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认识胶片特性曲线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9.985
主题: 11
帖子: 624
注册: 2003年6月
胶片特性曲线(转载至大浪先生的高品质黑白摄影,略有修改)

[2004-08-16 15:57 补充如下]

胶片感光特性曲线(一般称为:特性曲线)是由科学家赫特和德里菲尔德在1890年首创,所以也称为赫德(H&D)曲线或者密度-曝光量对数曲线。

由于特性曲线描述的是胶片曝光量和密度之间的关系,所以一般我们能从特性曲线来了解胶片的主要性能。
图1
图2
图3

下面是以一张ILFORD的HP5+(图1)和Pan F(图2)的特性曲线为例子,来描述其关系(其中x轴表示胶片所受得曝光量的对数,y轴表示胶片的密度)。

一般特性曲线图中的曲线分三个部分:
     1. 趾部:指起始点到直线部的一段,如图A~B,A1~B1。
     2. 直线部:趾部结束点到肩部起始点,一般这一段线较直,这也是区分各个部分的唯一标准,如B~C
     3. 肩部:直线部结束之后的所有曲线。(ILFORD在pdf文件中提供的特性曲线几乎没有肩部,这有点误导消费者,还是见图3的3~5吧,自己画的)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如何来识别这三个部分的含义:
     1. 趾部:
在这个范围内,曝光量的增加与密度的增加不成正比,密度的增长略小于曝光量的增加率。
        1-1 这部分与胶片对暗部细节的表现力(也可以说对曝光不足的表现力)有着密切关系,趾部长一些,对暗部的表现力也强一些(也就是能把暗部表现地更丰富,即对曝光不足表现力强一些)。
        1-2  另外还能反映出底片灰雾的状况,趾部在y轴上的起始落点越低,表示灰雾度越小。
     2. 直线部:
        在这部分,曝光量与密度的增长率呈正比,这部分能体现胶片的反差和宽容度,直线部的斜度越大表示反差越高;直线部在x轴上的投影越长,表示胶片宽容度越大。
     3. 肩部:
        一般为拱形曲线,他的曝光量与密度的增长率也不成正比,其中图3的4是肩部的顶点,在3~4范围内,密度增长率小于曝光量增长率,而在4~5范围内,曝光率增加,密度反而下降;这个不用用来表示胶片对两部的表现力(曝光过渡的表现力),这部分起点至顶点长一些,对被摄体曝光过度的表现力也就强一些。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图1和图2:
  从趾部看pan f比hp5+对暗部表现力要好,灰雾相对略小;直线部分:pan f斜度略大约hp5+,显然反差比hp5+大,但投影到x轴的长度比hp5+短,可以得到宽容度较差;由于ILFORD提供的肩部不明显,故无法判定。

以上论述也仅是从书本上得到的,结合自己的一些理解,必然会有错误,还请坛里的DX们不吝指正。
相关标签: HP5 Ilford 宽容度 胶片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浏览:732 回帖:27
第 1 页 / 共 1 页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9.985
主题: 11
帖子: 624
注册: 2003年6月
原来foto兄早有整理胶片曲线的文章,小j在这里正的算是关公面前面前耍大刀,看来以后还是先看看无忌的静态文库,否则有点浪费无忌资源之嫌。
原来我在看大浪同志的书时对那段也是心存疑问,为了不误导坛里的dx们,按原话打了上来,看来还是有失偏颇。
另外总结一点是:书也不是全对的,说不定大浪同志是写对了,可印刷错误,也难说。
以后还是先多多请教foto兄和坛里的黑白dx们才是。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001
主题: 11
帖子: 437
注册: 2003年12月
fotobug 老兄:

你要自然就随你,但我有些不自然。
万分感谢,哪天你兴致好还请多多指教啊(万分诚恳地)。(也贴一个你那种黄色的小人儿)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5.403
主题: 7
帖子: 2548
注册: 2003年4月
TX、HP5之类的老胶片则有很大的容错性,过5档欠曝2档仍然可以制作出优美的相片

谢谢potobug兄的介绍,所言极是,我感觉这正好体现了HP5,Tri-x这类短趾部胶片的优秀性能,而T-max,delta 难加工原因在于其高反差、薄乳剂,低感光度胶卷也有这些特点,但我感觉这不应归咎于直线型,我没有直线型这一概念,让你见笑了,但如果一定要有这概念的话,我并不认为直线型就应该绝对一条直线,相反,T-max虽然也有着一条直线,甚至更直,但他和Tri-x有很大的不同,应该说他的趾部更长,更平,这就决定了TRI_X暗部较他更为优秀,Tmax的特点是高锐度、高反差,细颗粒,但在层次影调上是难以和TRI-X delta 这类相比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127.625
主题: 130
帖子: 14291
注册: 2000年4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网上还是称兄来得自然

这些资料就在无忌的静态资料库,入口在论坛顶部的“资料类”栏目中,都是以往论坛积攒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001
主题: 11
帖子: 437
注册: 2003年12月
喔靠!无忌还有多少这样的金库!找到他们的路在哪?
把它贴在这里,就不用在7788的了。
谢谢你!

  
方便的话给咱在这儿指条路好吗?
http://www.xitek.com/forum/index.php
还有F兄不要叫无兄!!叫小无,小无。有礼了。

[无大悠子 编辑于 2004-08-19 12:57]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127.625
主题: 130
帖子: 14291
注册: 2000年4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无兄,对趾部的理解,俺同意您的观点。

这是俺几年前写的“理解胶片特性曲线”:http://www.xitek.com/papers/fotobug/fotobug-film2.htm

关于趾部,和您说的差不多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5.403
主题: 7
帖子: 2548
注册: 2003年4月
to :按直线部分算,胶片还不到3级光学密度,加上肩、趾部也在4级以下,负片更小。而一些高端的CCD早在2000-2001年就已经达到4级光学密度了,但只是很好的直线,两头外一点东西也没有了。
    
    谢谢你的解答,我不是理工的,理解可能确有不实,但实践发现24位色深的数码相机只能有8级灰度表达(可以很方便地测试一下),这和它的CCD的设计也是有关的,24位设计就是24/3=8,每色分8级,超过则无法表达,你所说4级光学密度我不太明白,是专用术语吗?指什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001
主题: 11
帖子: 437
注册: 2003年12月
F兄,我真的没客气,感谢你在此谈到的自己的感受。我说的也是俺的理解。谢谢。有些地方我说不清见笑了。
楼主的《认识是胶片的特性曲线》中的曲线主要是揭示胶片在曝光中的一些特性,以便掌控如何能更好的获得一张密度适度的底片所提供的相对的工具性的图示。当然它们也可与相纸的相关特性进行比较,考虑到暗房的制作而对曝光进行一些适当的取舍,这是更高级的东西了。(我还未印过相片)
而我主要针对的是我一直都没能说清楚楼主讲:1. 趾部:
在这个范围内,曝光量的增加与密度的增加不成正比,密度的增长略小于曝光量的增加率。
1-1 这部分与胶片对暗部细节的表现力(也可以说对曝光不足的表现力)有着密切关系,趾部长一些,对暗部的表现力也强一些(也就是能把暗部表现地更丰富,即对曝光不足表现力强一些)。

事实上,在趾部他的这个说法不准确:“密度的增长略小于曝光量的增加率。”什么略小于?在有些时候在趾部,曝光率增长底片密度是趋近于不增长的!!
而他又说到(趾部长一些,对暗部的表现力也强一些(也就是能把暗部表现地更丰富,即对曝光不足表现力强一些)沈大浪在他的《高品质黑白摄影》P11页也有如是之说。这是我完全不能理解的!我想不明白的。
只是胶片上的特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127.625
主题: 130
帖子: 14291
注册: 2000年4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无兄客气,俺的也不一定对,只是自已的一些感觉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001
主题: 11
帖子: 437
注册: 2003年12月
说的对,很对。所谓胶片味儿就有很多东西在这里面。
我说得很局限,只是很难理解邵大浪的话。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127.625
主题: 130
帖子: 14291
注册: 2000年4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如果是扫描,直线型胶片确实感觉很好,尤其这类胶片均为超细颗粒胶片。但如果要用幻灯投影,那负片就要先转成反转片,要是这样的话,同样也是要压缩影调,否则不好看,TMX制作反转很长时间也都是难题。直线型胶片最让人不满的是容错性差,曝光、冲洗都要力求准确,相对之,TX、HP5之类的老胶片则有很大的容错性,过5档欠曝2档仍然可以制作出优美的相片,总之,原因很多,一些老字号胶片才那么令人留恋。

[fotobug 编辑于 2004-08-19 09:54]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001
主题: 11
帖子: 437
注册: 2003年12月
底片上记录的信息不光在印相中通过相纸去表达,通过幻灯机、底片扫描仪、投影仪寻找其他表达渠道。相纸上不能准确表达的可能还会有其他渠道去表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127.625
主题: 130
帖子: 14291
注册: 2000年4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从胶片自身看,一条直线确实表示它能均匀地展示灰阶,所以,单看胶片,TMX和DELTA都非常舒服。问题是,黑白胶片最终还是要印片的,而印片的话就存在胶片曲线和相纸曲线相吻合的问题,二者越吻合,底片信息损失越小,实际上,底片影像在印片时通常要被压缩到更小的区域,相对而言,直线型胶片压缩要更大一些,所以,反而更难用。TRI-X和TMX的曲线还是不一样:

TRI-X的特性曲线:
T-MAX 100的特性曲线: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0.66
主题: 51
帖子: 2595
注册: 2001年12月
错也!不知道你是否是学理工的。
按直线部分算,胶片还不到3级光学密度,加上肩、趾部也在4级以下,负片更小。而一些高端的CCD早在2000-2001年就已经达到4级光学密度了,但只是很好的直线,两头外一点东西也没有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5.403
主题: 7
帖子: 2548
注册: 2003年4月
To:无大悠子   
实际上我觉得大浪先生理解可能有误,从上图中看他说A-B是趾部,我觉得不对,趾部应该是临界暴光点后面的那一段曲线,不应该包括前面那段水平的直线,这是常识,他连条件都错了你还能信他的结论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5.403
主题: 7
帖子: 2548
注册: 2003年4月
在理论上没有趾部和肩部的底片才是好地片!也就是说在某种意义上趾部和肩部是底片的缺陷。趾部是直线的,就是它在那个部分没有正常的表现力!我说的对吗?

这句话我怎么看着前后矛盾呢?
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我觉得你的观点大抵是对的,只是我理解保持适度的趾部和肩部也有其有利的一面,比如:洁白的衬衣保持淡淡的柔和影调和纹理很是悦目,如果反差过强(就象你说谓的理论上......没有肩部)反而不太自然,暗部也一样,关键是适度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5.403
主题: 7
帖子: 2548
注册: 2003年4月
相对于胶片来说,CCD是几乎没有趾部和肩部的,它的直线更好,但是它的高光区图像相对于胶片好吗???
今后,图像传感器还要想办法做出高光区的肩部来吶!

极对,但它的直线有先天的缺陷,太短,它无法和优秀胶卷相提并论的,目前32位色深算少见,就算32位,和胶卷比起来也是个侏儒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001
主题: 11
帖子: 437
注册: 2003年12月
楼下:我所针对的是
楼主的:1. 趾部:
在这个范围内,曝光量的增加与密度的增加不成正比,密度的增长略小于曝光量的增加率。
1-1 这部分与胶片对暗部细节的表现力(也可以说对曝光不足的表现力)有着密切关系,趾部长一些,对暗部的表现力也强一些(也就是能把暗部表现地更丰富,即对曝光不足表现力强一些)。
如上的说法与邵大浪《高品质黑白摄影》P11页上的有些话大致相同,看邵的书时我就没看懂这段话,我实际上是反对这种观点的,反对,[即对曝光不足表现力强一些]的说法。
我同意你的: 你总不能说近视眼代上眼镜,恰恰就成了较强视力的人吧!他能强过飞行员吗?
在理论上没有趾部和肩部的底片才是好地片!也就是说在某种意义上趾部和肩部是底片的缺陷。趾不是直线的,就是它在那个部分没有正常的表现力!我说的对吗?
我这么理解对吗?

[无大悠子 编辑于 2004-08-19 03:04]

[2004-08-19 03:25 补充如下]

趾部是直线的,就是它在那个部分没有正常的表现力!上面的“不”字写错了。
( 而此时曝光不足,乳剂不能活跃的反映或者几近于不反映,过低的底片密度会产生什么后果?)这是什么意思?
你的:“两回事,岔题了。”是指哪部分?是我没说清吧。
谢谢你的例子加深了我的理解。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0.66
主题: 51
帖子: 2595
注册: 2001年12月
相对于胶片来说,CCD是几乎没有趾部和肩部的,它的直线更好,但是它的高光区图像相对于胶片好吗???
今后,图像传感器还要想办法做出高光区的肩部来吶!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5.403
主题: 7
帖子: 2548
注册: 2003年4月
TO: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就是底片在这个级次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也需要用较大的曝光率去让底片产生相当的密度。而此时曝光不足,乳剂不能活跃的反映或者几近于不反映,过低的底片密度会产生什么后果?是不是也可以理解成在趾部底片合适的密度需要相对大一点的曝光率也就成为一定的曝光量下需要较长的时间,一定的时间需要稍大的曝光量,恰恰也就成为了较强的对暗部层次的表现能力。

两回事,岔题了。总之,较大的曝光率去让底片产生相当的密度——这相当的密度是多?若是到达直线布的密度就不是趾部了,若没到达直线部不还是在趾部吗?过于平坦的趾部就决定了暗部反差不足,一片灰黑,何来较强的对暗部层次的表现能力呢?

“一定的时间需要稍大的曝光量,恰恰也就成为了较强的对暗部层次的表现能力”——你总不能说近视眼代上眼镜,恰恰就成了较强视力的人吧!他能强过飞行员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001
主题: 11
帖子: 437
注册: 2003年12月
我理解的趾部长,是在这个级次胶片的密度对曝光量的反应不十分敏感,密度的增长率小于曝光的增长率,也就是说在一定范围内相对较大的曝光量换取的是相对较小的底片密度,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就是底片在这个级次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也需要用较大的曝光率去让底片产生相当的密度。而此时曝光不足,乳剂不能活跃的反映或者几近于不反映,过低的底片密度会产生什么后果?是不是也可以理解成在趾部底片合适的密度需要相对大一点的曝光率也就成为一定的曝光量下需要较长的时间,一定的时间需要稍大的曝光量,恰恰也就成为了较强的对暗部层次的表现能力。我的理解不知对不对,我不会做这个试验。我读邵大浪的书时,看到相关的章节没能理解他的话。我很困惑,请大侠们帮帮忙。我想这个问题很值得研究。
互易律失效的补时是不是就因为考虑到底片趾部和肩部的这个特性?。

[无大悠子 编辑于 2004-08-19 02:07]

[2004-08-19 02:20 补充如下]

在有的地方曝光量的用词不准确应改为曝光强度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5.403
主题: 7
帖子: 2548
注册: 2003年4月
potobug兄,能说具体点吗?很感兴趣,T-max我没用过,但我想它应该和DELTA是相似的一类,DELTA感觉反差较大,对冲洗要求较高,但我想这不应该归咎于直线部的问题吧,真正长而平坦几乎一条直线的莫过于Tri-x和hp5了,你感觉他们难用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127.625
主题: 130
帖子: 14291
注册: 2000年4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趾部和肩部长对印片不是坏事,相反,直线部分太长反而不利于印片,如TMX100,几乎只有直线部分,是黑白片中比较难用的一种。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5.403
主题: 7
帖子: 2548
注册: 2003年4月
TO:趾部长一些,对暗部的表现力也强一些(也就是能把暗部表现地更丰富,即对曝光不足表现力强一些)

不知这是不是阁下的观点,窃以为这是错误的,第一次听说有人喜欢趾部和肩部长的胶卷,用LUCKY啊!它的趾部和肩部长特长,HP5以最擅长表现暗部层次而闻名,什么时候让PAN F给抢了这头衔??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9.985
主题: 11
帖子: 624
注册: 2003年6月
3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9.985
主题: 11
帖子: 624
注册: 2003年6月
2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9.985
主题: 11
帖子: 624
注册: 2003年6月
1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认识胶片特性曲线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