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收录回顾】G2:七种武器系列: 之:※※旅游指南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子版版主
泡网分: 92.465
主题: 957
帖子: 24635
注册: 2003年10月
内容贡献勋章
G2:七种武器系列: 之:※※旅游指南
--------------------------------------------------------------------------------
新浪摄影分类精华区
G2:七种武器之:※※旅游指南
提交者:G2 于 北京时间 14:11:57 2000/02/21  大约是在今年初,狡兔版主在看了我贴在摄影论坛的七种武器之后就约我写一篇关于在※※旅行的七种武器。拖到现在,才交出来,惭愧。
  今年又有机会在7,8两个月回※※转了一圈。果然发现当地的旅游情况和我原来在※※工作的时候很多东西已经不太一样了。
  非常幸运的是这次旅行能得到翠竹和姗姗来迟的帮助。应该说,主要依靠翠竹事先缜密的准备和细心安排,以及姗姗在旅途中灵活乐观的处事方法和经验,使得我们的行程得以愉快、顺利的完成。同时,使我能够了解大家在※※旅游之前以及途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可以说,实际上没有他们俩,也就没有这篇帖子。
  因此,在这里,我首要先对他们俩表示感谢!!
  要感谢的还有狡兔版主,是他,不仅帮我一一校订帖子中的细节,甚至替我排好了格式;同时,我要特别向何大夫致敬,是他,从百忙之中抽时间为我们写了关于高山病和医药的部分。
  第一种武器:鞋
  似乎去每一处恶劣的地区都需要一双好鞋,尤其是※※这样的地方。好鞋最重要的标准首先应该是适合当地的地面情况,然后是保护脚、结实、轻便。我们这次去的时候正是※※的雨季,而且是最近几年来降雨最多的一年。所以防水性也就比较重要。
  翠竹带的是一双MARLBORO的野外鞋,外边是拼皮的,价格300元多点。另加一双凉鞋。
  姗姗带的是一双CAT的野外运动鞋,表面是皮和合成材料混合的,价格800多一点。另加一双拖鞋。
  我带的是一双意大利的PIVETTA的专业岩石鞋,表面是一张牛皮整包的,价格在8年前好象是4000多一点。另加一双REEBOX的野外多功能运动鞋。
  从我们这次走的这一线来看,配置最合理的无疑是姗姗,她的CAT鞋鞋底附着比较好,防水和舒适性也相当不错。相比起来,翠竹的鞋防水性弱了一点,鞋底的材料也差了一点。而我的鞋,虽然是最专业而且是最昂贵的,但是6千克的重量实在是有一点过分,所以我还是经常穿那双并不太舒服的REEBOK。
  应该指出的是我们中只有姗姗带了拖鞋,不得不承认,她实际上比我们都更善于享受旅途,特别是我在普兰的浴室里光着脚洗了回澡之后更有了体会。
  说到鞋,※※有一处地方是无论什么好鞋都发挥不出用途来的,那就是墨脱。墨脱的路实在是太糟了,如果去墨脱,最适合的鞋恐怕就是军队的高帮解放鞋,然后再在上面打绑腿。其它的更好的鞋,呵呵,比如俺的PIVETTA,都会很快的损坏在去阿里的道路上。
  当然,光有一双好鞋是不能应付相对于我们这样的一般人的※※之行的(专业进行HIKING的大侠我们就不比了)。所以,有两件东西我必须要提到。
  第一件是:飞机。这里我要专门讲一下上下※※的问题。
  关于※※旅游,以讹传讹的事情一直很多。其中,我最痛恨的就是关于走青藏线比坐飞机上※※更容易适应高山反应的说法。害了不知多少人。   高山反应,实际上是人自身的机能适应高原缺氧的一个过程。本来,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如果采取措施得法的话,这个过程应该不是什么问题,但是,好象让好事者已经搞的比较恐怖了。
  这次翠竹和姗姗都是坐飞机上来的,他们一上来,我就强令他们绝对的卧床休息,睡上一觉,第二天起来基本上就没什么事情了,其后,一直到珠峰、阿里再也没什么事。如果坐飞机上※※,一般的来讲,第一天可能会有很轻微的诸如头痛,心跳加快等感觉,但是如果能立刻就地休息,这些会在24小时后消失;以后数天,只要注意不要进行剧烈的活动,你基本不会感觉到多少高原反应。(当然咱们论坛也有HASS503CXI这样的大侠----一上来就健步如飞的直奔大昭寺,晚上又和我们豪饮青稞酒,直到晚上才终于彻底趴下了)
  但是,坐车上青藏线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虽然理论上缓慢上高原更能适应高原的情况,但实际上,青藏线完全不是这样。首先,青藏线是一条艰苦而漫长的线路,沿途吃住条件都极有限,而且,沿线走的班车往往都昼夜开,不停。这样,也就意味着你要在吃的不那么好,身体抵抗力比较差的情况下,还要昼夜不停的颠簸(青藏路的路面大家都知道),而且唐古拉山口的高度是5231米,要远远高过※※的3650米,这种情况下,很显然,是很容易引起比较强烈的高山反应的。
  而且,青藏线更麻烦的是医疗问题。在青藏线上基本是不具备什么比较好的医疗条件的。大家都知道,如果高山反应非常剧烈或在感冒的时候上高原,是比较容易引起高原肺水肿的,一般的来讲,24小时左右就会导致死亡。而通常,班车走青藏线的时间都要远远超过24小时,更何况,青藏线还经常因为道路的问题修修补补,动辄就拦上您几个甚至十几个小时,所以班车从格尔木到※※一般需要40-50小时。一旦有了反应,其中的危险不言而喻。由于※※的高山病的医疗技术处于现在世界上的绝对领先地位,其实在※※,特别是在※※的自治区人民医院里(内二科,高山病心血管研究所),对付高山病已经有了一套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从吸氧到吃药,直到最复杂的心导管手术,基本上就是只要你有口气活着进去,不论多严重,准能活蹦跳的出来;更不要说刚下飞机有点小小的反应了。
  虽然,每个来※※的兄弟肯定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心理准备,但是,我觉得实在没必要拿自己的身体或生命来实验青藏线的危险性。
  如果你真的想看看青藏线的景色,我觉得,在回去的路上是最好的,那时基本上应该已经适应了高原的情况,要安全许多。
  综上所述,我们已经了解了安全上高原的方法,要点是:
  1. 如果你正在感冒,最好不要急于上高原
  2.坐飞机上※※
  2. 到后当天要绝对的卧床休息
  4.上※※24小时内不要洗澡,以避免感冒
  5.刚到前几天动作要轻缓,多穿衣服。
  第二件要提到的就是:陆地巡洋舰。
  虽然很多越野车具有很好的耐用性,但是在※※,当地只有一种车可以独领风骚。Land Cruiser是在※※旅行中最常见也是最为实用的一个车种。一般被称为陆地巡洋舰(我们下面为省事就叫它LC了),当地人往往直称其为“ 丰田”。
  LC有许多款,从最早的60、62型一直到75、80,到后来的更豪华的各款4500。一般的来讲,现在在※※旅行社中跑的最多的还是60和62丰田,这两款车虽然不如再新的4500舒适,但由于是钢板的悬挂系统,所以,有人说它更适合于象阿里,昌都,那曲这样糟糕的路线。
  60.62丰田在※※当地的租价一般内宾应该是3.5--4.0元上下。运气好还可以更便宜。一般来讲,各旅行社都有自己的车,但是直接找旅游的汽车运输公司(或车队:比如说两藏宾馆)价格可商量的余地就更大一点。
  75丰田是一款非常好的LC,特别是有的款加了双油箱,这样就特别适合于跑阿里南线,藏北双湖这样不太容易加到油的线路。但是,※※75丰田的数量非常之少,比较难找到。
  当然4500是LC中最好的车辆,特别是一些被称为“沙漠王”的新款。但是,好象我们大家用它的机会并不太多,就跳过去不说了。真要有越野爱好者们有兴趣,就再单谈了。当然,别的越野车厂商也有许多好的越野车,但是考虑到维修的问题,他们大都没有LC那么适于在※※使用。自然,很多人要问关于北京2020和切诺基在※※的表现。呵呵,这可是一个不太好回答的问题。
  虽然有许多地方可以考验你的修车技术,但是,※※对于一个爱好2020的修车高手来说绝对是游戏天堂。你的2 020在这里可能会遇到任何问题(当然也可能什么问题都不出,呵呵,不过那属于小概率事件,几乎不可能发生的)。开2 020上高原的确是蛮辛苦的。切诺基,是个不太好说的问题。其实切诺基是很好的越野车,和LC比起来性能差了一点,但是考虑到价格的因素,也是应该的。实际上从性能上它也够用了。但是切诺基的悬挂的确是太软了,且不够皮实,不太适应※※的路面。现在北京有这样的技术,可以把切诺基的悬挂很方便的换成一种比较硬的悬挂,而且同时还能提高切诺基的离地间隙,费用也不太贵。如果打算用切诺基上※※的话,建议你先做这样的改装。
  另外,我强烈的建议准备单车上※※的兄弟:在※※,自救绞盘非常有用。如果能,尽量安上再走。
  第二种武器:钱
  好象去哪里旅行没有钱都不是很方便,※※也一样。而且大家都知道,在※※旅行是很昂贵的。
  关于如何在※※少花钱甚至不花钱旅行的办法,我想到现在,除了当专员和公款旅游以外,还没有什么更好的主意。估计大家和我都差不多,那么,我就先讲讲怎么用好你现在的预算在※※旅行吧。
  在※※,费用最高的无疑是交通费用,根本解决的办法之一是自己开车上去,可以开回来,也可以在当地卖掉。如果租车的话,旅运公司理论上应该比旅行社便宜。当然,搭车肯定要比租车省钱。去阿里搭车一般去是500,回来是360左右。其他象林芝那曲有班车,就不用搭车了。如果是短途搭车,好象在司机中的行价是10-20元/百公里. 人。当然碰上好司机也有不要钱的。
  还有一个法子就是做长途车,当地称为“班车”。在※※,除了阿里地区以外,其它地区一般都是通车到县。当然,班车不是天天有,一般也很少准时到,条件也比较差,要做好思想准备。
  我知道很多人,特别是已经不是第一次上※※的游客,喜欢在※※待很长的时间,其实在※※租一套单元房是个很好的省钱办法,大概一个月300-500也就够了。
  再多说一句废话啊。省钱的前提是安全,千万要注意。
  很多人大概都存在一个关于如何进行去旅行的预算的问题。去※※的预算基本上包括这么几项:
  1.交通。上下※※,飞机从成都到※※是1200;※※如果直飞北京会便宜一点,1950;卧铺车从格尔木到※※是172元。上下※※以及在※※内部的班车的价钱基本上是10公里/1元,大家可以这个比例算出个大概来。当然,如大家所知,很多线路上不是所有的班车都会比较按时的出发和到达。租车的费用我们在上面已经详细讲到了。另外,最近去阿里比较热,在夏天,去阿里一般20天,一般的陆地巡洋舰大约在12000-15000之间,指60或62型,450 0当然要贵很多。卡车大约要5000-8000左右。去林芝、昌都大约是3-3.5元/公里。
  交通的费用好象还应该包括一些比较异类的交通工具:大家能接触到的有:渡船。在去桑耶寺以及去阿里林芝的路上有一些渡人或车的渡口,收费都不贵。但是,小心桑耶寺渡口有些敲旅客竹杠的习惯,最好和去朝香的老百姓搀和着一起坐船。另外,渡口一般是有时间限制的,一般只有上午下午才行,否则,就要好好求求渡工同志了。
  另外,在有时候是在当地租牦牛或租马的。特别是在※※有些地方做徒步时。一般的来讲,在藏北、昌都租马的费用比较没谱,在林芝就要好的多(当然,林芝人有时喜欢闲着下个毒什么的,有时候比较烦)。从甘丹寺到桑耶寺有一条很好的徒步线路,就是一定要租牦牛的。当然,租动物的时候你一定要有一个懂当地语言的翻译,另外,你也应该有照料牲口的人。
  3. 住宿. ※※和日喀则、江孜、那曲、林芝八一、山南泽当等大中城市都有比较好的宾馆,其它一般来讲,各个县城都有自己的招待所,但是条件也就是那么回事,价钱多在20-30之间,你可以试着还还价。一般大家有兴趣的阿里、林芝一线有些区(比镇还小)也有招待所。条件,也就是比帐篷强点,当然恐怕还没帐篷干净,价格上也差不多20-30左右。
  我发现翠竹带的那本Lonely Planet上有比较完整的各地旅店的资料和价钱,回来之后听狡兔版主说新浪的旅游论坛要做自己的LP,的确,如果大家有心,帮助新浪整理一下这方面的资料,以后应该是很方便的。
  另外,在很多地方拉客人的司机是不用住宿费的,所以在进酒店(或招待所)的时候要和服务员问清楚。
  关于钱,还有一件要提到的事,关于带现款的一些事情:
  1.※※和在※※其他地方是只有建行,中行和农行的。而在内地人见人爱的工商银行在※※没有分行。所以,工行的牡丹卡在※※是无法使用的!!
  2.随身带现款的问题,我觉得好象※※抢劫※※的事情比较少。我们几个带钱的方法也是各不相同。我的法子是最简单的,我在走青藏线的时候,就把放钱的护照袋藏在我的登山包里。我的登山包大约是80升的,加上外挂的大型三脚架,睡袋等等,基本上可以说是巨大;在加上将近70公斤的重量,我相信,抢走的可能性不大,偷点什么也不大方便。
  ※※的治安在全国的大城市里应该算是比较好的。下面地区的老百姓也不错。具当地人说在※※要提防一下有些打劫和偷东西的※※小孩和年轻人。他们可不象西北其它地方的※※兄弟那么可亲。   
第三种武器:羽绒服
  在※※的游客的装束一般都是五花八门的。在夏天※※的街头,你即可以看到有人穿着羽绒服,也可以看到有人穿着短裤,当然,也有人上半身穿着羽绒服,下半身穿着短裤。带什么衣服和你计划去的地方以及季节有很大关系。姗姗和翠竹由于早就计划要去队里,所以准备很充分。我属于中了招的那种,原来计划一直待在※※,哪儿也不去的。后来决定要去阿里时弄得自己手忙脚乱,幸亏单位同事帮忙,借了我一些衣服,呵呵,否则,在珠峰赶上那场七月飞雪时,就要冻成冰棍了。   下面,大概讲讲在※※要什么服装:
  1、羽绒服,除非你只打算在七八月份去※※、日喀参加一次团队游,否则我实在无法想象在※※旅行可以不带羽绒服。我们去阿里的时候,一般晚上都在零度上下;在珠峰大本营的时候,又赶上了一场大雪(七月啊)。在我印象里,好象每天天一擦黑翠竹就把他那件厚实的羽绒服穿起来了。
  我大多数时候是穿件很温暖的鹅绒的背心,再冷的时候加一件Gone Tex的防风外套。另外我还管当地的同事借了一件硕大无比的“超级羽绒霸王”。好像也就很有限的穿过几次,比如那次在珠峰的大风雪中。
  2、我要强调防水服装的重要性。我们这次3个人中,珊珊带了防水的上衣,她的鞋也是防水的;翠竹老老兄好象除带了了个黄山脚下那种廉价雨衣外再没有什么避雨设备,我们有回在神山脚下赶上了回冰雹,我估计他浑身上下除了摄影包里之外,没什么干的地方,(和我们同行的另一广东女孩儿连翠竹那块雨披都没有,淋回来当时就趴下了。)
  我自己从头到脚全部是Gone-tex的产品,这样里面只要穿不太多的东西就成了,在雨里即便待再长的时间也不会有问题。不过一套正牌的这样的衣服几乎要将近一万,如果不是要经常在雨中做什么,似乎也没必要置备这么昂贵的功能性服装,一般防水就可以了。
  在※※的七、八月,几乎天天要下点什么,服装的防水性不好,实在是不可想象的。
  其实我们去的阿里还算好的,林芝等地区的降雨夏天更多。
  3 保暖的和防水的服装谈完之后就是贴身的衣服了。
  在走之前,VEGA-X曾经力劝我带上杜帮的排汗内衣,当时没有考虑倒要下地区,所以只带了羊毛的保暖内衣。如果去※※有徒步或登山,还是应该准备一套排汗内衣的。玩野外和登山的兄弟们都应该知道,在野外有汗粘在身上是比较麻烦的,而且它会迅速带走你身上的热量,在野外,也是很危险的。
  一般的来讲,在※※进行野外活动,排汗内衣和保暖内衣都是需要的。另外,保暖的毛衣什么的也是需要的。   说到服装,还有些小零碎是一定要带的。比如说遮阳帽,手套,备用的袜子,纸内裤都是我觉得应该准备的东西。
  第四种武器,睡袋
  睡袋的问题
  很显然,如果你旅行的范围仅限于大城市,比如※※、日喀则、江孜、泽当这些地方,睡袋并不是有很大的用途,因为这几个城市旅游的设施,酒店都比较好,但是如果出了上面几个地方,睡袋还是※※旅行必须的装备之一。
  我们这一行三个去阿里的人都带了睡袋,其中翠竹带的是一个极为巨大的,可能是2公斤的鸭绒睡袋,我带的是一个 1公斤的鸭绒睡袋,而姗姗出于误会带了一个很薄的轻便布口袋。
  我们这一路大部分时间的住宿条件的确都不是很好,但也没差到需要露宿的程序,一般阿里沿线的招待所都能够提供一间房子、床和不太干净的被子,加上又是七、八月※※最暖和的季节,对睡袋的要求并不算很严格。当然翠竹是个例外,他无数次地被他的异常温暖的睡袋捂得长久难眠,不得不一次次的解开睡袋的拉链,最后在后半夜几乎被冻成感冒!!
  关于防潮垫的问题。我们这次没有带防潮垫。原因是,我认为既然不带帐篷,就不必带防潮垫,事实证明我的想法是错的。在某一天我们需要借宿在希夏邦马峰保护站的时候,保护站的同志们能向我们提供的只有一间空空荡荡的石头房子,而我们只有睡袋,当地又找不到任何可以垫的东西,最后我们只好睡在了车上。其实如果有车,防潮垫并不算是个很大的负担,如果有可能,还是应该带上。
  说到了睡袋,就又免不了要提几句关于野营的问题。前几年,由于工作缘故,加上当时的条件,我们经常要在※※各地野营,各个地方都有一些要注意的事项。
  1、※※北部、西部地区晚上风都比较大,要特别注意选择抗风性好的帐篷。而且要打好地桩,绳子绑紧,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把帐篷的绳子绑在汽车上。   
  2、※※很多地方在雨季及雨季前后会有夜间的急雨,搭帐篷的时候,选地址要小心,别让水淹了,或让落石砸到,如果实在有必要,最好绕着帐篷挖上防水沟;
  3、在喜马拉雅山区、藏北、林芝是一带有许多啮齿类的小动物,最好要小心它们晚上来偷野营物资里的食品。最好把吃的放进车里或帐篷里。如果放在外面,弄些小东西来还好,要是逗头熊来可就烦了。另外,纯皮的鞋也小心,有些草獭和草原鼠是很喜欢咬皮鞋,特别是皮鞋带的。
  最近,※※布达拉宫场西北角开了一家野外产品的专卖店,也租些帐篷、睡袋。睡袋   一天15元,如果只是偶尔需要野营一下,比如去纳木错,到那里租就可以了。
  最后要说一句,野营是迫不得以的办法,在※※,由于自然条件比较复杂,如果有可能,尽量还是要住在房子里,对于我来讲,通常我宁愿睡在车里,而不去动帐篷。
  另外,一般的来讲,你们的司机都知道哪里有招待所或民房可以住。而且,住帐篷最好在从※※动身之前就和司机打好招呼,让他也做好相应的准备。
  第五种武器,医疗
  和其它部分不同,下面有关高山病和医药的内容是我请※※自治区人民医院高山病心血管研究所的何大夫专门写的。何大夫在离开※※之前一直在人民医院从事有关高山病的研究工作,同时,他也是许多来※※的知名人士的保健医生,他的意见无疑应该是具有相当的权威性的。   “ 知己知彼 挑战高原”
  由于那些讲述高原经历的图文材料一般都要谈到人在高原时身体所感到的不适,所以准备上高原旅游的人们会想到是否应该去看一下医生,想了解自己到了高原会不会有事,同时也希望能够得到使旅途上更安全的一些提示。然而一般平原地区的医生很难有比较直接的高原病理生理的知识和经验,事实上在他们那里得不到细致的指导。鉴于此,本文将提供这样一些指南。
  其实人们是以各种不同方式置身高原的,在※※的高原地区就居住着大量的人群,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高原。在国外,高原多半是旅游之地,真正在高原上一住好几年的就不是很多。他们通常是到一座海拔在1500到3000米的山上的可居住的村庄旅游。白天里由于滑雪、登高或是观光会到更高的地方,但晚上还是回到与当初海拔相同的地方。高山攀登者会露宿在海拔更高的帐篷里,也可能在白天爬到了海拔4000至4500米的高度,然而一般会回到较低的地方住宿。
  象※※※※这样的地方,海拔3,658米。除了当初※※※大规模徒步进藏,现在很少再有人是长途跋涉去的了。因为那样对精力、时间都很宝贵的人们来说,不是一种有利的选择。而对身体的承受而言也是极大的负担。尽管青藏公路亦较方便,但更多的人都是乘飞机到达高原的。按逻辑讲起来快速比慢速上高原对身体的压力大。然而,据有统计的分析,飞行进入比其他任何方式都较少的发生高原疾病。旅途上经过高海拔地区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高原疾病。这可能是因为体力都用于应付旅行上消耗,身体对高原的适应就发生了困难。
  去高原旅行都会面临有些高原病症状的风险。过去老把这些症状错误归因于流感或醉酒。据记载1200至1800 米就会有轻度高原症状发生,而严重症状的发生都不低于2700至3000米。我们一定要把自己旅途疲劳等在平原也会发生的不适与高原发生的不适应区别开,否则,就会自己吓唬自己了。
  经公路进藏的旅游者给他们的身体逐步适应高原提供了机会,但旅行社也有许多压力。事实上,在一些高原旅行的经典路线上会有50%左右的高原病的发病率(而飞到※※的旅游者中据统计有1%的人会罹患高原病!差距!!)。喜马拉雅山的那一边尼泊尔统计过这样的旅行者30,000人中将有1人死于高原病,每年因此有2-3人罹难。
  在高原上,人体本身会有一种调适机制在以最大限度地方式运行,这个过程被称作适应。下面我们来描述一下适应力的例子。如果一个人突然运到珠穆朗玛峰上(8,848米)这个人将会在几分钟里意识丧失,在一二小时之内会因急性缺氧而死亡。但我们又知道已经有60多人在几个星期的适应阶段后,在没有氧气补充的情况下登上珠穆朗玛峰,这个事实显示适应的过程真得是很神奇的。
  高原适应的过程现在还知之甚少。过去的研究将重点放在红细胞生成素以及逐渐增多的红细胞上。但现今认识到它只扮演了一个小角色,而呼吸的增大(每分钟通气量),以及其它更精妙的在激素和细胞水平上的适应可能是更重要的。如果一个人足够慢的上升,这些适应过程可有效的发生而不会有高原病的罹患。如果这个人上升的快过身体的适应,那么就会有患高原病的可能了。
  高原病一般分为三种综合征:急性高山病(AMS)、高原肺水肿(HAPE)和高原脑水肿(HACE)。这些综合征在病理生理学上是有联系的,但为什么一些人以脑部症状为主,一些人以肺部症状为主就不得而知了。
  急性高山病多起于脑部症状,表现为头痛、食欲减退和疲劳,头痛可从轻度发展到剧痛,食欲减退可导致恶心和呕吐,疲劳可发展成极度乏力。有时,这些症状足够严重就成为了高原脑水肿。它的诊断多半是出现了意识改变和/或躯体运动失调,高原脑水肿会快速发展到昏迷直至死亡。它可单独出现也可和高原肺水肿伴随发生。
  高原肺水肿可有或没有脑部症状。如果肺部症状单独出现,它的进展会从活动耐力降低、行走困难,发展到严重呼吸困难、胸闷,一直到连坐着都呼吸困难,这样就会快速演变为急性肺水肿,衰竭时会有粉红色、泡沫样痰。
  适应似乎是遗传控制的。有些人到高原很容易适应,而另一些人甚至不能去超过10,000英尺的地方。目前,尚没有有效的办法筛查决定谁适应好谁适应不好。曾经去过高原是个好的指标,但要可比较。例如,一个人白天在3000米上滑过雪,并不意味着他或她飞到3000米上过夜能适应好。然而,要是曾经飞到3000米并适应良好,那么下次问题也不大。一个人如果上次飞到3000米第二天感到头痛,那么下次可能会有同样问题。是否适应通常是在高原上待6-48小时后才能说明。因此,只在高原上待了几个小时是不能说明一个人能适应良好的。
  上高原之前需要注意的是:自己过去的身体状况是否能够接受环境的挑战,这也许需要请教自己的医生说明一下自己是否存在重要的器官功能不全;避免出发前的感冒、发烧之类呼吸道常见病;保存充沛的体力。
  飞抵※※的旅游者中据统计有1%的人会罹患高原病,因此参加旅游的人们进行一些预防用药可能是必要的。预防方面包括可以服用一些中成药,如西洋参、红景天等,西药目前认为比较好的是心痛定,但是有个别人会产生头痛等副作用,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初上高原时,见到山河如此壮丽,一般会使人有抑制不住的冲动,这时一定要练就一口丹田之气,清心寡欲,自觉休息好第一天,然后再行打算。   在高原上,解决一些常见症状可以使用:芬必得治头痛,维生素B6治恶心、呕吐,如果仍感觉不适就应该上医院治疗。
  告诉你一个经验之谈就是不要背着大包袱上高原,你知道是这包袱是什么?就是你的恐惧心理。不仅白白丧失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而且有些事是你越想它,你就越容易得到它。况且,心怀恐惧的旅游不如在家看恐怖片先练练胆子再说。   
第六种武器,相机, 摄影器材
  国内外拍※※的人可真的是太多了,※※不仅是专业摄影师梦中的圣地,也令每一个普通的游客一次次的按下快门。很巧的是,我原来在※※期间作了很多与摄影有关的工作,所以我可以有比较多的教训和经验与这一行中的专业摄影师们分享,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虽然有很高的摄影水准,但是并不是象我这样有机会长时间的游历※※
  由于下面的内容可能大多数是针对专业摄影师和摄影发烧友的,我想我还是写一些对一般旅行者有帮助的话,这样大家如果不是特别有兴趣的话,就可以跳到摄影后面的其它内容上去。   
针对一般旅行者的有关摄影的几点建议:
  1、 尽量多带多带,多拍胶卷。
  2、保护好你的相机,不要让它长时间的在※※的阳光下暴晒;小心※※的风沙,不要在不清洁的环境下使用相机;
  2、 换胶卷的时候要在背光处。
  4、多带一些备用的电池,因为※※的低温会大大的减少电池的寿命;
  5、自己带齐所有的胶卷,最好避免在※※买胶卷。
  6、虽然各个胶卷厂商都举出了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自己的产品是最出色的,我个人还是想向你推荐:民用彩色负片中柯达和乐凯是表现※※非常理想的胶片。你最好从你的个人喜好及预算方面选择其中的一种。
  7、在拍照时尊重而且尽量避免惊动你的被摄者,可以送他一些小礼物,但最好不要为这个付钱。
  8、如果可能的话,带上一个小的台式三解架和闪光灯会给你的拍照带来得很多乐趣。
  好了,再下面的话,就是针对专业摄影师或高级的摄影爱好者,如果你觉得比较索然,就完全可以跳过了。
  (专业摄影部分)
  关于摄影,好象还是应该从器材谈起。
  一般的来讲,如果是从事旅游摄影的,肯定,轻装是你首先要考虑的,除非有特殊的要求,定焦头一定要让位于变焦头,没必要使用的东西一定不要带。
  当然,对于目的性非常明确的摄影师来说,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拍摄计划包括什么,所携带的器材应该完全从要拍摄的题材来决定,该带的东西都应该带上。能带的,一定要带上;不能带,克服困难也要带上。
  我不太好举别人的例子,就说自己吧,可能比较有代表性。我上下※※大概有十几趟了,最多的时候有同时使用6、 7套单反相机,十几支镜头,另有闪灯,三脚架无数的时候;也有时连续几个月,就只用一部HEXAR袖珍机。
  下面是我当初准备动身时的摄影器材清单:
  旁轴机1+21/2.8、35/2、90/2.8头
  旁轴机2+35/2、75/1.5
  单反机1+28/1.4、180/2.8(由于姗姗和背心和我在一起拍照片,我也经常顺他们的50/1.4、 80-200/2.8以及600/4.0来用,搞得他们抱怨没镜头用。)
  单反机2+50/1.8
  120单反一部+80/2.8、40/4,150/4
  袖珍机1:HEXAR 35/2.0
  袖珍机2:mju:-2
  立拍得一部
  我带了两部旁轴机,主要原因是我的图片以拍摄当地人的记实片为主。用旁轴机要方便的多。毕竟旁轴机的个头和声音都要比单反机小的多。在※※这样的地方,当地老百姓对相机是相当有抗拒的。所以尽量要用不起眼的相机。   单反机我带了两部,第一部是拍正常片子的,毕竟旁轴机有些限制,特别是微距和长焦头。
  我的第二部单反机是一部比较便宜的机器,目的一是在※※给当地人拍些照片,然后在当地冲洗,再送给他们;二来是可以在一些极端恶劣或危险的环境下使用。
  出于和旁轴机同样的理由,我携带了两部袖珍机,现在的袖珍机的质量已经达到相当高的境界,特别是HEXAR。
  关于变焦和定焦镜头的问题。我觉得的确觉得变焦镜头在※※要方便的多。因为在※※有不少时候换镜头是不太方便。   关键就看你觉得对图象质量的要求和拍到图象哪个重要了。
  在前几年,的确变焦头和定焦头的成像质量有比较大的区别。但是,我不得不承认一些新出的变焦头的成像质量象镜头厂商的话来讲已经“非常接近定焦头”了。我自己原来也是不用变焦的,但是最近的想法正在有一些变化。变焦头主要的缺点在于广角端的歧变和眩光比定焦严重些,另外,当然变焦头的封闭性也要差一点。虽然在理论上变焦头不可能在各个焦段上都有非常好的光学表现,但是在实用中的变焦头之所以可以取代定焦头,关键也是看你的片子要放制或印刷到什么程度,毕竟,如果我的片子只是用在杂志上,即便是做跨页,变焦头的质量也足以和定焦头媲美了。而且,如果用的是反转片,考虑到不太方便剪裁,变焦头就更能发挥其优势。当然,如果放的再大,比如说有些人玩的是艺术摄影,要展览或做展板的,应该就当之别论了。   我理想中的比较好的镜头组合是:旁轴机+28,35,50(或75)头;单反机+20,85/1.2,300 /4这几只基本上就够了。当然,单反机的长焦段用专业的变焦头也不错。
  我准备的其他需要的小东西还有:遮光罩,备用电池,镜头水,镜头纸,气吹,刷子,闪光灯及长连线,快门线,防尘防雨塑料袋, 清洁剂, 维修工具, 摄影背心,ND4,金属梯,黑口袋,近摄皮腔,偏振镜,引片器,胶片,三脚架 2部,帆布脚架袋,摄影箱, 双肩背摄影包,摄影包,摄影大腰包, 小腰包,摄影助手一名
  这次虽然没带,但我原来的确是非常喜欢在※※用宽幅相机的,尤其是在拍风光时。
  关于胶片,是这样,我带了以下几种胶片:
  1. KM25和KR64:kodakchrome是使用K-14工艺的反转片,虽然在国内冲不了,但是,的确,它的效果是其它任何反转片都比不了的。特别是,它的保存时间要比用E6工艺的反转片长的多,无论是明褪还是暗褪都要小很多。大家想想,你们10年前拍的EPP或EPR现在已经是什么样了?毕竟,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照片可以长时间的保持没有变化。
  2.VELVIA:这是我的标准胶片,用了很多年了,比较熟悉了。的确E-6的冲洗工艺比较方便。
  3. PROVIA100:RDP在色彩和颗粒上肯定没有RVP那么好,但是一方面感光度要高一点,另外,R DP的胶片PUSH起来也比较容易。同时,RVP在表现有些需要准确还原的东西上是有困难的。所以,有时候RDP也是有用的。
  4.高速片:MS100-1000,我原来一直是用PROVIA 400的,虽然那片子几乎就没什么颜色,但总比KODAK的稍微强一点。在我走之前,胡乱看看不许我再用FUJI的东西了,所以我又试了试柯达E200,好象是真的挺细,但我实在没把握我的图片编辑会不会喜欢加在VELVIA中的E200的色彩;另外,我要单说一句,一般的来讲,对于一些对图片要求高的地方,高过200的胶片的颗粒是不可以接受的,最好是25,50,或者64的。即便在弱光下。
  5. 灯光片:FUJICHROME 64T ,目的是在佛殿里拍摄壁画和佛像。不过,这次我吃了64T的亏。在拍大昭寺的主供佛的时候,由于地上全是酥油,即便我用的是最好的捷信的三脚架,有3个大昭寺的喇嘛加姗姗帮我扶着,还是难以让相机很稳定的支撑,而且64T太慢了,我的确很想在这时候改KODAK的320T。320T在表现暖调的时候真是非常出色,但是,64T能保留更多的暗部细节,这两种胶片真的很难取舍!
  6. 乐凯GBR彩负:若干。作为拍摄资料和展示用的胶片,乐凯是我最喜欢的品牌。原因很简单:它在提供足够好的影像质量的同时又在价格控制上作出了惊人的贡献。民族工业,必须支持!!
  7. Tri-x (用在120上): 这是我专门拍人像用的。黑白胶片也有很多可选择的,之所以用3-X,主要是因为它的反差很柔和,而且颗粒很细,而且毕竟是老胶片了,性能非常稳定。在※※,由于光照强烈,高反差一直是困扰许多摄影师的大问题。解决的方法,一个是胶片;另外,恰当的使用闪光灯也是个好办法,不过,好象国内的摄影师的闪光设备和闪光技术往往比不上他们在其他方面的水准。当然,如果运用好了暴光,好多问题要容易解决的多。
  8. 立拍得胶片:是拿来做人情的,毕竟,※※很多老百姓还没见过自己的照片。
  对于胶片的使用量,我是这样确定的:
  因为我已经对※※不算很不熟悉了,所以可以以我觉得可能的方法估计胶片。我先安排我的摄影时间并确定我此次的拍摄的内容,哪些是独幅的,哪些综合的专题,哪些小的专题,哪些是留做资料的......加上我原来的经验,然后我估计出比较准确的数字。但是,考虑到我常常使用的包围暴光以及不可能预料的其它因素,我实际上很想带更多的胶片走。我想这还是在我自掏腰包的情况下,如果是为别人拍东西,胶片的使用量大概得再翻几翻吧。
  器材的保护和防尘,一直也是我很注意的问题。
  我原来每次去无人区之后尼康头里就脏的一塌糊涂,尤其是变焦头,后来逼的我改用德国镜头和旁轴相机。
  在※※的很多地方,风沙在寒冷的旱季和早晚比较严重。而且沙子几乎是无孔不入的往你相机和镜头的缝隙里站。
  建议你:
  1. 用防尘性好的摄影包或摄影箱;
  2. 每天晚上彻底的把所有器材清洁一遍,扫清机身内部以及镜头的各个缝隙;
  3.不要没事总把相机挂脖子上;
  4.内部变焦的变焦头风箱效应要小一些。
  另外,我要特意警告大家关于提防※※当地小孩摸你镜头及往你镜头上吐口水的问题。好象※※的小孩对镜头的前片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总喜欢摸摸,而且下手又快又准,趁你不备,每每得手。我和姗姗的镜头每天都被弄的脏兮兮的。有次背心的600/4.0的前片上被一当地小孩伸手进去(NIKON600/4.0的遮光罩大概有40公分长呢!)抹了把酥油,600的长炮跟一脸盆差不多粗,害的我几乎用了半瓶镜头水才擦干净。
  另外,我要特意提醒一下Nikon90X的用户,90X的确是很好的相机,但是,由于不太清楚的原因,它在※※的故障率非常之高。原来我们跟一个摄影团在※※的时候就经常听到关于90X发生故障的抱怨,而这次,姗姗的90X机器也出现了好几次莫名其妙的不肯工作的情况。
  我觉得三角架在※※属于必须的摄影器材。不过在※※搬太重的三脚架的确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而且三脚架的重量和稳定性又不可能得兼。即便有车,在※※的摄影也还是会有一些需要徒步的时候。我想不到什么比带一大一小两个三脚架更好的办法。或者象翠竹那样带一个捷信1228那样的中型碳纤维架子也是个勉强可以接受的折中方案,如果你的机器不算太大的话。
  这里要建议大家的有几点:
  很显然,不是所有的时候,所有的器材都用的上。一旦到了目的地,你当然不必要把所有的东西都扛在身上;
  我带了很多种摄影包,使我在拍摄时可以具有最大的灵活性;同时,我强烈的建议你如果有可能,在长时间的运输器材的过程中使用硬质的摄影箱以保护你的器材;
  第七种武器,资料袋
  我觉得资料的准备是旅游安全顺利的很重要的东西。我所讲的资料的准备大致包括下面一些东西:   首先是路线资料。
  走之前要设计好路线。如果你在※※的时间不长,你可以参考一下一些旅行社的团队行程。如果你有计划在※※进行长时间的旅行,最好在制定计划时反复斟酌,广泛征求有经验人士的意见(呵呵,当然,最好的法子之一就是贴到咱们论坛上让大家看看)。
  下面先简单说一说从陆地进藏的几条线路:
  青藏路:青藏线是进藏路线中比较容易的。班车比较多。我推荐大家试试在格尔木找那种接新车回※※的司机。一般桑塔纳从格尔木到※※一个人是200左右,有时候还更便宜。比班车舒服也快多了。沿途吃的还不算太糟。住,基本上很少有人愿意,毕竟路不是很长,1000公里多一点,赶赶就到了。要主意的是五道梁和唐古拉山口。一般的人多少会有些高原反应,如果真的不行了,就赶紧到中途的兵站或那曲去治。路上一定小心别感冒;
  川藏/滇藏线:这两条路正常走起来大概需要7-10天的样子。沿途的风景是没的说,主要的问题是路面情况,一到雨季,塌方是很平常的事情,困你几天很正常。所以最好是春秋天走,风景也最美。
  中尼公路:这条公路是从※※到尼泊尔的。国内游客一般就是从※※到樟木。也是夏天多雨,一到雨季,路常常烂的一塌糊涂。也是春秋天景色不错。冬天从这里去尼泊尔很不错,一路往下,衣服越脱越少,从※※的羽绒大衣,到加德满都就只剩短裤短袖了。   新藏线:先声明,我自己并没有走过这条线。关于这条线,大家肯定都知道这是几条进藏路线中最危险的,特别是界山大坂和死人沟。关于这条线路,首先,我强烈(!)的建议大家尽可能的避免从新疆走这条线上※※。如果实在想走新藏线一定要从阿里下去。毕竟,再短短的3天时间里,从海拔900多米的新疆翻过6000多米的山口再停到4500多米的阿里,加上复杂多变的气候,肯定已经超过了很多人身体正常承受的极限。我们这次到阿里见了不少刚刚从新疆上来的游客,差不多每一个我们都积极为他治疗,看病发药,所以,我希望大家谨慎!!   还有一件事,虽然在论坛上说过,但是还是想再讲一遍,就是关于外国人的入藏批件问题。
  很多兄弟大概都知道,国家有规定外国人进藏旅行必须有旅游或外事部门的批准,并办理旅游批件,同时,必须在有旅游车辆和导游陪同的情况下在批件允许的范围内旅行。我个人是非常痛恨对※※问题说三道四的外国人的,同时,我也非常反对大家把没有批件的外国人带上※※。每年都会有一些没有批件的老外试图从青藏、川藏甚至新藏线进入※※,这里面有一些是打算做自助旅行的游客,但里面也有一些是因为种种原因想绕过中国※※,到※※找点“事儿”的。他们一般最经常的是混在背包客里,或者物色一些孤身的中国女孩,博取她们的同情。也可能有些兄弟(以及MM)是好心。但是,我要说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一方面是因为这本身就是违法的事,会给你自己的旅行带来麻烦;另外,有些抱着特殊目的来的老外也会给※※找麻烦。同时,如果你的车搭载了老外,而出了什么交通意外之类,连同你的司机旅行社等等都会很难解决。所以,请大家注意,如果你是从陆路上※※,一定不要帮助没有批件的老外入藏,否则,你的好心可能会毁了你爱的※※。   
※※内部旅游的路线每个人肯定有自己的打算,我要说的只有下面几点:
  1.季节气候的重要性:※※的夏天(7,8月)是雨季,雨季的麻烦一方面是川藏/滇藏、中尼公路、以及去阿里的南线比较难走,另外,在大本营也很难看到珠峰。藏北湖区那时候也是一片泥泽。
  ※※的几个地区,※※和日喀则及山南地区基本上全年都可以旅行;阿里地区是春秋天最好,夏天南线不太好走,冬天下雪之后基本就不太通;林芝地区夏天路不好,春天比较潮冷,秋天最美;昌都地区有飞机通,但也是雨季路极差;藏北夏天实在是没发走,春天还成,就是风沙大,秋天走最好,但是时间短,冬天走倒是方便----只要不闹雪灾!!所以说,总体上讲,春秋天是※※旅游最好的季节。
  2.关于旅游季节:每年的7,8两个月是※※的旅游季节,这段时间的确是※※气候最好,最温暖的时间,每到这时候,都有大量的国内外游客蜂拥而至。机票,住房,车辆都紧张且贵。
  好象又一种说法这时候※※的氧气含量最高云云。那基本属于瞎掰了,其实春秋天也差不了多少。咱们大伙能不去凑热闹就免了。而且这段时间又是※※的雨季,建议大家最好谨慎。
  3.补给的重要性:
  补给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阿里和藏北的无人区上(当然大峡谷也很重要,下面再细讲),虽然一般的兄弟比较少能真的又机会到无人区转转,但是,我觉得这样的资料比较难找,所以还是一起写了。   ※※的无人区有好几块,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藏北—可可西里无人区,它的范围东从青藏线往西,一直到新藏线,南起阿里南线,北一直到新疆的南疆阿尔金山。这一带由于人烟稀少,很多地方被习惯上称为无人区。其实这片地区南部有好几个县城和一些稀疏的牧民点。特别是在横穿藏北的黑阿(安多一狮泉间)公路的南侧。尤其在80年代※※提出的开发无人区的号召下,进入无人区深处的牧民人数有所增加。   藏北—可可西里无人区无疑是※※最有魅力的旅游地区之一。那里的面积大约占到※※整个的1/4强一点。藏北湖区是中国湖泊最为密集的湖区,又由于是自流区域,多是咸水湖,湖色各异,深邃诡秘。另外由于无人区人烟稀少,野生动物非常多,黄羊、羚羊、鹤类是极常见的,运气好的话还可以见到野牦牛。象雄王国曾在青藏高原上显赫一时,它的遗址也在无人区中心的※※附近。同时,由于发源并保留了藏族的原始宗教--本教,这里的宗教习俗与※※其他地区有很大差异。但是,这里的旅游条件也是※※各条旅游路线中最艰苦的一条,在面积广大的无人区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
  首先就是交通问题
  无疑交通是在无人区中的首要问题。黑河公路自东向西横穿藏北地区南部,但是这条线上并没有班车,虽然可以搭车走一下黑河公路,但显然这样浮光掠影的看一看实在是太少了。所以最好自己有车。
  但即使这样,在藏北交通仍然是困难的,主要的问题来自于:
  A、 沿途维修加油困难,单车活动的可能性为零
  除了在县城和极少数的居民点外,这两个问题很难解决,特别是在黑阿公路以北的大片地区。我们几次去藏北都是有大卡车同行,除了背日用品外,最主要就是为了背油。
  讲到这,我还是要强调一句,做专业的越野活动,柴油机在安全性(可以想象一辆装着几个汽油桶的卡车几乎就是一个运动着的火药桶)和性能上都要超过汽油车----虽然这个问题上咱们论坛上有过争议,实施起来也有比较大的难度。
  无人区上的道路都是原来车轮压出来的简易便道,路况极差,油耗自然就高,加上无人区的平均海拔比较高(平均在 4500-5000左右),大约比平原的路面上多费50%到一倍的油。
  B、 道路的识别和选择
  无人区当然是没有路标的,加上各种各样的简易便道,有些甚至是60年代的,要迷路实在是太容易了。即便是使用详细的地图(实际上对于无人区并没有什么详细而有效的地图)和卫星定位仪(GPS)还是不可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一定、一定要有一位熟悉当地道路情况的牧民或司机带路。
  另外,即便如此,还是应该在物资和心理上作好迷路的准备。以便一旦发生了这种情况,不致于发生混乱。
  C.季节的选择
  肯定冬天是不适合去藏北无人区旅行的,天太冷,而且常常下雪,动辄就变成雪灾。夏天有时候雨水大了,所有的简易便道都会变得泥泞不勘,所以春秋天应该是比较好的季节。
  特别注意,一般的来讲,从9月中开始藏北一些海拔高一点的过分就开始持续降雪了,所以秋天去的时候要密切注意天气的变化。   D.通讯联络
  在藏北除了各个县城可以打到长途电话外,其它地方与外部联络是很困难的,我想不到除了使用卫星电话之外有任何更有效的办法。同时除了日常通讯和寻求救援之外,使用卫星电话也可能方便的查到有关的气象资料,同时上上新浪网什么的,所以我觉得它在无人区是必备的。
  除此以外,如果车队比较大或人数比较多的话,应该准备可以连成网络的车载电台和对讲机。而且注意车与车之间不要落的太远。我知道在※※,有时候同一天发出去的车,到晚上可能会差出200公里以上。   关于物资的准备:
  从前面的介绍来看,我们应该已经很清楚,如果要去无人区物资的准备无疑是极为重要的,因为一般去无人区的时间都比较长,大家所需的一切生活物资,救生装备都要带齐,落了什么都是无法补救的。
  一般的旅行装备就不提了。说几件比较重要的。
  A.详细的地图。中国地图出版社的※※分县地图无疑是有用的,另外,带经纬度的更详细的地图无疑也是必须的,这样的地图应该是靠局级单位的介绍信,并有正当理由可以买到的。
  B.卫星定位仪GPS。不仅要有事先详细的线路准备,旅途中路线的准确性也很重要。对于一般的野外活动来讲, GPS和手提电脑中的地理信息系统的配合应该说是最理想的。一般来讲这样的活动必须要携带发电机,但是,手提电脑的使用可能还是会受到一些限制。
  再说一遍,在无人区,GPS是必须的。现在很多新型的GPS允许你把地图资料输进GPS里,能自动记录所走过的道路,并可以和电脑中的资料配合使用,我强烈的推荐你也使用这样的GPS。
  C.完备的野营装备
  在无人区,全套的野营装备都是必须的。要说的一点是,无人区的昼夜温差比较大。特别是春秋季节,一般的旅游帐篷和睡袋肯定会不够,另外,那里有时候在晚上会有很强的风,所以要格外强调你的帐篷的抗风性。   D.足够的食品和饮水
  深入到无人区之后,任何试图在当地补充食品给养的努力都会是困难的,毕竟我们不可能总把希望寄托在偶尔遇到的牧民手里买羊来煮。所以应该考虑到准备好行程中所需的几乎全部的食品:一些简单而有营养食品作为早餐和中餐,一般来讲只有晚餐才有机会生火造饭。另外,为可能发生延误而准备的备份食品以及水果也是必须考虑到的。
  和很多没去过的人的想象的不一样的是,藏北虽然有很多湖,但饮用水却是个问题。藏北的湖有相当多的是咸水湖;另有一些湖虽然喝起来不咸,但矿物质含量很高,据当地人讲喝了会哑或者有其它很多问题。当然流动着的雪山融水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藏北还不是所有地方都有雪山,所以还是应该考虑好饮用水(包括做饭、洗漱等等)的解决。
  在无人区旅行的路线
  一般的来讲,南部的班戈县、申扎县、色林错(申扎县县城不远的沼泽常有大群的鹤类活动)、※※县、本教神湖当惹雍错、象雄王国的遗址都是比较容易去到的。
  从※※县往北走到绒玛区后往东,大约车开一天可以到双湖办事处,这一带是野生动物非常密集的地方。
  到这里基本就是通常可以到达藏北的最北端了。
  从这里往北几百公里可以翻过可可西里山和昆仑山的交界处进入新疆,这样的道路有两条:一条是在双湖特区界的,一条在※※县界内。这一带应该说完全是旅游开发的处女地。由于道路难行,现在即便是驼队也很少走了。这里就是无人区的核心区了。关于这条路,由于没有完全走过,我能说的的也很少。好象听说本来广东的一个越野车俱乐部有意要在今年走这条线的,但是最终不了了之,我想原因除了组织上的以外,可能补给和救援困难是一个主要的难以克服的因素吧。
  在无人区还有几点要注意的,原来我可能已经唠叨过了,再说一遍:
  1.无人区是※※海拔最高的地区之一,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医疗卫生条件又差,没有完全适应高原气候的旅游者最好在※※多适应几天,真出了事可一点救没有;
  3. 不要过分接近野生运动,特别是野耗牛,万一见到,一定要离它们远点。
  另外,黄羊和藏羚羊有与汽车赛跑的习惯。那气氛是很令人血脉愤张,但最好小心悠着点,很容易出事故。
  4.同去的人里要有各种能干的人,特别是车辆维修、向导和医生,在无人区,想从外面得到支援可太难了。
  5.但凡无人区,本身的环境一定是已经很脆弱的,一定要注意环保。垃圾不可分解的干了要带走,可分解的就地掩埋。   6.虽然一旦发生可能费用极其昂贵,但是还是要联系好救援的事情。毕竟当地※※和军队还是比较有办法的。
  关于雅鲁藏布大峡谷:
  大峡谷是最近一两年炒出来的热点。自然要简单说两句。
  我个人是不大支持大家去大峡谷的。原因主要是:大峡谷的生态其实很脆弱。一般来讲,团队进去(单人去很困难)必须要砍树作饭,要打猎什么的。对大峡谷的破坏实在太严重了。
  而其实,真的进了大峡谷你会发现,你能去的地方除了在木板房的※※前面拍张照片以外就没什么了。实际墨脱好多有趣的地方都在麦克马洪线的那边,就算不在那边,很多地方由于是边境或者太难于到达,你也根本去不了。那地方,没有军队和劳工的支援,你什么地方也动不了,而实际上即便有了支持,你也不会想去哪里,呵呵,太苦了。
  我总觉得去大峡谷的旅游者都属于极端猎奇者,不说也罢。
  为了保护大峡谷的环境,我希望大家支持我的观点,在近期内,还是不要去大峡谷旅游吧。
  再多谈两个问题,其实是比较碎的事:
  第一个是刀的携带的问题。好象已经有很多兄弟关心过刀的问题了。肯定,管制刀具是不让上飞机的,即便实托运也常常有问题。很多比较锋利的工具(包括我的冰镐、手斧等等)我建议大家采取邮寄的方法,在※※买的小藏刀也是这样,※※的邮局同志一般都比较帮忙,只要你实话实说又不太过分,他们会比较通融的。
  另一个是边境证的问题:在※※的一些边境地区旅行是需要办理边境证的,这些地区包括:墨脱,樟木,珠峰(算定日县),普兰等等。要说的是最近在※※办边境证已经变的非常烦琐。如果不是有特别方便的关系,我建议大家还是在自己的地方办边境证的为好。
  在这篇帖子的最后,我还有两句话要说。
  和很多不太了解※※的兄弟想象的不一样,※※旅游系统的法制化管理其实是比较健全的。如果你在※※旅游期间和旅行社发生了什么纠纷----这实在比较容易的,毕竟※※的旅行社的素质和内地比不了----一定要来※※自治区旅游局投诉。我相信这样是你捍卫自己合法权利最好的办法。
  ※※自治区旅游局的地址是:※※,园林路。也就是在铜牦牛雕像的南边300米的样子。
  具体解决投诉的部门是旅游局的质检所:电话是0891- 6834193。
  当然,我觉得解决问题的前提是你和旅行社之间的比较完备的合同。的确,在※※旅行要和旅行社小心的订立旅行合同。实在不行就要相信旅游局了。就我所知,自治区旅游局质检所处理投诉还是是相当公正的,口碑不错。
  附件:
  附件1.装备清单
  我们这次的装备清单
  衣物Gore-tex 及普通上衣,裤子,登山靴,徒步鞋,袜子&备份衬衣, T恤,帽子, 手套保暖内衣裤,排汗内衣,T恤2件,野外衬衣,内衣裤,纸内裤,羽绒服,毛衣,毛裤
  日用大背包及背囊罩(防水防盗),小背包,大小军刀,表,打火机,地图,通讯簿,一寸及两寸照片,资料袋钱,证件:身份证,护照(从※※签尼泊尔是比较容易的),驾照,摄影协会的会员证或记者证(当地对于宣传※※还是比较配合的,虽然现在假记者满天飞),边境证 5#手电,备用手电电珠,强光手电、头灯带针线包,小绳,毛巾香皂牙膏牙刷梳子手纸,护肤霜,洗发水,剃须刀收录机,磁带,录音线,湿纸巾,鞋蜡,笔本纸电池&备用,墨镜,绳套,(晾衫)绳子(是姗姗带的,我发现的确是非常有用)磨刀石,激光笔,套头气枕备用食品:巧克力, 袋装咖啡,压缩干粮,水壶、望远镜、小锁(也是姗姗和翠竹带的!我们经常用。我发现跟着他们俩这样的百货公司和搬家公司旅行真的是很方便!!)手机及充电器,充电电池,(现在※※的很多地方还只能使用模拟网的手机,而从明年起,包括阿里首府狮泉河在内的※※很多地方都将可以使用数字网全球通手机)当地人小礼物: 笔, 糖,小熊
  野外应急包,防水火机,罗盘,救生刀,绳索+安全锁,磨刀石,多用手斧,对讲机,折锹,大手电,鱼钩鱼线(呵呵,我实在怀疑带鱼钩鱼线到※※的必要性,似乎在※※的大多数地方,用脸盆和棒子捕鱼已经足够了),猎枪,子弹,反光镜,哨,绞绳,蜡烛,净水剂,风镜, 驱虫剂,车载电话对讲机,GPS
  野营铝箔,帐篷,绳,地钉,睡袋,防潮垫,气枕,安全别针,营灯,头灯,露营袋,垃圾袋,胶带药品:炊事用品:一般在※※,高压锅和汽油喷灯是最常见的炊事用品,当然,登山用的GASS炉更好
  摄影器材
  资料袋:线路安排,资料,照片,通讯簿,汽车地图册,复印地图/旅行指南,航空公司班次/银行/酒店名录,单位证明(空白的最好,备用)
  (注意,要和你的同伴商量好那些属于大家和着带一份就可以了的,别带重了)
  还有些东西是路上需要的,但是我们是在※※采购的:小包装洗衣粉,洗发水,军用水壶(可分开当锅用的那种),筷子(我们这一路上用的都是翠竹从我们吃饭的小饭馆,恩。。。借来的。。。),卫生纸,蜡烛,大小带封口塑料袋,铅笔若干盒(是送给边远地区的学校的)打火机,大塑料桶,电池,公关烟
  食品: 食盐,茶叶,巧克力,卤制的保鲜包装的熟食品,猪肝,蜂蜜,口香糖(提神和无水时刷牙用)
  附件2.租车合同,这是我们当时订的合同,对大家可能会有点用。
  甲方:翠竹
  乙方:车主
  1. 车主提供车况良好的越野车及司机一名
  2. 费用为XXXX元,包括全程的车辆使用,汽油费,车辆的维修及司机的酬劳
  3.甲方负责司机全程的食宿
  4. 线路为:※※—羊卓雍湖—江孜—日喀则—萨迦—拉孜—定日—珠峰大本营—萨嘎—仲巴—普兰—扎达—狮泉河—日土—班公湖—革吉—盐湖—改则—措勤—桑桑—拉孜—日喀则—※※,时间共计20天;
  5. 由于甲方原因造成超过合同时间,每天增加400元
  6. 由于乙方原因造成超过合同时间,每天从总费用中扣除400元
  7. 由于车辆损坏及维修造成的时间延误不能认为是甲方原因;
  8. 由于不可抗力造成的延误不被认为是双方责任
  9. 合同中未规定的事项,依照※※自治区旅游局有关旅游车辆管理的有关规定协商解决
  10. 付款方式:先付XXXX元,余款回到※※履行完合同即付。
  签字: 日期:
  有几点要说明:
  1. 一般先付的款大概是总费用的25-30%左右
  2. 说实话,有时候去象阿里这样的地方,车辆的损坏和维修是很难避免的。最好做好这样的思想准备。
  3. 合同越详细越好,最好连景点和万一没到景点怎么办都写进去。
  4. 一般的来讲,如果你们的车在路上发生了长时间的、难以修复的损坏,车主(旅行社)是有责任再排一辆车去安排你们完成旅途的。当然,这也最好写进合同中。
  附件3.去阿里的食品准备:
  一般的来讲,去阿里是比较不好准备食品的。沿途有些县城和区是有饭馆的,但更多的地方,比如神山圣湖边的招待所,是只能提供你火和灶具,你需要自己作饭的,还有些地方能给你的就只有热水,当然,呵呵,也有什么都给不了你的地方。   下面基本是参照是我们当时准备的清单,按20天的量,我现在重新做了数量上的调整:10斤胡萝卜,黄瓜20斤,苹果2箱,西瓜,腐乳3瓶,榨菜10袋,压缩饼干少量,萨其马20袋,鱼罐头10听,肉罐头10听,雪菜罐头10听,电池2盒,矿泉水120只(返程的在阿里买),方便面2箱(返程的在阿里买),奶粉2袋,大白兔奶糖6袋,巧克力若干(姗姗和翠竹本身都带了很多),大可乐1箱,鸡蛋60个,桃子,烟,豆奶粉2袋,火腿肠30条,炼乳2瓶,咸鸭蛋2 0个,大饼,
G2:七种武器系列: 之:※※旅行指南(2001版)
--------------------------------------------------------------------------------
新浪旅游论坛 G2:七种武器系列: 之:※※旅行指南(2001版) 提交者:G2
--------------------------------------------------------------------------------
七种武器之一:相机 《走※※》里面讲摄影的部分非常的少,很多兄弟们抱怨不过瘾(哦,当然,也有很多 人在底下喊“垃圾,会拍照片吗?下去卜!!!!”,就假装没听见了)。但是由于时 间的缘故,确实也没有机会系统的做这个工作。这里的摄影和原来的摄影部分如果有冲 突,以这里为准。
摄影没有一定之规,我知道有些旅行者虽然走过了※※的很多地方,但却无意留下任何 图片的记录,而更多的旅行者喜欢用相机把自己旅途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作为永久的 纪念。当然,还有很多人来※※就是为了专门谋杀掉大量胶片的。
※※的摄影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虽然已经有很多职业摄影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深入※※拍摄,但是还有很多普通的游客认为他们眼中所见的高原景象要远远超过之前 所见到的任何※※图片。另一方面,几乎每个游客都可以在※※拍到一生中最值得夸耀 的照片。甚至我经常会听到当朋友不屑于某位专业摄影师的作品的时候,他会说: “嘿,当年我在※※,就算闭着眼睛胡乱拍出来的东西也要比它好若干倍”云云。
可见,在※※摄影绝对是无上的享受。
--------------------------------------------------------------------------------
这里首先是针对一般旅行者摄影的几点建议:
1、尽量多带胶片,按照经验通常是带多一倍的胶卷;
2、最好避免在※※买胶卷,特别在偏远的地区,除非你对可能买到的假货事先有充分 的心理准备;
3、换胶卷的时候一定要在背光处;
4、多带一些备用的电池,因为※※的低温会大大的减少电池的寿命;
5、保护好你的相机,不要让它长时间的在※※的阳光下暴晒;小心※※的风沙,不要 在不清洁或有雨的环境下使用相机;
6、在拍照时尊重而且尽量避免惊动你的被摄者,如果真的需要可以送他一些小礼物, 这比付钱给他要好得多;
7、在※※,可能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在公共场合企图在你拍摄照片的时候索取钱财,对 此,你一定要予以坚决的拒绝;
8、最好给你的镜头配上UV镜,可以保护镜头同时使拍到的天空更蓝一点;
9、如果可能的话,带上一个小的台式三脚架和闪光灯会给你的拍照带来得很多乐趣;
10、在寺庙的殿堂里拍照前一定要征得僧侣的允许。
--------------------------------------------------------------------------------
以上的建议是针对一般的旅游者的,而下面的内容是针对对摄影有格外严肃精神的摄影 爱好者和摄影师的一些建议,要先声明,并不适合以观光为主的旅游者。
由于我原来在※※期间作了很多与摄影有关的工作,所以我可以有比较多的教训和经验 与这一行中的摄影师们分享,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虽然有很高的摄影水准,但是并不是 象我这样有机会长时间的游历※※。前面已经说过,摄影没有一定之规,所以下面的内 容只是建立在我自己的经验基础上的观点。
关于摄影,好象还是应该从器材谈起。 如果是一般的旅游,肯定,轻装是你首先要考虑的,除非有特殊的要求,定焦头一定要 让位于变焦头,用不上的东西一定不要带。 而对于以摄影为目的的摄影者来说,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则完全不一样。首先要考虑的就 是拍摄计划包括什么,所携带的器材应该完全从要拍摄的题材来决定,该带的东西都应 该带上。方便携带的,一定要带上;不方便带的,克服困难也要带上。
我不太好举别人的例子,就说自己吧,可能比较有代表性。我上下※※有很多趟了,最 多的时候有同时使用6、7套单反相机,十几支镜头,另有闪灯,三脚架无数的时候;也 有时连续几个月,就只用一部HEXAR袖珍机拍画册。
下面是我今年(2001年)春天在※※用的摄影器材清单: 135旁轴机 G2+21/2.8、35/2、90/2.8头 120旁轴机 机身+47/5.6, 135单反机2部:NIKON F3和F5。镜头:17-35/2.8AFS、28-70/2.8AFS、 80-200/2.8AFS、500/8折反 120单反 PENTAX 645N+45/2.8、75/2.8、150/2.8、400/4 袖珍机1:HEXAR 35/2.0 宽幅机:哈苏XPAN (原计划带立拍得一部,后因为行李太多,放弃)
我用了四部旁轴机,主要原因是我的图片以拍摄当地人的记实片为主。用旁轴机要方便 的多。毕竟旁轴机的个头和声音都要比单反机小的多。在※※这样的地方,当地老百姓 对相机是相当有抗拒的。所以尽量要用不起眼的相机。
单反机我带了两部,主要是拍资料片,比如说野驴什么的,毕竟旁轴机有些限制,特别 是微距和长焦头。
这次用的单反都是NIKON的专业顶级机,所有的镜头也是NIKON现在最好的专业变焦头。 熟悉我的兄弟们都知道我已经很多年不用NIKON了,这次是用它来拍资料用的。F3和F5 的机身的可靠性和方便程度都无可挑剔,这是大家公认的,我就不多说了。F3唯一麻烦 的就是在颠簸的车上换胶卷不太方便,不过,毕竟是老机器。另外,F3和F5都够沉的! 加上那4头,苦!
说道NIKON和※※,还要提到一个老问题,就是90X。90X的确是很好的相机,但是,由 于不太清楚的原因,我碰上它在※※的故障率非常之高。原来我们跟一个摄影团在※※ 的时候就经常听到关于90X发生故障的抱怨,上上上次,和咱们的网友们去※※的那 次,姗姗的90X机器也出现了好几次莫名其妙的不肯工作的情况。不过这还不是最可怕 的,据说有一小日本跑到NIKON公司去反映,说自己的90X在※※一开开关就立刻自己契 哧喀嚓的一张张拍,“就象疯了一样”。所以他只好先取景,然后猛的一开开关,喀嚓 拍完,立刻关上!酷吧。
哦,记得新浪旅游论坛里有人讨论过NIKON在※※的问题,由于我只见过90X的故障,不 能说所有的NIKON都有问题。
出于和旁轴机同样的理由,我一般都会携带一些袖珍机,现在的袖珍机的质量已经达到 相当高的境界,特别是HEXAR。由于原来的几部巧思都不在身边了,这次用的是我珍藏 的金巧思。在※※拍完了大昭寺大殿以后,等开路去阿里的时候就留在※※了,舍不 得。反正带的机器也够多的了。HEXAR属于有特殊用途的机器,其实还不算真正意义上 的袖珍机。
关于135相机的变焦和定焦镜头的问题。我的确觉得变焦镜头在※※要方便的多。因为 在※※有不少时候换镜头是不太方便的。 关键就看你觉得对图象质量的要求和拍到图象哪个重要了。在十几年前,变焦头和定焦 头的成像质量还有比较大的区别。但是,不得不承认一些新出的变焦头的成像质量用镜 头厂商的话来讲已经“非常接近定焦头”了。我自己原来也是不用变焦的,但是最近的 想法正在有一些变化。变焦头主要的缺点在于广角端的歧变和眩光比定焦严重些,另 外,当然变焦头的封闭性也要差一点。虽然在理论上变焦头不可能在各个焦段上都有非 常好的光学表现,但是在实用中的变焦头之所以可以取代定焦头,关键也是看你的片子 要放制或印刷到什么样的尺寸,毕竟,如果你的片子只是用来有限度的放大或是用在杂 志上,即便是做跨页,变焦头的质量也足以和定焦头媲美了。而且,如果用的是反转 片,考虑到不太方便剪裁,变焦头就更能发挥其优势。当然,如果放的再大,比如说需 要做画册,或要展览或做展板等对影像要求很高的情况,应该就当之别论了。
但是如果你完全选择定焦头,虽然可能在拍摄中你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辛劳,但一定会 在最终看到图片时得到更满意的效果。我个人还在坚持完全使用定焦头,除了追求尽可 能好的影像质量以外,我也格外需要定焦头的大光圈。我在使用中觉得比较好的镜头组 合是:35毫米旁轴机+21,35,75(或90)头,再加上35毫米单反机和24/1.4, 85/1.2,300/4和1.4X这几只镜头基本上就够了。
另外说一句,在※※宽幅相机的确是很有帮助,尤其是在拍风光的时候。
--------------------------------------------------------------------------------
虽然很多摄影者对于长途旅行摄影已经有很丰富的经验,在这里我还是想提醒你在上路 之前检查一下你的摄影包里是不是已经准备了以下器材:遮光罩,备用电池,镜头纸, 气吹,刷子,闪光灯及长连线,快门线,防尘防雨塑料袋,清洁剂, 维修工具, 摄影 背心,黑口袋,近摄皮腔,偏振镜,引片器,胶片,三脚架,脚架袋,摄影箱,摄影 包,摄影腰包等等。
--------------------------------------------------------------------------------
关于在※※使用什么样的相机并没有一定的限制,主要还是要看你拍摄的出发点是什 么。和其他地方一样,越大画幅的照相机对你体力和财力的要求越大,而在※※,前者 的困难尤甚。由于一些当地人对摄影有一些抵触情绪,所以如果你以拍摄以人为主的题 材,我个人非常推崇35毫米的旁轴相机,体积和声音都比较小,比较容易令被摄者接 受。当然,旁轴机不能满足长焦头爱好者的需要。对于长镜头,通常如果你不是为了拍 藏羚羊之类的,300毫米已经足够了。
我同时还使用120的自动对焦相机,因为比35毫米的专业相机体积和重量大不很多,但 影像的质量要好很多。对于使用120相机的摄影师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建议,我只建议你 : 1. 准备一个大一点的双肩背的摄影背包,否则太辛苦了,当然,使用RF120相机的摄 影师除外; 2. 多准备至少一个后背(或胶片支架),因为在多尘的环境下换胶片比较麻烦; 3. 220胶片比120胶片用起来更轻松; 我今年在※※摄影的时候使用PENTAX 645N拍摄了很多的东西,原因是为了明年一个重 要的专题做准备。我现在还在反省这样做的得失。使用中幅的原因是出版商的要求,他 们当然认为67是最好的,而我成功的说服了他们,认为现在市场上的67相机没有适合我 的题材和风格的,它们都不够快。而且我认为66的画幅也很难用,所以就只好用645 的,毕竟有AF,光圈也大。但是看来PENTAX的镜头在最大光圈时像质很均匀,然而分辨 率和反差都不是很好。我现在在考虑是不是在明年多花3倍的钱去使用CONTAX 645或是 使用同样昂贵的禄徕6008。成本是一个很可怕的东西,尤其一个完整的摄影体系的压 力。很显然在收小光圈以后PENTAX和ZEISS差别不大,但是,但是,我要不要大光圈呢 ?画册的出版商肯不肯接受现在的影像呢? 不知道,或许下一年版的《七种武器》里会有结果吧。 对于大画幅摄影者来说,除了比 较大的体力支出以外,在高原摄影的主要困难将是来自 于困难的自然条件,最主要的可能就是风沙。尽量避免把昂贵和沉重的单轨影室机搬上 高原,一个可以折叠的平床式外景相机可能要方便许多。 还要多说一句废话,我从来没有见过国内的摄影师用4X5拍的好的※※的片子,而他们 用小一点的画幅拍的片子有很多都不错,估计还是体力和精力适应不了高原。
--------------------------------------------------------------------------------
经过了将近10年的高原摄影经历,我认为在解决好寒冷和沙尘损害的前提下,没有别的 什么证据表明自动对焦相机不如手动相机更适合于※※的摄影。而且现在的专业AF相机 的质量已经完全可以担负诸如珠穆朗玛峰登顶这样的任务,没有什么理由再坚持非手动 相机不可了。大多数的摄影作品是瞬间影像的展示,毕竟自动相机要方便很多。
※※的很多地方,风※※较严重,尤其在在寒冷的旱季和早晚。而且沙子几乎是无孔 不入的往你相机和镜头的缝隙里钻。 建议你采取以下方式保养你的相机: 1.用防尘性尽可能好的摄影包或摄影箱,不用相机的时候要把包封好; 2.每天晚上一定要彻底的把所有器材清洁一遍,把胶卷从机器里取出来,仔细扫清机 身内部以及镜头的各个缝隙,尤其是自动相机; 3.没事总把相机挂在脖子上,有些摄影师为了抓拍方便从不盖镜头盖,那样一定会增 加你清洁相机的麻烦(但是,为了能够拍到我想要的画面,我本人从来都是这么做的) ; 4.内部变焦的变焦头风箱效应要小一些,不容易把东西吸进镜头里,这一点在有浮沙 的天气以及寺庙内充满香烟的地方格外重要; 5.要使用质量好的吹气球,带单向滤尘装置的那种,否则你会发现你永远吹不干净镜 头,如果相同的情况发生在机身里面,你可能要面临划伤胶片的危险。当然,最好的办 法是使用专用的高压气罐; 6.如果没有油渍,最好不要擦镜头(或UV镜),尤其是使用麂皮,如果镜头上有哪怕 一点点灰尘,都可以造成类似砂纸的效果;
同时强烈的建议你,如果有可能,在长时间的运输器材的过程中使用硬质的摄影箱以保 护你的器材;
--------------------------------------------------------------------------------
关于器材还有以下建议: 高原的紫外线强烈,一定要在镜头前加装上一块紫外线滤镜(UV),这样可以使用照片 里的远景更加清晰,并且还能避免彩色照片偏蓝紫色,当然更重要的是可以保护镜头。 在强烈的阳光直射镜头的时候,防止眩光干扰的遮光罩也是不可缺少的。 高原的昼夜温差大,如果不是在夏季,或者在高海拔的地区,早晚非常的冷,一般的5 号酸性、碱性和镍隔电池都不耐低温,普通钮扣电池也不耐低温;使用这类电池要有备 用,并放于贴身的衬衣口袋里保温。如使用锂电池就好多了,锂电池的电容量大,又耐 低温,性能比较可靠。因此,最好避免使用普通型号的纽扣电池,特别在冬季或高山地 带,如果快门按不下去,把相机放在衣服里边暖一下再拍或许是一个解决的办法。当然 最好是使用外置的电池盒,或者换新的锂电池。
如果你真的有计划在超过雪线的高海拔或者非常寒冷的地区拍照片,一般的来讲,晚上 让你的摄影器材在帐篷外面过夜是保护它的有效方法,让它们时冷时热的比较容易损 坏。同时,在上述地区避免使用高速的自动过片也是重要的,否则马达不仅很费电而且 容易拉断因寒冷变得脆弱的胶片,或者在上面留下静电的痕迹。
--------------------------------------------------------------------------------
大多数单镜头反光相机的镜头在光圈片之间使用的的润滑油都不耐低温,由于是采取全 开光圈的测光方式,在长时间寒冷的地方拍摄的时候很可能导致润滑油的凝结,使得光 圈无法正常的收缩。这里面最要注意的就是NIKON,它有一批很大一批镜头是润滑油巨 多的。我自己原来有一只50/1.4MF的头就有这毛病,一到冷的时候就冻,光圈不收缩什 么的。后来到北京把所有镜头的光圈都擦了一遍。有几家专业的镜头厂家可以为你提供 专门的服务去掉这样的润滑油,我知道的有NIKON、CONTAX和LEICA,但是似乎只有 NIKON可以在国内解决,因为在北京有一个比较大的维修站。不过我现在不用NIKON了, 也不知道还做不做了。如果你没有机会这样做,至少你要在拍摄的时候注意一下,否则 你的照片很可能大量的暴光过度。唉,NIKON啊,真的是……
CANON的机器好象没有这样的问题。我知道最近几年小日本登顶珠峰的好象大多是用 EOS-1N的。去年CANON-1V的设计师来北京和我们聊天的时候还特别说了这事,其得意之 情溢于言表,看样子新产品的设计和工艺是好一点。
--------------------------------------------------------------------------------
无论你的相机多么专业和高级,不要只带一部相机上高原,至少多带一部备用机身。在 ※※的时候我通常会考虑多带一部比较简单的手动单反机器,目的一是给当地人拍些负 片,然后在当地冲洗,再送给他们;二来是可以在一些极端恶劣或危险的环境下使用。 但是这次主要的时间都在路上,不用长时间的交流,就省了。
--------------------------------------------------------------------------------
很多在※※工作过的摄影师提到了要特别提防当地的小孩子,他们中的有些人对镜头的 前片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以至养成了爱好抚摩镜头的习惯,也有些害群之马甚至发展到 了往你镜头上恶作剧吐口水的问题,而且下手又快又准,总在你不备的时候,每每得 手。我最惨痛的经历是不慎被一个小鬼在600/4.0的长炮镜片上抹了一把酥油 (NIKON600/4.0的遮光罩大概有40公分长呢!),600长炮跟一脸盆差不多粗,后来用 了我半瓶专门去油的镜头液和一整袋脱脂棉才擦干净。
※※拍摄“人”是最经常,但据反映也是最困难的。我自己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尤 其我特别喜欢用广角镜头拍人(我喜欢拍人的时候带更多的环境背景),如果希望拍到 自然的图片,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交流”。下面我说一些关于在※※拍摄和人有关题材 的体会: 1. 的确在有些地区,当地人对摄影了解很少,风俗认为被拍摄是不好,如果被摄者坚 持这样认为,而你又无力改变他们的想法,最好不要坚持拍摄,以免激怒他们; 2. 再强调一下,拍到最自然的图片的方法是“交流”。不一定需要语言,一个微笑、 眼神都可以。如果你从事的不是突发新闻摄影工作,那么使用“非偷既抢”的方法来拍 ※※只能拍到一些肤浅的影像。最好的办法是混进当地人中间,让他们接受你,然后拍 摄。我坚持认为光明正大的拍照片效果会比较的好。 3. 可以带一个一次成像相机,在拍摄的时候也给你的被摄者留下些纪念。※※,尤其 在牧区,很多老百姓还没见过自己的照片,这样你很容易得到他们的欢心;
在游客常到的寺院里,在露天的地方拍照片不会有任何的限制,一般寺庙大殿内均不能 拍照,特别是奉供的神像千万不能拍摄。有些寺庙在摄影者提出请求后,必须另外付费 才能允许拍照。一般从5元到几十元不等,名气越大的地方需要的费用就越高。
--------------------------------------------------------------------------------
关于胶片: 虽然各个胶卷厂商都举出了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自己的产品是最出色的,我个人还是 想向你推荐:民用彩色负片中柯达和乐凯是表现※※非常理想的胶片。你最好从你的个 人喜好及预算方面选择其中的一种。我个人通常是用乐凯的。 至于反转片,我按类把我在※※经常用的胶片总结一下:
低速片: 1.Kodakchrome KM25和KR64:是使用K-14工艺的反转片,虽然在国内冲不了,但是, 的确,它的效果是其它任何反转片都比不了的。特别是,它的保存时间要比用E6工艺的 反转片长的多,无论是明褪还是暗褪都要小很多。大家想想,你们10年前拍的EPP或EPR 现在已经是什么样了?毕竟,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照片可以长时间的保持没有变化。
2.FUJI的VELVIA: 高反差高色彩饱和度高清晰度的胶片,曾经是我的标准胶片,用了很多年了,比较熟悉 了。的确E-6的冲洗工艺比较方便。VELVIA在拍摄风光时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而且多 年来已经获得世界上无数职业摄影师的认可。在拍摄人像方面,它也表现藏族人肤色的 质感著称。RVP在※※要注意的特性有两点,都是和低色温有关的,一个是RVP在低色温 的时候表现纯白会有一点困难,比如说清晨太阳升起前的雪山,很有可能被变成浅粉色 的;还有一个问题是在低色温而且暴光不足的时候,RVP有严重偏暖的趋向,这一点在 寺庙内拍摄时要格外注意。
中速片: PROVIA100F:RDPⅢ是现在世界上颗粒最细的E-6工艺的反转片,虽然在反差上没有RVP 那么大,但是一方面感光度要高一点,另外,RDPⅢ的胶片增感起来(比如说EI400)也 比较容易。同时,RVP在表现有些需要准确还原的东西上是有困难的。所以,RDPⅢ是更 全面的胶片。
高速片:PROVIA400F,我原来一直是用MS100-1000的,但是现在我发现PROVIA400F是最 好的。
灯光片:FUJICHROME 64T(RTP),目的是在佛殿里利用现场的钨丝灯拍摄壁画和佛 像。虽然RTP很慢(ISO64),但的确非常的细。相比起来KODAK的320T(ISO320)在表 现暖调的时候真是非常出色,但是,RTP能保留更多的暗部细节,这两种胶片真的很难 取舍!
和很多在※※拍黑白图片的摄影师一样,我也喜欢柯达的Tri-x。之所以用Tri-X,主要 是因为它的反差很柔和,而且颗粒很细,而且毕竟是老胶片了,性能非常稳定。当然, 黑白胶片也有很多可选择的,如果你要求更细的颗粒,TECKPAN和T-MAX都更好些。
我在高原上一直在使用户外活动专用的防水袋来保存胶片,防水倒在其次,主要是为了 防尘。当然,我没有理由不把未拍的和已拍的胶片分别放在不同颜色的防水袋里,这样 在找胶片的时候要方便很多。防水袋最好有大大小小各种尺寸的,必要的时候也可以放 置其他摄影器材,甚至包括照相机。
--------------------------------------------------------------------------------
※※,由于光照强烈,高反差一直是困扰许多摄影师的大问题。解决的方法,一个是 胶片;另外,恰当的使用闪光设备和闪光技术也是个好办法,当然,如果运用好了暴 光,好多问题要容易解决的多。
--------------------------------------------------------------------------------
我觉得三角架在※※属于必须的摄影器材。不过在※※搬太重的三脚架的确是一件很辛 苦的事情,即便有车,在※※的摄影也还是会有一些需要徒步的时候,而且一般的来 讲,三脚架的重量和稳定性又不可能得兼,所以我极力推荐,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使用 碳纤维的三脚架。如果你的机器不算太大的话,一个捷信2系列那样的轻型碳纤维架子 应该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在风很大的地方拍摄,把你的摄影包挂在架子下面,也足够保 证要求很高的稳定性了。如果你携带的是重型的120相机或者大画幅的器材,捷信还有3 系列或者5系列的碳纤维三脚架供选择。要提醒的是,碳纤维的三脚架不能抵抗过大的 横向切力,在运输途中不要在它上面压太重的东西。如果你使用的是球型云台,一定要 注意经常清洁。
--------------------------------------------------------------------------------
我带了很多种摄影包,使我在拍摄时可以具有最大的灵活性;同时,我强烈的建议你 如果有可能,在长时间的运输器材的过程中使用硬质的摄影箱以保护你的器材; ※※本地不能冲洗E-6工艺的反转片。※※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图片社可以冲印普通的 C-41工艺的负片,但是我的确无法确定哪家的质量足够稳定和安全,希望在这本书出来 的时候当地已经出现能够达到你所期望水准的图片社,否则,还是把你的胶片带回你熟 悉的图片社去冲洗吧。当然,我更不推荐大家在下面其他城镇冲洗你的胶片,除非有特 殊的原因。
有很多摄影师着迷于※※的清晨和黄昏,要注意的是,由于时差的原因,※※的清晨和 黄昏都要比东部地区晚1到2个小时。
--------------------------------------------------------------------------------
关于最佳的摄影季节,我想还是要看你摄影的出发点,如果你关心的是藏族节日的民俗 活动,请参看《走※※》里面的有关资料;如果你对风光摄影格外热衷,则要专心具体 地区的气候情况,有些经验是很重要的,比如林芝最美是在春秋两季,而如果在雨季去 拍珠穆朗玛峰你多半要空手而回等等。
--------------------------------------------------------------------------------
附件: 最后,我想汲取原来的教训,多说几句话。在《七种武器》第一次出现到现在的差不多 3、4年里,我除了很多肯定和善意的批评外,也听到了一些针对它的明显恶意的攻击。 很可惜的是这些攻击都不是针对我写作的努力或者我的垃圾图片,而多是针对我对摄影 器材的看法的,而且口气都很具攻击性和煽动性。通常听到它后我的反应是选择性失 聪,也就是假装没听见,且让小鬼跳过家门。不过,现在我希望能分化一下这批人的努 力,所以,我想做一个低预算的※※拍摄器材指南,不过,前提是,我坚持认为,作为 一个职业摄影师,只有在器材上的投入多一点,收入才会多起来 :)
假使有一天,我丢失了全部的摄影器材,而我正面临着一次重要的※※拍摄活动,需要 从新购置器材,我的选择是这样的:
5000元以下:C/Y口凤凰相机一台,二手carl zeiss 25/2.8、50/1.4镜头各一只,还有 一个选择是机身和二手的24/2.8、90微距头。改装一个防水摄影包,管朋友借他们的三 脚架和闪光灯,不论质量好坏,总比没有强,另外,带豆袋;
5000-10000元:这个价位是最困难的,我可能会选择一台EOS的便宜机身和一只好的镜 头,比如说二手的17-35/2.8,另外好的选择是一套二手的G2和3只头;
10000-30000:我会配齐一些基本35毫米的镜头,2台二手的专业机身和一些配件;
3万-15万:我会给《大众摄影》的陈仲元老师打电话询问他的意见,因为关于器材他比 我明白一万多倍;
15万以上:我先去买一镀金阿尔帕,再买一镀金巧思,再整一镀金M6,然后对挤兑我的 人格外宽厚的一笑:“你也整一金捷信吧,叔叔带你去※※拍大鲸鱼……”
相关标签: Nikon 兄弟 徒步 胶片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美国
回复主题: 【收录回顾】G2:七种武器系列: 之:※※旅游指南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