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向右曝光——未经原作者允许的译稿,请勿转载发表。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60599 回帖:213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16.221
主题: 3
帖子: 186
注册: 2006年11月
十分感谢楼主的译文.先不谈对错,我觉得楼主的精神值得学习.我觉得楼主的译文还是有道理的.主要看怎麽去理解.首先前提是文章针对的是噪点的最小化.向右暴光能提高暗部的亮度,减少因为暗区所造成的噪点.但这又是相对而言的.其实楼主已交代了,是以不出现大幅过暴并以用后期RAW格式可调整的亮部为前提.当然如果想要低调效果只想要有亮部的丰富细节除外。我认为这文章是针对正常效果而言的。所以我觉得把握向右的度才是关健。小弟才疏,在此只对楼住表示感谢与支持。刚买了lx2,有机会还是以实践来说话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6.7
主题: 49
帖子: 10135
注册: 2002年5月
众测俱乐部标识
也标记一下,谢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207
主题: 11
帖子: 1124
注册: 2007年9月
先标记一下,回家试试。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c2y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0.068
主题: 24
帖子: 17989
注册: 2007年6月
原文由 马子花田 发表
一句话:画面的高光部分要放在直方图的最右端(严禁过爆或过爆在自己想定范围内)

也就是说:要用足用满直方图的整个"频段"

但在实际拍摄中更多情况下"宁可欠爆点"更有利于保护或挽救图片数据~~~)


同意!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c2y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0.068
主题: 24
帖子: 17989
注册: 2007年6月
原文由 HelloLydia 发表
这才是右曝的关键


如果是这样,我宁愿向左了。

虽然高光部分面积很小,但是这样一来,高光部分全部损失了,高光过暴了(不符合原文所说的,高光不过暴),如果这部分高光正好是你需要的呢?如果向右,反而倒是暗部有大片区域没有利用,而高光又损失了,我觉得得不偿失。

我认为根据被摄主题,根据你要表达的意图,尽量用满直方图才是王道,没必要什么都向右曝光。

有人觉得P测光感觉有点暗,我则认为这是最好的,亮部细节可以尽量保留下来。对我而言,C测光明显过暴,欠半档或一档比较适合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0
帖子: 1
注册: 2007年11月
对此,我个人说法就是18%灰测光方法如果在数码上不能够用的话
那么这就和18%的定义有违背了
怎么能够违背科学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2
帖子: 74
注册: 2007年10月
原文由 梧桐9496 发表
macroli
泡菜  
泡网分:8.6
交易分:0
帖 数:1091-46
图 数:0/17-0
字 数:92K-3K
注 册:2004年11月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根据拍摄环境的光比适当调整测光基准点,为使曝光时动态范围的正确分布,光比较大时向左曝光,光比较小时向右曝光。
------------------------------------------------------------------- ......

来握个手!!!!
我心里想的全给你说出来了!

[2007-11-06 22:47 补充如下]

上面引用错误了!
本来我说的是这个兄弟!!下面这个对的~
原文由 云漫 发表
我在这样做. 没觉得麻烦, 回调一下曝光度也就几秒钟的功夫.

向右曝光,和其它数码特有的技术(如HDR,不用渐变等), 关键的关键,是按下快门前你自己
心里就该有个数, 后期打算怎么做.照片会是什么样. 这样后期调起来有针对性,其实不花
啥时间.

这和前期用渐变,仔细测光其实是一个道理. 数码后期是工具之一,是用来实现你 ......

来握个手!!!!
我心里想的全给你说出来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9.138
主题: 3
帖子: 78
注册: 2002年6月
原文由 emca 发表
两个严重错误:
1.错误的ISO说法
原文:“向右曝光”另一大好处是可以降低ISO值。从操作层面看“向右曝光”实际上应该是在正常测光的基础上再开大光圈或者放慢快门速度,或者就是光圈快门不变的情况下使用较低的ISO,三者是等效的。
错误:
——严重的常识性错误!误导大众啊!“光圈快门不变的情况下使用较低的ISO”能 ......

说得有道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417
主题: 3
帖子: 1450
注册: 2004年8月
我倒是觉得如果不考虑噪音问题,应该向左曝光才对。正如有dx所说,最亮的一档包含最多的灰度范围,但是它已经被图像引擎压缩到一档,也就是说是压缩率最高的一档,从常识来说,压缩率越小越有利于还原,所以应该向左曝光,因为左面的压缩率是减小的。希望各位dx指教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0.75
主题: 29
帖子: 769
注册: 2006年4月
对作者提到的直方图最右一段包含2048级,个人认为是严重错误。
一般来说,灰度量化有两种方式,线性量化和非线性量化。因为人眼对光的感光特性呈对数关系,所以人眼感光的动态范围很大。一般来说,相机的图像引擎会采用对数放大器,因此图像量化就变成线性的,这样既适应了人眼特性,又使量化处理变得简单。
由于是对数关系,所以实际上对高光部分是压缩了的(对数压缩),换句话说,高光部分的量化是很“粗”的,用阶梯来比喻就是低光部分阶梯小,高光部分阶梯大,这才是符合人眼特征的。那么,高光部分何来2048级。
作者的错误在于将量化等级与光圈级挂钩,而不是与信号电平值挂钩。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0.75
主题: 29
帖子: 769
注册: 2006年4月
对作者观点不完全赞同。
根据作者观点,如果说负片的感光效应是对数关系,CCD或CMOS电子感光器件是线性的,完全可以通过对数放大器加以校正,我想机身制造商应该考虑这些问题,图像处理引擎就是干这些事的,有必要让使用者来人工调整吗?
向右曝光肯定能提高信噪比,这与人为开大一级光圈、降低一级快门或者增加1EV的效果是一样的。但向右曝光会损失高光细节,而且过曝很难控制。
宁欠勿过,是我们日常摄影的信条,在数码摄影中尤其适用。向左曝光的图片经过灰度拉伸,损失的灰度层次可以通过插值弥补。但向右曝光溢出的高光部分永远不可恢复!
在噪点和高光层次间作何选择,可能取决于每个人的爱好以及拍摄内容,各有利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9.983
主题: 2
帖子: 213
注册: 2002年6月
向右曝光,高光信息损失是很自然的事情,一共就是12bit, 4096个灰度等级,在ISO设到100的时候,高光部分肯定已经接近饱和的区域,如果整个直方图向右移动,高光部分受到压缩是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关键在于如何去均衡降低暗部噪声和保持高光细节这两个冲突的方面,要想两者兼得恐怕是不可能的事情。

除非有这样一种情况,即使在ISO等于100的时候,按照机器测光结果进行拍摄,直方图的右侧仍然没有被填满,还有空档。但这么做显然不符合相机厂商的利益,他们完全可以通过调节AD放大器的增益来避免这一点。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9.983
主题: 2
帖子: 213
注册: 2002年6月
这种说法有道理。

但是向右曝光恐怕也不能说是一个完全没有风险的操作(除了增加曝光时间以外)。如果向右曝光可以没有额外风险的降低画面噪声,那么相机厂商为何不索性提供ISO50,ISO25的选项?要知道,如果能够提供这两个选项在昂贵的专业相机里面将是非常有利的卖点。

向右曝光可以降低暗部噪声是可以理解的,那么关键在于这么做的风险在哪里,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现在没有人能说清楚。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55.516
主题: 40
帖子: 8566
注册: 2006年3月
众测俱乐部标识
原文由 rex8848 发表
“向右曝光”原文在luminous-landscape已经发表很久了,围绕其讨论也算得上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最近在下算是真正从胶片换到了DSLR上来,再读此文既有顿悟的感觉,随手也将它翻成了中文(没有征求过Michael Reichmann本人的意见)。
=======================================

向右曝光(Expose (to the) Right)
http://www_luminous-landscape_com/tutorials/expose-right.shtml

Expose (to the) Right, Maximizing S/N Ratio in Digital Photography
向右曝光/正确曝光,改善数码摄影的信噪比

Michael Reichmann

在2003年7月冰岛会议上,我有幸和Thomas Knoll(大名鼎鼎,Adobe Photoshop和Camera RAW的主要作者)就数码摄相的信噪比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冰岛3,000多公里※※※途中,我们的话题涉及了大量数字图像处理等问题。Thomas谈到了一个我以前从来都没有想过的问题,而此问题一旦触及立即令我大有感悟。

关于动态范围

首先,为讨论方便起见让我们将数码单反相机的动态范围对应成光圈5档包围(实际上应该是近6档,但没有必要在这里计较太多),5档之外就超出相机的动态范围了:不是曝光不足(暗部没有细节和层次)就是曝光过度(亮部没有细节和层次),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很多软件将直方图分成5个区域的原因之一吧。通常我们所处理的RAW实际上是12位图像(不错,理论上应该是16位的,但现在所有数码单反都是在现实16位空间里使用12位RAW记录数据——总归好于JPG的8位)。12位RAW能够反映出4096(2的12次方)离散亮度值。这也许会让人联想到,如果用相当于5档光圈的动态范围去覆盖这个4096级亮度,那么每档覆盖850=4096/5,事实如此吗?永远要记住“一半”在这里也是有效的(2的N次方),数码单反的动态范围相当于5档光圈,其中第1档(最亮的部分)覆盖了2048级色调——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数码单反的CCD或CMOS记录的信号是线性的,而相当于5档光圈动态范围的每1档较其上档都会将光线减半,同时将剩余的一半留给了下档。下表给出更为详细的说明:
第1档覆盖(最亮) 2048级
第2档覆盖(亮) 1024级
第3档覆盖(中调) 512级
第4档覆盖(暗) 256级
第5档覆盖(最暗) 128级

这张表说明了很多问题,其中最重要也是我们最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如果我们不好好利用直方图最右边那个区域(通常我们看到的直方图都被分为5个区),实际上我们就白白浪费了手中昂贵的数码单反几近一半的动态范围!当然,我们都知道(至少应该知道)数码摄像最最忌讳的就是曝光过度——亮度超出了动态范围,玩负片的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曝光过度,也就是说照片的亮度超出了直方图最右侧,那么我们只能对这张照片说bye-bye了。

讲了半天,简单归纳一下:数码和胶片最大不同之处在于,数码单反应该尽可能充分利用直方图中最亮的那一档,因为它覆盖了4096亮度级的一半2048,而在通常直方图上我们看到的这一档,只占整个直方图的五分之一。从直方图的角度来看,数码单反需要向右曝光,而普通胶片通常要求曝光居中。

方法

普通曝光直方图※※分布 向右曝光最大化信噪比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理解“向右曝光”的含义了:尽可能使直方图向右分布,但同时又要保证不能曝光过度(过饱合)。从操作层面看这点其实很容易做到,大多数相机LCD屏在检查图像时,都会闪烁标志照片过曝的部位。如果出现过曝则略调一下相机的快门或光圈(看哪个更重要了)再来一张,直到曝光过度提示消失为止。(个人来看这种办法可行但最好还是通过经验积累而一次成功,因为有些瞬间可能一辈子就那么一次。同时注意的是,虽然RAW工具都可以进行数码曝光补偿亮度调整之类的,但这种补偿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将曝光过度的部分细节再移回来:RAW直接记录了CCD或CMOS上的信息,可是如果CCD或CMOS因为曝光过度没有记录下细节,后期RAW处理也是回天无术了)。

“向右曝光”得到RAW照片肯定会让人感觉“太亮”了。不过没有关系:使用RAW处理软件的亮度(数码曝光)和对比度调整,调整直方图分布(居中)并使照片看上去“正常”就行了。操作很简单也很容易理解,但蕴含着很复杂的图像处理知识:这种变换首先最大化了照片信噪比,其次弱化了照片暗部可能因多色分调处理所引起的不平滑问题以及可能存在的噪点。

“向右曝光”一定是针对16/12位RAW的。与某些人所想像不同的是,数码单反在记录RAW时是不做任何非线性变换的,所有非线性变换都是从RAW转换器开始发生的(也就是我们所使用的RAW软件)。所以,“向右曝光”仅对RAW有效:使用RAW格式拍摄并注意“向右曝光”,按上述办法在RAW转换器中手动调整照片、最后再向Photoshop输出。通过简单的三步曲,数码单反的带宽得到了最优利用——又一个使用RAW的理由。

“向右曝光”另一大好处是可以降低ISO值。从操作层面看“向右曝光”实际上应该是在正常测光的基础上再开大光圈或者放慢快门速度,或者就是光圈快门不变的情况下使用较低的ISO,三者是等效的。对于手持拍摄、拍摄移动物体或较暗光线条件下拍摄,往往需要在ISO、快门速度和光圈大小三者之间需要做出艰难选择,而“向右曝光”能够有效改善信噪比并减少暗部噪点,因而还是值得的。

以上讨论大量涉及到直方图的概念,关于直方图的基础以及应用技巧,可参考Michael Reichmann另一个教程“理解直方图”。

试验

“向右曝光”也许并不常用,因为这项技术需要在拍摄过程中投入大量精力并且花大量时间对RAW进行后期处理。但在某些情况下确实需要改善信噪比并充分利用数码单反的动态范围,这项技术就显得特别有效了——没有必要怀疑,只要自己试试就行了。

平常的夏日、兰天、白云和绿草,使用三角架以正常测光条件先拍摄一张,看看直方图。现在,+1EV(过曝)再来一张(+1EV只是一个参考,注意不要将最亮部分比如云真的过曝了)。多试几次,原则上是没有过曝闪烁的前提条件下直方图尽可能向右分布。

先将“正常曝光”的那张在RAW转换器中进行常规处理并输出至Photoshop;然后将“向右曝光”的那张在RAW转换器中进行同样操作也输出至Photoshop,由于是“向右曝光”,所以除常规操作之外在RAW转换器中别忘记修正Gamma、亮度和对比度,使之呈正态分布。现在让我们来对比两张在Photoshop里的效果,仔细对比暗部的噪点和多色分调形成的不连续过渡。能不能看出区别?如果没有区别,那么还是沿袭原来的拍摄风格吧!如果发现了区别,那么你就算是掌握这项技术了——今后一定会受益无穷。

提示:还可以使用高ISO值在夜间做一次对比测试,理论上高ISO形成的噪点比较多,所以个人认为便于发现差别。

更进一步的想法

本文发表后在本论坛和网上引起了广泛反响,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是:除了期待中的Fuji S2 Pro,现在几乎所有DSLR只能显示亮度直方图,而无法分离通道显示。这意味着R、G或B某个或某几个通道已经过曝了,但亮度直方图却没有闪烁显示。关于这个问题,Thomas Knoll是这么看的:

确实有时某(几)个通道过曝是个问题,但仅在这点上使用RAW拍摄还是优于JPG,因为在RAW中我们所关注的是相机本身色彩空间中的过曝问题,而非工作RGB色彩空间(RAW转换器经过色调调整后才将原始RAW变换到工作色彩空间)。sRGB甚至Adobe RGB会将相机原始色彩空间中的不少颜色裁掉。

最理想的解决方案是相机厂商能够按相机色彩空间通道给出过曝显示闪烁,而不是现在这么简单的亮度闪烁。这也是为什么Camera Raw给出的是不同通道直方图的叠加,而不是简单的亮度直方图的原因。

从实际操作角度而言,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实际场景中最亮的部分总是以最接近自然的状态被还原(比如云)。如果还是担心过曝的话,就使用曝光包围然后从中选出最理想的就行了。

数码大师Lan Lyons对此技术也做了一些评论,深入阐述了数码摄影和传统胶片的不同:

通常,最理想的曝光方式正如Michael所描述的那样:尽可能使直方图向右分布但又一定不能过曝。这种曝光方式利用更多的亮度级别帮助我们确保亮部细节不被丢失;同时越是向右曝光就留下了越多的亮度级来表现暗部细节。很多人为了保护高光部分细节而故意对整张照片做欠曝处理而造成暗部发黑,问题是随后如何恢复这些暗部细节呢?最暗的部分只有128位亮度级的表现力,所以调整曲线打开暗部不可避免要造成多色分调了。

传统胶片时间的一些观念或概念在数码摄影中必须得到改进,曝光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CCD/CMOS不是胶片,它们对明亮和深暗的表现力与胶片也完全不同。胶片对暗部和亮部的表现都是比较平稳的而细腻的;而CCD/CMOS就不同了(正如Thomas所言),我们经常会发现某个通道过饱和了(原因归结为CCD/CMOS是线性的),Canon D30就存在这样的问题,而当前版本的Adobe Camera Raw也无法修复存在这类问题的图像。Thomas很清楚我的观点,就如我一样很了解他是怎么想的一样。

也许大家会提出:要是能对RAW做线性变换就好了!确实如此,因为我们现在所使用的RAW变换肯定是没有办法满足不同需要的。我相信RAW变换工具肯定会越做越好,不过也要奉劝心急的玩家在更好的RAW出现之前最好还是对“向右曝光”技术多多加以关注,因为RAW本身已经并将存在一段时间,与其简单放弃不如对其加以充分利用。要知道:尽管我们目前还无法将亮部过曝还原,但在将来我们一定还会有办法的;但对于暗部的细节和层次,我们却一点办法也没有了。

在以下链接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当前的RAW变换警告过曝我们仍然可以在亮部恢复很多信息。现在看来这个链接所介绍的恢复技术有点多余,不过还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说亮部同样也包含很多层次和细节以及“向右曝光”技术。
http://www_computer-darkroom_com/d30-profiling/d30_profile.htm
有些人认为数码图像和胶片的性质是一样的,这可是大谬特误了。Bruce Lindbloom有关于此做过如下解释,也许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理解“向右曝光”的技术含义:

传统胶片对最明亮部分的压缩符合D/log E曲线的肩部,所以胶片能够很有层次地表现越来越亮的部分且其过渡也很平稳,胶片对亮度的反应是越明亮压缩得越是厉害,直至最终发生过饱和。重要的是,在过饱和之前对亮部的压缩是渐变的。
DSLR所用的固态传感器极其不同,光线投射到传感器上引起的信号变化要么递增要么递减(取决于传感器技术),其表现在过饱和之前始终是线性的,一旦发生过饱和那么一切都嘎然而止了,在这个临界点上传感器一点都不会像胶片那样能够发生渐进变化。
由于存在个点区别,使用18%灰卡测光(传统胶片正是这么做的)在数码相机上就不适用了。对于数码摄影,应该根据取景框中“最白的”白设置曝光,使之尽可能靠近但不要超过相机动态范围的最右侧(8位相当于255,16位相当于65535)才有望取得最佳效果。请记住:使用18%灰卡曝光胶片,“向右曝光”操作我们的数码相机。

说的很有道理,学习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129
主题: 2
帖子: 360
注册: 2007年8月
好贴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2.95
主题: 8
帖子: 2716
注册: 2002年12月
签下到 以后再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0
帖子: 53
注册: 2007年7月
MARK!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8.931
主题: 88
帖子: 212
注册: 2004年7月
记号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9.838
主题: 13
帖子: 1255
注册: 2004年2月
原文由 素面朝尼 发表

机内是测反射光 测光表是测入射光 当然测光表准确了 !


什么理论?测光表也可以测反射光的哦,一半都有选择的,用过测光表吗?

不同的测光表存在精度差距,但不是说机内测光就不如测光表了。这种误差估摸着没用过测光表的同学也不在乎。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318
主题: 5
帖子: 352
注册: 2006年11月
原文由 泰戈尔 发表

何以见得?单反顶级机内提供的点测功能在下以为是比较准确的而且使用方便,相比之下入射测光表十分不便。不过使用机内点测功能前需要使用测光表好好校准确实是真的,一次校准就可以受用一段时间了。

至于Lianbing兄提出的问题,一年以后再次思考这篇文章,个人以为原作者指是是“机内点测高光部分”并将其尽可能“向 ......


机内是测反射光 测光表是测入射光 当然测光表准确了 !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受限泡菜
泡网分: -0.001
主题: 5
帖子: 448
注册: 2006年9月
原文由 jimmy07 发表
这不是扯谈么, 怎么这么多人没人觉得这句扯呢?
"因为它覆盖了4096亮度级的一半2048,而在通常直方图上我们看到的这一档,只占整个直方图的五分之一。"

佳能尼康的工程师干吗这么画直方图? 脑筋秀逗了么??
而且, 比如我现在有100个点, 亮度是3192吧, 这些点照作者观点, 都应该在最"右边一档"里面,
而不是在直方图横轴的第3193个单元处.
我怎么在最右一档里面安排这100个点? 把它们按照好看的图案天女散花进去么?

原作者看看直方图算法吧.

Thomas Knoll, 经过google, 未能发现任何官方网站确认其与Adobe的关系.
不过Wiki说他是RAW插件作者. 我觉得Thomas的最初的说法应该是在高数位上面, 噪音产生非常困难, 所以画面干净吧.
......


这位老兄的发言让我知道了什么叫无知者无畏!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2
帖子: 9
注册: 2006年1月
原文由 素面朝尼 发表

测光表和相机的内测光测的光不一样,比较准确.


何以见得?单反顶级机内提供的点测功能在下以为是比较准确的而且使用方便,相比之下入射测光表十分不便。不过使用机内点测功能前需要使用测光表好好校准确实是真的,一次校准就可以受用一段时间了。

至于Lianbing兄提出的问题,一年以后再次思考这篇文章,个人以为原作者指是是“机内点测高光部分”并将其尽可能“向右”,至于过曝多少是合理向右,看自己的经验了。

[泰戈尔 编辑于 2007-08-10 23:45]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318
主题: 5
帖子: 352
注册: 2006年11月
原文由 liangbing 发表
所谓的向右,一般理解是根据相机的内测光值向右,而采用哪一种测光模式,是点测还是※※重点、矩阵或其他的什么测光方式,其结果是不同的。总之,想要最大限度的提高片子的质量,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没有简单的办法。


测光表和相机的内测光测的光不一样,比较准确.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318
主题: 5
帖子: 352
注册: 2006年11月
原文由 rex8848 发表
除了期待中的Fuji S2 Pro,现在几乎所有DSLR只能显示亮度直方图,而无法分离通道显示。
=======================================
......


D80就可以,红绿蓝+亮度直方图同时显示.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2
帖子: 9
注册: 2006年1月
原文由 newdear 发表
请楼主有时间翻译下面这些,By Bruce Fraser

To understand the key difference between shooting film and shooting digital, you need to get your head around the concept of gamma encoding. As I explained in Chapter 1, digital cameras respond to photons quite differently from either film or our eyes. Th ......


回Newdear,摘自这位神人的Camera Raw一书吧?这本书很好我看了好几遍,不过为了不像此贴一样再因我自己的翻译水平不行误导大家,我想就还是让它去吧。

我觉得要想搞清楚向右曝光到底是在说什么,还是先拿起手里的相机练一练,然后再仔细研读一下Camera Raw,答案自有分晓。Bruce Fraser是个神人,这里我也不想介绍太多,他与那个“Google上找不到与Adobe公司有联系”的Thomas Knoll是同事,他的另一部书好像是Color Management更专业。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3
帖子: 257
注册: 2006年11月
原文由 emca 发表
两个严重错误:
1.错误的ISO说法
原文:“向右曝光”另一大好处是可以降低ISO值。从操作层面看“向右曝光”实际上应该是在正常测光的基础上再开大光圈或者放慢快门速度,或者就是光圈快门不变的情况下使用较低的ISO,三者是等效的。
错误:
——严重的常识性错误!误导大众啊!“光圈快门不变的情况下使用较低的ISO”能 ......


同意,ISO的错误太明显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2
帖子: 9
注册: 2006年1月
原文由 hjcbq501 发表

iso可以是50, 为什么坚持100哪?


是因为我的20D最低是ISO 100。没钱,20D凑合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1
帖子: 15
注册: 2007年5月
liangbing 说得第二条很有道理,
当位深度为12时, 有4096个灰度级, 很可能在jpg中灰度为254, 255的一大片, 在
raw中是4065-4096, 还有32个灰度可以用哪, 可以恢复出很多细节来了.

问题是:
由谁, 如何决定对4065-4096这个段的灰度级的调整: 为什么单单某个区域(比如一个白窗)
中间的这32个灰度级映射回256级的时候, 就给一个很大的动态区域, 比如原封不懂的也给
32. 而另外一个区域, 比如一面灰墙, 在2000-2048中间有49个灰度, 回到256的jpg的时候
只给126-128这样3个灰度这么小的范围?

其实这是个很好的问题, 欢迎讨论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4.128
主题: 7
帖子: 2309
注册: 2007年1月
原文由 泰戈尔 发表
大家好!我就是LZ:rex8848。

原文译稿发贴后不久因公出差了一段时间,回来竟然将自己的密码就忘记了。于是重新注册了一个。此贴发出以后大家反应强烈,需要说明的是本人既非专业摄影师也非PS的作者,更非此文原作者或专业英文翻译,原贴中错误难免,还请大家原谅!

个人认为,回贴中有些DX的观点是颇有代表性的,无论 ......

iso可以是50, 为什么坚持100哪?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5
帖子: 38
注册: 2007年5月
关于过曝,liangbing 说道:
3、利用向右原则,特别注意要不能过曝,我说的过曝是指RAW而不是JPEG格式下丢失了高光部分有用的信息。为什么是RAW而不是JPEG呢?因为JPEG格式下看上去一片死白的片子,如果同样曝光存为RAW,高光部分很可能还有一些信息的。
那么,能不能请DX们做一个测试呢,JPEG对比RAW到底损失了多少?那样可以让大家知道RAW有多重要或者是不太需要?
正好前些天在无忌看一个帖,随手调了一下(暗调和高光的数量和宽度均25%),则原图(JPEG)损失的细节好象也出来了?
原图:
调整后: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向右曝光——未经原作者允许的译稿,请勿转载发表。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