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Pentax的一些史料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2.8
主题: 70
帖子: 3245
注册: 2007年9月
《尘封的记忆 日本首台单反相机Asahiflex》

    照相机被发明设计以来,这个划时代的产物从结构到性能上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一百多年漫长的演变历程中,专业人士对“宾得”(PENTAX)这个品牌并不感到陌生,SMC镜头镀膜技术早已在业内有口皆碑,然而,宾得的缔造者日本旭·光学公司不但拥有着先进的镜头研磨技术,在相机的研制开发方面更具独到之处,为世界相机产业的发展做出了推动性的贡献。

    1919年11月旭·光学合资公司在日本诞生了,主要生产眼镜及镜头,它还曾经为日本小西六写真公司(Konica公司的前身)生产镜头。1938年旭·光学工业股份公司成立,生产光学测量仪器、望远镜及放映机镜头。1951年,松本三郎就任社长,公司在他的带领之下开始迈入了相机的设计制造领域,起初是以德国相机作为蓝本,1952年5月成功地研制出了旭光的第一台单反相机Asahiflex,这也成为日本的第一台单反相机,而在同一时代,佳能和尼康依旧在合作开发旁轴相机、美能达专注双反相机的开发。在日本相机的产业内,旭·光学公司的起步虽不及于其他厂家,但在技术开发方面却保持了他们的独特优势。

    Asahiflex在当时配置了1/20s的慢门(1/30s以下的快门速度被称为慢速快门)以及B门,而最高快门速度达到了1/500s,这在当时已经是非常先进的设计了。虽然第一代Asahiflex只生产了1年,但在当时依旧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宾得也计划把这款产品推向世界。随后的1953年旭光拿出了Asahiflex的改进版本Asahiflex IA,这款产品最大的特色就是搭载了闪光灯同步接口,不过第一版并没有采用标准的设计,因此并不被市场接受,于是旭光在1953年9月(也就是第一版本Asahiflex IA发布4个月以后)推出了著名的Asahiflex IA第二版,同时这款产品也正式向国际市场进军,特别针对美国市场,由于日本属于战败国,产品交由美国的一家公司来推出(算是战争赔偿的一部分),型号为Tower 23。

    主要规格:

    ● 相机类型:35mm焦平面单镜反光相机
    ● 镜头卡口:M37卡口
    ● 使用镜头:M37镜头
    ● 取景器:  反折射平凸集光镜腰平取景器、固定对焦屏
    ● 快门类型:机械式布幕帘横走式
    ● 快门速度:机械快门,1/20~1/500秒、B门
    ● 光圈驱动:全手动光圈
    ● 输片方式:手动输片(约360度)
    ● 测光装置:无
    ● 外观尺寸:144(宽)×75(高)×70(厚)mm(50/3.5镜头)
    ● 相机重量:647克(含50/3.5镜头)

    图:日本第一台单反相机  Asahiflex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相关标签: 佳能 尼康 宾得 Pentax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浏览:6359 回帖:22
第 1 页 / 共 1 页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2.292
主题: 24
帖子: 7022
注册: 2005年4月
年内主力装备
★ 2311BPN23C
NIKON D800E
NIKON D5
NIKON D3400
2311DRK48C
顶上来!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广东省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2.357
主题: 41
帖子: 4159
注册: 2007年1月
最近都是吵架帖,还是这些帖有营养.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653
主题: 4
帖子: 273
注册: 2009年10月
好贴,当然要顶,学习啦!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9.798
主题: 2
帖子: 2390
注册: 2009年12月
几十年了,SMC、LX、Z-1P、第一台单反......,宾得在我心里的印象久久,挥之不去,最后,还是进了宾家。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125.101
主题: 278
帖子: 21659
注册: 2001年10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我的帖子咋又转回来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1
帖子: 102
注册: 2009年12月
支持P家,尽在不言中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3.103
主题: 29
帖子: 1825
注册: 2006年7月
勒些都是※※了,现在的PENTAX可比不了当年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2.292
主题: 24
帖子: 7022
注册: 2005年4月
年内主力装备
★ 2311BPN23C
NIKON D800E
NIKON D5
NIKON D3400
2311DRK48C
经典要学习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2.61
主题: 120
帖子: 5354
注册: 2003年6月
把P家的经典贴又学习了一遍。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4.058
主题: 146
帖子: 2949
注册: 2005年8月
好帖!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2.8
主题: 70
帖子: 3245
注册: 2007年9月
《相机史上的技术“达人” 宾得相机史话》

    自照相机被发明设计以来,这个划时代的产物从结构到性能上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一百多年漫长的演变历程中,专业人士对“宾得”(PENTAX)这个品牌并不感到陌生,SMC镜头镀膜技术早已在业内有口皆碑,然而,宾得的缔造者日本旭·光学公司不但拥有着先进的镜头研磨技术,在相机的研制开发方面更具独到之处,为世界相机产业的发展做出了推动性的贡献。

    1919年11月旭·光学合资公司在日本诞生了,主要生产眼镜及镜头,它还曾经为日本小西六写真公司(Konica公司的前身)生产镜头。1938年旭·光学工业股份公司成立,生产光学测量仪器、望远镜及放映机镜头。1951年,松本三郎就任社长,公司在他的带领之下开始迈入了相机的设计制造领域,起初是以德国相机作为蓝本,成功地研制出了日本第一台35mm单镜头反光照相机—Asahiflex I型,并于1952年投产上市。在日本相机的产业内,旭·光学公司的起步虽不及于其他厂家,但在技术开发方面却保持了他们的独特优势。1954年公司首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快速复位反光镜的单反相机—Asahiflex Ⅱ,为以后单反相机的研制开发奠定了基础。随着1955年旭·光学商事股份公司的成立,象征着宾得产品开始迈向新的阶段。

    1956年,旭·光学公司把他们的产品带到了德国,首次参加第5届PHOTOKINA展览会,1957年又生产出五棱镜取景器的单反相机,为摄影师们创造出了取景器的新概念。五棱镜取景器使构图和取景也更加直观准确。此后,以“AsahiPentax”命名的商标正式启用,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PENTAX”, 在香港又被译成“宾得”。其由来就是英文的“PEN-TA-PRISM ”五棱镜一词,1960年,旭·光学公司开始创建小川工厂,两年后设在欧洲的销售公司也开始启动了。

    1964年,设计者们在取景器中的五棱镜上又加入了两个CdS测光元件实现了均衡的测光,于是(AsahiPentax)宾得SP型相机问市了,这是世界上最早的TTL内测光的单反相机,它不仅是当时相机技术的一大亮点,关键是确立了以后单反相机制造的发展方向。在今天看来这些可能不足为奇,几乎所有厂家都为相机装配了TTL测光,但对当时的相机制造业来讲却是个不小的创举,也的确让摄影者们感到了极大的方便。

    1969年,在公司创立50周年之际,推出了电子控制快门的中画幅相机(AsahiPentax)宾得67,把宾得的中画幅相机带入了电子化行列。所以宾得67上市不久就被日刊工业报社评选为“1969年度10大新产品”。 1971年宾得又推出世界上第一台具有光圈优先自动曝光的ES单反相机,这项技术的开创,意味着单反相机的技术进入了自动化的时代。同年,还利用宾得著名的SMC技术,生产出了SMC TAKUMAR超级多层镀膜镜头,这一专利技术有效地抑制了眩光,七层镀膜将每组镜片的反光损耗率降低至0.2%以下,SMC是“Super-Multi-Coating”的缩写,而今,此技术不光是运用在镜头的生产上,还广泛地用于滤光镜、机身内部光学元件和其他光学产品上。

    旭·光学公司在两年的时间里相继在香港、台湾成立了宾得相机生产工厂,同时在欧美地区建立了销售公司。1980年,为纪念公司创立60周年,旭·光学公司又推出了宾得著名的LX型高级单反相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电子、机械复合式快门单反相机。

    1981年,全球第一台自动对焦的单反相机宾得ME-F面市,此机型配备了自动调焦组件与调焦指示系统,特制出专用的SMC AF35-70mmF2.8镜头,自动、手动均可使用,并设有指示信号。为自动对焦单反相机的发展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向世人证明了自动对焦技术飞跃时代的来临。

    1983年,生产的宾得SUPER A型相机,因具备了多种曝光等先进功能,在当年荣获“欧洲相机大奖”;1984年,宾得645开始上市;198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动变焦的全自动相机宾得zoom70上市了,使宾得在电动变焦式袖珍相机发展领域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1987年,世界上第一台内置TTL自动闪光灯的单反相机宾得SFX推向市场,此机把自动对焦与TTL自动闪光功能相结合,这一成就更加完善了单反相机的自动化功能。

    1991年,宾得轻便相机的产量已突破了1000万台。就在轻便相机不断创造辉煌的同时,35mm单反相机的发展给关注者们带来了几丝疑惑,宾得Z系列的第一个型号Z-10单反相机也正是在这个时刻登场的,Z-10也是当时体积最为小巧、自动功能齐备、具有电动变焦的单反相机。同年10月宾得又推出了更高级的宾得Z-1型相机,宾得Z-1也是当时极为畅销的相机之一。

    几年来,宾得的单反相机和袖珍相机在日本和欧洲频频获奖,变焦轻便相机的产量也不断提高。1996年,公司各事业部门均取得了ISO颁发的“ISO9001质量认证书”。同年,宾得35mm单反相机MZ系列开始亮相了,其特点是小巧精细、实用简洁,其价格让更多的摄影爱好者所接受,在欧洲市场上受到了欢迎。随着以MZ-5为首的MZ系列单反相机成功面市,Z系列逐渐开始淡出宾得舞台,宾得35mm单反相机与普通消费者的距离却越来越近了。

    1998年,世界上第一台中片幅自动对焦单反相机宾得645N面市了,其多种灵活的功能、高超的智能化系统和与135相机基本相同的便利操作性,使中片幅相机自动化发展成为了新的流行趋势。

    目前,宾得67Ⅱ和645N在※※的摄影界显得人气更加旺盛,MZ-S则流露出宾得35mm单反相机在轻量化、高性能方面的探索和商业思路。而轻便相机更以其独到的优势在市场上走俏,频频问鼎轻便相机大奖。

    作为相机的生产厂商,旭·光学公司一边加强巩固自己的技术,一边也在同世界知名的电子公司开展着密切的合作。自1997年开始推出宾得EI-C90数码相机以来,几年之中已生产了几种不同款式和不同像素的数码相机。最近又接连上市了OPTIO330和OPTIO 430两款外型犹如烟盒大小的3倍变焦数码相机, 其中OPTIO 430采用了413万像素的CCD,除具备了多种拍摄功能外,还是目前体积最小巧的400万像素级高端数码相机之一。据了解,宾得数码相机的研制也要走向系列化的轨道。预计在不远的日子里,宾得数码相机的开发速度将要与它的胶片相机齐头并进。

    在世界相机产业第一大王国的日本,宾得产品在开发上始终是独树一帜,35mm单反相机与中画幅相机在技术上相互借鉴、共同进步,轻便相机也始终保持着他与众不同的设计理念。当今琳琅满目的相机市场中,在某种机型上有着出色表现,与同类产品相互竞争的品牌实在不少,可象宾得这样四箭(中画幅相机、35mm单反相机、袖珍相机和数码相机)齐发的品牌却并不多见了。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659
主题: 1
帖子: 316
注册: 2007年11月
出口转内销:http://www.xitek.com/info/showarticle.php?page=1&id=686;http://www.xitek.com/info/showarticle.php?id=688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2.8
主题: 70
帖子: 3245
注册: 2007年9月
《不贵的贵族!国内常见的宾得135老相机》

     宾得(PENTAX)是一家※※悠久的日本光学公司,本名ASAHI ,据称是日本贵族控制的企业,其产品富于个性、光学水平出众,在日本的相机企业里独树一帜。宾得以开放的镜头接口标准闻名,早期的TAKUMAR系列镜头使用的M42螺口是当时非常流行的镜头接口标准。其后宾得创立开放的K卡口标准,拥有众多厂家的支持。国内用家对宾得的135相机和镜头的了解不是很多,其产品购买也不是很方便,个中原因多多。随着国内二手摄影器材市场的发展和国内外交往的日渐方便,现在已经能够满足对宾得135系统相机和镜头青睐的使用者多年的心愿了。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国内市场上比较常见的宾得135系列(K卡口)二手相机和镜头,给打算选购PENTAX135相机的爱好者提供参考。

    宾得 K1000

  K1000是一台长寿而且著名的K卡口手动相机,曾经被转移到中国生产,并且被稍做改造延续生产了很久。作为经典机械快门的135单反相机,它只有简单的基本功能,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似乎过于简陋,然而做工和用料却丝毫没有俭省。因为简单也因做工严谨,这台机器以可靠性高著称,常被推荐给入门摄影者使用,即使在今天也还有不少人念念不忘它结实厚重的全金属机身和著名的空气减震机构。巨大的产量给这台机器提供了充足的二手货源,不过似乎因为它太过著名,价格上并不显得低廉。

    主要规格

    取景范围:    92%
    快门:        1 -1/1000秒,B门
    最高闪光同步:1/60秒
    测光方式:    ※※重点测光
    曝光方式:    手动曝光
    重量:        620克
    参考价格:    90新 1000元

    宾得 MX

  设计于70年代后期的MX是M系列最小的相机。这是一部使用横走布帘快门的全机械135单反相机,虽然使用电池,但那只不过是为测光表准备的。MX虽然小巧但是却有不少似乎专业机器才有的选件,可以更换对焦屏用来完成不同的拍摄意图——不过这些对焦屏今天很难再买到,可更换的后背也几乎见不到了。这台机器小巧的外形和金属机身的质感,博得了很多玩家的喜爱,成为把玩的首选,因此其二手价格在同档机器里也属于偏高的。

    主要规格

    取景范围:     95%
    快门速度:     1 -1/1000秒,B门
    最高闪光同步: 1/60秒
    测光方式:     ※※重点测光
    曝光方式:     手动曝光
    重量:         495克
    参考价格:     90新 1200元

    宾得 ME

  ME和它的衍生型号ME-SUPER是宾得的M系列里面的主力机型,也是目前宾得手动聚焦135相机在二手市场上的主力机型之一。ME的设计思路是一台简化的135单反相机,因此它的曝光控制设计非常独特,取消了手动曝光的选择,机器的曝光控制盘只有AUTO(光圈优先曝光)、1/100秒和B门的选择,类似的东德百佳(PRAKTICA)的BCA也是这种设计,这可能是为了当时满足那些拍旅游纪念照片为主的摄影者的需要。

    主要规格

    取景范围:     92%
    快门速度:     8 -1/1000秒,B门
    最高闪光同步: 1/100秒
    测光方式:     ※※重点测光
    曝光方式:     光圈优先自动曝光
    重量:         460克
    参考价格:     90新 1000元

    宾得 ME-SUPER

  从指标上看ME-SUPER在当时是一台定位不低的相机,它的电子快门最高达到1/2000秒,最高闪光同步也达到1/125秒,同时它还保留了1/125秒和B门两档机械快门。这台机器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它的快门速度调节盘却被别出心裁地改成了上下两个按钮,在当时是非常新颖的,不过有个疏忽就是机身上没有快门速度显示的装置,想知道快门的档位只能看取景器的信息,而取景器未设计照明装置,当光线昏暗的时候会感觉比较困难。不过作为一台金属机身的单反相机如此小巧,还是值得喜欢宾得135单反机器的玩家一试。

    主要规格

    取景范围:     92%
    快门速度:     4 -1/1000秒,B门
    最高闪光同步: 1/125秒
    测光方式:     ※※重点测光
    曝光方式:     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手动曝光
    重量:         445克
    参考价格:     90新 1200元

    宾得 LX

  作为宾得目前为止唯一的一部专业135单反相机,宾得公司在这部机器上倾注了巨大的心血。LX不但有结实的全金属机身、还有出色的防水防尘和抗震性能。LX拥有大量专业的附件,手柄、高速卷片马达、遥控器、闪光灯、8种可换取景器和12种可换的对焦屏、多种的可换后背,还有众多的版本(早期、后期、钛和纪念版、LX2000等等)。这部机器的一些性能指标在今天看来也是很高的,它的机械电子混合快门速度范围从125秒到1/2000秒,在没电的情况下其机械快门依旧能保持B门、1/75秒(X)到1/2000秒快门的正常运作,它的机械快门范围比当时很多的专业机都大。

    作为专业相机不可或缺的反光镜预升和以1/3EV调整的曝光补偿都是很专业的功能。OTF测光作为LX一项重要的功能,提供了比当时的其他相机更为精确的测光和曝光控制能力。OTF测光系统在取景状态下测光元件测量来自副反光镜的光线,以给出测光值。当预升起反光镜或者快门释放反光镜升起的过程中,测光系统测量来自快门帘幕的反光,而当快门帘幕开放之后则测量胶片表面的反光(当然这一过程是非常迅速的),这样的测光系统设计保证了拍摄全过程对光线变化的连续和精确测量,保证了测光的灵活和曝光的准确。这是当时绝大部分相机都不具有的功能,是宾得值得称道的一项创举。作为专业相机的LX是二手市场上的热门机型,与它同时代的其他专业135单反比它停产早而二手价格却不如它稳定,由此可见它对收藏和玩家的吸引之大。

    主要规格

    取景范围:     98%
    快门速度:     125 -1/2000秒,B门
    最高闪光同步: 1/75秒
    测光方式:     OTF※※重点测光
    曝光方式:     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手动曝光
    重量:         570克
    参考价格:     普通型90新 6000元

    宾得 SUPER A

  SUPER A投放市场之初就曾经获得过欧洲相机大奖。SUPER A机身的大部分外壳和部件使用金属材料,机身重量减小到490克。它是一部完全电子快门的相机,具有多种曝光方式,并且在镜头卡口上增加了电子触点,配A系列镜头可以实现机身对光圈的控制,满足程序自动曝光的要求。五棱镜顶部有白色的采光窗,用来照明取景器,当光线变得很暗后也可以按下镜头座底下的照明按钮方便阅读取景器内部的信息。

    机身上的小型手柄很大地改善了持机的手感,虽然机身不大,但是握持感觉舒适。这部机器还有一个很特别的设计是当装上胶卷以后,卷片的前两张快门速度都自动调整到1/1000秒。SUPER A即使在今天,也有足够的使用价值,在二手市场上很常见,价格不高,对于喜欢手动的相机且以用为主的玩家而言是个不错的选择。

    主要规格

    取景范围:     92%
    快门速度:     15 -1/2000秒,B门
    最高闪光同步: 1/125秒
    测光方式:     ※※重点测光
    曝光方式:     程序自动曝光、光圈优先自动曝光、速度
    重量:         优先自动曝光、手动曝光
    参考价格:     490克

    宾得 PROGRAM A

  PROGRAM A实际是SUPER A的简化机型,这是宾得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而提供的选择。PROGRAM A取消了取景器照明灯和过卷显示装置,机身的尺寸和重量基本保持和SUPER A一样,只是外观上有一些小变化:自拍灯设计得比较别致,成为机身上很醒目的一个亮点,五棱镜的外观也经过重新设计,增加了一层凸起,显得立体感更强,整体外观上要比SUPER A漂亮,而且价格也更便宜。

    主要规格

    取景范围:     92%
    快门速度:     15 -1/1000秒,B门
    最高闪光同步: 1/100秒
    测光方式:     ※※重点测光
    曝光方式:     程序自动曝光、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手动曝光
    重量:         490克
    参考价格:     90新 900元

    宾得 Z-1/Z-1P

  这是宾得第二代自动单反相机Z系列的顶级型号,宾得将这部出色的自动对焦135相机定位在准专业的位置上。这台相机充分考虑了人机工程的优秀相机,握持非常方便和舒适。Z-1/P可以兼容以往各个系列的镜头。宾得的设计师在相机上充分考虑了操作的便捷快速性,其曝光的超级程序选项是独特而又非常友好方便的功能。机身上的各个功能键设计得简捷方便,配合手柄上的两个拨轮,操作起来很容易。

    这部相机虽然是早期的单点对焦,但是得益于其有力的对焦马达,对焦速度很快。宾得把数据显示LCD液晶屏安装到了机顶上,非常有个性。令人遗憾的是Z-1没有设计电池盒/竖拍手柄。后来改进型号Z-1P在性能上有了较大的改动。目前这部机器已经停产,二手市场上也比较容易买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宾得设计最好的一部自动对焦单反相机,有机会一定不要错过。

    主要规格

    取景范围:     92%
    快门速度:     30-1/8000秒,B门
    最高闪光同步: 1/250秒
    测光方式:     多区域测光、重点测光、平均偏重测光、
    曝光方式:     程序自动曝光、超程序自动曝光、速度优先自曝光、手动曝光
    重量:         650克
    参考价格:     90新 2800元

    宾得 MZ-5/N

  MZ-5/N是宾得MZ系列的中坚机型,继承了宾得小巧的外观和类似手动相机的传统速度盘的设计,但对男士来说多少有些小,持机有些不太舒服,如果加上电池盒,手感会有改善。作为第三代自动对焦相机,它的对焦传感器较之Z系列有提高,但是相对较弱的对焦马达使得它的对焦性能总体上没有超过Z-1/P。MZ-5/N虽然没有特别突出的指标,但综合看却是一部比较成功的自动对焦单反相机,轻小的机身很适合旅行登山等携带。

     主要规格

    取景范围:     92%
    快门速度:     30-1/2000秒,B门
    最高闪光同步: 1/100秒
    测光方式:     ※※重点测光、点测光
    曝光方式:     程序自动曝光、光圈优先自动曝光、速度优先自动 曝光、手动曝光
    重量:         410克
    参考价格:     90新 1800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2.8
主题: 70
帖子: 3245
注册: 2007年9月
《宾得首款AF单反SFX 开创内置闪光灯先河》

    宾得公司1987年推出SFX,1988年推出改进型号SFXN。

    宾得是在佳能之后推出其AF单反机的,先在1987年推出SFX,后来又在第二年推出了其改进型机SFXN(N为New,即新型的意思),将原来的1/2000秒最高快门速度和1/100秒的闪光灯同步速度分别提高到1/4000秒和1/125秒,并加入了自动包围曝光方式,使之成为当时的中档偏高的AF单反机。在日本国内,SFX为SF-1,相应地,SFXN则为SF-1N。SFX是世界上第一架内置闪光灯的AF单反机。

    由于宾得是“五巨头”中最晚推出AF单反机的,所以在镜头卡口的设计上有许多经验可资借鉴。因此它的新型AF卡口是最完美的,与原来的K和KA型卡口完全兼容,使用手动聚焦镜头时,对AF单反机上的功能完全没有限制,除了自动聚焦外,可以充分发挥SFX/SFXN的全部功能。

    就AF系统而言,SFX/SFXN采用了所谓的SAFOX(感应能力强化光学补偿系统),增加了AF检测能力。SFX/SFXN属于当时的中上等水平,其AF速度比不少其他公司的AF单反机要高,例如用35-70毫米的变焦镜头时,从0.7米转到无穷远只用0.3秒,这在当时还算是比较快的。也具有单次AF和连续AF两种标准AF方式,但没有焦点预测AF功能和自动切换功能。用手动聚焦镜头时,还可以具备”陷井”聚焦功能。

    在曝光控制方面,SFX/SFXN的说明书列出了有九种,其中两种是与闪光摄影有关,一种为B门,除此之外,仔细分析,实际上只有标准的四种:程序自动曝光、光圈优先自动曝光、快门优先自动曝光和测光手动曝光方式。程序自动曝光又可分成三种:一种是三程序自动选择的所谓正常程序,与美能达α-7000的程序自动曝光方式类似;一种是运动程序,实际上是偏向于更高速快门;最后一种是景深程序,实际上是偏向于更小的光圈。但不具备程序偏移功能。例如使用50/1.4镜头,当曝光值为EV11时,选用正常程序的曝光组合为1/125秒和f/4;选用运动程序约为1/750秒和f/1.7;而景深程序则约为1/10和f/10。可见其差别还是挺大的。

    SFX/SFXN的闪光灯热靴的位置与众不同,设置在右手侧。其优点是使用外接闪光灯时,其整体的重心仍在右侧,便于握持;而且闪光灯与镜头之间的平行距离拉开了,有利于减少“红眼”现象。SFX/SFXN的内置闪光灯还能与外接专用闪光灯一起使用,并不像后来的一些单反机那样,加上了外接闪光灯后,内置闪光灯就不工作了。所以说,SFX/SFXN在闪光灯系统的设计方面还是有独到之处的。

    由于SFX/SFXN的右侧放置了热靴,因此将LCD显示面板移至取景棱镜上方,与大多数厂家设在相机左右侧的做法大不相同,而且大得多,并向后倾斜,操作者在阅读时不一定要将相机全放下。显示面板的全称为CENTIC(CENtral Information Cluster,中心信息群),显示的资料非常丰富,几乎是应有尽有,而且许多信息是用图形符号来显示,既使不懂英文的人也能猜出几分来。在正常程序曝光方式下,还能显示出相机选择的是标准程序、广角程序还是远摄程序,这是当时其他相机所没有的。另外当环境亮度低时,按下机背的曝光锁定钮“ML”,可以点亮LCD的绿色照明灯。

    SFXN在当时是本机功能比较多的单反机之一。除了常见的曝光补偿、自动曝光锁定、内置闪光灯和AF照明器之外,还有自动包围曝光、连续三张自拍、内置取景视度调节机构、闪光灯后帘同步等,这在当时是不多见的。如果能早一两年推出,很有可能会获得“欧洲相机”的称号。只可惜生不逢时,与SFXN同年面世的有美能达Dynax 7000i、尼康F-801和F4,与这些单反机相比,SFXN是要略逊一筹的。

    SFXN还有一点不足,就是在取景框内不显示光圈值,所以调节光圈时要将相机放下才能调节。因此在程序自动曝光方式下,使用者不可能从取景器中得知实际的曝光参数,只能从机顶LCD显示面板上读出,使用稍有不便。

    无论如何,SFXN仍是一样十分优秀的、很难击败的AF单反机,再加上可以使用K和KA型卡口手动聚焦镜头,当手动聚焦镜头的光圈大于或等于f/5.6时,还可以利用机内的焦点确认机构来调焦,所以对于业余摄影爱好者来说,它无疑是首选机种之一。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2.8
主题: 70
帖子: 3245
注册: 2007年9月
《重振雄风!新一代智能型AF单反宾得Z-10》

    宾得公司自1988年以后的几年间,没有推出过新机种,虽然原有的SFXN和SF7的性能良好,但是仍属早期的AF单反机范畴,除了自动聚焦以外,剩下的功能几乎是传统的。在当今焦点预测AF和分区式测光普遍流行的年代,宾得的AF单反机显得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尽管该公司仍属生产AF单反机的“五大厂家”之一,但在机种数量和采用先进技术上,宾得远远落后于Canon、Minolta和Nikon,却在AF变焦袖珍相机方面非常活跃,推出了近十款不同的AF变焦袖珍相机,给人的印象是宾得也许借鉴了Olympus的战略,将主攻方向改向变焦袖珍相机,而避免与另外三家公司正面交锋。但事实上宾得并不甘心,它毕竟是日本制造35毫米照相机的大厂之一。经过几年的沉寂后,宾得终于于1991年7月推出了这架具有智能化的新一代AF单反机Z-10。型号中的字母Z表示“变焦”(Zoom)的含义,即表明该系列的相机具有电动变焦功能。

     这是一架体现宾得所谓“交互式功能概念”的相机,即对于全自动相机来说,只有经过很少的操作步骤就能拍出所需的照片,才是最有效的。许多现代AF单反机尽管功能齐全和控制准确,但操作者必须遵循“相机的思路”来进行思考,即通过复杂的操作步骤才能设置到所需的参数或方式。而Z-10则反其道而行之,以尽可能少的操作步骤来达到调整的目的,并提高了用户友好程度,使拍摄者能自如地、更有效地控制相机。

    基于上述思想而设计的Z-10,其外形非常圆滑,可调节部件在具有多种曝光方式的相机中是最少的,连快门释放钮及总开关在内,只有五个按钮(另三个是超按钮“Hyper”、自拍钮和一只多功能桥形按钮)。

    尽管可控部件少,但Z-10却具有三种曝光方式,虽然在规格指标中只指出有两种方式,但其中的超按钮可用来实现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曝光方式的选择很简单,只要将镜头上光圈调节环调至“A”,就是程序自动曝光方式,调至数值位置就是手动曝光方式。快门释放钮后面的桥形按钮则用来选择快门速度。在手动曝光方式下,使用者选择光圈后,如果对选择快门速度心中无数,用拇指按一下在机背后的超按钮,相机就会根据光圈值和测光值给出合适的快门速度,与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方式无异。

    在AF系统方面,尽管Z-10只有单次AF一种方式,但它具有焦点预测AF功能,这是宾得第一次采用这种技术。除此之外,采用手动聚焦的K或KA型卡口镜头时,仍与SF系列单反机一样,具有陷井聚焦方式。新型AF系统采用了新研制的SAFOX Ⅱ AF测距组件,其总体AF速度比SF系列快30%,而且AF区域也扩大了30%。

    在测光系统,Z-10第一次采用了六分区测光方式,这种分区方式与Canon的六分区综合测光方式大同小异,但分区式测光只能用于程序自动曝光方式,在手动曝光方式下,只能使用点测光。

    为了配合电动变焦,宾得新生产了带变焦马达的FA系列AF镜头,同时对原有镜头卡口亦进行了改良,增加了两只电源触点,新型卡口命名为KAF2,与原有的KAF卡口是全兼容的。Z-10的电动变焦速度很高,如使用28-80毫米变焦镜头时,只用0.8秒就能从一端变到另一端;而用70-200毫米镜头则只用1秒。新型FA系列镜头的变焦是变速的,旋转速度愈快,变焦的幅度也就愈大。

    在变焦控制方面,Z-10上有两种方式:变焦剪裁(ZOOM CLIP)和影像放大倍率锁定,它是自Minolta Dynax 7xi之后的第二架具有自动变焦控制的AF单反机。Z-10的变焦剪裁功能实际上与奥林巴斯IS-1000上的焦点记忆功能类似,使用者预置某一焦距值,需要时可快速地变至该焦距进行拍摄。Z-10的影像放大倍率是任意选择的。

    为配合新型Z系列单反机而推出的FA系列变焦镜头的使用是比较方便的。在变焦环与聚焦距离指示窗之间出现”POWER ZOOM”字样时为电动变焦方式;将变焦环往机身方向一拉,变焦环盖住了上述字样,就变成了手动变焦方式。使用变焦剪裁功能时,将镜筒上的自动变焦开关拨至“AS”位置,按动机身上的“+”或“-”钮,直至变焦剪裁的符号出现,接着变焦至所需位置,再按下镜筒上的设定按钮,就记忆下镜头的焦距。然后可以按普通的变焦镜头来使用。需要时按动镜筒上的设定按钮时,镜头会立即回到所记忆的焦距处。

    宾得的SF系列单反机均有内置闪光灯,Z-10亦不例外,与外接闪光灯一起,还可以实现分光闪光。为配合Z-10,Pentax还推出了一支新型变焦闪光灯AF330FTZ,与以前的AF400FTZ一样,具有后帘同步功能。

    在制造技术上,Z-10的取景器为“五棱反光镜片”式,由多片高反光度的银色镀膜镜片组成一个“空心”的五棱镜,从而使整机的重量减轻,再加上一套“双重非球面取景目镜”,使取景器的颜色及线条不失真。

    总的说来,按现在的标准来看,Z-10的功能是不多的:三种曝光方式、曝光补偿等。Z-10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如不能手动设置胶卷感光度、取景信息中没有快门速度和光圈值显示等,从总体指标来看,并不比SF7强。实际上,Z-10是后面推出的Z-1的简化型机,故功能不多。Z-10最大的特点是改进了AF系统、具有影像放大倍率锁定和变焦剪裁功能,还是比较适合业余人士使用,但更适合于作为一架家庭相机。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2.8
主题: 70
帖子: 3245
注册: 2007年9月
《紧凑而坚固的专业机 宾得LX黄金版相机》

     宾得LX单反相机是日本旭光学公司(宾得公司)1980年为纪念建立60周年而推出的,它的命名是来自罗马数字符号60,这款专业相机以机身的精巧、牢固耐用等特点而独具魅力,赢得了世界上众多职业摄影师们的赞誉和拥戴,这也是它长期在市场中畅销的原因。2001年5月,当最后的500台LX相机下线后,宾得公司随即宣布终止这款相机的生产。

    1980年,在尼康公司发表了第三代专业机F3后不久,旭光学公司推出了它的专业级相机LX,这震惊了摄影界。同时,这也是为了纪念宾得60周年。但它不仅仅是纪念品这么简单。LX的诞生是经过详细筹划的,它展示了宾得在相机领域的精华,形象和研究(发展)成就。它所含有的一些创新理念和设计被后来的照相机广泛采用。它被证明是一个成功的摄影系统。LX的生产持续了17年,受到了全世界使用者的赞赏,并且使得宾得在专业摄影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LX被认为是最紧凑,最坚固的专业相机,同时拥有最好的密封结构(注:不防水)。LX先进的密封构造防止了沙,尘和雨水的侵入,使它能在恶劣环境下工作。机身由铝合金铸造,坚固耐用。紧凑轻便的机身是人类工程学的结晶。全金属机身,顶盖和底盖更是用铝合金材料特别为LX铸造的。这种材料既比锌轻,而且比塑料和碳纤维坚固得多。因此,为机身提供了强大的防撞能力而没有增加重量。同时,为了防止各种腐蚀,在其表面还覆盖了一层铝。这样,即使外层覆盖物受到损坏,机身依然有坚固的外壳。

     LX装有电子机械混合横走式钛帘幕快门,即使在零下30C°和无电情况下,仍然有多档机械快门可以使用。多重曝光装置能回到任何一张进行多重曝光,这适合每天繁忙工作的专业摄影师使用。在测光方面,它使用了革命性的“综合直接测光系统”,理论上提供了完美的自动曝光。它的综合直接测光(简称“IDM”)系统为摄影师提供了准确、即时的自动曝光控制,范围从125秒到1/2000秒,无论使现场光还是闪光灯摄影。

    为了适应不同情况下的摄影需要,LX系统提供了超过50支SMC宾得镜头,分为3个系统的8种可更换取景器和12种可更换对焦屏。另外,还有高速卷片马达,低速卷片器,红外线遥控装置,TTL专配闪光灯,微距及近摄附件等。LX系统为许多摄影领域的开发提供了方便。

    每种专业相机都有独到之处。宾得LX能经得住将近20年的时间考验,当然有它独特之处。(它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尼康F3和佳能F-1n,以及后来的奥林巴斯OM-3和OM-4)。它的某些设计是新颖和首创的,但最重要的是它充分运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先进技术,创立了具有宾得特色的专业相机系统。

    首先,当然是体积和重量,这也是宾得的强项。专业相机就一定体积庞大吗?当装配上马达卷片器后,这是毫无疑问的。宾得LX在所有专业机中是最轻和体积最小的。符合那些既注重功能又注重体积的摄影师的要求。

    其次,无论摄影师怎样想,测光和曝光控制是很重要的方面。LX装有适用范围广的综合测光系统(这并不是模仿奥林巴斯首创的TTL/OTF测光,而是超越了它,走在了80年代初的自动曝光系统的前列,并把它发展为闪光自动曝光)。在自动曝光的情况下,测光范围是EV-6.5-20,而且在锁起反光镜后自动曝光仍然能进行,或者唯一的遗憾是不能象F-1n那样可以作局部测光和点测光。

     接下来是耐用性问题。如前所说,LX拥有最先进的密封系统,每个主要接口和可能进尘进水的地方都作了特殊处理。除此以外,它还装有无需电力的混合快门。像F-1n一样,拥有很宽范围的机械快门,并不象F3那样只有一档机械快门。这样可以应付各种电池没电的情况。

    其它方面就跟别的专业相机系统一样,拥有高速马达,近摄附件,遥控配件等,但最为值得称道的是它的取景器系统,即使在90年代的今天看来,它也是很新颖的。它共有8种可更换取景器,包括有眼平取景器(3),腰平取景器,放大腰平取景器和三个系统不同系列的取景器。45度取景器(FD-1和FD-2观景窗)属于FB-1取景器系统。FC-1观景窗提供了60mm的高视点和180度的旋转,无论是腰平取景还是眼平取景都很方便。所有的取景器都能配合12块对焦屏使用,以应付各种拍摄情况。取景器资料包括有光圈系数,快门时间,闪光灯就绪信号,曝光警告等,这都通过三色LED显示。无论使用何种对焦屏,都不影响资料显示。

    除了以上这些外,还有其他一些细微之处的设计也是很新颖的。例如LX独一无二的设置了特殊的无线时钟后背(Watch Data LX),能够打印时间和通过手写板在照片的角上写字。而且,宾得系统中含有增距镜,微距接圈甚至是6×7镜头适配器,为使用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还有就是背带的设计。另外就是取景器FA-1,FA-1W和FA-2设有屈光度调节,并且能更换取景器。而最值得称道的是自拍,景深预视,反光镜锁定三者合一的操作。有些新颖设计在M系列中已被采用,比如方便的胶卷卷片设计(但这个宾得的独特设计使一些非宾得用家在第一次使用时百思不解)。

    综上所述,可见宾得LX的魅力所在:机身紧凑,重量轻,坚固耐用,无可挑剔的测光,配合一些附件系统的独创新颖设计。

    为了纪念宾得LX销量突破一千万台,宾得公司于1981年3月16日发布了这款全球限量300台的LX黄金版,其中在日本国内销售200台,其余的销往国外,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都被卖出去了,其中还有一些作为宾得摄影大赛的奖项颁给得奖者。该款相机使用木质包装盒,上面印有1981年的标志和1000万的LOGO。

    这部相机采用18K镀金与蛇皮(一说为蜥蜴皮)装点整个机身,同时配以一颗同样风格的镜头,每台机器都有一个编号,从001至300,当年上市时候的价格高达850000日元,在当时也是价格不菲。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2.8
主题: 70
帖子: 3245
注册: 2007年9月
《为了忘却的纪念 宾得相机经典机型回顾》

    宾得的前身为“旭”光学株式会社(英文名Asahi,以下简称旭光),是诞生于1919年的老牌日本相机、镜头厂商。在宾得漫长的相机制造史上,创造了无数的世界第一,第一个将多层镀膜技术应用在民用镜头上的厂商、第一个推出TTL自动对焦相机的厂商、第一个单反产量超千万的厂商、第一个推出自动对焦中幅机的厂商……到今天被HOYA并购,所有荣誉都归于平静。然而回顾这些光辉※※时,仍让人心潮澎湃。

史前时代

  二战后,鉴于单反相机在欧洲市场蓬勃发展,旭光决定模仿,于1945年开始其第一台单反相机的研制,而7年后的1952年5月,旭光的第一台单反相机Asahiflex正式发布,这也成为日本的第一台单反相机,而在同一时代,佳能和尼康依旧在合作开发旁轴相机、美能达专注双反相机的开发。

    Asahiflex在当时配置了1/20s的慢门(1/30s以下的快门速度被称为慢速快门)以及B门,而最高快门速度达到了1/500s,这在当时已经是非常先进的设计了。虽然第一代Asahiflex只生产了1年,但在当时依旧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宾得也计划把这款产品推向世界。随后的1953年旭光拿出了Asahiflex的改进版本Asahiflex IA,这款产品最大的特色就是搭载了闪光灯同步接口,不过第一版并没有采用标准的设计,因此并不被市场接受,于是旭光在1953年9月(也就是第一版本Asahiflex IA发布4个月以后)推出了著名的Asahiflex IA第二版,同时这款产品也正式向国际市场进军,特别针对美国市场,由于日本属于战败国,产品交由美国的一家公司来推出(算是战争赔偿的一部分),型号为Tower 23。

    Asahiflex IA可以说在国际市场上大受欢迎,因为其价格低廉且成像质量相当不错。在当时35mm单反市场才刚刚确立,单反相机的技术很多还是使用着120甚至是4×5规格相机的技术,而这些技术并不适合35mm单反,因为35mm单反希望同旁轴取景的35mm相机一样使用便捷。当时的35mm单反相机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无法完成快速的拍摄,因为当时的过片方式还是旋转式过片,且反光板在升起之后需要手动下降才能继续取景拍,也就是说当时的反光板采用了非目前主流的瞬回式设计设计,而旭光在这里再次成为明星。

    1954年11月,旭光拿出了全球第一款反光板瞬回的单反相机Asahiflex ⅡB(美国型号Tower 24,当然也有采用同老Tower 23一样镜头的版本,同样标注为Tower 23,但已经是瞬回反光板了),这款产品的推出也标志着日系相机全面进军国际市场,同时也为今后的日系单反相机奠定了技术基础。

    M42螺口时代

  1957年的5月,对于35mm单反相机来说绝对是值得一提的一天,旭光拿出了全新的Asahi PENTAX单反相机,Asahi PENTAX成为全球第一款使用五棱镜取景的单反相机,一改之前复杂难用的腰平取景器,并且Asahi PENTAX采用标准的M42罗口设计,不但可以使用旭光高素质的Takumar镜头,也可以使用欧洲生产的M42罗口镜头。并且这也是旭光第一次在产品上使用PENTAX的字样,Pentax源于“pentaprism”和“Reflex”两词,意思就是五棱镜+反射。而Pentax的品牌真正开始被人所接受,而旭光也是全球第一个结合了五棱镜+瞬回式反光板的相机,为今后单反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在一段时间内,旭光成为全球产量最大的单反相机厂商,同时在日本自然也是龙头老大,旭光在新技术的使用少毫不吝啬,1964年7月,Asahi PENTAX SPOTMATIC正式推出,这是全球第一款搭载TtL(Through The Len 通过镜头)测光方式的单反相机。而TTL直到现在也是标准的单反测光方式。很快旭光的业务越来越好,1966年的时候,旭光成为全球第一个推出单反相机超过100万台的厂家,而其它很多厂商在当时的累计单反销量很少超过30万台。

    1971年,旭光再次把TTL测光发挥到了极致,完成了全球第一家程序化TTL自动曝光的相机--SPOTMATIC ELECTRO。

    同年宾得开始采用Super-Multi-Coated(超级多层镀膜)来制造自己的镜头,这也是全球第一批使用多层镀膜的镜头,而今后旭光的镜头都会标注上SMC的字样。

    K卡口时代

  宾得K系列,1975年,宾得终于抛弃了陈旧的M42卡口,转向生产K卡口相机,在1975年这一年以内就推出了K2、KX、KM、K1000四部机器,M42时代正式终结。

    宾得MX,生产年份:1976-1985,经典的全机械相机,小巧精致、结实耐用,但似乎有点生不逢时,因为它在七○年代早期,已经有尼康的F2、佳能的F-1两部顶级专业机型,而到了七○年代中期,主流市场已经向电子化的半自动相机过渡(具备光圈优先自动曝光等功能),如佳能的AE-1、A-1,美能达的XD-7、奥林巴斯的OM-2等。

    虽然旭光在单反领域创造了无数世界第一,但是其经营理念却成为公司发展的最大绊脚石,起初旭光太过倚重于自己的M42镜头,没有及时推出后组更大的镜头,这样就限制了诸如大光圈镜头、镜头光圈联动等结构的搭载,即使是旭光后来推出的支持TTL测光的机型,由于需要全开光圈测光,然后再把光圈收缩到需要的位址,这就让快拍几乎成为不可能,而同期的尼康和佳能则在这些方面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也为今后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宾得LX,生产年份:1980-2001,宾得在1980年为了纪念成立60周年推出的手动专业机,宾得※※上最经典的机型。在各公司旗舰产品中,LX是唯一一个没在生产线上制造的相机,而是在宾得的光学研究所用手装的。因为LX采用了当时不能上线的密封技术。而在那年代,连尼康F3都没有作密封处理。另外该机是混合动力快门,即电子和机械双快门(跟现在的尼康FM3A同一类型)。电子负责AE、无极变速,机械快门在零下30度、或没有电源时正常运作。这几点代表当时世界最高水平。

  LX推出过四个特殊版本,包括一个黄金版、两个钛版,以及一个在2000年纪念LX诞生20周年的LX2000。

    宾得ME Super,生产年份:1980-1987年,宾得当年的半自动相机畅销机型,可实现光圈优先曝光,小巧结实。而且宾得从这部ME Super开始,取消了机身上的AHSHI标识,只保留了PENTAX。

    宾得Super A,生产年份:1983-1987年,83年欧洲相机大奖的获得者,一如宾得的风格:小巧漂亮,操作也非常简便,但功能较少,取景器较暗,反光镜振动也比较大。

    1981年宾得推出Pentax ME-F相机,这是全球第一款TTL自动对焦单反相机(镜头马达驱动),而尼康到了1983年才有类似的尝试(F3AF),佳能更晚1985年(T80)。而1981年旭光更是迎来了全球第一个生产单反数量达到1000万台的厂商,而当时的尼康和佳能的产量相比旭光实在是少得可怜。

    然而进入AF时代后,宾得逐渐被佳能、尼康淹没,虽然ME F在自动对焦尝试上是世界最早,但直到1987年才推出成熟的AF机型,此时已经落后它的主要对手:尼康、美能达至少一年以上……而同样是87年推出自动对焦系统的佳能,我们知道,那是革命性的。

    KAF/KAF2时代

  宾得SF-1,生产年份:1987-1988年,全球第一款搭载TTL自动闪光控制的单反相机。

    宾得Z-1,生产年份:1991-2000年(Z-1至1994年停产,由Z-1P接替,但两者区别不大),当时宾得最高端的机器,快门速度高达1/8000秒,设计上有独到之处,如强调不应该过分依赖机器,在自动拍摄过程中摄影师可随时干预相机动作,提出了“超程序”、“超手动”等独特曝光模式,以及按镜头最佳光圈优先的MTF曝光模式。此外也具备高端机型的结实、用料出色等特点。

  虽然如此,但Z-1比起其它厂商的专业机型仍有一定的差距,如取景器亮度不够,机身密闭性不好等

    宾得MZ-S,生产年份:2001-?宾得最后一部顶级胶卷单反,宾得数码时代过渡的产物,宾得曾经有一部基于MZ-S的全幅数码单反计划,但最终胎死腹中。MZ-S的思路和其它厂商不太一样,它没有太过繁复、但又不常用的功能,把基础功能强化后加上一个镁合金外壳,得到一个小巧、结实的MZ-S,对于实用主义者而言,这就是完美。

    宾得*ist,生产年份:2003-?年,有史以来最古怪的相机命名方式,宾得最后一部胶卷单反,改进包括全新的对焦系统、有史以来最小巧的机身、先进的测光、完善的自定义功能、超大的背部LCD等。但这部机器的主要目的其实是为宾得接下来推出的数码单反提供原型机,本身的意义已经不大。

    
数码时代

  宾得曾经有一部全幅的数码单反!不是吹的,只不过最终胎死腹中,时间是2001年2月。从图片上看,这家伙的完成度已经非常高,但不知道是不是飞利浦的CCD有缺陷,在使用同一块CCD的contax N Digital死翘翘后(2000年七月上市),宾得这部连名字都还没有的全幅单反放弃上市。

    被那个夭折的全幅单反折腾个半死之后,宾得终于在03年推出它们第一款成熟单反:*ist D。这部有着史上最古怪名字数码单反的出现让人眼前一亮:当时最轻最小的机身(仍然是金属架构、防尘防水)、主流的600万像素CCD、先进的测光对焦系统,对宾得老镜头的完善支持……除了LCD太小,其参数到今天仍不算太落后。

    *ist D之后,宾得推出了*ist DS、DL、DS2、DL2……不过都都是*ist D的简化、再简化版本,意义不大。直到宾得重新以传统方式命名的K系列数码单反面市。

    宾得K10D,生产年份:2006-?年,宾得呕心沥血之作,比起早前*ist系列的机器,像素总算上升到了1020万。更重要的是,新开发的图像处理器的模数转换为22bit(一般机器仅为12bit)。宾得的SR CCD防抖动技术也应用到了这部机器上,另外放大率0.95x、视野率95%的取景器,防尘防滴的机身,独特的ISO优先、光圈+快门优先曝光模式也让我们兴奋不已。

    宾得镜头

  Takumar:从早期的Asahiflex机型以及Asahi Pentax和Asahi Pentax S机型的配套镜头开始,一直到宾得推出K卡口系统为止,包括传奇的SMC Takumar,Takumar镜头经历了所有人间辉煌。直到今天,M42螺口的Takumar镜头仍是二手市场上的抢手货。

    SMC:Super-Multi-Coated、超级多层镀膜的缩写,宾得是第一个将这种技术应用在民用镜头上的厂商,据说是和蔡司一起捣鼓出来的,日子是1971年,几个月后,蔡司也推出了采用类似技术的镜头,名号是T*。SMC最早应用在Takumar镜头上,此后转向K卡口镜头。到了今天,SMC已经脱去耀眼的光环,在宾得最低端的镜头上,也能找到SMC字样。

  而说到SMC,虽然宾得有数不清的牛头,但最近几年最著名的就要数三公主了,它们都属于宾得的“Limited”系列仿古镜头,包括31mm f/1.8、43mm f/1.9、77mm f1.8。虽然叫做Limited,但严格上说并不算是限量镜头,但供应量的确不高。

    总结:

  看了上面这么多相机,相信大家对宾得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其实除了135画幅相机,宾得在中幅机市场也颇有建树,PENTAX 645曾经是欧洲时尚摄影师的标准装备,而645N则是世界上第一台自动对焦中幅相机。此外,宾得的6×7相机也非常著名,不过这些东西离普通消费者有点远,不在此赘述。

  最后引用一句名人的话总结宾得的※※:牛x到极点!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2
帖子: 32
注册: 2009年3月
那个黄金版真拉风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2.8
主题: 70
帖子: 3245
注册: 2007年9月
《名机回顾:宾得首款专业相机LX历代版本》

    1980年日本旭光学在迎来它创业60周年之际,发表了它的第一台具有专业规格的35毫米照相机LX。在此之前旭光学对于35毫米相机系统的开发始终是针对高级业余用户的.在60年代它已经在中画幅相机领域开发出针对专业人员使用的宾得6×7相机,为了在35毫米领域也同样能够实现这个目标,旭光学于1972年开始着手开发LX相机。

    与以往相机不同,LX相机具有以下几项特征:

    (1) 实现世界第一台具有完全密封构造的小型与坚实的机身.在机身的上下盖板以及快门轴,回片轴等等部位采取完全密封结构,最大限度地防止尘埃和水汽的侵入.采取压铸铜铝合金机身骨架以及特殊铝合金上下盖板,在保证一定的强度下有效地降低机身重量。

    (2) 具有高精度的IDM测光与曝光系统.使用位于镜箱底部的测光系统,在正式拍摄前通过位于主反光镜后面的辅助反光镜进行测光与显示;而处于正式拍摄过程中直接接受来自胶片的反射光,实现高精度的曝光控制.值得特笔的是它能够获得长达125秒的长时间自动曝光.这样的特性即使在今天依然是独一无二的.LX的反光镜系采用15层镀膜的半反光镜方式,其反射率为85%,余下的15%穿透反光镜通过辅助反光镜进入测光元件.当前帘快门动作开始後LX的测光系统开始工作,为了保证与胶片表面相同的反射率,在它的快门帘上印刷白色点阵图案.由于该机特殊的底部测光系统,使得它即使更换机顶也不会给测光带来误差,这特征与其他采用机顶测光方式的相机很不相同。

    (3) 该相机采用混合式快门系统,在1/75秒至最高速度的1/2000秒采用机械式快门,能够保证低至零下30度依然正常工作;而在1/60秒以下则采用电子快门.对此同年诞生的F3则仅仅拥有1/60秒一档紧急机械快门.此外采用高精度的卷片纪录方式,能够精确地回片实现任意位置的多重曝光。

    宾得LX Gold黄金版

    在LX上市的第二年的1981年11月,旭光学终于实现了它的35毫米单反照相机总销量1000万台的目标,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家相机制造公司达到这个目标的.为此它们推出了LX的黄金版以示纪念.该机身的金属外壳部分采用具有光泽的24K镀金,而机身中间部分则采用现在被禁止使用的天然鳄鱼皮饰.同时配套推出的50mm/1.2也是采用24K镀金与鳄鱼皮饰.相机皮套则采用幼牛皮制作,收藏箱则采用优质桐木,内置专用手套以防止柔软的镀金表面受到划伤.该款相机限定生产300套,制造号码也是采用达到1000万只塔库玛镜头的罗马数字XM为字头,编号为XM001--XM300,价格为一般版本LX的5倍。

     宾得LX Titan钛合金

    旭光学在纪念它的创业75周年之际,限定于1994年6月21日至9月20日发行了1000台的钛金属外壳版本.取景器顶部,上盖板与下盖板采用金属纯钛制作,表面实施氮化处理提高耐磨性能.机身的颜色仅有一种为银色,刻印有75周年纪念字样的特制手带配合上市,价格约为通常版本的1.5倍。

    宾得LX Limited限量版

    旭光学在1996年6月为纪念LX上市15周年发行了300台这个限定版本.与PENTAX LX Titan一样在机顶和上下盖板采用了金属钛制作,所不同的是表面进行了黑化处理,仅仅提供黑色版本。机身的皮饰采用天然牛皮,并在右肩部正面刻印有"TITANIUM"字样。

     旭光学在2000年6月为纪念新世纪的到来发行银色机身限定版本.同时配套推出的SMC-A50mm/1.2也将调焦环更改为金属制.这是LX最终的特殊版本,因为一代天骄LX终于在次年终止生产,圆满完成了它长达21年纵横四海的※※使命,也是制造时间持续最长的35毫米单反照相机。

    图:宾得LX Gold黄金版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2.8
主题: 70
帖子: 3245
注册: 2007年9月
《M42史上的里程碑!小叙宾得"Spotmatic"》

    我自从三年前进了第一台 M42 单反相机富士AZ-1之后,就对这罗口相机一往情深,一发而不可收拾。先后进了各个牌子的不下几十台相机。当然也出了不少。有的时候是为了玩其他的东西出,有的时候是看到了成色更新的。总之是一直折腾到今天也没停过。但是只有一台相机进了就没出过,它就是 Honeywell Pentax Spotmatic。

    这部机子就是著名的 Pentax Spotmatic 在美国的销售型号,简称 SP。Honeywell 于 1959 年取代了先前的经销商 Sears, Roebuck & Co。从此直到 1975 年所有 Pentax 的单反相机在美国由 Honeywell 经销的全都打上 Honeywell 的名字。这个做法我很喜欢,如果当年的日本相机在中国的销售也可以同样做法的话,那我们今天就可以看到二手市场上有凤凰尼康,或者海鸥佳能?呵呵,还挺好听的名字。但是在中国并没有发生过。可见我们的自我保护能力还是比美国弱。不过除了※※的保护政策外,更重要的是 Honeywell 公司的电子技术设计生产能力也很强并且拥有诸多专利。和 Pentax 的合作可以让自己单子技术通过 Pentax 单反相机得到更好的应用和发展,可谓双赢!并且因此还诞生了一款只在美国销售的 Honeywell Pentax SPIIA 形相机。此机装备了 Honeywell 专利的机身内置闪光灯自动测光系统。

  Spotmatic 是史上第一台具有实用意义设计的机身内置透过镜头测光(TTL)的单反相机。它诞生于 1964 年。在那之前人类使用单反相机的测光标都是外置或者内置但不是透过镜头测光的,给使用带来了很大的不方便。Spotmatic 的上市宣布了一个新时代的诞生。直到今天,我们在生产单反相机的时候测光的光路设计还是基于 40 年前的 Spotmatic,可见此机对日后的单反相机发展的深远影响。

  看这架相机的名字,大家可能会认为它是一台有点测光的相机。Spot 即点的意思。在摄影领域我们说点测光的时候就是 Spot Metering。实际上 Pentax 在设计它的时候起初的确是用点测光的。但在即将推出之际非常聪明的改成了平均。这时已经来不及改名字了。当时点测光很时髦,但毕竟这是一台普及型的相机。点测光对于非专业用户还说用起来并不方便。多亏了老 P 在做了很多错误的决定之前还是做了这个正确的决定。不但让 Spotmatic 在技术上具有划时代意义,而且在市场运作上也名垂青史 – 它是第一个销量突破 100 万台的系列。

  好了,※※就说到这里。没办法,老 P 就是有※※,想不说都不行。

  我之所以一直保留这台相机,不但是因为它的※※意义,也是因为它是个非常好用的相机。它的个头实际上并不大,比 70 年代的很多机身都还小一些。所以看得出老 P 在那个时候就想做比其他家小的东西。如果你要是用过之前的 H/S 系列的相机,你就会发现 Spotmatic 实际上保留了他们很多的影子。拿下那个冷靴从后面看就看到棱镜的外形和 H1a 几乎就是一模一样。

    60 年代的相机,真的是真材实料,结实的没得说,同时又非常精致。如此的材料和工艺水准也只有 Yashica (指日系 M42 家族)。它配备了机械横走布帘焦平快门,1-1/1000s。闪灯同步 1/60s。收缩光圈测光。测光钮在镜头左面,要上上推就可以收缩镜头光圈同时测光表启动。取景器内右方追针在正负号之间显示。指针大,看的很清楚。微棱对焦屏。很多人认为裂像更好,但必须是光线比较强的时候才好。那个时候的镜头进光量不大,对焦屏也不是很亮,所以用微棱才更合适。

    相机没有过多的功能,都是最基本的,实际上也是最可靠的。这个系列一直畅销多年,也证明了它的极度可靠性。Pentax 的另外一台畅销相机 K 口的 K1000 到今天也还在生产也证明了这一点。相同的例子还有 Nikon 的 FM2。在美国 K1000 一直都是学校里摄影课程里老师用的和推荐学生使用的机型,原因就是基本和可靠。如果是我就肯定推荐使用 Spotmatic。因为除了上面两个原因,还有就是有更多的罗口镜头和收缩光圈测光的※※。我想我的建议不会被采纳,因为那是我所感兴趣的而已。

    看看底盖上也是非常简练。电池盖好像比其他的机子小。大小很象现在的 1.5v 纽扣电池。可是不是。它用的是 1.3v 的 PX400 那种小型水银电池,和我的另一台罗口机子 Fujica ST701 一样。这种电池在北美现在只有德国的一个牌子可以买,巨贵!

  真的要我说说这台机子有多好或者有多特别,实在也是没有。如果不用它你就无法喜欢上它。合适的体积,简洁的功能,舒服的使用,踏实的感觉,永远也不出问题的可靠,不是很炫耀的外观…… 这些都是让我爱不释手的理由。也许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真的是要用过才会知道。

  差一点忘了,和这部机子同时推出的 Super Takumar 还是非常值得一表,也是 SP 魅力的一个很大的成分。Takumar 从最早期的 Asahiflex 开始,到 H 系列的 Auto Takumar。再到 Super Takumar 的时候已经是多于单层镀膜。当然到后期的 S-M-C 和 SMC Takumar 的时候多层镀膜工艺和技术才告成熟。无论如何,Super Takumar 虽然在镀膜上不如后面的,但制造质量比后面来得好。而且有一些比较有尝试性光学设计是后来没有的。如我的这台机子上的 55mm 1.4 镜头,是早期的 8 片结构。在光学上校正的更好。但后来被 7 片的设计所取代。综合表现虽然还是后者好,但在象场校正上前者更好。

    很多人都问 Super Takumar 比后来的多层镀膜的那个更好。实际上是要看目的的。如果拍黑白居多,用 Super Takumar 会更好。如果拍彩色多一些,特别是反转片的话,当然多层镀膜的会更好一些。事实上这些差别并不是十分的明显。作为爱好的话,我就用前者好了,拍出来的彩色片子也挺好的。或者更确切的说片子有一种我非常喜欢的味道。嗨,实在不要太相信象“味道”这样主观的词。没办法,喜欢本身就是主观主义的表现。正是因为有主观和客观的这一对矛盾,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的色彩斑斓。

  拥有一部相机能达到你的使用要求,同时又喜欢,岂不两全其美?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2.8
主题: 70
帖子: 3245
注册: 2007年9月
《体现“交互式功能概念” 宾得顶级机Z-1》

    这架于1991年10月推出的Z系列顶级机实际上是与其简化型机Z-10同时设计的,是一架完全体现“交互式功能概念”的相机。Pentax的设计师们认为:尽管市场上已经有了许多功能繁多的高级全自动单反机,但是操作非常复杂,必须经过几个步骤才能设置到所需的方式或参数上,这样就会贻误拍摄的决定性时刻,从而不能反映出拍摄者的意愿。所以许多摄影师总是信赖于手动控制而不敢过份依靠各种自动功能。

    然而,对相机实行全手动控制则要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而实践经验的获得则常常需要多年的不断学习才能得到。因此Pentax生产了这套所谓的“人类优先”的相机系统,以高度自动化来沟通人与计算机控制的联系,同时也不乏灵活的控制性能。其表现在于在任何时候,拍摄者都可以干预相机的自动化功能,能够及时地改变参数设置。

    这架高度自动化的AF单反机的核心部分是所谓的“智能化电动变焦”系统,与之配套使用的是新型FA系列AF镜头。当然还可以使用旧有的AF镜头,但丧失了电动变焦功能。使用FA系列变焦镜头时,通过旋转变焦环的速度来控制变焦的快慢。变焦控制分成三个速度,旋转越快,变焦的速度也就越快,从而使构图更为快捷。

    与SFXN相比,Z-1最为明显的变化是提高了AF系统的性能。它采用了改进的SAFOX II型AF系统,AF速度比SFXN快50%,并加大了AF区域约30%(在聚焦屏上为3.2×4.2毫米)。Z-1依然像Z-10具有焦点预测AF方式,并增加了连续AF方式。但Z-1的AF检测范围低端只能达到EV1,尚未达到当前的最高水平EV-1。

    在变焦控制方面,Z-1除了Z-10上有的变焦剪裁和影像放大倍率锁定功能外,还首创了曝光过程中的自动变焦功能,即在曝光过程中逐渐自动变焦,可以容易地拍摄出具有放射状效果的照片。其工作过程是:当曝光量达到所需量的一半时,镜头开始自动变焦。厂家的设定为从广角变至长焦,用户也可以选择从长焦变至广角。有了这一功能,可以省却了大量的试探性工作,使成功率大大地提高了,可以说是万无一失。

    在测光系统方面,Z-1第一次启用了新设计的八分区测光方式,并加入了点测光和※※重点加※※均测光方式。因此它是Pentax到目前为止测光方式最为齐全的单反机。

    在曝光系统上,Pentax在Z-1上创造了许多新名词,如“超程序”和“超手动”方式。在“超程序”自动曝光方式下,用户可以通过转动前后直接转轮(Tv和Av),直接从程序自动曝光切换至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或快门优先自动曝光方式,省略了曝光方式选择切换手续,大大地提高了操作速度和用户友好程度。这种方式在早几个月前推出的Minolta Dynax 7xi上出现过,分别称为Pa和Ps方式。但Z-1有着记忆功能,即会记忆下最后是Tv还是Av转轮转动。假如是Tv转轮转动,成为快门优先,则在拍摄完此张之后,仍保留是快门速度固定,光圈变化;只有按一下“IF”钮,才能恢复原来的程序曝光方式。

    Z-1的程序自动曝光方式中有一种曝光程序是前所未有的,即MTF(调制传递函数)程序。这一程序是以所用镜头的最佳光圈为首要考虑因素。我们知道,一支镜头在收缩光圈进行拍摄时,其成像质量要比全开光圈拍摄要好。但一味地收小光圈,因衍射现象,也会使成像质量下降。因此,以最佳光圈拍摄,能达到这支镜头最理想的状态。它与景深优先的程序不同,景深优先程序只是尽量地选择小光圈。如使用FA28-80/3.5-4.7变焦镜头的28毫米端拍摄,当环境亮度为EV11.7~EV17.5之间时,MTF程序一直给出f/8(实际上是最大光圈收小2.5档)的光圈值。

     另一个比较有特色的就是“超手动”曝光方式。许多AF单反机从其他曝光方式转入测光手动曝光方式时,快门速度和光圈值都是一个固定的组合,这个组合是常规摄影最常用的组合,如1/250秒和f/5.6,但这种组合未必都是正好曝光准确的。而Z-1从其他曝光方式转入手动曝光方式时,曝光组合的初值是按程序自动曝光的程序线给出的,能随画面亮度而改变,因此是一种曝光准确的组合。从这一点来看,Z-1就要比许多AF单反机要强不少,既有全自动的方便性,也保留了手动调节的灵活性。

    “超手动”的使用方法是,在将镜头光圈环置于“A”(光圈优先)时,按一下机背上的IF(交互式功能之含义,Interactive Function)按钮,相机就会按曝光程序给出合适的曝光组合;若转动Tv或Av直接转轮,就可以直接增减曝光量;如果想增减快门速度或光圈值,而又不想改变曝光量,再按下机背上的ML(记忆锁定),曝光量就被记忆,此时,转动Tv或Av转轮就相当于程序偏移了。这种曝光方式还是比较优越的,用户的调节余地最大,也使操作速度加快。使用单手操作时,不仅能容易地改变曝光组合,也能很容易给出曝光补偿,难怪叫做“超手动”方式。

     读者也许会注意到,Z-1的功能设置,甚至控制部件的设计与Minolta Dynax 7xi都很类似,特别是Tv和Av直接转轮。这两架都有自动变焦控制,外形设计也类似,仿佛是出自一人之手设计的。尽管Z-1比Dynax 7xi晚几个月面世,但并不意味着它是模仿Dynax 7xi。也许这种设计已经为许多公司意识到或者是情报交流的结果。目前与Z-1最为接近和最有可比性的就只有Dynax 7xi了。

    从变焦控制方面来比,Dynax7xi和Z-1各有千秋,两者都有影像放大倍率锁定,Dynax 7xi有专家自动变焦以及宽区预视方式,而Z-1则有的曝光过程自动变焦、焦距记忆功能。Z-1还有自动镜头存储功能,不管镜头焦距在何位置,只要断掉机身主电源,镜头会自动收缩至最短处,以便收存。这种方式在变焦袖珍相机上是常见的,Pentax的强项恰恰是AF变焦袖珍相机,所以有这一功能是丝毫不奇怪的。

    Z-1的AF系统也要比Dynax 7xi的略逊一些,如AF区域不太大,但AF检测范围也达到最低限EV-1。但是Z-1比Dynax7xi优越之处在于最高闪光灯同步速度是1/250秒,而Dynax 7xi只有1/200秒。另外,Z-1还有景深预测功能(尽管是机械式的)。Z-1上内置有18个所谓的“Pentax功能”,这实际上是用户自选功能。Pentax是第三家采用这种设计技术的,看来用户自选功能将在未来相机设计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除了上述之外,Z-1的硬指标均达到当时最高水平:1/8000秒高速快门和1/250闪光灯同步速度,另外还有多重曝光、自动包围曝光、定时连续拍摄等功能和内置闪光灯,它也是机身内置功能最多的相机之一,可以与Canon的EOS 10和EOS 100相比。从性能价格比来看,要比功能和售价接近的Minolta Dynax 7xi高不少。

    但是Z-1仍像以前的SFXN一样,生不逢时,命运多舛,比Minolta的Dynax 7xi晚了几个月出世。否则,1991至1992年度的“欧洲相机”的称号很可能为Z-1所得,实在令人扼腕长叹!自1985年至1992年止,每年的“欧洲相机”的称号均由Canon、Minolta和Nikon三家包揽了。尽管Pentax 1983年的SUPER A曾获得过“欧洲相机”大奖和后来的AF变焦袖珍相机夺得过数次“欧洲袖珍相机”的称号,但在AF单反机上一直未能如愿,不是慢一步就是差少许,看来好梦难圆啊!但令Pentax宽慰的是,Z-1获得了1992年度的“日本相机大奖”,这也是自1984年日本设立该奖后,Pentax第一次获得此大奖。

    总的来看,Z-1是一架自动化程度极高、控制极为灵活、操作极为方便的AF单反机,将在市场上要畅销一阵子,甚至还可以代替手动聚焦专业相机LX。对于Pentax 35毫米单反机的用户而言,拥有Z-1,至少可以保证有几年都不会落伍;对于原拥有PK卡口相机的用户,要更新机身,应优先考虑Z-1。

    图:Pentax Z-1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2.8
主题: 70
帖子: 3245
注册: 2007年9月
《世界第一台五棱镜单反相机Asahi PENTAX》

    1957年5月,对于35mm单反相机来说绝对是值得一提的一天,旭光学推出了全新的Asahi PENTAX单反相机,Asahi PENTAX成为全球第一款使用五棱镜取景的单反相机,一改之前复杂难用的腰平取景器,并且Asahi PENTAX采用标准的M42螺口设计,不但可以使用旭光学高素质的 Takumar镜头,也可以使用欧洲生产的M42螺口镜头。并且这也是旭光第一次在产品上使用PENTAX的字样,Pentax的品牌真正开始被人所接受,而旭光学也是全球第一个结合了五棱镜+瞬回式反光板的相机,为今后单反相机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Asahi PENTAX是第一台使用”PENTAX”作为商标的相机,根据宾得官方网站的解释,Pentax是“Pentaprism”(五棱镜)和“Reflex”(反射)两个词的结合。Asahi PENTAX的缩写为AP,它采用了全新的机身和设计,是一个划时代意义的相机,这些新设计奠定了后来整个世界的单反相机发展的标准,其中主要包括:

    第一次使用固定五棱镜眼平式取景器。取景器采用了最新的光学加工工艺,是当时最明亮和放大倍率最高的。单镜反光相机SLR开始是没有五棱镜的俯视取景式的。由于反光镜的作用,眼睛从取景器中看到的是上下左右全都颠倒的影响。为了校正到和人眼睛看到相同的影像,在1949 年 Zeiss Ikon的Contax S第一个开始使用五棱镜设计。但大多数厂家把五棱镜眼平取景器当做俯视取景的附件的使用,所以开始的五棱镜都是可以更换的。宾得第一个在日本把五棱镜做成了固定式的,因为它的机子小,拿起来眼平取景相当方便。所以这个设计就成了后来的单反相机行业中各家的效法,并且一直沿用到今天。

    第一次采用Praktica的M42螺口设计。最重要的考量是当时德国的42mm螺口镜头在单反相机市场中占有率已经相当高。其实,当时世界上单反相机品牌超不过两三个。另外一个原因是以前的M37螺口设计太小,要想将来让镜头和机身有联动就必须增大口径。

    第一次使用快速过片手柄。前面两台过片都像老莱卡一样要用手拧上几圈才行,费力费时间。

    机身体积稍微比前面的型号高了一点,但依然小巧。这款机身是个常青树,一直用到70年代的K系列截止。机身前脸上依然使用慢速快门控制旋钮。快门速度1-1/500秒,其它规格与前代产品基本相同。要特别记住,这款机身当时还是没有使用自动光圈镜头的设计,所以反光镜箱下部还是没有任何元件。

    标配镜头增加了Takumar 55mmF2.2和58mmf2。由于这款相机还是没有任何与镜头联动的光圈机构,与这台相机配套的M42螺口Takumar镜头是预设光圈镜头,所以M42螺口的Takumar有预设光圈的镜头,而之前的M37螺口Takumar镜头都只有预设光圈镜头。

    Asahi PENTAX最明知的地方莫过于采用了M42螺口,自己的机身已经明显领先了德国,那世人就算买Pentax的机身加上德国镜头对自己也是一件好事。事实证明了它的优越性,该机型第一年销量即达到了19500台,并且大部分都是在欧美市场销售的。

    Asahi PENTAX开创了旭光学公司的新纪元,为了纪念该机型,后来公司更名为我们今天知道的宾得(Pentax)。

    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Pentax的一些史料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