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Pipedream的译作:彩色胶片与数字成像。。。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陈年泡菜
泡网分: 100.025
主题: 582
帖子: 13970
注册: 2000年4月
内容贡献勋章 EOS会员标识
这是一篇力作!不得不看!

作者是资深的研究者,虽然文章是纯粹的技术综述论文,但是从技术上对未来趋势的发展做出了有根据的预测。

彩色胶片与数字成像效率的分析及对其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

翻译者Pipedream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用了较长时间来推敲翻译此文,稿子也在早些时候到了俺的手中,无奈的是俺不是这个专业的,所以对此翻译稿的校对无能为力,敬请有关专家提出宝贵意见。如果有错误,责任由Pipedream和俺负责,他负责51%,俺负责49%。
相关标签: 胶片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浏览:409 回帖:11
第 1 页 / 共 1 页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7.792
主题: 231
帖子: 5669
注册: 2000年6月
优质内容勋章
趁我不在贴上来,结果没有第一时间看到。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CN
禁言中
泡网分: 0
主题: 26
帖子: 1133
注册: 2000年12月
感谢pipedream,敬你这样一说,很多东西就明白多了。不过这东西真要全都吃懂,也不容易。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3.858
主题: 298
帖子: 11467
注册: 2001年4月
我翻译这篇文章的由来

今年6月,我毕业离校的前期,我和一个同学到我们实验室的办公室去刻光盘,由于刻盘时间长,我们必须等接近一个小时,闲极无聊,到处乱翻看有没有好看的东西,无意中发现了这本《感光科学与光化学》。看到目录上的这篇文章的名字,我很兴奋,当时正是坛子里对数码vs胶片讨论的不亦乐乎的时候,我想正好可以作一点参考。翻开一看,TMD,是英文的。大略翻一翻,内容还可以,于是我就想把它翻译出来放到无忌网站上,也算是在无忌揩油这么久的一点报答吧。开工之前和xi老说了一声,xi老很欢迎,后来发现要不是已经和xi老说了,我可能不会干完。放假回家正式开始翻译,但是我哥哥和我姐姐家的孩子缠着我要我陪他们玩,每天只能译一小段,7天过去了,四分之一都没完成,当时向xi老承诺的是10天见初稿的,还好xi老没催我,就慢慢干吧。7月底我到了北京,就更忙了,我又不善于利用零散时间,于是一拖再拖(xi老给我美其名曰推敲),原来的时间被拉长了三又三分之一挡——10天变成了3个多月。还好总算交差。

关于谷忠昭

虽然我学的是光化学,但我不是感光专业的,所以我以前对这个人是全无印象,又因为是个小日本,所以好感是一点也没有,要是有另外的欧洲或是美国人的文章,我决不会译这篇。到了北京之后,有一次我在化学所作实验,和一个理化技术研究所(原感光所)的博士一起谈起感光材料,我说到了这篇综述,他刚听我说完杂志,就反应过来了,说,是tani,谷忠昭写的。他说,在感光材料研究领域,谷忠昭还是很权威的,这是一,还有这篇综述并没有新东西,本来综述就不是发表新见解的形式,这篇又是这家伙利用几篇已发表的文章集合起来再创作的结果,基本上是没有一年以内的新货,这是二。这个博士他的本专业就是感光材料,可是他的老板好像是去世了,被抛到化学所了,专业也改为光电转换了,再加上我不是内行,他说的我无法全部接受。

关于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我翻译到后来我都有点不想再干下去了。一是太专,对银盐感光的原理讲的很深,不喜闻乐见。二是作者对CCD以及数字照相显然并不十分了解,题目说是对比银盐和CCD,实际上是拉偏架的,极力扩大银盐的优点,对CCD的优点基本不提,缺点揪住两点不放。我和xi老说过,就是翻来覆去的放罗圈屁。三是有误导性,这一点要批驳他也不好说,但是很明显,他说银盐还有多少多少的发展空间并不是实实在在有用的,可是这种讨论方式他却不肯应用在CCD上,因为要是把CCD技术所有潜在和理论上成立的发展空间算上,肯定也不止10倍。

我开始并不想完全直译这篇文章,但是看到一半,我就发现我的观点不能和他很好的统一,所以我就采取了直译原文的方式。这篇文章的结构稍显复杂,尤其是对银盐成像原理的介绍那一段,前前后后,重复、包含的太多。

总的来说,他将发展空间分为三部份:
1) 对光的吸收;
2) 潜影中心的形成效率;
3) 最小潜影中心的大小。
这三部份的地位作用可以打个比方来说,我们知道,银盐感光材料最终的成像单元是银颗粒或是染料色团(也是源于银颗粒的)。光子被卤化银吸收,形成潜影,表面有潜影的卤化银将在显影步骤中被完全还原,不论这个颗粒到底吸收了几个光子。假如现在有1000个光子,各种能量的都有,照射到胶片乳剂层上,被吸收350个,其余650个透过去了,那么第一步的效率就是35%。被吸收的350个光子按照现在地状态可以形成350个光生电子,接下来可以生成50~80个银原子,如果这些光子被均匀分布在不多(35个左右)的几个银盐颗粒上,可以生成17~18个表面有潜影中心的银盐颗粒。这是我根据他文章内容作的推算,不一定正确,不过正确与否无关大局。主要的是对发展空间的讨论。

先说简单的最小潜影中心的大小。现在需要3个银原子集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银原子簇——潜影中心,据作者讲,将来可以减少为两个,如果实现,那么在上面的例子中,生成17~18个可显影的颗粒所需要的光子数就可以减少为700个左右。这个虽然现在连一点眉目大家都看不到,文内讲的也不多,我觉得倒是最可能实现的。只是个人看法。

对光的吸收。这里的问题最多。全色感光材料对三原色的吸收必须是分立的,最佳形式就是人眼的敏感方式,这就决定了每个单色感光层对一种色光的吸收谱不能展的太宽,否则就会出现颜色错乱。大家可以看一下文中染料J聚体的吸收谱,峰值吸收50%,总计只吸收7%。将全部条件理想化,1)吸收谱尽量展宽且不重叠,2)峰值吸收尽可能大,达到100%,对一种色光的吸收也不会多于20%,总计60%。作者想当然地把理论极限放到了100%,居心叵测。

潜影中心的形成效率。这一条内容最多,不好讲。大致可以分为三步,被吸收的光子生成自由电子(K1),自由电子被捕获生成银原子(k2),自由电子没有被捕获而是与空穴复合(k3)。其中K2与K3竞争,二者相加等于一。现在K1基本等于1,而文中所讲的还原敏化中心可以将K1提高到2,这是个很大的进步,但是我觉得很奇怪,不知大家发现没有,文中描述这一段的时候说的是“空穴与R中心作用生成一个Ag2+,Ag2+离子不稳定,易分解为一个单个的银原子和一个间隙银离子。单个的银原子将在几秒之内分裂为一个间隙银离子和一个自由电子。”按他这么说,还原敏化中心就是一个Ag2原子簇,那直接再加一个银原子生成一个潜影中心好了,何必费二遍事?!不过可能还是我的理解能力有限。提高K2和降低K3是目前大家正在研究的热点,用各种空穴结合剂(目前集中研究甲酸盐)将染料分子的空穴转走,即使电子捕获速率不变,K2也会大大增加。

文中有一些我没有翻译的原文,这是由我本人水平所限造成的。希望大家多多帮助,别叫别人看见说咱们坛子无人,一点鸟语都理解不好。

[pipedream 编辑于 2001-11-27 17:03 ]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6.841
主题: 33
帖子: 1419
注册: 2001年3月
非常好的文章,对于胶片的知识,俺又上了一课,但对其结论并不赞同,CCD的未来发展,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它在未来会取代胶片成为市场主流!!!

技术是在发展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CN
禁言中
泡网分: 0
主题: 26
帖子: 1133
注册: 2000年12月
这篇文章有点哗众取宠,对于文中所说的东东我没有依据可以反驳,只是,我知道只以现有的知识来推测以后的发展很多时候多不准,你说CCD已经到了极限了,是这样吗?说不定以后又出现另外一种更好的材料或工艺呢?同样,胶片就算如文中所说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我相信再改进的难度也是很大,代价也许很高,很多东西都是理论上可以,但没有实用价值。

飞机发明前有多少个当时著名的科学家认为这东西是不可能,没有前途的,但看看现在的天空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0.033
主题: 30
帖子: 614
注册: 2000年5月
挺好的文章。从理论上证实了一个道理:胶片前期、数码后期是最理想的方式。
真想念波波啊。
说白了,数码是RGGB四个像素平摊形成一个最终像素,胶片是叠在一起的,光这一点就很说明问题。即使数码相机CCD面阵做到跟胶片一样大小,它也只相当胶片分辩率的1/4左右。
希望无忌多出现这样的好文章。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100.025
主题: 582
帖子: 13970
注册: 2000年4月
内容贡献勋章 EOS会员标识
多谢竹子!已经改正。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2.856
主题: 420
帖子: 5764
注册: 2001年1月
优质内容勋章
上次中国饭店听FUJI公司的讲座,关于这东西的,俺就记着跟烟斗去旁边吃牛油了………………

说到底,对感光材料没有兴趣………………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1.901
主题: 2
帖子: 128
注册: 2001年10月
瑕不掩瑜
几处长度单位标错了:mm应为um(微米)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01
主题: 37
帖子: 931
注册: 2001年8月
优质内容勋章
Yes very good article. It seems film will have a longer life even after digital.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100.025
主题: 582
帖子: 13970
注册: 2000年4月
内容贡献勋章 EOS会员标识
这么好的文章没理由不UP一下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Pipedream的译作:彩色胶片与数字成像。。。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