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刍议中国合资车市的发展趋势和购车均衡点的选择(原创)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泡菜
泡网分: 31.187
主题: 37
帖子: 1183
注册: 2003年3月
本来,这是回复K版的一个帖子,但是一个问题触发了,我对车市和均衡点的选择的一些初步思考,于是就想开个主题和大家一起探讨下,不管大家保留各自什么样的意见,这种思考如果能让我们更加理性的看待宏观合资车市的发展,以及我们个人对选车边际收益的思考策略形成,那就是这个帖子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我就抛块砖,大家来玉评一把。咱们众人拾柴火焰高,龙年更有新腾飞。

我个人感觉在这两辆车中,新迈腾的使用件质量标准要高于新帕萨特,看到过车轮支架的材质比较等,来自上海大众备件工程师的客观评述,涉及某些竞业限制,不便多谈。作为样子来讲,见仁见智。

但是如果单纯从大众自身一贯的质量标准来比较,比如一汽大众保持与97款捷达——引进称为宝来的相称质量标准就只有CC和GTI了,上海大众保留与02款POLO的相称质量标准也就是途观了。其他的车,真的就体现出神舟当下总体车市中,顾客对质量的标准如此之低,使得厂商一味压缩成本,讲价格战,最终造成市场上主流合资车质量的下滑,使得诚实理性的消费者得不到真正的实惠。

从日本车,减配防撞梁、小电瓶,新速腾减配半独立悬架,这些市场的变化,真是因为消费者的需求认知与厂商供给认知逐次博弈的结果,典型的绝对便宜的落后车挤兑相对实惠的先进车市场,坏柠檬挤兑好柠檬市场。

但是看看,各大厂商,刚刚与外国合资时,是何等地“雄心壮志”啊!大家也认知过,这些车的质量,大众被奉为神车并不是空穴来风的。即便是不太好买的高尔夫4,却当仁不让地得到了“叫好不叫座”的称号,为什么?就是因为质量!

但是在金钱面前,我们还是退缩了,当时可能不是我们花不起那多点点的1-2万,而是我们喜欢不求甚解,就是简单以貌取人,或者喜欢听别人的,喜欢随大流,我看过古斯塔夫・勒庞写的一本书叫《大众心理研究》,用来看待我们自己,再合适不过了。

我们不太习惯或擅长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手去试验,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考证那个多加的1-2万成本呢带来的边际收益到底有多大?再推出我花的总的车价的边际收益到底有多到,更可以推知每个零件的大致成本。

总体的比较而言,大众至少在我们平凡人过平凡生活买得起够用的车中,这种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的比值比其他的牌子要高。甚至可以用它的效用,和起码翻倍起步价的更高品牌价值的车来比,也不差多少,正是这鸡头牛尾的位置,其实才是我们可以选择的车型的一个市场均衡点。也就是说,只有在这个均衡点上,成本与收益的效用是最大化的。

每个厂商毕竟也需要有自己的旗帜,这是他们不惜血本创或撑着品牌价值的,甚至亏本都做,但厂商的利润何来?通过交叉补贴而来,就是用市场成熟度高的车型压缩成本,扩大利润空间,所以在一个品牌的内部,旗帜车型,一般是一个内部的均衡点,就是如果消费者选择这样的车型,其边际收益是最大的。奇瑞公司有辆A3就是在奇瑞中处于这样的地位,不一定要最高,而是最内起到其客户市场的推广宣传效应的。

对于中国的合资汽车市场的发展,我们看看中国的摩托车市场就知道了。当年番禺南方引进的使用NPA发动机的台湾山叶雅马哈飞鹰,湖南株洲雅马哈引进的老凌鹰,建设本田引进的水冷本田白鲨黑鲨,珠峰集团的水冷小巡洋舰,常州光阳的GY6豪迈,比照后来的建设雅马哈清新凌鹰,诸多山寨风冷机白鲨黑鲨,不正是映射着当今中国合资车市吗?一样是价格差一半,逐渐把好车统统都排挤出去了。加之※※禁摩法令,加速了这种过程,但是就市场选择来讲,中国摩托车市场的昨天,就是中国合资汽车市场的今天,可悲可叹。

接下去的中国车市,对于进口市场,将会分流,慢慢形成自己的一部分空间,而合资市场,就和曾经的摩托车市场一样,走向下坡。也是形成一个二元分化的结构。

所以我们选车,分三步,如果实力强劲,并承受得起进口车高昂的保养、配件价格,那就选进口车。如果实力一般,那就选择合资车市场中均衡点,边际效益最大化的品牌;如果实力尚佳,那么再选择该品牌中,最具均衡点的车型,边际收益最大的车型。

最后,无论大家观点如何,我都真诚地祝大家新春快乐,向大家家人问声春节好!

本帖最后由 AVANSYS 于 2012-1-21 17:01 编辑

相关标签: 海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刍议中国合资车市的发展趋势和购车均衡点的选择(原创)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