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单反视频技术讨论-更新D800短片 [主题管理员:PRCFWM]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泡菜
泡网分: 0.197
主题: 13
帖子: 232
注册: 2011年1月
D800用了有一段时间了,来更新一个D800拍的小片子,机内直出的没有采集设备,就是D800  25M的码流。大家看看,欢迎拍砖http://v_youku_com/v_show/id_XNTk3MDQyNzI0.html
     
     反复试了几种麦克确定,D800确实可以为一部分工作电压要求比较宽泛(DC11-52v)的电容麦克风供电如铁三角AT8035、松下AJ-MC700,这两种都实验过可以使用。但是对于供电要求比较严格森海塞尔MKH416(48v±4)在D800上就无法使用。总结一下估计是NIKON D800并没有专门为3.5mm麦克风插孔提供48v幻象供电,但实际使用中对于一些可以在较低电压下工作的电容麦克,可以在D800上借由机身3.5mm麦克风插孔提供的电源进行工作。

最近一直没有时间弄D800 关于视频拍摄的测评,主要是没能正儿八经的拍个东西。只有点儿零零碎碎的小测试。今天突然有个发现分享一下————D800可能居然有48v的幻象供电。昨天自己焊了根儿3.5mm转卡侬的线连接AT8035测试声音很不错,今天手痒把电池拿出来测试居然一样工作的很正常。从没见那份儿资料里写着单反还有给电容麦克幻象供电的作用,大惊喜!一会儿再找点儿别的麦克做测试,如果真有幻象供电那所有的电容麦克都可以用,我个人很惊喜!

最近D800发布以后有很多人对D4、D800的视频拍摄有兴趣,但是有些问题搞不清楚。这是鄙人一年以前写的一点儿东西,虽然现在看有点儿过时;虽然没提到d800大部分时间是再讲无敌兔,但是应该可以解决大部分人对一些基础性问题的疑问。发上来欢迎大家讨论指正。
    多谢liuqf163 指正错误。
    谢谢管理员给与权限,我会尽努力打造一个单反视频技术讨论的空间,欢迎各位前辈加入交流。

浅析视频单反应用于电视节目制作
    随着2010年的飞逝,数码单反拍摄的高清视频被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所接受。用单反拍摄广告、MV、电视甚至慢慢在形成一股潮流,越来越多的电视人正在加入到这个行列里来。但是数码单反拍摄的高清视频与广播级的摄录一体机相比到底好在哪里?又有哪些不足呢?
一、单反高清视频的发展
    虽然单反高清视频是进入2010年后才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专业用户所接受,但是实际上第一部能够拍摄高清视频的单反相机——Nikon D90早在2008年8月就发布了。紧接着掀起数码单反视频风潮的CANON EOS 5DMark II也在2008年9月发布。随后越来越多的单反相机(如NikonD3s、D300s、D7000、D90、D5000  Canon EOS 1DMark IV、5DMark II、7D、60D、550D、600D)、 “单镜头不反光”相机(如PanasonicGH1、GF1  SamsungNX10)都加入了高清视频拍摄这一功能。
    最早出现的Nikon D90其视频拍摄功能还相当的简陋,只能以Motion-JPEG的压缩方式拍摄24帧720P的AVI格式的影像,而且单个镜头长度被限制在5分钟以内。这些种种限制对于以电视节目制作为目的的专业人士而言是致命的。一个月后出现的CANON EOS 5DMark II虽然可以以MPEG-4 AVC/H.264的压缩方式拍摄最高达到30帧1080P的MOV格式的影像。但是光圈、快门、感光度全部无法控制而是由相机自行决定也让很多专业人士望而却步。随着时间的推移相机生产厂家也在不断的做着改进。以CANON EOS 5DMark II为例,经历了一次次固件升级、加之相关摄像附件的出现CANON EOS 5DMark II才慢慢被部分专业媒体所采用。日本的HAT公司从2009年便开始尝试使用Canon EOS MOVIE拍摄高清视频,甚至曾获得亚太广告节评为特别奖。在国内也有一些传媒公司开始使用单反拍摄一些广告、电视节目,如旅游卫视的外景旅游节目《发现中国》就曾使用过CANON EOS单反进行拍摄。相机生产厂家不断更新固件、推出新产品;相机使用的摄像附件越来越丰富、便捷;一部分专业作品的推出;相机生产厂家大力的广告营销宣传使得越来越多的电视人逐渐认识到单反高清视频的优势,也将其逐渐应用在广告、MV等电视节目的拍摄上。发展到2010年甚至逐渐形成了一股风潮,很多人都开始使用单反拍摄高清视频。因为单反相机拍摄的高清视频相对于他们原来使用的广播级摄录一体机还是有着一定的优势。
二、单反高清视频的优势
1、大面积感光元件
    相对于摄录一体机而言,单反相机在拍摄高清视频时最大的优势便是其拥有巨大面积的感光元件。目前在电视制作中所应用的广播级摄录一体机无论是SONY DPW-700、HDW-800P还是Panasonic  AJ-HPX2700MC、AJ-SPX900MC都采用的是三片2/3英寸的CCD(单片面积约为13.6MM*10.2MM)。更差一点点儿的机器使用的是一片2/3英寸的CCD,甚至是1/3英寸的CCD。而目前数码单反的感光元件CMOS面值最小的为Canon的22.2mm*14.8mm的APS-C尺寸(Nikon的APS-C尺寸比Canon略大为23.6mm*15.7mm,上面提到的“单镜头不反光相机”为Micro 4/3格式比APS-C略小本文不做讨论)。像CANON EOS 5DMark II这样的全画幅机器甚至可以达到约36MM*24MM。这样算起来全画幅单反相机的感光面积是2/3英寸CCD摄录一体机的六倍以上,APS-C尺寸的感光面积也是其两倍多。单反相机的感光面积不仅仅是摄录一体机难以望其项背,就连胶片摄影机都未必比它大。虽然35mm电影胶片和135相机的全画幅感光元件一样大,但是因为35mm电影胶片为纵走式,画幅尺寸为24mm*18mm仅仅是全画幅感光面积的一半,只比APS-C尺寸的感光面积略大。而16mm和超8mm的胶片其感光面积就更是小的多了。
    大面积感光元件带来了巨大的优势,其中最明显的一点便是可以实现非常小的景深效果。“结合表达的内容,有意识地控制景深大小以体现自己的创作意图”[1]已成为摄影师在创作影像时不可或缺的的手段。但是在电视制作过程中人们往往发现,当你想拍摄一个小景深镜头突出你的主体时,摄影机常常达不到你所想要的小景深效果。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景深与镜头焦距、光圈、被摄物体的距离有关,但是当你的光圈已经用到最大仍不能虚化掉背景时;一味的扩大与被摄物体的距离、用较长焦距创造的虚化效果改变了主体与背景的透视关系时;甚至一些拍摄场景限制无法使用使用较长焦距时(如车内等狭小空间)大面积的感光元件会给你带来最为明显的效果变化。大面积的感光元件可以使电视工作者在拍摄的过程较为随意的控制景深,达到近似于电影般的景深效果。当然数码单反之所以能够令我们更加随意的控制景深靠的并不仅仅是大面积的感光元件,其出众的景深效果还离不开庞大镜头群的支持。
2、庞大的镜头群
    相对于广播级的摄录一体机一般只配备一个大变焦比镜头来说,数码单反所能应用的镜头群更为庞大而丰富。以Nikon和Canon这两个典型厂商为例,不管是Nikon镜头还是Canon EF镜头都能提供了从广角、超广角到长焦、超长焦的各种定焦、变焦镜头,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能够带来特殊效果的特殊镜头,如鱼眼镜头、微距镜头、移轴镜头。这就为摄影师在拍摄创作上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并且能达到比摄录一体机更好的效果。
    相对于大变焦比镜头而言,定焦镜头、甚至是小变焦比镜头的成像素质都要好上许多。数码单反在配备了大光圈的高素质定焦、小变焦比镜头以后其成像质量、色彩还原都非常出色。甚至在拍摄一些反差较大的场景时,数码单反所拍摄的画面会有较好的动态范围,从亮部到暗部过度较为自然,其色彩层次虽然离胶片还有一定的距离,但也十分出色。而且在电影镜头中常用的滤镜系统也随着数码单反拍摄附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单反高清视频的拍摄中,这也给单反高清视频曾色不少,使其越来越接近“电影”的效果。
3、丰富的摄像附件
    在数码单反的高清视频功能刚刚出来的时候敢于尝鲜的玩家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手持拍摄不稳;手动变焦时推拉不够流畅;在拍摄的时候无法实现连续的自动聚焦;相机较小的屏幕无法准确聚焦;相机电池电量不足以支持长时间工作等等。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数码单反高清视频风潮的掀起,越来越多的专业摄像附件制造商、视频爱好者开发出了一系列种类繁多的单反视频拍摄套件。比较典型的有国内百诺公司生产的“佳能5D MarkⅡ专用摄像平衡稳定系统”,这类系统通过加装遮光斗、跟焦器、万象把手、较大尺寸的监视器、大容量电池等部件,有效地解决了单反在拍摄视频时的种种不便,从而使得数码单反在拍摄视频时能够有的放矢,慢慢进入专业视频拍摄领域,并为大家所认可。
  

4、低照度下的卓越表现
    得益于大面积的感光元件,数码单反的像素密度要小于广播级的摄录一体机。这样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机器内部的信噪比可以得到较好的处理,在高感光度下噪点控制要好的多。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数码单反的感光度是可以控制的,就像摄影机可以选择不同感光度的胶片,而摄录一体机只能通过控制增益来实现。
    在低照度的拍摄环境下数码单反使用高感光度拍摄的高清视频虽然因为各个厂家所使用的视频处理器不同、降噪算法不同还会产生一定的差别,但是在ISO3200基本可以得到纯净的画面;在ISO6400时虽然有噪点儿隐约可见,但还算是可以达到电视节目得制作要求。这样一来就给电视节目制作带拓展了很大的空间、来了较大的便利。但是数码单反在低照度下的卓越表现并不能代替灯光效果。在低照度条件下拍摄的高感光度视频在暗部还是会存在一定的噪点,尤其是当画面中缺少亮部,整个呈现灰蒙蒙一片的时候更加明显。所以必要的灯光系统还是不能省略的。
5、更加丰富的拍摄角度
    小巧灵活的数码单反相对于摄录一体机来说能够进入到更为狭小的空间内进行拍摄,这就为我们获得了更多和以往不同的视觉角度和拍摄方法。比如说我们再需要拍车内镜头时可能就不必使用汽车吸盘;结合数码单反的潜水套件我们甚至可以在水下进行拍摄,而不需要专用的水下摄影机;轻量级的数码单反也可以让我们在使用斯坦尼康时轻松一些,或换用其他小型影像稳定设备;轻量、小巧的数码单反甚至可以让我们利用航空模型进行一些简单的航拍。这些新的视角、新的方法绝对会带来给你巨大的惊喜。
6、性价比优势明显
    相对于Panavision、ARRI等摄影机系统动辄几千万的价格,SONY、Panasonic的摄录一体机系统十几万、几十万的价格来说数码单反摄像系统几万元的价格显得性价比十足。而且不仅仅是在设备采购方面的费用,在节目制作的过程中相关的灯光、场地、人员等各方面的费用也会有一定的下降。因为得益于高感光度下的出色表现数码单反在拍摄低照度场景时对灯光的要求相对较低,这样我们就可以使用较为简单的灯光方案从而减少灯光方面高昂的制作成本。而在繁华的地段拍摄时,如果使用专业设备你可能需要事先申请或者租场地,而且需要相当一部分的人力、精力来维持现场秩序这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长镜头尤为如此。如果是用数码单反拍摄,由于设备较为小型化、携带方便而且不是特别引人注目,所以可以相对简单的完成工作,相应的场地租赁费用、人员费用都能相对的减少。如果你需要相对简单的特殊角度镜头,数码单反的潜水套、航空模型和小型化的影像稳定设备也会为你节省不少开支。
三、单反高清视频的缺憾
    在上面的部分我们谈了数码单反拍摄的高清视频为电视制作带来的便利,那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用这个并非为拍摄视频所设计的视频拍摄工具来拍摄视频到底还有哪些先天不足或有待解决的问题。
1、照相机设计造成操作不便
    因为并非为视频拍摄所设计,所有数码单反在拍摄视频时还是有一些先天性的不足。之如前面提到过的手动变焦时推拉不够流畅,在拍摄的时候无法实现连续的自动聚焦等。虽然通过摄像附件的应用绝大部分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但是在实际拍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拍摄前要预先升起反光板,进入“实时取景”模式。但是在该模式下相机的光学对焦会因为反光板升起而又无法使用,这时只能使用反差对焦,但是反差对焦又难以避免“拉风箱”的状况发生,甚至在被摄主体与背景区别不大时难以对焦。前面提到的摄像附件虽然可以手动调焦,但是大面积感光元件带来的小景深在这里反倒成了问题。在相同条件下单反拍摄的高清视频景深要比摄录一体机拍摄的小得多,加之高清分辨率高使得在实际拍摄过程中摄影师很难再较小的监视器上准确的把握焦点。往往是现场拍摄的时候监视器上看到合焦了,回来在大尺寸的监视器上才发现焦点有一点点偏差。这种情况在摄录一体机上还不太明显,但是在单反拍摄的高清视频中,特别是现在家里的电视都是25寸、29寸甚至更大的时候这个问题就较为明显了。
    相对于广播级摄录一体机而言数码单反仅有的一个录制按钮(有些相机甚至没有专用的录制开关)显得非常不方便。而且其按键布置也基本都是为拍照而设计的,并没有针对摄像进行设计。大部分的调整并不能通过直接的按钮操作控制,而是需要进入相机一级一级的菜单进行调节,非常不利于实际操作。特别是像一些纪实性强需要快速反应的拍摄情况,使用数码单反拍摄简直就是噩梦。
2、录音质量得不到完美解决
    虽然在实际拍摄中声音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但是声音能独立地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而不仅仅是画面的附属,成为独立的“形象”[2]。而数码单反毕竟是为拍摄画面(不管是静态还是动态)而设计的,对于声音录制方面并没有像画面一样得到重视。最早数码单反配备的麦克风仅仅是方便摄影师为照片加注语音备注,现在能够拍摄视频的数码单反虽然能够录制单声道音轨和外界立体声麦克风,但是比较起摄录一体机来说效果还是差强人意。数码相机本身自带的麦克风多为单声道麦克,而且由于被放置于机身内部。所以其录音效果极差,还经常能录上数码单反机身工作时产生的机械噪音,基本无法使用。虽然在众多摄像附件中也有各种麦克(其中不乏一些专业麦克)可以接在数码单反上使用但是其录制的声音效果往往不能令人满意。特别是在需要收录同期声或者采访时这个问题尤为突出,实际操作中为了保证收音质量往往只能另我添加其他录音设备,这样以来,就给节目制作带来了不便。
3、果冻现象(rolling shutter)
    在使用数码单反拍摄高清视频的过程中。当你需要拍摄在构图中快速水平运动的物体时或者需要快速摇动镜头时,你会发现图像会产生倾斜失真,这就是所谓的“果冻现象(rolling shutter)”。
    因为在摄像时,CMOS的每一帧都是逐行扫描出来的,当机器的移动速度超过CMOS的扫描速度时,每一帧的曝光就会因位移而造成失真,垂直的线条都会变成倾斜的,在视频上看的效果就像果冻一样摆动[3]。果冻现象的产生是由数码成像的图像记录方式所决定的,所以难以避免。在使用胶片拍摄的过程中摄影机是以24格/秒的频率记录影象,然后放映时再以24格/秒再现,这样出来的感觉就非常自然流畅,也较为符合人眼的视觉规律。而数码成像是以逐行扫描的方式记录连续影像的,所以在画面主体快速运动或机器快速平摇的时候拖会产生拖影现象,特别是在做慢动作处理之后其效果尤为明显。我们平常在使用的摄录一体机时很少感觉到这种现象是因为其感光元件面积较小、扫描较快;而数码单反所使用感光元件(特别是全画幅相机)面积较大,在扫面速度上不占优势,所以果冻现象就较为明显。由于这种现象是有数码成像的图像记录方式决定的所以只有在拍摄时尽量避免拍摄在构图中快速水平运动的物体或者避免快速摇动镜头才能杜绝这种现象发生,但是在实际使用中这往往会造成很大的难题。
4、输出视频码率偏低
    在整理数码单反拍摄的素材时,我们不难发现其所生成的高清视频文件甚至比标清摄录一体机拍的文件还要小的多。Panasonic AJ-HPX2700MC所拍摄的AVC-INTRA 100格式、DVCproHD格式的高清视频码率相似[4],约为139810 kbit/s;标清的AJ-SPX900MC所拍摄的DVCpro50格式的视频码率为69905kbit/s。而Nikon D7000所拍摄的每秒24帧的1080p高清视频码率仅为19797 kbit/s;D300s所拍摄的每秒24帧的720p高清素材码率为23074 kbit/s; CANON EOS 5DMark II所拍摄的每秒30帧的1080p高清视频码率稍微高一些为 45056 kbit/s;EOS 7D所拍摄的每秒50帧的720p高清视频码率能达到48612 kbit/s(由于拍摄场景、内容不同实际比特率可能会稍有差别)。
    通过以上几组数据的比较我想不难看出,数码单反视频与广播级摄录一体机的视频在码率差距方面是非常大的,就连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数码单反之间也有相当大的差距。造成这一差距的主要原因是这些设备其视频压缩编码方式的不同。不管你是不是熟悉视频编码应该都听说过H.264这个名词,作为目前最为流行的压缩数字视频解码器标准不管是广播级的摄录一体机还是数码单反都开始运用H.264作为视频压缩的编码方式。其中广播级的Panasonic AJ-HPX2700MC编码时采用了AVC-INTRA 100、AVC-INTRA 50 和DVCPRO HD三种模式。其中符合H.264 的“AVC-INTRA 100”录制模式时,可以得到全采样的高质量10-BIT/4:2:2 图像。而CANON EOS 5DMark II采用的是H.264中较为低级的基本档次(Baseline Profile)编码,只提供I、P帧。而Nikon D7000使用的是最接近广播级摄录一体机的H.264中的主档次(High Profile)编码,提供I、P、B帧,而且提供CABAC。CANON EOS 5DMark II采用的基本档次(Baseline Profile)编码利用I片和P片进行的帧间和帧内编码,使用基于上下文的自适应变长码熵编码。主要应用于可视电话、视频会议和无线通信。Panasonic AJ-HPX2700MC采用的AVC-INTRA 100、AVC-INTRA 50和Nikon D7000采用的主档次(High Profile)支持隔行视频,利用I、P和B片进行帧内和帧间编码,使用基于上下文的自适应二进制算是编码熵编码。主要应用于数字电视广播和数字视频存储。[5] 在相近画面质量下主档次(High Profile)编码的Nikon D7000大约比基本档次(Baseline Profile)编码的CANON EOS 5DMark II可以节约10%左右的码率(实际使用情况可能会偏低)。
这三种编码模式之间的具体差别可以对照下表。
通过对照我们可以发现广播级的Panasonic AJ-HPX2700MC不管是采集方式还是压缩方式都是最为先进的;其次是Nikon D7000所采用的主档次(High Profile)编码;最后是CANON EOS 5DMark II所采用的基本档次(Baseline Profile)编码。这就说明在同等画面质量的状况下应该是Panasonic AJ-HPX2700MC码率最小;Nikon D7000码率居中;CANON EOS 5DMark II码率最大。但是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广播级的Panasonic AJ-HPX2700MC所输出的码率是本应码率最大的CANON EOS 5DMark II所输出码率的三倍多。这就说明数码单反在输出视频时压缩了大量的信息数据,这样做直接的后果就是使数码单反所拍摄的高清视频宽容度迅速下降。较高的宽容度意味着画面从最亮到最暗有着多层层过渡,这会使画面有着更为丰富细腻的影调,就是说在高光的部分可以分出最亮.次亮.稍亮等等细节,在接近死黑的部分还能隐约看见微小细节;而宽容度的下降会造成高光的部分一片死白,而暗部一片死黑,影调过渡因为宽容度的下降省略掉了一些细节是整个画面显得比较生硬。此外码率的下降还使得原本丰富的画面数据变得少了许多,这也限制了后期制作的空间。
5、无法在极端环境下可靠工作
    将视频拍摄功能放入数码单反当中并不是仅仅给影像处理器增加功能、解决压缩存储速度这么简单。相对于拍照而言视频拍摄需要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长时间工作,这就对数码相机的散热和能耗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数码相机生产厂家在设计相机时都充分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并极力解决,但是这个问题到今天仍然制约着数码相机拍摄视频的可靠性。而这一点对于电视制作这种工业化作业而言非常严重。在实际使用CANON EOS 5DMark II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温度过热提示符,厂家也都在说明书中标注了“工作温度为0-40℃”、“如果显示温度警告图标期间继续进行短片拍摄,相机的内部温度将会进一步升高,短片拍摄可能会自动停止。”[6]一类的警告。但是在电视节目制作的过程中顶烈日、战严寒也都是家常便饭,我们在使用Panasonic AJ-SPX900MC的时候甚至曾在45℃的高温下连续开机8个小时(甚至更长)录制节目,这对数码相机而言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对电视节目制作来说这又是必须的。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相对数码相机虽然在高温长时间工作情况下离摄录一体机差距较大,但是在低温下的工作能力与摄录一体机相差不大。主要遇到的问题都是锂电池在低温下工作效能明显下降,续航能力不足。
四、技术改进的方向
    用数码单反拍摄高清视频有着这样那样的缺陷,有些是因为单反相机的“底子”造成的,像是操作不便、录音质量不好、会有恼人的果冻现象(rolling shutter);也有些是相机制造厂商向市场妥协的结果如反光板阻碍实时取景实时对焦问题、视频码率问题和工作的可靠性问题。底子造成的问题弥补可能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但向市场妥协的问题应该还是不难解决的。
    反光板阻碍实时取景实时对焦问题,作为相机“底子”设计所产生的问题应该不难解决。早在1995年Canon就曾推为追求高速连拍推出过一部采用“半透式反光板”的EOS-1NRS,现在SONY也在其α33、α55上使用了类似技术。半透反光板可以将光线分别投射到对焦屏及感光元件上,因才在拍摄时无需动作,这样就能大大加快相机的连拍速度。而如果将类似技术用于视频单反,反光板阻碍实时取景和对焦问题相信不难解决。
    码率问题则是厂商向市场妥协的结果,因为大部分用户用数码单反拍摄视频并不是用于电视节目制作,所以巨大的码率对于普通用户会是一个极大的负担。这不仅仅需要用户准备高速、大容量的存储卡,也对后期的播放、剪辑设备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这些往往是普通家庭用户难以接受的。所以视频单反生产厂家在设计生产时选择压缩了大量人眼并不敏感的信息来是高清视频达到一个令普通用户可以接受的地步。所以一定程度来说视频单反是牺牲了画面质量来换取大众的接受。但对于工作相对严肃的电视节目制作而言,视频单反所具备的较高的原始数据采集能力是非常合适的。目前数码单反已经可以使用高达600x的高速存储卡,其传输速度不低于737056 kbit/s,这就从存储速度方面保证了大码率实现的可能性,而且这对于影像处理器来说较小的压缩有利于缓解处理器的运算量。这样做也有可能将功耗和发热量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从而提高视频单反的工作可靠性。现在也有CANON EOS 7D这样的数码单反采用两块DIGIC 4影像处理器来处理相机采集的数据。随着技术的进步希望未来的视频单反可以支持尽可能多的视频格式的选择,这样我们就可以使用类似High 4:2:2 profile甚至是High 4:4:4 predictive这样的格式来记录更加饱满的高质量影像,以更加接近电影胶片的效果。
结语
    仔细看一下其实不难发现,用数码单反拍摄高清视频几乎是成也CMOS,败也CMOS。得益于大面积的感光元件,数码单反拍摄的高清视频拥有了漂亮的小景深和强悍的高感光度表现;但是也正因为感光元件面积太大才造成了无法消除的果冻现象(rolling shutter)和相机传感器温度过高,工作可靠性不佳的问题。大面积的感光元件就像一把双刃剑,再给数码单反高清视频带来“电影”般梦幻效果的同时也留下了无法消除的问题。这把双刃剑把视频单反带入了电视节目制作的领域,但是也限制它在这个领域的发展。因为这些问题视频单反只能用于一些类似电视宣传片、广告、MV等时间较短、对画面质量要求较高的电视节目的制作;对于一些现场纪实性强的节目和需要高可靠性工作、工业化制作的节目来说,至少以目前的技术水平视频单反还难以胜任。随之技术的发展、市场的开拓,数码单反拍摄高清视频的能力肯定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加强,其效果也会越来越好。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文中提到问题都会得到解决,但是在这场视频单反与广播级摄录一体机的龟兔赛跑中,视频单反虽然在拔足狂奔但是广播级摄录一体机也并没有停滞不前。在电视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能够用于电视节目制作的视频单反到底能发展到一个怎样的高度,我们将拭目以待。

                                                           
注释:
    [1]《电影摄影艺术概论》,葛得,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年12月第一版,第109页。
    [2]《影视视听语言》,张菁 关玲,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一版,第112页。
    [3]《影像视觉》,2009年8月刊,第14页。
    [4]《AJ-HPX3700MC、AJ-HPX2700MC产品目录》,第8页。
    [5]《数字视频技术基础》,谈新权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第一版,第110页。
    [6]《CANON EOS 5DMark II 使用说明》,im4-zh版,第142页。
    本文中所提到的关于广播级摄录一体机、数码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数据均来自官方说明书,或根据官方说明书数据换算所得。
参考文献(或参考书目):
    ①《电影摄影艺术概论》,葛得,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年12月第一版。
    ②《影视摄影艺术学》,梁明 李力,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第一版。
    ③《电影摄影技巧》,(美)布朗 著 潘紫径 译,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
    ④《影视视听语言》,张菁 关玲,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一版。
    ⑤《数字视频技术基础》,谈新权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第一版。
    ⑥《图像编码标准H.264技术》,余照明等,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
    ⑦《大众摄影》,2008年第11期,2010年第4期,2010年第5期,2010年第6期
    ⑧《影像视觉》,2009年第8期

更新HyperDeck Shuttle资料在95-97楼

本帖最后由 PRCFWM 于 2013-8-20 18:43 编辑

相关标签: Canon EOS 5D Mark II Nikon D90 Nikon D7000 Panasonic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浏览:15221 回帖:135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21.291
主题: 5
帖子: 1279
注册: 2004年10月
好帖,好技术贴,写的跟论文一样工整。收藏。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0.476
主题: 113
帖子: 4623
注册: 2003年9月
ocat 发表于 2013-5-28 17:41
好帖,长了很多有关视频的知识!

我有个问题,不知楼主能否解答:
我用D800拍摄的视频,在相机上回放很正常,但在电脑上看很不流畅,移动的人或物体会一帧一帧的跳动,不知怎么回事?应该不是码率的问题,就是一般手机拍的1x/2x帧率的视频也从没出现过这种现象很是流畅的啊!难道我的存储卡嫌慢,存储时丢帧了?

电脑的速度跟不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3.931
主题: 30
帖子: 1338
注册: 2002年1月
D750拍视频最高码流能到多少?我没查到。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409
主题: 0
帖子: 49
注册: 2007年4月
本论坛的移动通信和他的团队们已经成功破解了d800码率,最高可以64m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0.228
主题: 18
帖子: 415
注册: 2008年12月
好贴,做个系好,非常需要和喜欢d800的视频功能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197
主题: 13
帖子: 232
注册: 2011年1月
D800用了有一段时间了,来更新一个D800拍的小片子,机内直出的没有采集设备,就是D800  25M的码流。大家看看,欢迎拍砖http://v_youku_com/v_show/id_XNTk3MDQyNzI0.html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197
主题: 13
帖子: 232
注册: 2011年1月
cliffwang 发表于 2013-5-30 11:45
嗯,幻想电源只是跟专业录音的卡侬接口相关,跟3.5mm那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除了物理接口完全不同之外,48V幻象电压也是不可能通过3.5mm音频口提供的。所以认为你篇首说“为3.5mm麦克风插孔提供48v幻象供电”乃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不能这么总结的。
如果不供电,肯定是用不了录音的(祥见手册70页,菜单选择录音:关)
还有一点,d800的内置麦克风也不象你说的单声道,而是双声道的。
您说,是不是这么个情况?

情况是这样的D800与麦克风是通过3.5转卡侬链接的,这个我提到过。理论上讲也确实不应该或者就是没有幻象供电,因为电压要求高的麦克确实不能用。而现实中电压要求宽泛的电容麦克在没有其他供电的情况下确实能正常使用。ps我没说过D800是单声道,谢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197
主题: 13
帖子: 232
注册: 2011年1月
cliffwang 发表于 2013-5-28 18:19
3.5mm接口和幻想电源没关系吧?

按道理是应该是没有关系,不过没供电的情况下确实可以用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2.132
主题: 327
帖子: 5461
注册: 2007年12月
马克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1.333
主题: 26
帖子: 2100
注册: 2003年2月
好帖,长了很多有关视频的知识!

我有个问题,不知楼主能否解答:
我用D800拍摄的视频,在相机上回放很正常,但在电脑上看很不流畅,移动的人或物体会一帧一帧的跳动,不知怎么回事?应该不是码率的问题,就是一般手机拍的1x/2x帧率的视频也从没出现过这种现象很是流畅的啊!难道我的存储卡嫌慢,存储时丢帧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lco
泡菜
泡网分: 0.055
主题: 3
帖子: 52
注册: 2012年10月
用高速卡可以提升D800的码率吗?亲们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01
主题: 0
帖子: 1
注册: 2012年4月
求LZ qq
有些关于视频方面的问题想咨询一下~ 谢谢了~
406829347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86.111
主题: 799
帖子: 14603
注册: 2003年12月
PRCFWM 发表于 2012-2-11 10:24
一年前写的文章,随着D4、D800的发布是彻底过时了,当时提出的5个大问题中最要紧的果冻现象和码流的问题nikon已经解决的很好了。由于到现在没有实际使用过所以对可靠性;操控性;录音水平还不敢妄加评论,但是对我来说D800除了接不上WT-5、到不了120p(120p纯属个人yy)其他的应该都足够好了。现在不知道去掉低通的D800E又怎样的影响。师母已呆

期待楼主的测试文章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197
主题: 13
帖子: 232
注册: 2011年1月
这几天试了一下D800采集的声音还不错,这样以来拍摄能省很多事儿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6.912
主题: 16
帖子: 3741
注册: 2008年9月
LZ好贴要顶!学到很多东西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949
主题: 3
帖子: 246
注册: 2009年5月
最愿意看到这样的帖子,学习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949
主题: 3
帖子: 246
注册: 2009年5月
最愿意看到这样的帖子,学习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986
主题: 0
帖子: 990
注册: 2004年4月
qitaren2012 发表于 2012-5-15 15:36
SSD硬盘降价应该是个大趋势。

128G镁光M4不到700了,其实挺合适,现在就看哪个相机/摄像机首先使用SATA接口了(民用非专业的)电影机是早就有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197
主题: 13
帖子: 232
注册: 2011年1月
反复试了几种麦克确定,D800确实可以为一部分工作电压要求比较宽泛(DC11-52v)的电容麦克风供电如铁三角AT8035、松下AJ-MC700,这两种都实验过可以使用。但是对于供电要求比较严格森海塞尔MKH416(48v±4)在D800上就无法使用。总结一下估计是NIKON D800并没有专门为3.5mm麦克风插孔提供48v幻象供电,但实际使用中对于一些可以在较低电压下工作的电容麦克,可以在D800上借由机身3.5mm麦克风插孔提供的电源进行工作。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197
主题: 13
帖子: 232
注册: 2011年1月
D800可能居然有48v的幻象供电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01
主题: 0
帖子: 11
注册: 2010年6月
很不错的文章。
随着5DMAK II 和REDONE两股风暴的兴起,电影制作离普通人越来越近了。微电影时代来了,过去的DV时代意味终结。

2012年新机不断出现。
CANON公司的产品线:5DMARK II ,5DMARK III,1Dc,C300,C500
NEKIO公司:D800,D4
SONY:FS100,FS700,F3,F65
Panasonic: GH1  GH2  GH3(快出了) AF-103
RED:REDONE,EPIC,Scarle
ARRI:ALEXA
BMD:CINEMA DNG
(加红的字是非相机视频机)
希望从摄影进军电影拍摄的不妨去这个论坛走走。
下面链接是刚刚热的一个帖子
http://www_filmaker_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148

从记录的角度看,大家讨论的很到位。
相机视频就是轻便小巧为决胜点。要再加上外记录单元,这个优势就消失了。所以还得看相机自己做得好不好。
所以我觉得为相机加外记录单元是个迷糊的想法。 本帖最后由 xmuhongqiang 于 2012-6-9 13:14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919
主题: 1
帖子: 58
注册: 2011年8月
mymouse 发表于 2012-3-26 22:53
128g的SSD硬盘1200元左右只能录12分素材  很无语  因此百度了下:

HyperDeck Shuttle 2现可将Avid DNxHD文件记录在SSD,记录时间为以往5倍!

“将DNxHD文件记录到硬盘上的每分钟成本现在要低于专业磁带,而且这是一种更加高效的工作流程。”Blackmagic Design首席执行官Grant Petty说,“一块64GB的SSD不到100美金,但是可以记录50分钟的最高质量DNxHD视频!这次升级让HyperDeck Studio和HyperDeck Shuttle用户能够以每分钟少于2美元的成本记录广播级DNxHD文件!”

http://bc_tech-ex_com/company/00510309.html


SSD硬盘降价应该是个大趋势。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11
主题: 3
帖子: 137
注册: 2007年6月
好帖子 顶上去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01
主题: 0
帖子: 1
注册: 2012年4月
期待看到楼主对HyperDeck Shuttle2代的测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01
主题: 0
帖子: 24
注册: 2008年6月
学习了
本帖由移动终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727
主题: 36
帖子: 376
注册: 2007年2月
我是做前期拍摄和后期编辑的,效率是外行(包括自娱自乐的)很难想象的,全高清视频拍摄除了前期拍摄的投资外,后期编辑的投资也是很大的(除非你不是做商业视频的玩家),楼主说的很对,现场拍摄设备的稳定性是压倒一切的,所以外拍我肯定带上高清摄录机做备机和一些特殊情况使用,毕竟相机的专长是拍摄静态图片,拍摄视频的操作绝对是噩梦!!!另外对于后期制作,如果只是做做简单的剪接,码流或许不是太大的问题,但假如是深度的后期低码流同样是噩梦(不相信你简单调整一下色彩饱和度就知道了),还有就是视频的后期成本不是普通摄影爱好者可以想象的,用外挂记录器对于业余玩家只是一个笑话,你要看看你的电脑是否可以流畅编辑,流畅性是评价后期编辑系统的重要指标,不是你可以PS一张4000万像素的图片可以比较的,光显卡就够你蛋痛的了!!!为了配合客户的需求,还花了近4万元买了 Thinkpad 的W701顶配做移动工作站。晒一下我的后期单机主要配置(两年前配的)
CPU:AMD Opteron 2.5G(4核) *2
内存:32GB
显卡:FX3800(1G)
磁盘:500GB*4(RAID 0)
显示器:DELL 27'

为何现在还未升级,真的没钱了,懂行的朋友可以算算两年前这机器的价钱,我配了3台,用1G*4链路聚合和素材服务器互联,服务器配置就不表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197
主题: 13
帖子: 232
注册: 2011年1月
风语影歌 发表于 2012-3-27 21:00
作为一个家庭用户来说,自从我用60D拍摄了二次生日晚会后,就被单反的视频震惊了,从此再没用过家里的Sony摄像机。我关心的不是无损的视频质量而是可操作性:比如光圈能否变化、对焦有没有提示之类,从这个角度讲,5D3和D800哪个理想些?

这么来说可能D800好一些吧。就是码流不够,也有其两面性,一方面码流低了用户方便另一方面看样片动态效果似乎不是很好。
如果镜头一直要变化很大还是佳能好些,视频的话无敌兔就很适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单反视频技术讨论-更新D800短片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