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酷爱音乐,来此时间不长,也下载了不少喜欢的音乐
但是大多数朋友对如何刻录音乐cd大多都存在一些误区,导致非常辛苦下载的音乐由于没有正确刻录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特从网上收集的一些资料稍作整理,加上本人一些经验,奉献给大家。
再次向诸多的原创者及做种的朋友们致敬
第一章 刻录音乐CD,绝对不简单
一.音乐CD音质问题
音乐CD是在人们需要一种与唱片相类似但可以比较容易保管,不容易损坏而又能重复得到相同音质的媒体的需求下产生的。在这种需求背景下产生的音乐CD,使用了不经时变化而又可重复再生的数码记录方式以及对划痕损坏等可以有一定许容度非接触式光学读取方式。
因为采用了数码记录方式,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次都可以读取到相同数据。但实际上即使是由相同的数码做成的CD也会由于再生的环境,盘片的物理特性以及数码记录品位的不同而不同。
这里所说的再生环境是指CD放音机,扩大机,喇叭以及这些音响机器的电源因素。另外CD盘片的物理特性是指盘片中心孔的精度,重心位置的精度以及此盘片记录层个性等等。
音响机器以及盘片是使用者所有,对于刻录机厂商来说我们能做的是为客户提供能使现有的音响机器,盘片发挥最高性能的盘片刻录设备。
二.PLEXTOR最注重的是记录品位以及音乐CD-R的音质向上等等的关键因素
PLEXTOR品牌刻录机大家都知道,但您是否知道PLEXTOR最初投身电子产业时是专门从事业务用音响机器制造的。业务用音响机器(如背景音乐放音系统)事业直到今天我们还在做,所以我们拥有对音乐再生技术以及音质控制的最权威的工程师队伍。
用数码技术记录的音乐CD,根据录音环境不同而产生的音质差大多数人会觉得不可理解。其实用CD-R或CD-RW盘片记录的音乐CD大致由2方面的因素决定了音质差异。
1.盘片厂商不同造成的记录层色素不同,即盘片因素。
2.记录音乐的刻录机因素。
这两个因素相互交错影响构成了音乐CD再生的音质品位。
在下面我们主要介绍刻录机因素造成的音质变化问题以及为了改善音质我们主要在哪些方面做了研究改进。
三.决定CD音质的要因分析
刻录机不单是一种存储装置,如果能实现非常高的记录品质的话,就可用于音乐制作室等音乐原盘制作等要求非常高的地方,PLEXTOR做到了这一点。
1.决定记录品质的要因JITTER是什么?是如何发生的?
数码音乐的失真小,经时变化小是它的魅力所在,但正因为是数码信号所以数字信号/模拟信号的相互变换就是不可避免的,在这种变换中就包含了影响数码音乐音质的因素.
2.为何记录了同样数据的CD的再生音质会不同?
在刻录机的电源的微小变动时记录的盘片发生的各种问题都可以从JITTER的角度得到说明,简单地说就是JITTER值大的盘片对CD PLAYER来说很难读取.
3.为何JITTER值大的盘片的数据难以读取呢?
难以读取的盘片在再生时,CD PLAYER的电源会比平时波动大,这会造成音质的恶化,所以说要最大限度的发挥CD PLAYER的性能来再生音乐的话就必须使用刻录品质好刻录机来复制音乐CD.
4. 为何CD PLAYER在读难以读取的盘片时电源会比平时波动大呢?
四.音乐CD的特征
音乐CD与唱片的再生音质何种为好各有各的喜好,但音乐CD比唱片要容易保管以及重复使用的寿命长却是不争的事实.
这些CD的有利之处在于采用了非接触式的光学读取方式以及为了支持这种方式而实行的强力纠错功能.
比如说唱片有划痕时或者在长期使用磨损后次唱片记录的模拟音乐信号数据多少也会改变,这就造成了音质的变化或者是产生了杂音.但音乐CD的场合即使有一点微小的划痕也会因为强力纠错功能的作用而得到与完全无划痕的CD同样的音质.而且因为是非接触式读取所以不会发生长期重复使用后磨损而发生的音质劣化.
五.CD纠错的方法
CD规格的前提本身就是建立在因为采用非接触光学读取方式,所以CD盘片上的划痕及灰尘等一定会造成读取错误的基础上.在发生读取出错的部位,就得不到这部分数据,但为了再现原先的数据就产生了[用计算来修复没读到的数据]必要.为了实行修复,所以在向CD盘片记录数据时首先将数据分割为数据段,然后在每一个数据段上附加修复用的数据,但要注意的是在一个数据段内如果有许多出错的话那就修正不了。
在这种情况下CD规格为了使纠错功能更强,就必须使在一个数据段内不能有许多的出错,这时采用的方法就是在记录数据时将数据段再分割成更小的数据段并重新排列并记录(见附图).这样在一般情况下即使盘片上有2毫米以下的不能读取部分也可以将此修复到与源数据完全相同的数据了。
记录时将数据段分割并一边重新排列一边记录
再生时将数据排列还原
六.CD记录数据的方式
使用光学读取方式的CD是用激光束照射盘片并产生反射,然后根据反射的强度来判定是0还是1.通常的音乐CD,CD-ROM(此类CD叫压制CD)中的镀铝膜上有凹部,凹部的光反射弱,非凹部的反射强.但CD-R/RW的记录方式如下.
CD-R的场合,PIT是指被激光照射后不反射的部分,即相当于上述压制CD的凹部.LAND是指没受激光照射而仍然保持既有反射率的部分.CD-RW的场合是利用相变化(物理现象)产生反射率低的PIT部分,但基本上记录的原理并没什么大的差别.
七.CD-R/RW盘片上的记录品质
前面已经说过CD具有非常强的读取能力,在再生根据同一源数据作成的CD-R/RW时基本上不会发生读出与源数据不同的数据.数码数据没有变化所以从道理上说用相同源数据作成的音乐CD-R/RW盘片在相同装置上再生时能再生出相同的音乐但实际上由于记录用的硬件的影响,有时再生出的音乐会产生音质变化.这是何原因呢?
简单地说作成的CD对于再生用的CD PLAYER来说是否是易读盘片就成为最关键的要点.这种易读性的数值化表示就使用了PIT(LAND) JITTER(以下简称JITTER)来解释.本文就对JITTER的定义以及JITTER的影响是通过何种构造显现出来的做一下重点说明.
上述PIT,LAND都具有9种长度,表示为3T,4T,5T……10T,11T,下图是2枚不同的盘片上记录的3T PIT长度的测定值示意图.
在CD规格上3T是一个固定的长度,但实际在记录到盘片上时就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左图所示其实存在一定的长度范围,每一个PIT,LAND的规定长度与实际长度的差就用JITTER来表示,JITTER越小当然就说明记录品质越高.
八.JITTER的详细解说
前面已经讲过,在CD规格上有3T……11T的PIT与LAND的规定长度,这些规定长度与实际长度的差的范围用JITTER来表示,也就相当于统计学上所说的[标准偏差].我们一般都用3T PIT的JITTER来举例,这是因为在CD中存在最多的就是3T的PIT与LAND,接下来是4T,5T……,越大存在确率越低.所以一般在讨论JITTER时使用3T来举例。
我们下面举例说明JITTER大时的影响。JITTER值较大时会生成大于规格值的PIT,LAND。下图中重叠部分到底是作为3T还是4T就不能判断了,当然这时就会出现读取出错。根据我们的调查,一般市场上销售的刻录机大部分其记录品质虽然有程度差但如下图一样都会产生因PIT与LAND各自与规格值的不同而产生重叠部分。而PLEXTOR之产品实现了不产生重叠部分的记录品质。
注:JITTER这个单词本身的含意即为[偏差],所以并不是指PIT,LAND的偏差时的专门用语,但这里为了叙述简单而将PIT,LAND的偏差通称为JITTER。
九.JITTER产生的原因
1. 转速控制
决定记录时产生JITTER大小的原因为两大部分。一是刻录机的问题,另一个是刻录盘片的问题,在这里我们主要讲述刻录机的问题。
刻录机在记录时首先是转动盘片,然后将激光断续对盘片进行照射,在照射到的部分生成PIT。也就是说盘片的旋转速度与激光的照射时间决定了PIT的长度,同样盘片的旋转速度与激光不照射的时间决定了LAND的长度。
首先盘片的旋转方式有两种。
1) CLV方式(固定线速度)
2) CAV方式(固定角速度)
现在刻录机都采用的是CLV方式。
两种旋转方式的特征
CLV方式就是线速度固定,也就是在激光头的下方通过的速度是固定的。这样对于盘片来说,在记录外周时的转速慢,在记录内圈时的转速快。音乐CD PLAYER的再生方式也是采用CLV方式。
CAV方式就是角速度固定即保持转速一定。此方式一般用于高速读取的CD-ROM驱动器,它的特征是在读取外圈于内圈时的读取速度是不同的。
当然PLEXTOR的刻录机在刻录时也是使用CLV方式转动盘片的。在激光头下通过的盘片线速度是一定的,而激光头根据命令的时间发射激光。
如果实际上线速度并不恒定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这种变动一般被称为Wow。如果激光头的发光时间一定而转速比规定的快时生成的PIT,LAND就比规定的长,相反则短(下图参照)。
在前面已经说过JITTER就是PIT,LAND长度的偏差程度。而在上述转速不恒定情况下就必然使JITTER值增大。所以控制转速使线速度保持恒定的机构设计,能压制转速不恒定的马达强力控制对抑制JITTER值就是非常重要的了。
. 刻录方式
现在市场上有各种盘片销售,但每种盘片使用的色素(RW盘片之场合是相变物质)因厂商不同而不同也是常事,即使是相同色素系但各厂商各自都对使用色素进行了组合(混合)使用。这些盘片对于激光照射反应虽然微小但确实存在差异。所以对于刻录机来说就需要对盘片的制造厂商,使用的色素等进行判别然后自动采用最适合这种盘片的刻录方法来刻录。所以刻录机的激光强度固定是不行的。单纯的说对于使用对激光照射反应敏感色素的盘片使用的激光强度就低,反之使用的激光强度就高。而这种刻录时调整激光强度的技术就是刻录机厂商的技术所在,通常我们称其为「刻录方式」。
刻录时,激光的照射,不照射是非常频繁地交替进行的,激光头中内置的激光二极管并不会在通电瞬间发射出规定强度的激光,虽然这种时间是非常微小但到达规定强度也是需要时间的。这就会造成在一个PIT中也会出现长短不同。所以对激光头的通电时机,并且根据不同盘片控制微妙不同的通电时间都是刻录方式中的重要要素。
而对一种盘片的最佳刻录方式,是要经过在各种条件下的反复试验并找出最适条件后得到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如达到这一点就意味着对各种盘片都能使用最适合它们的刻录方式来达到高精度刻录。而代表这个高精度的数值就是JITTER值。
3. JITTER与盘片易读度的关系
(1)刻录方式方面
在再生音乐CD时对于CD PLAYER来说盘片是否易读与否其实就是JITTER值大小决定的(在前面也已提及),在这里我们来说明为何JITTER值大的盘片就不易读取。
在前面我们已经说明了JITTER发生的原理,因为有JITTER的存在所以CD上的PIT即使同样是3T它们的长度其实也是不同的,有的比规定的长,有的则短。而CD PLAYER对虽然同种(比如说3T)但PIT长度存在微妙差异的PIT就会采取不同的读取速度,即PIT长的转速快,PIT短的专的就慢。这就是说对JITTER值小的盘片就不用急速变换转速,但对JITTER值大的盘片就必须频繁变换转速才能读取数据,这样的盘片对CD PLAYER来说当然就是不易读取的。
如下图所示,JITTER值小也就是与最上面原始数据最相近。反之就如第二,第三个一样必须频繁变速才能读取了。
再生记录品质不太好的音乐CD时,一般的音乐CD PLAYER会对转速进行大幅度且频繁的变换控制以尽量来读取数据。最近的CD PLAYER产品在这反面有很大的改善,即使JITTER值很差的盘片读错的数据个数也会很少。但因为频繁变速读取,机器的耗电量会有大幅增减,即电源曲线波动并造成再生音质不好。对于这部分的技术说明我们将放到这篇文章的后半部分来进行。
要制作再生音质好的音乐CD,就必须使之让CD PLAYER易读,也就是使之JITTER值小而不必进行大幅频繁变速。这就取决于厂商所谓的刻录机机构,刻录方式的完成度了。
在我们这里对于刻录的盘片(R片,RW片)的评价是使用CD测试仪。当然测试仪也有各种类型,在这里我们使用了对发生数据出错部位即次数进行图像显示的「CDT58S」,盘片的JITTER值也是使用同一测试仪。
这些测试仪的目的不是对刻录的内容是否能正确读出而是相反。即测试已刻录的盘片是否能在规定的转速下被正确读取,所以先使盘片在规定的转速下转动,然后就会测试到错误发生状态,当然错误发生状态取决于盘片的刻录品质。
我们来看用测试仪测出的读取实行时的出错发生数及其分布情况,蓝色的点被称为「C1」错误,这是可以修正的错误。随着JITTER值的增加我们可以看到错误数也增了,在下图中三枚盘片都没有不可修正的错误,所以数据没有损坏。
上述试验除了刻录机外我们也尽最大努力在同样的条件下来进行比较。记录数据是37分25秒的音乐数据。JITTER值测定是对记录领域内圈部分(从5秒至35秒)与外周部分(从30分00秒至30分30秒)的两处,并表示出它们的算术平均值。
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到JITTER值与出错数的相关关系。在PC用的驱动器,音乐CD PLAYER等为了纠错进行了各种努力并搭载了相应装置的情况下出错数与JITTER值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不显著,但对于这些机器而言JITTER值大的盘片总是不易读取,负荷大的。
(2)盘片旋转控制方面
我们先来看看因盘片的旋转控制不良而造成多处出错的盘片。蓝点表示将盘片在测试仪上测试时测出的发生C1错误的部位,测试仪还是CDR58S。
造成这种旋转控制不良的最大原因是由于盘片的偏重心或中心孔偏心。根据刻录机构造的完成度,有时各种刻录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特征。
左面的盘片是在刻录时转速没有控制好造成的情况,右面的则是均一转速下刻录的盘片的情况。
左面的盘片在它的右面部分转速产生了变化而导致此部分的PIT,LAND长(或短)。象这种盘片因异常部分有限所以JITTER值本身还不算太坏,但会造成如下所述的问题。
将次盘片放入音乐CD放音机,我们可以想见在出错多的部分马达的速度变化将很大,每转一圈都会产生很大的速度变化,而此时电源波形也会以盘片的转速为周期发生波动。对电源来说这是低频波动,这就对音乐的低音部再生产生不良影响。
而象右面的盘片就没有明显的转速变动,对于放音机来说就不必频繁变速,这样读取就容易多了。
十.左右音质的要素
到这里大家对JITTER的发生原理想必已有了了解。在下面我们来说明刻录的音乐CD-R/RW盘片为何在再生时产生音质劣化的一般原因及影响。
音乐CD再生时的音质劣化的原因中,影响较大的要素是在再生时由于各种因素造成再生用机器内的电源电压产生波动后,再由此对时钟回路,交直流变换回路等造成微妙影响。这里所说的各种原因就是指先前已述的盘片转速控制问题,JITTER值恶化造成的出错数增加等。虽然由于电源波动造成的音质变化很微小,但人耳是非常敏感的,即使微小的音质变化也会有许多人听得出来。这种微小变化造成的音质变化可以简单的如下表述(因个人间存在差异,这只是一个例子)。
电源波动的各频率成分对音质造成的影响,其中具代表性的如下。
100Hz以下的低频成分 : 低音的量感减少•中域音源定位游移
中域成分 : 左右声道的相位摇摆,音源定位恶化
高频成分 : 高音域的听觉杂音增大•子音成分变得突出
时钟回路被影响时 : 音源的定位恶化•全体有扭曲感
1. 电源波动造成音质劣化的理由
CD放音机具有读取部分(激光头),信号处理部(数码),数码/模拟变换回路(DAC),信号处理部(模拟)等主要电气回路,其他有盘片转动部分,激光头驱动部等机械构造部分。对音质有最大影响的是决定数码信号时机(Timing)的时钟部分与DAC部分的电源波动。数码部的时钟如有变动就意味着在将数码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前已经有了扭曲。这样当然输出的模拟信号也是扭曲的。
DAC部分的作用就是将输入的音乐数码信号转换成人能听得见的信号,就如同演奏者读乐谱然后演奏出音乐一样。而DAC部分的回路电源有波动就如同笛子演奏者在吹奏时吹气强度不均而造成颤音一样,当然就会造成音质的变化了。
2. 电源波动的原因
1) 盘片转动马达转速控制与电源的波动
就如在「JITTER与易读度的关系」中已述的一样,音乐CD放音机为了减少读取出错所以不断的控制着盘片的转速。JITTER值大的音乐CD再生时为了回避出错就造成了转速大幅变化,当然控制转速变化的次数也就会增加了。
盘片转动马达的原理是在速度变化很少时其通过的电流是基本固定的。但盘片的转速急速变化时当然通过的电流也就需要急速大幅变化。一般的CD放音机内部最耗电的部件就是这个马达,而通过这个马达的电流的大幅变动当然会对这个机器全体(信号处理用电子回路等)的电源产生很大影响。
这种电源变动就如家庭厨房中的水龙头,在应该用一定的小水流洗东西时,拧大或拧小水龙头当然水流就会变化了。这种现象如发生在CD放音机中,那么厨房水龙头就相当与信号处理回路的电源,浴室水龙头相当于马达电源,马达的转速控制就相当于浴室水龙头的开或关。
即使记录品味低的CD也能通过马达转速的加减减少出错数,使音乐数据就象没出错一样得到再生,但于此同时也产生了对维持音质非常重要的回路电源波动等副作用。
2) 读取出错发生增加造成的电源波动
CD采用的是非接触式光学读取方式,所以从原理上来说读取出错是一定会发生的,所以为了修正出错数据而装备纠错机能也是必然的。CD的纠错机能(CIRC)已发展到非常强力的阶段。
所以JITTER与出错率之间相关联的情况已不多见(在前面已述及),但因放音机的「再生能力」可以发生很强的相关关系。这种再生能力被称为「放音可行能力」。这是CIRC纠错功能以前的能力,即此机器本身机械上,软件上的问题而造成的正确读取盘片上数据的能力。
实际上JITTER值并不太好的CD在再生时,「放音可行能力」强进入CIRC回路的数据本身错误少,修复数据就不用化时间,「放音可行能力」弱进入CIRC回路的数据本身错误多,修复数据就很花时间。
修复数据需要在回路上进行很复杂的计算,回路上计算的增加就会增加回路所需电流的增加。出错发生是不规则的,有时多,有时少而电流量也就随着这多少而增减这就造成了电源波动。
回路的设计组成也有关系,如果放音机出错修正回路的电源如靠近DAC回路的电源或时钟回路的电源,这时如果修正次数增加对音质的影响就大了,所以人们常说的放音机有因为品牌不同而音质不同,其实「放音可行能力」就是造成音质不同的原因之一。
如盘片的易读度高,「放音可行能力」即使低一点也能给CIRC回路提供良好的数据,当然「放音可行能力」强就更好了。
综上所述如盘片的记录品味高,也就是JITTER值小那么就能使任何放音机都能发挥最高性能
第二章 复制与刻录音乐CD的探讨
.复制音乐cd有何难度
有些人要说了这有何难,几乎所有的刻录软件都有全盘复制功能,连正版Win2000我都能完美复制,区区音乐cd岂不是小菜一碟。错错错,音乐cd可不同于软件CD-ROM哦。
根据红皮书 (规定了AudioCD的格式)规范我们可以知道,AudioCD的光盘和一般的CDROM数据盘的格式略有不同,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没有 Sector Mark (扇区标志)(对此概念不是很了解的朋友可以简单的认为一般光驱对光盘上的资料进行最精确定位的依据就是此标志)。因此,许多光驱在读取AudioCD光盘的时候如果因为光驱或者硬盘的缓存满载(正好和写入光盘相反)(如果写入硬盘的时候硬盘缓存满载将无法继续写入,读出光盘的时候如果光驱缓存满载光驱读盘部分将无法继续将数据存入缓存传输到PC其他部分),将导致光驱数据读取部分读取的暂时中断,需要等待数据缓存有空余才继续读取数据。而AudioCD本身不具备Sector Mark,所以很自然,光头很难非常精确的定位在刚才中断的那个“点”上,而只能停留在刚才中断的那个小范围区域中。而这种情况下因数据无法完美接续而导致的波形失真在PC界一般称为 jitter (勉强翻译成 震动, 很抱歉,这个词的中文没有很合适的翻译)。 在“红皮书”规范中允许产生这种读取上的误差,一般而言,略微的jitter导致的音乐失真在普通的家用中低价系统上普通人是听不出来的。而现在的某些光驱拥有jitter correction功能,能够对这种jitter现象作出了一定的硬件补偿,使影响降低到真正可以忽略的程度。
但是,jitter并没有就此解决。在音响领域上关于AudioCD的jitter和PC领域上的jitter的定义并不完全相同。在音响领域的jitter还包括了光盘转速高于标准重放时的转速、光盘转速变化、光头读取速度变化、光头读取时的移动等导致的某种程度的波形失真,而这个jitter是极其难以避免和减少的,只有使用尽量标准的AudioCD读取速度才能尽量减小(许多HI-END的音响CD转盘机为了能让jitter影响减少微不足道的一点点而付出了极其高昂的代价)。
2.经验之谈
公认的道理
1、刻录机要好一点的 飞利浦、TEAC都不错
2、刻录速度尽量低,最好是1X(1速,要是刻录机支持)
3、电源要好( 最好自己做一个牛一点的模拟的稳压电源,如果用电脑上的最好自己加电感电容来滤波)
4、刻录机放在机外避振处理,无论是EAC抓轨还是刻录(重要哦,不信你把手放在机箱上,当硬盘和光驱读盘时产生的震动会让你诧异)
5、不同的堞、配不同的刻录机 刻录出来的堞 适合不同的音乐
如: TEAC540 用科达黄金堞刻录交响、流行歌比较好
来得黄金 女声就多圆润
我有点不同意见仅供参考!
1。首先刻录速度并不是越慢越好,那要因碟而异,什么碟子说什么话,比如三菱的蓝碟,不论水蓝、深蓝还是黑胶(好盘啊,稍候※※※※※)都不适合低速刻录因为该系列都是用的高速刻录染料不适合12×以下的速度刻录,经过我和我朋友的多次实践也证明,低速刻录出得碟子C1错误要高出很多!
2。不同碟子刻出的同一张CD在音质、音色上也有比较明显的差异,我曾用过Linkage(莱德带工)Riteck、SonyXO、三菱系列,感觉音质Linkage音质最差,声音非常干,但是碟子异常好刻,对碟机的兼容性也非常好,Riteck碟子不太稳定以前的批次声音比较好,主要是高音解析度差一点,但现在的质量就不太好,Sony比较平均,没有什么明显的不足声音比较“保真”音色上和原碟基本一致,三菱水蓝中高频响应非常好,声音清晰而且很亮听人声是非常的好,音色上有点金属声,可惜低频明显不足,深蓝声音低频比较好但是也有金属声,黑胶是我目前为止听到过的最好的碟子,声音基本上没有音染低频响应也很好,算得上是“完美”了。
3。刻录机而言上述碟子唯有三菱系列对老刻录机的兼容不是很好,Linkage最好,SONY和Riteck次之,对CD机而言也是Linkage最好读,Sony、黑胶和Riteck次之,最差的是三菱浅蓝大多数CD机都很难读取(DVD例外)。
黄金碟和白金碟最适于CD的刻录吗?
我非常不同意这个观点,首先实践证黄金碟和白金碟不适于CD的刻录,最直观的听感告诉我这种碟子声音的动态压缩很厉害,而且据我们测试这种碟子的C1错误很高。我测试过多种碟片包括Sony、莱德和明基的黑胶声音普片不好,错误也很高,C1错误一般都超过6,而普通正版CD的c1错误平均不超过4。反射率主要反印在读盘的难易程度上,实际上很久以前人们就意识到蓝碟的兼容性最好,也最容易读取,但是三菱的蓝碟是个例外,它用的不是传统的蓝碟染料而是类似于金碟的染料所以在刻录速度上三菱的碟子属于高速碟,而普通蓝碟是属于低速碟,根据测试高速刻录的三菱碟片和低速刻录的同种碟片其C1错误相差甚远。高速刻录的错误小于低速刻录的错误!
刻录的最佳速度要因碟子染料而定,没有固定的速度,这一点已经得到公认。
第三章 如何高质量刻录唱片
大家都知道原版(注意这里不是说“正版”)唱片的质量好,音效有保证,但对经济不宽裕的音乐爱好者,其的高昂价格让人望而生畏。盗版的价格的确便宜,但粗制滥造的碟片、绝大多数情况下一塌糊涂的音质让注重音效的朋友咬牙切齿。随着刻录机的普及和CD-R碟的价格狂降,一种新的变通方法----刻录正在悄悄兴起。用盗版唱片的价格,享受正版唱片的效果,何乐而不为?
唱片的形成要经过许多道严格精细的步骤,任何一个环节的细小瑕疵都会影响唱片的最后质量。而唯利是图的盗版制作者不可能象正规厂家那样精益求精,因此绝大多数的盗版唱片都是不合格工艺的最后成品,音效当然无法与原版唱片比。刻录唱片就不同了,刻录唱片只有二道工序:抓取与刻录。没有制作唱片过程中那么多的工序,质量当然就有了保证前提。如果使用性能优异的刻录机、专业化的刻录软件和质素高的刻录盘,加上刻录者精细求精的发烧态度,就能制作出与原版几乎一模一样的刻录碟,其音质与正版的差别很小很小,远远高于盗版的音质。完美(不是“完全”或“精确”)复制不是梦。
一、 挑选刻录机
刻录机当然选正规品牌的,千万不要贪便宜买个冒牌货。好的刻录机应该是发热少、振动小、噪音低、性能稳定。SCSI口的刻录机占用机器资源少,数据传输速度快,刻录过程中不易出现非正常情况,但价格会贵一点,还得再费一块SCSI卡;刻录机的缓存越大越好;现在还有很多刻录机采用“防烧死”技术,也是不错的选择。当然,一切要从自已的经济能力出发,量力而行。
最好的品牌当然是PLEXTOR。本人用的是TEAC刻录机,没有用过其它品牌的刻录机,但根据其他人的使用反映和销售商的统计数据,刻录唱片使用TEAC应该算得上是除PLEXTOR外的第二选择。本人的刻录机既抓轨,又刻录,已经刻过上千张CD-R,仍然完好如新,实在是不得不服。
当然,其它品牌一般也不会差到哪儿去。但有一点,如果你想用刻录机刻出高质量的唱片,就一定要选择刻录软件“Exact Audio Copy”(简称“EAC”)认可的刻录机。
二、 使用EAC软件
EAC是专门用于唱片的抓轨和刻录的软件,它抓轨和刻录的质量(尤其是抓轨)是其它任何刻录软件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如果想要刻录高质量的唱片,非EAC莫属。而且最好抓轨和刻录都使用同一部刻录机。以下的讨论就限于此种情形。
(一) 刻录机参数的设置
越是专业的东西,使用就越复杂,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由于EAC是专门刻录唱片的软件,所以有很多其它刻录软件不曾涉及的参数要设置,所以大家要有心理准备。开始正式的抓轨与刻录前,应先将各种参数设置正确。
选择主菜单项EAC下的Drive Options…项,出现一个多标签窗口,这就是参数设置的地方。首先可去网上数据库去查询有没有你所购刻录机对应的记录,如果有,则按照下面的步骤直接填入了事。网上数据库的地址为“http://www_ping_be/satcp/ eac offsets01.htm#-”。但需注意的是,这里的参数是网友们自发加入的(每个参数后面括号里的数字即是认可者的人数),不排除有错误的可能。如果没有您的刻录机的参数,或者你想验证一下你所获得的参数是否准确,就需要自已亲手测试设置了。
1. 几个基本参数
选择主菜单项EAC下的Drive Options…项,出现一个多标签窗口,进入最左边的Extraction Method标签页,如果已查到参数值,直接在相应位置填写。否则,在刻写机中放入一张唱片,点击“Detect Read Features…”进入测试窗口并自动开始进行测试。测试有3项:Caching、Accurate Stream和C2 Error Info。测试完毕,点击OK钮回到Extraction Method标签页。这时软件已根据测试结果将“Secure Mode With Following Drive Features”单选钮下的3个复选框自动选定,不要人为地改变这三项设置。选择“Secure Mode With Following Drive Features”。如果“Drive is capable of retrieving C2 error infomations”的多选项前已打上勾,则需要将一张碟面划得较花的烂唱片(但要能读得出)放入刻录机,点击Examine C2 Feature…按钮进行C2测试,这是因为刚才对C2错误信息的检测有可能是不准确的,需要继续测试开始确认刻录机具有这项功能。测试完毕,按OK键返回。
2. 设置刻录机的Read Offset Correction值及Write Offset Correction值。
这是EAC独具特色的部分,是实现无损抓取音轨的根本。还有一个combined read/write offset correction值,这三个值的关系是:
combined read/write Offset Correction= Read Offset Correction + Write Offset Correction
如果能在网上数据库查到参数,则在标签页“Offeset/Speed”中点击“use read sample offset correction”,在对应的位置输入read offset correction;然后点击“use combined read/write sample offset correction”,在对应的位置输入read offset correction值与write offset correction值之和,填完后重新点击“use read sample offset correction”;再在最右边标签页“Writer”中的“Write Sample Offeset ”前的编辑框中输入read offset correction值”。
如果根本找不到自已刻录机对应的记录,则需靠以下方法来获得Combined Read/Write Offset Correction值。如果虽能查到数据,但对所得数据不放心,也可以此方法来获得Combined Read/Write Offset Correction值后验证网上数据对不对:
1)选择主菜单项EAC下的Drive Options…项选择最右边标签页“Writer”,在“Write Sample Offeset ”前的编辑框中输入值“0”。在刻录机中放入一张空白CD-R,用来刻一张测试碟。点击“Create Offeset Test CD”,开始刻测试碟,刻录过程近10分钟。
2)选择标签页“Offeset/Speed”,单击“Detect Read Sample Offset Correction”钮,程序打开一个测试窗口并开始检测,10秒钟后测试的参数值被写入“Sample Offset”栏,这就是你的刻录机的Read+Write Offset Correction值。
3)在标签页“Offeset/Speed”中应选择项“use combined read/write sample offset correction”,并在对应的位置填入将刚测试到并自动写入“Read Offeset Sample Correction”处的值。
用EAC对唱片抓轨时,我们即可以使用方式“use read sample offset correction”也可以使用“use combined read/write sample offset correction”,而当准备用其它刻录软件刻录唱片时,就必须选择“use combined read/write sample offset correction”,这就可以保证在抓取音轨时,人为地加入一个偏差,这个偏差与刻录机的写偏差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样在使用同一个刻录机进行刻录时,正好能弥补刻录机的写偏差,使刻上去的音轨与原碟上的完全一致。由于用这个纠偏值抓取出来的WAV文件本身就有为抵消写偏差而人为加入的偏差,因此抓取的WAV文件不适合给其它的刻录机去刻录。亦即,如果你抓轨的WAV文件是要给其他人刻录的(上传、下载WAV文件进行刻录就是这种情形),就一定要在标签页“Offeset/Speed”中设置单独的Read Offset Correction值并选择“use read sample offset correction”方式,这样抓取出来的音轨才是无损伤的。如果用EAC去刻录唱片,最好采取Read Offset与Write Offset相分离的方式进行刻录,这样也就必须分别测出Read Offset Correction与Write Offset Correction。
3. Read Offset Correction与Write Offset Correction单独检测
前提是你能找到一部READ OFFSET CORRECTION值是已知的且正确的刻录机或光驱的。方法如下:
1)随便选择一个WAV文件,在EAC软件中将WRITE OFFSET CORRECTION值设置成0后用你的刻录机进行刻录。
2)将刻成的盘放入那部参数已知且准确的的刻录机中,在EAC中选择“USE READ SAMPLE OFFSET CORRECTION”并填入正确的READ OFFSET CORRECTION值,然后开始抓取音轨,得到WAV文件。
3)将原来的那WAV文件和刻录后再抓取的WAV文件想法转到同一台机器上,用EAC进行音轨比较。这两者肯定有偏差,偏差只能是你的刻录机写时和已知的那台刻录机读时引起的,由于你朋友的机器抓取时是肯定没有偏差的(因为设置了正确的READ OFFSET CORRECTION值),所以偏差完全是因为你的刻录机在刻录时造成的,因此比较后得到的偏差值就是你刻录机的WRITE OFFSET CORRECTION值。COMBINED READ/WRITE OFFSET CORRECTION值是前面介绍的方法很容易求得,这样两者相减,立即可以得到READ OFFSET CORRECTION值。这个方法是我自己琢磨出来的,原理很清晰,所以结果当然正确。
(二)、抓取音轨
为什么强调抓取音轨一定要用EAC?一是是EAC在抓取时是严格的一丝不苟的,对所有的错误※※※※,遇到严重问题时它仍然较真,不惜以死循环来抗争,而其它的抓轨软件基本上是蒙混过关,得过且过,只是你不知道而已;EAC有一个选项,就是在发现错误时自动降低速度,待错误处过去后再提高速度,确保最大的准确度,而其它的抓轨软件却是一视同仁,四平八稳,实在令人产生怀疑。何已见得,且看本人自已的亲身体验:
本人用EAC抓取一张有条较深划痕的唱片时,在划痕处就停滞不前了,纠错的红框不断闪动,抓取的速度从8速降到了0.9速,仍然无法过去,足足耗了半个小时也无结果,这说明这个错误无法纠正的严重错误。本人只得强行中止程序,同一音轨再抓,效果完全一样。怎么办?总不能少一轨吧。我灵机一动,NERO不知行不行呀!马上用NERO抓取同一轨,好家伙,NERO在错误面前连眉毛都不皱一下,四平八稳按既定速度一下完成。高兴吗?NERO功能强吗?我的天,这说明NERO这家伙在蒙人,它读不出东西就随便找点插值给你补上,连停一下重读一次都不愿意,甚至连走慢点都不愿意,这样读出的东西在原碟毫无错误时还有点可信度,在有划痕或原碟本来就不好的情况下,你还能相信NERO读出来的东西是原汁原味的吗?
从此,我只信EAC抓取的东西。
闲话少谈,言归正传。为保存音轨在硬盘上创建一个新目录,应注意硬盘的当前区要有7、8百兆以上的空闲空间。将欲刻的原版碟放入刻写机,运行EAC程序,主窗口立即显示出所有音轨信息。抓轨前先在主窗口按F4键检测轨间GAP。
抓取音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整盘抓取,一种是逐个音轨分散抓取。
1. 整盘抓取
在“Action”主菜单下选取“Copy Image & Create CUE Sheet...”(也可以按Alt+F7组合键),这时会弹出保存窗口,提示你输入映像WAV文件名及目录位置,输入完毕点击“Save”,程序就开始抓取所有的音轨。如果此前没有按按F4键检测轨间GAP,程序就会先检测轨间GAP后再抓轨,抓轨结束,程序会在保存映像WAV文件的同时,会保存一个同名的“.CUE”文件,里面记载了所有的GAP信息。
2. 单独音轨抓取
选择需要的音轨或所有音轨,选择主菜单项“Action”下的菜单项“Copy Selected Tracks…”,进入目标WAV文件的路径设置窗口,选择刚建好的目录(WAV文件名由程序自已生成,不需要输入)按“保存”钮,程序开始抓音轨了。抓取完毕,程序就在对应的目录存入了相应的多个WAV文件。上传、下载WAV文件进行刻录用这种方式比较合适。
这种方法是没有保存轨间GAP信息的,而有时候GAP信息对唱片也是很重要的,如果在不该断的时候来个停顿,或在该断的时候不留空子,都是很煞风景的事。如果想在单独抓轨时也能保存GAP信息,就要在运行过检测轨间GAP信息的基础上,在抓轨前或抓轨后按“Alt + M”组合键,这时弹出CUE文件保存窗口,选择合适的目录与文件名后,点击“Save”,程序便在指定的文件名创建了一个1kb大小的.CUE文件,将轨间GAP信息保存了下来。
(三)、刻录
选择主菜单项“TOOLS”下的“Write CD-R...”(或按Alt+W组合键调出),出现CD Layout Editor窗口。根据抓轨时的不同处理,刻录唱片也采取两种不同的刻录方法
1. 对整盘抓轨的东西或保存过轨间GAP文件的东西
在“File”下选择“Load CUE Sheet...”,打开相应窗口,选择相应的CUE文件。
2. 对逐个抓轨且不关注GAP的东西
如果需要音轨间有一定的GAP,则需要在“Layout”下的选项“Add 2 Seconds On Append”上点击使之前面打上勾,这样刻录时各音轨间会有2秒的空白间隙,如果不需要轨间空隙,则需要在“Layout”下的选项“Add 2 Seconds On Append”上点击使之前面没有勾,这样刻录时各音轨是紧密相连的。在“Layout”下选择“Append Files As New Track(Index 1)...”,打开相应窗口,选择相应的WAV文件,可以多重选择。
经过上述两种方式的选择后,点击“OPEN”,即可打开对应的WAV文件。然后打开刻录机仓门,放入空白CD-R关上门,选择“CD-R”主菜单下的“Write CD-R”,弹出窗口,选择一个合适的刻录倍速,然后点击“Make It So”,刻录过程立即开始。刻录完毕,程序会给出提示。
三、 有关问题 (一)、如何判断两个音轨是否相同
在EAC中选择刻录片上的某个音轨进行抓取,将其保存到不同的目录中。选择主菜单项“Tools”下的菜单项“Compare WAVs...”,在“Select First WAV”对话窗口中选择从原碟上抓取的WAV文件,按“打开”钮,在“Select Second WAV”对话窗口中选择从刻录碟上抓取的WAV文件,按“打开”钮,程序开始比较两个WAV的差异。比较完毕,程序会给出信息,如果什么错误信息也没有,就说明从测试碟和重刻碟中得到的音轨是完全一样的(至少电脑认为是一样的),一张与原版几乎完全相同的唱片就这样刻成了。
(二)、OFFSET值到底有多重要
其实OFFSET值并不是很重要,因为它只影响每个音轨的最头和最尾的瞬间的数据,比如Offset值为691时只影响691/44100≈0.0157秒的数据。对HDCD唱片是否影响其标志位,没有经过测试。但对于要刻录出“完全相同”的唱片的烧友,对于要达成WAV文件100%相同的比较,就是必须认真对待的了。
(三)、抓轨和刻录时应注意的问题
1.关闭一切其他无关程序。取消机器的睡眠、省电、屏幕保护等设置;不要登录网络(最好拔掉网线);关闭病毒检测等一切监测软件;
2.保证电力稳定与充足。给电脑配一个功率大点的电源;减少机器的耗电部件,比如只装一个刻录机而不用再装光驱。
3.压稳机器,减少振动。可采取在机箱上压些厚书的方法来减低振动。抓轨过程不要触动机器和放置机器的桌子。
4.抓轨与刻录应选择从较低的速度开始。抓轨的速度与硬盘的存贮速度有关,刻录更是还与刻录碟的质量有关,一定要从低速开始试验,直到找到一个质量与速度的平衡点,关键是绝对不能有暴音存在。抓轨的速度在参数设置中的标签页“Offeset/Speed”中选择,而刻录速度在每次刻录前会有选择提示。
5.刻录机的数据口最好不要与贮存唱片数据的硬盘的数据口以电缆串联方式接到一个IDE口上,而应分接到不同的IDE口。
6.刻录或抓轨1小时后应让刻录机休息15分钟,最好打开仓门散热,必要时用电风扇对准刻录机强行散热。
第四章 Feurio 烧录经验谈
复制音乐光碟对於发烧友来说是件重要的大事!每一片音乐光碟都是精挑细选而来的(烂片是录音师、编曲或演奏者的问题,发烧友决不承认是自己眼光烂…),如果要借人试听、或其他“不可抗力”因素,这时就难免会衷心希望有备份片多好!在电脑普及化与烧录器低价化之後的今日,这个梦想终於垂手可及了…。“遥想”当年Philips 推出第一台商业化单倍速光碟烧录器时,在展览会场上 salesman 从鼻孔哼出十块台币的价格,笔者只好抱着受伤的破碎心灵扭头便走。
而今在众多的烧录器品牌里,挑选出适当的机器後,令人伤脑筋的是要搭配哪个程式来进行烧录呢?在使用电脑进行复制烧录的范围里,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是电脑网友们,讨论各种五花八门格式的烧录技巧、VCD&游戏光碟的复制…。但是真正属於音乐光碟的复制讨论呢?很少。大多人认为这早就讨论得差不多了,解决 jitter 问题不就成了...;可是实际上有哪套软体可以真的达到这个“简单”的要求呢?很多人会直接想到 DAO 这一套软体;或是更进一步地提出 CDRWin 吧?对於发烧友们来说,玩电脑只是另一种“娱乐休闲”,或者工作需求所致;如果可以藉由它来产生完美的复制音乐片,才是人生一大乐事!在现今如果还要在 DOS 下记那些参数,或是学习如何写 Cue File(免了,新版 CDRWin已改进),不如努力赚点钱买台Marantz DR700 还比较简单些?DR700在德国市场价位听说是2~2.6万台币左右,数位输出入部份做得是令笔者“羡餍”不已!再加上可以转录 DAT&MD…,啊啊!可惜只能使用专用烧录片,一般的 CD-R & CD-RW 片子又不吃,所以还是放弃了~。
CDRWin 的好处是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烧录器,录制出符合使用需求的片子;好比 Bob Dylan ‘Live 1966’(Sony, 1998/12 喜欢他的人可以到(http://www_expectingrain_com/看看) 要作一些有趣的音轨配置,就可以用这套程式来烧录。问题是 CDRWin 在抓取音轨的部份,并没有更精确的设定功能,所以未必称得上是perfect,对於热烈支持CDRWin的人来说,可能不觉得它有什麽太大的问题。不过笔者会在後文相关地方做解释,请耐心阅读下去~。
既然有这麽多能人异士在 VIP 里,好吧!您还能期待什麽呢?果然,某日 James 兄 e-mail 一套软体过来,附注本软体可控制 gap size…云云。笔者心中嘀咕着这又是什麽特殊烧录程式否?乍执行下,呵呵~,可真称得上是 Professional for Audio CD replicater!
这套软体Feurio (本站下载英文版,2MB)具有撷取CD音轨、播放CD与Wave档案、编辑Wave档案,以及烧录音乐光碟的等功能。之前的116德文版让人看得很辛苦,不过後来有推出英文版,根据该公司所宣称,具有以下特色:
1. 支援高达8部Teac烧录器,以6倍速进行光碟复制或母片制造。
2. 搭配具硬体Jitter校正的光碟机,可以完整地抓取音乐光碟上的数位资料,据称速度可达15倍速。
3. 程式本身具有优良的多工能力,可在烧录时聆听音轨。在 NT下使用,只要设定正确,几乎不可能有"Buffer-Underrun"的问题。
4. 完整的专案功能,可以将光碟内容完整保存下来备用。
5. 具有超烧功能,可侦测光碟片实际容量、进行超烧。
6. 可烧录 Mix-Mode 光碟。
7. 专业版可同时使用多台不同厂牌烧录器,进行复制或母片烧录工作(http://www_feurio_de/professional.php)。
8. 可直接将MP3 音乐档案烧录为音乐光碟AudioCD,专业版内附 BladeEncoder 压缩模组。
9. 支援 CD-Text 烧录。
10.具有光碟封面、标签编辑程式。
11.可调整每一轨之间的 Gap 大小(暂停秒数)。
一切看来是这麽完美,不是吗?先看看它号称可以解决 Jitter 问题的能力吧!在读取方面,目前有些光碟机都有做 jitter correction 的功能,有的是以 buffer 运算处理後输出,有的是在 DAC 做处理,有的是控制读取头到精准的位置。我们回想一下当年的红皮书 AudioCD 规格,可以理解到问题是出在 PCM 资料储存在光碟上,并没有 sector mark,所以许多光碟机在读取过程中,如果因为硬碟或烧录器 buffer满载,中断原有读取位置、要再继续读取时,便会抓不到原有的正确位置。而这种中断所导致的结果,就形成了波形的失真,一般称之为 jitter。当年制定这个 Audio CD 规格时,就允许这种读取上的误差,以每秒75frames 来说,漏失掉几个 frame 是可以被允许的。如果您是在家用音响上听,或许根本听不出差异?
不过改用电脑抓音轨时,为什麽这个问题反而变得很重要了呢?难道一套数万元的电脑,比不上一台才二分之一价格不到的 DR700吗?抛开 D/A 与 flat amp 等问题不谈(其实还有很多部份都暂时把它给“忽略”,不然就不用比了),抓取音轨的部份,就电脑来说是可以做到比一般家用音响更精确的程度;或许比不上专业名器或发烧转盘,但是起码已经可以上得了频谱分析来用“看”的了。如果说可以抓到这种只能“看”出差异,而“听”不出差异的音轨资料,笔者认为就够了…;更何况笔者也实在借不到很好的转盘来比较…。再看看电脑上抓音轨的问题吧!如果抓取资料的速度是8倍速,那麽 8*150=1200(k),这种资料量对於一般硬碟来说根本不算什麽,可是令人伤脑筋的地方在於,系统本身占掉CPU与I/O timing的 overhead,就造成读取出来的资料无法连续写入硬碟(当然也无法连续直接烧录)。既然资料过多无法连续写入硬碟,读取光碟机的动作也只好稍待硬碟
完成写入,再继续读取资料;这种读取中断,就是一般光碟机读取音轨会形成jitter 的状况。解决之道为何?找一台有做读取头位置校正的光碟机吧!
其次,笔者知道上面写了这麽一句“当然也无法连续直接烧录”,一定会有人好奇Why?现今烧录器大多内建某一容量的 buffer,再加上越来越快的烧录速度,理当可以和 CDROM 做同步烧录吧?如果在不具 jitter correction 的光碟机这样玩,一定又是暴音连连!因为要还得考虑作业系统的运作,会占用硬体资源(与上述硬碟写入状况类似),在一比一的对拷模式里,要嘛就是光碟机的读取资料可能过慢,造成buffer-under-run;要嘛就是光碟机 stand-by造成暴音。通常是前者状况较多,不过这是经验之论,还是得视系统而有不同差异。
另一个问题是∶jitter 解决就成了吗?是的,起码在复制上来说是这样就够了。一般玩音响的网友在讨论的 jitter,和这里所说的 jitter 是有一些“时间”与“位置”的差异。一个正弦波在读取时,可能因为转盘的速度不定,或读取头漂移产生某种程度的 jitter,这个既不可能完全消除,唯有寄望尽量减少至无法听出差异…
。再来是 D/A 转换器的波形失真,加上类比放大部分的时序延迟或混乱(导因於Tr 的回转率或其他主被动零件的充放电、震汤等问题),然後是线材与电源的污染…。唉!反正说来就是令发烧友摇头叹气不已的老病了!可能这是个小问题,但在动态范围较高的 CD来说,简单的小瑕疵,会经由播放系统放大到可以“辨识”时,就会令人然难过了起来。
好吧!我们现在也只能在容忍度与荷包之间找一个平衡点。毕竟这里讨论的是音源部份的问题,所以在这一部份既然都可以解决令人讨厌的jitter,或者说至少可以做到与原版片听不出差异的程度就可以了。顺带一提的问题是∶不同染料的片子,烧录音乐光碟,会导致不同的声音吗?这个问题有点好玩的是它看起来似是而非,根本没有这个问题!有的只是不同染料与材质,造成读取不顺畅,形成杂音的现象;并不会因为它是蓝片或白金片,就有麽比就甜美的声音云云。同样的数位资料烧录在不同片子上,是有着固定位置与纠错方法来处理,请参考
http://www_ora_nsysu_edu_tw/~goldentime/cd028.gif
http://www_ora_nsysu_edu_tw/~goldentime/cd029.gif
就可以了解笔者在说什麽。不过根据经验,较差的片子确实是“不耐用”;同样可以烧录、正常读取,问题是染料成份或接合较差,导致数月後就无法正常读取。好吧!这点也容易解决,看在原版片都是2、3百起跳的份上,
使用进口金片烧录备份吧!难道还会太贵吗?
那麽,Feurio 这套程式真的可以解决 jitter 问题吗?如果您有具 jitter correction 的光碟机来搭配,笔者可以肯定的说几乎没问题(光碟机拼不过一些高级的转盘,所以只能是“几乎”)。假使没有呢?它也可以帮助您降低这个问题。您可以在 Feurio 的 Program parameter 里,进行 Test Device(感谢作者!已经改用英文,当初翻译的快累垮了~),然後耐心的看看光碟机的能耐,将它建议的’offset’值,填在‘jittercorrection’ 後面那个 ‘ offset’ 栏位。这样以後当您在复制音乐光碟时,就可以大大降低暴音的机会。如果母片刮伤过多,请您以该片重测的数值为准,切莫每片都用同一数值,然後才写信来骂笔者…。
“可是这种 jitter correction功能在许多抓音轨专用程式里都有啊!”说得好,不过这样就得手动先抓音轨,再用烧录程式做成光碟;假使不幸要烧live record 类的片子,还得手动改 gap 大小…,挺麻烦的不是吗?况且那些程式大多不确定告诉您要填多少 offset值,瞎摸乱填还不如空白算了。既然 Feurio 能一次解决的问题,就不要将问题复杂化吧!
MP3 转烧录与 CD Text 支援功能都很有趣,可惜笔者没兴趣实验,所以来看看它的超烧能耐吧!笔者随手找了这几片试验∶
• Schubert:SymphonieNR.9(Wiener Philharmoniker) 现场录音片,ORF.1991,片长 78'18。
• J.S.Bach Orchestral Suites1-4, Decca 发行,片长 77'48。
• J.Brahms Sym No.1 / 5 Hungarian Dances, Sony 发行,片长 70'52。
片子都还很好找,不是顶贵的。在超烧之前,先设定好它的相关选项,以免出现非预期的讯号时,心里不太舒服。各种空片的容量都不太一样,目前笔者偏好使用一些大厂牌的金片或绿片,偶而会烧些蓝片送人…,白金片(水蓝片)就懒得测了。如果您想好好保存这些音乐备份片的话,建议您使用较有信誉的空白片,或许这些片子多半是MIT,但是他们的品质相对地会比低价竞销的片种来得稳定些。
测试容量是个很有趣的项目,许多低价片往往同样的标签,不同批货就不同容量。或许您会猜测可能会有好货出现,但是依据笔者的经验,商人做生意在实务上是没有太多道德考虑,只有"一分钱一分货"的实用性非道德标准可以勉强参考。从这里您也可以培养一些实务经验,譬如记录下它侦测出的制造商资料,再看看空白片的标签与 Mark,多做比较後就可以累积经验,认知到原来许多片子只是标签的差异,并不值得那个价差…。另一方面,真的烧到容量极限时,又有哪些厂牌的片子依然可以顺利读取,也可以在这样一份追踪记录里看出经验,对於日後挑选生产厂牌与片种,有着相当的帮助。假使受限於经济能力(谁不缺钱呀?),就可以发现这些经验记录是顶重要的资料。Feurio 在超烧上并无其他重要问题,只要您有确实侦测各片种的容量差异、不塞暴空片容量,大抵可以正常烧录出完美的复制片。
测试时,多在119英文版里使用,虽然它推出了1.21,版本更新History依然是一堆德文(没办法,德佬的英文程度未必比老中好),看看它有什麽新功能吧?
• 支援CDPLAYER.INI 资料的互换
• 支援”variable Bitrate” Mp3 档案
• 直接抓取 Audio 为 Track
• 新增 Specail parameter 的 Stop-Command
• 复制资料光碟
• 读取完整的ATIP资讯
• 较完整的CD-Text 烧录功能
有兴趣的人可以尝试看看它说的这些功能,至於 bugs 的问题,就只好等它一个个慢慢修正了;不过使用上没有太大问题,就算当掉了,顶多重新启动系统就可以解决。况且它可以让人免费 test 很久,勤劳一点去找注册机的话,您会用得更快乐些…。至於国内颇多人偏好的 Teac 烧录器,可能因此问题发现的也比较多,笔者建议更新 firmware 比较保险些;就算是 Plextor, Yamaha 也都有更新,请自行上网下载即可。 建议您使用前注意以下这几点:
1.程式执行之初,会询问程式资料路径,这是指处理wave档时,所占用的磁碟机位置。
2.依据经验,如果您不做录音或效果处理,约莫 1GB 空间就可以了。假使有其他需求,可以考虑找颗便宜的大容量硬碟来搭配,不一定得找 SCSI 硬碟,因为它抓音轨的能力还不错。
3.Feurio 主要包含 Manager, Write, Track Edit 以及 Label 四个模组。除了Track Edit 必须配合 Manager 使用外,其馀叁者皆可独立执行。
4.\Projects\ 目录会包含有您使用过的各个专案资料,而实际的 wave 档资料,就储存在第1.点里所指定的资料路径(通常是各磁碟的\wave\里)。
5.程式对话框大多已经改为英文,德文部份不多,如有乱码并不妨碍程式运行。
6.在"Copy Audio Track" 里选取好您要的设定後,就可以开始复制(抓音轨或复制)。这里的 "Copy Setting" 项目应该可以解决大部分音轨 Gap 的需求?如果您什麽都砍了,抓出来的资料档会小一点点,听得出什麽差异吗?大概听不出来,因为少有人在意各轨之间的空白时间。如果您要复制现场录音的光碟片,也不必这麽麻烦,直接以 Write翻版即可。我想了想,大概只有早期使用Sony 2 倍速 CD-R 翻版的片子,因为不支援 DAO,所以有些现场录音的片子,各轨之间的空白令人讨厌,用 Feurio 试了一下倒令人满意。
7.封面编辑程式的文字,是依照您在专案里的设定自动产生,至做出的封面颇有专业水准;可惜无法随意增减文字(看得出德佬的思惟模式像水管了吧?)。
8. TrackEdit里丰富的选项,只能让您处理一些分轨与相关资讯编辑的工作,笔者对这部份兴趣不大;有意调整音乐资料“内容”者,应该会喜欢另一套烧录程式∶ DartPro98。它也是一套整合型的音乐光碟烧录程式,重点在於音乐资料的编辑,而非烧录技巧的详尽;有兴趣者可以参考笔者的简介。
要使用 Feurio复制音乐光碟,请参考以下两份文件的说明:(Html 档,因此未 post上来)
1. 使用 Feurio Write
2. 使用 Feurio Manager
第五章 近期碟片行情(北京)
刻录盘 刻速 容量 时间 价格/零售 价格/100片起 备注
三菱 CD-R 1-52X 700MB 80 ★1.5 面议 超值白金50片筒裝
三菱 CD-R 1-52X 700MB 80 4.0 面议 白金单片薄盒装
三菱 CD-R 1-52X 700MB 80 1.8 面议 蓝金50片筒裝
三菱 CD-R 1-16X 700MB 80 ★2.2 面议 ★深蓝50片筒裝 音乐CD首选
三菱 CD-R 1-48X 700MB 80 1.8 面议 水晶50片筒裝
三菱 音乐人 1-48X 700MB 80 2.8 面议 NEW!音乐专用
三菱 音乐专用碟 1-48X 700MB 80 ★2.8 面议 黑胶五彩音乐25片筒裝
三菱 音乐专用碟 1-48X 700MB 80 8.0 面议 黑胶音乐专用标准盒裝
三菱 CD-R 1-52X 700MB 80 4.0 面议 蓝金单片薄盒装
三菱 3"CD-R 1-32X 210MB 80 2.0 面议 ★红绿蓝紫黄五彩50片筒裝
三菱 可打印CD-R 1-52X 700MB 80 2.8 面议 蓝盘(非白金)50片筒裝
三菱 CD-RW 1-4X 700MB 80 7.0 面议 单片薄盒装
三菱 CD-RW 1-12X 700MB 80 10.0 面议 单片标准盒装
三菱 CD-RW 1-32X 700MB 80 14.0 面议 单片标准盒装
三菱 DVD-R 1-2.4X 4.7GB 6.0 面议 单片标准盒装
三菱 DVD+R 1-2.4X 4.7GB 6.0 面议 单片标准盒装
三菱 DVD-R 1-4X 4.7GB 8.0 面议 单片标准盒装
三菱 DVD+R 1-4X 4.7GB 8.0 面议 单片标准盒装
三菱 DVD-R 1-8X 4.7GB ★10.0 面议 标准盒裝
三菱 DVD+R 1-8X 4.7GB ★10.0 面议 标准盒裝
三菱 DVD+R DL 1-2.4X 8.5GB ★60.0 面议 ★全球首先上市单面双层
三菱 DVD-R 1-4X 4.7GB 6.0 面议 ★超值20片筒裝
三菱 DVD+R 1-4X 4.7GB 6.0 面议 ★超值20片筒裝
三菱 DVD-R 1-8X 4.7GB ★6.0 面议 ★超值25片筒裝
三菱 DVD+R 1-8X 4.7GB ★6.0 面议 ★超值25片筒裝
三菱 DVD-R 1-8X 4.7GB ★145.0/桶 面议 ★★圣诞装25P内送DVDRW1片
三菱 DVD+R 1-8X 4.7GB ★145.0/桶 面议 ★★圣诞装限量供应售完为止
三菱 DVD-RW 1-2.4X 4.7GB 16.0 面议 单片标准盒装
三菱 DVD+RW 1-4X 4.7GB 20.0 面议 单片标准盒装
三菱 DVD-RW 1-4X 4.7GB 20.0 面议 单片标准盒装
威宝 CD-R 1-52X 700MB 80 ★1.3 面议 ★50P装源自三菱的优异品质
威宝 CD-R 1-16X 700MB 80 ★2.6 面议 银胶五彩铂金唱片25片裝
威宝 DVD±R 1-4X 4.7GB ★3.6 面议 ★变色龙 太铀TYG01五彩50P装
威宝 DVD±R 1-4X 4.7GB ★4.0 面议 ★变色龙 太铀TYG01五彩10P装
威宝 DVD±R 1-8X 4.7GB ★125.0/桶 面议 ★★圣诞装25P内送DVDRW1片
索尼 CD-R 48X 700MB 4.5 面议 单片标准盒装
索尼 CD-R 48X 700MB ★2.0 面议 25片筒裝 购整桶送索尼电池
索尼 CD-R 48X 700MB ★1.9 面议 50片筒裝 购整桶送索尼电池
索尼 CD-RW 10X 650MB 14.0 面议 单片标准盒装
索尼 DVD±R 1-4X 4.7GB 16.0 面议 单片标准盒装
建兴 CD-RW 4-12X 650MB 6.0 面议 单片薄盒装
万胜 CD-R 52X 700MB ★1.2 面议 最新四季卡通白金50片筒裝
TDK CD-R 52X 700MB ★1.4 面议 ★★★50P装本周特价58元/桶
TDK 五彩CD-R 32X 700MB ★5.0 面议 ★日本原产TAIYOU厚盒五彩
TDK DVD±R 1-4X 4.7GB 10.0 面议 ★日本原产珍藏版
TDK DVD±R 1-8X 4.7GB ★11.0 面议 标准盒裝
飞利浦 CD-R 48X 700MB ★1.8 面议 ★高品位白金25P装
Ritek CD-R 经典 52X 700MB ★★1.2 面议 ★铼德科技 全球第一刻录盘
Ritek CD-R 卓越X 52X 700MB ★★1.4 面议 ★铼德科技 50P彩塑装
铼德 DVD±RX系列 4X 4.7GB ★★★3.6 面议 ★卓越“Excellent”25P装
铼德 DVD±RX系列 8X 4.7GB ★★★4.6 面议 ★卓越“Excellent”10P装
铼德 DVD±R 4X 4.7GB ★12.0 面议 ★第一刻录盘品质 标准盒裝
怡敏信 CD-R 52X 700MB 80 1.45 面议 白金50片桶裝/刻坏包换
怡敏信 CD-R 52X 700MB 80 1.40 面议 白金50片封裝/刻坏包换
怡敏信雪印 CD-R 52X 700MB 80 1.10 面议 白金50片封裝/刻坏包换
怡敏信joyce CD-R 52X 700MB 80 1.10 面议 白金50片封裝/刻坏包换
怡敏信 DVD±R 1-4X 4.7GB 10.0 面议 单片标准盒装
怡敏信 DVD±RW 1-4X 4.7GB 14.0 面议 单片标准盒装
新华黄金 CD-R 48X 700MB 80 1.8 面议 黄金染料*保存更长久
清华紫光 CD-R 48X 700MB 80 1.60 面议 A++级*白金25片筒裝
清华紫光 CD-R 52X 700MB 80 1.20 面议 A+级*白金50片筒裝
清华紫光 3"CD-R 32X 1.6 面议 白金50片筒裝
Traxdata 3"CD-R 32X 5.0/盒 面议 ★铼德原厂极品售完即止!
荣利 CD-R 52X 700MB 80 ★1.3 面议 ★超值方便10P装12元/桶
荣利婚庆 CD-R 52X 700MB 80 1.5 面议 婚庆盘面白金25片筒裝
荣利 DVD-R 1-4X 4.7GB 12.0 面议 单片标准盒装
明基 CD-R 48X 700MB 80 ★1.4 面议 ★★★新年派送特价60元/桶
明基 音乐情人 52X 700MB 80 1.6 面议 白金50片筒裝
台湾精碟 CD-R 40X 700MB 80 1.1 面议 白金100片封裝
台湾精碟 CD-R 40X 700MB 80 1.2 面议 白金50片筒裝
清华同方A级 CD-R 52X 700MB 80 ★1.4 面议 白金25片筒裝
清华同方B级 CD-R 52X 700MB 80 ★1.0 面议 ★50P装 比假冒的A级好多了
韩国LG WING CD-R 52X 700MB 80 ★1.5 面议 ★25+2P装 促销特价35元/桶
联想 CD-R 52X 700MB 80 ★1.5 面议 ★★最新奥运系列25P白金版
ANTAY CD-R 52X 700MB 80 ★1.1 面议 ★GOBON超值A+白金50P封裝
GOBON CD-R 52X 700MB 80 ★★1.2 面议 ★★特超值25P精装 中环出品
GOBON CD-R大容量 52X 870MB 99 ★★2.0 面议 ★★最高性价比 50片封裝
GOBON DVD±R 1-8X 4.7GB ★3.0 面议 ★威宝OEM 特超值10片筒裝
SIGMA黑盘 CD-R 52X 700MB 80 ★1.4 面议 ★超值25P装 台湾全亿出品
E-MARKICOOL CD-R 48X 700MB 80 1.5 面议 最新超酷白金时尚版
E-MARK黑盘 CD-R 52X 700MB 80 1.8 面议 超酷耐磨纯黑底时尚版
E-MARK银胶 CD-R 52X 700MB 80 1.5 面议 超酷银色胶纹唱片时尚版
E-MARK CD-RW 8cm 6.0 面议 10片筒裝
瀚志全彩盘 48X 700MB 80 2.0 面议 时尚黑、黄、紫...卡通全彩版
瀚志卡通盘 48X 700MB 80 1.3 面议 50片封裝
瀚志黑胶大容量 48X 870MB 99 1.8 面议 50片封裝
瀚志 CD-RW 8cm 4-10X 210MB 5.0 面议 100片封裝
大自然No.1 48X 800MB 90 2.2 面议 800MB超大容量
大自然婚庆生日 52X 700MB 80 1.6 面议 婚庆、生日专用盘
大自然Diamond 52X 700MB 80 1.4 面议 钻石蓝
大自然Dazland 52X 700MB 80 1.4 面议 欢乐之声、卡通
啄木鸟 CD-R 52X 700MB 80 1.4 面议 时尚卡通*超值25片筒裝
啄木鸟 DVD±R 1-8X 4.7GB ★3.0 面议 优质品牌 超值10片筒裝
柯达 CD-R 12X 700MB 80 6.0 面议 含金单片薄盒装
EMIR CD-R 48X 700MB 80 1.2 面议 A级水蓝50片封裝
Clone CD-R 52X 700MB 80 1.2 面议 台湾A级白金50片筒裝
Good disc CD-R 52X 700MB 80 1.1 面议 超值A级50片筒裝.索尼盘基
Antar 52X 700MB 80 1.0 面议 A+级白金50片封裝
Datahome 52X 700MB 80 1.0 面议 A级白金50片封裝
CxMaster CD-R 52X 700MB 80 1.2 面议 A级白金25片封裝
YaXi CD-R 52X 700MB 80 1.1 面议 超值A级卡通时尚版
YaXi DVD±R 1-4X 4.7GB ★2.0 面议 A级10片筒裝
可打印CD-R 48X 700MB 80 1.8 面议 50片封裝
刻录王 CD-R 48X 730MB 80 ★1.50 面议 优质蓝盘 台湾博兴著名产品
SONIC CD-R 48X 730MB 80 1.40 面议 超兼容性 台湾博兴出品
Konco CD-R 48X 730MB 80 ★1.60 面议 超兼容性 台湾博兴出品
水晶 CD-R 48X 730MB 80 1.40 面议 超兼容性 台湾博兴出品
熊猫 CD-R 8cm 24X 210MB 80 ★1.40 面议 热销3.5寸盘片 中环出品
Konco CD-RW 1-4X 700MB 80 3.0 面议 超值50片筒裝
Konco DVD±R 1-4X 4.7GB ★★★3.0 面议 春夏秋冬 25片桶裝/刻坏包换
Konco DVD±R 1-4X 4.7GB ★3.5 面议 太阳 50片桶裝/刻坏包换
记忆 DVD±R 1-4X 4.7GB ★3.0 面议 特色包装 三菱染料/刻坏包换
海鸥 CD-R 48X 700MB 80 1.2 面议 白金100片封裝
咪咪异形 CD-R 6.0 面议 星座、卡通单片薄盒装
FIT DVD±R 1-4X 4.7GB ★3.0 面议 10片筒裝
ALOHA DVD±R 1-4X 4.7GB ★2.8 面议 10片筒裝
M-STAR CD-R 52X 700MB ★★1.2 面议 高性价比 三菱之星 50片封裝
M-STAR DVD±R 1-4X 4.7GB ★★2.6 面议 三菱之星 10片桶裝/刻坏包换
V-STAR DVD±R 1-4X 4.7GB ★3.6 面议 最后威宝太诱盘 售完为止!
SUNNY DVD±R 4X 4.7GB ★2.8 面议 V-STAR后又一低价高质10P装
SUNNY DVD±R 8X 4.7GB ★3.5 面议 V-STAR后又一低价高质10P装
SUNNY DVD±R 4X 4.7GB ★4.0 面议 浪漫婚典 10P装
SUNNY 可打印DVDR 4X 4.7GB ★6.0 面议 出口日本A+级盘 10P装
TOYAMA DVD-R 4X 4.7GB 7.0 面议 单片标准盒装
易刻 DVD±R 4X 4.7GB 2.5 面议 10片筒裝
数码多 DVD±R 1-4X 4.7GB ★2.2 面议 超值10片筒裝
数码多 DVD±R 1-4X 4.7GB ★7.0 面议 ★★★单片厚盒 清仓特价5元
数码多 DVD±RW 1-4/2X 4.7GB 10.0 面议 ★★★单片厚盒 清仓特价8元
三星 DVD±R 4x 4.7GB ★9.0 面议 单片标准盒装
三星 DVD±R 2x 4.7GB ★7.0 面议 单片标准盒装
EDISC DVD±R 4X 4.7GB 2.8 面议 50片封裝/刻坏包换
先锋 DVD-R 4X 4.7GB 12.0 面议 单片标准盒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