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Nikon Capture 与 Photoshop 的操作解析 [主题管理员:nariko]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244
主题: 3
帖子: 1391
注册: 2005年5月
Nikon Capture 与 Photoshop 的操作解析

在色影无忌上看到不少详细介绍NC工作流程的好文章(例如川流DX的“NC实用工作流程”),另外也有不少高手涉及PS的
数字图片处理流程。经过一些对比和使用经验,
发现NC的大部分功能在PS中能一一对应。由于NC只是一个色彩控制软件,不具备灵活选择与色域转换功能,因此我认为
除了RAW的控件以外,其他各项操作都应该在PS中完成,简化工作步骤,同时提高效率。

地球人都知道用PS自带的ACR与Nikon Capture相比的话,打开同一张尼康的NEF文件,效果相差N+1公里:

左图ACR ;右图NC(全部关闭自动选项)



拼接压缩后效果有些不一样,原图差距大很多
尼康自家的NC打开的RAW图像在细腻程度上大大超过ACR。
原因具体来说比较复杂,参考川流兄的““NC实用工作流程”一文,RAW文件最终变成JPG等其他格式的文件,需要做以下几步:

1:解马赛克处理(所有RAW图像为灰度图像,只记录了感光的程度,不具备任何色彩信息,说白了,就是色盲。
解图像处理利用高斯虑镜的
方法使得每个象素具备了RGB 3个通道的灰度值) 这一步是重中之重,解码好坏影响最终的彩色图像质量。

2:白平衡处理 (这两步是图像质量的重要标志,称为“算法”,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相同的同一厂商的CCD在不同
品牌机子上会出现不同的JPG分辨率)

3:将各种颜色含义赋予图像(也就是所谓的SRGB空间或ADOBE RGB空间在这个时候和图像结合)

4:gamma变换(大家耳熟能详,就是把电子彩色图像的亮度图直线变成值为2.2的上凸曲线,目的是与人眼的生理
感光习惯妥协)

毫无疑问,前两步的操作可以说是各个厂商的看家法宝,当然不会对外公开自己的算法,由此可知老谋深算的佳能,尼康
拥有的算法当然比一个图形软件公司ADOBE要好上不少,因此相同的RAW文件经过解码,赋色等一系列处理后差距就开始
显现出来。除非尼康把算法提供
给ADOBE,要不是的话ACR想追上NC的效果难上加难。
ACR的界面虽然通俗易懂,不过既然都已经RAW了,画质自然是第一位。因此选择NC打开RAW图像无疑是最明智之选。

****************************************************************************
修图的一般流程是在许多文章中都有讨论,一般认为第一步是白平衡
第二步是调曝光 第三步是调整色彩本身(包括反差与饱和度)

****************************************************************************

第一步:白平衡

这里不准备详细探讨色温(网上相关文章太多了),着重讲解一下偏色的调整方法。
其实白平衡的调整对一般的色友来说非常主观,尤其在室内受环境光线影响时,很难定义哪个值是最佳选择。另外,在
追求特殊效果的特定环境下,“偏色”反而能带来意外的意境。(见下图)(参考DCVIEW网站)



显示器的偏色问题也会严重影响色彩的平衡。EYEONE和蜘蛛校正系统在网上吹得火热,可是真正去买的色友估计没几个。既然
连硬件都不能100%放心,光靠拖动一个可怜的控制条就想完成白平衡的调整,未免过于自信了。

撇开不可抗拒的硬件问题,在相当多的情况下,白平衡给我们的感觉是“调来调去都只差一点点,就是找不准那个
perfect point”。 换句话说,大多数情况下偏色固然存在,但是并不严重,只是让我们有点不那么舒服。



NC的“自动计算白平衡”命令很多场合的确好用,但是在4000K以下就开始“发酒疯”,时常有大幅度偏差,不可信。
怎么办?
要精确调整白平衡,需要一定的色彩理论基础。不要认为色彩理论有多恐怖,其实弄明白3原色,3补色,色轮
的概念,一般的应用也就差不多了。从彩色直方图中可以很方便的观察各种颜色在各个色阶中的比重。NC中也近似可以像PS一样进行比较精确的调整,不过这也算
是把NC的能力用尽了,感觉没PS自如。
下面给出例子:

   最简单调整白平衡的方法是利用色阶或曲线的“黑白”两个吸管。(PS和NC都有)。一般来说,两者选其一,不用重复使用。



原理很简单,就是所谓的“牵一线而动全身”。在接近纯白的区域,例如某一点是R=220,G=225,B=245,  选择白色吸管并单
击该区域后,则该点立即变为R=255,G=255,B=255.原来略微偏蓝的色调会校正成纯白。
但我们更关心的是其他中间色
调的区域(人脸,植物等),依靠设置白场(或黑场),就能极其简单的间接校正中间色调区域。色彩数值的联动效应
是设置黑白场(也就是用黑白两吸管点击图像最黑或最白的区域)的精髓所在。

在PS的ACR中,直接有白色吸管设置白场,方便快捷。不过上面已经说过,辛辛苦苦用RAW照的图片并不建议用ACR打开,
可惜的是用NC打开的话并不能直接用吸管设置白场;代替白场功能的是“设置灰点”。原理其实和黑白场一样,就是找到
一点R,G,B数值相等的象素点
(所谓“中性灰”),以校正画面中其他位置的色彩。



**************************************************************************
                    PS的一种调整偏色方法



可以看出,照片偏红的同时还有些偏黄,在人脸的位置尤其突出。但根据的并不是主观感受。在PS里,只有数字可以说明真相
1:观察PS中直方图的“颜色”通道(这个功能在NC4.4里没有,NC只有红绿蓝分色直方图,不够直观),我们发现最显眼的是红色项。
在接近高光区域有一部分鼓起来,应该代表了MT面部和椅子的色相;在最接近右边边缘有明显的红色溢出,是头发与面部的高光部分;在暗调部分,红色
依然突出,应该是头发和椅子的暗调部分。总的来说,红色绝对是对该图片影响最大的颜色。
2:进一步用客观的方法分析,把感应器放置在MT面部(上图),在“信息”调板上发现蓝色值最小(120),绿色是154,红色
大幅超过另两种颜色,达到242(就快要溢出了!)。此图必然偏红,另外由于绿色比蓝色也高出不少,出现(红+绿=黄) ,所以也有一定的偏黄,只不过红色
过于“猛烈”,掩盖了一些黄色调。
怎么解决?

PS下解决办法很多,这里举出一例。用“色阶”命令就可以了。不过此举有损画质,因此适度就好。法一:先选择“红”通道,然后将“输入”的黑色三角向右拉(相当于重新划定红色的范围)

暗调的红色消失,头发和一部分面部的红色必然消除,不过也引入的断层(有损画质)。
法二:同样用色阶,不过不要动“输入”,将“输出”的右边白色三角向左拉(挤压红色调),另外可以适当调整蓝色色阶。如下图:



可以发现红色部分出现叠加,不过这种损失比断层要小。变动后发现红色从254降到215,
其他两色
无变化,同时图像亮度也减小了(亮度可以通过LAB模式无损调整,这个会在后面介绍)。
这副图是JPG,原图偏色比较厉害,后期调整过大会严重影响画质。要是RAW图片,完全可以通过
无损的RAW色温功能粗调,后期结合直方图与信息调板的数值细调,能最大限度保证画质。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
PS的色彩调整无比强大,色彩平衡、转换CMYK与LAB模式调整、通道、计算命令还没涉及。色阶只是众多
方法中的一种。
川流兄的““NC实用工作流程”提到D.Margulis利用RGB/CMYK值在黑白显示器调整色彩,那么直方图与信息
调板,颜色混合理论就是他的有力武器
              
****************************************************************************
                                NC的换位思考

用NC也基本可以实现类似操作,见下图:



熟悉的信息调板,颜色探测器,色彩直方图和功能异常强大的曲线命令(曲线可以实现色阶的全部命令,还可以设置黑白场,
横轴=色阶的输入,纵轴=色阶的输出)。
以上都是对整个图像进行处理,但是常见的处理过程通常只对特定范围进行颜色处理(例如只对中间色调或人体进行处理),
这就要利用通道选择了。PS的选择异常强大,NC没有选区功能,Power当然弱了不少。

*****************************************************************************
                              第二步调曝光
*****************************************************************************
依然以人像图片作为模板。通常我们的人像图片欠曝的过多(网上DSLR的样片不少都是欠曝的)。其实原因不在相机,
而在很多色友没有了解过亚当斯的Zoom System(区域曝光理论)。名字听起来挺吓人,理论好歹也是几十年经久不衰,但是色友们要掌握其中的精髓即可:


拿尼康相机的点测来说,点测将曝光固定在第五区(18%中性灰区域),相当于对着一块灰板照相。比灰板亮的物体的将会欠曝,比灰板暗的物体将会过曝。
那么人脸呢?
大量实践证明:第四区的亮度属于“阴影下较暗的肤色”;第五区属于“较深的人物皮肤,正常影调的木头”;第六区是“在日光、人造光中皮肤正常的影调”;第七区是“最
后一个有质感的细节区域,较浅的人物皮肤和浅色衣服”


每一区之间的曝光相差一档。因此可以知道在美丽的sunshine下对PLMM点测面部而不加曝光必然欠曝,加0.7EV一般来说都不够,至少1个EV以上才有明显变化,+1.7EV都不出奇。另外尼康D70S的LCD屏幕亮度有点过头,不可信。
此建议是在阳光下照MM,其他环境(尤其是室内),曝光选择千变万化,灵活处理才是正道。

对于风景照,可以点测几个典型的区域(天空,河流,阴影),综合选择一个最佳的曝光组合,这里就不详细探讨了。
****************************************************************
察看丢失的高光与暗部

很多DX相当注重丢失的区域,当然也有他们的道理。在NC中察看丢失区域的方法是:L键显示丢失高光,S键显示丢失暗部


左肩膀和衣服感觉有些过曝,实际呢?



按下L键发现的确如此。不过人的脸部没有过曝区域,因此这幅图可以继续增加亮度。

同一幅图片在PS里怎样看高光呢?方法是将色阶的输入黑色三角拉至最右边



算法和NC有一定区别,不过※※不离十,肩膀和衣服是危险区域
S键查看暗部也是一样的道理。PS里色阶的白色三角往反方向拉到底即可

***************************************************************************
                             调整曝光的一个范例

下面介绍一种PS调整亮度的方法,能很大程度的保留高光细节,大幅保留暗部,改善中间调。 同时和NC的LCH做一个比较(图片用的是E-500的样片,这样对谁都公平)。
原图:



样片的色彩和白平衡还可以,主要是有点欠曝(通过S查看暗部可以发现)

步骤一:先除斑,用污点修复画笔(对MM负责到底的态度^--^),只能用PS进行。
然后用魔棒或路径或色彩范围或通道或蒙板(推荐色彩范围,具体原因可以查看有关PS书籍)把MM的脸部与其他皮肤选出来,然后用“蒙尘与划痕”虑镜磨皮(也可以用高斯模糊,个人喜好),效果要是过了头可以用“编辑”选项下的“渐隐”工具(不起眼的选项但是的确挺好用)通过调整百分比来进行调整模糊程度。



然后可以对头发和眼睛进行少许锐化。这样前期工作就差不多了

(步骤二:将处理干净的MM复制一份送入NC,准备通过LCH调整曝光)[b/]

步骤三:在PS里将RGB模式转为LAB模式(图像—模式—LAB颜色),单击LAB的亮度通道



然后全选该通道(快捷键是ctrl+A),复制该选区(快捷键ctrl+C),回到LAB全选模式后粘贴该图层(ctrl+V),接着将这个灰度图层的混合模式改为“亮度”(亮度的意思是将基色的色相和饱和度以及混合色的亮度创建结果色)

在这里,基色是彩色背景,混合色是灰度图层,结果色就是我们最后看到的图层。
关于图层间的混合模式请参照《选择的艺术》这本PS教程。


大功告成:最大限度的保留和高光区域,同时提高暗调和中调。
太亮的化可以调整一下“不透明度”,最后合并图层(快捷键ctrl+E)
转换回RGB模式,保存为JPG格式。
对比原图:


用NC的LCH调整曝光会怎样呢?
左图是用PS调整的最终图像,右图是去斑后送入NC然后修改LCH值得到的



剪切拼接后损失不少细节,不过仔细看会发现:
1,用LAB得到的图像面部色相没改变,只是单纯加大了亮度;相比用LCH更改后,整体有点发黄。
2,更重要的是LAB改后的头发明显比NC里用LCH修改要黑上不少,换句话说,LCH连最暗部也一起提亮了,影响了层次感。LAB修改的图片暗部细节丰富,并且不影响色相。在800W象素原图里差别看得更清楚。

最后给出另外一组对比图说明这两种方法的差距:





证实对彩色图片的描述,LAB处理后暗部范围更宽,细节更多;虽然调整了亮度,但是在LAB调整亮度后高光并未溢出,相比之下,LCH调整后高光有小部分溢出。如果换一个反差更大的图片,效果会更明显

如果对色彩要求不是很高,Nikon Capture的LCH通道调整曝光(当然RAW图片用曝光补偿也可以)很方便。要最求更好的效果,更好的画质,PS的色彩模式转换功能更加实用与专业。况且去斑,磨皮之类的工作非PS不可,调整曝光就顺带一起做了吧。

****************************************************************************
LCH在饱和度,色彩亮度调整上从某方面的确比PS要简便些,并且有一一对应关系,下面会继续讨论

[nariko 编辑于 2006-05-16 01:16]
相关标签: 尼康 D70s E-500 Nikon 白平衡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浏览:1272 回帖:15
第 1 页 / 共 1 页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3.225
主题: 1
帖子: 3813
注册: 2005年11月
好贴!学习,学习!多谢楼主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8.465
主题: 7
帖子: 1038
注册: 2005年1月
楼主辛苦!好贴!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47.224
主题: 3
帖子: 2943
注册: 2004年12月
好铁,请继续!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5.815
主题: 30
帖子: 261
注册: 2003年9月
好文,学习了,谢谢。盼下文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6.131
主题: 13
帖子: 124
注册: 2005年3月
字没少写,精神可嘉,但贸然的问一句是否有故弄玄虚的嫌疑?帖子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LHC本来就是亮度L色相H饱和度C调节,何来“奉若神明”一说?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244
主题: 3
帖子: 1391
注册: 2005年5月
…………NC里奉若神明的LCH调整在PS里仅仅用“色相/饱和度”就能达到全部效果,详细的解释正在整理中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7.989
主题: 5
帖子: 283
注册: 2006年5月
好贴,学习ing
谢谢楼主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4.755
主题: 7
帖子: 1247
注册: 2004年8月
这也太麻烦了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1.245
主题: 7
帖子: 3221
注册: 2003年10月
好贴,先收藏,慢慢学习消化。谢楼主。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受限泡菜
泡网分: -0.001
主题: 16
帖子: 840
注册: 2006年4月
留名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0
帖子: 6
注册: 2006年5月
好贴!支持!!!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4.292
主题: 4
帖子: 1072
注册: 2005年1月
好贴,支持一下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244
主题: 3
帖子: 1391
注册: 2005年5月
原始图片不一样效果会差很多。比较严谨的修图很多时候转到LAB模式进行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07
主题: 2
帖子: 630
注册: 2003年10月
用TP傻瓜软件处理用时不到一分钟,效果也不错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3.356
主题: 8
帖子: 100
注册: 2004年5月
好贴,支持一下先。
坐沙发认真学习!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Nikon Capture 与 Photoshop 的操作解析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