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评测】小巧三剑客 索尼FE 50mm F2.5 G、FE 40mm F2.5 G以及FE 24mm F2.8 G测评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版主
泡网分: 30.141
主题: 591
帖子: 6941
注册: 2008年11月
  前不久索尼正式发布了紧凑型定焦镜头FE 50mm F2.5 G、FE 40mm F2.5 G以及FE 24mm F2.8 G。它们不但继续扩张了E口镜头阵容,同时也给喜欢小巧便携的用户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择。可用在全画幅及APS-C微单机身上,小型轻量化设计对于静态照片和视频拍摄都非常友好。
  目前随着无反系统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用户更倾向轻便易用的器材。市场上也出现了很多其它第三方品牌的“饼干”头。因此索尼推出这三款原厂小型镜头,也是为了顺应用户的这种高机动性需求。
  主要特点
  1 体积小巧,重量轻
  2 配备光圈环,专业操控
  3 均配备双XD线性对焦马达,对焦速度快
  首先通过列表来了解一下FE 50mm F2.5 G、FE 40mm F2.5 G、FE 24mm F2.8 G的详细参数等信息:
  外观设计
  FE 50mm F2.5 G、FE 40mm F2.5 G和FE 24mm F2.8 G从外形上具有很强的辨识度,从长度上比其它产品要明显短很多。设计上可见索尼是下足了功夫的,三支镜头保持了完全相同的体积,长45mm,直径为68mm。正面图可以看的比较清楚,体积一致的好处是更容易安装到稳定器等设备上工作。
  三支镜头均配备有遮光罩,50mm F2.5 G和40mm F2.5 G遮光罩造型是一样的,而24mm广角则采用常见的圆筒形。
  当然它们的滤镜口径也是一样的,均为49mm,可方便安装滤镜。
  镜头采用了较为复古的造型,外壳使用了金属材质,包括对焦环和光圈环也为金属,很有质感。
  光圈环可以使用A档通过机身控制光圈。除此之外,每个镜头也带有一个对焦锁定按钮和AF/MF切换功能。
  与GM大师一样,它们也配备有无级光圈开关,充分考虑到视频拍摄的便利性。
  这次测试我们全程使用了索尼的α7C机身, FE 50mm F2.5 G、FE 40mm F2.5 G以及FE 24mm F2.8 G与之组合可谓天衣无缝,器材整体重量优势明显,是很好的风光及扫街搭配。
  光学结构
  50mm F2.5 G采用了9组9片的结构,其中包括了两片非球面和一片ED镜片,用来提高成像画质并降低色散的发生。
  40mm F2.5 G同样采用9组9片的结构,其中包含了三片非球面镜片。
  24mm F2.8 G采用了7组8片的结构,包含了一片ED和三片非球面镜片,可更好的保证成像质量。
  MTF曲线
  从官方给出的MTF曲线上看,三支镜头最大光圈时中心锐度是很好的,尤其是24mm F2.8 G最为出色。
50mm F2.5 G
40mm F2.5 G
24mm F2.8 G

  成像素质
  这三支镜头属于G系列,在索尼E口阵容中算是定位中端的产品。面向更大众化的市场,因此很多用户对它们是很感兴趣的,也特别想了解具体的成像水平。那么下面就通过多项测试来给大家展示实拍表现。测试使用了索尼α7机身,为了更加公正可观,笔者测试中关闭所有镜头校正选项。(畸变校正不能选择关闭)
  锐度测试
  首先进行锐度测试,笔者关闭机身降噪,使用RAW格式并后期转JPG拍摄,放大测评图中红框处。(图左为中心部分,图右为边缘部分)
  50mm F2.5 G锐度
测试原图
F2.5
F4
F5.6
F8
F11
F16
F22
  50mm F2.5 G最大光圈时中心锐度十分不错,边缘虽然稍弱,但也可以接受。从光圈F4开始,整体锐度开始提升。F8-F11属于它的最佳成像光圈,从F16开始,锐度开始下降,最小光圈F22的边缘锐度受影响较大。

  40mm F2.5 G锐度
测试原图
F2.5
F4
F5.6
F8
F11
F16
F22
  40mm F2.5 G的最大光圈锐度表现与50mm F2.5 G一样,中心可放心使用,而边缘略差。光圈缩小至F4时,中心锐度提升,但边缘并未改善。从光圈F5.6开始,边缘锐度才有所加强。光圈F8开始,中心和边缘锐度基本上处于最佳状态。当光圈缩小到F16,边缘锐度有了轻微的下降。最小光圈F22的成像锐度也能接受。

  24mm F2.8 G锐度
测试原图
F2.8
F4
F5.6
F8
F11
F16
F22
  24mm F2.8 G的表现也符合MTF的趋势,最大光圈F2.8的边缘稍弱。光圈缩小至F4后,中心继续提高。而边缘需要缩小到F5.6后才开始改善。光圈F8开始,画面的中心和边缘锐度进一步提升,F8-F11属于它的最佳成像范围。从F16开始锐度下降,但即使使用F22也能够接受。
  总的来说,这三支镜头的成像锐度表现尚可,中心锐度比较突出,特别是最大光圈可完全放心的去使用。如果需要画面整体锐度的提高,那么尽管将光圈设置在F5.6-F11这个区间范围内。

  眩光测试
50mm F2.5 G 光圈F2.5
50mm F2.5 G 光圈F11
40mm F2.5 G 光圈F2.5
40mm F2.5 G 光圈F11
24mm F2.8 G 光圈F2.8
24mm F2.8 G 光圈F11
  从实拍测试图上可以发现,三支镜头里24mm F2.8 G的抗眩光表现最好,光圈缩小至F11也仅有轻微的光斑出现。其次是50mm F2.5 G,最大光圈时,在光源附近会发现色块。相对来说,40mm F2.5 G的眩光是最为明显的,但是相对来说也算比较优秀。

  色散测试
  50mm F2.5 G和24mm F2.8 G都内置了ED低色散镜片,40mm F2.5 G并非配备。下面通过实拍来展示一下它们的色散控制效果。
  50mm F2.5 G
F2.5
F4
  50mm F2.5 G在最大光圈下边缘位置出现了轻微的紫边现象,并不严重。当光圈缩小到F4后紫边可完全消除干净。
  40mm F2.5 G
F2.5
F4
  40mm F2.5 G最大光圈时在边框位置有相对明显的紫边,不过缩小一档光圈后,紫边也能完全消失。
  24mm F2.8 G
F2.8
F4
  24mm F2.8 G的色散控制非常理想,最大光圈下画面中也没有出现紫边现象。

  暗角测试 
  50mm F2.5 G
F2.5
F8
  40mm F2.5 G
F2.5
F8 
  24mm F2.8 G
F2.8
F8
  从暗角测试上看,50mm F2.5G和40mm F2.5 G表现基本相同。F2.5光圈下有一定的暗角出现,当缩小至F8后暗角能够基本上消除。但24mm F2.8 G要更加明显一点,特别是使用F8小光圈时依然有一定的暗角存在。

  畸变测试
50mm F2.5 G
40mm F2.5 G
24mm F2.8 G
  由于与索尼α7C机身搭配后,机身内部的畸变补偿不能关闭。因此所有的测试图片都是经过校正后的。总的来说,三支镜头依然存在较为轻微的变形,50mm F2.5 G和24mm F2.8 G为桶形畸变,而40mm F2.5 G则为枕形畸变。

  口径蚀测试
  口径蚀是一种影响到背景虚化的现象,镜头边缘的部分由于光线与光圈叶片存在一定的角度,这样入射光可能会被遮挡,造成画面会出现变形的虚化光斑。往往镜头光圈口径越大,口径蚀现象就会越明显。
  下面来具体看一下这三支镜头的实拍表现:
50mm F2.5 G
40mm F2.5 G
24mm F2.8 G
  这三支镜头当使用最大光圈拍摄时,画面中心的点光源还原是比较好的,基本上很圆,变形依然出现在边缘位置,发现它们均有较为明显的口径蚀。

  背景虚化测试
  由于三支镜头的最大光圈都相对较小,因此我们只测试两档光圈下的虚化效果,测试中均位于最近对焦距离。
  50mm F2.5 G
F2.5
F4
  40mm F2.5 G
F2.5
F4
  24mm F2.8 G
F2.8
F4
  即使都位于最近对焦拍摄距离,焦距对于虚化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50mm镜头效果最为明显,40mm其次,24mm广角虚化则最为轻微。
  实拍样片:
  星芒测试
50mm F2.5 G
40mm F2.5 G
24mm F2.8G
  当光圈缩小至F11左右时,三支镜头因为采用了相同的7片光圈叶片,因此均得到了14枚星芒线,整体星芒效果是比较不错的。
  测评总结
  FE 50mm F2.5 G、FE 40mm F2.5 G以及FE 24mm F2.8 G从体积、重量、成像、对焦都很不错。将画质与便携性进行了出色的平衡,是全画幅及APS-C画幅机身优秀的挂机镜头。非常适合那些喜欢轻装外出的风光、旅行、人文摄影用户使用。唯一略显遗憾的是,与其它同规格的产品相比,它们的微距近摄放大能力相对一般。
相关标签: 索尼 α7C 光圈 非球面镜片 眩光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评测】小巧三剑客 索尼FE 50mm F2.5 G、FE 40mm F2.5 G以及FE 24mm F2.8 G测评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