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转载)暴虐残忍:“仁君”康熙的四大暴行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禁言中
泡网分: 14.79
主题: 255
帖子: 1796
注册: 2007年10月
暴行之一:迁海残民十余年
    
    首先值得一提的沿海迁界在康熙时期的强化,沿海迁界造成的惨重后果前面已经部分叙述。
    
    沿海迁界可以看《南明史》中的相关记载。究竟什么是沿海迁界呢?简单来说,它就是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让中国从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变成了一个内陆国家。具体点,满清※※划定一个濒海范围(从濒海三十里左右,到濒海四十里、五十里、乃至到二三百里不等),设立界碑,乃至修建界墙,强制处在这个范围内的沿海居民迁移,有敢不迁移的,杀无赦,有敢越界的,也杀无赦。总之,让距离海边三十里到二三百里不等的整个中国沿海地区,成为一个无人区。在这期间,如果清廷统治者觉得迁海的距离太近,还会继续下令,迁的更远一点,他们对海洋的恐惧已经到了病态的程度。按照《南明史》的记载:
    
    “广东迁徙沿海居民在康熙元年二月,清廷派科尔坤、介山二大臣巡视海疆,“令滨海民悉徙内地五十里,以绝接济台湾之患。于是麾兵折界,期三日尽夷其地,空其人民”。康熙二年“华大人来巡边界,再迁其民”。“甲寅(康熙三年)春月,续迁番禺、顺德、新会、东莞、香山五县沿海之民”。“初立界犹以为近也,再远之,又再远之,凡三迁而界始定”。
    
    当时人的描述是“令下即日,挈妻负子载道路,处其居室,放火焚烧,片石不留。民死过半,枕藉道涂。即一二能至内地者,俱无儋石之粮,饿殍已在目前。……”
    
    也就是迁的时候,沿海居民就死了超过一半,剩下百分之二十不到的人,就算能够到内地,离饿死也不远了。
    
    迁的同时,就是烧。“稍后,军骑驰射,火箭焚其庐室,民皇皇鸟兽散,火累月不熄。而水军之战舰数千艘亦同时焚,曰:‘无资寇用。’”
    
    不仅烧房子,杀人民,就连树木青草也不放过“当播迁之后,大起民夫,以将官统之出界,毁屋撤墙,民有压死者。至是一望荒芜矣。又下砍树之令,致多年轮囷豫章、数千株成林果树、无数合抱松柏荡然以尽。……三月间,令巡界兵割青,使寸草不留于地上。”
    
    至于为什么要砍树,要对果树松柏都斩尽杀绝,大约意思也是为了防止海上的反清复明力量利用吧。
    
    屈大均《广东新语》说广东省的情况,“东起大虎门,西迄防城,地方三千余里,以为大界。民有阑出咫尺者执而诛戮。而民之以误出墙外死者又不知几何万矣。自有粤东以来,生灵之祸莫惨于此”。
    
    阮旻锡《海上见闻录》中说“上自辽东,下至广东,皆迁徙,筑短墙,立界碑,拨兵戍守,出界者死,百姓失业流离死亡者以亿万计”。
    
    这些描写可能有夸张的地方,但也可以想见惨况确实空前了。
    
    这一政策实施了二十多年,大部分的时间都处于康熙的统治之下,如果说开头几年,和康熙没有关系,那么剩下的时间,以及其间的一些强化措施,康熙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个能够允许这样残酷的政策继续存在了十几年并且还一度采取措施进行强化的人,说他是仁爱,这似乎令人难以接受
    
    沿海迁界区的修筑界墙是从康熙统治下进行的,可以看顾诚的相关记述“福建和广东的情况差不多,开初以插旗、木栅、篱笆为界。后来就越来越严格,或是“浚以深沟”,或是“筑土墙为界”;再后来干脆征发民夫大兴土木,把土墙改筑为界墙,并且沿界建立寨、墩,派设官兵扼守。
    
    “(康熙七年)正月奉文,着南※※百姓砌筑界墙,从江口至枫亭。墙阔四尺,高六尺,每户计筑二丈一尺。界口起了望楼一座,遇海另筑界堤。”
    
    “关于沿边设兵戍守的堡塞,福建称之为寨、墩,广东称之为台、墩。大致情况是:‘界畛既截,虑出入者之无禁也,于是就沿边扼塞建寨四,墩十数,置兵守之。城外乡民按户征银,照丁往役。……一寨之成,费至三四千金,一墩半之。拷掠鞭捶,死于奔命者不知凡几矣。’‘寨周阔百六十丈,墩周阔十丈不等”。“五里一墩,十里一台,墩置五兵,台置六兵,禁民外出’。”[1]
    
    推行过这样一种政策的皇帝,不称之为暴虐也就罢了,称为仁爱终究是有些不太合适的。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浏览:1138 回帖:21
第 1 页 / 共 1 页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版主
泡网分: 14.526
主题: 0
帖子: 43839
注册: 2005年9月
此主题由于以下原因被关闭:转贴文章不注明(转贴)或出处不明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8.007
主题: 57
帖子: 6789
注册: 2002年2月
学习一下......才知道现在那么发达的沿海地区当年何等荒芜。

中国同欧洲的巨大发展差距,从那时候开始了。清王朝真是个不折不扣的强盗王八蛋王朝,只要自己的统治地位,国家民族前程断然是在所不惜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2.553
主题: 9
帖子: 12265
注册: 2003年4月
原文由 nsf 发表
※※战争满清的火器和明末没啥区别,满清300年在科学、技术上没有一点发展,中国科技就是在满洲人手里全面落后于世界的。
明代帝王就个人来说是不行,但整个制度还是使社会向前发展。

这又有推卸责任的嫌疑,满清刚好值的是最后一班岗,所以都成了它的问题。把责任归于一个统治阶层乃至一个统治者身上,那都是表面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nsf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3.595
主题: 9
帖子: 3360
注册: 2006年6月
原文由 蟑螂才尽 发表

呵呵,这算一个因素吧,但应该不是主要原因。要不然当时世界上这么多封建文化大国都没实现近代化工业化,难道都遭到了异族※※※※


※※战争满清的火器和明末没啥区别,满清300年在科学、技术上没有一点发展,中国科技就是在满洲人手里全面落后于世界的。
明代帝王就个人来说是不行,但整个制度还是使社会向前发展。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2.553
主题: 9
帖子: 12265
注册: 2003年4月
原文由 天圆地方1220 发表
明朝直到覆亡与西方发展几乎同步,而且处于开放状态,反映追求自由的文学作品大量涌现,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火器自制与进口并行,国家近代化的趋势非常明显,这一过程被满清残酷的暴力手段与 ......

呵呵,这算一个因素吧,但应该不是主要原因。要不然当时世界上这么多封建文化大国都没实现近代化工业化,难道都遭到了异族※※※※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12.061
主题: 45
帖子: 482
注册: 2007年5月
原文由 ivan52113 发表
貌似康熙最近又很火,央视4套又在放啊...


最近又在尊孔了,这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公民教育罢,这片神奇的土地呀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
主题: 4
帖子: 39
注册: 2008年10月
阎崇年嘴里“玉宇呈祥”的康熙竟是这样一个暴君!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
主题: 4
帖子: 39
注册: 2008年10月
清修《明史》所起的作用最为恶劣,1949年以来,特别是最近十年来,以李治亭,阎崇年为代表的清史学者极力吹捧“康乾盛世”贬低明朝。明朝直到覆亡与西方发展几乎同步,而且处于开放状态,反映追求自由的文学作品大量涌现,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火器自制与进口并行,国家近代化的趋势非常明显,这一过程被满清残酷的暴力手段与愚民的文字狱所打断,为了防备※※,长期与世隔绝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14.79
主题: 255
帖子: 1796
注册: 2007年10月
原文由 mikary 发表

嗯,《明史》记载张献忠在四川杀了6 万万人,
偶想其中至少有599,990,000以上是其他星球的移民。
至于那个著名的七杀碑,嘿嘿....


《明史》...嘿嘿

满清御用奴才文人的杰作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8.831
主题: 33
帖子: 12247
注册: 2004年3月
原文由 yx6 发表
所谓仁君,就是※※的祖宗们吹嘘出来的


顶这句话

痛恨一切满清酋长,光绪除外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yx6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6.993
主题: 126
帖子: 4245
注册: 2000年9月
所谓仁君,就是※※的祖宗们吹嘘出来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3.176
主题: 56
帖子: 4879
注册: 2002年2月
原文由 放纵 发表

张献忠在清军入川三年后就战死,占领范围最大大约占四川的三分之一。清军之后用了十三年彻底占领四川。

自己判断吧。


嗯,《明史》记载张献忠在四川杀了6 万万人,
偶想其中至少有599,990,000以上是其他星球的移民。
至于那个著名的七杀碑,嘿嘿....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
主题: 5
帖子: 44
注册: 2008年9月
原文由 lzwhzhang 发表
跑题:
以前听说张献忠在四川杀人如麻。不知道哪些是张献忠杀的,哪些是清※※杀的,然后栽赃张献忠?


张献忠在清军入川三年后就战死,占领范围最大大约占四川的三分之一。清军之后用了十三年彻底占领四川。

自己判断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9.238
主题: 27
帖子: 3100
注册: 2005年11月
貌似康熙最近又很火,央视4套又在放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3.407
主题: 173
帖子: 7464
注册: 2007年9月
真正的仁君恐怕就做不了君了

不怕暴君,就怕弱君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0.48
主题: 8
帖子: 806
注册: 2005年11月
谁要中国人成了亡国奴呢?亡国奴并不好当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4.826
主题: 66
帖子: 1207
注册: 2006年11月
跑题:
以前听说张献忠在四川杀人如麻。不知道哪些是张献忠杀的,哪些是清※※杀的,然后栽赃张献忠?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007
主题: 75
帖子: 2363
注册: 2008年6月
是的,他是个暴君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14.79
主题: 255
帖子: 1796
注册: 2007年10月
暴行之四:文过饰非也杀人
    
    另外一个事情也可以说明阎教授称颂康熙仁爱似乎不尽符合事实,这件事情可以看《从陈四案管窥康熙五十年前后的社会控制》[1]一文。
    
    根据该文介绍“陈四,山西太原人,因康熙四十四年(1705)四十五年(1706)山西省歉收不能度日,遂于四十六年(1707)带领妻子儿女及亲戚一百三十余口外出逃荒,卖艺被人诬告抢劫。经过审理,办案官员得出的结论是‘伊等无军械,且于地方并无滋事,至于班汉杰等人衣服,亦未抢取’”
    
    结果这个案件被康熙得知后,大为不满,康熙不满的最关键一条理由就是陈四言康熙四十四、四十五年歉收,而康熙在四十二年西巡陕西以来,“每年督抚俱报丰稔,陈四显然出语欺讹”,于是“令刑部再议’”。
    
    康熙既然让再议,那些办理案件的官员,自然再不敢得出陈四无罪的结论,结果十月,刑部议定“陈四等因‘鸩党抢夺’被判斩立决,其他陈四的家人俱发往黑龙江,给披甲人为奴”,原任督抚,以及一大批相关官员以“纵容滋蔓”,溺职等罪过,降五级,降四级不等。”
    
    而康熙之所以要心狠手辣来对付一个卖艺人家庭,按他自己的说法是陈四等人成群结队,“即使无谋反之行,未必无谋反之心”。
    
    这种逻辑自然比莫须有还要高明,你这个陈四既然不识好歹敢给我康熙盛世抹黑,那我说你“未必无谋反之心”自然不是冤枉你。
    
    那么是否真的是陈四无中生有,明明是丰稔,他偏要说成是歉收呢,硬要抹黑康熙盛世么?同文中列举了一些雍正时期的纪录,我们从中可以对康熙时期人民生活窥见一二。“雍正二年(1724)汪景祺西行山陕曾经记述‘(山西)安邑、夏县、临晋、蒲州素称富饶,三十年来,有司脧民以奉上官,取之闾左者十倍正供,桁杨桎梏至卖儿贴妇己偿还,此人事之害也。此邦不见雨雪者数年矣,岁歉无收,赤地千里。弱者转沟壑,强者率流亡,十室九空,流离无告,此天时之灾也。不但贫者饥寒切身,不能延旦夕之命,虽富家亦岌岌无以自保’”
    
    “雍正初年,岳钟琪任川陕总督时,其《请减丁银疏》曾道:‘※※御极以来,比年丰收,从前逃荒之民,到处皆渐次复业,而惟延安府不敢来归,抑且现在者皆云思去’”
    
    虽然是雍正初期一些官员的记述,但汪景祺所谓的“三十年来”自然要前推到康熙时期,而岳钟琪所谓的“从前逃荒之民”自然也是康熙时期逃荒的。
    
    由事实可见,那个被康熙杀头的陈四并没有“出语欺讹”,倒是康熙和他的那些大臣“出语欺讹”了。
    
    从这一件事情来看,说康熙仁爱,似乎也很勉强。还是王成兰说得比较客观,陈四案件“另一方面又暴露了统治者一贯的恐惧,……于是不惜采用屠戮手段进行震慑企图以此来维护‘盛世’的繁荣”
    
    --------------------------------------------------------------------------------
    
    [1]王成兰《从陈四案管窥康熙五十年前后的社会控制》,《清史研究》,2002年第2期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14.79
主题: 255
帖子: 1796
注册: 2007年10月
暴行之三:文字狱屠戮学者
    
    再来说康熙时期的文字狱,客观的说,康熙制造的文字狱和其他两个清朝皇帝雍正乾隆相比并不算多,但也并非没有,而且有些案件的性质也还是很恶劣的。
    
    比如康熙十九年(1680年)发生的朱方旦案,值得一提。
    
    ※※时期的史学大家孟森专门写过一篇《朱方旦案》的文章,其中说
    
    “士大夫谈清代轶事者,往往及朱方旦之名,然首尾不详,但以妖人目之,若王好贤、徐鸿儒之类。此缘专制时代官文书所束缚,又政教不分,学问中禁阏自由思想,动辄以大逆不道戮人。一经遭戮,传者遂加甚其词,印定耳目,无能言其真相者矣。清末如四川井研之廖平,经学臣吴郁生奏参,几罹于法,尚是专制束缚之余习。迹朱方旦之所犯,并无罪名。当时侍讲王鸿绪所参三大罪:一则谈传教信仰,具出世法,略去帝王臣庶之阶级也;二则信徒之多也;三则发明记忆在脑不在心,以为立说新异也。由今观之,前二者皆宗教家面目,而其后一端,所谓新发明之脑力作用,尤为生理之定义,学界之雅言,略以为大罪,则今日之书籍皆当焚禁,学校皆当封毁矣。”[1]
    
    在《清代禁书总述》一书内的《清代文字狱纪略》也有对此案的介绍,不妨简略摘录如下“朱方旦之狱——康熙十九年(1680年),湖广有朱方旦者,自号二眉山人,聚徒横议,撰《中说补》,谓中道在两眉间山根上,……康熙二十年(1681年)七月,侍讲王鸿绪得方旦所刻《中质秘书》,指摘其中有诬枉君上,悖逆圣道,蛊惑民心之处,次年二月,九卿议复‘乞正典刑,以维世道’。结果朱方旦被斩,※※陆光旭、翟凤彩、顾齐宏亦被判为斩监秋后处决”[2]

按照孟森总结的朱方旦罪状,前两条的话,那估计明代的王艮甚至王阳明在康熙统治下都免不了被杀头的命运,王艮不必说了,出身盐丁的平民思想家,狂妄自大,以圣人自居,门徒无数,仅仅这就足够在他在清朝康熙统治下被杀头了,至于王阳明,那光他说“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在康熙统治下,得一个离经叛道的罪名不在话下,更何况他也是聚徒讲学,轰动四方,被门徒拥戴成圣人。
    
    如果论最后一条“记忆在脑不在心,以为立说新异也”,这其实也是康熙和他的大臣无知,这个观点其实并不新鲜,早在明末许多知识分子那里就已经流传开来了,何以到了他这里变成立说新异,以至成为杀头的罪名。这本身也是康熙和他的大臣愚昧专制的表现。如吴伯娅的《朱方旦》中说“表现清朝统治者愚昧无知,顽固落后,以致臣民因持一些科学和进步观点而遭到杀害的典型事例。”[3]
    
    还有康熙统治下发生的戴名世之狱,也称《南山集》案。戴名世仅仅因为赞同方孝标给南明正名的观点,结果就被斩首,家人好友等也被牵连为奴。这个案件广为人知,这里也就不必浪费篇幅多介绍了。
    
    还是那句话,对于制造这些文字狱的皇帝,不谴责其暴虐也就罢了,若称颂其为仁爱,则似于事实偏离太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14.79
主题: 255
帖子: 1796
注册: 2007年10月
暴行之二:平三藩屠杀平民
    
    且不提与康熙尚无关系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只说康熙在平定三藩时,清军对平民的屠杀,从许多记载来看也是相当惊人。这里不必长篇大论,就引两则相关史料也可见一斑。
    
    《清史稿.王骘传》里记载的王骘在康熙的上疏中说“四川祸变相踵,荒烟百里,臣当年运粮行间,满目创痍。自荡平后,修养生息,然计通省户口,仍不过一万八千余丁,不及他省一县之众”[1]
    
    这份上疏是什么时候写的?所谓当年运粮行间是什么,荡平是指什么时候的荡平?这些问题我们继续查一下《清史稿》的原文就知道了。“王骘,字辰岳,山东福山人,……康熙五年,典试广东。历刑部郎中。十九年,出为四川松威道。时征云南,骘督运军粮,覆舟坠马,屡经险阻,师赖以济。”
    
    “时以太和殿工,命采蜀中柟木。骘入觐,疏言:四川祸变相踵……”[2]
    
    可见这份上疏就是在康熙平定三藩之乱以后,所谓“当年运粮行间”,就是指康熙十九年“出为四川松威道。时征云南,骘督运军粮”,那么这个所谓的荡平自然就是指康熙时期清军※※吴三桂反抗,荡平四川云南了。
    
    荡平之后,“通省户口,仍不过一万八千余丁,不及他省一县之众”,这个时期四川人口的损失,平民的死亡显然和清军是脱不了干系的。
    
    其实不仅是四川,其他相关地区也遭受类似的厄运,比如江西百姓遭受屠戮的数量就不少,康熙十八年,浏阳县知县曹鼎新说“自甲寅吴逆倡乱,……以至王师赫怒,整兵剿洗,玉石难分,老幼死于锋镝,妇子悉为俘囚,白骨遍野,民无噍类”[3]。
    
    这里说的就更明确了“王师赫怒,整兵剿洗,玉石难分”,联系到清军一向有屠杀平民的传统,再加上清朝方面的官员也不会故意抹黑清朝自己,所以这类记载的真实性是没有疑问的。无论以什么理由作为借口,如果一个皇帝手下的军队有大肆屠杀平民的行径,那么这样的皇帝再将其称为仁爱,那也是很不妥当了吧。
    
    --------------------------------------------------------------------------------
    
    [1]路遇滕泽之《中国人口通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第759页
    
    《清史稿》[2]卷二百七十四《列传六十一》
    
    [3]曹树基著《中国人口史——第五卷清时期》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一版,第43页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转载)暴虐残忍:“仁君”康熙的四大暴行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