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继续进唱片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见到好唱片,不进可惜。下面这套马勒,出了有好几年了,但是难得一见。尤其难得一揽子收齐。原因大致有三:
1)每张唱片都是陆续发行;
2)该唱片并非由四大公司发行,而是旧金山交响乐团的自有品牌;
3)价格太贵。

然而据说迈克尔·悌尔森·托马斯指挥录制的马勒水准不凡。2005年据说国内的普罗艺术公司引进这套唱片,我还帮忙翻译了其中第六、七交响乐的说明书。事后却没了后文,既没人给我寄稿费,更不知道这套引进版唱片究竟出了没有。

或许这套唱片并无传说的那么神奇,究竟水准能不能超过譬如夏伊、拉特尔甚至布列兹,可能见仁见智,至少我不迷信。但无论如何,用SACD录制的这套碟至少在音效上美轮美奂,细腻入微。

几乎忘了说一句,托马斯录制的马勒并不是全集。第八和第十空缺。估计环保装遥遥无期吧,所以,有心收进的似乎不必再等了。
[jdai 编辑于 2009-10-27 21:01]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浏览:1006 回帖:13
第 1 页 / 共 1 页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天使与魔鬼》是《达芬奇密码》的姊妹篇。这张唱片的录音棒极,完全胜过前些年那些著名的发烧天碟。如今唱片和音响业衰落,发烧天碟也没什么新品了。不过确实没有必要,因为如今技术成熟,很多新唱片的音效之讲究和复杂,都足以作为音响测试碟。

汉斯·奇默算是近年好莱坞电影作曲家的有限几个名人之一。其实他很多东西都是走了古典音乐的捷径。比如这张碟,由开篇的大合唱可以马上联想到《布兰诗歌》第一段。无妨,算是普及,不算抄袭。而配器和录音之精彩和自由,又远跨出《布兰诗歌》的局限。乐队部分以打击乐为主,光是定音鼓的低音就能分出眼花缭乱的层次,好比封面照片,虽然阴云密布,但是在暗黑的局部还有微妙的轮廓和结构。合唱部分则有比《布兰诗歌》更为跳跃和有弹性的节奏。乐队伴奏中用了合成器,于是连new age的时髦都用上了。因为故事发生在梵蒂冈,所以整体架构也没有忘记按照巴赫管风琴赋格的路数来布置。电影音乐如果开了窍,成功看来也不是难事。好比久石让,这么受人欢迎,其实如果没有莫扎特,甚至没有瓦格纳德彪西和萨蒂,久石让的荣光未必能是今天的样子。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百老汇音乐剧进入劳埃德·韦伯时代之后,我不太喜欢听。我还是喜欢听老一点的东西。因为那时候音乐剧还略带有苏利文喜歌剧的影子,没来得及被爵士乐和摇滚乐污染。比如《音乐之声》和《窈窕淑女》。这张碟是电影原声,令人格外惊异的是它的音效,完美的胆机和黑胶味道。即便在我这套十足硬朗的数码风格的音响听起来,也是脱胎换骨的效果。动态和频响范围都与现代唱片无法相比,但是既清晰又温暖,不夸张也不含糊,乐感之好,无与伦比。——数码录音往往会因为音效而牺牲乐感。

这张唱片的录音是1964年好莱坞的出品。另外,电影中女主角的歌声并不出自奥德丽·赫本,而是另有其人的幕后配唱。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霍尔斯特《行星组曲》流传甚广。除此之外,霍尔斯特再无名闻遐迩的曲子。其实《行星组曲》我并不喜欢,因为太像瓦格纳,而又没有瓦格纳的新鲜感。
霍尔斯特生在十九世纪末,卒于二十世纪中叶,身为作曲家,他处在竞争最为激烈的年代,因为同时代的天才实在太多太集中了。所以他算不上是一位成功的作曲家。尽管他作品颇多,仅舞台剧作品就有二十多部。当年他雄心勃勃地想在歌剧领域闯出一番名堂,甚至学着瓦格纳的榜样,自己操刀剧本。他模仿《帕西法尔》写了一部歌剧,名叫《十足的傻瓜》(Perfect Fool),结果一败涂地。世事无情,霍尔斯特一辈子基本上没怎么在人前风光过。他的《行星组曲》虽然意外成功,但却成了他进一步登高的羁绊。每当他有新灵感出现,重重顾虑使得他止步不前。霍尔斯特一直不能进入一线作曲家之列。世道有时候很不公平,他的《十足傻瓜》虽然不成功,但是其中的芭蕾音乐却也连带着被埋没。
下面这张唱片收入了霍尔斯特三部作品中的芭蕾音乐。虽然称不上开天辟地,但隔了一个世纪来听,已经带有陈年老窖的醇厚。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原文由 schen 在2009-11-12 06:00发表

竟然错过了jdai兄的这个好贴,今天才看到。

进唱片的感觉很美好。

迈克尔·悌尔森·托马斯的这套马勒我也陆续买了,和jdai兄一样,还差第八和第十。

这套唱片每一张都不便宜,第八最近已经出来了,又要花钱了。


这套唱片,第六、七交似乎不太理想。速度和力度没什么问题,但是声部太拘谨。可能是乐团的水准还有差距。马勒的东西虽然规模庞大,但结构常常有点像室内乐,尤其管乐部分。如果弦乐再缺点儿穿透力,效果就缩水了。可能是我个人偏见。我觉得小提琴部分最好听起来像剃刀,又冷又薄,尖锐锋利才行。说来说去,还是布列兹最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3.877
主题: 8
帖子: 2358
注册: 2005年9月
原文由 jdai 发表
见到好唱片,不进可惜。下面这套马勒,出了有好几年了,但是难得一见。尤其难得一揽子收齐。原因大致有三:
1)每张唱片都是陆续发行;
2)该唱片并非由四大公司发行,而是旧金山交响乐团的自有品牌;
3)价格太贵。

然而据说迈克尔·悌尔森·托马斯指挥录制的马勒水准不凡。2005年据说国内的普罗艺术公司引进这套唱片 ......


竟然错过了jdai兄的这个好贴,今天才看到。

进唱片的感觉很美好。

迈克尔·悌尔森·托马斯的这套马勒我也陆续买了,和jdai兄一样,还差第八和第十。

这套唱片每一张都不便宜,第八最近已经出来了,又要花钱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5.675
主题: 2
帖子: 263
注册: 2007年1月
原文由 jdai 发表
听古典音乐,如果以“听得懂”为目标,其实现代音乐更容易胜任。现代音乐虽然旋律不如传统风格的古典音乐优美动听,但是在情节描述方面,比传统音乐更直观。最好的例子就是巴托克的《神奇的满大人》。几乎不需要怎么讲解,就能听出来诸如性暴力、感情纠葛、内心纠结等等因素。若说现代音乐没有优美旋律,也不尽然,比如斯特 ......


他在伯明翰的时候还可以,BPO已经让他糟蹋的差不多了...

他的那个远离家园确实还可以,不过也就能从一个侧面看出他熟悉和所能驾驭的领域了。

至于20世纪的作品,本人不怎么听…… 不过我个人觉得1875之后没有产生什么好的作品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16
帖子: 175
注册: 2009年8月
大开眼界,大大的开了,老师对音乐的了解太深了,几乎每张唱片都能讲个故事出来,看了能让人回到过去能感受到艺术家作曲时候的艰辛或者说灵感,有这样的老师学生赶骄傲!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埃尔加才华横溢,可惜生不逢时,世界大战分散了他的灵感。他的第三交响乐是由后人帮忙续作完成。不过似乎很成功,对埃尔加的作曲风格把握得相当准确,可听性相当好,不亚于埃尔加前两部交响乐。所以我又收了这个更为讲究和正宗的Chandos公司录音,其指挥希考克斯不久前刚刚突然去世。他指挥录制的诸多英国作品是完全可以信赖的演绎。

[jdai 编辑于 2009-10-27 22:03]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理查·施特劳斯的每一部歌剧都值得收入不同的录音版本。我本来有了伯姆指挥的《阿里阿德涅在拿索斯》,但是见到杰西·诺曼担纲的唱片,又忍不住买了下来。果不其然,音乐风格空前地华丽。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如果推选古典音乐的最佳入门曲目,并且以“听得懂”和“趣味性”为标准,当属普罗科菲耶夫《彼得与狼》。《彼得与狼》的各种版本,最有趣的标志不是乐团和指挥,而在于谁担任朗诵。各路影视歌星都愿意担当该任务。肖恩·康纳利,安东尼·霍普金斯,斯汀,等等。据说前几年克林顿卸任后,与戈尔巴乔夫联袂索菲娅·罗兰,合作为《彼得与狼》录制了新版唱片。克林顿担任大灰狼。

论唱片而言,我最喜欢的是下面这个版本。不单收入《彼得与狼》,而且收入另一首通俗的管弦乐作品,而且也有朗诵,它就是法国二十世纪作曲家普朗克《小象巴巴的故事》。最后,唱片收入了布里顿《青少年管弦乐指南》。这张唱片编排实在巧妙,所以赢得了企鹅三星带花。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听古典音乐,如果以“听得懂”为目标,其实现代音乐更容易胜任。现代音乐虽然旋律不如传统风格的古典音乐优美动听,但是在情节描述方面,比传统音乐更直观。最好的例子就是巴托克的《神奇的满大人》。几乎不需要怎么讲解,就能听出来诸如性暴力、感情纠葛、内心纠结等等因素。若说现代音乐没有优美旋律,也不尽然,比如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和《彼得鲁什卡》。而且他的优美旋律在戏剧性方面比古典风格更直接和通俗。

拉特尔对当代乐坛和唱片工业的最大贡献,估计不在于对贝多芬和勃拉姆斯的重新演绎,而在于他对现代曲目的推广。可能很多人都已经看过他那套著名的影碟《远离家园》。如果觉得不过瘾,不妨收入他的巴托克和斯特拉文斯基唱片集。虽说是入主柏林爱乐之前,率领不那么老资格的伯明翰乐团的录音,但是演绎水平毫不含糊。应该是可以载入史册的吧。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英国目前基本是古典音乐阵营的旗舰。二十世纪以来,英国作曲家也写了一些很不错曲子。虽然名气始终比不上斯特拉文斯基等等开风气之先的一线人物。但是,某些英国音乐,加上二战后水平越来越高的英国各大乐团,还有一众风格凌厉的英国指挥,再加上当代数码录音的成熟技术,终于推出了一系列听起来珠联璧合的唱片。Chandos公司当是其中翘楚。作曲家,乐团,指挥,录音技术,确实珠联璧合,仿佛天然为彼此而生。譬如下面这套阿诺德·巴克斯交响乐全集,指挥是韩德利,乐团是BBC,全班底英国人马,听起来舒服得没话说。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古典音乐唱片业在流行音乐、盗版、免费下载的几路夹击下日暮西山,一方面是老牌唱片公司逐渐倒闭或者停止录制新唱片,另一方面,有些拿不到足够唱片公司合约的交响乐团却独辟蹊径,干脆自己创立唱片品牌。除了上述旧金山乐团之外,另外最有名的,估计当属伦敦交响乐团。在唱片的左上角,可以看到其简洁的缩写标志LSO图案。

伯纳德·海汀克多年来在乐坛几个超级大腕的光芒覆盖下,略显籍籍无名,如今连阿巴多都处于半退休状态,于是海汀克终于有了时间来享受一下老前辈本应享受的荣耀。尤其今年初海汀克率芝加哥乐团来华进行轰动性的巡演,国内媒体一度也将其作为报道重点。此前我已经对海汀克指挥录制的肖斯塔科维奇交响乐、德彪西管弦乐甚至莫扎特歌剧等等印象极好,现在更风闻其录制的贝多芬交响乐全集也颇为成功。于是找了一阵,没找到。

想不到的是,他这套贝多芬并非按惯例在Decca发行,而是在伦敦交响乐团自产自销的唱片堆里。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继续进唱片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