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镜头味道大比拼[ZT]-关于德味日味的严谨测试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2.288
主题: 22
帖子: 8281
注册: 2006年11月
本文转自全刊杂志赏析网镜头味道大比拼
原文由2007/6《大众摄影》发表:镜头味道大比拼—金俊

策划:金 俊
执行:钟旭东滕玉先

“德国的味”还是“日本的味”?多少年以来,摄影界一直围绕这个问题争论不休。
相机镜头是否能表现出明显的“味道”?这个答案很难让人说清。常常听说有一些“神人”,一眼就能看出德国镜头拍出的照片,一眼就能看出日本镜头拍出的照片,但我们面对一大堆作品时,还是分辨不清。杂志社经常接到读者的咨询电话,希望能够为他们解答这方面的疑问。因此,我们特别邀请北京绿影室的钟旭东先生,做了一次德国镜头和日本镜头的“比赛”试验,并邀请闻丹青、张左、金铁路、赵嘉等4位在影像方面有很高造诣的专家进行评析,试图解一解“镜头的味道”之谜,从而为广大摄影人今后选购器材提供一个参考性的合理建议。结果如何,请看下文:

第一步 比赛规则
第二步 拍摄效果
第三步 专家评析
第四步 结果统计分析
第五步 仪器和电脑评测分析
第六步 比赛结论

德国vs日本
“本次比赛,由两个方队组成,第一方队是德国队,第二方队是日本队,现在邀请参赛队入场。”

德国队
徕卡M(LeicaM3)
镜头 50mm 1∶2
1954年,徕卡推出了划时代意义的M3,从而奠定了徕卡在连动测距相机方面的主导地位。M3曾是世界上许多著名摄影师的拍摄利器,是旁轴相机的经典代表之作。
徕卡R(LeicaflexSL)
镜头 50mm 1∶2
Leicaflex SL相机是徕卡生产的单镜头反光相机,在面世的时候就具有内置TTL测光表,功能十分先进,是徕卡R相机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款相机,它的镜头结构与徕卡M旁轴相机的镜头结构是不一样。
福伦达(Voigtlande Vito Ⅲ)
镜头 50mm 1∶2
福伦达是欧洲※※最悠久、技术水平最高的相机和镜头生产厂家之一,Vito III是福伦达相机家族中最好的一款之一,配有经典的Ultron 50mm 1∶2镜头。
禄来(Rolleiflex)
镜头 50mm 1∶1.8
这是禄来第一台35mm单反相机,诞生于1970年,外形端庄简约,配备了著名的卡尔·蔡司镜头。

日本队
佳能 (Canon EOS 1V)
镜头 50mm 1∶1.4

2000年4月,佳能推出EOS 1V专业胶片单反相机,可谓佳能系列相机中的顶级产品。曾是许多专业人士和摄影爱好者的钟爱之物。
尼康(Nikon F3)
镜头 50mm 1∶2.0
尼康F3在尼康相机家族中声名显赫,1980年面世,曾创下持续生产二十年的记录,广受专业摄影师和高级摄影发烧友的青睐。
理光(Ricoh XR—X3000)
镜头 50mm 1∶1.7
1997年,理光推出的XR—X3000相机电子功能十分强劲,可是今天的人们已经看不上它了,售价也非常便宜,曾经见到有人出价不到600元就把一台九五成新的机身卖掉。我们特地选择它与名机比较一下,看看“普通”机器与顶级相机有何显著的差别。

第一步比赛规则

本次“比赛”试验,使用同一种胶卷,同样的光圈和快门速度,拍摄同样的物体。一台相机拍摄三张,然后将胶卷取出来,装在另一台相机中继续拍摄。7台相机共用1卷胶片,拍完后,可以在同一个条件进行冲洗。


为了测试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的不同效果,使用一卷黑白胶卷和一卷彩色胶卷,分别对同一物体进行拍摄,从而检测黑白照片和彩色反转片是否能反映出德国镜头的味,或日本镜头的味。
黑白胶卷为:匈牙利Forte 100,它是一种灰度影调非常好的胶卷。
彩色胶卷为:柯达E100VS,这是现在摄影人常用的优质专业胶片。
7台相机全部使用50mm标准镜头拍摄,光圈为F8,快门速度为1/30秒。
为了防止抖动问题,我们使用坚固的捷信G1549碳素三脚架和大型座机云台,绝对保证拍摄时不会出现因为手抖而产生的影像不实问题。
使用美能达1度F型专业测光表,所有相机的曝光都按照它测得的光圈和快门速度值执行。

优质的镜头通常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才能比出是否具有卓越的表现能力,因此,我们将拍摄地点选在背阴处。在一个废弃的锅炉房前,我们看到生锈的铁门质感很好,具有很好的明亮部分和黑暗部分,也有适合表现黑白灰过渡关系的物体。在铁门前,我们又临时加上几个色彩丰富的油漆桶,从而营造出一个很好的“比赛”场所。

裁判 钟旭东
经营摄影器材十余年,对各种相机和镜头都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尤其擅长各种相机和镜头的比较试验,在摄影圈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他所经营的北京绿影室是一个有名的图片制作单位,拥有专业的反转片冲洗、黑白图片制作等先进设备。

第二步拍摄效果

彩色反转片的拍摄效果
1、虽然采用同样的光圈和快门速度,由于不同相机镜头的透光率不同,或者快门速度有些微的差异,因此,试拍照片出现明暗不同的情况(如本页图片),这是完全正常的现象。
2、为了尽量减少制作环节对成像质量的影响,我们选用彩色反转片拍摄。
3、冲洗设备:德国佳宝2500自动冲洗机。
4、冲洗药液:柯达E6套药。
5、使用赛天使专业扫描仪进行图片扫描,从而尽量保证影像的质量接近原片。
上面的7张彩色照片只有编号,没有标明是哪一台相机拍摄的,您能分清哪一张图片是德国镜头拍摄的,哪一张图片是日本镜头拍摄的吗?

妈啊!这怎么分得清呀?
通过邮票大小的反转片,就能看出是日本镜头拍的,还是德国镜头拍的?我看亚当斯、布列松来,恐怕也分不出来。

黑白照片的拍摄效果
1、因为拍摄时禄来相机和理光相机的胶片重叠在一起,因此只有5款相机参加“比赛”。
2、使用纸基暖调、超厚、光面的匈牙利Forte PW14黑白相纸制作照片,这是目前世界上影调最丰富的相纸。
3、冲洗设备:德国佳宝2500自动冲洗机。
4、冲洗药液:柯达HC110。
5、放大机镜头:施耐德APO 40mm镜头。
上面的5张黑白照片只有编号,没有标明是哪一台相机拍摄的,您能分清哪一张图片是德国镜头拍摄的,哪一张图片是日本镜头拍摄的吗?

10英寸的黑白照片倒是大一些,看起来直观多了,但是要分出德国镜头拍的,还是日本镜头拍的,是不是也太难为人了?!
第三步专家评析
“下面请4位专家对彩色反转片和黑白照片分别打分,并请专家猜一猜哪些照片是用德国镜头拍的,哪些照片是用日本镜头拍的?”
张左
在中国摄影界,提起黑白照片的制作,大家首推“左爷”,他是中国青年报资深暗房师,国内许多著名摄影家的作品都是经过他的手放大制作而成,如徐肖冰、侯波、贺延光、解海龙、黄文等。20多年的摄影创作经历和丰富的图片制作经验,使他对各种相机拍摄的图片有很高的鉴赏能力。

记者:“在没有看测试照片前,想请教您一个问题,您认为镜头有没有德国味和日本味之说?”
张:“‘镜头的味’只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如果不特别细究的话,如果后期图片制作水平也差不多的情况下,很难看出来是德国镜头拍的,还是日本镜头拍的。从鉴赏的角度说,德国的镜头的确比日本好,我放大德国相机拍出的底片,照片的反差、影调很容易表现出来,层次过渡很舒服。日本相机拍出的底片相对比较软,尼康相机除外,它是一个特例,属于比较硬的一类。相对来说,使用德国相机镜头拍出来的底片更好制作照片。”
“然而,拍照片是全方位的事情,拍摄技术和制作技术占相当的地位。镜头再好,如果拍摄有问题,还不如使用一般镜头拍出的片子质量高。”
记者:“我们使用7款相机拍摄同一物体,其中有德国相机,也有日本相机,光线条件、曝光条件都一样,使用同一胶卷,同一冲洗条件,请您看看是否能分出哪张照片是德国相机拍的,哪张照片是日本相机拍的?”
“当然,我们知道这是非常困难的,恐怕连亚当斯、布列松来观察,可能也分不出来。我们只是想了解一下,这些照片是否可以体现出德国镜头的味和日本镜头的味,从而使人们一眼就能很明显地看出来。那么,结果的对错就不重要了。也许,结果不正确更能反映一些问题。”
张:“我试试!”
记者:“看到上述照片的实际结果,您认为结果是不是还跟您原先的想法差不多,镜头是否有德国味和日本味之说?”
张:“德国和日本都有好东西,当你总用某一款日本相机和镜头时,你会很有把握、很有感情地说这是日本镜头拍的;当你总用某一款德国相机和镜头时,你会很有把握地说这就是德国镜头拍的。我作为中间人,当我制作照片时,我放大德国相机拍出的底片时很好放,影调、反差、层次很容易表现出来。但很多日本的镜头也不差。”
“如果都是135胶卷,照片在14英寸以下,基本上差距不大。但是一超过14英寸,差距就出来了。”
“器材固然好,关键还在于摄影师的把握。完成一张作品的创作,镜头只是很小的一个环节,摄影技术和后期制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成像的质量。”
“摄影作品到一定档次时候,就带着情感去看,亚当斯作品确实好,他的黑白灰表现非常好,你能理解,你能接受,但是很多人能理解,却不能接受。为什么呢?我喜欢硬的东西,而亚当斯把照片做得太温柔了。反过来说,很多人看到反差硬的照片,认为不是东西,没有层次。因此,很难说谁对谁错。”
闻丹青
《中国摄影》杂志主编,从事摄影图片编辑工作20多年,参加过难以计数的国际、国内摄影比赛评委工作。在图片的鉴赏方面具有相当高的水平。

记者:“在没有看测试照片前,想请教您一个问题,您认为镜头有没有德国味和日本味之说?”
闻:“应该没有,德国的相机和日本相机我都使过,评审各种影赛时看过很多照片,没有感到照片能体现出德国镜头味和日本镜头味的非常明显的差别。”
“我们看到的照片已经过许多环节,放大照片的镜头、相纸、药水、曝光时间、制作人员的水平等等,都是影响图片质量的因素,因此,相机的镜头因素只占极小的比例,从而可能无法判断照片是用德国相机镜头拍摄的,或是日本相机镜头拍摄的。当然,我只是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也许真有人一辈子把各种相机玩得特别熟,对制作特别精通,也许可以分辨出来。”
记者:“我们使用7款相机拍摄同一物体,其中有德国相机,也有日本相机,光线条件、曝光条件都一样,使用同一胶卷,同一冲洗条件,请您看看是否能分出哪张照片是德国相机拍的,哪张照片是日本相机拍的?”
“当然,我们知道这是非常困难的,恐怕连亚当斯、布列松来观察,可能也分不出来。我们只是想了解一下,这些照片是否可以体现出德国镜头的味和日本镜头的味,从而使人们一眼就能很明显地看出来。那么,结果的对错就不重要了。也许,结果不正确更能反映一些问题。”
闻:“我试试。”
记者:“看到上述照片的实际结果,您认为结果是不是还跟您原先的想法差不多,镜头还有德国味和日本味吗?”
闻:“从黑白照片和彩色反转片来看,几种相机之间的差别很小。也许放大到几十英寸后会看出明显的差别,但是作为业余摄影爱好者来说,恐怕一辈子也不会放大到那种程度。因此,使用德国镜头和日本镜头,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根本不重要。主要感觉有以下几点:
1、 所谓镜头的味是不存在的,人们更多是感觉上的认同,认为好的照片应该是使用德国镜头拍的,可事实上不一定是德国镜头。
2、 即使是某一厂家生产的德国镜头,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型号,都有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别,优秀的镜头拍出的作品肯定好,而普通德国相机镜头拍出来的照片一定不如使用日本顶级镜头拍出的照片。
3、 一张照片看得非常漂亮,其实跟制作环节有很大的关系,不一定就是镜头的功劳。
4、 拍摄的水平直接影响到成像的质量,无论是使用德国镜头还是日本镜头,曝光不正确,制作不讲究,成像质量都不会好。
5、 也许摄影师经常使用某一种德国镜头或是日本镜头,他能够看出所拍图片的国别,但不代表一定有日本味或是德国味。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要分辨出其中的差异来是比较困难的,而且也没有太大的必要。
6、 日本镜头和德国镜头可能有一些差异,这也是个人的喜爱不同罢了,没有好坏的之分。例如有人喜欢反差大一些的图片,就会认为日本镜头好;有人喜欢反差小一些,层次丰富一些,就会认为德国镜头好,从上述图片中,我们看到,日本镜头不一定层次差,而德国镜头不一定反差就小。因此,关键还是在拍摄,还是在于摄影师对器材的把握上。”
金铁路
中国徕卡相机专卖店总经理,原中国新闻社资深摄影记者,具有大量的摄影创作经验和器材使用心得。他从事各种摄影器材销售几十年,对相机、镜头有着极其敏锐的感觉。尤其是专门从事徕卡相机的经营后,对徕卡相机和镜头的特点有着更深刻的理解。

记者:“在没有看测试照片前,想请教您一个问题,您认为镜头有没有德国味和日本味之说?”
金:“有呀!”
“关键是焦外成像的问题,德国镜头焦外成像好,如拍一排电线杆,对焦在第一个上,电线杆就会有实有虚。德国镜头是慢慢虚下去,很有层次感。而日本镜头也许是前面3个还可以,而到后面一下子就全模糊下去了,纵深感一下就没有了。”
“在色彩还原方面,徕卡镜头稳重,尤其是老的徕卡镜头,任何色彩都带些黑的成份,就沉稳了。日本镜头的色彩反差比较大,比较跳,比较轻浮,是日本镜头的特色。”
“从黑白照片来说,徕卡镜头色阶很多,很柔和;而日本镜头,尤其是尼康镜头,反差大,锐利度够,但是黑白灰反差过渡不太好,层次不是很丰富。日本镜头的高光部分和低光部分控制不是很好,而徕卡镜头可以把暗部提高,把亮的地方压暗,控制得比较到位。如果用单项指标来比较,可能日本镜头的得分还高一些,可是如果综合打分的话,还是徕卡镜头好。
“我只做徕卡,因此熟悉这种德国相机,别的德国相机我不了解,没法说。”
记者:“我们使用7款相机拍摄同一物体,其中有德国相机,也有日本相机,光线条件、曝光条件都一样,使用同一胶卷,同一冲洗条件,请您看看是否能分出哪张照片是德国相机拍的,哪张照片是日本相机拍的?”
“当然,我们知道这是非常困难的,恐怕连亚当斯、布列松来观察,可能也分不出来。我们只是想了解一下,这些照片是否可以体现出德国镜头的味和日本镜头的味,从而使人们一眼就能很明显地看出来。那么,结果的对错就不重要了。也许,结果不正确更能反映一些问题。”
金:“我试试。”
记者:“看到上述照片的实际结果,您认为是不是跟您原先的想法差不多,镜头是否有德国味和日本味之说?”
金:“就现代镜头来说,徕卡单反相机的镜头应该和日本的差不多,但是传统的徕卡M相机还是和日本有一些差别。味道应该有,但很难讲出来,它是一种感觉,就像吃烤鸭和烤鸡似的,很难把它们之间的味道差别用语言说出来。例如说这张照片是不是有味道,它把景物的细节表露无遗,而且有层次感;而这一张就差了点,该表现的东西没有表现出来。”

记者:“我们是不是可以用层次表现、立体感、影调过渡等具体指标来描述,而不是用“味道”这个意思很虚的词来表述,也许意思更准确?”
金:“当然可以。我给分最高的大多是德国镜头,我熟悉徕卡镜头,因此,看到后就能说出来,别的德国镜头我没有研究过,就说不好了。黑白的照片我能看得好一些,而彩色的照片就看得差一些,因为现代的彩色镀膜技术都差不多,都是新的设计理念,因此,拍出来的照片就比较难区分了。”
赵嘉
年青的自由摄影师赵嘉,近年来比较火,曾给《中国摄影》杂志写过专栏文章,也是《时尚旅游》的签约摄影师,受不少国外公司、研究机构的约请拍片。但是,人们更多地认识他,好像是见到他出版的畅销摄影书籍《兵书十二卷》和《顶级摄影器材》以后,他使用过许多世界顶级的摄影器材,也走过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具有丰富的实拍经验和体会,见过不少摄影大师的作品,对影像有着十分敏锐的感觉。

记者:“在没有看测试照片前,想请教您一个问题,您认为镜头有没有德国味和日本味之说?”
赵:“当然有,我觉得不需要争论,我自己用德国相机和日本相机拍的照片,一下子就能看出来,就连编稿的图片编辑们也能看出来,尤其是看反转片,更是明显。”
“照片可能会经历较多的环节,有些损失,反转片直接冲洗出影像来,更容易看出“味”来。”
“欧洲镜头有些共性,与日本镜头还是有些不同的。”
“‘镜头的味’是可以描述出来的,首先,在使用大光圈时德国镜头有更好地反映,如徕卡镜头,在大光圈时,镜头的反差还是好,这是日本镜头所不具备的。多数日本镜头在大光圈时反差都不太好,可能是与制作成本有关系,也有可能是镜头的设计思路不同。在拍摄一些题材时,还是德国镜头表现得比较好。其次,早期的徕卡镜头注意※※的分辨率,而现在的镜头,分辨率从※※到边缘都很好。徕卡和蔡司镜头即使在脱焦的情况下,也有较好的镜头表现力,而很多日本镜头在脱焦后就很明显地有不良情况。再其次,拍摄反转片的时候,徕卡镜头拍出的照片有一种温暖的感觉,不是特别生硬。这种感觉在使用富士胶片时更好一些,表现黄色和红色的中间层次上特别好,这是很明显的。相反,使用柯达有些胶片时就不太好了。”
“当然,即使是徕卡,一代代的镜头也有非常大的差别。”
记者:“我们使用7款相机拍摄同一物体,其中有德国相机,也有日本相机,光线条件、曝光条件都一样,使用同一胶卷,同一冲洗条件,请您看看是否能分出哪张照片是德国镜头拍的,哪张照片是日本镜头拍的?”
“当然,我们知道这是非常困难的,恐怕连亚当斯、布列松来观察,可能也分不出来。我们只是想了解一下,这些照片是否可以体现出德国镜头的味和日本镜头的味,从而使人们一眼就能很明显地看出来。那么,结果的对错就不重要了。也许,结果不正确更能反映一些问题。”
赵:“我试试。”
赵:“我很少拍黑白照片,实在是看不出,没有办法给照片打分,不能乱说,否则就会误导读者。如果一定要说的话,我只能说我比较喜欢1号图和4号图,但我不知道它们是哪国镜头拍摄的。”

记者:看到上述照片的实际结果,您认为是不是跟您原先的想法差不多,镜头还有德国味和日本味吗?
赵:“我感到日本镜头和德国镜头还是有较大的差距,我们不可能总用F8光圈拍照片,现在只看到了色彩,只能靠一个大概的感觉来分析,柯达E100VS胶片又是一个高饱和度的胶片,因此,表现出来的差别还不是很明显,但从分析的结果来看,总体上还是和我认为的差不多。我对尼康一直不太满意,事实我对它的评价也是最低的,大多数的日本镜头我都猜对了,说明与我的感觉还差不多,由于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我没有看出来。实际工作中,我也经常用佳能的相机和镜头,我有很多佳能的定焦头,表现很不错。但是总的说来,我还是更喜欢用德国镜头。”
“影片文化肯定会影响器材文化,人们可能喜欢著名摄影师用徕卡相机拍的照片,因此更喜欢徕卡相机。但是,绝大多数摄影师选择相机和镜头时,还是长期经验积累的结果,因此,许多人喜欢德国相机不是偶然的。但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佳能、尼康,这也不是偶然的。”

第四步结果统计分析
我们来看看专家们的评测结果,集中的对比,也许可以看出很有意思的结论。
评测结果
得分比较高的有使用德国镜头的,也有使用日本镜头的。
得分比较低的有使用德国镜头的,也有使用日本镜头的。
老式的徕卡M3相机镜头具有较强的特点,大家都认为是德国镜头,而且给予较好的得分。
尼康和理光的特点比较鲜明,大家大多认为它们是日本的镜头。
大家对佳能相机抱有好感,多数认为它是德国镜头,这个结果十分有趣。
大家对徕卡R评分不高,多数认为它是日本镜头。专家分析说:徕卡R系列镜头按照新式的设计思路,基本上已脱离徕卡原有的特点,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可是日本镜头的形象跟着它受到了连累,实在有点太冤。
评测结果
得分比较高的有使用德国相机的,也有使用日本相机的。
得分比较低的有使用德国相机的,也有使用日本相机的。
老式的福伦达相机具有较强的特点,大家都认为它是德国镜头,而且给予较好的得分。
尼康特点比较鲜明,大家一致认为它是日本的镜头。
大家对佳能相机抱有好感,多数认为它是德国镜头,这个结果出乎人的意料。
大家对徕卡R评分不高,多数认为它是日本镜头,专家分析说:徕卡R系列镜头按照新式的设计思路,基本上已脱离徕卡原有的特点,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可是日本镜头的形象跟着它受到了连累。

第五步仪器和电脑评测分析
4位专家凭着深厚丰富的经验,在人们惯常的观察条件下,对彩色反转片和黑白照片进行了入情入理的分析,的确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他们的评测有的对,有的不对,读者可以分析一下原因,细细琢磨,也许道理就在这个“对”与“不对”的思考中产生,也许他们的评测会对您的良好器材观的树立有积极的帮助。

下面我们运用仪器设备测试的方法,对黑白底片和彩色反转片进行鉴定,评测的结果可能从另一个侧面解答“镜头的味道”是否存在。同时,也许可以佐证专家为什么认定某一张照片好某一张照片不好的内在原因。

一、黑白照片的鉴定
评测结果
1、片基灰雾度都是0.31,说明这是一卷底片,不同相机的成像是在同一条件下冲洗的。
2、5号图(德国福伦达)和1号图(日本佳能)的差值都排在前列,说明底片的宽容度大,表现层次丰富,可表现的影调就越多,难怪专家们评测时对它们抱有好感。
3、4号图(德国徕卡M)的差值也并列第二名,难怪金铁路在评测黑白片时给它最高分。没想到日本佳能也能和徕卡M3达到同样的档次。说明日本镜头和德国镜头都能拍出好照片。
5、看不出日本镜头和德国镜头有特殊的“味道”的区别。
二、彩色反转片的鉴定:
工具:使用专业苹果电脑观察图片,可以比较直观地进行图片对比,得出评测的意见。
步骤:
A、使用专业的赛天使扫描仪,将7张彩色反转片扫描成电子文件,存入苹果电脑中。
B、将照片全部打开,在一个经过调校的专业苹果电脑屏幕上,7张照片全部打开,在同一尺寸下进行对比,质量的优劣比较容易地呈现在眼前。
重大发现
在电脑中,我们用不同的放大比例观察图片,发现照片的质量是不一样的!

电脑分析图片质量

1、14英寸图片的效果
我们将照片统一放大到50%,这时看到的图像相当于14英寸左右的图片画面,摄影爱好者的图片通常都是10英寸左右,参赛的作品也不会超过14英寸,因此,它的显示效果很有参考意义。
从电脑屏幕上看,7张照片表现出来的差别并不大,总体感觉都比较好。

2、24英寸图片的效果
我们在电脑中将图像统一放大到100%,这时看到的影像相当于24英寸左右的图片画面,我们可以看到比较多的影像细节,这是专业展览照片的主要尺寸,我们可以看到图片之间的差别比较明显地显现出来。
1号图佳能
暗部细节非常好,高光部分略微差一点,中间的影调非常丰富,过渡也很好。

2号图尼康
暗部比较差,高光非常好,中间的影调非常丰富,过渡也不错。

3号图理光
暗部和亮部都比较差,中间影调过渡比较差。

4号图福伦达
暗部和亮部的表现都比较好,都有丰富的细节,影调过渡非常出色。

5号图禄来
亮部略差一点,暗部的细节丰富,中间的影调过渡也很丰富。

6号图徕卡R
亮部非常差,暗部的过渡也不好,暗部应该包含的细节也没有。

7号图徕卡M
暗部和亮部都有丰富的细节,中间的影调过渡很丰富。

评测结果
表现最好的是福伦达和徕卡M3;佳能和禄来的表现也不错,清晰度,层次感都还可以,光比的控制也挺好,但是立体感不够;由于解像度不够,尼康的清晰度比较差,但是尼康的层次和反差都很好。在7张照片中,徕卡R显得比较弱,立体感不够,暗部表现差。
3、75英寸图片的效果
我们将图片统一放大到300%的时候,便可以看到很多影像的细节,这时看到的图像相当于75英寸时的图片画面,许多有争议的影像问题,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端倪。

评测结果
表现最好的是福伦达,它的色彩真实,层次表现最好,暗部细节、噪点控制都不错;徕卡M3也很好,立体空间感较好;禄来比徕卡M3略差一些,但从总体指标来看,还是比较出色的。尼康的色彩、层次和反差位列中上等,可以明显地看出,由于解析度不够,它的清晰度不太好。其他照片普遍较弱,或层次表现不好,或亮部暗部表现较差,噪点大、影像模糊。所幸的是,人们很少把照片放大到75英寸,即使是专业的摄影师也不例外。当商业摄影师要制作如此大尺寸的照片时,他们早就考虑使用中画幅和大画幅的相机了。

第六步 比赛结论


1、 通过实拍,我们没有发现明显的“德国镜头味”和“日本镜头味”,无论是专家的评测,还是仪器的测量,都没能品出“味”来。
2、 “味道”是一个主观感觉的东西,通常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优秀的“镜头的味道”,应该可以用层次好,影调过渡丰富,亮部和暗部的控制出色来表述,这样做也许会更加准确,也更有科学性。
3、 表现很好的镜头,既有德国的,也有日本的。
4、 表现很差的镜头,既有日本的,也有德国的。
5、 广大影友通常制作的照片只有10多英寸,因此,用德国镜头还是日本镜头;用顶级镜头还是普通镜头,似乎都不太重要。
6、 专业摄影师的作品常常要考虑制作24英寸的大尺寸展览照片,就应该尽量选用顶级的镜头。
7、 镜头质量只是影响作品质量的一个因素而已,优秀照片的获得,更多还是要靠摄影技术和制作技术来实现。

郑重声明
1、本次相机评测试验只是北京绿影室的一次民间摄影活动,不代表国家权威鉴定机构的评测行为。

2、如同专家评测时所认为的那样,即使是一个品牌的镜头,不同时代、不同型号都会质量不同。因此,本次镜头的评测结论只针对所选的7款相机和镜头而言。

3、我们尽量保持测试条件统一、客观,对相机、镜头、胶卷、曝光、相纸、冲洗、观片、鉴定设备的选择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量选择最好的器材。但是,由于拍摄制作和评测过程中涉及到太多的环节,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敬请广大读者理解,多提宝贵意见。

4、由于杂志印刷的原因,广大读者看到的影像与专家实际看到的反转片和黑白照片有一些差异,因此,在阅读本文时,您可能会产生与评测结果不同的想法,属于正常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杂志社将全部彩色反转片和黑白照片保存在北京绿影室,联系电话:010-8457 4977,地址:北京酒仙桥十号东方科技园B22号楼,联系人:钟旭东。哪位影友如果感兴趣,希望看到原始图片,希望得到对镜头表现情况的准确理解,可前往北京绿影室一看究竟。

5、本次评测仅限于解答读者长期关心的“镜头的味道”的争论问题,是否能够达到大家的要求,我们不敢肯定。我们的评测结果仅是一家之言而已,供大家参考。
相关标签: 徕卡 M3 佳能 尼康 福伦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浏览:45981 回帖:227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0.154
主题: 11
帖子: 138
注册: 2004年6月
好贴!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549
主题: 84
帖子: 637
注册: 2011年4月
RedMorning 发表于 2016-2-18 23:37
行为经济学中有个词儿,叫wishful thinking,我喜欢把它翻译为脑补意淫,或者“德味”。
事实上,所谓的“德味”并不客观固定存在。更多的是一种主观意淫,一种对自己所选择的器材强加的自我认同的表现而已。
不信你发10张照片,10款不同的镜头,有德国的,有日本的,有韩国的,有中国的,让他们玩双盲测试,绝对一个个被打脸。
的确,更多的是主观意淫。只能说二者在风格上有差异,但不能说德头优秀。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0.188
主题: 71
帖子: 3262
注册: 2005年4月
写真社 发表于 2011-4-17 15:38
被“严谨测试”忽悠得非常认真地看完了大比拼,发现又一次的浪费了时间!
对“严谨测试”这个说法不敢认同,实在难为了那些被考试的专家们。


行为经济学中有个词儿,叫wishful thinking,我喜欢把它翻译为脑补意淫,或者“德味”。
事实上,所谓的“德味”并不客观固定存在。更多的是一种主观意淫,一种对自己所选择的器材强加的自我认同的表现而已。
不信你发10张照片,10款不同的镜头,有德国的,有日本的,有韩国的,有中国的,让他们玩双盲测试,绝对一个个被打脸。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1.84
主题: 48
帖子: 7487
注册: 2008年8月
首先镜头是来用的,所以首先是机械性能可靠,用起来是否顺手。其次镜头是用来把玩的,所以长得要好看,歪瓜裂枣的德国血统再纯也没太多人有兴趣
本帖由 [url="https://itunes.apple.com/cn/app/wu-ji-lun-tan/id516883320?mt=8"]无忌论坛V3.1.0[/url] iPad iOS8.4 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006
主题: 32
帖子: 952
注册: 2014年12月
严谨的对比应该让不同拍照技术风格较为德高望重的大师来,在用光和布景都绝美的相同条件下,同时上德头和日本头才能看出区别来!!!

最讨厌这种取景简单光线单一的僵尸试镜片,虽然我入门时也拿1855和da40xs、fa43来这样试过,根本看不出定焦与变焦的差距。 本帖最后由 jzdst 于 2015-8-4 11:22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4.006
主题: 25
帖子: 2149
注册: 2011年1月
好帖子,我喜欢德国镜头是因为酷酷的外形和质感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8.492
主题: 77
帖子: 3614
注册: 2004年2月
这些所谓什么很有味的就好像世界上有鬼同无鬼的争论,见过鬼的说有鬼没见过鬼的当然说没有鬼,我是没见过鬼的所以历来不信有鬼也历来不相信有什么味的。如果的确是有味的话但这个味没有标准的所以随便你说有味没味也行。。。 本帖最后由 吉哥 于 2015-8-3 23:24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等待验证会员
泡网分: 1.231
主题: 23
帖子: 1254
注册: 2014年5月
RedMorning 发表于 2010-8-15 00:49
哈哈哈,等着脑残德味粉丝过来嗷嗷叫~

这篇文章说的这么明白,德头层次好你都没看懂??F8下,基本上所有人猜徕卡M的彩色照片是百分之百,猜黑白照片出现了两个百分之百,你还要怎么比??
F2光圈下,命中率更是能达到全部百分之80以上了。。

还有:这是拿日头最好的货色来比的,要是剔除日货那几个顶级头,只用普通头和徕卡的入门头比,那就更明显了。。

BTW:对了,不是有那么句话吗?所有的镜头,好的光线下F8光圈下,都是差不多的。。
你看看这句话都将702002.8和1855等同了,而F8下,能出现这么多百分之百的命中率,德味简直威武啊 本帖最后由 云雨后的天晴 于 2014-5-30 19:46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等待验证会员
泡网分: 1.231
主题: 23
帖子: 1254
注册: 2014年5月
与结论正好相反,我认为这篇帖子明显评测出了德味的不同。。拿第七张彩色和那几张黑白照来说:基本所有专家都选择了是德味,全部百分之百的准确率难道还说明不了问题吗??????明显好的片子是大家都一眼能看出来的,而出现差别的情况在于:德味除了徕卡M,像徕卡R、禄来那种是德味比较差的,没有M那么明显,而日本头也确实有好头。。

但是注意一点:徕卡的做工德国的品质注定了:基本所有的徕卡头都具有最高的品质。而日头就冷不丁几款确实高品质。。日头就大光圈的品质高,例如小白兔85L等等,而徕卡即便是F4的光圈镜头都依然具有徕卡品质,这就是差距。。

最重要的:
这是F8下的比较,要是用F2光圈的弱光比较:那就更明显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1.39
主题: 105
帖子: 5186
注册: 2009年5月
随便上一张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0.428
主题: 6
帖子: 1299
注册: 2008年4月
白菜中的白菜 发表于 2010-10-31 08:55
看完这贴,心中的疑团也解开了。
小弟的结论:
1。不管德国日本,不管佳能徕卡,都有好的镜头和差的镜头。
2。好的头,在层次和色彩等方面,也只是好一丁点,可以忽略。
3。德头和日头,各有自己的特性,看你喜欢那种风格而已。
4。好的德头,焦外过渡更自然(会不会有难看的二线性?)
   但要体验出来,可能真的要挑选电线杆才行啊,否则看不出来的。
5。论坛里面很多高手的徕卡蔡司照片真的很美,但95%的原因是良好的取景布光以及后期制作。
   优秀的德国镜头在里面能帮上忙的,不过是保证了锐利色彩纯正,还有大大增加了用户的“信心”。
   
基本上,四角失光,暗调,狂压曲线,就能得到所谓的德味。

在如今普遍浮躁且急功近利的数码时代,太多人为了自己内心YY的那个所谓“味道”而进行刻意的后期处理,“德味”的确已经变味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0.428
主题: 6
帖子: 1299
注册: 2008年4月
RedMorning 发表于 2010-8-17 00:44
焦外跟镜头结构,镜片材质和镜片形状有关,
同样的镜头结构,管它哪儿造的,焦外就一样。
德个毛啊德。
全天下几乎所有的镜头都是蔡司和蔡司结构的演化,搞这点屁玩意有啥意思,
没见几个拍出好片子的。

有一定道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0.428
主题: 6
帖子: 1299
注册: 2008年4月
就我用过的有限的尼康镜头(牛变没用过,先后数个大变焦旅游头和定焦头)和蔡司镜头(一系※※善能代工的蔡司ZF及ZF.2,康泰时蔡司头没用过)的个人真实体会,仅以这两种镜头为例来随便说两句:
在完全相同的机身设置(包括机内曲线)和拍摄场景下,蔡司镜头在层次过渡(尤其是暗部细节)的表现普遍优于尼康中低端镜头(钻广、24-70、70-200等镜皇级牛头都没用过)!另一个直观感受是蔡司(尤其是ZF25/2.8、ZF100/2.0)的色彩表现的确“有别于”尼康头,窃以为这两点可能就是所谓的“德味”的部分原因吧,但其中色彩风格是个很主观的东西,我觉得我用过的尼康头对色彩的真实还原程度反而更优于蔡司头,只是个人更偏好于蔡司头所呈现出的那种相对“夸张”的色彩以及油润冷峻的风格,所以说,如果单从成像风格和色彩表现来说,镜头的味道确实很主观,但不能因此来判断镜头表现的优劣!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964
主题: 16
帖子: 1905
注册: 2012年5月
拍一个固定物体的照片,差异化不会大的,德镜不同于日镜的味道,是在不同环境,不同光线下造成的差异!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971
主题: 37
帖子: 15494
注册: 2007年8月
七弯八拐地看到这个主题,用科研的态度研究感性的题目,难度不小,尤其在如今数码横行的年代,探寻镜味似乎更难或更易?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925
主题: 22
帖子: 1602
注册: 2013年7月
原来,和leica r数据基本一致的是理光。。。
尼妹,小厂V5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3.351
主题: 3
帖子: 4478
注册: 2006年6月
年内主力装备
NIKON Z 6_2
不同镜头色彩有些许差异很正常,要说味道,纯属扯jb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155
主题: 3
帖子: 151
注册: 2008年12月
让摄影群里的人猜过图片,很难区分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025
主题: 42
帖子: 3058
注册: 2007年10月
有一回看到尼康版有人发了张坝上的好片,但没有exif,有个ID跳出来说一定是莱卡镜头吧?结果作者说是用尼康的狗头拍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0.302
主题: 26
帖子: 1023
注册: 2009年1月
小于F8的光圈在这种平淡场景进行PK,我估计小孔成相都秒杀这七只头。   这也叫严谨测试。一张类似拍白纸的片子论输赢,中国式专家。         另外专家先把德味讲解一下,一直不清楚德味定义。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78.07
主题: 37
帖子: 28238
注册: 2007年12月
内容贡献勋章
还是无忌厉害,德味一下子就能看出来!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4.066
主题: 44
帖子: 4070
注册: 2009年5月
还是无忌的砖家更厉害,一眼就能看出德味日味。每当数码的对比“体现不出差别”的时候,砖家就会说,用在胶片上差别很明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75
主题: 13
帖子: 606
注册: 2004年3月
慢慢咀嚼,防止消化不良!
呵呵!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455
主题: 1
帖子: 511
注册: 2013年3月
求知若饥 发表于 2011-12-12 06:19
这个实验说明:在小光圈情况下,贵贱镜头之间没有什么太大区别。

贵贱的区别主要在于虚荣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401
主题: 0
帖子: 54
注册: 2011年11月
大爷爱大奶 发表于 2011-12-29 12:27
我觉得德味就是伪科学,杜德伟为了炒作自己搞出来的东西


哈哈,兄弟你太乐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9.948
主题: 15
帖子: 2769
注册: 2004年10月
其实不少人发言不过就是想证明日味烂,德味香而已。
本帖由移动终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9.948
主题: 15
帖子: 2769
注册: 2004年10月
有些人还在谈主体背景分离能力的德国日本不同,你要事先不知道是哪个镜头拍的,还能这么大放厥词嘛
本帖由移动终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9.948
主题: 15
帖子: 2769
注册: 2004年10月
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辩证赛
本帖由移动终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5.427
主题: 4
帖子: 686
注册: 2007年10月
求知若饥 发表于 2011-12-12 06:19
这个实验说明:在小光圈情况下,贵贱镜头之间没有什么太大区别。
    兄弟说的有道理!!赞一个!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镜头味道大比拼[ZT]-关于德味日味的严谨测试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