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摄影器材-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主题管理员:臭哈苏]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19082 回帖:403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5.603
主题: 66
帖子: 7973
注册: 2004年1月
016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5.603
主题: 66
帖子: 7973
注册: 2004年1月
015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5.603
主题: 66
帖子: 7973
注册: 2004年1月
徕卡M135/3.4镜头接在松下GF-1上拍摄所得: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5.603
主题: 66
帖子: 7973
注册: 2004年1月
徕卡M135/3.4镜头接在松下GF-1上拍摄所得: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5.603
主题: 66
帖子: 7973
注册: 2004年1月
徕卡M135/3.4镜头接在松下GF-1上拍摄所得: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5.603
主题: 66
帖子: 7973
注册: 2004年1月
005路边小野花,进行PS色彩修整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5.603
主题: 66
帖子: 7973
注册: 2004年1月
005路边小野花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5.603
主题: 66
帖子: 7973
注册: 2004年1月
这是我的佳能5D2用蔡司百微拍摄的混暗光下的小男童。当时去一家火锅店吃饭,那天镜头刚到手,老板很熟。刚好有这个乖宝在,试镜效果。感觉不错的成像。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5.603
主题: 66
帖子: 7973
注册: 2004年1月
路边小花丛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5.603
主题: 66
帖子: 7973
注册: 2004年1月
008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5.603
主题: 66
帖子: 7973
注册: 2004年1月
我拍摄的画面很平淡,但如果画面本身能给大家讲出故事内容并被看懂,我就心满意足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5.603
主题: 66
帖子: 7973
注册: 2004年1月
2012年端午节清晨,进入人民公园.拍摄下老年人各种健身运动.由于工作压力,中青年反而锻炼的少了很多,各处的健身大军更多是老年人身影.希望各位网友,趁年轻多锻炼,健康的身体比什么都重要,金钱、地位、美女相对于健康,都是浮云.健康快乐才是人生的根本.在排椅上坐着欣赏别人跳舞的观者动情的团弄着自己手的鸭蛋,快乐并幽默着这个画面.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5.603
主题: 66
帖子: 7973
注册: 2004年1月
2012年端午节清晨,进入人民公园.拍摄下老年人各种健身运动.由于工作压力,中青年反而锻炼的少了很多,各处的健身大军更多是老年人身影.希望各位网友,趁年轻多锻炼,健康的身体比什么都重要,金钱、地位、美女相对于健康,都是浮云.健康快乐才是人生的根本.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5.603
主题: 66
帖子: 7973
注册: 2004年1月
这幅图片拍摄于河北省大城县每周二的集市,古旧物品交易市场,也是很大的红木器具的集散地.图片中的木头碎块是论斤出售的,我买了一块六两重的印度金星小叶紫檀,三百元成交.画面的焦点在木头上,没有对准人.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5.603
主题: 66
帖子: 7973
注册: 2004年1月
这幅图片拍摄于河北省大城县每周二的集市,古旧物品交易市场,也是很大的红木器具的集散地.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5.603
主题: 66
帖子: 7973
注册: 2004年1月
本帖是我应邀为中国摄影家协会旗下的《大众摄影》定向撰写系列文章的开篇第一文,已经刊载于《大众摄影》2013-04
摄影无非两个目的,为了达到“我知道了或我看到了”或者“真好看或很漂亮”的目的。摄影也无非是为了传递信息和用做画面欣赏。前者画面是进行自然或人为事件发展过程的片段截取,后者是面对被摄取对象的眼界视域的人为审美取舍。其实都想获得精彩画面而没有本质区别。前者围绕满足信息捕捉为目的尽量简化工具操作难度和携带辎重的负担,后者则以永不满足的画面清晰逼真细腻丰润为追求。

那么相应的,为了通过满足各自需要为目的获取商业利润的摄影器材厂家分门别类的进行有目的研究开发,因而围绕确定用途的器材选择也就有了科学的依据。徕卡M9是一个普通的数码相机,它不可能比佳能5D3优秀,佳能5D3具有强大的自动化功能,徕卡M9就是一个放置了数码成像芯片的其他功能依旧古老的全手动机械操作小相机,对它过分的美言和赞誉以及对它过分的贬低和排斥都是极端观念。

上个世纪※※十年代,风靡全球的低成本廉价一次性塑料镜头相机搭配几个胶卷的套装就为了满足旅游纪念照的需要,那种需要的影像效果对于今天的拍摄手机已经绰绰有余。单纯满足到此一游,好一点的手机够好了,还有琳琅满目的微型卡片机。其实,※※上销售量最大的不是单反不是大中画幅,恰恰就是消费级别的卡片机。
2012年富士推出了可更换镜头单电机,加上此前的松下、奥林巴斯和索尼等的成功,这是个信号,一旦富士X-pro1市场反应良好,其全幅同类产品也将适时登场,这也似乎指出了照相机的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日本索尼公司在2012年德国科隆摄影器材展会上发布了其第一款全画幅微单RX1,期间的富士公司也表示正在研发未来的全画幅旁轴相机也验证了这个可能的趋势。画质足够更好且纤巧轻便便于携带,是非媒体摄影专业记者的其他消费者的理想化的理智选择,也是媒体工作者的有效器材补充。
将来,面对各种各样的需求,市场划分更加精细化,面对各自需求的相机开发也更加趋于合理,这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必然性。差异化营销吗!
这因为市场分化越来越细,这对不同拍摄目的,科学选择也就至关重要。可很多消费者并不清楚,往往盲目地认为只有买了单反,尤其是全幅单反,才称的上专业,才够档次。其实是一种典型的消费误区。尤其高端单反的快速连拍功能作为考核照相机性能的参数之一并非免费获得的,作为相机制造难度的成本构成,需要购买者付出相当大的代价的。而这个快速连拍如果对你没有实质性作用,这个额外花费是否理性应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数字相机影像传感器本身是色盲,但却能记录光照强度,至于色彩的再次表达,不同相机之间的差别其实就是数字相机彩色再现的数字处理方式的差异。这些其实恰恰是各自品牌的核心技术和品牌竞争点。
数字照相机的成像核心元件是感光器件CCD或COMS,把感光器件的受光面积做的和以前的135 胶片相机的成像面积(24×36mm)一样大的数字相机被称为全幅,这种设计可以最大程度兼容利用胶片时代的大量镜头群并传承审美惯性。而CCD或COMS的设计是非常灵活的,可以设计制造成各种尺寸而不受传统约束。只要配套的摄影镜头的像场圈能够涵盖整个CCD或COMS即可。譬如CCD尺寸为30×45mm的徕卡S2和新S就是一种全新规格的数字照相机,更为突出的是它以并不比135高端数字相机大的外型内安装了大得多的影像感光器。多为人诟病的是所谓它硬件够硬软件够软,镜头可选择余地太少。
其实,对于绝大多数摄影爱好者而言,最主要的拍摄用途就是家庭生活摄影和旅游摄影,偶尔从事一定量的业余摄影创作,如果对一次按下快门的连续拍摄张数和连拍速度不是非常关注。这样的需求,我个人认为,好一点的单电相机足够好也足够用,成像质量完全可以接受,有些产品如富士X-pro1的影像素质绝对不在APS画幅单反之下,甚至还有某些方面超越APS画幅单反,对于女性摄影爱好者更是不可多得的选项。为什么?它们有共同特点,相对于单反相机足够小巧轻便,如果把电子快门声取消可以无声拍摄,非常适合人群密集地方拍摄各种社会生活类纪实题材。
(本贴实几年前写就,到了今天,索尼微单A7R2都已经问世了.此时此刻的咨询我打算购买徕卡M系列相机的,我更愿意推荐购买索尼微单加镜头转接环来使用徕卡M系列镜头,以防止拥有徕卡M镜头者的镜头被无奈的闲置.2015-09-01)

如果对一次按下快门的连续拍摄张数和连拍速度非常关注,那么高感光度下的成像效果也不可忽视。这样的选项很适合单反尤适合全幅单反,特别是使用长焦距镜头情况下所见即所拍的特点还是旁轴类无法实现的。单反数字相机是兼容各种用途最为广泛的相机,其丰富的可交换镜头群数量庞大,针对不同特殊拍摄需求都有可供选择的优质镜头。更有一些专业镜头配套厂家的兼容镜头可供选择,高档优质镜头和廉价实用镜头琳琅满目,丰富多彩,挑选余地非常大,这是目前照相机市场上其他类别相机不可比拟的。
徕卡M9那样的产品不好评价,作为世界上最小的全幅数字相机,没有同类产品竞争对手,凭借出色的高动态范围全幅CCD影像感光器,拍摄出的影像效果画质足够好,镜头也出类拔萃,价格也足够高,有钱的话,任何消费模式对于有消费能力的消费者都是有说服力的。对于我个人而言,就是徕卡的消费者,鉴于M9精巧的机身和同样精巧的镜头而非常便于携带(尽管重量不轻),我几乎天天携带着上下班和外出旅行。徕卡M是M9的升级版,拥有了除自动聚焦功能以外的包括能够拍摄活动视频影像在内几乎所有单反相机的所有功能,可以说是其一重大进步。可贵而独特的色彩再现效果也非常舒服,毕竟由于其昂贵售价而导致受众群体不多,其影像风格也不被更多人了解。如果说有什么遗憾的话,其性价比相对还是不高的特点被多数人当作一种奢侈品相机看待。
对于以实现永不满足的画面清晰逼真细腻丰润为追求的摄影创作群体而言,135全幅数字单反则比较鸡肋,画面足够好但还不够更好。如果资金状态比较富有,买能买得起的最好的照相机最适合这个消费群体。哈苏、宾得、飞思等中画幅数字相机和徕卡S是更好的选择。它们还有个共同特点,不仅仅是拥有更高像素,而是更高的动态范围和色彩深度,才拥有更加出色的结像质量。如果我有足够的钱,且喜欢拍摄风光或人像,并且身体够棒,不在乎背着超重器材穿越和攀登的体力负担,那我一定会从这些产品中选择。

目前的中画幅数字相机就那么几款,还没有出现135画幅及以下画幅相机那么激烈的市场竞争局面。同时也因为受众相对较少,产量规模和市场等原因,价格普遍很高,对于普通消费者还难以承受。整体而言,哈苏凭借其多年经营和在2012年最新发布的哈苏H5D以及系列化的镜头,以及先入为主的优势,非常人性化的操作平台,到目前依然是中画幅系统的绝对领先者。德国禄莱在数字领域起步较晚,但是其最新推出的禄莱HY6系列产品也非常不错,相比以前产品更加便捷的操作模式和全系列德国施耐德镜头的优秀素质,也是非常有竞争力的产品。日本的部分产品虽然相继问世,但都没有获得哈苏H5D的影响力,甚至不如价格昂贵的徕卡S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但是这些中画幅相机凭借其更大的影像传感器面积和独特的影像处理模式,具有更大的影像深度和动态范围,可以获得更清晰逼真的摄影画面。但是它们都没有很快的连拍速度以及体积相对庞大(徕卡S除外,它的外型体积甚至比佳能和尼康的高端机都小),制约了它们更加广泛的用途。
摄影真这么麻烦吗?不麻烦也麻烦,对有思想的人不难。首先从了解手里的器材开始,从学会选择器材开始吧!
构图和用光哪个更重要?构图不协调的用光有意义吗,当然没有。但是构图作为美术课程要首先攻克,把握构图要素之间的联系,主体和陪衬、比例和对比、位置和排列,把握这些要了解镜头成像特点。美术需要画笔,不能娴熟运用画笔,艺术观点是表达不完美的。摄影是运用镜头的技术,不懂镜头成像特点是无法驾驭它为你服务的,镜头成像特点随着它出厂就确定了,你只能使用它无法改变它,包括它的成像特点。
等你端起相机能够轻松自如游刃有余的快速构图时,平淡无奇的照片对你也没有成功者的愉悦,为什么?缺乏用光的惟妙惟肖,自然光是太阳的恩赐不可控制,但却可以选择,选择合适的时机拍摄就成为自然光摄影的用光技巧。而人工照明摄影作品则是纯粹用光大师的摄影杰作,要明白投影和透视的关系,直射和散射的特点。
既然不同的镜头对于最终摄影效果如此巨大,了解手中镜头更加重要。只有了解手中的镜头才能发挥它最大的潜能也清楚选择合适的镜头为你服务!

相机买了不能缺少镜头。镜头怎样才算好说明白可是一篇大文章。不但要知道非球面超低色散,知道广角的透视,长焦的压缩特点,更要知道不必片面迷信MTF。还要知道同样光圈同样拍摄距离前提下,镜头焦距越短景深越大,焦距越长景深越短。
我们常用的摄影镜头大多属于民用镜头,镜头产品是在以画质优异作为光学终极目标,结合镜头体积、重量和制造成本进行综合平衡的结果。大致分为定焦距镜头,变焦距镜头和特殊用途镜头三类。变焦距镜头是用途最为广泛的多用途镜头,由于变焦距镜组甚至新兴抖动补偿镜组的存在,镜头中增加了很多镜片,每个镜片有两个反射面,数个反射面的存在必然增加光线传递过程中的干扰,降低通光率。所以变焦距镜头往往没有同等设计加工工艺级别的定焦距镜头的通光率高,但作为结构复杂的可以迅速改变焦距从容拍摄的变焦距镜头不得不以增加镜组牺牲通光率和追加制造成本和更大体积为代价,对于快速拍摄方式的新闻摄影等题材,它还是最为实用方便的高效率镜头。
代表各个厂家最高生产工艺水平的单一焦距镜头,也就是定焦镜头往往因为使用更少的光学镜片,减少了反射面和增加了透光率,因而相比变焦镜头具有更好的成像质量,得益于精致的光学加工和容易实现的光学影像纠正。这些纠正包括像面照度均匀性,色差和畸变,光学同轴度等,还有光学传递调制函数等的考核。那些具备顶尖级镜头设计和加工能力的镜头制造厂家总能以最少的光学镜片和特殊色散光学玻璃实现最佳成像质量并以尽可能小的体积成型镜头。结果也往往是那些结构最简单镜片数量最少的优秀镜头的价格却最高。
特殊用途镜头为在某些特殊用途领域实现最好影像素质而设计,因而有着特殊的相对完美的光学性能,如微距镜头和移轴镜头等。这些镜头在这些特定拍摄领域有着比常规镜头更加出色的影像效果表现。微距镜头能够使你的相机更加接近被拍摄物体且最大放大倍率达到2:1或1:1,也就是在CCD或CMOS感光器上结出实际物体大小等同或仅小一半的像来,能够使画面细节更加丰富,景深也可以控制的更浅。而移动轴镜头对于近距离拍摄高楼大厦等物体时,获得没有变形的立体影像。
广角镜头视角宽广且能够使距离镜头不是很远的距离不同的同样大小的物体在感光器件上结出大小不一的像,距离差越大,结像大小差别越大。正是这个特点使广角镜头的透视效果非常夸张,层次感和立体感丰富。
长焦镜头视角狭窄且由于其相对于标准镜头具有的放大特点,能够使距离镜头比较远的距离不同的同样大小的物体在感光器件上结出大小差别不大的像,镜头焦距越长,结像大小差别越小。正是这个特点使长焦镜头的透视压缩效果非常夸张,看起来把距离镜头不同的物体距离缩短了,拍摄建筑物或队伍时的密集感丰富。
MTF是镜头的光学调制函数,是镜头光学参数好坏的一个依据,按照照相镜头的设计要求,空间频率10-40周/毫米范围内应该获得高对比度,其中则还反映影像变形和透光率。但是由于MTF值是在一个单一色温标准下测试的结果,测试不可能涵盖整个可见光光谱的所有频率段,因此有些如德国蔡司镜头的MTF曲线并不非常出色,但是其结像效果却格外迷人受人喜欢。恰恰说明好的镜头不能单纯看MTF值,它只是一个参考。
非球面镜片和超低色散镜片都是提高镜头成像清晰度和锐度的,非球面侧重解决大场景边缘和中心的结像尽量一样清晰,纠正图像变形。而超低色散镜片是对付玻璃镜片对不同颜色的光线(色谱频率不同)折射率不同而导致结像不清晰的问题。所以好的广角镜头多采用一定数量的非球面镜片而长焦距镜头则更多选用特殊色散镜片来提高成像质量。
至于大光圈镜头好还是小光圈镜头好,首先小光圈镜头制造成本低价格便宜,体积小便于携带。而大光圈镜头体积大重量大,制造成本高价格高昂。但是光圈每差一档,在同样快门速度下,进光量则相差一倍。也就是说35/1.4的镜头比35/2.8的镜头快两倍。
在具体拍摄过程中,使用最大光圈好还是最小光圈好?首先我们要明白,镜头设计允许照相镜头在全开孔径(最大光圈)时允许存在一定量的渐晕误差,但是要求半开孔径时渐晕彻底消除。最小光圈时的景深最大但不意味着成像最好,因为要考虑衍射的干扰,还要考虑拍摄时可能需要更慢的快门速度,自然摄影绝对没有风的状况极少,风吹树叶可能会造成画面虚化。而虚化效果是不是你需要的,可要提前考虑周全。

每个厂家都有其值得称赞的核心竞争力产品和技术优势,这正是都能够在残酷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而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源。当然代表各自最高竞争力的产品也都价格不菲(譬如徕卡的M50/0.95,哈苏的蔡司CFE250/5.6Sa,佳能EF200/2USM,尼康AFS35/1.4,索尼的蔡司135/1.8等都是非常好的产品),如果资金充裕,购买各自拳头产品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兴趣体验。但对于普通消费者是否需要如此消费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了。
照相机是工业产品,不同的产品对应着不同类型的消费群体。爱好摄影必然喜欢相机,人们向往也渴望拥有世界上尽可能多的好东西,好的东西可以给人以向上努力奋斗的驱动力,也只有努力奋发图强才有希望获得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包括好相机。这正是所谓的欲望诞生动力。
※※的发展有时也充满趣味,一个也许所有人不想看到的未来是,由于胶片销售市场保有量难以支撑其生产线的运营,一条条生产线已经停止运转。伴随着的冲洗服务业的萎靡,胶卷冲洗服务越来越难以寻觅。单纯靠玩家个人冲洗支撑的胶片消费市场难以维持其经营的最低要求,高度亏损的企业难以继续维持,停产转型成为必然。这就是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则,不想看到的严峻现实已经更加严峻,时至今日,胶卷已经退出摄影的主流舞台。

之所以太多人得出徕卡成像好于佳能的结论,在于使用佳能时配套变焦镜头,而徕卡没有变焦镜头(其中的两个多焦段镜头和连续焦段的变焦镜头还是有差异的).这样的比赛犹如※※故事的田忌赛马(这个故事单从※※角度,虚构成分不少)一样,属于不对称竞争.在所谓强强联手获取竞争最终终极竞争力的时代,我们讲求的是各自以机身为平台,各自可以选择能选到的最好的镜头来比对各自的成像效果.那么以同等像素规模的相机之间展开角逐.譬如佳能5D3和徕卡M,镜头分别选用徕卡最有代表性的M35/1.4A和佳能35/1.4及蔡司ZE35/1.4,徕卡M90AA和佳能85/1.2及蔡司最新的OTUS85/1.4.去横向对比和竞争,才有说服力.多年前的我还可能有类似兴趣,甚至于把类似文字交由一家平面摄影期刊刊登换稿费.现在已经淡定到绝不再关心类似话语.只做旁观者,不做参与者,也不介入讨论和争论.更不会参合着做任何的评述和引导.

写到这里,基本上,你就应该知道什么样的照相机和镜头适合你了(原文是几年前应《大众摄影》而写)。
徕卡M9+蔡司ZM21/2.8拍摄

谈徕卡S系列的,在这里:https://forum.xitek.com/thread-1486623-1-1-1.html

闲言碎语漫谈照相机械选购之理性思维篇-刊载于《照相机》2015-07
                               臭哈苏
第一段,
所有的中画幅相机,就那么几个品牌几个型号,没有多少挑选余地是否代表可以随意的买。其实不然。即便都使用一个厂家的CCD或者CMOS芯片,也会有所差异。最近网上流行CCD和CMOS之争,看的论战双方剑拔弩张,互不相让,也看不出各自的核心理论依据的权威性。图像传感器就是个信号收集员,信号收集员的差异会有,但也不至于一个很伟大另一个一无是处。感光芯片是收集信号的,这个功能都一样,差别在于,影像信号收集后的编码技巧不同,这个所谓的编码过程就是各自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经过各自的或者通用的读图软件,也就是所谓的译码过程,再现出一幅美丽生动的照片。
很难找到一款绝对完美的照相机,在于,由于其算法的不同,也就是编码技巧的差异,每款相机都有自己独到的长项,譬如拍摄亚洲人的人像的皮肤还原效果,譬如对黄色再现能力的突出特征等等。
几年前,我曾经说过,索尼在数字摄影世界属于开天辟地者,没有人当回事。有当回事的也不过对我的预言嗤之以鼻。索尼在率先把电视短片拍摄功能融合到照相机中的时候,没有人注意这个功能会如何影响未来。但到2015年,情形大不相同了,电影拍摄标准已经都在4K以上,所有电视也都瞄准了4K这个标准。新发布的微单单反也大都搭载了短片拍摄这个功能.中画幅这个似乎和电影拍摄有点远的小众消费专业机型,当然也是专业广告商业摄影领域的核心拍摄设备,也突破了传统,宾得645Z已经率先进军到4K的电影拍摄领域搅局了,而全新的具备4K短片拍摄功能的徕卡S也随之而来。
如果说电影摄影机和照相机在未来还有什么区别的话,那是很明显的。边际非常清晰。电影摄影机的音频效果是照相机无法比拟也不会无休止的发展的,照相机的静态画面也还是电影摄影机不会不惜代价去追逐的。
话说回来,既然4K已经成为了照相机的竞争点,既然照相机品牌间的竞争优势在于各自的编码技巧。的确如此,选择哪个相机更好呢?
宾得645Z才多少钱,具备4K电影短片拍摄功能(拍摄短片就是可以间歇性拍摄动态画面,不能像阿莱电影机那样长时间不间断的持续拍摄)并融合所有现代的自动聚焦自动测光等技术为一体的相机,那么对比它,使用同一款影像传感器的其他品牌的独立后背不应该比它贵,还要便宜一大截才合理。
由此类推,除了宾得以外所有中画幅相机,包括那个特殊规格的徕卡S,价格都应该拦腰斩.50%左右比较合理.那些镜头动辄五六万一个,我感觉有点贵,对比所有135系列镜头,中幅镜头价格降低一半感觉会合理一点。

第二段,
曾经专注过网上某个帖子,里面有大骂某品牌微距镜头的话语,嫌弃它自动聚焦速度犹如蜗牛爬树,慢得要命。这引起了我的注意,但我没有参与发言和讨论,并不代表我放弃了关注。而是亲自找到了这款镜头,仔细查看了它,且发现了奥秘所在,它的聚焦转环的旋转角度实在是太大了。这让我想起我手里的哈苏镜头CFI50/4和日本蔡司ZE100/2。他们异曲同工,正是这一点,我却在考虑让它成为我的第一款此品牌镜头。其他的通过转接环继续实现我的哈苏蔡司镜头的生命力再生。这个生命力的再生没有什么可自豪的,算作无奈之举。
伴随着蔡司和施耐德分别针对佳能和尼康等卡口推出兼容镜头,只要你想知道佳能或者尼康的某款相机的差异化,或者哪个相机成像更好。你就选蔡司的同一款镜头来测试,譬如选择蔡司ZF35/1.4和ZE35/1.4分别安装在尼康和佳能上去同时拍摄一个画面即可。如何同时拍摄一个画面呢?你买个沙雀云台加横梁,两个相机一同装上去不就实现了吗。找几个朋友亲自上阵,否则,田忌赛马式的横向评比是没有公平可言的。只能让消费者云里雾里看不到真相,找不到消费趋向。
镜头在一个系统里功不可没,也无可替代。镜头的成套性非常关键,不能买回一个相机,想买个长焦镜头或者变焦镜头就没有选择了。有人说,耐心等,最可怕的是,你的耐心等来了相机厂的关门,你后期想升级想成套的奢望都将化作泡影。

第三段,
转接镜头基本都是业余玩家的乐趣。而镜头转接名其曰为了追求完美,其实不过是无奈之举。如果你的镜头能够在同品牌相机上完美的实现你的目的,何必要转接。如果你的相机有足够多足够好的镜头可以任意选择,又何必去使用转接镜头。如果你最心仪的镜头制造出了适应你的相机的接口的镜头,你又何必去玩转接。难道现实不是如此吗?
对于喜欢转接的,我有个小提议,135数字相机里,就是徕卡M镜头转接到索尼微单或富士微单,徕卡R 镜头转接到135的佳能。这是很便捷的玩法。这样的镜头转接,现在很时髦.成像绝对没有问题,我也有尝试,还有转接环,但拍摄的确是个仔细活。
不论是研发制造成本的缘故,还是生产过程环境政策的约束,有些好镜头变成了※※,也成为了永远的怀念。假如系统内有足够好的镜头可选,谁会去选择光圈信息焦距信息无法全天候双向沟通的转接镜头。往往是,某个品牌的相机很不错,却没有顶天立地的好镜头;有的品牌的镜头足够响彻天际,配套数码相机却不见踪影了。
有些相机,新旧系统接口不统一,老用户若扔掉价值连城的积累去更新系统,新旧系统之间勾连闭合的矛盾还不少,苦了消费者。相机镜头接口更改的不多,最著名的当属佳能和哈苏。佳能改口为了扩大镜头法兰直径,便于日后具备电子信息传输镜头依然能实现高速镜头的配套(高速镜头也叫大光圈镜头),而且实现了华丽的转身。

哈苏的V系列镜头不论是转接到CONTAX645还是PENTAX645上还是玛米亚645上还是徕卡S上,使用的便利性都要优于转接到它自己品牌的H系统上.哈苏改口的理由不清楚。假如当时的数字化平台选择200系列,或者结合200系列完成今天的哈苏数字系统 ,200系列的镜头部分信号传输功能就能沿用,在此基础上哪怕重新设计和今天的H5D 一样的机身。哈苏※※镜头都不会被闲置,用户也就没有被抛弃(所谓的通过哈苏转接环可以沿用哈苏以前老镜头,使用很麻烦,一次一操作。而FE系列镜头被彻底抛弃还不叫被抛弃吗)。就如同尼康的数字化升级道路一样,不改口也许没有太大的问题,禄莱也没改口就完成了数字化新生 。我不是哈苏的董事会成员,做不了什么决策部署。

第四段,
不论是谁,买相机干什么,尽可能买一套整体性能更趋平衡的,买买得起的最好的镜头,只求完美,不求数量,够用即可。
照相机械具有两大功能,对于某些业余爱好者,就是能记录画面的玩具。对于所有职业摄影工作者,照相机械就是工具。作为玩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作为工具,只要能安全稳定可靠的完成任务,越省钱越好。作为吸引客户的招牌,我若是商业广告制造商,那我会买能买得起的最好的重量级专业摄影器材,以证明我的实力和对客户的重视程度。块头越大越好,系统越复杂越好,具备震撼力的装备系统可以表明投入的与众不同。当然投资回报率要看你的客户属性和客户资源群的多寡。
作为业余爱好者的我,选相机首先是选玩具,选择要素有几个:第一,相机外观要美观,结构要合理;第二,镜头要美观,外形要舒展,成像要一流;第三,相机和镜头装在一起,整体要协调。这三项缺一不可。为什么这样要求,因为相机不是我的工具 ,我不会拿照片去卖钱得奖。玩具属性第一位,拍照作用第二位。因为我喜欢相机所以要学习照相。学习照相是为了更好的把玩相机。

几乎所有人都在赞美徕卡M镜头的锐利和油润。它不是完美者,为了焦外成像的完美过渡,它不得不设计1.4以上的大光圈镜头。因为法兰距很短,由此带来的结像特点就是容易获得大景深。浅景深和焦外过渡只能靠尽可能大的光圈来实现。这是因为,按照光学原理,照相机的法兰距越长,影像的空间感效果越显著。
徕卡旁轴镜头,稍微好一点的定焦镜头都是1.4的。那么你问我为什么中画幅镜头的最大光圈才是4.能保证焦外成像的完美过渡吗?我告诉你,放心用。中画幅相机的法兰距长,容易获得空间感。焦点前后的影像更容易虚化。
为什么非要买徕卡M50/0.95或者M50/1.0,我就不赞同非要买,又大又笨,全开光圈的拍摄,除了好奇的验证效果,真正应用,你用几回全开光圈?为什么非要好几万买个禄莱用施耐德移轴镜头,你拍摄不变形的建筑的机会有多少,长期藏着几年用不了一回,当然如果你是职业摄影师,经常接到拍摄建筑的广告任务,那必须买。买最好的。
所有镜头,够用就好,焦段别重复。有时套机相对于独立买机身和镜头比较便宜,中画幅里都有一个最接近标头的牛头,也就是可取代标头的成像最出色的镜头。有了它,你的原配标头还有用吗?除非你买个套机就拉倒,否则,宁可独自买,打算拍摄什么用什么头。爱好什么题材选什么头。再便宜,不用的就是最昂贵的。省下的钱买个黄花梨的笔筒吧,那木头香味,放在案头上可惬意了。

第五段,
几十年前的好镜头,它再好也叫当代工业品。镜头是由镜片构成的光学系统,好几十年了,你能保证它永远清新干净吗?十年以前停产的镜头,旧镜头,越来越贵,你还非买不可。都说老物件值钱,值钱的老物件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我可不建议去买几十年前的老镜头,还是买最新出产的镜头吧。
为了省钱或者好奇去买停产多年也不会再生的相机系统。何必这么虐待自己。要买就买一直在产的,停产的,你如果非要买,可以,顺便买套表起子,一边玩相机一边学习相机拆装技术。只要你持之以恒,久而久之,你可以办一个摄影器材拆装爱好者培训班。
现在所有咨询我买什么全幅相机好的时候,我都指向一个目标,索尼全幅微单.就是苦口婆心的劝说买索尼微单.而我不是索尼代言人.实用结合品质.索尼微单的拍摄质量比徕卡M差吗,不差吧,价格差多少,几倍.如果有几分之一能高效拍摄又能稳定获得高质量画面的索尼不推荐,我去推荐徕卡M.那我是别有用心还是居心不良.还是成心坑害朋友.有了索尼全幅微单,我没有任何理由推荐徕卡。
那我为什么自己用徕卡M,因为我买徕卡M的时候,索尼微单还没有问世,更严重的是,我已经积累了好几个徕卡M镜头派不上用场,为了让我的徕卡M镜头获得新生.我不得不斥资购买徕卡M.如果索尼微单早几年问世,我决不会买徕卡M.相机就是个现代电子产品,没有收藏的意义,更不可具备保值可能.推陈出新更新换代的速度很高.几年就淘汰出局了.何况下一代影像记录模式是什么,随时都会有革命性的产品问世。
电子科技的进步实在太快了,几年前1920X1080的全高清还没普及,就算今天,全高清信号源还很少。电视已经超前发展到3840X2160了。数字相机的市场化才刚有很短的时间,还处在黎明的摸索期,后面还有无限的想象发展空间。

数字时代,数字相机,够用就好,少买多拍.不要看着别人换了机器就冲动.举着一部高级好相机不代表有钱有身份,现在的消费体系里,一块手表几十万,一个挎包好几万,一块翡翠上百万.相机已经不可能成为炫耀财富的物件.它就是一个实用的电子影像记录工具,对于业余爱好者则多了一个玩具的属性。

(例举几个最有把玩价值的可更换镜头:徕卡M28,徕卡M90,徕卡R100,徕卡R180,徕卡R280,哈苏CFE40,CFE100,ZV50,CFE250Sa,FE300,禄来施耐德MF-APO-SMMAR90,禄来蔡司MF110,施耐德180。)

附图:徕卡M9+M50/1.4拍摄,手持拍摄接片所得。 本帖最后由 臭哈苏 于 2016-4-15 18:33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相关标签: 佳能 索尼 哈苏 蔡司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摄影器材-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