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中国※※之谜(二)-从烛影斧声到金匮之盟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受限泡菜
泡网分: -0.016
主题: 64
帖子: 155
注册: 2004年7月
中国※※之谜(二)-从烛影斧声到金匮之盟

一 前言

中国※※上只有一个开国皇帝死后没有保住江山握在嫡系之手,他就是宋※※赵匡胤。哥哥叛乱篡权,弟弟及其子孙坐享江山,这在中国※※上是独一无二的。由此也引发了持续几百年的史学争论。而“金匮之盟”、“烛影斧声”的传说则越来越绘声绘色的流传了下来,成为了后人津津乐道的“千古之谜”。

赵匡胤是河北涿县人。 年轻时投身军旅,郭威建立后周,他被提升为东西班行首。显德6年(959年)被任命为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掌管禁军。同年,周世宗死,其子8岁的恭帝继位,由符太后临朝。※※上又一次出现了极其危险的孤儿寡母的局面。次年正月初一,赵匡胤受昭率兵抵抗契丹、北汉入侵,行至陈桥驿,军心浮动,其部下把实现准备的黄袍披在赵匡胤的身上,拜在庭下三呼万岁,拥其为天子。于是赵匡胤引兵杀回开封,迫9岁的恭帝禅位,封为郑王,符太后为周太后。因赵匡胤所领的归德军驻扎在宋州,所以建国号为宋。这就是史称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

二 宋※※在“烛影斧声”中离奇死去

赵匡胤作了17年的皇帝,到公元976年撒手归西。正史中没有他死亡的明确记载,《宋史•※※本记》中的有关记载也只有简单的两句话:“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受命杜太后,传位太宗。”因此他的死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为※※留下了又一桩悬案。

文莹《续湘山野录》记载,二十日那天,“上御太清阁四望气。……俄而阴霾四起,天气陡变,雪雹骤降,移仗下阁。急传宫钥开端门,召开纣王,即太宗也。延人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讫,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柱斧戳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

‘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是夕,大宗留宿禁内,将五鼓,伺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太宗受遗沼于柩前即位。“可能这段传闻在宋代流行很广,因而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虽认为这一传闻”未必然“,但也不得不摘录在书中,留侍他人详考。由于《续湘山野录》中的这段记载,语气隐隐约约,文辞闪闪烁烁,于是便给后人留下了”烛影斧声“的千古之谜,自宋代以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学者探究过这个问题,即宋※※究竟是怎么死的。

一种意见是,宋太宗“弑兄夺位”。持此说的人以《续湘山野录》所载为依据,认为宋※※是在烛影斧声中突然死去的,而宋太宗当晚又留宿于禁中,次日便在灵柩前即位,实难脱弑兄之嫌。蔡东藩《宋史通俗演义》和李逸侯《宋宫十八朝演义》都沿袭了上述说法,并加以渲染,增添了许多宋太宗“弑兄”的细节。    另一种意见认为,宋※※的死与宋太宗无关,持此说的人引用司马光《涑水纪闻》的记载为宋太宗辩解开脱。据《涑水纪闻》记载,宋※※驾崩后,已是四鼓时分,孝章宋后派人召※※的四子秦王赵德芳人宫,但使者却径趋开封府召赵光义。赵光义大惊,犹豫不敢前行,经使者催促,才于雪下步行进宫。据此,※※死时,太宗并不在寝殿,因而不可能“弑兄”。毕沅《续资治通鉴》即力主这一说法。

还有一种意见,虽没有肯定宋太宗就是弑兄的凶手,但认为他无法开脱抢先夺位的嫌疑。在赵光义即位的过程中确实存在一系列的反常现象,即据《涑水纪闻》所载,宋后召的是秦王赵德芳,而赵光义却抢先进宫,造成既成事实。宋后女流,见无回天之力,只得向他口呼“官家”了。《宋史。太宗本纪》也曾提出一串疑问:太宗即位后,为什么不照嗣统继位次年改元的惯例,急急忙忙将只剩两个月的开宝九年改为太平兴国元年?既然杜太后有“皇位传弟”的遗诏,太宗为何要一再迫害自己的弟弟赵廷美,使他郁郁而死?太宗即位后,※※的次子武功郡王赵德昭为何自杀?太宗曾加封皇嫂宋后为“开宝皇后”,但她死后,为什么不按皇后的礼仪治丧?上述迹象表明,宋太宗即位是非正常继统,后人怎么会不提出疑义呢?

近世学术界基本上肯定宋※※确实死于非命,但有关具体的死因,则又有一些新的说法。一是从医学的角度出发,认为※※死于家族遗传的燥狂忧郁症。一说承认※※与太宗之间有较深的矛盾,但认为“烛影斧声”事件只是一次偶然性的突发事件。其起因是太宗趁※※熟睡之际,调戏其宠姬花蕊夫人费氏,被※※发觉而怒斥之。太宗自知无法取得胞兄谅宥,便下了毒手。纵观古今诸说,似乎都论之有据,言之成理,然而有关宋※※之死,目前仍未找到确凿无疑的材料。

三 神秘的金匮之盟

赵匡胤的母亲杜氏共生子五,长匡济,次匡胤,三子匡义,四子匡美,五子匡赞,长子、五子早亡。传匡胤即位后,建隆二年(九六一年)六月,杜太后在病危时召他与赵普入侍,问匡胤为何能得到天下?※※不能对,其母云“正由周世宗使幼儿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有乎?汝百岁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万几至众,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泣曰“敢不如教!”太后乃命赵普记之,写下誓书,于在金匮之中,命宫人严密掌管,史称“金匮之盟”。唯后世史家对此多表怀疑,盖匡义、赵普在宋初※※中均为神秘人物,匡义参与陈桥兵变、椄掌禁军、继兄登位,赵普则参与陈桥兵变、金匮之盟及杯酒释兵权等之预谋。匡义为人阴鸷,其兄之暴毙他涉嫌已深,而他登位之后又用一系列奸酷行径使“金匮之盟”到自己而止。本来太宗未即位时为开封尹,及即位乃以其弟光美(改廷美)代为开封尹,封齐王,封※※子德昭为武功郡王、德芳为兴元尹。但不久※※诸子及光美或罢或流而一一死去,至此,金匮之盟只传到太宗即行中断,没有再传给他弟弟,更没安盟约传回※※的子孙。后来太宗遂传位于子。据《宋史》卷二四四载,“太宗尝以传国之意访之赵普,普曰:※※已误,陛下岂容再误邪!于是廷美遂得罪。”

但宋人并不相信这一传说。由此,烛光斧影中,宋太宗赵匡义即位遂成了个千古之谜。其实,从常理可知,如果※※赵匡胤想传立弟弟,在当时完全可以光明正大地公诸朝堂,没有任何阻碍,何必弄得这样鬼鬼崇崇。其次,若“金匮之盟”早已订好,何必要等赵匡义即位五六年后才弄出来。由此可见,赵匡义夺了哥哥的位子,即便不是蓄谋将其害死,也是趁他生病之时伺机篡位,只是没有搞得血淋淋地罢了。

四 千古之谜的断想

北宋共有9帝,第一帝是※※赵匡胤,其后8位都是太宗赵光义及其子孙。而最后二帝“微宗”赵佶、“钦宗”赵桓被金人俘去北方。南宋也有9帝,第一帝是太宗后裔赵构,他没儿子,只好找来※※的七世孙赵慎继任为帝。大宋的天下从南宋第二帝开始又还给了赵匡胤子孙。而南宋最后君主“端宗”赵昱8岁当皇帝,9岁亡国亡身,下场悲凉。当末代皇帝的谢太后派文天祥去和元军谈判,愿把大宋降为属国,元军主帅伯颜对文天祥说:“汝国的天下得于小儿(指赵匡胤从后周幼主手中夺得皇位),亦失于小儿。其道如此,尚何多言?”天意冥冥,※※似乎跟匡胤、光义兄弟俩开了个不小的玩笑。

如果是冥冥中的巧合,也有点太恐怖了吧?

附录:中国※※之谜系列:
新年※※讲座:中国※※之谜(1)—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降清之谜
相关标签: 兄弟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浏览:750 回帖:4
第 1 页 / 共 1 页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1.697
主题: 4
帖子: 169
注册: 2005年5月
问匡胤为何能得到天下?※※不能对
       这个是政权合法性问题,没法答
其母云“。。。
       大谬~~ ^:^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受限泡菜
泡网分: -0.016
主题: 64
帖子: 155
注册: 2004年7月
实际上有些今人曾考证过,当年所谓的玉斧只是一种镇纸的文具,根本不具有伤人的可能。而且通读文莹和尚的《续湘山野录》,只不过是歌颂一、二代领导核心顺利交班的文章。只是后来以讹传讹而已。

不管怎么解释,宋太宗赵光义违背了金匮之盟,夺得了江山并把它传之后代。而命运的捉弄又把江山还给了赵匡胤子孙,并且最终丢失在了儿皇帝的手里。成也儿皇帝、败也儿皇帝。作为中国※※上第二长寿的赵宋江山,在历经300多年的风雨后走过了一个诡异的轮回。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1.915
主题: 24
帖子: 3525
注册: 2003年11月
众测俱乐部标识
正史也好,野史也罢,在不同的时期就会有不同的解读。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56.245
主题: 146
帖子: 6417
注册: 2004年9月
读了这段野史,感叹:天意弄人!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中国※※之谜(二)-从烛影斧声到金匮之盟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