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昨天去开平看碉楼,看到了不少当年华侨的※※,备受震撼!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禁言中
泡网分: 0
主题: 79
帖子: 281
注册: 2008年7月
昨天在家中呆坐无事,开车出去转转吧!一直听说开平的碉楼不错,就到开平去看看吧!开平离广州130公里左右,中午12点出门,下午2点就到了,去开平都要看看碉楼,在塘口镇自力村看了几个碉楼,说老实话没有感受到碉楼有什么特别之处,比起以前去过的山西大院,江浙的园林小景,开平的碉楼实在太平淡了,本来就要走了,无意中看到了村口一个开平华工※※的一个展览馆,进去看了一下,却受到很大的震撼,不敢独享,就从网上把展览馆的内容找了出来,大伙一起看看当年华侨吧。

美丽的碉楼
本文所有图片文字均转载自开平碉楼网:
http://www_kptour_com/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浏览:1377 回帖:23
第 1 页 / 共 1 页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7.229
主题: 27
帖子: 1769
注册: 2001年9月
原文由 乌焦巴弓 发表
一次大战中,很多华工在欧洲战场做苦力,也是一部血泪史,现在提及的人更少。战后很多人留在法国,法国巴黎的唐人街就是那时候形成的。
华侨在外国被歧视,华侨历来得不到※※有力的支持,从清朝到现在莫不如此。


內戰之後,當權者視在外華僑為敵,更加助長了外國人對華僑的欺辱,甚至迫害。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2.445
主题: 10
帖子: 785
注册: 2001年3月
在新会一带也见过这样的碉楼,当地没好好保护,改革开放后拆了很多。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0.585
主题: 88
帖子: 3158
注册: 2003年6月
一次大战中,很多华工在欧洲战场做苦力,也是一部血泪史,现在提及的人更少。战后很多人留在法国,法国巴黎的唐人街就是那时候形成的。
华侨在外国被歧视,华侨历来得不到※※有力的支持,从清朝到现在莫不如此。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002
主题: 20
帖子: 331
注册: 2004年9月
原文由 爱拱 发表
华侨在外打拼,有钱了衣锦还乡,就盖房子,仿他们所见的“高档”欧式,加上中式元素,成为“楼”,有钱了怕匪怕盗,所以做成“碉堡”,所以叫“碉楼”。
一座楼都是一部海外※※的血泪发家史。
嗯,至今一样,没变。只是碉楼变了小洋楼,有条件的,和洋人一道,参与在国内开栏蓄“猪子”而已。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12.398
主题: 155
帖子: 599
注册: 2007年6月
碉楼去过两次,可惜装照片的硬盘坏了。
楼主说的展览确实震撼,不过让我想起来暂住证。

也许再过几十年,内地某些地区可能也会出现类似的展馆及血泪史。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51.295
主题: 10
帖子: 6838
注册: 2003年10月
原文由 南蛮子 发表
美國的鄰居也道歉了...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6.961
主题: 21
帖子: 442
注册: 2006年7月
华侨在外打拼,有钱了衣锦还乡,就盖房子,仿他们所见的“高档”欧式,加上中式元素,成为“楼”,有钱了怕匪怕盗,所以做成“碉堡”,所以叫“碉楼”。
一座楼都是一部海外※※的血泪发家史。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7.229
主题: 27
帖子: 1769
注册: 2001年9月
ZT:亚洲周刊二十一卷二十九期 (2007-07-29)
二零零六年仲夏,「加拿大道歉」震撼全球。事情來龍去脈是:一八八五年至一九二三年,加拿大政府硬性規定華人移民入境須繳納「人頭稅」,由五十加元猛增到 五百加元,相當於當時一名華工兩年的工薪。在其後近四十年的時間內,加拿大徵繳華人二千三百七十八萬加元「人頭稅」﹐足夠再造一條太平洋鐵路。

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起,加拿大華人喊出了為「人頭稅」平反的強烈呼聲,加國政府終於在二零零六年一月五日首次向華人公開道歉。總理哈珀在眾議院開口說出一句生硬的廣東話「唔該(抱歉)」,讓許多老華僑潸然淚下。


美國的鄰居也道歉了,其實不應該說「唔該」,應該是「對唔住」。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10
帖子: 42
注册: 2008年6月
功夫熊猫里那些中国老百姓一律用猪这种动物来代表,是犹太人根深蒂固的,把※※看成猪仔的观念的表现之一。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51.295
主题: 10
帖子: 6838
注册: 2003年10月
以前每次从杭州去机场的路上,看到浙江农村里盖的新房,就想起这个开平碉楼。
现在真就有“摄影家”关注这个了。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002
主题: 67
帖子: 291
注册: 2008年6月
原文由 M16 发表

碉楼跟排华木有关系。

碉楼是华工中定居在美国并发了财的第二、第三代※※回乡下建的,无论按照当时的标准还是今天的标准,都相当于地主※※的享受标准,甚至是富豪的消费水平,比如正在开放供参观那个“立园”,如果你今天要盖一个相同的至少要花上亿元人民币,恐怕还不够。

平心而论,18XX年能拿到月薪26美元也 ......

看自立村里的介绍,到18世纪后期,出去也要花不少钱,图片介绍上讲要到1000美元以上,这在当时也是一笔巨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M16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7.477
主题: 23
帖子: 3557
注册: 2002年10月
“碉楼正是美国排华政策的产物”

华工洒尽血泪却只换来低廉的报酬,还遭受歧视。比尔查阅了当年的工资单,白人工人每月35美元并供食宿,但华工每月仅26美元还不供食宿,这还需要偿还来美的借款、利息、旅费、食物和草药、人头费,每月只剩12美元。

“这还不够将一个人的遗骨运送回乡,一具遗骨的船票价是15美元”,黄安年教授告诉记者,“回来的人风光,遗骨没人领就成了义冢,还有更多的尸骨埋在铁轨下。”

“除开平碉楼外,铁路华工在家乡回报桑梓,爱群大厦、新华大酒店、新亚酒店等至今仍不落后;兴建了多家电影院,把西方电影带入广州;兴建了聚龙里、彩园等一大批屋村、别墅,此外,中山纪念堂、海珠桥的建设以及城市供电、交通,都有华工的一份功劳。”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族裔研究学院亚裔系教授谭雅伦回顾了华工对祖国的回报。


碉楼跟排华木有关系。

碉楼是华工中定居在美国并发了财的第二、第三代※※回乡下建的,无论按照当时的标准还是今天的标准,都相当于地主※※的享受标准,甚至是富豪的消费水平,比如正在开放供参观那个“立园”,如果你今天要盖一个相同的至少要花上亿元人民币,恐怕还不够。

平心而论,18XX年能拿到月薪26美元也不算少了:

“1900年,美国人的平均工资是时薪0.22美元,一般工人一年的收入衣200~400美元之间”

至于“爱群大厦、新华大酒店、新亚酒店,中山纪念堂,海珠桥”更不用说,是华工第二、三代后代中发了财的富豪兴建的项目。

孙中山的大哥孙眉就是卖猪仔去美国的,后来成了夏威夷富豪,经营自己的种植园。

故此,至今许多福建农民仍想步当年华工后尘坐渔船去美国呢,只不过今天的船票已经涨价到了40-50万元人民币!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002
主题: 67
帖子: 291
注册: 2008年6月
原文由 biggeris 发表
GOOGLE '卖猪仔'

“卖猪仔”故事当然很早就知道了,但到开平看到当年的真人、真物的时候;还是感到很异样。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1.844
主题: 258
帖子: 1784
注册: 2008年7月
GOOGLE '卖猪仔'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1.435
主题: 42
帖子: 2247
注册: 2006年7月
当年被越南赶回来的华侨,现在很多生活很困难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
主题: 79
帖子: 281
注册: 2008年7月
原文由 zsply 发表
你咋不拍点照片?

只带了个胶片旁轴,没照几张。我为什么觉得震撼呢:是因为一看到第一帖那张照片,它在展览室里这张被放大到了2米多,船上的一群群被卖猪仔的华工,立刻就想到了春节我在广州火车站挤火车时看到的民工群,大家都有着非常相似的表情;1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要漂洋过海才有工打,现在可以在自己的家门口打工,可其他的有变化吗?从看展览得到的结论是没有太多的变化,中国社会的变迁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2.142
主题: 49
帖子: 2536
注册: 2003年3月
你咋不拍点照片?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ZBB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7.193
主题: 20
帖子: 1234
注册: 2002年2月
沿海地区华侨很多,都是在家乡饭都吃不上,不想一家大小都饿死,只有出洋求生路,小时候听过无数关于华侨的故事,都是血泪史。

解放后还有一次华侨归国潮,不过是被迫的。我爸上中学的时候,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开始排华,很多几代已经定居的※※回了国内,我们那儿有很多华侨农场,当年都是接收回国华侨。我爸上的是省重点,接收了很多东南亚国家学生,他们很多家里在当地是富户,结果一文不值地赶了出来。后来有些投靠了其他国家的亲戚,有去HK的,有的回到曾经驱逐他们的国家,大部分都不在国内。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
主题: 79
帖子: 281
注册: 2008年7月
“碉楼正是美国排华政策的产物”

一英里铁路就有一华工尸骨

与七年如一日的辛劳相比,随时面临死亡的恐惧是华工的梦魇。比尔说,华工要在无处立足的悬崖绝壁上开山凿石铺铁轨,他们用芦草编起一个个竹篮子,每个篮子里装一两个华工,华工在岩石上钻孔、安装****、点火,每天都有二三十人伤亡。”

“修一段690英里的铁路,按照最保守的估计华工至少死亡1000人”,比尔作了一个统计。运用逻辑推理,比尔对铁路华工死亡率进行研究,得出了“每一英里铁路下面,就埋有一位华工的尸骨”的结论。

华工洒尽血泪却只换来低廉的报酬,还遭受歧视。比尔查阅了当年的工资单,白人工人每月35美元并供食宿,但华工每月仅26美元还不供食宿,这还需要偿还来美的借款、利息、旅费、食物和草药、人头费,每月只剩12美元。

“这还不够将一个人的遗骨运送回乡,一具遗骨的船票价是15美元”,黄安年教授告诉记者,“回来的人风光,遗骨没人领就成了义冢,还有更多的尸骨埋在铁轨下。”

“除开平碉楼外,铁路华工在家乡回报桑梓,爱群大厦、新华大酒店、新亚酒店等至今仍不落后;兴建了多家电影院,把西方电影带入广州;兴建了聚龙里、彩园等一大批屋村、别墅,此外,中山纪念堂、海珠桥的建设以及城市供电、交通,都有华工的一份功劳。”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族裔研究学院亚裔系教授谭雅伦回顾了华工对祖国的回报。

华工回国建设开平碉楼

美国太平洋铁路建成后,加州等地掀起了排华浪潮,“华工的廉价劳力”居然成了排华的主要依据。1882年,美国国会甚至正式通过排华法案。

“没有排华政策就没有华工回国建设开平碉楼,碉楼正是美国排华政策的产物”,张国雄教授正是致力于通过保护开平碉楼,“让国人不要忘记铁路华工被驱逐的※※”。

所幸,美国迅速纠正了排华的错误。1905年底,罗斯福※※在年度咨文中承认,“排除※※移民歧视政策”造成了严重后果,“我们国家过去对中国非常不公平,而且已经做了错事。”

“随着铁路贯通,美国经济腾飞;华工勤恳的工作也获得了美国人赞许”,黄安年教授说,“美国许多城市和社区开始立碑纪念、无名的华工开路先锋。”

1964年,美国内华达州纪念建州100周年,※※在该州建立了华工纪念碑。该州州长随后宣布,今后每年10月24日为“向※※先驱者致敬日”。2003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小镇的火车站广场树立起一座筑路华工铜雕,名为“开路先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
主题: 79
帖子: 281
注册: 2008年7月
结婚、死别,生命中的两次见面
赤坎镇五堡乡新安村谭积兴(1887-1975)与他的夫人余怀春(1887-1961)的悲剧故事,在当时是无数被迫分离的华侨家庭的典型。1904年,谭积兴婚后不久便随同乡兄弟赴加拿大蒙特利尔从事洗衣业。

谭积兴离开家乡时妻子刚怀孕,次年产下一女,名琴秀。1914年,余怀春从新会买得一男孩作儿子。琴秀长大后同样嫁给了华侨,抗战时期全家经常挨饿。战后侨汇畅通,她拿着用外汇换回来的大米,满以为可以饱食一顿,却因进食太多导致肠破裂而去世。

谭积兴自离家后,碌碌终生,直到1959年,才回香港见妻子最后一面,两年后余怀春病逝。谭积兴终生未曾见过家乡的儿女,只是每月寄回到他的微薄的薪水。他客死异乡时,家乡人用本地“招魂”的风俗,把他那漂泊的灵魂“招”回故土。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
主题: 79
帖子: 281
注册: 2008年7月
华工职业
华工们从踏上异域的一刻起即开始艰苦生涯。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包罗万象,在东南亚,开采锡矿山、种植橡胶园等;在中美洲,种植甘蔗、挖鸟粪等;在北美洲,很多人从事金矿的开采和修筑铁路,也有从事农业、渔业、洗衣业等;在各国城镇,有从事贸易业、杂货和餐饮业、佣工等。各埠的唐人街便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的。然而,这些勤劳的华工们往往无法存足回家费,很多人客死他乡,一生未归。家乡的妻子们守一辈子活寡,最终抱养儿子以传香火。夫妻分隔数十年而无法团聚者,比比皆是。
洗衣
铁路
餐饮
渔业
农业
杂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
主题: 79
帖子: 281
注册: 2008年7月
梦 碎
“他们沉着,平静,温顺而且从不酗酒;很少看见有谁不守规矩,懒惰的中国人几乎是不存在的。”
---美国著名文学家马克-吐温这样评价华工

“很奇怪:为什么中国人可以背负那么笨重的东西还能走得那么自如,而且没有任何怨言。”
---《麦迪圣人》编辑的感言
排华
早期华工的表现给美国民众留下很好的印象。加州州长约翰?麦德高(John McDougal)曾称赞※※是“我们新获得的公民中最有贡献者之一”。但1870年代经济开始不景气的时候,西部劳工组织、报纸等把矛头指向中国人,各地※※也先后通过了专门针对亚洲人或中国人的系列法案。一时间,排华运动铺天盖地地在全美爆发。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美国移民※※上第一个种族歧视的法案——排华法案。此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分别通过了同样的歧视法案:1885年加拿大人头税法、1901年澳大利亚移民限制法、1923年加拿大※※移民法案等,至1940年代以后,这些法例相继废除,这几十年时间是华工生活最受压抑的年代。
天使岛
1910年,美国在三藩市海湾的“天使岛”设立移民局,以检查和审问进入美国的中国人。1910 到1940年间,共有十七万五千中国人在此受过囚犯般的入境检查和审讯,候审期一般为二周到两年甚至几年不等,一旦“审口供”失败,即被遣返中国,一些人因经受不了这种屈辱或被遣返而刻诗泄愤、甚至自杀。
买卖“假纸”
美国“排华法案”和加拿大的“中国移民法案”通过后,只允许商人、宗教人士、外交官、教师、学生等类别的人进入该国,华工入境受到严厉限制。1906年,三藩市地震引起大火,移民局及全部移民档案被毁。很多华工趁机虚报自己是土生籍民,因籍民可申请儿子赴美。此后,这些人每次从中国回到美国,都声称他们在中国又生了儿子。部分人把虚报的儿子名额卖给别人,买出生证明的人与卖者没有实际的家庭关系。于是,出现了通过买卖“假纸”利用“假口供”进入美国的※※现象。加拿大方面也出现过类似的“假纸”和“假口供”现象。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
主题: 79
帖子: 281
注册: 2008年7月
老照片专题特辑——金山梦碎(1)
寻梦
※※战争(1840-1842)、太平天国运动(1850-1864)、本地红巾军起义(1854)、西方列强的侵略战争和本地长达十多年的土客械斗(1854-1867) 等等,使农民的悲惨生活雪上加霜。两次※※战争后,清※※被迫签订《南京条约》(1842)和《北京条约》(1860),致使英法两国取得了在中国的开埠权和招募华工往外洋工作的权利。当时内扰外患不断加剧,加上天灾人祸,农民度日艰难,为求生路,众多的本地农民被迫离乡背井,踏上了海外淘金之路。
“猪仔华工”
“猪仔华工”(即“契约华工”)是本地移民史上最为悲惨和辛酸的一页。“猪仔华工”常常被拐骗进“猪仔馆”,押上“猪仔船”运到外国口岸被卖给前来购买的顾主,被迫签订5-8年期限的合同,没有人身自由,生活景况极其恶劣。这类华工主要被运往南美洲、中美洲、东南亚等地,在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 1874)达到高潮。
“赊单华工”
“赊单华工”可以自由地与雇主就船票、伙食的垫付和偿还签订合同,基本上没有明确的还债时间限定。其人身自由度远大于“猪仔华工”。他们从家乡到香港一些特为移民开设的客栈等候船期,抵达目的地后,一般由社团、堂、所等家族组织接待和安置。这类华工主要前往美国、加拿大等地。在开平的移民史上,这类华工占大部分。
招募广告
“美国人都很富有,他们希望并且欢迎中国人到那儿去。那里工资高,房子又宽敞。至于吃和穿,更是任你挑任你选的。你可以随时给亲友写信寄钱,我们保证信和钱都能安全到达。那儿可是个好地方,没有官府,没有士兵,人人平等。现在那儿已经有许多中国人了,你不会感到陌生的。那里也有中国财神,还有招工局代办处。别害怕,你会走运……。美国的钱多得很,随你花!”在这样的广告宣传下,“赊单华工”逐渐形成热潮……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昨天去开平看碉楼,看到了不少当年华侨的※※,备受震撼!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