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数字有线电视五百套VCD节目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禁言中
泡网分: 0
主题: 43
帖子: 2118
注册: 2008年9月
数字有线电视

节目质量更好(最多二百套) 用户可以看到DVD般清晰的电视图像,享受到电影院的音响效果。
可看更多频道(VCD的质量) 在技术上使观众接收四、五百套节目成为可能。

数字有线电视
一个8Mhz的带宽传送六到八套数字电视节目,总共200套左右,是很不错的。

数字有线电视频道数量将成数倍增加。利用现有的一个8MHz模拟电视频道,可传输6—8套DVD质量或15—18套VCD质量的数字电视节目。
如果所有频道全部改用数字电视技术传输,可传送约200套DVD质量或500多套VCD质量的电视节目。
64QAM的性能为:进制8,频谱利用率6bit/Hz,每套节目压缩到1.5Mbit/s时,每8Mhz频道可以传送16或17或18套节目。

大家可以搜索:
数字有线电视 五百套节目
#$^$&(*()&*)(_()_&#$%@#$!@#$#&^%^%*(*)(*O^&$%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浏览:941 回帖:13
第 1 页 / 共 1 页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15.573
主题: 14
帖子: 250
注册: 2003年11月
原文由 九九八八 发表
不搞数字化改造,逃费的太多,钱都收不上来。
数字机顶盒,不交钱就不能看。
自己拉线也没辙。
这才是关键。
模数转换开销反正是国家负担,赚到的才是自己的。


正解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8.831
主题: 33
帖子: 12247
注册: 2004年3月
国内的数字电视比模拟的差,是低码率的mpeg2编码的,动态画质低于模拟信号,而且经常出现卡壳和马赛克现象,码率只有1.5mbps,分辨率720x576的PAL制式,图像质量介于SVCD和DVD之间,大部分是单声道,少部分是双声道,属于最低规格的数字电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6.452
主题: 172
帖子: 14506
注册: 2008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不搞数字化改造,逃费的太多,钱都收不上来。
数字机顶盒,不交钱就不能看。
自己拉线也没辙。
这才是关键。
模数转换开销反正是国家负担,赚到的才是自己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子版版主
泡网分: 94.772
主题: 1049
帖子: 26486
注册: 2003年10月
内容贡献勋章
原文由 魔术 发表
科学证明——29寸普通CRT彩电是观看有线电视的最佳机型
春节回家想给父母换一台彩电,最近一直在研究和搜索有关电视的资料,经过元旦对各大卖场的走访和一位在彩电行业工作多年的亲戚的交流,得出的结论是:在近10年,还原有线电视模拟信号的最佳接收机还是普通CRT彩电。


"还原有线电视模拟信号的最佳接收机还是普通CRT彩电。"这一结论似乎应该是永恒的,而不只是10年。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09
主题: 12
帖子: 273
注册: 2008年7月
好文!
一字不漏,看完.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
主题: 43
帖子: 2118
注册: 2008年9月
数字电视转换隐痛:无线缓行有线太贵

  有线传输垄断绝大部分城市市场,地面传输与卫星传输目前仍处于概念阶段

  “以后数字电视是不是可以免费?”“以后安装天线是不是就可以接收无线信号?”“卫星升空后,我家有线电视不转换成数字电视能看节目吗?”中国首个直播卫星“中星9号”冉冉升空后,再次点燃了居住在“城里”的老百姓“无线接收”的希望。

  “目前无线的方式主要针对有线信号覆盖不到的偏远地区,在城市,数字电视转换仍会以有线网络为载体推进。”有广电系统有关人士透露,直播卫星计划的初期,国家不会允许城市地区接收卫星电视。背后的原因是,有线电视网络和数字化已经投入了巨大的前期经费和资源,因此在城市地区,有线电视会继续垄断。

  因此,尽管“全国97%以上的居民只要使用0.45-0.6m天线,就可直接接收150-200套数字标清电视和高清电视节目”,但“城里”的老百姓却不能因此享受到免费的节目,仍旧要忍耐数字电视转换过程中带来的种种不便。在数字电视时代,各个利益链条难以理顺,全面推进无线接收似乎仍遥遥无期。

  “地标”实施未有时间表

  2007年8月23日,在BIRTV(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主题报告会上,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明确表示,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准(简称地标)的全面实施还需要一些时间。这是国家广电总局第一次对地标实施时间延期的正式公开表示。可见,地标的正式实施还未有明确的时间表。同时,在2007年BIRTV的高峰论坛上,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院长姜文波表示,到目前为止,全面推进地标应用工作的主要问题是没有一个好的产业支持。

  业内人士认为,广电部门目前并不急于推动地标。由于今年国家广电总局在新媒体领域最核心的任务之一是推动CMMB(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也称手机电视标准)产业化,地标的多载波技术也能应用到广播方式的移动多媒体业务中(包括手机电视),地标一旦大规模在移动多媒体应用,将影响CMMB在市场化中的推广。此外,广电部门最初的意愿是把地面广播当作公益事业来推,范围指定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收看不到有线电视的地方,地面数字电视商业化应用并不是现阶段的主流。

  在“中星9号”成功发射后,有市民也提出,数字电视转换为什么不直接采用直播卫星的方式全面铺开,而要采用一家一个机顶盒如此“笨”的方式?实际上,这和地标没有全面推广有着极其一致的原因,此前,由于有线电视网络和数字化已经投入了巨大的前期经费和资源,庞大投入的回收期尚未结束,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城市地区,有线电视会继续垄断。各种利益难以理顺的情况下,城市老百姓显然无缘无线传输。

  有线电视垄断城市惹争议

  在目前市场上的4种传播方式中,基于地标的地面传输、直播卫星属于无线传输的方式。尽管国家广电总局已明确提出,奥运会期间北京、上海、青岛、天津、沈阳、秦皇岛、广州、深圳等8个城市必须开通数字电视地面高清广播,即使在卫星升空后,卫星直播能覆盖97%的居民,但这些方式都改变不了“有线电视”在城里已一统天下的架势。

  在上世纪70年代电视机尚未普及之时,只能靠收音机收听电台节目来获得外界的信息,后来,电视机逐渐成为家中几大件之一,获得资讯更加形象化了,人们纷纷架起了“鱼骨天线”接收香港电视节目。不可否认的是,“有线电视”在增强电视机接收画面清晰度方面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发展到技术垄断却是很多市民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有分析认为,无线电视垄断地位的打破,除了能加速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以外,更能创造更环保的盈利模式。从长远而言,投入地面数字电视发射机及关键模块、专用集成电路、专用软件、专用设备仪器价值不菲,租用卫星也花费不菲,但相比铺设电缆的“有线电视”来得经济和科学。后者需要在马路上、住宅中开膛破肚、大兴土木,造成城市建设浪费、制造更多的施工噪音不说,还要担心日后的管线、设备老化,这种方式本身并没有创造多少价值。

  “要打破这种垄断,必须要广电内部理顺各地运营商的利益链条,同时广电总局也要有一套新的盈利模式”,有分析人士认为,允许多种竞争模式的存在,比如允许电信运营商加入推广IPTV,或更能促进整个广电链条的革新。

  广电创新势在必行

  因为种种原因,无线传输方式目前看来仍旧无法全面铺开,因此,对于城里的老百姓而言,仍旧要忍耐基于有线基础的模拟向数字转移带来的种种不便。

  “你可以买不起猪肉,但必须转换数字电视”,在一些社区论坛上,对于广电总局强制转换数字电视的做法,成为讨论的焦点话题。不少观点认为,允许数字电视与模拟电视并存,“连过渡时间都没有,这就是垄断”。

  针对数字电视转换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早在去年2月,国家广电总局下发《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有线电视数字化工作的通知》,提出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要注意倾听群众意见,尊重用户的选择权。对暂时不愿收看数字电视的用户,要妥善解决。实施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的地区,必须保留至少6套模拟频道。不难发现,对于广大有线用户而言,这仍旧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方式。

  实际上,围绕数字电视的“启而不动”,业界有种种解释,此前,传输标准问题曾一度成为焦点,关于内容与用户数的“鸡”、“蛋”的问题也是争论的热点。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就是一种急于突破用户数的表现,并被发掘和提到很高的高度,但在依靠行政力量从模拟年代平移到数字年代,并非那么顺利。

  有分析认为,产业链条不稳定、商业模式不清晰、投资前景不明,广电体制需由公共服务转型为商业服务,数字电视在中国还有很多的软肋。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有线传输方式与无线传输方式的博弈,还是数字电视转换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根源都在于产业的内部机制。不难发现,广电是在以数字化的名义进行一次重大的改革,但真正的难度在于,广电要转型为市场化的商业服务商,是一个需要付出成本和巨大智慧的过程。

  转换数字电视之后的困惑

  杜先生家里有3台电视,数字电视转换后,家里每个月缴纳的费用从原来的17元,变成了36.5元(月租费26.5元,每增加一台电视,每月加收5元)。此外,转换只能送一个机顶盒,杜先生还必须多花1400元从运营商处买了两个机顶盒。但让他气愤的是,转换过后节目数量所差无几,质量却不如模拟时代。“这钱花得多冤枉”,而值得关注的是,和杜先生持同样“冤枉”心态的大有人在。针对市民的投诉,本报记者将目前有线数字电视转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一次归纳总结。

  困惑1

  ●缴费增多服务不变

  和杜先生一样,目前已经进行了数字电视转换的市民,每月的月租费都要缴纳26.5元,而家里有多台电视的,付出的成本更高。进行数字电视转换后,方先生看电视的时间变得更少,主要原因是他仅仅购买了一个机顶盒,只能在客厅看电视,否则就要将仅有的一台机顶盒从厅里搬到房里,程序相当复杂。

  “目前广州的家庭中,由于一家老小住在一起,有两个以上电视机的家庭相当普遍,此外,大家看电视的需求也不一样,一家一个机顶盒这种情况,显然很不实际。”方先生认为,再加多700元买一个机顶盒,收看电视的成本相比模拟时代,显得“过高而难以接受”。

  记者获悉,在珠三角市区试行数字电视后,广东省在现行有线电视收费标准基础上规定加收费用封顶9.5元/月。也就是说,广州目前由原来17元变成26.5元,加价刚好达到9.5元,达到极限。

  困惑2

  ●图像质量不稳定

  “每个月多交钱也好说,毕竟10元钱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还是可以承受的,但质量变差就说不过去了。”林小姐表示,数字电视的收视效果远没有宣传的那么好,节目清晰度并未看出任何提升,有的频道甚至还不及之前的模拟信号。此外,还会出现不同频道音量不统一的情况,“在看1频道时用25格音量刚刚好,一切换到2频道就听不清楚,再换到3频道突然音高八度,把人吓了一跳!”林小姐透露,看了大半年数字电视,并没有体会到数字电视的“好处”,甚至有时候节目还会出现声音跟口型不对的情况。

  此外,在收看电视过程中,由于采用了机顶盒,两个遥控器也让用户感到麻烦,而在转换台时反应慢,也让很多市民感到不适应。实际上,由于目前转换过程中采用的都是标清机顶盒,未来要收看高清电视还得重新更换机顶盒,此外,机顶盒的质量问题也让不少市民感觉担忧,认为未来还需要支付一笔维护和更换的费用。

  困惑3

  ●配套服务跟不上

  按照宣传,数字电视一直被宣称为功能全面、用途广泛,用户可以享受到及时准确的政务信息、股票资讯、节目指南和丰富的生活资讯等。但由于目前的通信、资讯都非常发达,用户不必每天等到晚上下班回家再拿遥控器来查询,很不实际,因此很多功能,都被视为一些无效功能。此外,一些频道搜索功能由于菜单复杂,也让一些老人无所适从。

  而林小姐则认为,节目单本来是一个挺好的功能(在换台时,会显示现在播放的是什么节目,并预告下一个时代将播放什么节目),但是,这一功能却经常出错,让人哭笑不得。“比如电视《奋斗》只有30集,已经播放完了,但是有时候节目单接连几天还会显示《奋斗》31集、32集”。

  困惑4

  ●转换“一刀切”

  黄先生的小区进行数字电视转换,但是由于他出差的原因错过了转换时间,回来发现,家里的电视只剩下三四个频道了。他对此感到相当不满,他认为,转换不转换应该由用户选择,而不应该进行“一刀切”,不转换就关掉原来所有的节目,“逼着你非得转换不可”。

  实际上,这个话题也是网上论坛讨论最多的一个焦点,不少观点认为,在国外比如加拿大,都是允许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并存,用户可以随意选择,即使在其他国家要求统一转换的,也会给用户一个过渡时间,用更好的服务以及提供更丰富的资讯节目,吸引用户,但国内统一的“行政”转换,让很多有线用户感到不公平。

  困惑5

  ●城市居民难享无线

  在中星9号成功发射后,卫星直播的免费方式不对城市开放,也成为一个讨论的焦点。根据国务院此前颁布的《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个人不得安装和使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单位设置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必须由省级人民※※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审批。因此,中星9号成功发射,并不意味用户自己加个天线就可以接收节目。这种人为的限制接收卫星电视节目的做法也受到一些用户的质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
主题: 43
帖子: 2118
注册: 2008年9月
我们国家在高清电视节目还没有广播的情况下,广电部就开始引导中国的电视用户用数字电视机顶盒来收看模拟-数字电视节目。这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赶超美国的唯一捷径,也是广电部每年要实现6390亿元收入目标,采取的最有效措施。
  
  
  根据国家广电总局每年的《广电蓝皮书》报告,2003年广播电视总收入为470亿元,2006年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99.12亿元。早在2003年,广电部就提出了要赶超中国电信的目标。2006年中国电信的营业收入为6390亿元,所以,还差5000多亿元。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广电部从2003年就开始,由点到面进行※※有线电视模拟转数字的推广,到目前为止,全国已经有青岛、杭州、深圳、佛山、绵阳、南阳等10多个城市完成了全市整体平移,包括广西、海南、陕西、重庆等省市的有线电视模拟转数字工作都正在进入蓬勃平移的阶段。根据《2007年广电蓝皮书》透露,全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已经突破1200亿户大关,达1266.25万户,比2005年增长218.88%。全国已有25个大中城市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
  
  
  然而,也有人怀疑,用数字电视机顶盒来收看数字-模拟电视节目,不可能代表数字电视技术发展的方向,有线电视台给电视用户免费安装数字电视机顶盒,不但不能接收高清数字电视信号,连接收标清数字电视信号的效果都比原来普通电视接收模拟电视节目的效果差,这完全是给国家数字电视的发展引偏了方向,使中国的数字电视更难发展。
  
  
  所谓的免费安装数字电视机顶盒,只不过是骗小孩上床,最后的成本费用还是要摊到电视用户身上。既然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是个好东西,为什么还要整体平移。下面我们不妨以广西有线数字电视整体平移为例,分析一下整体平移的好处。
  
  
  根据报道,2006年广电部在中国西部最贫穷的省份广西投资22.9亿元,率先完成全省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其中由国家开发银行提供的10亿元中长期贷款,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则提供5亿元的短期流动贷贷款,负债200%。
  
  
  由于是免费给电视用户安装数字电视机顶盒,广电部不可能免费提供高清数字电视机顶盒,最多只提供一个标清数字电视机顶盒。一个标清数字电视机顶盒的价格大约为500~600元,如果把前端设备的投资以及安装费用也算到电视机顶盒的身上,每个机顶盒的成本大约为800多元。这样,22.9亿元的投资可以安装286万个标清数字电视机顶盒。一般电子产品的折旧寿命为3~5年,这里对电视机顶盒的折旧率就按4年来计算,则每台每年的折旧费为200元。另外还需把银行的利息加上,假设银行的年利率为6%,每年的平均利息为52.5元。由此,可求得每台数字电视机顶盒每年的使用成本约为252.5元。
  
  
  目前,广西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每月收费为22元,原来每月收费为12元,相对于平移后每月增加收费10元,全年增加收费120元;相对于每台数字电视机顶盒每年亏损132.5元,这还没有包括税收部分,如果把税收也考虑进去,则每年亏损大约为140元。当然,在边收费的同时也可以边还利息,最后估计每台数字电视机顶盒每年要亏损130元。
  
  
  这还是比较理想的情况,如果有些有线数字电视用户经济比较困难,或者对数字电视收看效果不满意,他看了几个月或一年之后,就不愿意再往他自己的银行户头里面存钱了,有线数字电视台对他也没办法,最多只能对他停机。这种情况估计有10~20%。由此可知,广电部在广西投资的22.9亿元,再过100年也收不回本钱。
  
  
  如果全国的1亿多有线电视用户都按这种方法进行有线数字电视整体平移,估计需要投资800多亿元,并且每年最少要亏损130亿元。这笔费用一般广电部是不会从自己的口袋里掏的,他也亏不起,最后亏损的是银行,但银行亏损的钱,实际上就是全国股民的钱,因为,银行亏损后他们可以不断地印钞票往里填充,并且这也是得到※※默认的,没有※※的支持,广电部门不可能获得银行贷款。
  
  
  另外,由于目前高清数字电视节目源还很少,有线电视台只能把模拟电视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来传送,相当于最初的电视图像信号是用大卡车整体包装运送的,而现在是先把货物打碎,然后改用客车或出租车来运送,最后再打包变回原样,这样的图像质量不可能比原来更好。并且,有些有线电视台以及节目运营商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很多免费送的数字电视信号接收机顶盒,都是伪劣产品。根据国际标准,数字电视信号对模拟电视信号的采样比为4:2:2,即亮度信号每取样4个点,两个色差信号应该各取2个点。但很多机顶盒生产商为了节省成本,省内存,只按4:1:1的比率对模拟电视信号进行采样。因此,用这样的数字电视机顶盒来收看数字电视信号,图像质量会变得更差。
  
  
  虽然有线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后可以多收几个台,但这并不是因为把模拟电视信号转换成数字电视信号后的功劳,因为原来模拟电视信号传输系统本身就可以传送最少70多个模拟电视节目信号,频率资源从来就没有用到极限。老百姓对整体平移意见也很大,他们认为这种整体平移的做法,与把你家的玻璃窗先打碎,然后再给你换个新的,最后还要向你多收钱没有什么两样。
  
  
  由此看来,广电部门对有线数字电视进行整体平移,不管他的投资有没有回报,实际上对中国的高清数字电视产业发展一点都没有好处,因为数字电视机顶盒不可能代表高清数字电视发展的方向,这只能是一种技术倒退,和社会资源的浪费。
  
  
  多年来,由于数字电视概念的过度炒作,很多电视机生产商满以为中国的高清数字电视时代很快就要到来了,因此,早早地就把CRT电视机的生产平台切换到LCD或PDP数字平板电视机的平台,由此引发了数字平板电视机与CRT电视机的激烈竞争,由于数字平板电视机增长速度过快,供过于求,使数字平板电视机的价格急速下滑,最后结果是,几乎所有的平板电视机生产企业均出现亏损。
  
  
  根据国内主要彩电生产企业2006年年报显示,厦华2006年亏损6.5亿元,四川长虹净利润只有4000多万元,海信电器的净利润也只有1.52亿元,康佳净利润1.2亿元,而这3家企业的CRT业务的净利润都超过3亿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矛盾的现象,原因就是:被宣称即将死亡的CRT电视,却养活了所谓的自己掘墓者平板电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
主题: 43
帖子: 2118
注册: 2008年9月
四、未来该怎么办?

  《第一财经日报》从《2005~2006中国数字电视产业报告》中获悉:

  按照原计划,※※“关闭电视信号的模拟播出”时间表定在2015年。
  目前,※※的高清电视正处于快速发展前夕,根据《报告》,※※目前只有央视的“高清影视”及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的“新视觉”两套高清电视节目频道,※※电视台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推出多套高清体育频道,搬迁新址后将实现全高清播出。按国家广电总局的“十一五”规划,2010年将达到10套高清节目频道的运作能力。

  而网易明明白白看高清里面提到2005年调研——

  熟稔技术概念的家电企业始终没有一家站出来为消费者指明健康的、理性的消费方向,只是一窝蜂的继续忽悠消费者。

  买来了高清电视,却很难有高清信号源,只能被家电企业忽悠加上掏腰包。另外,高清电视节目源本身也收费不菲——央视的高清频道收费是120元/月,上海东方有线也为自己的“新视觉高清频道”开出了80元/月的价目,另加1800元的高清机顶盒和100元的智能卡。

  再加上欣赏5.1音效系统需要的同轴或者光纤接口,还有音响系统的准备,看来过高品质生活、欣赏高清电视,是需要更多经济上的付出的。

  对还没有升级成高清的深圳数字有线电视,我已经付出了从每月16元到28元使用费飞跃的代价,换回的是没有任何改善的画质和音质,着实有些不值。等到2010年在高清节目上有选择余地的时候,恐怕32T88HT已经迟暮了吧。
  

[魔术 编辑于 2008-12-22 01:47]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
主题: 43
帖子: 2118
注册: 2008年9月
三、为什么标清不清?

  人民网的高清之两大疑惑:标清节目无法在高清电视上看很能解释这个问题:

  实际情况是标清节目在高清电视上观看将不如高清节目在高清电视上那样有效果,也不如标清节目在标清电视上的显示效果,但是仍然可以看,而且厂商们也在努力改善高清电视显示标清节目的图像质量,如果您不是足够专业,您也许分辨不出标清节目在标清电视和高清电视上的质量差异。

  这个马屁也拍得够专业,看来我的眼睛还是很有专业水平的嘛。实际上,目前几乎所有带“高清概念”的电视机,看有线电视都有一种模糊感,根本不是32T88HT的扫描调制去“油画感”那么简单。为什么电视机的制造商不能像高清电视制作者那样去考虑一下在接收高标清信号时也为了清晰显示而兼容一下呢?

  看来,在高清信号到来之前,32T88HT只有在看碟时才能维持一下自己的颜面了。而且,在没有看到高清有线信号在32T88HT上的表现前,我不敢妄加定论,只能相信它会表现更好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
主题: 43
帖子: 2118
注册: 2008年9月
科学证明——29寸普通CRT彩电是观看有线电视的最佳机型
春节回家想给父母换一台彩电,最近一直在研究和搜索有关电视的资料,经过元旦对各大卖场的走访和一位在彩电行业工作多年的亲戚的交流,得出的结论是:在近10年,还原有线电视模拟信号的最佳接收机还是普通CRT彩电。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
主题: 43
帖子: 2118
注册: 2008年9月
引用:

根据国外数字电视发展的经验,他们都是在高清数字电视节目广播之后,再引导普通电视用户慢慢地过渡到高清数字电视用户方面来,那些还没安装高清数字电视机的用户则可以通过安装数字电视机顶盒来收看高清数字电视节目。

但我们国家在高清电视节目还没有广播的情况下,广电部就开始引导中国的电视用户用数字电视机顶盒来收看模拟-数字电视节目。这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赶超美国的唯一捷径,也是广电部每年要实现6390亿元收入目标,采取的最有效措施。

根据国家广电总局每年的《广电蓝皮书》报告,2003年广播电视总收入为470亿元,2006年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99.12亿元。早在2003年,广电部就提出了要赶超中国电信的目标。2006年中国电信的营业收入为6390亿元,所以,还差5000多亿元。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广电部从2003年就开始,由点到面进行※※有线电视模拟转数字的推广,到目前为止,全国已经有青岛、杭州、深圳、佛山、绵阳、南阳等10多个城市完成了全市整体平移,包括广西、海南、陕西、重庆等省市的有线电视模拟转数字工作都正在进入蓬勃平移的阶段。根据《2007年广电蓝皮书》透露,全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已经突破1200亿户大关,达1266.25万户,比2005年增长218.88%。全国已有25个大中城市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

然而,也有人怀疑,用数字电视机顶盒来收看数字-模拟电视节目,不可能代表数字电视技术发展的方向,有线电视台给电视用户免费安装数字电视机顶盒,不但不能接收高清数字电视信号,连接收标清数字电视信号的效果都比原来普通电视接收模拟电视节目的效果差,这完全是给国家数字电视的发展引偏了方向,使中国的数字电视更难发展。

所谓的免费安装数字电视机顶盒,只不过是骗小孩上床,最后的成本费用还是要摊到电视用户身上。既然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是个好东西,为什么还要整体平移。下面我们不妨以广西有线数字电视整体平移为例,分析一下整体平移的好处。

根据报道,2006年广电部在中国西部最贫穷的省份广西投资22.9亿元,率先完成全省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其中由国家开发银行提供的10亿元中长期贷款,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则提供5亿元的短期流动贷贷款,负债200%。

由于是免费给电视用户安装数字电视机顶盒,广电部不可能免费提供高清数字电视机顶盒,最多只提供一个标清数字电视机顶盒。一个标清数字电视机顶盒的价格大约为500~600元,如果把前端设备的投资以及安装费用也算到电视机顶盒的身上,每个机顶盒的成本大约为800多元。这样,22.9亿元的投资可以安装286万个标清数字电视机顶盒。一般电子产品的折旧寿命为3~5年,这里对电视机顶盒的折旧率就按4年来计算,则每台每年的折旧费为200元。另外还需把银行的利息加上,假设银行的年利率为6%,每年的平均利息为52.5元。由此,可求得每台数字电视机顶盒每年的使用成本约为252.5元。

目前,广西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每月收费为22元,原来每月收费为12元,相对于平移后每月增加收费10元,全年增加收费120元;相对于每台数字电视机顶盒每年亏损132.5元,这还没有包括税收部分,如果把税收也考虑进去,则每年亏损大约为140元。当然,在边收费的同时也可以边还利息,最后估计每台数字电视机顶盒每年要亏损130元。

这还是比较理想的情况,如果有些有线数字电视用户经济比较困难,或者对数字电视收看效果不满意,他看了几个月或一年之后,就不愿意再往他自己的银行户头里面存钱了,有线数字电视台对他也没办法,最多只能对他停机。这种情况估计有10~20%。由此可知,广电部在广西投资的22.9亿元,再过100年也收不回本钱。

如果全国的1亿多有线电视用户都按这种方法进行有线数字电视整体平移,估计需要投资800多亿元,并且每年最少要亏损130亿元。这笔费用一般广电部是不会从自己的口袋里掏的,他也亏不起,最后亏损的是银行,但银行亏损的钱,实际上就是全国股民的钱,因为,银行亏损后他们可以不断地印钞票往里填充,并且这也是得到※※默认的,没有※※的支持,广电部门不可能获得银行贷款。

另外,由于目前高清数字电视节目源还很少,有线电视台只能把模拟电视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来传送,相当于最初的电视图像信号是用大卡车整体包装运送的,而现在是先把货物打碎,然后改用客车或出租车来运送,最后再打包变回原样,这样的图像质量不可能比原来更好。并且,有些有线电视台以及节目运营商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很多免费送的数字电视信号接收机顶盒,都是伪劣产品。根据国际标准,数字电视信号对模拟电视信号的采样比为4:2:2,即亮度信号每取样4个点,两个色差信号应该各取2个点。但很多机顶盒生产商为了节省成本,省内存,只按4:1:1的比率对模拟电视信号进行采样。因此,用这样的数字电视机顶盒来收看数字电视信号,图像质量会变得更差。

虽然有线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后可以多收几个台,但这并不是因为把模拟电视信号转换成数字电视信号后的功劳,因为原来模拟电视信号传输系统本身就可以传送最少70多个模拟电视节目信号,频率资源从来就没有用到极限。老百姓对整体平移意见也很大,他们认为这种整体平移的做法,与把你家的玻璃窗先打碎,然后再给你换个新的,最后还要向你多收钱没有什么两样。

由此看来,广电部门对有线数字电视进行整体平移,不管他的投资有没有回报,实际上对中国的高清数字电视产业发展一点都没有好处,因为数字电视机顶盒不可能代表高清数字电视发展的方向,这只能是一种技术倒退,和社会资源的浪费。

[/QUOTE]

[魔术 编辑于 2008-12-22 01:18]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
主题: 43
帖子: 2118
注册: 2008年9月
500套VCD节目,让松下SONY的电视机部门亏损咯。
起码,在中国让松下SONY没宰到钱。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
主题: 43
帖子: 2118
注册: 2008年9月
靠墙想了想

领导是英明有远见的
一二百套标清节目占的频率资源还不到一半

剩下空闲的大部分频率资源,可以直接上马16:9数字高清。

OMG领导们下了一盘很大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数字有线电视五百套VCD节目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