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向右曝光——未经原作者允许的译稿,请勿转载发表。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60643 回帖:213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44.153
主题: 157
帖子: 11748
注册: 2004年1月
原文由 伪科学 发表

光圈和快门都不变的情况下怎么增加曝光量,只好提高iso值了。
增加曝光量再降iso值岂不是没变?


同意,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3.632
主题: 12
帖子: 679
注册: 2001年11月
再次学习。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3
帖子: 185
注册: 2003年6月
原文由 HelloLydia 发表
这才是右曝的关键


没错

一群人都没看明白就开始批驳楼主,文章意思是不要过曝,而让图片信息集中在直方图右侧。

前提是不能过爆,死白了,那就神仙难救了。

前面有人说暗部细节能找回,麻烦你把头发和背景分离开试试。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9.973
主题: 82
帖子: 995
注册: 2005年10月
这才是右曝的关键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9.243
主题: 16
帖子: 524
注册: 2006年10月
说了半天不知道你说什么,如果这个论点正确,相机制造商就应该在相机的固件中调整,使得相机自带的测光表能被相信。另外你“为讨论方便起见让我们将数码单反相机的动态范围对应成光圈5档包围”,这明显有虚假宣传之嫌。“光圈5档”这在摄影中有明确的定义,数码相机的宽容范围可能都不超过1档,这才是没办法调整的关键。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2
帖子: 425
注册: 2004年10月
一句话:画面的高光部分要放在直方图的最右端(严禁过爆或过爆在自己想定范围内)

也就是说:要用足用满直方图的整个"频段"

但在实际拍摄中更多情况下"宁可欠爆点"更有利于保护或挽救图片数据~~~)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1.254
主题: 23
帖子: 510
注册: 2002年1月
好文,留个记号.

谢谢楼主!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9.264
主题: 66
帖子: 10621
注册: 2005年1月
留名,学习!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2.134
主题: 16
帖子: 11597
注册: 2005年9月
优质内容勋章
我在这样做. 没觉得麻烦, 回调一下曝光度也就几秒钟的功夫.

向右曝光,和其它数码特有的技术(如HDR,不用渐变等), 关键的关键,是按下快门前你自己
心里就该有个数, 后期打算怎么做.照片会是什么样. 这样后期调起来有针对性,其实不花
啥时间.

这和前期用渐变,仔细测光其实是一个道理. 数码后期是工具之一,是用来实现你心目中
打算得到的照片的. 并不是用来纠正不顾前期的技术错误的照片的.

原文由 macroli 发表
引用:“向右曝光”也许并不常用,因为这项技术需要在拍摄过程中投入大量精力并且花大量时间对RAW进行后期处理。但在某些情况下确实需要改善信噪比并充分利用数码单反的动态范围,这项技术就显得特别有效了

这样说才是正确及服人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0.341
主题: 7
帖子: 428
注册: 2004年5月
macroli
泡菜  
泡网分:8.6
交易分:0
帖 数:1091-46
图 数:0/17-0
字 数:92K-3K
注 册:2004年11月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根据拍摄环境的光比适当调整测光基准点,为使曝光时动态范围的正确分布,光比较大时向左曝光,光比较小时向右曝光。
-----------------------------------------------------------------------
这个说法很有道理。
不光是数码,就是胶片,哪怕是反转片这个方法都是有道理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1
帖子: 6
注册: 2006年1月
真知灼见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5.283
主题: 0
帖子: 204
注册: 2004年1月
做个记号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96.578
主题: 154
帖子: 8366
注册: 2001年8月
优质内容勋章 内容贡献勋章 月赛优胜标识
很有道理,抽空实拍一下试试。
先做个记号!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0.471
主题: 32
帖子: 2557
注册: 2004年11月
原文由 lzwjzh 发表

不扩大像机的宽容度,亮部暗部的细节都无法找回来,这是毫无疑问的,现在的照片到将来也是不可能完全找回来的,因为现在照片的宽容度太低。


这点我赞同,过曝找不回了,过暗能回些,但画质较差,不过“差”总比“丢失”好,所以我们在大光比时常向左曝光。这样才又回到主题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3
帖子: 43
注册: 2004年10月
原文由 macroli 发表

这种磨皮方法很好学,象我这样片用个小DC晚上手持拍个人像就好了。

主题说的是数码的高光过曝和暗部的细节那方面更易找回细节的问题,是比较而言,撇开谈论的主题来谈这张小DC夜摄的画质这是那跟那呵。没劲。

再次引用楼主缪误的主贴:“尽管我们目前还无法将亮部过曝还原,但在将来我们一定还会有办法的;但对于 ......


不扩大像机的宽容度,亮部暗部的细节都无法找回来,这是毫无疑问的,现在的照片到将来也是不可能完全找回来的,因为现在照片的宽容度太低。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0.471
主题: 32
帖子: 2557
注册: 2004年11月
原文由 lzwjzh 发表

你不会每张照片都欠曝吧,
不过也好,可以不用磨皮了。


这种磨皮方法很好学,象我这样片用个小DC晚上手持拍个人像就好了。

主题说的是数码的高光过曝和暗部的细节那方面更易找回细节的问题,是比较而言,撇开谈论的主题来谈这张小DC夜摄的画质这是那跟那呵。没劲。

再次引用楼主缪误的主贴:“尽管我们目前还无法将亮部过曝还原,但在将来我们一定还会有办法的;但对于暗部的细节和层次,我们却一点办法也没有了。”

[macroli 编辑于 2006-09-05 22:11]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3
帖子: 43
注册: 2004年10月
原文由 macroli 发表

但至少能认清五官吧。

你要的不是细节,而是毛孔吧。但鼻子眼睛还在呀,如果是数码高光过曝。。。。。。

你要的毛孔在高光过曝的数码图片里,你不要以为数码高光部不但没毛孔,连五官也没了,色也冼白了,但据说将来数码技术提高了还可把高光部的细节找回来,你要把过曝的文件冰冻保存好呵,我看我是等不到那一 ......


你不会每张照片都欠曝吧,
不过也好,可以不用磨皮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0.471
主题: 32
帖子: 2557
注册: 2004年11月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根据拍摄环境的光比适当调整测光基准点,为使曝光时动态范围的正确分布,光比较大时向左曝光,光比较小时向右曝光。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0.471
主题: 32
帖子: 2557
注册: 2004年11月
引用主贴:“尽管我们目前还无法将亮部过曝还原,但在将来我们一定还会有办法的;但对于暗部的细节和层次,我们却一点办法也没有了。”
---------------------------------------
这段话是绝对缪误的及逻辑混乱的,如果基于此得出的向右曝光理论也是缪误的。

当环境光比很小时手工调整一下测光基准点,就那么简单,没那么玄。其实还是正确曝光的范畴。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0.471
主题: 32
帖子: 2557
注册: 2004年11月
引用:“向右曝光”也许并不常用,因为这项技术需要在拍摄过程中投入大量精力并且花大量时间对RAW进行后期处理。但在某些情况下确实需要改善信噪比并充分利用数码单反的动态范围,这项技术就显得特别有效了

(还要加上一条,当环境光比很小时。)

这样说才是正确及服人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0.471
主题: 32
帖子: 2557
注册: 2004年11月
原文由 lzwjzh 发表

你把照片放大,看面部细节还在吗?


但至少能认清五官吧。

你要的不是细节,而是毛孔吧。但鼻子眼睛还在呀,如果是数码高光过曝。。。。。。

你要的毛孔在高光过曝的数码图片里,你不要以为数码高光部不但没毛孔,连五官也没了,色也冼白了,但据说将来数码技术提高了还可把高光部的细节找回来,你要把过曝的文件冰冻保存好呵,我看我是等不到那一天了。

[macroli 编辑于 2006-09-05 18:29]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3
帖子: 43
注册: 2004年10月
原文由 macroli 发表
现在的数码的宽容度,大多数情况下,主要矛盾是还剩许多富余量要向右曝光充分利用,还是正好相反。我平常使用中为何大多情况正好相反呢?平平的无影调的画面是我们大多情况下的光影追求吗?

[macroli 编辑于 2006-05-31 14:02]


数码要向右充分利用,胶片不行。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3
帖子: 43
注册: 2004年10月
原文由 macroli 发表
看看这张实例,只是用小DC的JPG文件提的亮度,还没用PS中的高光暗调功能及DSLR的RAW,可见“暗部的细节和层次一点办法都没有了”是多么的谬误。

图中上一张是原片,下一张是提高亮度的


你把照片放大,看面部细节还在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3
帖子: 43
注册: 2004年10月
原文由 kawu 发表
谢谢lz,受益良多!

最后哪句是不是应该是:“或者就是光圈快门不变的情况下使用较高的ISO...

迷惑中。。。


不是用调整ISO来达到目的,调整数码相机的ISO没有用,调整它时测光也跟着一起变化了,还是应当增加曝光量,具体增加多少就是增加曝光量后以直方图不溢出为准,如果不溢出,曝光量增加多少都可以,可以完整保留高光部分的细节;如果溢出,就不能增加曝光量了,甚至要欠曝,这就是“还是正常曝光甚至欠点来得更安全.”的道理。

有人要求反转片和数码欠曝一点,实际上就是为了防止高光部分过曝,如果不过曝,何必要欠曝呢,正确曝光多好。

如果欠爆太多,同样会失去低光部分的细节,同样调不回正确位置,调整后有一种发白的朦胧感。

还是以实际情况为为准,正式摄像前试拍两张,查看直方图,调整曝光量,试直方图上参数的部分尽量“向右”,以此为准决定曝光参数。

以我的经验,人像以增加曝光量为宜,可以看到人面部更多的细节。尤其是在室内的人像照片,少量过曝都是可以的,因为在室内拍摄人像时,有时会把窗外天空的白云等照在像片中,窗外天空这部分的曝光是无法避免过曝的(尤其是白云很多的天气时),也没有必要在乎他,只要室内部分不过曝就行,一定要注意人不能有任何过曝,窗外阳光照在室内的部分也不能过曝。如果能够正确曝光更好,但不要欠曝。

风景以减少曝光量为宜,这样可以保留景物更多的细节,便于后其调整。人像如果欠曝,低光部分的细节就难以找回来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0
帖子: 31
注册: 2005年7月
RSW软件到哪里去找?那位高手能告知?谢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0
帖子: 17
注册: 2006年8月
高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6.784
主题: 7
帖子: 282
注册: 2002年5月
有一个疑惑:
数码相机厂家又是怎么理解这个问题的?
按照文章所表达的意思,实际上在数码时代,摄影的曝光判断模式没有发生变化,但是曝光判断参照的基准发生了变化。那么那些相机厂家,特别是传统的N家C家之类,他们又在给我们的产品中如何设置曝光方式的呢?随便拿一个厂家的传统相机和数码相机,用同样侧光方式测出来的曝光数据基本是一样的吧。是否可以理解为,虽然现在N多厂家在生产数码相机,但是没有任何厂家真正搞懂了自己生产的东西?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6.565
主题: 1
帖子: 97
注册: 2006年8月
哈,原来本人也是有这方面的误区,近来增加了嚗光,在原来的测光的基础上跟剧具体的情况再适当的增加嚗光,效果是很不错的啊!大家不防是一是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2.769
主题: 0
帖子: 295
注册: 2003年9月
使用数码单反机以来,我的经验告诉我---以直方图的最右侧为准曝光(不溢出为准),LZ的文章说出了吾意.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09
主题: 1
帖子: 157
注册: 2006年6月
原文由 allseasons 发表

好象是的.向右曝光是增加了曝光量,所以应是降低ISO.

不管理论上如何解释,用DC实拍,好象过曝一点可保留更多的细节.


光圈和快门都不变的情况下怎么增加曝光量,只好提高iso值了。
增加曝光量再降iso值岂不是没变?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向右曝光——未经原作者允许的译稿,请勿转载发表。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