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汽车的减重计划以及刚度与强度的关系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禁言中
泡网分: 0
主题: 96
帖子: 259
注册: 2007年8月
汽车的减重计划以及刚度与强度的关系

汽车的长期减重计划

谈到车身结构设计,汽车工程师们最高指导原则便是在不降低刚度和强度的情况下减重。特别是最近几年燃油不断涨价,再加上汽车相关的环保标准越来越严格,汽车工程师一直在寻找方法将汽车减重,以求得更佳的燃油经济性,并且减少废气排放。

过去的几十年汽车的重量确实得到了卓有成效的减轻,也越来越省油。然而汽车减重的努力路途依然遥远,一方面※※对于省油性和废气排放的标准只会越来越严,不可能放松,另一方面车厂之间彼此在汽车省油性上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汽车工程师仍然必须继续寻找减轻车重的新方法。

汽车工程师们为车身结构减重主要有两种策略,一是从结构设计着手,希望寻找更有效率的结构设计概念。另一方面则是从材料着手,寻求更高质量、更稳定的钢铁材料和更经济的制造方法,或者是更轻的替代材料。

车身结构轻量化

汽车减重像是一个连锁反应,起源便是车身结构的轻量化,如果车身结构可以设计得更轻,则悬架承载的重量减少,相应得底盘也可以减得更轻,汽车发动机要拉动的重量减少,又可以搭配排气量较小、较轻的引擎。

旧式的轿车及现在的卡车和部分客车是采用所谓“非承载式(full frame)”车身,即车身下方有一个以车架为承载负荷的主体,车身钣金件只是附加在车架上的铁皮而已,在结构上承载负荷的功能较小。近年来车身结构设计的思考已经转变成所谓“单体化(unibody)”架构,即“全承载式车身”,概念上是说车身结构由成型的钢梁和冲压的钣金件焊接结合为一个整体刚性的车壳,基本是所有钣金件都参与承载车身结构负荷。汽车业把这个刚性的车壳叫做“白车身(body in white)”,行话就简单叫做“BIW”。BIW通常占了车身重量的30%,是前面提到的汽车减重连锁反应的源头,在这个部分减重对于最终车身重量的减轻可以达到加倍的效果。

另外结构先进的话,也可以减轻重量,例如大家知道自然界为什么很多植物的秸秆都是圆的吗?那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原因是同样的材料,圆形的刚度更好,更不宜折断。

在车身中使用更轻的材料

汽车工程师们也都知道车身结构减重的重要,长期投入结构设计研究的结果是现代汽车的结构设计都已经非常成熟,要从中间再挤出改进的空间也越来越难。在结构设计上减重的策略逐渐达到极限时,汽车工程师开始转向第二个策略,注意如何在钢制的车身中使用密度较小的材料,例如塑料或铝合金等。

汽车材料的改变首先从内饰开始,例如现在几乎所有汽车仪表板都使用塑料材料,装饰护板也大都是轻量化的塑料。此外发动机缸体也逐渐从沉重的铸铁改采铝合金制造,特别是讲究轻量化的高性能车种。 钢铁材料使用的减少另一个原因是高强度的钢板被广泛使用,高强度的钢板其强度大约是一般低碳钢两倍,目前车身上大约20%的钢铁材料是这种高强度钢,使用比例还在继续稳定增加。采用高强度材料因为其强度较高,较少的材料也可以达成原先相同的结构强度,对于减轻整体重量自然也有帮助。

不过尽管汽车工程师们尝试寻找替代材料,钢板仍是现代汽车车身结构的材料最佳选择,在可预见的未来大概也一直会是如此。理由很简单,钢板仍是汽车制造最符合成本的材料,如果论重量计算的话,一般钢板材料的成本大约是铝合金的20%多一点,要用到复合材料的话成本更要贵上十几倍,而即使是使用高强度钢料,材料成本也只增加10%~15%。除了原材料成本低之外,汽车业界对于使用钢板为生产材料,早已累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钢板材料很容易成形,其强度、耐久性、耐冲击性都经过时间的证实。加上汽车厂在现有钢板成形、组装、回收设备上早已作了大量投资,除非突然有严厉的新法规出现,或者材料科技又重大的创新,不然很难看出钢铁制的车子近期内会有什么大改变。

高强度的钢铁材料

OK,汽车终究还是要用钢来制造。钢制的车子想要减重,唯一可做的是就是,用比较少的钢。前面提到实务上的作法之一,就是改采高强度的钢铁材料。

这里必须先解释一下,所谓材料的“强度”,概念上是说,材料承受多大的力时会发生破坏。钢铁材料有非常多,同样是铁,含碳的成分、合金的成分、或者制造、热处理的方式不一样,承载负荷的强度便会差异非常大。例如高强度低合金钢High-strength low-alloy (HSLA) steel掺入了稀有金属钛和铌,强度可以达到中强度低合金钢的两倍。

不过不管是什么钢,金属的本质还都是铁,强度可以差好几倍,密度却是完全一样的,意思是说,同样的体积不管是什么钢,重量完全一样。因此前面提到采用高强度的钢料,更细、更薄的结构也能达成同样的强度,材料就可以用的更少一些,重量就可以减少一些。

高强度低合金钢已经被发现几十年了,但是用在汽车上只是最近十几年的事,在现代汽车中60%的钢铁材料都是高强度或中强度钢。HSLA钢板成形的可塑性较差是重要的缺点,也是目前材料工程师研究的重点。HSLA还不是强度最高的,再往上去还有强度更高的钢铁材料,但是这些材料不是成本过高,就是可塑性过差,或者有焊接、镀锌困难等问题,因此在汽车工业上采用不多。

强度设计或是刚性设计?

您会问,既然这些高强度的钢料可以进一步减轻车身重量,材料成本也增加不多,如果制造上的问题可以克服,那么何不整部车都采用高强度的材料呢?

这个问题其实很深刻,不是机械行业的很难有清楚的概念。

这里首先要理清一个观念,强度其实不是结构设计上的唯一考虑,甚至不是主要考虑,在汽车结构设计上,最主要的考虑因素是“刚性”。

结构的强度和刚性字面上感觉起来似乎没什么不同,但在结构设计专业上可是完全两码子事儿。前面提到结构“强度”的概念是结构受到多大外力时会产生破坏,在汽车结构上只有大约20%的结构件以强度为最重要考虑,主要是车身结构上处理冲击负荷的部分,例如车前冲击纵梁、车身B柱等,通常我们希望在这些主要承受冲击的零件采用高强度钢。

刚性英文是“stiffness”,而在描述汽车结构时常用的英文字则是“rigidity”,
刚性主要的概念是结构受到外力时产生变形量的大小,简单的说,受到同样外力变形量很大,表示结构刚性差,变形量小则表示结构刚性好。

早先车身设计上对刚性的考虑只要不要让汽车过度变形,门还可以关上就好。现代汽车提升刚性则成为车身结构设计上真正的焦点。除了提升安全性之外,车身刚性提升还可以改进汽车的操控性和行驶性能,减低发动机或路面不平造成的振动。

材料的刚性是由其“弹性模数(modulus of elasticity)”来代表,就像弹簧都有“弹簧常数”,弹簧常数越大,表示弹簧越“硬”,施力时的变形量越小—刚性越大。这里要提出另外一个重要的概念是,钢铁材料强度的变化范围非常大,但是不管什么钢,弹性模数都是一样的。

简单的说就是强度好代表材料不宜断,但是可能变形大,可以说是“柔韧”,而刚度好代表可能比较硬但是容易断,就平常说的“比较脆”。

提升车身结构的刚性

所以如果结构设计的设计目标是提升刚性,使用高强度钢板不会有任何帮助,因为材料的弹性模数不会改变,如果你要将车子现有的单体结构BIW刚性提高,唯一可以用的策略是增加钢料,其中的学问是如何把钢料补强在最关键的部位,增加少量钢料即能大幅提升刚性。也就是说,如果你在追求减重,采用强度相同但是较薄的高强度钢板,那么刚度就会降低。因此又要在某些要求刚度较高的部位增加钣金厚度。这就形成了一个矛盾,一方面减轻了重量,另一方面又增加了重量。

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铝的密度大约是钢的三分之一,但是铝的弹性模数大约也只是钢的三分之一。意思是说,同样的结构采用铝合金材料重量会是采用钢铁材料的三分之一,但是结构刚性也只是采用钢铁材料的三分之一,因此如果同时希望提升刚性和减轻重量的话,要不要改采铝合金材料,这个算盘可就得好好算一算了。

    简言之就是,采用薄钢板的车身不一定不好,它可以是高强度钢和先进的结构;采用厚钢板的车身也不一定好,它可能是车身减重的技术水平不够。总之一句话,只要达到国家相应标准,采用什么材料不重要。

最后给您一个家庭作业,测量一下您的爱车刚性够不够。找一个路边人行道之类的,把车子开上去,但是只有一个轮子挂在路肩上。这时候车身重量分布不均匀,一定会造成车身结构的变形,试试看开关您的车门,如果车子刚性不好,门框变形量太大,车门可能会关不起来。其实专业厂家测量车身刚度的方法也就是所谓的单轮悬空法,与上述原理一样。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浏览:1216 回帖:8
第 1 页 / 共 1 页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禁言中
泡网分: 0
主题: 96
帖子: 259
注册: 2007年8月
http://www_steelwin_com/snews/view_content.php?id=1280
汽车用钢的发展动向
   【发布时间:2004-07-13  】
     通过轧制更薄规格和更高强度的板材,钢材生产商可帮助汽车制造商在不牺牲抗压陷和冲撞保护性能的前提下,降低车体总重,这样就有助于降低油耗,减少污染,最大程度地改善驾驶性能。

    美国钢铁研究所汽车应用研究室高级主管达内·马丁说:  “简而言之,如果能提高钢材的强度,用量就可以减少”。而这一切并不一定需要进行复杂的化学调整处理。事实上,据马丁所说,“无论如何来说,汽车用钢都不是什么特殊材料”,它不象不锈钢或铬钢、钼钢,要加入大量的合金元素。大多数汽车用钢只需添加少许其它合金元素,采用现代设计的装配线上的热处理工艺就可以大大提高它的强度重量比。   

    据美国钢铁研究所估测,尽管钢材在汽车用材料中用量达99%,但其在与铝材和复合材料在未来的竞争中,任何可以降低车体重量的手段都仍然是最有利的武器。  

美国钢铁公司近来已采取一些更加积极的措施,以寻求制造轻质汽车的方法。去年,在密执安州的特洛伊设立了专门的汽车分部。它是一个用来研究和检测超低碳钢、高强度退火硬化钢性能的理想基地。汽车分部总经理吉姆·库特卡说这一项目的主要目的在于维护钢材作为汽车首选用材的地位。但需注意到这其中有一个权衡比较的问题,因为轻质钢板不可避免地使钢材的总用量减少。   

目前在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使用钢材有三大优先:用于增强车体板件,增加底盘高强度钢用量和在一些关键部位开始使用超高强度钢。原材料部主管质量控制的经理丹·科利肯定了低温热处理钢对质量的有利影响,但也提及其公司的生产部门对低温热处理钢的冲压性能有疑虑。他指出对于某些部件来说,采用中等强度的含磷钢是另一个切实可行的选择。
  

科利正期待着超高强度钢时代的真正到来。相信已有一些钢材生产商在进行这方面的新工艺技术开发,只不过目前有能力批量生产这种钢材的厂家并不多。在能够将超高强度钢大批量应用于汽车生产前,仍还有许多有待回答的问题。他补充说:“我们喜欢这种钢材,而且从理论上说它们具有很大的意义,但从价格的竞争性方面考虑,我们能大量使用这种钢材吗2我们的系统与设计能接受吗?”     


通用汽车公司证实说,它也正在朝采用高强度、低合金钢方向发展。为了保证严格的公差要求,这家的汽车生产商据说正在与其供货商一道开发“双相”钢——一种马氏体与高强度相结合的钢材,接近超高强度的钢材。

  
通用汽车公司欧洲分公司发言人指出,汽车用钢板减薄是通过钢材生产商的有效帮助来解决的。钢材生产商可缩小尺寸公差,以确保带卷宽度方向厚度一致,这样就能使汽车制造商精确预测制造部件的最终重量。

由几个地区的钢铁生产商发起创立了全球性的超轻型钢车体项目,使未喷漆车体采用的高强度钢达65%—70%。大力对汽车生产商推广这一概念的结果,使得他们当中许多人都坚定地去采用高强度钢。欧洲席得钢铁公司的销售公司主任安德内·凡·登·布什介绍说:  “在过去的5年里,人们的观念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还补充说:“人们对钢材的了解更加深人,而不仅仅是用来加工的商品。”他指出,通常0.90mm厚的冷轧带卷,因强度的提高,可将其厚度减到0.75mm,甚至可进一步减到0.69mm。

  
日本汽车制造商尼桑公司在欧洲设有两家工厂,分别位于英国的桑德兰和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其桑德兰工厂的一位发言人指出,在过去通常使用抗拉强度为370MPa的钢材,而现代汽车用钢板强度已达到440MPa,甚至,在最近的一些关键部件如某些结构架用钢材,其强度达到了590MPa。他还补充说,下一阶段,日本汽车制造商将准备采用强度达780MPa的钢材。  “采用高强度钢材在日本工业生产中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法国的雷诺汽车公司指出,当车型由一种型号转变成另一种型号时,高强度钢在新车型中的使用量将达40%以上。

  
尼桑公司还进一步提到为了保证具体部位的抗压陷性能,如前后保险杠,钢材的屈服强度是比抗拉强度更为重要的指标参数。这样就使低温热处理钢的使用比例进一步增加。因为车身经过烤漆炉烤漆后,可使这种钢的屈服强度提高12%左右,从而可允许对应零件的厚度减少3%—5%。大约有30%日本国产汽车的前保险杠现在都采用了低温热处理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
主题: 96
帖子: 259
注册: 2007年8月
有关钢材机械性能的名词
1.屈服点(σs)
钢材或试样在拉伸时,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即使应力不再增加,而钢材或试样仍继续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称此现象为屈服,而产生屈服现象时的最小应力值即为屈服点。
设Ps为屈服点s处的外力,Fo为试样断面积,则屈服点σs =Ps/Fo(MPa),MPa称为兆帕等于N(牛顿)/mm2,(MPa=106Pa,Pa:帕斯卡=N/m2)

2.屈服强度(σ0.2)
有的金属材料的屈服点极不明显,在测量上有困难,因此为了衡量材料的屈服特性,规定产生永久残余塑性变形等于一定值(一般为原长度的0.2%)时的应力,称为条件屈服强度或简称屈服强度σ0.2 。

3.抗拉强度(σb)
材料在拉伸过程中,从开始到发生断裂时所达到的最大应力值。它表示钢材抵抗断裂的能力大小。与抗拉强度相应的还有抗压强度、抗弯强度等。
设Pb为材料被拉断前达到的最大拉力,Fo为试样截面面积,则抗拉强度σb= Pb/Fo(MPa)。

4.伸长率(δs)
材料在拉断后,其塑性伸长的长度与原试样长度的百分比叫伸长率或延伸率。

5.屈强比(σs/σb)
钢材的屈服点(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的比值,称为屈强比。屈强比越大,结构零件的可靠性越高,一般碳素钢屈强比为0.6-0.65,低合金结构钢为0.65-0.75合金结构钢为0.84-0.86。

6.硬度
硬度表示材料抵抗硬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它是金属材料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一般硬度越高,耐磨性越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
主题: 96
帖子: 259
注册: 2007年8月
汽车板常用专业术语
时效――低碳钢经过一段时间的储存后产生的物理和力学性能的变化。温度升高可加速时效的进程。

退火――对轧后的冷轧基板进行高温加热和冷却,以降低硬度,使其变软或变得更易成形的加工工艺。

镰刀弯――带钢一侧的边缘与直线的偏离,测量取一直边的凹面。  
碳钢――主要指力学性能取决于钢中的碳含量,而一般不添加大量的合金元素的钢,有时也称为普碳钢或碳素钢。

化学处理――对镀层产品表面涂覆铬酸盐或磷酸盐等防水性防腐蚀化学物质的加工工艺。

拉伸应变痕――冲压成形后,板材上出现的与轧制方向成45°角的一系列平行线状的褶皱或不规则的折线、橘子皮等表面缺陷,一般会扩展到钢板或带钢的全宽。它是由于钢的时效引起。

冷轧产品――在室温下轧制并达到所要求的最终厚度等尺寸要求的扁平轧制产品  商用级钢材  ――该种质量的板材可用于简单弯曲或轻度成型。在室温下,它可沿任何方向弯曲并贴合到自身。

连铸――通过结晶器底部连续拉出并凝固形成连续状铸坯的过程。

腐蚀――在大气中的水分或其它介质侵蚀下,金属逐渐发生的化学或电化学侵蚀现象。  

关键表面――用于暴露或喷漆使用的表面,应避免出现影响涂装的表面缺陷。
  
凸度――-从钢板边部向中心位置,厚度逐渐增加的轮廓线。
 
剪切边――为获得用户规定的宽度,对带钢的边部进行剪切后所形成的边部形状。 剪切长度――规定的等长或不等长的长度。

深冲――在冲床上使用冲模,把金属坯料加工成类似杯形的一种加工工艺。  

冲压――通过强制金属的塑性流动,在冲模将坯料成形为凹形的零件的加工工艺。

冲压用钢――与商品钢材相比,这种质量级别的钢有较高的延展性和性能均匀性。


深冲用钢――当冲压用钢的延展性不能满足制造零件时的苛刻要求时,或要求钢板不得出现时效现象时,应使用深冲用钢。它的性能是通过特殊的冶炼和制造过程获得的。  

烘烤硬化钢――这种钢既具有强度又具有较高的可成形性。通过加工过程中的加工硬化和烤漆过程中的时效现象来获得最终零件的强度。

超深冲钢――这种钢具有出色的可成形性和优异的性能均匀性,是一种碳含量非常低,并且加入了合金稳定元素的无间隙的钢。它是一种不发生时效现象的钢。  

DS型B钢――用于较严格的冲压和成形要求的产品。

延展性――发生断裂前可允许的变形能力。对于扁平轧材,通常以硬度或抗拉试验中的机械性能来衡量延展性。

断后伸长率――在拉伸试验中发生断裂前,规定长度部分的伸长百分率。

平直度――平直度是钢板与水平面相符合程度的衡量指标。通常用不平度指标来衡量,它是指钢板表面与水平面之的最大偏离距离。平直度也可用陡度或I单位表示。

硬度――金属表面抗压入的能力。

高强度低合金(HSLA) ――通过加入少量合金元素以获得所需的强度水平的一类特定的钢。最常见的合金元素有铌、钒、钛等。

热轧板――在热轧设备上进行高温轧制并加工成最终厚度的钢板。

热轧酸洗产品――热轧产品经过酸洗、涂油、平整和切头尾等工序以满足规定的尺寸及尺寸公差。

夹杂物――铸造后,钢中存在的外来物质(如氧化物、硫化物或硅酸盐)。  

夹杂物形状控制――使用稀土金属或钙合金等控制夹杂物的形态,为特定用途提供改善的力学性能。

镇静钢――在钢凝固前用硅或铝脱氧,使钢水中的氧含量降至最低。与其它类型的钢相比,镇静钢的性能和化学成分更加均匀。

矫直――通过减少或消除变形使轧后的板材变得平直。

机械性能――对材料施加外力时材料表现出的弹性和非弹性特性的性能,用来表示材料对机械用途的适用性。  

涂油――酸洗或平整轧制后涂油,可减少钢卷的圈与圈之间的擦伤,提高润滑度和具有一定程度的防生锈性能,为客户对产品的加工处理提供一定的帮助。  

涂油板――最终加工工序后表面涂油的板材产品。通常涂油的目的是为了在运输和存储期间防止生锈。这些油被称为防锈油。涂油还可为后续的加工过程提供帮助,但这通常不是主要目的。用于改善可成形性的油通常被称"预润滑剂"。  

酸洗――通过化学反应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

预润滑剂――为提高可成形性(深冲)而在钢板上施加的一种油性涂层。当用户希望避免在他的机组上里涂覆成形润滑剂时使用这种润滑剂。

辊轧成型――金属板材经过一系列连续的辊子,实现连续的一次变形,获得预定形状的加工工艺。

纵切――在宽度方向上把钢板分切成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加工工艺。

锌花――通常指热镀锌板从锌锅拉出后,随着锌层冷却凝固后形成的晶粒的外观表现。锌花的尺寸大小、亮度和表面形貌取决于一系列因素,但主要与锌层成分和冷却方法有关。

结构钢――是指符合特定强度和可成形性等级的钢。可成形性以抗拉试验中断后伸长率表示。结构钢一般用于承载等用途,在这些用途中钢的强度是一个重要设计标准。

T-弯- 板材样品能够以根据板材厚度确定的内弯半径,贴合到自身的机械操作。例如,2T表示弯心半径等于被测试钢板厚度的2倍。

拉伸矫直――将钢卷通过拉伸矫直装置拉伸至超过产品屈服点,造成永久变形的处理方式。拉伸矫直能获得良好的平直度。

平整轧制――对钢板进行轻微减薄冷压下。平整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平直度,消除不连续的塑性变形和获得均匀一致的表面。

抗拉强度――拉伸试验中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它是最大负荷与原始横截面积的比值。

公差――某个尺寸的允许偏离量的术语。例如,板材的厚度、宽度、平直度和镰刀弯等就有公差。  

屈服点――即使不继续增加所施加的负载,钢的变形仍继续发生所对应的负荷或应力值就称为屈服点。屈服点是低碳钢退火后的特性之一。

屈服强度――指从材料的负荷和延伸率曲线的线性段偏离达到规定的值时所对应的应力。在拉伸试验中,材料的屈服强度通常是指从曲线线性段偏移0.2%应变时所对应的负荷


[玉龙山上 编辑于 2007-10-01 23:07]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
主题: 96
帖子: 259
注册: 2007年8月
国外汽车车身用高强度钢板及其问题对策

汽车车体轻量化可达到降低CO2排放量的目的。强化车身结构,增加高强度钢板的使用量,可提高其撞击安全性。无论从成本角度,还是从性能角度来看,高强度钢板是满足车体轻量化、提高撞击安全性的最佳材料。为适应今后更为严格的规定,高强度钢的使用量将会越来越大。随着用户对撞击安全性能要求的提高,其作用也将愈发明显。然而,随着高强度钢板强度的增加,其加工性变差,使用难度也随之增大。

尽管高强度钢板的使用量在20世纪90年代处于停滞状态,但在社会对撞击安全性认识提高的前提下,日本和欧洲分别于1995年和1996年引进了日本国土交通省和汽车事故对策机构的汽车评估程序(J—NCAP)以及欧洲新车评估程序(Euro—NCAP),同时公开了汽车安全信息。随后,高强度钢板的使用量再次攀升。1998年,欧洲对局部正面撞击试验实行法制化,欧盟委员会为此制定了一项自愿协议,以减少轻型客车的CO2排放量。该协议规定所有的机动车在2008年之前达到140g/km的CO2排放标准。这种规定加速了高强度钢板的使用,目前,已开发出适合汽车各种零部件用的钢种,从而拓展了钢种范围。

1高强度钢板在轿车车身上的应用

高强度钢板的应用对于汽车轻量化和提高撞击安全性是十分有效的,各汽车制造厂的高强度钢板使用比例正在不断提高。资料显示,高强度钢板的使用率达30%~50%,是旧车型的15~5倍。

11高强度钢在汽车面板上的应用

车顶、车门、行李箱等部件要求具有变形刚度和抗凹陷性,主要使用抗拉强度为340~390MPa的烘烤硬化钢板(BH钢板)。BH钢板的屈服强度在烘烤涂漆时升高,可在不损失成形性的前提下,提高抗凹陷性,减薄钢板。现在,有的车型已使用440MPa级BH型高强度钢板。

12高强度钢板在车体框架上的应用

随着正面撞击、侧面撞击的撞击安全性标准的提高,结构件、加强件等主要使用590MPa级高强度钢板,也有厂家使用780MPa级、980MPa级高强度钢板。有些厂家甚至采用将390MPa、440MPa级高强度钢板冲压成形后,对强化部分进行高频加热和淬火,以使部件局部抗拉强度达到1200MPa,并在冲压加热钢板的同时进行冷却,以使部件整体抗拉强度达到1470MPa的方法。此外,还有采用激光拼焊方法,将不同厚度、不同材质钢板拼合起来,使材料配置适用于所要求材质和使用部位。尽管拼焊材料在使用初期以提高材料利用率为目的,仅用于小型部件上,但最近已将拼焊材料扩大应用于车身侧板和车箱底板等大型部件。拼焊板主要采用400~590MPa级高强度钢板,也有使用780MPa级和980MPa级高强度钢板的情况。

13高强度钢板在汽车底盘上的应用

悬挂梁用材已从传统的440MPa级热轧板发展到780MPa,最大减重达30%。近年来,高强度钢板在底盘上的使用比例正在急剧增加。今后,高强度钢板的使用比例及更高强度钢板的应用有望进一步提高。

14DP钢、TRIP钢等钢种的应用

DP钢板的主要组织是铁素体和马氏体,其中马氏体的含量在5%~20%,强度为500~1200MPa。DP钢具有低屈强比、高的加工硬化指数、高烘烤硬化性能、没有屈服延伸和室温时效等特点,一般用于需高强度、高抗碰撞吸收能且也有一定成形要求的汽车零件,如车轮、保险杠、悬挂系统及其加强件等。双相钢的基本成分为C和Mn,有时为了提高淬透性还添加一定量的Cr和Mo。特别的组织结构使得DP钢板具有以下几个优点:①屈服点低,抗拉强度高,屈强比低;②无屈服点伸长或是屈服伸长,应力应变曲线平滑;③伸长率高;④初始加工硬化率高,加工强化性能好;⑤抗疲劳性能好。所以DP钢特别适合冲压翻边性能良好的部件,一直被汽车界所关注,有可能成为汽车特别是轿车首选的冷轧高强度钢板。

TRIP钢包括热轧、冷轧、电镀和热镀锌产品,主要组织是铁素体、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其中残余奥氏体的含量在5%~15%,强度为600~800MPa。

TRIP钢具有高延伸率,同DP钢相比,起始加工硬化指数小于DP钢,加工硬化指数在很长的应变范围内仍保持较高,特别适合胀形成形。TRIP钢的主要成分是C、Si和Mn,其中Si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贝氏体转变时渗碳体的析出,但对于钢板表面质量不利。在日本,TRIP钢板已被用在概念车底盘的约80种零件上,同传统钢板相比,用这种钢板制造的零件重量减轻约l2%,每台车重量减轻约l4kg。

复相CP钢同TRIP钢的组织类似,只是CP钢中含有马氏体而非残余奥氏体。通过马氏体和贝氏体以及析出强化的复合作用,CP钢的强度可达800~1000MPa,特别适合于车门防撞杆、保险杠和B立柱等安全零件。

马氏体(M)钢的生产是通过高温奥氏体组织快速淬火转变为板条马氏体组织,可通过热轧、冷轧连续退火或成型后热处理而生产的,是目前商业化高强度钢板中强度级别最高的钢种。主要用于成型要求不高的车门防撞杆等零件代替管状零件,减少制造成本。

MnB钢或热成形钢主要含有Mn和B等元素,具有非常好的淬透性。热成形过程包括将毛坯件加热奥氏体化,然后在红热状态将钢板冲压成形,然后利用模具的冷却能力将零件淬硬成马氏体。整个成形过程大约需要15~25s。

2高强度钢使用中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21高强度钢板的成形性


钢板高强度化易引起塑性下降,成形性变差,而屈服强度的提高则引起面畸变和回弹效应,增加形状不稳定性,因而,高强度钢板是一种难以成形的材料。典型的成形缺陷有开裂、形状不良、尺寸精度不良和卡模具等。

开裂:高强度钢板强度的提高,不仅易引起塑性下降,也会使胀形断裂极限和拉伸翻边断裂极限下降。随着钢板的高强度化,更易产生裂纹。另外,由于高强度钢板需要大的成形力,连续加工时,若模具温度升高,则发生卡模具现象,其结果也会诱发裂纹的产生。

形状不良:屈服点升高时,易发生起皱现象。起皱不仅会造成卡模具和裂纹,也难以在成形后期消除,其结果往往导致形状不良。由于不能在成形后期消除起皱,冲压件不能在下死点成形。成形后的弹性回复引起的形状不良以及起皱引起的面应变也是很大的问题。

尺寸精度不良:材料强度升高时,残余应力增大,易产生成形后弹性回复引起的形状不良和尺寸精度不良(回弹)等。这是高强度钢板成形中最为严重的问题。回弹是板厚方向应力差引起的以冲压件角度不合格和面翘曲为代表的尺寸精度不良现象。

卡模具:高强度钢板成形时需要大的成形力,以使坯料与模具的接触压力增大,这时易发生卡模具现象。若这一现象严重,则应修正模具。这不但需要有更为合适的材质对模具进行表面处理和淬火处理,也会缩短模具的维修期,增加模具维修费用。

22解决问题的措施

发生卡模时,需对模具表面进行处理。采用淬火及其它热处理方法对模具进行变形矫正、镀层处理以及模具对合等至少需要10天时间。由于模具表面硬化,模具修正时间随之增加。因此,高强度钢板部件的扩大使用已成为汽车批量生产准备阶段的关键。从缩短生产准备时间的角度考虑,需要开发比传统钢板更为严格的事前验证技术。近年来,各汽车制造厂和钢铁厂研究了各种各样的成形技术,有些成形技术已实用化。

221防止开裂、形状不良(起皱)的技术

钢板的高强度化易引起成形性下降,因而,对原有复杂形状的部件进行冲压成形变得非常困难。然而,采用能使部件形状平直化的做法则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随着电子计算机处理速度和软件功能的提高,模拟成形技术有了飞速发展,可以高精度预测开裂、起皱等形状不良缺陷。现在,模拟成形技术已被应用于开裂、起皱预测、适用压边力设定、坯料合理余量设定和刚性筋冲头形状最佳化等。

222防止尺寸精度不良(回弹)的技术

随着汽车结构件用材高强度化的快速推进,近年来,在冲压成形方面开发能防止回弹技术的呼声日益强烈,为此,在模具结构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

(1)用凹模肩部附近的反向弯曲,减小冲弯加工中常出现的面翘曲。

(2)在模具上设置压筋,将下死点附近的凸起部分压入钢板,使板厚方向产生的残余应力得以缓解,以防止面翘曲的发生。

(3)在成形过程中水平地移动工具,利用凹模肩部的台阶状在下死点前分段冲压,对冲模侧壁的坯料施加张力,以抑制冲头肩部的反弹和面翘曲。

(4)在设备工艺方面的措施是采用热冲压方法制造高强度部件的工艺。将800MPa级钢板加热到奥氏体温度区间(900℃以上)时进行热冲压,同时在冲模内对冲压件快速冷却,再进行淬火强化,以此制造抗拉强度≥1500MPa部件。对于980MPa级高强度钢板来说,冷冲压产生大的回弹和面翘曲,而热冲压则完全没有这些问题。此外,还有弯曲冲压成形法,即在一次成形中完成全部成形过程的大部分,然后进行压筋加工二次成形,施加高压边力,以抑制坯料从压边处流入。

(5)在模具设计时,必须预测坯料反弹量。预测模具形状的方法已作为防止回弹的措施而被广泛应用。各汽车制造厂和钢铁厂近年来在提高预测精度方面做了许多研究工作,已开发出FEM解析法、模具形状预测法、分步法等预测回弹量的方法。FEM解析法预测精确度并不十分理想,通常的回弹量预测值小于实际板面回弹量,近年来,随着模拟软件、硬件和解析技术的进步,预测精度正在不断提高。模拟成形法的作用正越来越明显,可以对裂纹和形状不良进行高精度预测,该方法现已被实际应用,但目前只能对预测反弹进行定性评价,在高精度定量解析方面尚有许多未解决的课题。分步法是将应力卸载区域分割为多个小区域,按顺序对每一区域进行弹性回复计算,以提高解析收敛性,提高解析计算精度,然而,要达到实用化所面临的问题是解析计算时间很长,难以获得材料参数。

223防止卡模具的措施

新的薄膜处理方法———金刚石状碳(DLC)薄膜处理方法可以解决影响生产率的卡模具现象。此外,采用DLC-Si薄膜处理方法处理模具,也可使其使用寿命比现行用TiC和TiN处理的模具使用寿命提高1倍以上。从控制模具成本角度考虑,还提出通过模拟成形,事先对需要进行表面处理部位进行预测的方法。随着高强度钢成形力的增加,冲压设备能力不足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简化冲压件形状以及采用拼焊材料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这对增加成形工序道次及重新审查冲压部件的划分情况和工序划分情况也是有效的,但这种方法涉及到成本的增加,需加以认真研究。

3结语

用户在高强度汽车板使用过程中必然会碰到许多与材料相关的技术问题,因此,钢铁厂除研究高强度钢本身的基本材料特性之外,还应研究高强钢的成形问题、各类激光拼焊及拼焊板的成形问题、高强度钢零件之间的点焊问题、高强度钢零件的磷化和后续涂装问题。钢铁厂只有把高强度钢的相关问题研究透了,才能更好地满足汽车用户的需要。

中国汽车工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汽车用高强度钢板将是今后汽车板发展的主流,大量使用高强钢是解决汽车减重、节能、安全、环保的重要途径。钢铁厂在研究开发及推广应用高强钢汽车板方面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只有与用户形成良性互动研发途径,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办法之一。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54.689
主题: 52
帖子: 8289
注册: 2003年2月
原文由 yw1213 发表
相同的先进结构,使用厚的钢板不是更加安全吗?研究先进结构的目的是要结省成本,安全性能只要能够符合法规要求或者更高一点胜过竞争对手就可以了。

我要是老板一定这样要求员工,


更加安全?如果说更加耐撞还是符合现实的。至于人的安全,这一推断并不成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4.163
主题: 314
帖子: 7805
注册: 2006年4月
相同的先进结构,使用厚的钢板不是更加安全吗?研究先进结构的目的是要结省成本,安全性能只要能够符合法规要求或者更高一点胜过竞争对手就可以了。

我要是老板一定这样要求员工,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
主题: 96
帖子: 259
注册: 2007年8月
汽车超高强度钢薄板的选用和加工工艺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蒋妙范


    汽车超高强度钢(AHSS)薄板是现代轿车车身制造过程中的首选材料。使用该材料后,车身重量会下降20%左右,整车重量会下降3至5%,轿车的燃油消耗下降2%左右,轿车的废气排放情况也会有所改善。新材料及其相应新工艺中的制定板材技术、智能化冲压技术和激光技术等,使现代车身制造技术产生了一个新的飞跃。
    在汽车车身制造的发展进程中,早期的汽车车身是使用低强度钢薄板(如A1、A2、A3钢板),屈服强度少于210MPa。后来,大多数汽车车身都使用高强度钢板(如HSS钢,包括CMN、HSLA、BH、HSSIF钢等),屈服强度在210Mpa至550MPa之间。近几年,有些汽车开始采用超高强度钢薄板(AHSS钢中M、DP、TRIP、CP钢),其屈服强度在550MPa至1200MPa之间。目前全世界拥有6.25亿辆汽车,这成为大量能源的消耗,大量产生排放和噪音,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在汽车制造中采用超高强度钢薄板,是解决汽车车身自重大、噪音大、油耗高、回收利用率低、成本高等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性能和选用 汽车车身用超高强度钢薄板,主要是指AHSS钢,包括:双相钢(DP)、相变诱导塑性钢(TRIP)、复相钢(CP)和马氏体钢(M)。这类钢主要通过相应的相变来强化组织结构,达到相对的超高强度(强度范围500至1500MPa),并且具有较高的疲劳强度、成型塑性、碰撞吸收性能、高的减振减重潜能和低的平面各向异性等优点。
DP钢
DP钢主要的组织是铁素体和马氏体或奥氏体,其中马氏体含量在5%至20%之间。强度为500至1200MPa,并具有低的屈强比、高硬化指数、高加工硬化指数、高烘烤硬化性能,而没有屈服延伸和室温时效等优点。DP钢一般用于制造高的强度、高的抗碰撞吸收、易成型、要求严格的零件,如车轮轮毂、保险杠、悬挂系统和加强件,也可用在汽车的内外板等零件上。DP钢主要成份是C和Mn,也可适量加CrMo,使C曲线右移,避免冷却时析出珠光体和奥氏体。
TRIP钢
TRIP钢主要组织是铁素体、奥氏体和残留奥氏体。主要成份是C、Si和Mn,其中Si作用是抑制贝氏体转变时渗碳体析出。屈服强度为600至800MPa。与其他同级别的高强度钢相比,TRIP钢的最大特点是兼具高强度和高延伸性能,可冲制较复杂的零件;还具有高碰撞吸收性能,车身一旦遭遇碰撞,通过自身形变来吸收能量,而不向外传递,常用作汽车的保险杠、汽车底盘等。此外,它还具有优良的高速力学性能和抗疲劳性能,主要用于汽车结构件及其加强件、以及拉延深的汽车零件,如机油盘、车门、罩壳等。 TRIP钢系列产品包括热轧、普冷、电镀和热镀锌几大类。宝钢开发成功的TRIP钢,强度级别为60公斤,大致能使车身减薄10%至20%。

CP钢
CP钢主要组织是细小的铁素体和高比例的硬相(马氏体、贝氏体),含有NbTi等元素。CP钢同TRIP钢的冷却模式相同,屈服强度为800至1000MPa,具有较高的吸收性能和吸收扩孔性能,特别适用于制作车门、防撞杆等零件。

M钢 M钢主要组织是通过高温的奥氏体组织快速淬火,转变为板条马氏体组织,含有较高的C、Mn、Si、Cr、Mo、B、V、Ni等合金元素。其最高屈服强度可达1500MPa,是超高强度钢中强度级别最高的钢种,主要用于成型要求低的车身零部件,代替管状零件,减少制造成本。 超高强度钢薄板加工工艺 常用加工工艺 材料的性能、车身的结构决定了零部件的加工工艺,因此工艺与材料和结构的匹配十分重要。通常乘用车车身结构可分:双层薄壳结构(四门总成)、两盖结构(车顶盖、发动机盖)、门柱结构(左右前门柱)、后侧面结构(左右侧面)、外侧外板结构(左右上侧外板)、翼子板结构(左右)、地板结构(左右),共由16块大钣金件总成组成。由于各结构的形状、用材、受力等不一样,对强度、刚度、拉延、塑性变形的要求各有不同,一般情况下要根据按结构的形式和要求选择冲压工艺。如,压力机下的气垫反向式正向拉延成型,选择外压成型式;内压成型或滚动旋压工艺选择机械压垫、气压气垫等;工艺装备必要时要考虑机械化、自动化和工夹具。另外,还要按结构情况选择各种连接的方式,如焊接、铆接和搭接。 特殊加工工艺 新材料特性必然产生新的加工工艺,新的加工工艺是新材料正确使用的根本保证。目前,超高强度钢板薄板的车身生产有如下特殊加工工艺。 定制板材工艺 定制板材是将不同的性能、不同形状、不同厚度、不同表面处理状况和表面覆层钢板根据规定的车身尺寸、形状要求拼焊在一起,因而又称“激光拼焊”。拼焊钢板形成冲压板料毛坯,然后经冲压成型,获得高性能冲压件,如侧围底板、内门板、支柱等。
定制板材工艺的重点是焊接和冲压两个方面的工序,有多种焊接工艺适合于板材定制的生产,然而只有CO2激光焊接、Na:YAG激光焊接和电阻焊在实际生产中获得了稳定的应用。 汽车车身及其附件中的钣金件约有一百多个零件,采用定制板材技术后,可使钣金的零件数量减少60%左右,因此大大减少模具的数量,使车身钣金件和附件的结构大大简化,提高车身的刚度和坚固性,从而提高汽车的整体结构质量和可靠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性,使车身钣金件的制造向高质量、低成本、大生产的目标进军。
变压边力技术 传统的恒定压边力成型往往难以控制钣金件起皱、厚度减薄量过大和开裂这几种缺陷,为此,有关专家提出了在不同变形特点的成型阶段设置不同的压边力。在一般生产中,用优化目标函数和智能化变压边力设备进行加工,虽然工艺设计难度变大,但可以充分利用材料的成型性能,提高零件的成型质量,从而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冲压智能化技术 板材冲压成型的智能化控制是计算机科学与板材成型理论相结合的综合技术。根据对被加工对象的特征物理量的监测和控制(如材料温升和材料厚度变化等),在识别材料的性能参数时,预测最优工艺参数,并自动化选择最优的参数完成板材的成型过程。 激光成型和激光技术 用激光照射板料的表面某处,该处被瞬间加热至高温,同时,加热区的热膨胀使板料产生与激光源相反方向的弯曲,冷却后成型,或者在激光加热时冲压成型。因此,激光成型技术适合用于受结构限制时工具无法靠近、冲压力较小的情况下进行。激光技术还包括,激光加热、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激光加工和激光表面处理等新技术。 液压成型技术 板料零件的液压膨胀成型属于内高压液压成型,可分为单面液压成型和双面液压成型。目前,汽车车身许多管件和框架机构件都采用各种内高压液压膨胀成型法进行加工。液压成型属于柔性成型技术,模具分为立式和卧式两种。在一般情况下加工时,将板料毛坯放置在上下模具中压边,后进行液压预成型,然后作边缘切割和焊接成型。该技术使复杂形状的零件加工简单化,模具的加工费用下降三分之一,生产周期也可大大缩短,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情景。
超高强度钢薄板在汽车车身中的应用状况 试验证明,采用超高强度钢材料后可以使汽车在轻量化的同时降低汽车摩擦噪音、降低汽车排放、提高车身的质量。由于强度增强可以相对减少用料,减轻汽车重量,以及铝合金目前在防撞凹性及抗冲击性能等方面尚无法完全取代钢材,国际汽车工业早就提出采用减轻汽车自重的高强度钢铁材料。在北美,高强度钢和超高强度钢的研究与应用是与铝、镁合金材料并驾齐驱进行的,并且,超高强度钢已在部分汽车零件上取代铝合金和镁合金,如车轮、座椅骨架、防护板、前门及后门、横梁、拖钩等等。如,标致307 4P车身除发动机罩为铝合金板、翼子板为塑料制成以外,其余所有的车身覆盖件大量使用了高强钢板,尤其是侧骨架中采用了超高强度钢板;CITROEN C5轿车中的横梁是由超高强度钢板组成;通用五菱推出的雪佛兰SPARK车身是由47%超高强度钢板制成,以改善碰撞吸收特性。甚至有的轿车车身薄板所使用的AHSS钢占全部车身材料的83%左右。
目前AHSS使用的限制性因素中,一方面是获得困难,如结构用的高强度钢和超高强度钢,国际先进标准中已经发展和采用了DP、Multi-Phase和Trip,钢级水平也提高到 1500 MPa,而中国在这方面目前还有明显的不足。另外,尽管AHSS有很高的成型性,但使用传统的成型技术是不适合的,必须采用新的技术和设备,即汽车制造厂需要改造现有设备或更换,对设备进行大规模投资。 然而,上述大多数困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被解决。AHSS的明显优点是设计师在车身结构设计上采用更薄的钢板,并获得相同的强度,因此,尽管AHSS比传统钢在价钱上更贵,但由于减轻了重量,实际成本相近。预计,在今后十年,超高强度钢在汽车中的应用会大幅度增加。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4.5
主题: 58
帖子: 2225
注册: 2003年1月
有趣的文章,看看坛子内的资深是如何评判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汽车的减重计划以及刚度与强度的关系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