000多万张。
他在晚年时期达到了他指挥艺术的最高峰。 对现代乐迷,尤其中国现代乐迷,卡拉扬的贝多芬是影响至深,乃至深入民心的演绎。在精确细腻的指挥下,乐队合奏的技巧、戏剧化的强弱变化,起伏宽广的对比等方面,卡拉扬的贝多芬都达※※上的空前的高度。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卡拉扬四次贝多芬全集的录音在意念上是同出一辙,反映的是他个人绝对的意志力。全集卡拉扬总共就录过4次,七十年代的是第三次。70年代的贝九据说是其最好的作品,但是总体上说60年代评价最高。
威廉?富尔特文格勒Wilhelm Furtwangler(1886-1954) 德国指挥家。八岁开始学音乐,上小学时即显露出其非凡的音乐天才。起初在朱里赫与斯特拉斯堡任指挥,后历经柳伯克、曼海姆等地,1920年应聘为柏林爱乐乐团指挥。
曾于 1926-1928年指挥纽约爱乐乐团,归国后任莱比锡格万特豪斯乐队指挥,同时到德国各城市及维也纳、巴黎、伦敦等地巡回演出,所到之处,观众们无不欢声雷动,他由此而名震全球。福尔特文格勒的指挥特点是:一登上指挥台,就处于一种忘我状态,时而吟唱,时而面目动情,时而踏足,时而闭上双眼……奇怪的是,乐队成员会情不自禁地与他一同作出反映。
他的指挥富有催眠术般的魔力,听他指挥演出时,听众好像看不到乐队,而会全神贯注到令人迷醉的音乐中。在指挥旋律时,他不赞成有棱有角地拍击,认为那样会破坏旋律的流畅性。在他的指挥中始终保留着瓦格纳浪漫主义指挥学派的主观因素,因此他属于典型的浪漫主义学派指挥家。
他指挥的曲目广泛,气势雄厚,是德国优秀指挥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 德国指挥家君特。旺德出生于1912年1月7日,早年曾在科隆等地的音乐学院求学,师从贾尔纳克,鲍姆加特纳等人。从1939年到1944年,他担任了迪特莫尔德和科隆的一些乐团的指挥。
而在1944年和1945年连续两年,他指挥了萨尔斯堡的莫扎特乐团。1945年,就任科隆歌剧院的音乐总监,并担任这一职务长达30年之久。在这30年里,旺德指挥演出了许多非常成功的演出,也成为了欧洲小有名气的歌剧指挥大师。
在他的精心调教下,科隆歌剧院及其乐团成为了德国首屈一指的歌剧院和乐团之一。1974年,歌剧院将终身指挥这一头衔颁给旺德,但指挥家却在担任了伯恩交响乐团的首席客座指挥之后将这一职务辞去。 1982年,旺德开始执棒北德意志广播交响乐团(NDR—Sinfonieorchester)。
年届70的指挥家,在这一位置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创造出其指挥生涯的又一座高峰。在八十年代,他指挥乐团录制了贝多芬、勃拉姆斯、布鲁克纳等名家的交响曲全集,被奉为典范。1991年,当旺德离开NDR的时候,乐团特别将荣誉主席的称号授予了他。
此后,旺德开始定期指挥柏林广播交响乐团举行音乐会。直至晚年,虽然身体越发衰弱,甚至不慎骨折并反复发作,但却依然坚持与北德广播交响乐团、柏林爱乐乐团等知名艺术团体合作,演出、录制了一批水平极高的德奥作曲家交响乐作品。
就在去世前的四个月,也就是2001年的10月份,旺德依然在汉堡与北德广播交响乐团排练舒伯特和布鲁克纳的曲目,为的是能够在2002年夏天,在英国举行的普洛旺斯音乐节上奉献出一台精彩的演出。但这个愿望终究只能随着他的去世而灰飞烟灭。
2002年2月15日,旺德老人在位于瑞士Berne附近一个名为“Ulmiz”村庄的家里去世,终年90岁。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175
主题: 64
帖子: 3342
注册: 2014年6月
文无第一。
发布自 安卓客户端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柏林爱乐与维也纳爱乐哪个更突出些?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